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9413U - 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9413U
CN219209413U CN202223476225.3U CN202223476225U CN219209413U CN 219209413 U CN219209413 U CN 219209413U CN 202223476225 U CN202223476225 U CN 202223476225U CN 219209413 U CN219209413 U CN 219209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 fog
box
water
air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62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entury 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entury 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entury 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entury 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62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9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9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9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包括配电箱、干雾抑尘机、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干雾万向节和干雾喷雾箱,位于干雾喷雾箱侧部端面上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有进气箱,所述配电箱通过导线分别与干雾抑尘机、空气压缩机和干雾抑尘机进行电连接,所述干雾抑尘机通过导线分别电连接水汽分配箱和干雾箱控制器,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气路与储气罐的进气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防止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雾箱内部残留积水,使其即使在低温环境中使用,防止出现由于温度较低,导致水管以及雾箱内部积水被冻住的情况出现,使其具有很好的抑尘和防冻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雾抑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背景技术
干雾抑尘原理基于欧美科学家的研究理论:当水雾颗粒与尘埃颗粒大小相近时吸附、过滤、凝结的几率最大。干雾是把水利用高频振荡或高压空气瞬时吹散,让颗粒处在1um<干雾粒径<10um的之间的过程,同时大部分可吸入粉尘颗粒也处于1um<粒径<10um的粉尘因干雾颗粒密度增大,颗粒大小一致,比重相近,所受重力一样,故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相等,这样粉尘颗粒与干雾颗粒就能同时充分碰撞、接触而凝结在一起,可在瞬间降尘。如果干雾颗粒大于10um,密度变小,体积大于粉尘颗粒(1um<粒径<10um)。即干雾颗粒比重增加,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于粉尘颗粒,将快于粉尘颗粒降落,不利于凝结,从而达到抑尘作用。
但是现有的干雾抑尘装置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使用时,由于水雾温度较低,导致水管以及雾箱内部的积水容易被冻住,导致抑尘效果较差,使其无法在低温环境中使用,导致使用场景有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申请文件提出了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在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 114100284 A中公开了一种防冻的干雾抑尘设备,包括桶体,桶体上方固设有箱体,箱体一侧固设有罐体,箱体另一侧连接有导管,导管另一端接有雾化喷头,罐体远离箱体一侧设有进气道,桶体内设有防冻模块,防冻模块上方设有水管接入箱体内,防冻模块上方设有防止雾化喷头内残留水分结冰的防冻液添加模块,箱体内设有水泵和水管相连,桶体内设有加液管和进气导管连通箱体和防冻液添加模块,本发明能防止冻土层以上部分结冰并在低温下形成水雾不降低质量,上述技术方案仅仅采用的是在桶体内设有加液管和进气导管连通箱体和防冻液添加模块;
通过防冻液,防止雾箱内部的积水被冻住,但是对于水管内部的积水则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并且众所周知,防冻液大多为乙二醇防冻液或者酒精防冻液,不论是乙二醇防冻液还是酒精防冻液,在使用的过程中都存在大量的缺陷,酒精防冻液燃点较低,而乙二醇防冻液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生成酸性物质,对金属具有腐蚀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防止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雾箱内部残留积水,使其即使在低温环境中使用,防止出现由于温度较低,导致水管以及雾箱内部积水被冻住的情况出现,使其具有很好的抑尘和防冻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包括配电箱、干雾抑尘机、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干雾万向节和干雾喷雾箱,位于干雾喷雾箱侧部端面上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有进气箱,所述配电箱通过导线分别与干雾抑尘机、空气压缩机和干雾抑尘机进行电连接,所述干雾抑尘机通过导线分别电连接水汽分配箱和干雾箱控制器,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气路与储气罐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连通输气气管,输气气管通过气体连通件分别连通输入气管和第一气管,所述输入气管的另一端与干雾抑尘机的气路进口相连接,所述干雾抑尘机的出口通过第二气管分别与水汽分配箱和干雾箱控制器相连接,干雾抑尘机和干雾箱控制器以及干雾箱之间的连接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的叙述,所述水汽分配箱通过气路与干雾万向节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干雾箱控制器通过气路与进气箱相连接;
所述干雾抑尘机设置有进水口,通过进水口与外界水源相连接,干雾抑尘机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水汽分配箱和干雾箱控制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上侧依次设置有水路电磁阀和第一水路止回阀,所述第二水管上侧设置有第二水路止回阀,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位于第一水路止回阀输出端位置处的第一水管和位于第二水路止回阀输出端位置处的第二水管相连接,输入气管和第一气管上侧均设置有电磁控制阀;
所述水汽分配箱的出水口通过水路与干雾万向节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干雾箱控制器的出水口通过水路与干雾喷雾箱的进水口相连接,干雾喷雾箱的进水口与通水腔内部相连通,所述干雾喷雾箱内部采用中空设置,并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喷头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防止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雾箱内部残留积水,使其即使在低温环境中使用,防止出现由于温度较低,导致水管以及雾箱内部积水被冻住的情况出现,使其具有很好的抑尘和防冻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配电箱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保护电路、继电器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元器件,干雾抑尘机采用微米干雾抑尘机TFW-01A,所述空气压缩机以及干雾万向节采用市面上常见产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干雾喷雾箱内部沿其横向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将干雾喷雾箱内部分割为通气腔和通水腔两部分,所述干雾喷雾箱内部底端通过紧固螺丝连接有喷头组件,所述喷头组件采用多组设置,并且均匀分布于干雾喷雾箱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头组件进行喷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喷头组件的上端通过干雾喷雾箱的底部,伸入通水腔内部,并且穿过隔板,伸入通气腔内部,所述进气箱与通气腔相连通,位于通气腔内部的喷头组件上开设有第二入口,位于通水腔内部的喷头组件上开设有第一入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将干雾喷雾箱内部的气体以及液体输入干雾喷雾箱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喷头组件与干雾喷雾箱以及隔板之间的连接均为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喷头组件壳体底端设置有喷头,并且喷头外壁环绕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采用市场上常见的半圆环形设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端部为半圆环形设置,将其套装于喷头外壁,并且通过紧固螺钉连接喷头与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放大引流通道,所述放大引流通道呈喇叭形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放大引流通道呈喇叭形设置,由此使得混合后水汽通过放大引流通道的缩颈上部扩散至放大引流通道出口处的扩口端喷射而出,增大水汽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喷头设置有导流喷射筒和外筒,所述导流喷射筒插设在外筒内部,并且导流喷射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外筒和导流喷射筒之间进行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导流喷射筒内部通入液体,所述外筒通入气体,位于导流喷射筒中下端位置处的外筒内部开设有预混腔,所述预混腔的出口端连通混合腔,混合腔呈中间凹两侧凸的弧形设置,所述混合腔穿过外筒底端,并且混合腔的出口端与放大引流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外筒出口前方固定设置有谐振器,所述谐振器采用市场上常见的圆弧状台阶结构的小型谐振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雾在预混腔内部进行混合,同时由于混合腔呈中间凹两侧凸的弧形设置,由此使混合后的水雾进一步加速到超音速状态向后喷射,水雾撞击到谐振器上,圆弧状台阶结构的谐振器使水雾撞击后在各个圆弧台阶的作用下使水雾产生相互作用形成谐振并产生音爆效应,最大限度的使水滴破碎成1-10um超细雾颗粒,从而达到更好的降尘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防止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雾箱内部残留积水,使其即使在低温环境中使用,防止出现由于温度较低,导致水管以及雾箱内部积水被冻住的情况出现,使其具有很好的抑尘和防冻功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放大引流通道,增大喷出水汽面积,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喷头组件结构简单,并且水雾首先在预混腔内部进行混合,由于混合腔呈中间凹两侧凸的弧形设置,由此使混合后的水雾进一步加速到超音速状态向后喷射,水雾撞击到谐振器上,圆弧状台阶结构的谐振器使水雾撞击后在各个圆弧台阶的作用下使水雾产生相互作用形成谐振,使其得到超细雾颗粒,从而达到更好的降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干雾喷雾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喷头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喷头组件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向放大示意图。
图中:1、配电箱;2、空气压缩机;3、储气罐;4、输气气管;5、气阀;6、进水口;7、干雾抑尘机;9、第一水路止回阀;10、水路电磁阀;12、水汽分配箱;13、第二气管;14、干雾箱控制器;15、第一水管;17、干雾喷雾箱;171、通气腔;172、通水腔;174、进气箱;18、喷头组件;181、第二入口;182、第一入口;183、喷头;184、连接件;185、放大引流通道;19、外筒;20、密封圈;21、导流喷射筒;25、混合腔,26、预混腔;27、谐振器;28、干雾万向节;29、气体连通件;30、输入气管;31、第一气管;32、第二水管;33、第二水路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包括配电箱1、干雾抑尘机7、空气压缩机2、储气罐3、干雾万向节28和干雾喷雾箱17,所述配电箱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保护电路、继电器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元器件,干雾抑尘机7采用微米干雾抑尘机TFW-01A,所述空气压缩机以及干雾万向节采用市面上常见产品;
位于干雾喷雾箱17侧部端面上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有进气箱174,所述配电箱1通过导线分别与干雾抑尘机7、空气压缩机2和干雾抑尘机7进行电连接,所述干雾抑尘机7通过导线分别电连接水汽分配箱12和干雾箱控制器14,所述空气压缩机2通过气路与储气罐3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储气罐3的出气口连通输气气管4,输气气管4通过气体连通件29分别连通输入气管30和第一气管31,所述输入气管30的另一端与干雾抑尘机7的气路进口相连接,所述干雾抑尘机7的出口通过第二气管13分别与水汽分配箱12和干雾箱控制器14相连接,干雾抑尘机和干雾箱控制器以及干雾箱之间的连接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的叙述,所述水汽分配箱12通过气路与干雾万向节28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干雾箱控制器14通过气路与进气箱174相连接;
所述干雾抑尘机7设置有进水口6,通过进水口6与外界水源相连接,干雾抑尘机7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15和第二水管32分别与水汽分配箱12和干雾箱控制器14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15上侧依次设置有水路电磁阀10和第一水路止回阀9,所述第二水管32上侧设置有第二水路止回阀33,所述第一气管3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位于第一水路止回阀9输出端位置处的第一水管15和位于第二水路止回阀33输出端位置处的第二水管32相连接,输入气管和第一气管上侧均设置有电磁控制阀;
所述水汽分配箱12的出水口通过水路与干雾万向节28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干雾箱控制器14的出水口通过水路与干雾喷雾箱17的进水口相连接,干雾喷雾箱的进水口与通水腔内部相连通,所述干雾喷雾箱17内部采用中空设置,并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喷头组件18。
请参阅图1-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干雾喷雾箱17内部沿其横向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将干雾喷雾箱17内部分割为通气腔171和通水腔172两部分,所述干雾喷雾箱17内部底端通过紧固螺丝连接有喷头组件18,所述喷头组件18采用多组设置,并且均匀分布于干雾喷雾箱内部,通过喷头组件进行喷射;
所述喷头组件与干雾喷雾箱以及隔板之间的连接均为密封连接,所述喷头组件18的上端通过干雾喷雾箱17的底部,伸入通水腔172内部,并且穿过隔板,伸入通气腔171内部,所述进气箱174与通气腔171相连通,位于通气腔171内部的喷头组件18上开设有第二入口181,位于通水腔172内部的喷头组件18上开设有第一入口182,通过第一入口182和第二入口181将干雾喷雾箱17内部的气体以及液体输入干雾喷雾箱17内部;
所述喷头组件18壳体底端设置有喷头183,并且喷头183外壁环绕安装有连接件184,连接件采用市场上常见的半圆环形设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184上端部为半圆环形设置,将其套装于喷头外壁,并且通过紧固螺钉连接喷头与连接件,所述连接件184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放大引流通道185,所述放大引流通道185呈喇叭形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放大引流通道185呈喇叭形设置,由此使得混合后水汽通过放大引流通道的缩颈上部扩散至放大引流通道出口处的扩口端喷射而出,增大水汽面积。
请参阅图1-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喷头183设置有导流喷射筒21和外筒19,所述导流喷射筒21插设在外筒19内部,并且导流喷射筒21和外筒1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实现外筒19和导流喷射筒21之间进行密封连接,所述导流喷射筒21内部通入液体,所述外筒19通入气体,位于导流喷射筒21中下端位置处的外筒19内部开设有预混腔26,所述预混腔26的出口端连通混合腔25,混合腔25呈中间凹两侧凸的弧形设置,所述混合腔25穿过外筒19底端,并且混合腔25的出口端与放大引流通道185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外筒19出口前方固定设置有谐振器27,所述谐振器27采用市场上常见的圆弧状台阶结构的小型谐振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雾在预混腔内部进行混合,同时由于混合腔25呈中间凹两侧凸的弧形设置,由此使混合后的水雾进一步加速到超音速状态向后喷射,水雾撞击到谐振器上,圆弧状台阶结构的谐振器使水雾撞击后在各个圆弧台阶的作用下使水雾产生相互作用形成谐振并产生音爆效应,最大限度的使水滴破碎成1-10um超细雾颗粒,从而达到更好的降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以及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进水口通过水泵与外界水源相连接,根据实际需要连通好各组水路气路以及电路,从而完成干雾抑尘装置总成的装配和固定,在使用时,通过启动水泵和空气压缩机,此时当干雾抑尘装置总成中的水路以及气路分别通水并且通电时,此时水路通过前述的第一水管15和第二水管32分别进入干雾万向节和干雾喷雾箱内部,通过干雾万向节的喷头喷出,同时水以及气分别进入干雾喷雾箱内部的通水腔和通气腔内部,此时通水腔内部的水通过导流喷射筒顶端的第一入口进入导流喷射筒21内部,同时通气腔内部的气体则通过第二入口进入外筒19内部,水和气分别沿着导流喷射筒21和外筒19的内腔向前流动,并且直至水和气均进入预混腔内部,并且两者在气体动压作用下在预混腔内部进行强烈混合,形成气液均匀的混合物,然后此时气液混合物沿着预混腔向下,进入混合腔内部,由于混合腔25呈中间凹两侧凸的弧形设置,由此使混合后的水雾进一步加速到超音速状态向后喷射,水雾撞击到谐振器上,圆弧状台阶结构的谐振器使水雾撞击后在各个圆弧台阶的作用下使水雾产生相互作用形成谐振并产生音爆效应,最大限度的使水滴破碎成1-10um超细雾颗粒,用于干雾雾抑尘总成在工作时提供气体形成雾气;从而达到更好的降尘效果;
当干雾抑尘总成停止运行,完成除尘工作以后,此时通过关闭水路电磁阀,防止水流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进入,此时空气压缩机依然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关闭输入气管30上侧的电磁控制阀,开启第一气管上侧的电磁控制阀,此时空气压缩机通过输气气管将压缩后的空气输送至第一气管31内部,并且通过第一气管将气体输送至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32内部,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32以及相联通的干雾喷雾箱17和干雾万向节28进行吹气,将与干雾喷雾箱17相连通的喷头组件18、干雾喷雾箱17、干雾万向节28、第一水管以及第二水管32内部的水吹走,防止内部残留水,在温度极低环境中使用时,导致上冻的情况出现;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包括配电箱、干雾抑尘机、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干雾万向节和干雾喷雾箱,位于干雾喷雾箱侧部端面上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有进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连通输气气管,输气气管通过气体连通件分别连通输入气管和第一气管,所述输入气管的另一端与干雾抑尘机的气路进口相连接,所述干雾抑尘机的出口通过第二气管分别与水汽分配箱和干雾箱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水汽分配箱通过气路与干雾万向节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干雾箱控制器通过气路与进气箱相连接;
干雾抑尘机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别与水汽分配箱和干雾箱控制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上侧依次设置有水路电磁阀和第一水路止回阀,第二水管上侧设置有第二水路止回阀,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位于第一水路止回阀输出端位置处的第一水管和位于第二水路止回阀输出端位置处的第二水管相连接,所述水汽分配箱的出水口通过水路与干雾万向节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干雾箱控制器的出水口通过水路与干雾喷雾箱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干雾喷雾箱内部采用中空设置,并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喷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雾喷雾箱内部沿其横向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将干雾喷雾箱内部分割为通气腔和通水腔两部分,所述干雾喷雾箱内部底端通过紧固螺丝连接有喷头组件,所述喷头组件采用多组设置,并且均匀分布于干雾喷雾箱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组件的上端通过干雾喷雾箱的底部,伸入通水腔内部,并且穿过隔板,伸入通气腔内部,所述进气箱与通气腔相连通,位于通气腔内部的喷头组件上开设有第二入口,位于通水腔内部的喷头组件上开设有第一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组件壳体底端设置有喷头,并且喷头外壁环绕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放大引流通道,所述放大引流通道呈喇叭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设置有导流喷射筒和外筒,所述导流喷射筒插设在外筒内部,并且导流喷射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或4所述的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导流喷射筒中下端位置处的外筒内部开设有预混腔,所述预混腔的出口端设置有混合腔,混合腔呈中间凹两侧凸的弧形设置,所述混合腔穿过外筒底端,并且混合腔的出口端与放大引流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外筒出口前方固定设置有谐振器。
CN202223476225.3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Active CN219209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6225.3U CN21920941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6225.3U CN21920941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9413U true CN219209413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1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6225.3U Active CN21920941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9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0362B2 (en) Atomizing nozzle and atomizing device comprising same
WO2020181438A1 (zh) 雾化喷嘴及雾化装置
CN213374074U (zh) 一种便携式雾化消毒机
CN110449283A (zh) 一种基于气泡切割的新型雾化喷嘴
CN103111033B (zh) 一种气液混合装置
CN203354963U (zh) 内混式香薰器
CN219209413U (zh) 一种防冻干雾抑尘装置
CN109382231B (zh) 一种探针式超音速气动雾化喷嘴
CN205008133U (zh) 一种新型外混式车用尿素喷嘴
CN113731664A (zh) 一种气助式两组分两级混合雾化喷头
CN105126277A (zh) 一种大流量压缩空气泡沫混合装置
CN110252536B (zh) 一种虹吸式超音速双流体超细雾化喷嘴
CN114151083B (zh) 一种采煤机压气与低压水喷雾气水幕降尘装置
CN217745146U (zh) 一种双泵双喷头的流体雾化香薰装置
CN213314025U (zh) 一种产生微米级干雾的喷雾箱
CN210045433U (zh) 自动抑尘喷淋装置
CN210474367U (zh) 一种背部连接式喷嘴
CN110153087B (zh) 一种环缝式引射器防粘自洁装置
CN203090325U (zh) 一种气液混合装置
CN217314012U (zh) 一种箱式喷雾装置
CN208407927U (zh) 一种干冰清洗机用多喷气管的混合腔结构
CN113751218A (zh) 一种自吸式低微米级气动磁雾喷头
CN211964641U (zh) 一种喷雾器及空调外机
CN104492623A (zh) 一种雾化喷嘴
CN217083473U (zh) 一种半导体废气处理设备水汽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