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2674U -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2674U
CN219222674U CN202223154634.1U CN202223154634U CN219222674U CN 219222674 U CN219222674 U CN 219222674U CN 202223154634 U CN202223154634 U CN 202223154634U CN 219222674 U CN219222674 U CN 219222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cover
driving
outdoor unit
outer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46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少源
刘世勇
薄传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546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2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2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2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外机包括外机本体和遮挡组件,遮挡组件包括罩盖和连接于外机本体的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与罩盖连接,用于驱动罩盖移动至罩设外机本体的罩设位或遮挡于外机本体上方的避让位。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上述空调外机,空调内机与空调外机通过工质流路呈闭环连通。该空调外机中遮挡组件的设置,能够在空调器使用及不使用时均对外机本体进行遮挡保护,从而有效减少灰尘及雨水进入外机造成的堵塞、积水滋生细菌等,相应确保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并确保新风系统向室内输送新风的洁净度。

Description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广泛用于室内环境的温度调节,其中,空调器的外机安装于室外环境,一段时间后,室外的灰尘等容易进入外机内对其造成堵塞污染,而影响外机及整个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并且下雨天时,雨水容易流入外机内部产生积水而导致细菌的滋生,空调器的新风系统经外机吸风的过程中,容易将外机内部的细菌抽吸至室内,从而对室内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空调器的外机容易被室外灰尘堵塞而影响其换热效率,且雨水容易流入外机内,而造成细菌滋生,影响新风送风洁净度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外机,包括外机本体和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罩盖和连接于所述外机本体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罩盖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罩盖移动至罩设所述外机本体的罩设位或遮挡于所述外机本体上方的避让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外机应用于空调器时,无需使用空调器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件驱动遮挡组件到达罩设位,罩盖将外机本体全部或大部分罩设于其内,以对外机本体起到隔离保护作用,减少外界灰尘、雨水等侵入外机本体内部对其造成的堵塞、污染、浸泡等,从而确保外机本体及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并减少外机本体内积水滋生细菌导致新风系统向室内输送的新风夹带细菌情况的发生。
需要使用空调器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件驱动遮挡组件到达避让位,此时罩盖遮挡于外机本体的上方,首先,罩盖不会对外机本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造成遮挡,能够确保外机本体与外界环境的正常换热,相应确保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其次,罩盖于上方隔挡于外机本体前侧的出风口与其后侧的进风口之间,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挡作用,从而减少经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回流至进风口处对外机本体换热效率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应提高外机本体及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再次,下雨天时,在罩盖的遮挡作用下,雨水无法落至外机本体对其造成浸泡,从而减少外机本体内积水滋生细菌情况的发生,相应确保外机本体的清洁程度及新风系统向室内输送新风的洁净度。
可选地,所述罩盖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罩盖升降运动。第一驱动部件可以驱动罩盖通过简单的升降运动移动至避让位或罩设位,驱动行程简单、驱动精确度能够得到保证,相应能够确保罩盖对外机本体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机本体的载座,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安装于所述载座。设置载座用于安装第一驱动部件,以减少第一驱动部件与外机本体直接连接需要在外机本体开孔等影响其密封性以及破坏其强度情况的发生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载座的驱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载座且呈竖直设置的丝杆和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的螺母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杆旋转;所述螺母座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载座,且所述螺母座与所述罩盖连接。第一驱动部件的其中一种具体形式。
可选地,所述载座为两个,两个所述载座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外机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两个所述载座一一对应。第一驱动部件能够于罩盖的左右两侧对罩盖进行同步升降驱动,从而提高对罩盖支撑的平衡性,进一步确保罩盖升降运动的位置精确度。
可选地,所述载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罩盖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卡接于所述滑槽。第一驱动部件驱动罩盖升降运动的过程中,滑块随罩盖同步移动,滑槽能够限制滑块仅沿其上下延伸方向滑动,从而限制罩盖的升降运动路径,提高罩盖升降运动的位置精确度和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挡板和复位部件,所述挡板铰接于所述外机本体的顶部,且所述挡板包括遮挡所述外机本体顶前方的遮挡位和封堵于所述外机本体前侧的封堵位;所述复位部件连接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外机本体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挡板绕铰接处转动至所述遮挡位。增大遮挡组件对外机本体前方的遮挡区域,减少下雨天雨水在风吹作用下经外机本体前面板的出风口进入其内情况的发生;仅通过第一驱动部件单个动力源即可实现对罩盖和挡板两者的驱动,结构简单、联动性强、集成度高。
可选地,所述复位部件包括插接臂、弹性件和设于所述外机本体顶板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容置腔,所述插接臂的后端沿前后方向插接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与所述插接臂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插接臂向后移动;所述复位部件还包括铰接臂,所述铰接臂的后端铰接于所述插接臂的前端、前端铰接于所述挡板的后侧部。复位部件的其中一种具体形式。
可选地,所述插接臂的后端连接有沿其径向凸出的限位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插接臂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臂段,且夹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前腔壁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弹性件与插接臂连接的一种具体形式,结构简单、稳定性强。
可选地,所述挡板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第一矩形部和第二矩形部,所述第二矩形部的左右两侧均内凹于所述第一矩形部的相应侧;所述外机本体前面板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均设有第一铰接耳,两个所述第一铰接耳与所述第一矩形部左右两侧的后端部一一对应铰接;所述复位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复位部件插接臂的前端与所述第二矩形部的左右两侧一一对应铰接。实现挡板与复位部件铰接的基础上,能够确保固定座安装于外机本体的顶板上,减少第二矩形部左右方向的宽度较大,导致固定座无法安装情况的发生。
可选地,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挡板和安装于所述外机本体的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挡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挡板移动至封堵位或遮挡位,其中,所述封堵位时,所述挡板封堵于所述外机本体的前侧;所述遮挡位时,所述挡板作为帽沿遮挡于所述外机本体的顶前方。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一驱动部件相对独立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上述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内机与所述空调外机通过工质流路呈闭环连通。该空调器包含上述空调外机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外机中罩盖位于罩设位、挡板位于封堵位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外机中罩盖位于避让位、挡板位于遮挡位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空调外机拆除罩盖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外机中复位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机本体;110-第一铰接耳;111-第一铰接孔;120-出风口;130-前面板;140-顶板;200-遮挡组件;210-罩盖;211-前侧板;220-第一驱动部件;221-驱动件;222-丝杆;223-螺母座;224-滑块;230-载座;231-滑槽;232-限位孔;240-挡板;241-第一矩形部;2411-第一铰接轴;242-第二矩形部;2421-第二铰接轴;250-复位部件;251-插接臂;2511-第二铰接耳;2512-第三铰接轴;252-弹性件;253-固定座;2531-容置腔;254-铰接臂;2541-第二铰接孔;2542-第三铰接孔;255-限位件;300-容置空间;400-安装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外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机本体100和遮挡组件200,遮挡组件200包括罩盖210和连接于外机本体100的第一驱动部件220,第一驱动部件220与罩盖210连接,用于驱动罩盖210移动至罩设外机本体100的罩设位或遮挡于外机本体100上方的避让位。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上述空调外机,空调内机与空调外机通过工质流路呈闭环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外机包括用于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的外机本体100和用于对外机本体100进行遮挡保护的遮挡组件200;其中,空调器包括形成热泵换热系统的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
初始时,室外墙壁固定安装脚400,如图1所示,外机本体100安装于安装脚400,以图1中方位坐标为基准,外机本体100的前面板130背离室外墙壁,外机本体100的背板朝向室外墙壁且与室外墙壁之间留有间隙。
无需使用空调器时,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件220驱动遮挡组件200到达罩设位,罩盖210将外机本体100全部或大部分罩设于其内,以对外机本体100起到隔离保护作用,减少外界灰尘、雨水等侵入外机本体100内部对其造成的堵塞、污染、浸泡等,从而确保外机本体100及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并减少外机本体100内积水滋生细菌导致新风系统向室内输送的新风夹带细菌情况的发生。
需要使用空调器时,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件220驱动遮挡组件200到达避让位,此时罩盖210遮挡于外机本体100的上方,首先,罩盖210不会对外机本体10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120造成遮挡,能够确保外机本体100与外界环境的正常换热,相应确保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其次,罩盖210于上方隔挡于外机本体100前侧的出风口120与其后侧的进风口之间,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挡作用,从而减少经出风口120吹出的气流回流至进风口处对外机本体100换热效率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应提高外机本体100及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再次,下雨天时,在罩盖210的遮挡作用下,雨水无法落至外机本体100对其造成浸泡,从而减少外机本体100内积水滋生细菌情况的发生,相应确保外机本体100的清洁程度及新风系统向室内输送新风的洁净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罩盖210的开口朝下,第一驱动部件220用于驱动罩盖210升降运动。使用时,第一驱动部件220可以驱动罩盖210通过简单的升降运动移动至避让位或罩设位,驱动行程简单,第一驱动部件220对罩盖210的驱动精确度能够得到保证,相应能够确保罩盖210对外机本体100的保护作用,以及罩盖210移动于避让位和罩设位之间的顺畅度,减少罩盖210移动过程与外机本体100干涉甚至卡死情况的发生。此外,驱动过程中,相较第一驱动部件220作为悬臂梁结构前后驱动罩盖210,第一驱动部件220始终对罩盖210施加向上的支撑力,第一驱动部件220的支撑负荷较为稳定,相应能够确保对罩盖210的支撑稳定性,进而进一步确保罩盖210移动的位置精确度。另外,罩盖210位于罩设位时,罩盖210能够对外机本体100的全部顶板140及其外围的至少上部分罩设保护,能够有效隔挡雨水向下滴落至外机本体100内部,从而起到较佳的保护效果;并且,罩盖210位于罩设位时,罩盖210的底端高于安装脚400,具体地,可以设置罩盖210将外机本体100全部或大部分罩设于其内,在确保罩盖210对外机本体100隔离保护的基础上,减少罩盖210与安装脚400干涉需要额外开槽导致罩盖210的加工繁琐度提高,且罩盖210的整体隔离效果减弱情况的发生。
当然,罩盖210除上述开口朝下的形式外,还可以为开口朝后,则第一驱动部件220可以驱动罩盖210自前向后将外机本体100罩设其内,以及通过平移、翻转等较为复杂的驱动方式驱动罩盖210移动至外机本体100上方的避让位;或,罩盖210也可以为开口朝左或朝右等,罩盖210到达罩设位时,可以将外机本体100底部的安装脚400也罩设其内,且罩盖210的内侧需要设置供安装脚400经过的开口槽。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遮挡组件200还包括连接于外机本体100的载座230,第一驱动部件220安装于载座230。第一驱动部件220通过载座230连接于外机本体100,设置载座230用于安装第一驱动部件220,以减少第一驱动部件220与外机本体100直接连接需要在外机本体100开孔等影响其密封性以及破坏其强度情况的发生;具体地,载座230可以焊接于外界本体或螺钉连接于外机本体100或胶粘于外机本体100等。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载座230为两个,两个载座230一一对应设置于外机本体100的左右两侧;第一驱动部件220为两组,两组第一驱动部件220与两个载座230一一对应。第一驱动部件220能够于罩盖210的左右两侧对罩盖210进行同步升降驱动,从而提高对罩盖210支撑的平衡性,进一步确保罩盖210升降运动的位置精确度,减少罩盖210局部受力容易倾斜而与外机本体100干涉甚至卡死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部件220包括安装于载座230的驱动件221、转动连接于载座230且呈竖直设置的丝杆222和螺纹连接于丝杆222的螺母座223,驱动件221与丝杆222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丝杆222旋转;螺母座223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载座230,且螺母座223与罩盖210连接。这里是第一驱动部件220的其中一种具体形式,螺母座223作为第一驱动部件220的驱动端与罩盖210连接,使用时,驱动件221驱动丝杆222朝向第一方向旋转,螺母座223在丝杆222螺纹的驱动作用以及与载座230滑动连接限位的双重作用下沿丝杆222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罩盖210上升至遮挡位;类似地,驱动件221驱动丝杆222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螺母座223沿丝杆222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罩盖210下降至罩设位。
可选地,如图3所示,载座230可以为矩形板体,载座230的中部开设有矩形的限位孔232,丝杆222自上向下穿设限位孔232且转动连接于载座230,螺母座223滑动卡接于限位孔232内;驱动件221可以选用驱动马达,驱动件221安装于载座230的顶部,驱动件221与丝杆222的顶端连接,则载座230能够向上承载驱动件221的重力,以减少驱动件221安装于载座230的底部稳定性无法保证容易脱落情况的发生。使用时,驱动件221驱动丝杆222转动,螺母座223沿限位孔232上下滑动并带动罩盖210升降运动;较佳地,载座230高于外机本体100的顶板140,罩盖210位于罩设位时,罩盖210的顶内壁搭接于驱动件221,则载座230可以通过两个驱动件221向上支撑罩盖210,不仅能够确保罩盖210在罩设位的稳定性,驱动件221还无需通过丝杆222和螺母座223向上拉动罩盖210,从而减轻驱动件221在无需使用空调器时对罩盖210的驱动负荷。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件220还可以采用推杆电机、气缸、齿条齿轮机构等。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载座230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231,罩盖210连接有滑块224,滑块224滑动卡接于滑槽231。第一驱动部件220驱动罩盖210升降运动的过程中,滑块224随罩盖210同步移动,滑槽231能够限制滑块224仅沿其上下延伸方向滑动,从而限制罩盖210的升降运动路径,提高罩盖210升降运动的位置精确度和稳定性。较佳地,滑槽231可以为两条,两条滑槽231分别位于丝杆222的前后两侧,滑块224为两个,两个滑块224与两条滑槽231一一配合,则罩盖210升降的过程中,两个滑块224和螺母座223能够于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对罩盖210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限位,从而进一步确保罩盖210升降运动的位置精确度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遮挡组件200还包括挡板240和复位部件250,挡板240铰接于外机本体100的顶部,且挡板240包括遮挡外机本体100顶前方的遮挡位和封堵于外机本体100前侧的封堵位;复位部件250连接于挡板240与外机本体100之间,用于驱动挡板240绕铰接处转动至遮挡位。遮挡组件200除设置罩盖210外,还可以设置有挡板240,需要使用空调器时,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部件220驱动罩盖210移动至避让位,复位部件250驱动挡板240向上转动至遮挡位,此时,罩盖210遮挡于外机本体100的上方,挡板240作为挡沿遮挡于外机本体100的顶前方,从而增大遮挡组件200对外机本体100前方的遮挡区域,减少下雨天雨水在风吹作用下经外机本体100前面板130的出风口120进入其内情况的发生,相应进一步提高遮挡组件200对外机本体100的遮挡保护作用,进而进一步确保外机本体100及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具体地,罩盖210位于避让位、挡板240位于遮挡位时,挡板240的顶部可以抵接于罩盖210也可以与罩盖210间隔设置。
无需使用空调器时,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部件220驱动罩盖210向下运动至罩设位,罩盖210下降的过程中,会与挡板240抵紧并克服复位部件250的复位作用向下按压挡板240,挡板240受力绕铰接处向下转动,直至罩盖210下降至罩设位,挡板240受到罩盖210前侧板211的限位作用近似呈竖直状态封堵于外机本体100的前面板130处,从而在罩盖210罩设隔离的基础上,对出风口120进行二次封堵,以进一步减少雨水、灰尘等经出风口120进入外机本体100内部对其造成污染情况的发生。具体地,遮挡组件200位于封堵位时,至少能够完全封堵出风口120;较佳地,遮挡组件200位于封堵位时,其形状与外机本体100的前面板130相等或略小,且对应封堵于前面板130前侧。
此外,该遮挡组件200中挡板240和罩盖210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驱动部件220对罩盖210驱动的过程中能够随动完成对挡板240的驱动,仅通过第一驱动部件220单个动力源即可实现对罩盖210和挡板240两者的驱动,结构简单、联动性强、集成度高,从而在确保遮挡组件200具备较佳遮挡效果的基础上,还具备较小的体积、较低的成本。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复位部件250包括插接臂251、弹性件252和设于外机本体100顶板140的固定座253,固定座253内设有容置腔2531,插接臂251的后端沿前后方向插接于容置腔2531,弹性件252位于容置腔2531内且连接于容置腔2531的腔壁与插接臂251之间,用于驱动插接臂251向后移动;复位部件250还包括铰接臂254,铰接臂254的后端铰接于插接臂251的前端、前端铰接于挡板240的后侧部。这里是复位部件250的其中一种具体形式,无需使用空调器时,第一驱动部件220驱动罩盖210下降,罩盖210向下按压挡板240绕其与外机本体100的铰接处向下转动,挡板240相应带动铰接臂254的前端随其向前、向上移动,铰接臂254随之向前拉动插接臂251,插接臂251向前滑动的过程对弹性件252进行压缩,直至罩盖210到达罩设位、挡板240到达封堵位。需要使用空调器时,第一驱动部件220驱动罩盖210上升,弹性件252对插接臂251施加向后移动的回复力驱动其向后滑动,铰接臂254将插接臂251的后拉作用传递至挡板240,挡板240在后拉作用下绕其与外机本体100的铰接处向上转动,直至罩盖210到达避让位,挡板240到达遮挡位。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插接臂251的后端连接有沿其径向凸出的限位件255;弹性件252包括弹簧,弹簧套设于插接臂251位于容置腔2531内的臂段,且夹设于容置腔2531的前腔壁与限位件255之间。这里是弹性件252与插接臂251连接的一种具体形式,弹簧形式的弹性件252套设于插接臂251且夹设于容置腔2531的前腔壁与限位件255之间,弹簧可以通过限位件255将其弹性回复力传递至插接臂251,从而驱动插接臂251后移,进而通过铰接臂254驱动挡板240回复至遮挡位,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较佳地,限位件255与容置腔2531相匹配,插接臂251前后滑动的过程中,容置腔2531能够作为导向槽对限位件255的滑动进行导向,相应提高插接臂251滑动的稳定性,减少插接臂251偏移而产生卡顿甚至卡死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挡板240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第一矩形部241和第二矩形部242,第二矩形部242的左右两侧均内凹于第一矩形部241的相应侧;外机本体100前面板130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均设有第一铰接耳110,两个第一铰接耳110与第一矩形部241左右两侧的后端部一一对应铰接;复位部件250为两个,两个复位部件250插接臂251的前端与第二矩形部242的左右两侧一一对应铰接。这里是挡板240与外机本体100及复位部件250铰接的其中一种具体形式,其中第二矩形部242的左右两侧于第一矩形部241的相应侧内凹形成铰接空间,该铰接空间用于容置铰接臂254的前端,在实现挡板240与复位部件250铰接的基础上,能够确保固定座253安装于外机本体100的顶板140上,减少第二矩形部242左右方向的宽度较大,导致固定座253无法安装情况的发生。较佳地,如图3所示,两个载座230均高于顶板140,两个载座230和顶板140共同围成容置空间300,复位部件250位于该容置空间300内。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矩形部241左右两侧的靠近第二矩形部242的位置可以各设一个第一铰接轴2411,两个第一铰接耳110各设一个第一铰接孔111,第一铰接轴2411一一对应转动插接于第一铰接孔111内,从而实现第一矩形部241与第一铰接耳110的铰接;类似的,可以在第二矩形部242的左右两侧各设一个第二铰接轴2421,两个铰接臂254的前端各设一个第二铰接孔2541,两个第二铰接轴2421一一对应转动插接于两个第二铰接孔2541内,从而实现第二矩形部242与铰接臂254的铰接;对于插接臂251与铰接臂254的铰接,可以在插接臂251的前端设置第二铰接耳2511,第二铰接耳2511设有第三铰接轴2512,铰接臂254的后端设有第三铰接孔2542,第三铰接轴2512转动插接于第三铰接孔2542,从而实现插接臂251与铰接臂254的铰接。
当然,挡板240除采用上述联动驱动的形式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单独的驱动部件,具体地,遮挡组件200还包括挡板240和安装于外机本体100的第二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与挡板240连接,用于驱动挡板240移动至封堵位或遮挡位,其中,封堵位时,挡板240封堵于外机本体100的前侧;遮挡位时,挡板240作为挡沿遮挡于外机本体100的顶前方。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一驱动部件220相对独立使用,当第一驱动部件220驱动罩盖210位于罩设位时,需要第二驱动部件首先驱动挡板240位于封堵位;当第一驱动部件220驱动罩盖210位于避让位时,第二驱动部件可以根据需要驱动挡板240位于封堵位或遮挡位。具体地,第二驱动部件可以由驱动推杆电机与连杆机构。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机本体(100)和遮挡组件(200),所述遮挡组件(200)包括罩盖(210)和连接于所述外机本体(100)的第一驱动部件(220),所述第一驱动部件(220)与所述罩盖(21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罩盖(210)移动至罩设所述外机本体(100)的罩设位或遮挡于所述外机本体(100)上方的避让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210)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一驱动部件(220)用于驱动所述罩盖(210)升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2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机本体(100)的载座(230),所述第一驱动部件(220)安装于所述载座(2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220)包括安装于所述载座(230)的驱动件(221)、转动连接于所述载座(230)且呈竖直设置的丝杆(222)和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222)的螺母座(223),所述驱动件(221)与所述丝杆(222)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杆(222)旋转;所述螺母座(223)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载座(230),且所述螺母座(223)与所述罩盖(2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座(230)为两个,两个所述载座(230)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外机本体(100)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驱动部件(220)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220)与两个所述载座(230)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座(230)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231),所述罩盖(210)连接有滑块(224),所述滑块(224)滑动卡接于所述滑槽(23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200)还包括挡板(240)和复位部件(250),所述挡板(240)铰接于所述外机本体(100)的顶部,且所述挡板(240)包括遮挡所述外机本体(100)顶前方的遮挡位和封堵于所述外机本体(100)前侧的封堵位;所述复位部件(250)连接于所述挡板(240)与所述外机本体(100)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挡板(240)绕铰接处转动至所述遮挡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件(250)包括插接臂(251)、弹性件(252)和设于所述外机本体(100)顶板(140)的固定座(253),所述固定座(253)内设有容置腔(2531),所述插接臂(251)的后端沿前后方向插接于所述容置腔(2531),所述弹性件(252)位于所述容置腔(2531)内且连接于所述容置腔(2531)的腔壁与所述插接臂(251)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插接臂(251)向后移动;所述复位部件(250)还包括铰接臂(254),所述铰接臂(254)的后端铰接于所述插接臂(251)的前端、前端铰接于所述挡板(240)的后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251)的后端连接有沿其径向凸出的限位件(255);所述弹性件(252)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插接臂(251)位于所述容置腔(2531)内的臂段,且夹设于所述容置腔(2531)的前腔壁与所述限位件(25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40)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第一矩形部(241)和第二矩形部(242),所述第二矩形部(242)的左右两侧均内凹于所述第一矩形部(241)的相应侧;所述外机本体(100)前面板(130)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均设有第一铰接耳(110),两个所述第一铰接耳(110)与所述第一矩形部(241)左右两侧的后端部一一对应铰接;所述复位部件(250)为两个,两个所述复位部件(250)插接臂(25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矩形部(242)的左右两侧一一对应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200)还包括挡板(240)和安装于所述外机本体(100)的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挡板(24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挡板(240)移动至封堵位或遮挡位,其中,所述封堵位时,所述挡板(240)封堵于所述外机本体(100)的前侧;所述遮挡位时,所述挡板(240)作为帽沿遮挡于所述外机本体(100)的顶前方。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内机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内机与所述空调外机通过工质流路呈闭环连通。
CN202223154634.1U 2022-11-25 2022-11-25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9222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4634.1U CN219222674U (zh) 2022-11-25 2022-11-25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4634.1U CN219222674U (zh) 2022-11-25 2022-11-25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2674U true CN219222674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3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4634.1U Active CN219222674U (zh) 2022-11-25 2022-11-25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26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11195B2 (en) Vehicle roof with a front and rear cover lid
CA2822971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of an extraction fan
CN201637058U (zh) 空调器前出风口的开关门机构
CN210220151U (zh)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节能结构
CN219222674U (zh)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01069214Y (zh)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CN110891389B (zh) 一种通风可控的电控箱
CN111456594A (zh)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可调节窗户结构
CN118089145A (zh)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6850863U (zh) 一种户外防雨钣金控制柜
CN116960762A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开关柜
CN114725792A (zh) 一种具备安全功能的配电柜
CN210508853U (zh) 一种窗式自然进风机构
CN109494044B (zh) 用于车间变压器的防尘散热装置
CN209229106U (zh) 一种气幕隔离挡板阀
CN208835538U (zh) 一种带有散热装置的箱式变电站
CN219650968U (zh) 一种房车换气设备
CN112822912A (zh) 一种逆变器安装架的防护结构
CN219372807U (zh) 一种高效防尘散热的plc系统控制柜
CN220605255U (zh) 一种高散热防潮式户外配电箱
CN220358648U (zh) 一种户外拥有防护结构的电源柜
CN218915176U (zh) 风机防护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CN220187026U (zh) 一种实验室用通风装置
CN220417490U (zh) 排风装置
CN220233967U (zh) 一种改进型带检测装置的光伏箱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