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0957U - 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0957U
CN219220957U CN202320686031.1U CN202320686031U CN219220957U CN 219220957 U CN219220957 U CN 219220957U CN 202320686031 U CN202320686031 U CN 202320686031U CN 219220957 U CN219220957 U CN 219220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circular
square
square tube
tube
circula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60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士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Pengcheng Pip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Pengcheng Pi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Pengcheng Pip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Pengcheng Pi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60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0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0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0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涉及方管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方管本体,两个所述方管本体互相靠近的一端设有两个U型板,两个所述U型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方管本体的对接处位于两个所述U型板之间,所述方管与所述U型板卡接,两个所述U型板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两者的固定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两个方管对接处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方管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背景技术
方管,是方形管材和矩形管材的一种称呼,也就是边长相等和不相等的钢管。是带钢经过工艺处理卷制而成。一般是把带钢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长度,方管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业、冶金工业、农用车辆、农业大棚、汽车工业、铁路、公路护栏、集装箱骨架、家具、装饰以及钢结构领域等。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管道的架设过程中需要对多个管道之间进行连接,一般的管道之间大多通过焊接的方式对两个管道进行连接,进而在管道的使用中焊点位置较为脆弱,当受到外力时两个管道的对接处容易发生弯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两个方管对接处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包括方管本体,两个所述方管本体互相靠近的一端设有两个U型板,两个所述U型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方管本体的对接处位于两个所述U型板之间,所述方管本体与所述U型板卡接,两个所述U型板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两者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两个方管本体的连接处之间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U型板,并通过固定组件将两个U型板进行固定,进而可通过两个U型板对两个方管本体进行加固,提高的两个方管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由此减少两个方管本体的对接发生弯折的情况。
可选的,两个所述方管本体互相靠近的一端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U型板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卡接槽限制U型板位置,由此可提高U型板在方管本体上的稳定性,同时也可提高对接后方管本体对接处的平整度。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U型板的两侧且所述固定块与所述U型板固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U型板上的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穿设并螺纹连接有同一个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方管本体对接完成后,且U型板置于卡接槽内后,可通旋拧固定螺栓,使固定螺栓同时与两个U型板上相对的两个固定块螺纹连接,由此快速将U型板进行固定。
可选的,所述方管本体的端部均设有支撑圆管,所述支撑圆管置于所述方管本体内部,位于所述方管本体一端的所述支撑圆管的端部固接有沿所述支撑圆管的端部设置的卡接环,位于所述方管本体另一端的所述支撑圆管的端部开设有卡接槽,当两个所述方管本体对接时,所述卡接环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两方管本体内部设置支撑圆管,可进一步对方管的连接处进行加强且两个方管本体对接时,可将卡接环卡接入卡接槽内,进而使两个方管本体进行初步固定,由此可提高方管对接时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方管本体的内侧壁上固接有多个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围绕所述支撑圆管的轴线等距设置,所述支撑圆管的弧形外侧壁固接在所述抵接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抵接块提高支撑圆管与方管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支撑圆管所受到的压强提高支撑圆管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弧形槽的弧度与所述支撑圆管弧形外侧壁的弧度相同且所述支撑圆管的弧形外侧壁固接在所述弧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弧形槽使支撑圆管的侧壁与抵接块的弧形侧壁相抵接,提高抵接块与支撑圆管的接触面积。
可选的,所述支撑圆管内部设有用于提高所述支撑圆管抗压性的十字杆,所述十字杆的端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支撑圆管的内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进一步提高支撑圆管的支撑强度时,可通过在支撑圆管内设置十字杆,并使每个十字杆端部的螺纹筒与支撑圆管的内壁相抵接,对支撑圆管内壁进行支撑,提高支撑圆管的抗弯折性能。
可选的,所述支撑圆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四个限位槽,所述螺纹筒的端部抵接所述限位槽的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限位槽对螺纹筒的位置进行限定,减少使用过程中螺纹筒在支撑圆管内发生偏移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可通过两个U型板对两个方管本体进行加固,提高的两个方管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由此减少两个方管本体的对接发生弯折的情况;
2.通过在两方管本体内部设置支撑圆管,可进一步对方管的连接处进行加强且两个方管本体对接时,可将卡接环卡接入卡接槽内,进而使两个方管本体进行初步固定,由此可提高方管对接时的便利性;
3.可通过在支撑圆管内设置十字杆,并使每个十字杆端部的螺纹筒与支撑圆管的内壁相抵接,对支撑圆管内壁进行支撑,提高支撑圆管的抗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弧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方管本体;11、固定槽;2、U型板;3、固定组件;31、固定块;32、固定螺栓;4、支撑圆管;41、卡接槽;42、限位槽;43、卡接环;5、抵接块;51、弧形槽;6、十字杆;7、螺纹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实施例为: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参照图1和图2,包括两个对接在一起的方管本体1,两个方管本体1互相靠近一端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11,固定槽11内卡接有两个U型板2,两个U型板2相对设置且两个U型板2上设有用于将两个U型板2固定在固定槽11内的固定组件3。
固定组件3包括位于U型板2两侧的固定块31且固定块31每侧设置为两个,两个U型板2上相对的两个固定块31之间设有固定螺栓32,固定螺栓32依次穿过两个固定块31且同时与两个固定块31螺纹连接。
参照图3和图4,为了进一步提高两个方管本体1对接处的强度,两个方管本体1互相靠近一端的端部内侧壁上均设有支撑圆管4,两个支撑圆管4同轴设置且支撑圆管4的轴线与方管本体1的长短方向相同。支撑圆管4与方管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者的抵接块5,抵接块5设置为四个且围绕支撑圆管4的轴线等距设置。抵接块5一端固定连接在方管本体1的内侧壁上,抵接块5的另一端开设有弧形槽51,弧形槽51的弧度与支撑圆管4的弧度相同。支撑圆管4的外侧壁与弧形槽51的内弧面相贴合且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两个方管本体1进行对接,两个方管本体1对接处的两个支撑圆管4之间设有卡接环43,卡接环43与支撑圆管4同轴设置且卡接环43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圆管4的端部侧壁上,另一个支撑圆管4的端部侧壁上开设有沿支撑圆管4端部设置的卡接槽41,卡接环43卡接在卡接槽41内。
支撑圆管4设有用于提高支撑圆管4抗压性能的十字杆6,十字杆6的端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筒7。支撑圆管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限制螺纹筒7位置的限位槽42,螺纹筒7远离十字杆6一端的端部抵紧在限位槽42的槽底。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两个方管本体1进行对接时,根据两个方管对接处所需承受的压力判断是否向方管内设置十字杆6,若两个方管对接处所需承受的压力较大,则将十字杆6置于支撑圆管4内,随后转动十字杆6端部的螺纹筒7,使螺纹筒7的端部抵接在限位槽42的槽底。随后将支撑圆管4端部的卡接环43卡接入限位槽42内,由此对两个方管本体1进行初步固定,随后将两个U型板2插接至固定槽11内,随后转动固定螺栓32,使固定螺栓32将两个U型板2固定在两个方管本体1的对接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包括方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方管本体(1)互相靠近的一端设有两个U型板(2),两个所述U型板(2)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方管本体(1)的对接处位于两个所述U型板(2)之间,所述方管本体(1)与所述U型板(2)卡接,两个所述U型板(2)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两者的固定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方管本体(1)互相靠近的一端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11),所述U型板(2)卡接在所述固定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块(31),所述固定块(31)位于所述U型板(2)的两侧且所述固定块(31)与所述U型板(2)固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U型板(2)上的两个所述固定块(31)之间穿设并螺纹连接有同一个固定螺栓(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本体(1)的端部均设有支撑圆管(4),所述支撑圆管(4)置于所述方管本体(1)内部,位于所述方管本体(1)一端的所述支撑圆管(4)的端部固接有沿所述支撑圆管(4)的端部设置的卡接环(43),位于所述方管本体(1)另一端的所述支撑圆管(4)的端部开设有卡接槽(41),当两个所述方管本体(1)对接时,所述卡接环(43)卡接在所述卡接槽(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本体(1)的内侧壁上固接有多个抵接块(5),所述抵接块(5)围绕所述支撑圆管(4)的轴线等距设置,所述支撑圆管(4)的弧形外侧壁固接在所述抵接块(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5)朝向所述支撑圆管(4)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51),所述弧形槽(51)的弧度与所述支撑圆管(4)弧形外侧壁的弧度相同且所述支撑圆管(4)的弧形外侧壁固接在所述弧形槽(51)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圆管(4)内部设有用于提高所述支撑圆管(4)抗压性的十字杆(6),所述十字杆(6)的端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筒(7),所述螺纹筒(7)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支撑圆管(4)的内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圆管(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四个限位槽(42),所述螺纹筒(7)的端部抵接所述限位槽(42)的槽底。
CN202320686031.1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Active CN219220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6031.1U CN2192209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6031.1U CN2192209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0957U true CN219220957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1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6031.1U Active CN2192209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0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61355A1 (en) Tower sector frame antenna mount
CA3008669A1 (en) House formed by connecting high-strength concave-convex trough-type steels
CN104053845A (zh) 支撑构件
CN101408070B (zh) 钢管直连件
CN219220957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方管
CN209195907U (zh) 单边螺栓
CN106760201B (zh) 角部有凹凸槽型钢及其内部连接组合柱
CN105387041A (zh) 高强度凹凸槽方矩管或圆矩管连接结构
CN210459520U (zh) 一种钢结构用连接固定件
CN205298175U (zh) 高强度凹凸槽方矩管或圆矩管连接结构
CN106703397B (zh) 外包围连接式脚手架扣件及其连接结构
CN208415524U (zh) 一种方管连接结构
CN211898914U (zh) 一种方钢管柱与h型钢的边梁节点及装配式连接件
CN106760202B (zh) 内部叉状连接凹凸槽方矩管组合柱
CN218622928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格构柱
CN106760476B (zh) 内连接式脚手架扣件及其连接结构
CN213952493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c型钢
CN216618151U (zh) 分体式钢管接长装置
CN214618992U (zh) 型材连接夹
CN219118693U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支撑架
CN212899274U (zh) 杆件卯榫式连接结构
CN211398941U (zh) 高强度的180°急弯弯管
CN216689985U (zh) 一种钢框幕墙异型管
CN213235672U (zh) 多功能角钢组合结构
CN217271238U (zh) 一种抗震钢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