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2587U - 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2587U
CN219192587U CN202320237390.9U CN202320237390U CN219192587U CN 219192587 U CN219192587 U CN 219192587U CN 202320237390 U CN202320237390 U CN 202320237390U CN 219192587 U CN219192587 U CN 219192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t
ducted
fan
unmanned helicopter
prope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73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超
张明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engdong Power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engdong Power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engdong Power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engdong Power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73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2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2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2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设置在旋翼下方的机身上,利用两个推进器使得无人直升机在低速飞行时能够抵消反扭矩,避免机身旋转;在无人直升机高速飞行时能够利用两个推进器形成推力进一步的提升无人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包括采用相同结构的两个推进器,两个推进器相对设置在机身的两侧,任一个推进器包括设置有两个涵道的涵道风扇壳、涵道管,涵道管的一端连接机身,涵道管的另一端连通涵道风扇壳,在每一个涵道内都设置有涵道风扇,涵道风扇包括涵道电机及安装在涵道电机上的风扇叶,每一个涵道电机的风扇轴皆安装在涵道上的固定件上,同一个推进器上一个涵道内的涵道风扇正转则另一个涵道内的涵道风扇反转。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直升机是一种用于农学、交通运输工程、军事学领域的科学仪器,现有无人直升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身1、旋翼轴2、旋翼3、尾翼4及脚架5,现有无人直升机常规布局尾部有一个尾桨,有一个尾桨作为抵消反扭矩所用的反推力尾桨,裸露在机体外,震动较大,对地面人员有一定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利用两个推进器使得无人直升机在低速飞行时能够抵消反扭矩,避免机身旋转;在无人直升机高速飞行时能够利用两个推进器形成推力进一步的提升无人直升机的飞行速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设置在旋翼下方的机身上,包括采用相同结构的两个推进器,两个推进器相对设置在机身的两侧,任一个推进器包括设置有两个涵道的涵道风扇壳、涵道管,涵道管的一端连接机身,涵道管的另一端连通涵道风扇壳,在每一个涵道内都设置有涵道风扇,涵道风扇包括涵道电机及安装在涵道电机上的风扇叶,每一个涵道电机的风扇轴皆安装在涵道上的固定件上,同一个推进器上一个涵道内的涵道风扇正转则另一个涵道内的涵道风扇反转。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两个所述推进器,其中一个推进器的固定件近尾翼侧设置,另一个推进器的固定件远尾翼侧设置。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两个所述涵道管对称设置在机身上,且以旋翼轴的轴线为对称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推进器使得无人直升机在低速飞行时能够抵消反扭矩,避免机身旋转;在无人直升机高速飞行时能够利用两个推进器形成推力进一步的提升无人直升机的飞行速度。
本实用新型在无人直升机机身(机腹)两侧各设置一个推进器,其风扇叶由于直径较小,振动也将变小,风扇叶由于是平行于飞机的飞行方向,所以它将旋转速度在航道内旋转速度相对下或提升可以接近音速和这个桨叶做的体积比较小。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没有尾桨,使得无人直升机重量减轻,高速飞行的时候不会因尾桨的限速影响到前进速度,两个推进器的工作模式可以任意切换,且无反扭矩,由于涵道风扇体积小,使得无人直升机的震动也变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无人直升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无人直升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身、2-旋翼轴、3-旋翼、4-尾翼、5-脚架、6-推进器A、7-推进器B、11-涵道风扇壳、12-涵道、13-涵道管、14-风扇轴、15-固定件、16-风扇叶、17-涵道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布设”、“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具体通过什么手段不限于螺接、过盈配合、铆接、螺纹辅助连接等各种常规机械连接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某些需要应用到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或常规技术手段时,申请人可能存在没有在文中具体的阐述该公知技术或/和常规技术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但不能以文中没有具体公布该技术手段,而认为本申请技术方案不清楚。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设置在旋翼3下方的机身1上,利用两个推进器使得无人直升机在低速飞行时能够抵消反扭矩,避免机身旋转;在无人直升机高速飞行时能够利用两个推进器形成推力进一步的提升无人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包括采用相同结构的两个推进器,两个推进器相对设置在机身1的两侧,任一个推进器包括设置有两个涵道12的涵道风扇壳11、涵道管13,涵道管13的一端连接机身1,涵道管13的另一端连通涵道风扇壳11,在每一个涵道12内都设置有涵道风扇,涵道风扇包括涵道电机17及安装在涵道电机17上的风扇叶16,每一个涵道电机17的风扇轴14皆安装在涵道12上的固定件15上,同一个推进器上一个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正转则另一个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反转。
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该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设置在旋翼3下方的机身1上,包括采用相同结构的两个推进器,两个推进器分别为推进器A6和推进器B7,推进器A6和推进器B7相对设置在机身1的两侧,推进器A6和推进器B7皆包括设置有两个涵道12的涵道风扇壳11、涵道管13,推进器A6和推进器B7的涵道管13的一端都分别连接机身1,两个涵道管13的另一端都分别连通一个涵道风扇壳11,在每一个涵道12内都设置有涵道风扇,涵道风扇包括涵道电机17及安装在涵道电机17上的风扇叶16,每一个涵道电机17的风扇轴14皆安装在涵道12上的固定件15上,涵道电机17连接机身1内的供电系统,推进器A6上一个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正转则另一个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反转;且推进器B7上一个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正转则另一个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反转。
以图2所处视角为例,推进器A6上方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正转、推进器A6下方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反转;同步的推进器B7上方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反转、推进器A6下方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正转;从而使得当无人直升机处于低速飞行时,两侧的推进器能够抵消反扭矩从而避免无人直升机旋转;而当无人直升机高速飞行时又可以借助其推力提升速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两个所述推进器,其中一个推进器的固定件15近尾翼侧设置,另一个推进器的固定件15远尾翼侧设置。
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以图2所处视角为例,推进器B7的固定件15近尾翼侧设置,推进器A6的固定件15远尾翼侧设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两个所述涵道管13对称设置在机身1上,且以旋翼轴2的轴线为对称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设置在旋翼(3)下方的机身(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相同结构的两个推进器,两个推进器相对设置在机身(1)的两侧,任一个推进器包括设置有两个涵道(12)的涵道风扇壳(11)、涵道管(13),涵道管(13)的一端连接机身(1),涵道管(13)的另一端连通涵道风扇壳(11),在每一个涵道(12)内都设置有涵道风扇,涵道风扇包括涵道电机(17)及安装在涵道电机(17)上的风扇叶(16),每一个涵道电机(17)的风扇轴(14)皆安装在涵道(12)上的固定件(15)上,同一个推进器上一个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正转则另一个涵道(12)内的涵道风扇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推进器,其中一个推进器的固定件(15)近尾翼侧设置,另一个推进器的固定件(15)远尾翼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涵道管(13)对称设置在机身(1)上,且以旋翼轴(2)的轴线为对称轴。
CN202320237390.9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 Active CN219192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390.9U CN219192587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390.9U CN219192587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2587U true CN219192587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7390.9U Active CN219192587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2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1492B2 (ja) 相対型ダクテッドホバリング飛行体
CN107672802B (zh) 开槽涵道式卷流旋翼飞行器
US9994305B1 (en) Coaxial drive propulsion system for aerial vehicl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839800B (zh) 海空两栖推进器
JP7037826B2 (ja) プロペラ式飛行体
WO2006006311A1 (ja) 急速風量発生風向変更装置及びそれを機体側面に取り付けた航空機
EP3647184A1 (en) Electric propeller and ducted fan propulsion unit
GB2468917A (en) Aircraft propulsion unit having two sets of contra-rotating, ducted propellers
WO2019154064A1 (zh)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主动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2673780A (zh) 双构型飞行器
JP7201289B2 (ja) 回転ポール上の推進装置を有する回転翼航空機
CN105173076B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CN106927041A (zh) 一种具有高推进效率的多自由度扑翼微型飞行器
CN215590991U (zh) 飞行体以及动力装置
CN113636072A (zh) 一种基于可倾转涵道螺旋桨的跨介质无人机
CN219192587U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推进装置
CN103693195B (zh) 一种微型飞行器
JP2011207299A (ja) サイクロイダル・プロペラ
CN109229360A (zh) 剪刀式双旋翼跷跷板式自转旋翼机
JP2004224147A (ja) サイクロイダル・プロペラの制御機構
CN115061487A (zh) 飞行器及其姿态控制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CN209192220U (zh) 剪刀式双旋翼跷跷板式自转旋翼机
CN109823523A (zh) 一种共轴双桨飞行器
CN207565823U (zh) 超声波防干扰结构及小型无人飞机
CN207550505U (zh) 小型无人飞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