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8341A -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导入仪套件 - Google Patents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导入仪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8341A
CN113318341A CN202110282044.8A CN202110282044A CN113318341A CN 113318341 A CN113318341 A CN 113318341A CN 202110282044 A CN202110282044 A CN 202110282044A CN 113318341 A CN113318341 A CN 113318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harging
instrument
contact pole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20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春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ken3d Digitiz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ken3d Digitiz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ken3d Digitiz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ken3d Digitiz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20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83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8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8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2037/0007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having means for enhancing the permeation of substances through the epidermis, e.g. using suction or depression,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sound waves or chemic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92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vibrations, e.g. phonophore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入仪套件及其充电控制系统和方法,该充电控制系统包括:导入仪,内设电池,并配置有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模块、输出模块、切换模块及两个用于与人体接触的接触极片;输出模块在电池的电流驱控下向两个接触极片发射作用于人体的微电流;切换模块用于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充电座,被配置为一端连接外界电源,另一端容置导入仪,并为所述导入仪充电。本发明技术方案便于用户对导入仪充电,且所述充电座可触发所述导入仪内部充电电路和输出电路进行切换,使充电安全稳定,无需额外设置充电插接口,降低进水风险。

Description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导入仪套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入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肤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美肤导入仪套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外加饮食、熬夜等原因,很多皮肤问题接踵而至,人们用化妆品遮盖、做美容手术甚至用注射剂等方法来进行美容,但这些方法都具有副作用,导入仪应运而生。通过在导入头设有接触电极片,并通过电流实现RF射频以及正负电荷离子异性相吸原理,伸入毛孔彻底吸附污垢及彩妆残留,达到普通清洁方式的数倍效果。同时促进护肤品的吸收,让肌肤水嫩光泽。
然而现有的导入仪,通常采用有线连接,或者在尾端设置充电插接口,通过外接充电线缆进行充电,充电较为不便且容易导致外界水流浸入到导入仪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入仪的充电控制系统,旨在便于用户对导入仪充电,且所述充电座可触发所述导入仪内部充电电路和输出电路进行切换,使充电安全稳定,无需额外设置充电插接口,降低进水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导入仪和充电座,所述导入仪内设电池,并配置有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模块、输出模块、切换模块及两个用于与人体接触的接触极片;
输出模块在电池的电流驱控下向两个接触极片发射作用于人体的微电流;
切换模块用于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
所述充电座被配置为一端连接外界电源,另一端容置导入仪,并为所述导入仪充电。
可选地,输出模块和所述两个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设有第一断点,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两个接触极片之间设有第二断点,所述切换模块一端与两个接触极片建立电性连接,另一端可在第一断点和所述第二断点之间切换,以使所述切换模块可将充电模块和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闭合的电性回路,或将输出模块和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闭合回路。
可选地,导入仪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驱控所述切换模块在第一断点和所述第二断点之间切换。
可选地,导入仪配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信号为用户通过控制按键输入的信号;
或,导入仪设有感应模块,所述充电座设有触发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感应所述触发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可选地,导入仪设有感应模块,所述充电座设有触发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感应所述触发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感应模块为NFC读取芯片,所述触发模块为NFC存储芯片,或,所述感应模块为磁性霍尔开关,所述触发模块为磁铁。
可选地,切换模块包括磁性霍尔开关,所述充电座被配置有磁铁,所述磁性霍尔开关感应磁铁时,用于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
可选地,磁性霍尔开关包括一个常闭干簧管和一个常开干簧管,所述常闭干簧管布设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和输出模块的电性回路之间;所述常开干簧管布设于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的电性回路之间。
可选地,充电座容置导入仪的腔体底壁呈倾斜状设计,并于倾斜的低处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贯穿所述充电座,并于充电座的底部端面形成排水孔。
可选地,充电座还配置有防短路模块,所述防短路模块包括监测模块及延时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导入仪接入充电座,所述延时模块用于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间隔预设时间T之后向导入仪的两个接触极片供电。
可选地,充电座还包括杀菌模块,所述杀菌模块用于发射紫外光照射导入仪导入仪。
可选地,所述杀菌模块被配置为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间隔预设时间T的阶段启动。
可选地,导入仪或所述充电座两者之一还设有震动模块,所述震动模块被配置为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震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入仪的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导入仪内部切换模块工作时,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以使输出模块中,用于与人体接触并向人体发射微电流的两个接触极片形成用于为导入仪内部电池充电的充电接触极片;
充电座通过两个接触极片与充电模块为导入仪内部电池充电。
可选地,所述“导入仪内部切换模块工作时,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控制模块是否接收控制信号,若是,则驱动所述切换模块工作。
可选地,步骤“所述判断控制模块是否接受到控制信号”具体包括:
导入仪内部设有的NFC读取芯片读取充电座内置的NFC存储芯片,并将读取的信号进行配对,若配对一致则输出控制模块已接收到控制信号;
或,导入仪内部设有的磁性霍尔开关感应到充电座内部设有的磁铁时,触发输出控制模块已接收到控制信号;
或,导入仪设有的控制按键,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输出控制模块已接收到控制信号。
可选地,步骤“导入仪内部切换模块工作时,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切换模块内的磁性霍尔开关处于充电座内部磁场环境时,布设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和输出模块的电性回路之间的常闭干簧管断开;布设于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的电性回路之间的常开干簧管闭合。
可选地,步骤“充电座通过两个接触极片与充电模块为导入仪内部电池充电”之前还包括步骤:
充电座内置防短路模块的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间隔预设时间T 之后向导入仪的两个接触极片供电。
可选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杀菌模块启动,并在预设时间T内为所述导入仪杀菌。
可选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震动模块启动,使导入仪外壁发生震动。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导入仪套件,包括导入仪和充电座,所述导入仪和充电座采用如上所述的充电系统。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导入仪套件,包括导入仪和充电座,所述导入仪和充电座工作时执行如上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导入仪,通过在导入仪内配置有充电模块、输出模块及切换模块,通过切换模块将充电模块和输出模块与电池及导入仪的两个接触极片的电性回路进行切换,使导入仪用于为人体发射微电流的两个极片转换为用于充电的充电极片,无需额外设置充电插接口,直接将导入仪插入充电座即可充电,充电方便且降低进水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导入仪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入仪中导入头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导入仪中导入头从另一视角看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导入仪中导入头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图4沿A-A方向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图4沿B-B方向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导入仪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导入仪套件中充电座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充电座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充电座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充电座从另一角度看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充电座中第一壳体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充电座中PCB板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导入仪充电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导入仪充电系统另一实施例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导入仪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控制方法中,感应模块和触发模块触发控制模块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控制方法中,感应模块和触发模块配对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控制方法中,触发模块触发切换模块的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控制方法中,防短路监测模块、杀菌模块、震动模块工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RE-GDA0003193850770000051
Figure RE-GDA000319385077000006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至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入仪100充电控制系统,包括:导入仪100和充电座200,所述导入仪100内部设有可以循环充电的电池243,且导入仪100配置有为所述电池243充电的充电模块、输出模块、切换模块及两个用于与人体接触的接触极片;输出模块在电池243的电流驱控下向两个接触极片发射作用于人体的微电流,以使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形成美肤区;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功能需求,所述输出模块可根据内部不同的输出电子元件331向两个接触极片输出不同类型的电流,。例如,当所述输出模块为RF射频模块时,通过输出电路向两个接触极片输出RF射频波,RF射频波直接穿透皮肤、利用皮肤形成的阻抗作用时射频波还可以使细胞分子产生强烈的共振旋转(百万次每秒的数量级)产生热能从而达到胶原组织加热和脂肪细胞加热的目的,使得皮肤底层的温度瞬间升高,利用真皮层的刺激会产生即刻性的胶原蛋白收紧及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原理。又如,通过输出电路向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输出微电流,让肌肤细胞处于电场中,使得细胞膜变得非常具有通透性,同时美容分子通过电解使得分子结构缩小,渗透至角质层,再通过电脉冲将高分子营养物质直接导入细胞内部,从而实现普通护肤数十倍的滋养效果。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243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以使两个接触极片形成为所述电源11充电的接触电极。
充电座200,被配置为一端连接外界电源11,另一端容置导入仪100,当导入仪100安装于充电座200时,充电座200通过两个接触电极为所述导入仪100充电。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出模块和所述两个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设有第一断点,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两个接触极片之间设有第二断点,所述切换模块一端与两个接触极片建立电性连接,另一端可在第一断点和所述第二断点之间切换,以使所述切换模块可将充电模块和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闭合的电性回路,或将输出模块和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闭合回路。此时,所述切换模块近似为单刀双掷开关,其固定端与两个接触极片电性连接,其活动刀头可在输出模块和充电模块电性回路的断点之间切换,实现充电和输出的切换,且有效防止第一断点和第二断点同时被接上导致短路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所述导入仪100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驱控所述切换模块在第一断点和所述第二断点之间切换。所述控制模块为所述导入仪100配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信号为用户通过控制按键输入的信号。因此,需要充电时,用户通过控制按键控制切换模块工作,使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建立电性回路。
可以理解的是,为防止用户遗忘切换导入仪100设有感应模块,所述充电座200设有触发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感应所述触发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控制信号。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为控制IC,所述感应模块为NFC 读取芯片,所述触发模块为NFC存储芯片,通过导入仪100内部集成的NFC 读取芯片读取NFC存储芯片内存储的信息,例如读取充电座200内的识别码,与导入仪100控制板存储介质内预存的识别库内的数据进行对比配对,当然存储介质内存储的也可以为算法公式,通过将从NFC存储芯片内存储的数据带入算法公式,输出指定值,从而判断是否配对成功。当配对成功时,即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配对成功信息,从而驱动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切换模块工作。同时,所述感应模块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NFC读取芯片和NFC存储芯片的方式实现。例如,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模块也可以为磁性霍尔开关3331,所述触发模块为磁铁的感应方式,当导入仪100充电时,插入至充电座200内,导入仪100内部的磁性霍尔开关3331在磁铁的触发下被触发,产生电流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电路信号,从而驱控切换模块工作的方式也属于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输出模块和所述两个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设有第一断点,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两个接触极片之间设有第二断点,所述切换模块在第一断点和第二断点之间切换的方式。例如,如图15所示,在本技术方案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模块为磁性霍尔开关3331,所述充电座200被配置有磁铁,所述磁性霍尔开关3331感应磁铁时,用于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243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无需通过控制模块进行驱控。
具体地,此时,磁性霍尔开关3331包括一个常闭干簧管33311和一个常开干簧管33312,所述常闭干簧管33311布设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和输出模块的电性回路之间;所述常开干簧管33312布设于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的电性回路之间。当导入仪100未接入充电座200时,常闭干簧管33311 使两个接触极片和输出模块的电性回路导通,常开干簧管33312时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以使输出模块可通过两个接触极片正常输出,而当导入仪100接入到充电座200时,常闭干簧管33311内的两个触点断开,常开干簧管33312内的两个触点闭合,实现电路切换的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第二方面,参考图1至图13,为便于理解,从结构方面剖析,基于上述充电控制系统,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导入仪100套件,所述导入仪100包括主体10和安装于主体10的导入头30,所述导入头30内侧设有电路板33,外侧设有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部31,所述两个接触极片为所述接触部 31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所述输出模块为所述电路板33布设有输出电子元件331,所述输出电子元件331在电源11的电流驱动下向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输出电流,以使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形成美肤区;
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10内设有电源11,以与所述电路板33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子元件331为电路板33布设的输出电路,所述主体10可通过不同的输出电子元件331及所述输出电路向导入头30的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输出不同类型的电流,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块为导入仪100内布设的充电电子元件332,所述充电电子元件332形成充电电路,所述切换模块为导入仪100内布设切换电子元件333,使得输出电路和充电电路之间可进行切换,当所述切换电子元件 333触发时,所述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 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以使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形成为所述电源11充电的接触电极。
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充电座200包括座体、PCB板240,所述座体设有供导入仪100插入的容置腔2101,所述PCB板240容置于座体内,并电性连接有充电端子241,所述充电端子241的接触部31位于所述容置腔2101 内,用于为导入仪100充电;所述充电座200内还设有触发件250,导入仪 100插入所述容置腔2101内时,导入仪100的充电电极,即,第一接触极片 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与充电端子241抵接连接电性连接,所述触发件250 用于触发导入仪100内部充电电路,即,所述触发件250触发所述切换电子元件333,使导入仪100内部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端子241建立电性回路,所述充电座200通过所述充电端子241及所述充电回路为导入仪100内部的电池243充电。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导入仪100,通过在导入头30电路板33加装有充电电子元件332和切换电子元件333,导入仪100美肤时,电源11通过输出电子元件331为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输出电流,以实现RF射频理疗或者离子导入功能。需要充电时,通过切换电子元件333以使输出电子元件331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使充电电子元件332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从而使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 312形成为所述电源11充电的接触电极,无需在主体10尾部额外设置充电插接口或者充电电极,节省空间,使电池243空间更大,增大续航能力,同时减少进水进灰尘的风险。同时,通过在充电座200内设置触发件250,当导入仪100插入所述充电座200设有的容置腔2101时,所述触发件250触发所述切换电子元件333,以激活充电电路,防止触发件250设置在导入仪100主体 10时,用户忘记触发,导致充电电路未激活状态下,充电座200持续对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输出电流的安全隐患产生。同时,也可防止用户采用其他未知充电座200进行充电,充电电压不匹配,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
除此之外,采用充电座200的方式,导入仪100用完之后,将导入头30 插入至充电座200内,收纳导入仪100的同时,可对导入仪100进行充电,并且导入头30被收纳于容置腔2101内,不易与外界灰尘接触,减少细菌和灰尘的附着。
具体地,以所述充电座200内的触发件250为磁铁,所述切换电子元件 333为磁性霍尔开关3331为例,所述磁性霍尔开关3331静态时,所述输出电子元件331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所述磁性霍尔开关3331触发时,所述输出电子元件331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所述充电电子元件332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通过磁性霍尔开关3331,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在外部磁性环境下自动切换为充电电路。即,当用户将导入仪100的导入头30插入至充电座200时,充电座200设有的磁铁触发磁性霍尔开关3331,使其将输出电路切换为充电电路。进而使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形成导入仪100的两个充电电极,并与充电座200的充电端子241建立电性回路。从而便于用户操作,避免遗忘切换导致无法充电的现象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磁性霍尔开关3331和磁铁的方式,例如,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在导入仪 100主体10设有控制按键实现电路切换的方式或者,在导入头30设有触发按压区,所述容置腔2101底腔壁设有触发凸起,所述触发按压区用于启闭所述充电电路,当当触发按压区静态时,所述充电电路断开,所述导入仪100插入所述容置腔2101内时,所述触发凸起挤压所述触发按压区,从而触发所述充电电路与导入仪100主体10内部电池243电性回路导通的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具体地,磁性霍尔开关3331包括一个常闭干簧管33311和一个常开干簧管33312,所述常闭干簧管33311布设于所述输出电子元件331和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及第二接触极片312的电性回路之间;所述常开干簧管33312布设于所述充电电子元件332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 的电性回路之间。当常闭干簧管33311靠近外界磁铁时,常闭干簧管33311 内部的簧片接点在磁性作用下分开,以使输出电子元件331形成的输出电路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常开干簧管 33312内部的簧片接点在磁性作用下接触,从而使充电电子元件332形成的充电电路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的电性回路导通,实现电路切换。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座体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所述第一壳体210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20外,且设有所述容置腔2101,所述第二壳体220内部设有空腔,且所述第二壳体22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210 容置腔210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201,所述PCB板240安装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充电端子24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后位于所述容置腔2101内,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201内,当所述第一壳体210 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220时,遮盖所述磁铁,且将所述磁铁限位在所述安装槽2201内部。使产品较为美观,同时磁铁被遮盖防止直接显露于容置腔2101 内,导致受外界水汽侵蚀生锈的现象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磁铁不仅限于安装在第二壳体220,例如,也可由第一壳体210对应所述容置腔2101的内侧开设有盲槽用于安装磁铁的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为便于用户压装磁铁,优选采用第二壳体220设有安装槽2201安装所述磁铁的方式。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两者之一呈环状,且环状的轴线与所述导入头30的轴线重合,两者之另一位于环内,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轴线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环状包括但不限于圆环,椭圆环,方形环、三角形环等,在此不做限制。为使所述导入头30旋转各个角度均可实现与充电端子241接触建立导电连接,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采用为圆环状设置,且与导入头30的轴线重合,即圆环的中心与导入头30外周所围成的中心重合。第二接触极片312为实心板块状,以与人体肌肤更多接触,当然也可以为环状,在此不做限定,均属于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且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只是部分位于导入头30的中心,以确保导入头30转动至个角度时,均可建立稳定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充电端子241为两个充电接触弹针2411,所述充电座200的两个充电接触弹针2411间隔设置,且之一位于中部以与中部的接触极片抵接建立电性连接,之另一位于环状接触极片的环面对应位置,用以与环状接触极片建立电性连接。从而使导入头30以不同角度均可以与外部充电座200内部的充电接触弹针2411建立稳固的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充电座200设有的两个充电接触弹针2411不仅限于设置在中部,例如,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偏心设置。因此,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均为环状,且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及所述导入头30共轴心设置以实现导入头30以不同角度均可以与外部充电座200内部的充电接触弹针2411建立稳固的电性连接的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所述充电接触弹针2411的数量不仅限于两个,例如,在本技术方案其他实施例中,为防止一个充电接触弹针2411在中部,另一充电接触弹针 2411偏心设置导致受力不均匀导入头30倾斜的现象产生。所述充电接触弹针 2411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位于中部,另外两个关于中部的充电接触弹针 2411对称间隔设置,以对导入头30提供均匀的支撑力。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接触极片311和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 突出于所述接触部31表面。防止接触部31因为零件生产加工误差,不平整,导致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与外界充电座200的充电接触端子接触不良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 突出于所述接触部31表面,以使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之间形成积液间隙,对人体美肤移动导入头30时,过多的美肤精华液可集聚于积液间隙处随导入头30移动均匀涂覆于人体肌肤表面,便于用户操作。
具体地,第一接触极片311采用导电材质制备或采用塑胶材质喷涂有导电涂层;且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朝向外界的一侧构建成导入头30的外壳,中部镂空设置,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内侧设有凹腔3114,所述凹腔3114的开口大于所述电路板33的尺寸,且所述凹腔3114的内壁凸设有支撑骨位 3115,当电路板33安装于所述凹腔3114内时,与所述支撑骨位3115抵接,以使电路板33与凹腔3114的底腔壁之间具有布设电子元件的空间,且电路板33的外周与凹腔3114间隔设置,防止电路板33外周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 311接触导致短路的现象产生。所述镂空区3112安装有绝缘托架313,且所述绝缘托架313中部设有安装空位3131以供所述第二接触极片312安装,进而防止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接触短路的现象产生,再通过在电路板33正对第二接触极片312位置设有导电弹簧、充电接触弹针2411、导电柱等方式,以使所述电路板33与第二接触极片312建立电性连接,无需焊线,有效便于加工生产。所述切换电子元件333布设于所述电路板33朝向所述镂空区3112的一侧,因此处于距离外界较近的位置,进而容易被磁铁等磁性件触发,提升触发精度。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导入头30边沿的端部渐缩式设计,从而形成楔形或弧形的导向部3111,便于插入充电座200。
同时,所述充电座200造型设计时,将围成所述容置腔2101的侧壁高度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使导入头30插入时,对导入仪100主体10起支撑作用,防止仅导入头30插入,导入仪100容易从充电座200脱离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绝缘托架313为透光件,所述电路板33布设有光源334,所述光源334发射的光线可透过所述透光件射出于外界。所述光源334可选用多色LED灯珠,在电流及PWM模块电路驱控下发射不同颜色、频率、强度的光线以实现对肌肤理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切换电子元件333激发时的指示灯,便于指示充电状态,从而提醒用户是否正常充电。
具体地,如图5所示,导入头30还设有连接支架34和锁紧螺钉35,所述连接支架34安装于所述电路板33背离所述接触部31的一侧,且设有第一连接柱341和第二连接柱342,所述第一连接柱341朝向所述电路板33的端面设有螺纹连接孔,锁紧螺钉35穿过电路板33并与第一连接柱341的螺纹连接孔连接,以将电路板33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34,形成组合件,同时,将第二接触极片312过盈卡持于所述绝缘托架313后再整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的镂空区3112,再通过将电路板33和连接支架34形成的组合件安装于所述凹腔3114,从而将第二接触极片312和绝缘托架313压紧于第一接触极片311;同时,第一接触极片311设有第三连接柱3113,所述锁紧螺钉 35穿过电路板33固定于第三连接柱3113,以使所述连接支架34和所述电路板33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接触极片311,从而使完成导入头30组装,安装方便。同时第三连接柱3113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钉35穿过电路板33固接于第三连接柱3113时,电路板33对应的通孔以及第三连接柱3113设有的螺纹孔内均设有导电涂层,通过锁紧螺钉35将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电路板33建立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342可以为连接插销或螺纹连接柱,或开设有螺纹孔,在此不做过多限定,用于与主体10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电路板33还设有电连接端子母座/公头,所述主体10内部设有主控板12,所述主控板12布设有电连接端子公头/母座,以使电路板33和主控板12建立电性连接。通过电连接端子公头插接于电连接端子母座,以使电路板33和主控板12建立电性连接,或通过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两端分别设有对应的电连接端子公头和电连接端子母座,以使主控板12和电路板33建立电性连接,无需焊线,有效便于加工组装,防止焊线虚焊现象产生,提升产品良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7所示,主体10另一端为柱状的握持部,且所述握持部具有一定弯曲弧度,便于与人体握持接触,所述主体10内部的主控板 12还设有HIFU超声电子元件13,所述主体10的外部弧形的凸起表面设有 HIFU接触片14,用于与人体接触,所述HIFU超声电子元件13在电源11电流驱动下,通过HIFU接触片14对人体聚焦超声理疗,实现多功能化,增强用户使用场景。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主控板12位于所述主体10朝向导入头30的一端,并通过连接导线与电路板33建立电性连接,主控板12背离导入头30 的一侧安装有电源11,所述电源11采用可循环充电电池243,通过将所述电源11与所述主控板12错开设置,以使得电路板33布板空间较大,同时防止电池243和电路板33接触导致短路的现象产生;同时错开设置,可使得产品外径相对较为纤细修长,便于女生握持。同时由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作为充电触点,无需在尾部设置充电结构,因此尾部空间可用于安装HIFU超声电子元件13,结构空间利用度高,进一步使产品更为纤细,提升产品美学度。
进一步地,由于导入仪100对人体理疗后,导入头30的接触部31附着有护肤产品,清洗后放置于充电座200内时,容易滴落集聚于充电座200的容置腔2101内,因此,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2101正对腔口的腔壁设计成倾斜状,一边高一边低,或者中部低外周高等,以使导入头30 滴落的水流可在重力作用下集聚到较低处,再通过在倾斜的低处开设有排水口2102,所述排水口2102贯穿所述座体,并从所述座体的底部端面形成排水孔2302,以使水流排出,防止集聚于容置腔2101内,导致短路的现象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2102贯穿所述座体的方式。例如,在本技术方案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座体内部设有集液腔,用于收集水滴,防止直接漏至桌面的方式也属于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如图9结合图13所示,所述充电接触弹针2411包括固定座2412 和相对固定座2412活动的端子头2413,所述固定座2412一端嵌于座体内部,并采用贴片式集成于PCB板240,加工精度高,无需焊线,防止虚焊或焊接时,第二壳体220与固定座2412嵌合处在高温状态下融化变形的现象产生。固定座24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2101内,所述端子头2413采用弹簧画的安装于固定座2412,因此具有弹性形变性能,以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紧密贴合。同时所述端子头2413背离所述固定座2412的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由于容置腔2101底腔壁为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加工,由一侧向另一侧倾斜,因此所述充电接触弹针2411位于同一连线,且该连线与倾斜方向垂直,以确保所述端子头2413背离所述固定座2412的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实现共用,同时,防止固定座2412压入第二壳体 220位置出现误差,在固定座2412的外周表面设置有限位缘24121,从而进行精确的定位安装。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所述座体的底部端面凸设有支撑垫2301,防止从排水孔2302滴落的水滴覆盖充电座200底部端面,同时所述座体包括底板 230,所述第二壳体220底部敞口设计,安装好内部PCB板240后通过底板 230罩盖,并通过锁紧螺丝将底板230与第二壳体220固定,所述支撑垫2301 的一端插接于底板230设有的螺孔内,以支撑作用的同时遮盖锁紧螺丝,造型美观且防止螺丝生锈。
具体地,如图9结合图12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10内侧表面环绕所述排水口2102设有排水管2103,所述底板230开设有所述排水孔2302,当底板 230安装于第二壳体220时,所述排水管2103穿过第二壳体220后插入所述排水孔2302内,以使排水口2102、排水管2103内部空间及排水孔2302形成供液体流动的通道,防止液体进入到第二壳体220内,导致对内部PCB板240 造成损伤的现象产生,同时,插入第二壳体220和所述排水孔2302,可是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20、底板230定位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PCB板240开设有避让孔245,所述排水管2103定位穿过所述避让孔245后插入所述排水孔2302,所述避让孔245为长圆孔形,所述排水管2103对应为长圆柱状,因此可定位安装,从而对PCB 板240进行定位,防止PCB板240发生晃动,且便于生产加工组装。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10还设有定位连接柱2104,所述第二壳体220对应开设有定位盲孔2202,所述定位连接柱2104安装于第一壳体210对应所述容置腔2101底腔壁的内侧,因此可增强容置腔2101腔壁的连接强度,防止导入仪100过重,放入时的冲击力压坏容置腔2101底腔壁的现象产生,将磁铁安装于第二壳体220,也可避免该现象产生,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所述第一壳体210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20时,所述定位连接柱2104 插接于所述定位盲孔2202内,所述PCB板240对应开设有固定孔,并通过锁紧螺钉35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定位盲孔2202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柱,以将PCB板240、第二壳体220及第一壳体210固定连接,从而无需设置多个锁紧螺钉35将PCB板240和第二壳体220及第一壳体210分别固定,检索锁紧螺钉35数量,便于用户安装。
具体地,如图14或图15所示,为进一步降低短路风险,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系统及导入仪100套件中的充电座200还配置有防短路模块,所述防短路模块包括监测模块及延时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导入仪100 接入充电座200,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监测两个充电接触弹针2411之间的电压值,从而获取是否接入充电座200,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所述延时模块用于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100接入时,间隔预设时间T之后,向导入仪100 的两个接触极片即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供电。防止导入头30接触部31的表面刚清洗,附着有水导致短路的现象产生。预设时间T可根据实际导入仪100表面尺寸大小选用合理值,例如,2分钟,3分钟,5分钟等,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4或图15所示,为水流滴落,防止水流附着于接触部 31表面或者集聚于充电座200腔体内。所述导入仪100和充电座200两者之一还设有震动模块,所述震动模块为震动马达,且被配置为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100接入时震动。从而将接触部31表面附着的水滴震动滴落。
具体地,如图14或图15所示,所述充电座200还包括杀菌模块,所述杀菌模块用于发射紫外光照射导入仪的导入头30,且所述杀菌模块被配置为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100接入时,间隔预设时间T的阶段启动。从而利用延时模块延时输出的时间段内对导入仪100进行杀菌消毒,使产品功能多元化,避免延时的T时间段内时间消耗。
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210为透光材质制备,所述第二壳体220为非透光材质制备,所述杀菌模块为所述PCB板240还电性连接的紫外线杀菌灯 244,至少部分所述杀菌灯244发射的光线沿所述排水管2103传导至所述容置腔2101的底腔壁,用以照射导入仪100的导入头30,充电的同时可为导入头30进行杀菌,例如,导入头30插入至所述容置腔2101内时,所述容置腔 2101内部PCB板240,驱动杀菌灯244发射紫外光线,并通过排水管2103 传到至容置腔2101的底腔壁,照射时长可通过PCB板240烧录的程序控制例如照射5分钟,也可通过在充电座200安装有控制按键,用户按压控制以防止导入头30细菌滋生的现象产生。
同时第一壳体210采用透光材质制备,第二壳体220采用不透光材质制备,可在第二壳体220的外壁涂覆有图样,以提升产品的美学性能,同时也可将第一壳体210的外壁设计成光滑表面,内壁设计呈钻面,棱形面等,提升产品美学性能。
具体地,所述PCB板240还电性连接有充电插接母座242,所述座体对应所述充电插接母座242开设有插入口2105,以使外界充电线缆可沿所述插入口2105插入至所述充电插接母座242,并与所述充电插接母座242建立电性连接。所述座体内还设有可充电电池243,所述可充电电池243通过充电端子241为导入仪100充电或为所述PCB板240供电,外界充电线缆可通过充电插接母座242为所述电池243充电,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座体内设置有内置电池243,用于为所述导入仪100充电,以便于用户应急使用,同时充电座 200内置电池243,可为PCB板240供电,在未接入外部电源11时,也可以驱动杀菌灯244工作,对导入头30进行杀菌。
具体地,所述充电座200容置腔2101的整体呈圆柱状空腔,所述导入头 30呈圆柱状或等边棱柱状,所述容置腔2101的口径略大于所述导入头30的外径或等边棱柱的相切外圆直径,以使所述导入头30可以360°插入所述容置腔2101,便于用户使用,同时充电座200内部设于的触发件250为磁铁,用于触发所述切换电子元件333中的磁性霍尔开关3331,实现充电切换电路。
同时,导入头30位于主体10的端部,接触部31设有的第一接触极片311 和第二接触极片312形成充电电极,当将导入仪100倒置使导入头30插入容置腔2101时,在重力作用下,使充电座200的充电接触弹针2411与第一接触极片311和第二接触极片312紧密接触,无需加装固定元件也可建立稳固的电性连接。
第三方面,基于上述充电系统,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导入仪100的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导入仪100内部切换模块工作时,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243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以使输出模块中,用于与人体接触并向人体发射微电流的两个接触极片形成用于为导入仪100内部电池243充电的充电接触极片;
步骤S20:充电座200通过两个接触极片与充电模块为导入仪100内部电池243充电。
具体地,步骤S1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判断控制模块是否接收控制信号,若是,则驱动所述切换模块工作。
具体地,步骤S11中“所述判断控制模块是否接受到控制信号”具体包括:
步骤:S111:导入仪100内部设有的NFC读取芯片读取充电座200内置的NFC存储芯片,并将读取的信号进行配对,若配对一致则输出控制模块已接收到控制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NFC读取芯片和NFC存储芯片配对的方式,例如,在本技术方案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1也可以为:导入仪100内部设有的磁性霍尔开关3331感应到充电座 200内部设有的磁铁时,触发输出控制模块已接收到控制信号;又如,还可以为:导入仪100设有的控制按键,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输出控制模块已接收到控制信号。
具体地,在实际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控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驱控切换模块工作的方式;例如,在本技术方案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10 中“导入仪100内部切换模块工作时,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243 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切换模块内的磁性霍尔开关3331处于充电座200内部磁场环境时,布设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和输出模块的电性回路之间的常闭干簧管33311断开;布设于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的电性回路之间的常开干簧管 33312闭合。
具体地,步骤S20“充电座200通过两个接触极片与充电模块为导入仪 100内部电池243充电”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2:充电座200内置防短路模块的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100接入时,间隔预设时间T之后向导入仪100的两个接触极片供电。
具体地,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100接入时,杀菌模块启动,并在预设时间T内为所述导入仪100杀菌。
具体地,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100接入时,震动模块启动,使导入仪 100外壁发生震动。
由于本充电控制方法基于上述充电控制系统及导入仪100套件,其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上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Claims (21)

1.一种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导入仪,内设电池,并配置有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模块、输出模块、切换模块及两个用于与人体接触的接触极片;
输出模块在电池的电流驱控下向两个接触极片发射作用于人体的微电流;
切换模块用于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
充电座,被配置为一端连接外界电源,另一端容置导入仪,并为所述导入仪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和所述两个接触极片之间的电性回路设有第一断点,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两个接触极片之间设有第二断点,所述切换模块一端与两个接触极片建立电性连接,另一端可在第一断点和所述第二断点之间切换,以使所述切换模块可将充电模块和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闭合的电性回路,或将输出模块和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闭合回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仪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驱控所述切换模块在第一断点和所述第二断点之间切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仪配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信号为用户通过控制按键输入的信号;
或,导入仪设有感应模块,所述充电座设有触发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感应所述触发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导入仪设有感应模块,所述充电座设有触发模块,所述感应模块感应所述触发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感应模块为NFC读取芯片,所述触发模块为NFC存储芯片,或,所述感应模块为磁性霍尔开关,所述触发模块为磁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磁性霍尔开关,所述充电座被配置有磁铁,所述磁性霍尔开关感应磁铁时,用于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霍尔开关包括一个常闭干簧管和一个常开干簧管,所述常闭干簧管布设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和输出模块的电性回路之间;所述常开干簧管布设于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的电性回路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座容置导入仪的腔体底壁呈倾斜状设计,并于倾斜的低处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贯穿所述充电座,并于充电座的底部端面形成排水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还配置有防短路模块,所述防短路模块包括监测模块及延时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导入仪接入充电座,所述延时模块用于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间隔预设时间T之后向导入仪的两个接触极片供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座还包括杀菌模块,所述杀菌模块用于发射紫外光照射导入仪导入仪。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模块被配置为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间隔预设时间T的阶段启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仪或所述充电座两者之一还设有震动模块,所述震动模块被配置为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震动。
13.一种导入仪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导入仪内部切换模块工作时,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以使输出模块中,用于与人体接触并向人体发射微电流的两个接触极片形成用于为导入仪内部电池充电的充电接触极片;
充电座通过两个接触极片与充电模块为导入仪内部电池充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入仪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导入仪内部切换模块工作时,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控制模块是否接收控制信号,若是,则驱动所述切换模块工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入仪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所述判断控制模块是否接受到控制信号”具体包括:
导入仪内部设有的NFC读取芯片读取充电座内置的NFC存储芯片,并将读取的信号进行配对,若配对一致则输出控制模块已接收到控制信号;
或,导入仪内部设有的磁性霍尔开关感应到充电座内部设有的磁铁时,触发输出控制模块已接收到控制信号;
或,导入仪设有的控制按键,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输出控制模块已接收到控制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入仪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导入仪内部切换模块工作时,将输出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和电池之间的电性回路断开,并将充电模块与两个接触极片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切换模块内的磁性霍尔开关处于充电座内部磁场环境时,布设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和输出模块的电性回路之间的常闭干簧管断开;布设于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两个接触极片的电性回路之间的常开干簧管闭合。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入仪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充电座通过两个接触极片与充电模块为导入仪内部电池充电”之前还包括步骤:
充电座内置防短路模块的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间隔预设时间T之后向导入仪的两个接触极片供电。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导入仪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杀菌模块启动,并在预设时间T内为所述导入仪杀菌。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入仪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监测模块监测到导入仪接入时,震动模块启动,使导入仪外壁发生震动。
20.一种导入仪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入仪及充电座,所述导入仪和充电座采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
21.一种导入仪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入仪及充电座,所述导入仪和充电座工作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入仪充电控制方法。
CN202110282044.8A 2021-03-16 2021-03-16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导入仪套件 Pending CN1133183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2044.8A CN113318341A (zh) 2021-03-16 2021-03-16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导入仪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2044.8A CN113318341A (zh) 2021-03-16 2021-03-16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导入仪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8341A true CN113318341A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2044.8A Pending CN113318341A (zh) 2021-03-16 2021-03-16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导入仪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834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7838A (zh) * 2023-05-24 2023-06-23 安徽元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光伏电能存储的储能系统
FR3132224A1 (fr) * 2022-02-03 2023-08-04 Feeligreen Ensemble électronique
FR3132225A1 (fr) * 2022-02-03 2023-08-04 Feeligreen Bouchon électronique rechargeable et socle de chargement
FR3132223A1 (fr) * 2022-02-03 2023-08-04 Feeligreen Bouchon électroniqu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32224A1 (fr) * 2022-02-03 2023-08-04 Feeligreen Ensemble électronique
FR3132225A1 (fr) * 2022-02-03 2023-08-04 Feeligreen Bouchon électronique rechargeable et socle de chargement
FR3132223A1 (fr) * 2022-02-03 2023-08-04 Feeligreen Bouchon électronique
WO2023148458A1 (fr) * 2022-02-03 2023-08-10 Feeligreen Bouchon électronique
WO2023148457A1 (fr) * 2022-02-03 2023-08-10 Feeligreen Ensemble électronique
WO2023148459A1 (fr) * 2022-02-03 2023-08-10 Feeligreen Bouchon électronique rechargeable et socle de chargement
CN116317838A (zh) * 2023-05-24 2023-06-23 安徽元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光伏电能存储的储能系统
CN116317838B (zh) * 2023-05-24 2023-08-25 安徽元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光伏电能存储的储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8341A (zh)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导入仪套件
US11471705B2 (en) HIFU skin care device and cartridge
US6766199B2 (en) Skin/hair treatment method and system
KR102008869B1 (ko) 휴대용 hifu 스킨케어 디바이스
CN214231337U (zh) 生物信号监测设备和血糖监测设备
CN109420257A (zh) 美容器具
KR101097050B1 (ko) 피부/모발 처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CN216456512U (zh) 导入仪充电控制系统及导入仪套件
CN110279937A (zh) 自识别组合式多功能治疗探头
KR102056014B1 (ko) Hifu 스킨케어 디바이스용 카트리지
CN216418075U (zh) 美肤导入仪及美肤导入仪套件
CN215772571U (zh) 充电座及美肤导入仪套件
CN210992600U (zh) 自识别组合式多功能治疗探头
CN112957611A (zh) 美肤导入仪及美肤导入仪套件
CN113113945A (zh) 充电座及美肤导入仪套件
KR20200041244A (ko) 휴대용 hifu 스킨케어 디바이스
WO2022140984A1 (zh) 美容手柄
KR102250230B1 (ko) 이온화된 앰플 주입형 미용기기
CN210669598U (zh) 一种微电流刺激装置
CN219185620U (zh) 一种美容仪
CN217612523U (zh) 一种美容仪
CN215079584U (zh) 一种手持式射频美容仪外壳
CN216394232U (zh) 美容仪
KR102262266B1 (ko) Hifu 스킨케어 디바이스용 카트리지 내에 설치되는 초음파 트랜스듀서 이송 메커니즘 장치
CN213554899U (zh) 一种导电稳定的美颜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