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7256U - 一种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7256U
CN219227256U CN202320056952.XU CN202320056952U CN219227256U CN 219227256 U CN219227256 U CN 219227256U CN 202320056952 U CN202320056952 U CN 202320056952U CN 219227256 U CN219227256 U CN 219227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ower supply
energy storage
alternating current
stor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69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杰
孙中伟
褚艳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569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7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7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7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包括储能电源本体、控制模块、逆变模块、电磁加热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逆变模块产生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储能电源本体上设有加热区和充电区,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入端和无线充电模块的输入端均电连接,电磁加热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加热区放置的待加热物品进行加热,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基于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充电区放置的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解决现有的储能电源使用时需要繁琐的线材连接以及给物品加热时还需要携带电磁炉不够轻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产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储能电源使用范围较广,也多用于户外的场景。现有的储能电源一般用于给便携设备(手机、手表、电脑等)充电,或者用于给用电设备(冰箱、烤箱、空调、电磁炉等)进行供电。
现有的储能电源给相应的设备进行充电、供电需要进行繁琐的线材连接。此外用户需要给物品进行加热时,通常使用电磁炉进行加热,除了需要携带给电磁炉供电的储能电源,还需要携带笨重的电磁炉,不够轻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源,以解决现有的储能电源使用时需要繁琐的线材连接以及给物品加热时还需要携带电磁炉不够轻便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储能电源本体、控制模块、逆变模块、电磁加热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所述逆变模块、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储能电源本体上;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逆变模块产生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
所述储能电源本体上设有加热区和充电区,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所述加热区放置的待加热物品进行加热,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所述充电区放置的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逆变模块、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均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将所述第一交流电传导至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并断开所述第二交流电至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传导;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将所述第二交流电传导至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并断开所述第一交流电至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的传导。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逆变模块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个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源本体的顶端设有放置平面,所述充电区和所述加热区均设置于所述放置平面,所述充电区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充电区依次竖向排列在所述加热区一侧的所述放置平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流电的频率大于20KHZ且小于40KHZ;
和/或,所述第二交流电的频率大于100KHZ且小于300KHZ。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包括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所述加热区放置的待加热物品进行加热;
和/或,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所述充电区放置的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的覆盖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线圈的覆盖面积;
所述加热区的面积大于所述充电区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一供电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供电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池模块用于给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储能电源本体上设置控制模块、所述逆变模块、所述电磁加热模块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逆变模块产生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所述电磁加热模块能够基于所述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所述加热区放置的待加热物品进行加热,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能够基于所述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所述充电区放置的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故该储能电源既能够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对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无需使用繁琐的线材连接实现充电,也能够通过电磁加热模块直接对所述加热区放置的待加热物品进行加热,无需携带专门的电磁炉给物品加热,储能电源自带电磁加热及无线充电功能,使得储能电源功能更多样化,同时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解决现有的储能电源使用时需要繁琐的线材连接以及给物品加热时还需要携带电磁炉不够轻便的问题。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源的电路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储能电源的电路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储能电源的电路框图;
图5是图4中储能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图1中储能电源的顶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储能电源的电路框图。
其中:1、储能电源本体;2、控制模块;3、逆变模块;4、电磁加热模块;41、第一线圈;5、无线充电模块;51、第二线圈;6、放置平面;61、充电区;62、加热区;7、开关模块;71、第一触点;72、第二触点;73、第三触点;8、电池模块;9、待加热物品;10、待充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源的电路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储能电源包括储能电源本体1、控制模块2、逆变模块3、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
控制模块2、逆变模块3、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均设置在储能电源本体1上。
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与逆变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模块2用于控制逆变模块3产生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
储能电源本体1上设有加热区62和充电区61,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与电磁加热模块4的输入端和无线充电模块5的输入端均电连接,电磁加热模块4用于基于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无线充电模块5用于基于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储能电源本体1是指储能电源的主要部分,控制模块2是指用于实现逻辑控制功能的模块,具体的,控制模块2可为微处理器,例如单片机等集成电路芯片,只要能够实现控制逆变模块3产生不同的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即可。逆变模块3是指能够将直流电能转换为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故通过控制模块2对逆变模块3进行控制,能够使得逆变模块3产生不同的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
电磁加热模块4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实现加热物品的模块,加热区62是指用来放置待加热物品9的区域,也可指用来放置用于盛放待加热物品9的容器的区域,例如可在加热区62放置锅,在锅内放置待加热物品9,也可直接在加热区62放置待加热物品9,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电磁加热模块4基于第一交流电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故电磁加热模块4能够基于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优选的,电磁加热模块4设置在加热区62的下方,易于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
充电区61是指用来放置待充电设备10的区域,待充电设备10可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无线充电模块5是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模块,无线充电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电磁感应式是指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故无线充电模块5在接受到第二交流电时,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发射电磁信号以对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优选的,无线充电模块5设置在充电区61的下方,易于对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
上述方案,通过在储能电源本体1上设置控制模块2、逆变模块3、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控制模块2能够控制逆变模块3产生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电磁加热模块4能够基于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无线充电模块5能够基于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故该储能电源既能够通过无线充电模块5对待充电设备10无线充电,无需使用繁琐的线材连接实现充电,也能够通过电磁加热模块4直接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无需携带专门的电磁炉给物品加热,储能电源自带电磁加热及无线充电功能,使得储能电源功能更多样化,同时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解决现有的储能电源使用时需要繁琐的线材连接以及给物品加热时还需要携带电磁炉不够轻便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逆变模块3的数量为两个,一个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与电磁加热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个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与无线充电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
其中,由于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所要实现的功能不同,所以所需要的交流电的频率也通常不同,即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的频率不同,通过设置两个逆变模块3,能够分别给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提供不同频率的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使用较为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交流电的频率大于20KHZ且小于40KHZ。通过使第一交流电的频率大于20KHZ且小于40KHZ,电磁加热模块4能够基于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二交流电的频率大于100KHZ且小于300KHZ。通过使第二交流电的频率大于100KHZ且小于300KHZ,无线充电模块5能够基于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
此外,由于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的频率通常不存在交集,通过设置两个逆变模块3,能够分别给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提供不同频率的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但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大,故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低成本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储能电源还包括开关模块7,开关模块7与逆变模块3、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均电连接。
控制模块2的控制端与开关模块7电连接,控制模块2用于控制开关模块7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开关模块7用于在第一状态下将第一交流电传导至电磁加热模块4并断开第二交流电至无线充电模块5的传导;开关模块7用于在第二状态下将第二交流电传导至无线充电模块5并断开第一交流电至电磁加热模块4的传导。
其中,将第一交流电传导至电磁加热模块4是指逆变模块3与电磁加热模块4电连接,此时逆变模块3能够输出第一交流电至电磁加热模块4。断开第二交流电至无线充电模块5的传导是指此时逆变模块3与无线充电模块5的电连接断开,逆变模块3无法输出第二交流电至无线充电模块5。
将第二交流电传导至无线充电模块5是指逆变模块3与无线充电模块5电连接,此时逆变模块3能够输出第二交流电至无线充电模块5。断开第一交流电至电磁加热模块4的传导是指逆变模块3和电磁加热模块4的电连接断开,此时逆变模块3无法输出第一交流电至电磁加热模块4。
通过控制模块2控制开关模块7处于不同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同一个逆变模块3能够分别与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电连接与断开,即可以选择性的控制逆变模块3与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中的一个电连接。当有加热需求时,控制模块2控制逆变模块3产生第一交流电,同时控制开关模块7处于第一状态,将第一交流电传导至电磁加热模块4,使得电磁加热模块4工作并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当有充电需求时,控制模块2控制逆变模块3产生第二交流电,同时控制开关模块7处于第二状态,将第二交流电传导至无线充电模块5,使得无线充电模块5工作发射电磁信号以对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故只需一个逆变模块3,便能够提供两种不同频率的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分别给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有效节省了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开关模块7包括第一触点71、第二触点72和第三触点73,第一触点71与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触点72与电磁加热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三触点73与无线充电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状态下第一触点71和第二触点72导通,第二状态下第一触点71和第三触点73导通。
其中,当开关模块7处于第一状态,第一触点71和第二触点72导通,所以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和电磁加热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以逆变模块3能够将第一交流电传导至电磁加热模块4,而此时第一触点71与第三触点73不导通,所以断开了逆变模块3和无线充电模块5的电连接,逆变模块3无法传导第二交流电至无线充电模块5。当开关模块7处于第二状态,第一触点71和第三触点73导通,所以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与无线充电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以逆变模块3能够将第二交流电传导至无线充电模块5,而此时第一触点71和第二触点72不导通,所以断开了逆变模块3和电磁加热模块4的电连接,逆变模块3无法传导第一交流电至电磁加热模块4,故开关模块7实现了在第一状态下将第一交流电传导至电磁加热模块4并断开第二交流电至无线充电模块5的传导以及在第二状态下将第二交流电传导至无线充电模块5并断开第一交流电至电磁加热模块4的传导。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储能电源本体1的顶端设有放置平面6,充电区61和加热区62均设置于放置平面6,充电区6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其中,通过在储能电源本体1的顶端设置放置平面6,充电区61和加热区62均设置于放置平面6上,由于放置平面6为平面,所以易于待加热物品9和待充电设备10的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充电区6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充电区61依次竖向排列在加热区62一侧的放置平面6上。其中,通过设置多个充电区61,能够分别对不同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将多个充电区61依次竖向排列在加热区62一侧的放置平面6上,能够有效利用放置平面6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磁加热模块4包括第一线圈41,第一线圈41用于基于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其中,第一线圈41可为盘状,同时第一线圈41可设置在加热区62下方,第一交流电流过第一线圈41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具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故通过使电磁加热模块4包括第一线圈41,能够基于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实现电磁加热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5包括第二线圈51,第二线圈51用于基于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其中,无线充电技术是指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故通过使无线充电模块5包括第二线圈51,第二线圈51能够在第二交流电的作用下,通过电磁感应发射电磁信号,使得待充电设备10内部的线圈产生电流,实现对待充电设备10的无线充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线圈41的覆盖面积大于第二线圈51的覆盖面积;加热区62的面积大于充电区61的面积。其中,由于加热功能通常需要对器皿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以烹煮食物,无线充电通常是对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充电,便携设备体积通常较小,通过使第一线圈41的覆盖面积大于第二线圈51的覆盖面积;加热区62的面积大于充电区61的面积,实现了对面积的合理分配,使得加热区62能够有较为充足的空间放置器皿,也避免了充电区61面积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电磁加热模块4包括第一线圈41,无线充电模块5包括第二线圈51,储能电源还包括开关模块7时,开关模块7的第一触点71与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触点72与第一线圈41电连接,第三触点73与第二线圈51电连接。所以当有加热需求时,控制模块2控制逆变模块3产生第一交流电,同时控制开关模块7处于第一状态,将第一交流电传导至第一线圈41,使得第一线圈41工作并产生感应磁场以对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当有充电需求时,控制模块2控制逆变模块3产生第二交流电,同时控制开关模块7处于第二状态,将第二交流电传导至第二线圈51,使得第二线圈51工作发射电磁信号以对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故只需一个逆变模块3,便能够提供两种不同频率的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分别给第一线圈41和第二线圈51,分别实现电磁加热及无线充电功能,有效节省了成本。同时使得储能电源功能更多样化,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储能电源还包括电池模块8,电池模块8的第一供电端与控制模块2电连接,电池模块8的第二供电端与逆变模块3电连接,电池模块8用于给控制模块2和逆变模块3供电。其中,电池模块8是指能够提供电能的模块,可由蓄电池构成,电池模块8提供的电能可为直流电,通过电池模块8能够给控制模块2和逆变模块3供电,使得控制模块2能够进入工作状态控制逆变模块3,逆变模块3也能够将电池模块8所供电能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源本体(1)、控制模块(2)、逆变模块(3)、电磁加热模块(4)和无线充电模块(5);
所述控制模块(2)、所述逆变模块(3)、所述电磁加热模块(4)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均设置在所述储能电源本体(1)上;
所述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用于控制所述逆变模块(3)产生第一交流电和第二交流电;
所述储能电源本体(1)上设有加热区(62)和充电区(61),所述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4)的输入端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模块(4)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所述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所述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开关模块(7),所述开关模块(7)与所述逆变模块(3)、所述电磁加热模块(4)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均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2)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模块(7)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7)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开关模块(7)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将所述第一交流电传导至所述电磁加热模块(4)并断开所述第二交流电至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的传导;
所述开关模块(7)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将所述第二交流电传导至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并断开所述第一交流电至所述电磁加热模块(4)的传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7)包括第一触点(71)、第二触点(72)和第三触点(73),所述第一触点(71)与所述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72)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触点(73)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触点(71)和所述第二触点(72)导通,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触点(71)和所述第三触点(73)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3)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4)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个所述逆变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本体(1)的顶端设有放置平面(6),所述充电区(61)和所述加热区(62)均设置于所述放置平面(6),所述充电区(6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区(6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充电区(61)依次竖向排列在所述加热区(62)一侧的所述放置平面(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电的频率大于20KHZ且小于40KHZ;
和/或,所述第二交流电的频率大于100KHZ且小于300KHZ。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4)包括第一线圈(41),所述第一线圈(4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交流电产生感应磁场以对所述加热区(62)放置的待加热物品(9)进行加热;
和/或,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包括第二线圈(51),所述第二线圈(51)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交流电发射电磁信号以对所述充电区(61)放置的待充电设备(10)进行无线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41)的覆盖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线圈(51)的覆盖面积;
所述加热区(62)的面积大于所述充电区(61)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电池模块(8),所述电池模块(8)的第一供电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电连接,所述电池模块(8)的第二供电端与所述逆变模块(3)电连接,所述电池模块(8)用于给所述控制模块(2)和所述逆变模块(3)供电。
CN202320056952.XU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储能电源 Active CN219227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6952.XU CN219227256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储能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6952.XU CN219227256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储能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7256U true CN219227256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6952.XU Active CN219227256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储能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7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i Planar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Qi
CN103872791B (zh) 无线电力发送器
KR102579343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의 구조
JP2013506399A (ja) 誘導電力伝送を調節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6134032A (zh) 具有无线电力发送装置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hawla et al. State of the art in inductive charging for electronic appliances and its future in transportation
US11064575B2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target object detection accuracy and induction hea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974260B1 (ko) 유도 가열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EP3261214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3259339A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间无线充电的方法
US2014030031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eed system
US11419188B2 (en) Induction heating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circuit structure
CN203734860U (zh) 具有无线充电的电磁炉
CN219227256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104009554A (zh) 电磁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电磁装置
CN104953881A (zh) 驱动电路及应用其的无线电能发射端
CN105406605A (zh) 一种电容耦合式无线功率传输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75495B1 (ko) 무선충전 기반의 전원 허브 장치
CN108539867A (zh) 收发一体的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
CN107710555A (zh)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101931421B1 (ko) 유도 가열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CN203234590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水壶加热器
CN205540003U (zh) 智能家电
CN203050035U (zh) 无线输电地板
CN202885023U (zh) 烹饪加热系统及其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