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9345U - 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19345U CN219219345U CN202222799945.7U CN202222799945U CN219219345U CN 219219345 U CN219219345 U CN 219219345U CN 202222799945 U CN202222799945 U CN 202222799945U CN 219219345 U CN219219345 U CN 2192193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beam
- connecting block
- reinforcing plate
- upright post
-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周围分别设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所述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周围设有主工字孔、副工字孔、第一工字槽、第二工字槽,所述立柱一端设于主工字孔内,所述立柱上设有次工字孔,次工字孔与副工字孔对齐,所述第三横梁依次与副工字孔、次工字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对应设于第一工字槽、第二工字槽内,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与连接块固定。本装置能减少螺栓的使用,能使得立柱与横梁连接更牢固稳定,拆装更便捷,结构更美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很普遍,在钢结构建筑中,柱、梁的连接点的连接结构十分重要,必须保证强有力固定,以及能够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建筑施工中,大多采用H型钢,横梁和立柱连接的时候,一般采用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
现有的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立柱1,立柱1的上端四个侧面分别垂直安装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和第四横梁,立柱1与第一横梁11、第三横梁13之间通过连接板8固定连接,该连接板8安装在第一横梁11和第三横梁13的连接端面上,立柱1与第三横梁13、第四横梁之间通过焊接板6和连接板8配合连接,连接板8垂直固定焊接在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和第四横梁的端面,且连接板8端面四周边缘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栓7,通过螺栓将连接板8与立柱1固定,进而将各横梁与立柱1固定。这种连接可使得立柱1与横梁连接牢靠稳定,但仍具有以下缺陷:
1、需要采用大量的固定螺栓7固定,安装效率不高,同时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目前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能减少螺栓的使用,能使得立柱与横梁连接更牢固稳定,拆装更便捷,结构更美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周围分别设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所述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周围设有主工字孔、副工字孔、第一工字槽、第二工字槽,所述立柱一端设于主工字孔内,所述立柱上设有次工字孔,次工字孔与副工字孔对齐,所述第三横梁依次与副工字孔、次工字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对应设于第一工字槽、第二工字槽内,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与连接块固定。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横梁与连接块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横梁与连接块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所述连接块两端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分别对应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与连接块焊接固定。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横梁与连接块通过第三螺栓连接,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栓连接于第三螺纹孔内。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横梁与连接块焊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设于第一横梁两侧,第一加固板一端与第一横梁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设于第二横梁两侧,第二加固板一端与第二横梁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螺纹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加固板一端与第一横梁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块焊接,所述第二加固板一端与第二横梁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块焊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加固板,所述第三加固板设于第三横梁两侧,第三加固板一端与第三横梁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螺纹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加固板一端与第三横梁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块焊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通过第三横梁依次与副工字孔、次工字孔配合连接,即第三横梁依次卡接贯穿连接块、立柱,如此可无需螺栓连接或焊接,即可将该三者固定;通过第一横梁一端、第二横梁一端分别对应卡接于第一工字槽、第二工字槽内后,再采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将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与连接块固定,如此结构既牢固、又减少了螺栓使用;通过直接采用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将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也能保证结构牢固的同时减少螺栓的使用;也可在使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的基础上,增加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的使用,可进一步加固结构;通过增加第三螺栓或第三加固板,可进一步加固结构。该装置能减少螺栓的使用,能使得立柱与横梁连接更牢固稳定,拆装更便捷,结构更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块的立体视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1、立柱;10、次工字孔;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3、第三横梁;2、连接块;21、主工字孔;22、副工字孔;23、第一工字槽;24、第二工字槽;25、凸起;3、第一螺纹孔;4、第二螺纹孔;5、第三螺纹孔;6、焊接板;7、固定螺栓;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周围分别设有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所述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包括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周围设有主工字孔21、副工字孔22、第一工字槽23、第二工字槽24,所述立柱1顶端卡接于主工字孔21内,所述立柱1上设有次工字孔10,次工字孔10贯穿立柱1的前后两侧,次工字孔10与副工字孔22对齐连通,所述第三横梁13依次与副工字孔22、次工字孔10配合卡接,即第三横梁13依次贯穿连接块2、立柱1并该二者卡接,所述第一横梁11右端、第二横梁12左端分别对应卡接于第一工字槽23、第二工字槽24内,第一横梁11右端、第二横梁12左端分别与连接块2左右两端由紧固件固定或焊接固定。该装置能减少螺栓的使用,能使得立柱1与横梁连接更牢固稳定,拆装更便捷,结构更美观。
在实际应用中,立柱1、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都是H型钢,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规格结构一致,二者关于立柱1或连接块2呈左右对称;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三者横截面形状可相同,第三横梁13的长度分别大于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的长度;第三横梁13的两端关于立柱1或连接块2呈前后对称。
在实际应用中,主工字孔21、副工字孔22、次工字孔10、第一工字槽23、第二工字槽24横截面都呈工字形,主工字孔21的形状与立柱1的形状相适应;副工字孔22与次工字孔10横截面形状大小一致;第一工字槽23的形状与第一横梁11的形状相适应;第二工字槽24的形状与第二横梁12的形状相适应;第一工字槽23和第二工字槽24结构一致,二者对称开设在连接块2的左右两侧,二者都不与主工字孔21或副工字孔22连通,二者的深度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三横梁13依次贯穿连接块2、立柱1并该二者卡接,此时该三者彼此卡接固定,无需再通过增加螺栓连接或者再将第三横梁13与连接块2焊接,来实现三者的固定;如此,增加的连接块2既减少了螺栓的使用和焊接的不便,又使得结构更美观。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横梁11与连接块2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横梁12与连接块2可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所述连接块2两端设有第一螺纹孔3、第二螺纹孔4,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分别对应连接于第一螺纹孔3、第二螺纹孔4内。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螺栓数量若干,可对称分布在连接块2左侧的上下两端,也可对称分布在连接块2左侧的前后两端,实现第一横梁11与连接块2的螺纹连接固定;在第一横梁11与连接块2通过第一工字槽23卡接的基础上,所要增加的第一螺栓的数量要求并不高,如此可减少螺栓的使用。第二螺栓与第一螺栓的规格一致,二者都可采用内六角沉头螺栓,二者的布置方式关于连接块2呈左右对称。第一螺纹孔3与第一螺栓为配套使用的结构,第一螺纹孔3的布置方式为与第一螺栓的布置方式彼此相适应,不再详述;第二螺纹孔4与第一螺纹孔3的规格一致,二者都可为沉头螺纹孔,二者的布置方式关于连接块2呈左右对称,不再详述。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横梁11右端、第二横梁12左端在卡入第一工字槽23、第二工字槽24后,可直接分别与连接块2左右两端焊接固定,如此则不需要采用如第一螺栓、第二螺栓之类的紧固件进行固定,可进一步减少螺栓的使用甚至不使用螺栓,同时焊接也使得结构更加牢固、安装更迅速。
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块2呈棱柱体状,左右两侧可形成对称的凸起,凸起呈柱体状,所述第一工字槽23、第二工字槽24分别开设在凸起内。设置凸起可便于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分别与连接块2前后采用螺栓固定,可减少用料或者说减少采用的螺栓、螺柱类的紧固件的长度。所述连接块2的具体结构依据立柱1、三块横梁的结构而定。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加固第三横梁13、连接块2、立柱1三者的连接,第三横梁13与连接块2可通过增设第三螺栓连接,所述连接块2上前后两侧设有第三螺纹孔5,所述第三螺栓连接于第三螺纹孔5内。第三螺栓为内六角沉头螺栓,数量若干,可对称分布在连接块2前后两侧的上下两端;在第三横梁13、连接块2、立柱1三者已经彼此卡接的基础上,第三螺栓的数量要求同样不高。第三螺纹孔5为与第三螺栓配套使用的结构,为沉头螺纹孔,第三螺纹孔5的布置方式为与第三螺栓的布置方式彼此相适应,不再详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加固第三横梁13、连接块2、立柱1三者的连接,第三横梁13也可与连接块2焊接,如此也不需要增加第三螺栓连接,也减少螺栓的使用,同时结构更加牢固、安装更迅速。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都在图中未示出),都可直接等效替换为双头螺柱或螺杆,再采用配套的螺母将双头螺柱或螺杆的两端锁紧,从而进行对应结构的固定。
在实际应用中,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可包括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都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加固板对称设于第一横梁11前后两侧,第一加固板一端与第一横梁1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对称设于第二横梁12前后两侧,第二加固板一端与第二横梁1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螺纹连接;此时通过增加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采用螺纹连接,整个装置中可无需采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的结构。所述第一加固板也可一端与第一横梁11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焊接,所述第二加固板也可一端与第二横梁12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焊接;此时通过增加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采用焊接,整个装置中也可无需采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的结构,或者也可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连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牢固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加固第三横梁13、连接块2、立柱1三者的连接,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可包括第三加固板,所述第三加固板对称设于第三横梁13左右两侧。第三加固板一端与第三横梁13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螺纹连接,此时整个装置中可无需采用第三螺栓的结构;第三加固板也可一端与第三横梁13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焊接,此时整个装置中也可无需采用第三螺栓的结构,或者可在第三螺栓连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牢固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第三加固板结构可一致,都呈L形,都可采用矩形钢板经过垂直折弯而成,三者的具体结构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依据三块横梁和连接块2的结构而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通过第三横梁13依次与副工字孔22、次工字孔10配合连接,即第三横梁13依次卡接贯穿连接块2、立柱1,如此可无需螺栓连接或焊接,即可将该三者固定;通过第一横梁11右端、第二横梁12左端分别对应卡接于第一工字槽23、第二工字槽24内后,再采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将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分别与连接块2固定,如此结构既牢固、又减少了螺栓使用;通过直接采用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将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分别与连接块2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也能保证结构牢固的同时减少螺栓的使用;也可在使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的基础上,增加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的焊接使用,可进一步加固结构;通过增加第三螺栓或第三加固板,可进一步加固结构;通过连接块2的设置,不仅保证了整个装置结构更稳固,又能使整个结构更美观。
总而言之,该装置能减少螺栓的使用,能使得立柱1与横梁连接更牢固稳定,拆装更便捷,结构更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周围分别设有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包括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周围设有主工字孔(21)、副工字孔(22)、第一工字槽(23)、第二工字槽(24),所述立柱(1)一端设于主工字孔(21)内,所述立柱(1)上设有次工字孔(10),次工字孔(10)与副工字孔(22)对齐,所述第三横梁(13)依次与副工字孔(22)、次工字孔(10)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分别对应设于第一工字槽(23)、第二工字槽(24)内,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分别与连接块(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1)与连接块(2)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横梁(12)与连接块(2)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所述连接块(2)两端设有第一螺纹孔(3)、第二螺纹孔(4),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分别对应连接于第一螺纹孔(3)、第二螺纹孔(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分别与连接块(2)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13)与连接块(2)通过第三螺栓连接,所述连接块(2)上设有第三螺纹孔(5),所述第三螺栓连接于第三螺纹孔(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13)与连接块(2)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设于第一横梁(11)两侧,第一加固板一端与第一横梁(1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设于第二横梁(12)两侧,第二加固板一端与第二横梁(1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一端与第一横梁(11)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焊接,所述第二加固板一端与第二横梁(12)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加固板,所述第三加固板设于第三横梁(13)两侧,第三加固板一端与第三横梁(13)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固板一端与第三横梁(13)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块(2)焊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9945.7U CN219219345U (zh) | 2022-10-24 | 2022-10-24 | 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9945.7U CN219219345U (zh) | 2022-10-24 | 2022-10-24 | 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19345U true CN219219345U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675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99945.7U Active CN219219345U (zh) | 2022-10-24 | 2022-10-24 | 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19345U (zh) |
-
2022
- 2022-10-24 CN CN202222799945.7U patent/CN2192193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35679A (zh) | 一种密肋复合钢板剪力墙 | |
CN219219345U (zh) | 一种钢结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装置 | |
CN113175255A (zh) | 一种基于钢拉索加固结构的砖填充木框架 | |
CN213143493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钢板剪力墙快速定位连接结构 | |
CN213571492U (zh) | 一种结构稳定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 | |
CN116497979A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卡槽式混凝土剪力墙及其拼接方法 | |
CN211143311U (zh) | 组合钢梁柱构成的栓接钢结构建筑框架结构 | |
CN221523834U (zh) | 一种预制榫卯式h型钢梁与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 | |
CN115973932B (zh) | 一种尺寸可调的通用型抱箍式塔吊附着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0451492U (zh) | 一种用于钢结构工程的辅助加固装置 | |
CN221095418U (zh) | 一种带梁端套筒的装配式木结构螺栓连接节点 | |
CN216446172U (zh) | 一种适用于垃圾分类房的安全式钢结构节点 | |
CN219671677U (zh) | 一种钢结构柱与梁免焊接连接结构 | |
CN216446339U (zh) | 一种超强钢筋混凝土梁 | |
CN220058310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 | |
CN219137961U (zh) | 一种箱型柱与h型柱节点连接结构 | |
CN220267286U (zh) | 一种钢结构工程加固块 | |
CN214329256U (zh) | 一种混凝土装配式框架梁 | |
CN215330422U (zh) |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装配式建筑结构 | |
CN214833533U (zh) | 一种钢结构桁架的限位装置 | |
CN210658725U (zh) |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钢结构补强结构 | |
CN219471238U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工字形钢梁连接节点结构 | |
CN222140793U (zh) | 桁架加固结构及钢桁架 | |
CN217998476U (zh) | 一种抗震承重钢结构 | |
CN213682467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