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1973U - 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 Google Patents

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1973U
CN219201973U CN202222738298.9U CN202222738298U CN219201973U CN 219201973 U CN219201973 U CN 219201973U CN 202222738298 U CN202222738298 U CN 202222738298U CN 219201973 U CN219201973 U CN 219201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double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82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玉林
孟祖元
王茂鑫
楼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oyue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Boyue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Boyue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Boyue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382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1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1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1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包括本体,本体设置有一出光面和若干个入光面,所有入光面均与出光面相垂直,本体于出光面相对一侧还设置有一背面,出光面的出光侧设置有若干层变色层,入光面设置有若干个具有微结构的导光部。使得通过该导光板发散出的光源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色温的光源,既可以有照明功能又可以改变色温,避免了传统变色灯具较大的灯罩,提升美观度的同时减少了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导光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现有技术的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油墨,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印刷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色温(Color Temperature)是绝对黑体加以不同温度所产生不同的颜色。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人类的大脑在不同色温也有不同的表现:在高色温(白天)照明下会比较有精神,在低色温照明下会比较平静。
传统的灯具一般需要通过一个较大的灯罩来改变发散出光线的色温,这种灯具不仅需要较大空间来放置灯罩,随着灯具寿命的拉长,灯罩容易风化损坏,而脱落影响使用,并且导光板一般在其背面配合反射片并在其正面配合扩散板使用,反射片的用途在于将导光板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扩散板的用途在于进一步将光扩散使光线更柔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一出光面和若干个入光面,所有所述入光面均与所述出光面相垂直,所述本体于所述出光面相对一侧还设置有一背面,所述出光面的出光侧设置有若干层变色层,所述入光面设置有若干个具有微结构的导光部。
所述变色层包括彩色透光油墨层。
所述彩色透光油墨层为彩色透光油墨在所述变色层经丝网印刷形成的彩色透光油墨层;或者所述彩色透光油墨层为彩色透光油墨在所述变色层经涂布形成的彩色透光油墨层。
所述本体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或通用级聚苯乙烯板或聚碳酸酯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板。
所述背面设置有供光线扩散的扩散层。
所述扩散层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凹凸不平的粗糙磨砂面。
所述扩散层为印刷扩散层或激光打点扩散层或热压扩散层或挤压扩散层。
所述导光部包括若干个呈辐射状排列的散光槽。
所述散光槽的截面为两端对称的内凹形圆弧,且两端的内凹形圆弧相连接呈“U”形。
所述散光槽的截面为两端对称的外凸形圆弧,且两端的外凸形圆弧相连接呈弧状“V”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能够通过将该导光板配合外框、导光组件以及发光灯条,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发光灯条均设置于所述外框内部,所述导光组件沿光线发散方向依次包括反射层、导光板和扩散板;出光面设置的变色层,使得通过该导光板发散出的光源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色温的光源,既可以有照明功能又可以改变色温,避免了传统变色灯具较大的灯罩,提升美观度的同时减少了安装空间。
二、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能够通过导光板的背面的扩散层,使得其同时具有导光和扩散双重功能,不仅能够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能够使发光更加均匀柔和。
三、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能够通过发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若干散光槽经过折射达到进一步扩散光线的作用,使得该导光板发散出的光线温和柔软更加健康,本申请的散光槽截面为两端对称的内凹形圆弧相连接呈“U”形或为两端对称的外凸形圆弧相连接呈弧状“V”形,不仅能够扩大光线折射的面积,还能使得光线经过曲面的折射,到达更加大范围的扩散角度,扩散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的“U”形散光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的“V”形散光槽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的扩散层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1、本体,2、出光面,3、入光面,4、背面,5、扩散层,6、导光部,7、变色层,8、散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具体实施例详细公开了一种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设置有一出光面2和若干个入光面3,所有所述入光面均与所述出光面相垂直,所述本体于所述出光面相对一侧还设置有一背面4,所述出光面的出光侧设置有若干层变色层7,所述入光面设置有若干个具有微结构的导光部6。
该部分结构能够通过将该导光板配合外框、导光组件以及发光灯条,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发光灯条均设置于所述外框内部,所述导光组件沿光线发散方向依次包括反射层、导光板和扩散板;出光面设置的变色层,使得通过该导光板发散出的光源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色温的光源,既可以有照明功能又可以改变色温,避免了传统变色灯具较大的灯罩,提升美观度的同时减少了安装空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变色层7包括彩色透光油墨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彩色透光油墨层为彩色透光油墨在所述变色层经丝网印刷形成的彩色透光油墨层;或者所述彩色透光油墨层为彩色透光油墨在所述变色层经涂布形成的彩色透光油墨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本体1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或通用级聚苯乙烯板或聚碳酸酯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板。
进一步的是,所述背面4设置有供光线扩散的扩散层5。
进一步的是,所述扩散层5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凹凸不平的粗糙磨砂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扩散层5为印刷扩散层或激光打点扩散层或热压扩散层或挤压扩散层。
该部分结构能够通过导光板的背面的扩散层,使得其同时具有导光和扩散双重功能,不仅能够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能够使发光更加均匀柔和。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光部6包括若干个呈辐射状排列的散光槽8。
进一步的是,所述散光槽8的截面为两端对称的内凹形圆弧,且两端的内凹形圆弧相连接呈“U”形,所述散光槽8的截面为两端对称的外凸形圆弧,且两端的外凸形圆弧相连接呈弧状“V”形。
该部分结构能够通过发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若干散光槽经过折射达到进一步扩散光线的作用,使得该导光板发散出的光线温和柔软更加健康,本申请的散光槽截面为两端对称的内凹形圆弧相连接呈“U”形或为两端对称的外凸形圆弧相连接呈弧状“V”形,不仅能够扩大光线折射的面积,还能使得光线经过曲面的折射,到达更加大范围的扩散角度,扩散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一出光面和若干个入光面,所有所述入光面均与所述出光面相垂直,所述本体于所述出光面相对一侧还设置有一背面,所述出光面的出光侧设置有若干层变色层,所述入光面设置有若干个具有微结构的导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包括彩色透光油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透光油墨层为彩色透光油墨在所述变色层经丝网印刷形成的彩色透光油墨层;或者所述彩色透光油墨层为彩色透光油墨在所述变色层经涂布形成的彩色透光油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或通用级聚苯乙烯板或聚碳酸酯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设置有供光线扩散的扩散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凹凸不平的粗糙磨砂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为印刷扩散层或激光打点扩散层或热压扩散层或挤压扩散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的微结构包括若干个呈辐射状排列的散光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槽的截面为两端对称的内凹形圆弧,且两端的内凹形圆弧相连接呈“U”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槽的截面为两端对称的外凸形圆弧,且两端的外凸形圆弧相连接呈弧状“V”形。
CN202222738298.9U 2022-10-18 2022-10-18 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Active CN219201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8298.9U CN219201973U (zh) 2022-10-18 2022-10-18 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8298.9U CN219201973U (zh) 2022-10-18 2022-10-18 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1973U true CN219201973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5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8298.9U Active CN219201973U (zh) 2022-10-18 2022-10-18 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1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1489B2 (en) Enhanced light fixture
JP2010225395A (ja) Led照明装置
US7470054B2 (en) Light-guide board
US20110141731A1 (en) Reflection-type light-emitting assembly
CN212694721U (zh) 背光模组
CN111140782A (zh) 一种汽车氛围灯
CN219201973U (zh) 双面处理的光学级导光板
CN201852044U (zh) 导光组件
CN217382782U (zh) 一种用于高位制动灯的内配镜结构
CN216595585U (zh) 一种光学透镜以及灯具
CN203615093U (zh) 双面发光型的平面灯具
CN219014034U (zh) 一种侧发光多色温平板灯
CN219198915U (zh) 一种低ugr值的侧发光多色温平板灯
CA2593294C (en) Light-guide board
CN219082829U (zh) 一种低眩光侧发光多色温平板灯
CN217978662U (zh) 汽车Logo灯
CN215489254U (zh) 灯具
CN220038266U (zh) 一种光学透镜、光学模组和灯具
CN218720782U (zh) 一种上下发光均匀度高的侧入式台灯光学透镜
CN218209074U (zh) 一种高光效低眩光的透镜模组
CN212673128U (zh) 背板、灯具框架以及led灯具
CN220355223U (zh) 一种光学组件及车辆
CN214745514U (zh) 一种发出均匀光线的led灯头
JP3081186U (ja) 光導入式携帯ライト
CN114278908B (zh) 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