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8005U - 一种便携式紧绳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紧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8005U
CN219198005U CN202223120001.9U CN202223120001U CN219198005U CN 219198005 U CN219198005 U CN 219198005U CN 202223120001 U CN202223120001 U CN 202223120001U CN 219198005 U CN219198005 U CN 219198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clamping cam
tightener
portab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00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1200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8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8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8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紧绳器,该便携式紧绳器包括紧绳器本体、夹持凸轮、弹簧以及紧固件;紧绳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挂钩,内部设置有带开口的空腔以及穿绳通道;夹持凸轮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偏心孔,通过紧固件能够摆动地安装于紧绳器本体的空腔内,一端部突出于紧绳器本体外侧形成按压开关,另一端部的外侧面设置有扇形齿轮;弹簧套设于紧固件的外周侧,一端与紧绳器本体插接配合,另一端与夹持凸轮插接配合,通过扭转弹力保持夹持凸轮朝向穿绳通道摆动的趋势,以将穿设于穿绳通道的绳索夹紧在夹持凸轮与空腔的内侧壁之间。上述便携式紧绳器将绳索夹紧于紧绳器本体内,能够防止绳索松脱,紧固可靠,并具有操作简单、轻松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紧绳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绳索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紧绳器,尤其适用于日常杂物捆绑固定、户外野营帐篷的搭建以及户外吊床的固定等场合。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许多场合都会用到绳索,而绳索端部均需要进行固定。目前,已知在捆绑物品时收紧即锁住的产品都是行业里非常专业的装备,比如:工厂的吊装滑轮、高空作业和登山时使用的防坠装置、大型货车运送货物时的收紧带,这些专业的重型装备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当中很难用到。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自锁夹具,该自锁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弹性臂和旋转凸轮夹持器;旋转凸轮夹持器枢转地安装在夹具本体上;弹性臂与夹具本体成一体,弹性臂构造成向旋转凸轮夹持器提供张紧力,使得旋转凸轮夹持器被保持靠在夹具本体上的第一夹持表面上,从而将穿过夹具本体孔口的绳索夹紧在旋转凸轮夹持器与夹具本体之间。但是,现有自锁夹具的孔口处于开放状态,导致绳索容易从旋转凸轮夹持器与夹具本体之间滑脱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紧绳器,该便携式紧绳器将绳索夹紧于紧绳器本体内,能够防止绳索松脱,紧固可靠,并具有操作简单、轻松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紧绳器,该便携式紧绳器包括紧绳器本体、夹持凸轮、弹簧以及紧固件;
所述紧绳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挂钩,内部设置有带开口的空腔以及连通所述空腔与外部空间的穿绳通道;所述穿绳通道用于穿设绳索;
所述夹持凸轮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偏心孔,通过穿设于所述偏心孔的所述紧固件能够摆动地安装于所述紧绳器本体的空腔内,一端部突出于所述紧绳器本体外侧形成按压开关,另一端部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穿绳通道相对的多个齿并形成扇形齿轮;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紧固件的外周侧,一端与所述紧绳器本体插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夹持凸轮插接配合,通过扭转弹力保持所述夹持凸轮朝向所述穿绳通道摆动的趋势,使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紧绳器本体的空腔内侧壁抵接,以将穿设于所述穿绳通道的绳索夹紧在所述夹持凸轮与空腔的内侧壁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凸轮在所述偏心孔的外周侧设置有环形槽;
所述紧绳器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偏心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偏心孔,将所述夹持凸轮安装于所述紧绳器本体;
所述弹簧扭转地安装于所述环形槽内。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脱锁扣;
所述防脱锁扣的一端活动安装于所述紧绳器本体,另一端与所述挂钩抵接,用于将所述挂钩的缺口封闭。
更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在端部内侧面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防脱锁扣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紧绳器本体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穿绳孔;
所述穿绳孔的一端与所述穿绳通道连通、另一端开设于所述紧绳器本体的一侧表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由螺纹配合的螺栓和螺套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紧绳器本体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减重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孔用于与螺母卡接,以使所述紧绳器本体用作扳手。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按压开关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结构由间隔设置的凸棱和凹槽构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紧绳器的工作原理为:夹持凸轮采用偏心结构,以紧固件作为摆动轴,利用弹簧向夹持凸轮施加扭转弹力,使紧绳器本体另一端部的扇形齿轮始终具有向空腔内侧壁摆动的力;当受力的绳端与扇形齿轮边缘产生摩擦力时,摩擦力与弹簧的作用力形成同一个方向的合力,合力越大则产生驱动扇形齿轮朝向空腔内侧壁旋转的力越大,最终使扇形齿轮与空腔内侧壁挤压从而达到绳子张紧和逆止的作用;反之,当拉动的绳端与扇形齿轮边缘产品的摩擦力与弹簧的弹力作用方向相反且大于弹力时,则扇形齿轮在绳索的摩擦力作用下朝向远离空腔内侧壁的方向摆动,使得内部空间宽松,绳子可拉动,松绳时利用杠杆原理,可通过按压开关驱动扇形齿轮朝向远离绳索的方向摆动,此时,绳子可双向自由抽拉。
上述便携式紧绳器在紧绳器本体内设置有带开口的空腔以及连通空腔与外部空间的穿绳通道;夹持凸轮通过紧固件和弹簧偏心地安装于紧绳器本体的空腔内,一端部突出于紧绳器本体外侧形成按压开关,另一端部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穿绳通道相对的多个齿并形成扇形齿轮;由于夹持凸轮能够绕紧固件摆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以及绳索的摩擦力驱动夹持凸轮朝向紧绳器本体摆动,实现对绳索的双重夹紧;由于穿绳通道位于紧绳器本体内,通过位于空腔内的夹持凸轮将待张紧的绳索夹紧于紧绳器本体内,止动绳子的受力部位处于封闭状态,使用更安全,能够防止绳索松脱,紧固可靠;同时,在需要松开绳索时,通过手动推动按压开关克服弹簧的弹力即可使扇形齿轮朝向远离空腔内侧壁的方向摆动,从而增大扇形齿轮与空腔内侧壁的距离,使绳索能够松脱,具有操作简单、轻松的特点;另外,上述便携式紧绳器还可以用作扳手,在能够对绳索进行张紧的同时还具有扳手的功能,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紧绳器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紧绳器另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便携式紧绳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便携式紧绳器的A向视图;
图5为图4中便携式紧绳器的B-B截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紧绳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7为图4中便携式紧绳器的部分剖视图。
其中,1-紧绳器本体,2-夹持凸轮,3-弹簧,4-紧固件,5-挂钩,6-穿绳通道,7-空腔,8-按压开关,9-扇形齿轮,10-偏心孔,11-环形槽,12-通孔,13-防脱锁扣,14-减重孔,15-穿绳孔,16-螺栓,17-螺套,18-防滑结构,19-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紧绳器,如图1、图2、图3和图4结构所示,该便携式紧绳器包括紧绳器本体1、夹持凸轮2、弹簧3以及紧固件4;
如图3结构所示,紧绳器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挂钩5,内部设置有带开口的空腔7以及连通空腔7和外部空间的穿绳通道6,外部空间即紧绳器本体的外侧;挂钩5用于将便携式紧绳器钩挂到某个物体或地方,实现位置的相对固定;如图5和图6结构所示,穿绳通道6将空腔7与紧绳器本体1的外部空间连通,用于穿设绳索19;空腔7形成于紧绳器本体1内部,空腔7中用于安装夹持凸轮2和弹簧3,通过开口可以方便夹持凸轮2和弹簧3的安装;
如图3和图7所示,夹持凸轮2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偏心孔10,通过穿设于偏心孔10的紧固件4能够摆动地安装于紧绳器本体1的空腔7内,夹持凸轮2的一端部突出于紧绳器本体1外侧形成按压开关8,另一端部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穿绳通道6相对的多个齿并形成扇形齿轮9;弹簧3套设于紧固件4的外周侧,一端与紧绳器本体1插接配合,另一端与夹持凸轮2插接配合,通过扭转弹力保持夹持凸轮2朝向穿绳通道6摆动的趋势,使扇形齿轮9与紧绳器本体1的空腔7内侧壁抵接,以将穿设于穿绳通道6的绳索19夹紧在夹持凸轮2与空腔7的内侧壁之间。夹持凸轮2通过紧固件4和弹簧3偏心地安装于紧绳器本体1的空腔7内;夹持凸轮2能够绕紧固件4摆动;通过扇形齿轮9的多个齿与绳索19接触,能够增大与绳索19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与绳索19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对绳索19夹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夹持凸轮2具有夹紧和放松两种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扇形齿轮9始终具有绕紧固件4逆时针方向扭转的驱动力,使得扇形齿轮9与相对的紧绳器本体1的内侧壁配合将绳索19挤压在它们之间,实现自锁,使夹持凸轮2在弹簧3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夹紧状态;当向按压开关8施加顺时针的推力时,夹持凸轮2绕紧固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扇形齿轮9与紧绳器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增大夹持凸轮2与紧绳器本体1之间的间隙,使夹设于夹持凸轮2与紧绳器本体1之间的绳索19松动。
上述便携式紧绳器的工作原理为:夹持凸轮2采用偏心结构,以紧固件4的作为摆动轴,利用弹簧3向夹持凸轮2施加扭转弹力,使紧绳器本体1另一端部的扇形齿轮9始终具有逆时针摆动的驱动力,始终具有朝向空腔7的内侧壁转动的趋势;当受力的绳端与扇形齿轮9边缘产生摩擦力时,摩擦力与弹簧3的作用力形成同一个方向的合力,合力越大则产生驱动扇形齿轮9朝向空腔7内侧壁旋转的力越大,最终使扇形齿轮9与空腔7内侧壁挤压从而达到绳子张紧和逆止的作用;反之,当拉动的绳端与扇形齿轮9边缘产品的摩擦力与弹簧3的弹力作用方向相反且大于弹力时,则扇形齿轮9在绳索19的摩擦力作用下朝向远离空腔7内侧壁的方向摆动,使得内部空间宽松,绳子可拉动,松绳时利用杠杆原理,可通过按压开关8驱动扇形齿轮9朝向远离绳索19的方向摆动,此时,绳子可双向自由抽拉。
如图6所示,上述便携式紧绳器的使用方法为:在对绳索19端部进行紧固时,手动操作按压开关8,使夹持凸轮2克服弹簧3的弹力绕紧固件4顺时针转动,扇形齿轮9逐渐远离与其相对的紧绳器本体1内侧壁,在扇形齿轮9与紧绳器本体1之间产生空间,将绳索19的一端部从穿绳通道6中穿入紧绳器本体1的空腔7内,并能够顺利地从扇形齿轮9与紧绳器本体1之间的空间中穿出,此时,松开按压开关8,并沿箭头D的方向施力能够轻松拉紧绳索19便可实现对绳索19松紧程度的调节;当需要分离或松开绳索19时,只需对按压开关8施力,使按压开关8顺时针转动即可增大扇形齿轮9与紧绳器本体1之间的空间,使得绳索19松脱或抽走。由于扇形齿轮9的齿能够增大与绳索19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在对绳索19进行紧固完成后,当绳索19具有沿箭头C方向的拉力时,在拉力和弹簧3的弹力共同作用下,扇形齿轮9会更加靠近紧绳器本体1的内表面,从而将绳索19更加牢靠地夹紧,因此,能够实现绳索19的紧固自锁,防止绳索19的逆向松动;
上述便携式紧绳器在紧绳器本体1内设置有带开口的空腔7以及连通空腔7与外部空间的穿绳通道6;夹持凸轮2通过紧固件4和弹簧3偏心地安装于紧绳器本体1的空腔7内,一端部突出于紧绳器本体1外侧形成按压开关8,另一端部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穿绳通道6相对的多个齿并形成扇形齿轮9;由于夹持凸轮2能够绕紧固件4摆动,通过弹簧3的弹力以及绳索19的摩擦力驱动扇形齿轮9朝向紧绳器本体1摆动,实现对绳索19的双重夹紧;由于穿绳通道6位于紧绳器本体1内,通过位于空腔7内的夹持凸轮2将待张紧的绳索19夹紧于紧绳器本体1内,止动绳子的受力部位处于封闭状态,使用更安全,能够防止绳索19松脱,紧固可靠;同时,在需要松开绳索19时,通过手动推动按压开关8克服弹簧3的弹力即可使扇形齿轮9朝向远离空腔7内侧壁的方向摆动,从而增大扇形齿轮9与空腔7内侧壁的距离,使绳索19能够松脱,具有操作简单、轻松的特点。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结构所示,夹持凸轮2在偏心孔10的外周侧设置有环形槽11;紧绳器本体1设置有与偏心孔10位置对应的通孔12;紧固件4穿过通孔12和偏心孔10,将夹持凸轮2安装于紧绳器本体1内;弹簧3扭转地安装于环形槽11内,一端与夹持凸轮2插接,另一端与紧绳器本体1插接。
通过弹簧3提供的扭转弹力,能够使偏心安装的夹持凸轮2始终具有绕紧固件4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使得扇形齿轮9始终具有与紧绳器本体1的内表面相抵接的动力,实现夹持在扇形齿轮9与紧绳器本体1之间的绳索19的紧固和自锁。
为了方便挂钩5钩挂的可靠性,上述便携式紧绳器还包括防脱锁扣13;防脱锁扣13的一端活动安装于紧绳器本体1,另一端与挂钩5抵接,用于将挂钩5的缺口封闭。同时,挂钩5在端部内侧面设置有限位槽;防脱锁扣13的另一端容置且抵接于限位槽内。
如图1、图5和图6结构所示,紧绳器本体1还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减重孔14,通过设置的减重孔14可以减轻便携式紧绳器的重量,节省材料,提高便携性且降低成本。减重孔14通过两端设置的尖角,减重孔14还可以用于与螺母卡接,以使紧绳器本体1用作扳手,在需要松紧其它设备的螺母或螺钉时,通过减重孔14与螺母或螺钉头的卡接实现拆装,扩展了便携式紧绳器的功能。
为了方便绳索19的穿设,如图3所示,紧绳器本体1还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穿绳孔15;穿绳孔15的一端与穿绳通道6连通、另一端开设于紧绳器本体1的一侧表面;通过开设于所述紧绳器本体1一侧表面的穿绳孔15,使得穿绳通道6形成三通结构,通过任选三个开口中的两个开口即可实现绳索19与紧绳器本体1的连接,并且只要使绳索19从夹持凸轮2一侧进入穿绳通道6,从穿绳通道6的另一端开口或穿绳孔15穿出均可实现绳索的自动紧固,可以根据需要的方向选择绳索19的出口,增加了绳索19安装的灵活性,同时通过穿绳孔15还方便观察绳索19的穿设过程,同时也方便对位于紧绳器本体1的绳索19进行操作。
如图3和图7结构所示,紧固件4可以由螺纹配合的螺钉16和螺套17构成,通过螺纹配合的螺钉16和螺套17方便该便携式紧绳器的拆卸和维修。
如图5和图6结构所示,在夹持凸轮2一端部形成的按压开关8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结构18,防滑结构18可以由间隔设置的凸棱和凹槽构成,也可以由花纹等粗糙表面形成。通过防滑结构18能够增大在推动按压开关8时的摩擦力,防止因滑动造成的操作失误,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因此,上述便携式紧绳器还可以用作扳手,在对绳索19进行张紧的同时还具有扳手功能,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紧绳器本体、夹持凸轮、弹簧以及紧固件;
所述紧绳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挂钩,内部设置有带开口的空腔以及连通所述空腔与外部空间的穿绳通道;所述穿绳通道用于穿设绳索;
所述夹持凸轮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偏心孔,通过穿设于所述偏心孔的所述紧固件能够摆动地安装于所述紧绳器本体的空腔内,一端部突出于所述紧绳器本体外侧形成按压开关,另一端部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穿绳通道相对的多个齿并形成扇形齿轮;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紧固件的外周侧,一端与所述紧绳器本体插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夹持凸轮插接配合,通过扭转弹力保持所述夹持凸轮朝向所述穿绳通道摆动的趋势,使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紧绳器本体的空腔内侧壁抵接,以将穿设于所述穿绳通道的绳索夹紧在所述夹持凸轮与空腔的内侧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凸轮在所述偏心孔的外周侧设置有环形槽;
所述紧绳器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偏心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偏心孔,将所述夹持凸轮安装于所述紧绳器本体;
所述弹簧扭转地安装于所述环形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脱锁扣;
所述防脱锁扣的一端活动安装于所述紧绳器本体,另一端与所述挂钩抵接,用于将所述挂钩的缺口封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在端部内侧面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防脱锁扣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绳器本体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穿绳孔;
所述穿绳孔的一端与所述穿绳通道连通、另一端开设于所述紧绳器本体的一侧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由螺纹配合的螺栓和螺套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绳器本体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减重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用于与螺母卡接,以使所述紧绳器本体用作扳手。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开关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紧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由间隔设置的凸棱和凹槽构成。
CN202223120001.9U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便携式紧绳器 Active CN219198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0001.9U CN219198005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便携式紧绳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0001.9U CN219198005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便携式紧绳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8005U true CN219198005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4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0001.9U Active CN219198005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便携式紧绳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8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17400A1 (en) Cord clamping device
CN100434238C (zh) 扳手
TWI555664B (zh) 固定裝置
US20140033485A1 (en) Webbing tie down with friction roller
US20080263837A1 (en) Rachet Strap Tightener and Mating Rotary Driven Tool
CN219198005U (zh) 一种便携式紧绳器
US4471674A (en) Spinning tool for pipe, rod and cylinder rotation
US9254989B2 (en) Heavy duty ratchet
GB2481849A (en) Cord clamping device having a push button quick release
US11118654B2 (en) Apparatus for timely and securely locking and releasing a rope
US20030033909A1 (en) Hose clamp tool
US7568873B1 (en) Wrenchless nut device
KR200439267Y1 (ko) 턴버클 회전장치
US5323674A (en) Cordless drive power driven accessory clamp
US7076844B2 (en) Open sided cam lock for ropes
US6447031B1 (en) Lever handle for attachment to a round door lock handle
GB2337799A (en) Fence wire tensioning tool
CN219009597U (zh) 一种拉紧扣及拉紧器
CN208304898U (zh) 动力棘轮扳手
US2793550A (en) Strap wrench
US6415480B1 (en) Clip mechanism for a line
CN110654951A (zh) 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平衡救援系统
CN108016645B (zh) 一种多自由度手持扎带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20470425U (zh) 一种防滑管道坚固螺栓
CN219407677U (zh) 一种绑带拉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