CN219231231U - 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1231U
CN219231231U CN202122597542.XU CN202122597542U CN219231231U CN 219231231 U CN219231231 U CN 219231231U CN 202122597542 U CN202122597542 U CN 202122597542U CN 219231231 U CN219231231 U CN 219231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charging
bas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975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旭裕
沈灿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975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1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1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1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仪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美容装置包括手柄、导头组件、充电组件和电池,导头组件和充电组件分别安装于手柄的两端,电池设于手柄的内部,充电组件与电池电性连接。底座装置包括座体、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分别设于座体,且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分别与底座电路板电性连接。通过以上设置,实现了底座装置对美容装置的充电功能和消毒功能,避免了用户需要频繁清洗导头组件,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美容仪包括美容装置和底座装置,美容装置用于对人体皮肤进行护理,底座装置用于放置美容装置,并为美容装置进行充电。但是,充电组件只有单一的充电功能,而美容装置在使用过后,皮肤上分泌的物质会附着在美容装置的导头上,容易滋生细菌,需要用户频繁清洗导头,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底座装置不能对美容装置分别进行充电和消毒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美容仪,包括:
美容装置,包括手柄、导头组件、充电组件和电池,导头组件和充电组件分别安装于手柄的两端,电池设于手柄的内部,充电组件与电池电性连接;
底座装置,包括座体、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分别设于座体,且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分别与底座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
当导头组件与底座装置对接时,导头组件与电极组件接触,消毒灯可向导头组件发射光线;当充电组件与底座装置对接时,充电组件与电极组件接触,外部电源可经充电接头、底座电路板、电极组件和充电组件向电池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体设有收容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收容腔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连通;底座电路板收容于收容腔;充电接头安装于底座电路板,且充电接头与第一开口相对;电极组件的一端安装于底座电路板,电极组件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开口;消毒灯安装于底座电路板,且消毒灯与第三开口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体包括底盖、外壳和上盖,收容腔设于外壳的内部,第一开口设于外壳的侧壁,底盖和上盖分别抵接于外壳的两端,并罩设收容腔,且底盖和上盖固定连接,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分别设于上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体设有凹槽;导头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电极头,电极头安装于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设有第一伸入部,第一伸入部的外轮廓与凹槽相适配,第一伸入部用于伸入凹槽,以使得导头组件与底座装置对接;充电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和至少一对充电柱,充电柱安装于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设有第二伸入部,第二伸入部的外轮廓与凹槽相适配,第二伸入部用于伸入凹槽,以使得充电组件与底座装置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头组件包括两对充电柱,两对充电柱以第二安装座的中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当充电组件与底座装置对接时,两对充电柱的其中一对与电极组件相对并接触,外部电源可经充电接头、底座电路板、电极组件和对应的一对充电柱向电池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分别连接底座电路板;其中,当导头组件与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接触时,消毒灯可向导头组件发射光线;当充电组件与第一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接触时,外部电源可经充电接头、底座电路板、电极组件和充电组件向电池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头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头,当导头组件与底座装置对接时,电极头与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相对并接触,电极头连通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第三电极柱与电极头相互错开;充电组件包括至少一对充电柱,当充电组件与底座装置对接时,一对充电柱与第一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相对并接触,一对充电柱连通第一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第二电极柱与充电柱相互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均为弹簧针。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装置还包括配重件,配重件安装于座体。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美容仪的底座装置,底座装置包括座体、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分别设于座体,且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分别与底座电路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美容仪包括美容装置和底座装置,美容仪包括手柄、导头组件、充电组件和电池,导头组件和充电组件分别安装于手柄的两端,电池设于手柄的内部,充电组件与电池电性连接。底座装置包括座体、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分别设于座体,且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分别与底座电路板电性连接。用户可在使用美容装置后,将美容装置放置于底座装置,并使得导头组件或充电组件与电极组件对接,以对美容装置进行消毒或充电,避免了用户需要频繁清洗导头组件,提高了用户体验。其中,电极组件既可作为美容装置的电池和外部电源的导通介质,又可作为控制消毒灯工作的传感介质,无需额外设置用于控制消毒灯工作的传感器或者按键,简化了底座装置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在美容装置闲置时,可将美容装置放置于底座装置上,便于对美容装置进行归纳,并且,可将美容装置具有导头组件与底座装置对接,以避免导头组件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美容仪的美容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手柄另一角度结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安装支架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导头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卡接筒的另一角度结构立体图;
图7是图2所示的充电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底座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端”、“下端”、“顶部”以及“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100的结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美容仪100,美容仪100包括美容装置10和底座装置20,美容装置10用于对人体皮肤进行美容、护理,底座装置20用于放置美容装置10,并可分别为美容装置10进行充电和消毒。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的美容仪100的美容装置10的结构分解图,对于上述的美容装置10,美容装置10包括手柄11、安装支架12、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手柄11设有容置腔1101,安装支架12收容于容置腔1101。导头组件13抵接于手柄11的一端,且导头组件13与安装支架12的一端连接。充电组件14抵接于手柄11的另一端,且充电组件14与安装支架12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美容装置10中,通过将安装支架12设于手柄11的容置腔1101,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分别抵接于手柄11的两端,且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分别与安装支架12的两端连接,从而使得美容装置10结构简单,其装配过程简单且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上述的手柄11,手柄11呈椭圆管状,以提高用户的握持手感。其中,上述的容置腔1101沿手柄11的长度方向贯穿手柄11的两端。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手柄11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并不局限于椭圆管状,例如,圆形管状,棱形管状等。
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的手柄11另一角度结构立体图,手柄11的一端的侧壁设有第一台阶面1102,第一台阶面1102用于与导头组件13抵接。手柄11的另一端的侧壁设有第二台阶面1103,第二台阶面1103用于与充电组件14抵接。通过在手柄11的两端的侧壁分别设置第一台阶面1102和第二台阶面1103,可使得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分别抵接于第一台阶面1102和第二台阶面1103时,受到手柄11的对其沿手柄30的径向方向的限位,从而使得手柄11、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1102设于手柄11的一端的外侧壁,第二台阶面1103设于手柄11的另一端的内侧壁。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1102设于手柄11的一端的内侧壁,第二台阶面1103设于手柄11的另一端的外侧壁。或者,第一台阶面1102和第二台阶面1103可以省略,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分别直接抵接于手柄11的两端的端面。
请参阅图4,图4为图2所示的安装支架12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对于上述的安装支架12,安装支架12包括第一支架座121、第二支架座122和第三支架座123。第一支架座121和第二支架座122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架座123的两端,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分别与第一支架座121和第二支架座122连接。第一支架座121包括第一底板1211和第一围板1212,第一底板1211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架座123的一端,第一围板1212固定连接于第一底板1211背向第三支架座123的一面。第二支架座122包括第二底板1221和第二围板1222,第二底板1221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架座123的另一端,第二围板1222固定连接于第二底板1221背向第三支架座123的一面。
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图2所示的导头组件13的结构分解图,对于上述的导头组件13,导头组件13包括第一安装座131和电极头132。第一安装座131抵接于手柄11的一端,且第一安装座131与安装支架12的一端连接。电极头132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31,电极头132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对人体皮肤起美容、护理的作用。
安装支架12的一端的侧壁设有第一凸起1201,第一安装座131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13101,第一凸起1201用于插入第一卡槽13101,以使得第一安装座131与安装支架12的一端卡接,从而使得导头组件13固定于安装支架12,其结构简单,装配过程简单且方便。此外,通过第一凸起1201插入第一卡槽13101,使得安装支架12和第一安装座131之间卡接连接,允许了将导头组件13从安装支架12上拆卸下来,从而将手柄11、安装支架12、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四者分拆,以便于更换零部件,或进行维修。
第一凸起1201设有第一引导斜面1202,第一引导斜面1202用于引导第一凸起1201沿第一卡槽13101所在的侧壁滑动,以使得第一凸起1201插入第一卡槽13101,方便了将第一安装座131卡接于安装支架12的一端。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2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槽13101,第一安装座131设有第一凸起1201,第一凸起1201用于插入第一卡槽13101,以使得第一安装座131与所述安装支架12的一端卡接。
第一安装座131包括卡接筒1311和第一透光板1312,卡接筒1311抵接于手柄11的一端,且卡接筒1311与安装支架12的一端连接,第一透光板1312套设于卡接筒1311的内部,电极头132安装于第一透光板1312。其中,第一透光板1312为半透明件,其具有装饰作用。
具体地,卡接筒1311包括抵接外圈13111和卡接内圈13112,抵接外圈13111固定连接于卡接内圈13112的外侧壁,抵接外圈13111套设于手柄11的一端的外侧壁,并抵接于第一台阶面1102,卡接内圈13112伸入容置腔1101,并套设于第一围板1212的外侧壁。多个第一卡槽13101设于卡接内圈13112的内侧壁,且多个第一卡槽13101沿卡接内圈13112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一凸起1201设于第一围板1212的外侧壁,且多个第一凸起1201沿第一围板1212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第一凸起1201位于第一围板1212远离第一底板1211的一端的外侧壁,第一引导斜面1202位于第一凸起1201背向第一底板1211的一面,一个第一凸起1201对应一个第一卡槽13101。装配时,使卡接内圈13112远离抵接外圈13111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围板1212上的第一引导斜面1202,然后推动卡接筒1311朝向第一底板1211的方向移动,在第一引导斜面1202的引导作用下,卡接内圈13112稍稍外扩和/或第一围板1212稍稍内缩,从而允许第一凸起1201相对卡接内圈13112沿卡接内圈13112的内侧壁滑动,直至第一凸起1201插入第一卡槽13101时,卡接内圈13112卡接于第一围板1212,从而使得卡接筒1311固定于安装支架12。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卡接内圈13112和第一支架座121之间的卡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需卡接内圈13112和第一支架座121之间是通过第一卡槽13101和第一凸起1201相配合,以使得卡接内圈13112卡接于第一支架座121即可,例如,第一卡槽13101设置于卡接内圈13112的外侧壁,第一凸起1201设置于第一围板1212的内侧壁,卡接内圈13112套设于第一围板1212的内侧壁,第一凸起1201插入第一卡槽13101,从而使得卡接内圈13112卡接于安装支架12;又例如,第一围板1212可以省略,第一凸起1201呈钩状,第一凸起1201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钩部,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卡接内圈13112靠近第一底板1211的一端,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底板1211延伸,第一钩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第一卡槽13101设于第一底板1211并贯穿第一底板1211,第一钩部用于插入第一卡槽13101并扣接于第一底板1211背向卡接内圈13112的一面,从而使得卡接内圈13112卡接于第一支架座121。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头组件13和安装支架12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连接,例如,螺纹连接,粘接等。具体地,卡接内圈13112和第一围板1212之间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粘接等方式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图5所示的卡接筒1311的另一角度结构立体图,卡接筒1311的内侧壁设有第三台阶面13102,第一透光板1312的外侧壁设有第四台阶面13121,第一透光板1312套设于卡接筒1311的内侧壁,且第四台阶面13121抵接于第三台阶面13102,第一透光板1312远离第四台阶面13121的一端抵接于安装支架12,也即,第一透光板1312抵接于第三台阶面13102和安装支架12之间,从而使得第一透光板1312相对卡接筒1311固定。通过以上设置,方便了对第一透光板1312安装、固定,简化了导头组件13的整体结构。
具体地,第三台阶面13102设于卡接内圈13112的内侧壁,第一透光板1312套设于卡接内圈13112的内侧壁,且第四台阶面13121抵接于第三台阶面13102,第一透光板1312远离台阶面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围板1212,也即,第一透光板1312抵接于第三台阶面13102和第一围板1212之间。
导头组件13还包括第一电路板133,第一电路板133位于第一透光板1312面向充电组件14的一侧。第一透光板1312设置有安装槽13122,安装槽13122包括收容槽13123和连接槽13124,收容槽13123开设于第一透光板1312背向充电组件14的一面,连接槽13124与收容槽13123连通并贯穿第一透光板1312。电极头132安装于安装槽13122,且电极头132的一端安装于收容槽13123,并抵接于收容槽13123的底壁,电极头13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槽13124,并与第一电路板133固定连接,且电极头13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路板133电性连接。第一透光板1312面向第一电路板133的一面设有抵接柱13125,抵接柱13125抵接于第一电路板133。通过以上设置,使得第一透光板1312、第一电路板133和电极头132相互固定,可在装配后作为模组安装于卡接筒1311,以方便导头组件30的装配工作。
电极头132的数量为至少一组,每一组电极头13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头132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头1322,第一电极头1321和第二电极头1322的极性相反,每一组电极头132的第一电极头1322和第二电极头1321与人体皮肤接触时,通过人体皮肤形成回路而导通。电极头132可以是RF(Radio Frequency)电极头和/或EMS(ElectricalMuscleStimulation)电极头。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头132为RF电极头,第一电极头1321和第二电极头1322与人体皮肤接触时,通过人体皮肤形成回路而导通,以实现美容装置的射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头132的数量为一组,一组电极头132包括一个第一电极头1321和三个第二电极头1322。第一电极头1321包括第一接触部13211和第一连接部13212,第一接触部13211的部分收容于对应的一个收容槽13123,第一接触部13211的另一部分伸出对应的一个收容槽13123,以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一连接部132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接触部13211,第一连接部13212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一个连接槽13124,并与第一电路板133固定连接。第二电极头1322包括第二接触部13221和第二连接部13222,第二接触部13221的部分收容于对应的一个收容槽13123,第二接触部13221的另一部分伸出对应的一个收容槽13123,以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二连接部32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接触部13221,第二连接部13222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一个连接槽13124,并与第一电路板133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接触部13211的轮廓与对应的收容槽13123的轮廓相适配,第二接触部13221的轮廓与对应的另外的收容槽13123的轮廓相适配。
第一接触部13211呈放射状,第一接触部13211包括三个延伸部13213,三个延伸部13213以第一透光板1312的轴线中心分别朝向三个不同的方向延伸,每相邻的两个延伸部13213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接触部13221。通过以上设置,使得第一接触部13211和第二接触部13221的分布更加紧凑,提高电极头132的射频作用。
自相邻的两个延伸部13213的夹角朝向远离所述夹角的方向,第二接触部13221的形状由小逐渐变大。通过以上设置,进一步使得第一接触部13211和第二接触部13221的分布更加紧凑,进一步提高电极头132的射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3211大致为Y字形状,第二接触部13221大致呈水滴状。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头13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两个,四个。此外,第一接触部13211和第二接触部13212的结构形状可以分别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第一接触部13211也可以是,长方形,十字形,X字形,三角形、五角星形,圆形,椭圆形等,第二接触部13221也可以是三角形,长方形,十字形,X字形,五角星形,圆形,椭圆形等。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212和第二连接部13222可以省略,第一电路板133直接与第一接触部13211和第二接触部13221电性连接。
导头组件13还包括弹性垫134,弹性垫134安装于收容槽13123,每一收容槽13123均设有一弹性垫134,弹性垫134抵接于收容槽13123的底壁和第一接触部13211或第二接触部13221之间,弹性垫134用于为接触部提供弹性回复力。在使用接触部按压以及在人体皮肤不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随着接触部与人体皮肤按压力的大小以变化,接触部与人体皮肤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提高了用户使用接触部接触人体皮肤时的舒适感。
导头组件13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35和第二密封圈136。第一密封圈135套设于第一透光板1312的外侧壁,且第一密封圈135抵接于第三台阶面13102和第四台阶面13121之间,第一密封圈135用于密封第一透光板1312和卡接内圈13112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杂质、液体进入美容装置10的内部。第二密封圈136套设于卡接内圈13112的外侧壁,且第二密封圈136抵接于手柄11的一端的端面和抵接外圈13111之间,第二密封圈136用于密封手柄11的一端的端面和抵接外圈13111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杂质、液体进入美容装置10的内部。
导头组件13还包括第一灯源137,第一灯源137位于第一透光板1312面向充电组件14的一侧,第一灯源137用于向第一透光板1312发光,第一透光板1312用于将第一灯源137所发出的光均匀地向外射出,实现了美容装置的光疗功能。
多个第一灯源137设于第一电路板133面向第一透光板1312的一面,第一灯源137发出的光线经第一透光板1312向外射出,提升导头组件13的美感,用户可通过第一透光板1312看到导头组件13的内部灯饰。多个第一灯源137绕第一透光板1312的中心呈圆周分布,从而使得第一灯源137向第一透光板1312外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
第一透光板1312面向第一灯源137的一面设有纹路,使得第一灯源137发出的光更加均匀、柔和地向外射出,进一步提升导头组件13的美感。
请结合图4和图7,图7为图2所示的充电组件14的结构分解图,对于上述的充电组件14,充电组件14包括第二安装座141,第二安装座141抵接于手柄11的另一端,安装支架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槽1203,第二安装座141设有第二凸起14101,第二凸起14101用于插入第二卡槽1203,以使得第二安装座141与安装支架12的另一端卡接,从而使得充电组件14固定于安装支架12,其结构简单,装配过程简单且方便。此外,通过第二凸起14101插入第二卡槽1203,使得安装支架12和第二安装座141之间卡接连接,允许了将充电组件14从安装支架12上拆卸下来,从而将手柄11、安装支架12、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四者分拆,以便于更换零部件,或进行维修。
第二凸起14101设有第二引导斜面14102,第二引导斜面14102用于引导第二凸起14101沿第二卡槽1203所在的侧壁滑动,以使得第二凸起14101插入第二卡槽1203,方便了将第二安装座141卡接于安装支架12的另一端。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起14101,第二安装座141设有第二卡槽1203,第二凸起14101用于插入第二卡槽1203,以使得第二安装座141与安装支架12的另一端卡接。
具体地,第二安装座141包括抵接座1411和卡接围板1412,卡接围板1412固定连接于抵接座1411面向充电组件14的一面,抵接座1411抵接于手柄11的另一端的第二台阶面1103,卡接围板1412伸入容置腔1101,并套设于第二围板1222的内侧壁。多个第二卡槽1203设于第二围板1222的内侧壁,且多个第二卡槽1203沿第二围板1222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二凸起14101设于卡接围板1412的外侧壁,且多个第二凸起14101沿卡接围板1412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第二凸起14101位于卡接围板1412远离抵接座1411的一端的外侧壁,第二引导斜面14102位于第二凸起14101背向抵接座1411的一面,一个第二凸起14101对应一个第二卡槽1203。装配时,使第一引导斜面1202抵接于第二围板1222远离第二底板1221的一端的内侧壁,然后推动第二安装座141朝向第二底板1221的方向移动,在第二引导斜面14102的引导作用下,卡接围板1412稍稍内缩和/或第二围板1222稍稍外扩,从而允许第二凸起14101相对第二围板1222沿第二围板1222的内侧壁滑动,直至第二凸起14101插入第二卡槽1203时,卡接围板1412卡接于第二围板1222,从而使得第二安装座141固定于安装支架12。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卡接围板1412和第二支架座122之间的卡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需卡接围板1412和第二支架座122之间是通过第二卡槽1203和第二凸起14101相配合,以使得卡接围板1412卡接于第二支架座122即可,例如,第二卡槽1203设置于第二围板1222的外侧壁,第二凸起14101设置于卡接围板1412的内侧壁,卡接围板1412套设于第二围板1222的外侧壁,第二凸起14101插入第二卡槽1203,从而使得卡接围板1412卡接于第二支架座122;又例如,第二围板1222可以省略,第二凸起14101呈钩状,第二凸起14101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钩部,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卡接围板1412靠近第二底板1221的一端,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朝向第二底板1221延伸,第二钩部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第二卡槽1203设于第二底板1221并贯穿第二底板1221,第二钩部用于插入第二卡槽1203并扣接于第二底板1221背向卡接围板1412的一面,从而使得卡接围板1412卡接于第二支架座122。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组件14和安装支架12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连接,例如,螺纹连接,粘接等。具体地,卡接围板1412和第二围板1222之间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粘接等方式连接。
充电组件14还包括第二电路板142和充电柱143。第二电路板142位于第二安装座141面向导头组件13的一侧,第二电路板142与抵接座1411固定连接,充电柱143设于第二电路板142并与第二电路板142电性连接。抵接座1411设有连接孔14111,充电柱143插入连接孔14111,充电柱143用于连接底座装置20,以向电池16充电。
充电组件14还包括第二透光板144和第二灯源145,第二透光板144抵接于手柄11的另一端和第二安装座141之间,第二灯源145位于第二安装座141面向导头组件13的一侧。
具体地,第二透光板144大致呈环状,第二透光板144套设于手柄11的内侧壁,且第二透光板144的一端面抵接于第二台阶面1103,第二透光板144的另一端面抵接于抵接座1411,且抵接座1411显露第二透光板144的外圈部分。第二灯源145设于第二电路板142,并与第二电路板142电性连接,第二灯源145用于向第二透光板144发光,第二灯源42发出的光线经第二透光板144向外射出,提升充电组件14的美感。多个第二灯源145绕第二透光板144的中心呈圆周分布,从而使得第二灯源145向第二透光板144外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装置10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充电组件14包括第二安装座141和第二透光板144A,第二透光板144A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12的另一端,且第二透光板144A抵接于手柄11的另一端,第二安装座141连接于第二透光板144A,且第二安装座141显露第二透光板144的外圈部分。
第二透光板144A设有第二卡槽14401A,第二安装座141设有第二凸起14101,第二凸起14101用于插入第二卡槽14401A,以使得第二安装座141与第二透光板144A卡接,从而使得第二安装座141固定于安装支架12,其结构简单,装配过程简单且方便。此外,通过第二凸起14101插入第二卡槽14401A,使得第二安装座141和第二透光板144A之间卡接连接,允许了将第二安装座141从第二透光板144上拆卸下来,从而便于更换充电组件14的零部件,或进行维修。
第二凸起14101设有第二引导斜面14102,第二引导斜面14102用于引导第二凸起14101沿第二卡槽14401A所在的侧壁滑动,以使得第二凸起14101插入第二卡槽14401A,方便了将第二安装座141卡接于第二透光板144A。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光板144A设有第二凸起14101,第二安装座141设有第二卡槽14401A,第二凸起14101用于插入第二卡槽14401A,以使得第二安装座141与第二透光板144A卡接。
具体地,第二围板1222可以省略,第二透光板144A包括固定座1441A和抵接环1442A,固定座1441A和抵接环1442A固定连接,固定座1441A固定安装于第二底板1221,抵接环1442A位于固定座1441A远离第二底板1221的一端,抵接环1442A套设于手柄11的内侧壁,且抵接环1442A的一端面抵接于第二台阶面1103。第二安装座141包括抵接座1411和卡接围板1412,卡接围板1412固定连接于抵接座1411。多个第二卡槽14401A设于固定座1441A的内侧壁,且多个第二卡槽14401A沿固定座1441A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二凸起14101设于卡接围板1412的外侧壁,且多个第二凸起14101沿卡接围板1412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第二凸起14101位于卡接围板1412远离抵接座1411的一端的外侧壁,第二引导斜面14102位于第二凸起14101背向抵接座1411A的一面,每个第二凸起14101对应一个第二卡槽14401A。装配时,使第二凸起14101的第二引导斜面14102先抵接于固定座1441A远离第二底板1221的一端的内侧壁,然后推动第二安装座141朝向第二底板1221的方向移动,在第二引导斜面14102的引导作用下,卡接围板1412稍稍内缩和/或固定座1441A稍稍外扩,从而允许第二凸起14101相对固定座1441A沿固定座1441A的内侧壁滑动,直至第二凸起14101插入第二卡槽14401A时,卡接围板1412卡接于固定座1441A,从而使得第二安装座141固定于安装支架12。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441A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第二底板1221。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441A和第二底板1221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连接,例如,卡扣卡接,粘接等。
美容装置10还包括主控板15,主控板15收容于容置腔1101并安装于安装支架12,主控板15与电极头132电性连接。
具体地,主控板15安装于第三支架座123的外侧壁,且主控板15与第一电路板133和第二电路板142电性连接。
美容装置10还包括电池16,电池16收容于容置腔1101并安装于安装支架12,电池16与主控板15电性连接。
具体地,第三支架座123设有电池槽12301,电池16安装于电池槽12301。其中,充电柱143外接底座装置20,底座装置20经充电柱143、第一电路板133、主控板15向电池16充电。
美容装置10还包括振动电机17,振动电机17收容于容置腔1101并安装于安装支架12,振动电机17的输出端与导头组件13连接,振动电机17用于为导头组件13提供振动效果。
具体地,振动电机17安装于第一底板1211,且振动电机18与主控板15电性连接,振动电机17的输出端与第一电路板133抵接,并向第一电路板133传递振动,第一电路板133带动电极头132运动从而使得电极头132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可进行机械按摩,使人体更加放松,有助于提高理疗效果,并增加用户体验。
美容装置10还包括按键18,手柄11设有键槽1104,按键18安装于键槽1104,按键18的一端凸出手柄11的外侧壁,按键18的另一端与主控板15连接,按键18用于控制美容装置10的启动、关闭,或者控制电极头132的射频频率,或者控制振动电机70的振动频率。
美容装置10还包括指示组件19,指示组件19包括指示灯191和第三透光板192,三个指示灯191分别安装于主控板15,并分别与主控板15电性连接,第三透光板192的一端与三个指示灯191相对,第三透光板192的另一端设有三个透光柱1911,三个透光柱1911分别与三个指示灯191相对应,手柄11设有三个透光孔1105,三个透光柱1911分别伸入三个透光孔1105,三个指示灯191可分别向三个透光柱1911发光,以提示用户美容装置10所处于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通过按键18的不同按压次序、长按、短按等,可使得美容装置10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三个指示灯191用于提示用户美容装置10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美容装置10还具有离子导入导出功能,以提高美容装置10的美肤、护理功效。离子导入和导出运用了电离子由负离子流向正离子的特性,在产品使用时,产品与人体形成一个回路,可使离子对人体皮肤产生作用。
手柄11为导电体,手柄11与电极头132电性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用户需要使用离子导入功能时,可通过按键18控制主控板15工作,主控板15向手柄11输出微电流,使得手柄11为正极、电极头132为负极,当用户手握手柄11、且电极头132与人体皮肤接触时,人体、手柄11和电极头132形成回路,此时,与电极头132接触的人体皮肤为正极,则,电极头132上的负离子会朝向人体皮肤移动。当用户需要使用离子导出功能时,可通过按键18控制主控板15工作,主控板15向电极头132输出微电流,使得电极头132为正极、手柄11为负极,当用户手握手柄11、且电极头132与人体皮肤接触时,人体、手柄11和电极头132形成回路,此时,与电极头132接触的人体皮肤为负极,则,人体皮肤内的负离子会朝向电极头132移动。
手柄11作为导电体,可增大美容装置10与人手的导通面积,便于人体、手柄11和电极头132形成回路,无需在手柄11外设用于与人手接触导通的导电件。
具体地,手柄11与主控板15电性连接,手柄11经主控板15、第一电路板133而与电极头132电性连接。
通常手柄11的外表面会设置装饰漆,以使得手柄11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成不同颜色。为了使手柄11能作为导电体,需要通过电镀的方式将导电的装饰漆涂敷于手柄11的外表面。然而,电镀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且需要涂敷导电的装饰漆,会进一步提高电镀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筒1311可为导电体,卡接筒1311与手柄11电性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电极头132和卡接筒1311同时接触人体皮肤时,人体皮肤导通电极头132和卡接筒1311,人体皮肤、卡接筒1311、手柄11和电极头132形成回路,从而可通过按键80控制电极头132和卡接筒1311在人体皮肤上产生电位差,以实现离子导入或导出功能。通过以上设置,允许了在手柄11的外侧壁上通过各种涂敷方式设置非导电的装饰漆,可简化涂敷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地,卡接筒1311经手柄11、主控板15、第一电路板133而与电极头132电性连接。
若手柄11作为导电体,其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其成本较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柄11为非金属件,卡接筒1311为导电体,卡接筒1311与电极头132电性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电极头132和卡接筒1311同时接触人体皮肤时,人体皮肤导通电极头132和卡接筒1311,人体皮肤、卡接筒1311和电极头132形成回路,从而可通过按键80控制电极头132和卡接筒1311在人体皮肤上产生电位差,以实现离子导入或导出功能。通过以上设置,允许了手柄11采用非金属件制成,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地,卡接筒1311与主控板15电性连接,卡接筒1311经主控板15、第一电路板133而与电极头132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9,图9为图1所示的底座装置20的结构分解图,对于上述的底座装置20,底座装置20包括座体21、底座电路板22、充电接头23、电极组件24和消毒灯25。底座电路板22、充电接头23、电极组件24和消毒灯25分别设于座体21,且充电接头23、电极组件24和消毒灯25分别与底座电路板22电性连接,座体21用于放置美容装置10,充电接头23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消毒灯25用于发射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紫外线。
其中,当导头组件13与底座装置20对接时,导头组件13与电极组件24接触,外部电源经充电机头23、底座电路板22、电极组件24为消毒灯25供电,消毒灯25可向导头组件13发射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光线,以对导头组件13进行消毒、杀菌,从而实现底座装置20的消毒功能;当充电组件14与底座装置20对接时,充电组件14与电极组件24接触,外部电源可经充电接头23、底座电路板22、电极组件24和充电组件14向电池16供电,从而实现底座装置20的充电功能。其中,消毒灯25发射的光线可以是紫外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100中,用户可在使用美容装置10后,将美容装置10放置于底座装置20,并使得导头组件13或充电组件14与电极组件24对接,以对美容装置10进行消毒或充电,避免了用户需要频繁清洗导头组件13,提高了用户体验。其中,电极组件24既可作为美容装置10的电池16和外部电源的导通介质,又可作为控制消毒灯25工作的传感介质,无需额外设置用于控制消毒灯25工作的传感器或者控制开关,简化了底座装置20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在美容装置10闲置时,可将美容装置10放置于底座装置20上,便于对美容装置10进行归纳,并且,可将美容装置10具有导头组件13与底座装置20对接,以避免导头组件13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座体21设有收容腔2101、第一开口2102、第二开口2103和第三开口2104,收容腔2101与第一开口2102、第二开口2103和第三开口2104连通。底座电路板22收容于收容腔2101。充电接头23安装于底座电路板22,且充电接头23与第一开口2102相对,外部插头可穿过第一开口2102插接于充电接头23,以实现外部供电。电极组件24的一端安装于底座电路板22,电极组件24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开口2103,以接触充电组件14的充电柱143或导头组件13的电极头132。消毒灯25安装于底座电路板22,且消毒灯25与第三开口2104相对,以允许消毒灯25向外发射消毒光线。
座体21还设有凹槽2105,第二开口2103和第三开口2104位于凹槽2105的底壁。第一安装座131设有第一伸入部,第一伸入部的外轮廓与凹槽2105相适配,第一伸入部用于伸入凹槽2105,以使得导头组件13与底座装置20对接。第二安装座141设有第二伸入部,第二伸入部的外轮廓与凹槽2105相适配,第二伸入部用于伸入凹槽2105,以使得充电组件14与所述底座装置20对接。通过以上设置,方便了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分别与底座装置20的对接,且有利于美容装置10稳固地放置于底座装置20。其中,第一伸入部即为第一安装座131的卡接筒1311远离充电组件14的一端,第二伸入部即为第二安装座141的抵接座1411。
具体地,座体21包括底盖211、外壳212和上盖213。外壳212呈椭圆管状,上述的收容腔2101设于外壳212的内部,收容腔2101沿外壳212的轴线方向贯穿外壳212的两端,上述的第一开口2102设于外壳212的侧壁。底盖211和上盖213分别抵接于外壳212的两端,并罩设收容腔2101,且底盖211和上盖213固定连接,上述的第二开口2103、第三开口2104和凹槽2105分别设于上盖213。
请一并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导头组件13包括两对充电柱143,两对充电柱143以第二安装座141的中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当充电组件14与底座装置20对接时,两对充电柱143的其中一对与电极组件24相对并接触,外部电源可经充电接头23、底座电路板22、电极组件24和对应的一对充电柱143向电池16供电。通过以上设置,可使得充电组件14可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对接于底座装置20,方便了对美容装置10进行充电。
电极组件24包括第一电极柱241、第二电极柱242和第三电极柱243,第一电极柱241、第二电极柱242和第三电极柱243分别连接底座电路板22。
其中,当导头组件13与第一电极柱241和第二电极柱242接触时,消毒灯25可向导头组件13发射消毒光线;当充电组件14与第一电极柱241和第三电极柱243接触时,外部电源可经充电接头23、底座电路板22、第一电极柱241、第三电极柱243和充电组件14向电池16供电。通过以上设置,使得底座装置20可通过不同组合的电极柱以判断导头组件13和充电组件14中的一者是否与底座装置20对接,从而实现对应的消毒功能或充电功能。
具体地,当导头组件13与底座装置20对接时,电极头132与第一电极柱241和第二电极柱242相对并接触,电极头132连通第一电极柱241和第二电极柱242,则,底座电路板22控制消毒灯25对导头组件13进行消毒工作,其中,第三电极柱243与电极头132相互错开。当充电组件14与底座装置20对接时,一对充电柱143与第一电极柱241和第三电极柱243相对并接触,两个所述充电柱143连通第一电极柱241和第三电极柱243,则,外部电源可经充电接头23、底座电路板22、第一电极柱241、第三电极柱243和一对充电柱143向电池16供电,其中,第二电极柱242与充电柱143相互错开。
第一电极柱241、第二电极柱242和第三电极柱243均为弹簧针,以使得第一电极柱241、第二电极柱242和/或第三电极柱243与电极头132或电极柱接触时,可发生弹性伸缩。
底座装置20还包括配重件26,配重件26安装于座体21,配重件26用于使得美容仪100的整体重心偏向底座装置20,使得美容装置10可稳固地放置于底座装置20上,防止美容仪100倾倒。具体地,配重件26收容于收容腔2101内,并固定连接于底盖21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美容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美容装置,包括手柄、导头组件、充电组件和电池,所述导头组件和所述充电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手柄的两端,所述电池设于所述手柄的内部,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底座装置,包括座体、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所述底座电路板、所述充电接头、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消毒灯分别设于所述座体,且所述充电接头、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消毒灯分别与所述底座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
当所述导头组件与所述底座装置对接时,所述导头组件与所述电极组件接触,所述消毒灯可向所述导头组件发射光线;
当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底座装置对接时,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电极组件接触,外部电源可经所述充电接头、所述底座电路板、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充电组件向所述电池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有收容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所述底座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
所述充电接头安装于所述底座电路板,且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
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底座电路板,所述电极组件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开口;
所述消毒灯安装于所述底座电路板,且所述消毒灯与所述第三开口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底盖、外壳和上盖,所述收容腔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所述底盖和所述上盖分别抵接于所述外壳的两端,并罩设所述收容腔,且所述底盖和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分别设于所述上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有凹槽;
所述导头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电极头,所述电极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第一伸入部,所述第一伸入部的外轮廓与所述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伸入部用于伸入所述凹槽,以使得所述导头组件与所述底座装置对接;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和至少一对充电柱,所述充电柱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有第二伸入部,所述第二伸入部的外轮廓与所述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二伸入部用于伸入所述凹槽,以使得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底座装置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头组件包括两对所述充电柱,两对所述充电柱以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中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当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底座装置对接时,两对所述充电柱的其中一对与所述电极组件相对并接触,外部电源可经所述充电接头、所述底座电路板、所述电极组件和对应的一对所述充电柱向所述电池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柱、第二电极柱和第三电极柱,所述第一电极柱、所述第二电极柱和所述第三电极柱分别连接所述底座电路板;其中,
当所述导头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接触时,所述消毒灯可向所述导头组件发射光线;
当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三电极柱接触时,外部电源可经所述充电接头、所述底座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柱、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充电组件向所述电池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头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头,当所述导头组件与所述底座装置对接时,所述电极头与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相对并接触,所述电极头连通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所述第三电极柱与所述电极头相互错开;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至少一对充电柱,当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底座装置对接时,一对所述充电柱与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三电极柱相对并接触,一对所述充电柱连通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三电极柱,所述第二电极柱与所述充电柱相互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柱、所述第二电极柱和所述第三电极柱均为弹簧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装置还包括配重件,所述配重件安装于所述座体。
10.一种用于美容仪的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底座电路板、充电接头、电极组件和消毒灯,所述底座电路板、所述充电接头、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消毒灯分别设于所述座体,且所述充电接头、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消毒灯分别与所述底座电路板电性连接。
CN202122597542.XU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 Active CN219231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97542.XU CN219231231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97542.XU CN219231231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1231U true CN219231231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0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97542.XU Active CN219231231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1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14075B1 (ko) 피부 미용 장치
KR20020029067A (ko) 공기 청정 장치
JP3150817U (ja) Led照明装置
JP3226151U (ja) 美容装置の頭部および美容装置
CN113318341A (zh)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导入仪套件
CN110639128A (zh) 一种射频多功能美容仪
CN219231231U (zh) 一种美容仪及其底座装置
CN213076032U (zh) 便携消毒型电动牙刷
KR101670246B1 (ko) 다중모드 전환이 가능한 휴대용 복합미용기기
CN219271947U (zh) 一种美容仪
KR200470920Y1 (ko) 광선 요법 및 전기 요법 장치를 겸비한 부항 컵
CN219043066U (zh) 美容仪
KR20170003321U (ko) 화장용 어플리케이터와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장품용기
CN211327800U (zh) 一种射频多功能美容仪
CN211297112U (zh) 一种多位形低温等离子体手柄
CN217612523U (zh) 一种美容仪
CN210057154U (zh) 一种前列腺治疗仪
CN213989506U (zh) 充电座、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和生发梳
CN215195045U (zh) 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生发梳
CA2390432C (en) Flashlight
CN213989330U (zh) 等离子体发生器、等离子体发生系统和生发梳
CN213911491U (zh) 一种指环型消毒杀菌仪
CN110664604A (zh) 可拆装式等离子美容仪
WO2022020979A1 (zh) 便携消毒型电动牙刷和便携式消毒方法
CN112543544A (zh) 等离子体发生组件、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生发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