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4344U - 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4344U
CN219184344U CN202223517453.0U CN202223517453U CN219184344U CN 219184344 U CN219184344 U CN 219184344U CN 202223517453 U CN202223517453 U CN 202223517453U CN 219184344 U CN219184344 U CN 219184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upper outer
outer die
lower outer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74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志祥
黄东臣
黄西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Joye 3d High-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Joye 3d High-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Joye 3d High-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Joye 3d High-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174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4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4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4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包括上外模、下外模和箍紧套,上外模和下外模互为镜像件,上外模的底部中央开设有仿形模槽,上外模的顶部沿仿形模槽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内模脱模孔,各内模脱模孔均与仿形模槽的中部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外模与下外模并在其内部设置两个半内模,通过仿形患者骨骼三维模型仿制水泥假体,从而使得本模具在精确塑形的同时,脱模操作也更为方便快捷,且外模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制成,可有效防止水泥凝固产生的高温烫伤手部,从而从各方提高水泥假体的制作速率和质量,有益于防止患者因水泥假体尺寸形状问题而出现行动不便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特指关节置换及骨组织节段性缺损的过渡性手术方式,主要用于因特定原因无法直接置换假体手术时对患者暂行骨水泥填充手术,并且其不与任何组织进行缝合来避免组织愈合,后期再次进行二次处理。
传统手术方式是在术中对骨水泥进行手工塑形,其外形及尺寸无法准确匹配缺损区域,且骨水泥固化过程温度高,手工塑形难度大,制作效率低下,且容易烫伤手部,还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外形调整完成以避免固化定型后尺寸不符造成患者行动不便或其他并发症,特此需要设计一款能实现术中一次成型,外形尺寸与患肢高度匹配,保证其高温固化后易于脱模,防烫手的架体成型磨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具有外形尺寸与患肢高度匹配,保证其高温固化后易于脱模,防烫手等优点,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手术方式是在术中对骨水泥进行手工塑形,其外形及尺寸无法准确匹配缺损区域,且骨水泥固化过程温度高,手工塑形难度大,制作效率低下,且容易烫伤手部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包括上外模、下外模和箍紧套,所述上外模和所述下外模互为镜像件,所述上外模的底部中央开设有仿形模槽,所述上外模的顶部沿所述仿形模槽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内模脱模孔,各所述内模脱模孔均与所述仿形模槽的中部连通,所述仿形模槽内部设置有半内模,所述半内模的形状与所述仿形模槽形状相契合,两个所述半内模分别贴附于水泥假体的上、下半部,所述上外模和所述下外模均采用硬质材料三维打印制成,所述半内模采用柔性材料三维打印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外模、所述下外模和所述箍紧套均呈矩形结构,所述箍紧套套设于所述上外模和所述下外模连接后的外部,所述箍紧套的各面均镂空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外模和所述下外模均开设有敲击通孔,用于通过工具穿过所述敲击通孔敲击所述上外模或者所述下外模使它们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外模和所述下外模均采用硬质SLA光敏树脂材质制成,所述半内模采用SLA柔性光敏树脂材质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外模底部的对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合模柱,所述下外模的顶部且对应各所述合模柱处均开设有合模槽,各所述合模柱对应的插接于各所述合模槽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外模底部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开设有脱模槽,所述脱模槽为矩形槽,用于撬开所述上外模与所述下外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外模与下外模并在其内部设置两个半内模,通过仿形患者骨骼三维模型仿制水泥假体,从而使得本模具在精确塑形的同时,脱模操作也更为方便快捷,且上外模与下外模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制成,可有效防止水泥凝固产生的高温烫伤手部,从而从各方提高水泥假体的制作速率和质量,有益于防止患者因水泥假体尺寸形状问题而出现行动不便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外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外模;101、内模脱模孔;102、敲击通孔;103、脱模槽;104、仿形模槽;105、合模柱;2、下外模;201、合模槽;3、箍紧套;4、半内模;5、水泥假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包括上外模1、下外模2和箍紧套3,上外模1和下外模2互为镜像件,上外模1的底部中央开设有仿形模槽104,上外模1的顶部沿仿形模槽104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内模脱模孔101,各内模脱模孔101均与仿形模槽104的中部连通,仿形模槽104内部设置有半内模4,半内模4的形状与仿形模槽104形状相契合,两个半内模4分别贴附于水泥假体5的上、下半部,上外模1和下外模2均采用硬质材料三维打印制成,半内模4采用柔性材料三维打印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上外模1、下外模2和箍紧套3均呈矩形结构,箍紧套3套设于上外模1和下外模2连接后的外部,箍紧套3的各面均镂空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上外模1和下外模2均开设有敲击通孔102,用于通过工具穿过敲击通孔102敲击上外模1或者下外模2使它们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上外模1和下外模2均采用硬质SLA光敏树脂材质制成,半内模4采用SLA柔性光敏树脂材质制成。
具体的,术前通过患者完善病灶处的CT检查,从而导出CT数据,通过CT数据重建患者模拟缺损骨段或旷置骨水泥假体5,并通过拟缺损骨段或旷置骨水泥假体5三维模型仿形制作本假体成型模具,本假体成型模通过上外模1与下外模2榫卯连接定位,并通过箍紧套3箍紧固定,通过两半仿形模槽104拼接成完整的水泥假体5,由于上外模1与下外模2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在水泥凝固发热时接触本假体成型模具也不会存在被烫伤的风险,只需等待其自然凝固即可,同时为了提高散热效率从而加快水泥假体5凝固速率,通过将箍紧套3的各面中央设置为镂空结构,从而使得合拢的上外模1和下外模2具备牢固箍紧的同时也具备较好的散热能力,从而有益于手术效率的提升;
为了方便水泥假体5的脱模操作,通过在上外模1和下外模2的脱模槽103内设置柔性的半内模4来提升水泥假体5的脱模效率,水泥在半内模4内固化,通过半内模4以硬质外模作为支撑制作仿形水泥假体5,待水泥假体5凝固后,由于半内模4不会与上外模1或下外模2产生沾粘,因此,分开上外模1与下外模2后,内部的两个半内模4会包裹在凝固的水泥假体5外部脱出,使得水泥假体5快速从硬质外模内脱出,由于半内模4材质柔软,用手拨开即可轻松完成脱模,从而得到水泥假体5,同时为防止由于水泥凝固阶段产生的压力使半内模4难与上外模1或者下外模2分离,通过在上外模1和下外模2向背的一侧,沿仿形模槽104的走势均匀设置多个内模脱模孔101,可通过任何细长的工具插入任一个内模脱模孔101内来辅助半内模4与上外模1或者下外模2分离,从而使得本假体成型模具脱模更容易,操作更方便快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上外模1底部的对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合模柱105,下外模2的顶部且对应各合模柱105处均开设有合模槽201,各合模柱105对应的插接于各合模槽201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上外模1底部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开设有脱模槽103,脱模槽103为矩形槽,用于撬开上外模1与下外模2。
具体的,通过在上外模1和下外模2相对的一面对应的设置合模柱105和合模槽201,通过二者的榫卯连接,使得外模具能够快速的精确定位,从而提高制作出的水泥假体5的质量和精度,精确的对接能够防止水泥假体5两半对接沾粘固化时产生错位,同时也减少分模线处的毛刺量,从而缩短水泥假体5二次处理所消耗的时间,从而提高制作水泥假体5的效率;同时,在浇灌水泥过程中,存在水泥浆流入分模面,从而导致水泥凝固后,上外模1与下外模2沾粘难以分离,通过在上外模1与下外模2的分模面两侧设置脱模槽103,当出现上外模1与下外模2沾粘难以分离时,通过工具如:撬杆、起子等撬动相互紧贴的脱模槽103,或者可选择上外模1或下外模2上设置的敲击通孔102利用工具敲击另一个外模,即可轻松的将上外模1与下外模2分开。
该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的工作原理:
首先,术前通过患者完善病灶处的CT检查,从而导出CT数据,通过CT数据重建患者模拟缺损骨段或旷置骨水泥假体5,并通过拟缺损骨段或旷置骨水泥假体5三维模型仿形制作本假体成型模具;
使用时,将上外模1、下外模2有仿形模槽104的面朝上放置与工作台面上,并将两个半内模4对应放置于各仿形模槽104内使其形状相互契合,然后,将调制好的水泥分别倒入两个半内模4内至合适高度后,静置少许后,通过合模柱105与合模槽201配合榫卯对接上外模1和下外模2,然后将箍紧套3套设在外部并箍紧,静置待水泥假体5凝固;
水泥假体5凝固后,先拆除箍紧套3,使上外模1与下外模2分离,若二者沾粘过牢,可通过撬动脱模槽103或通过敲击通孔102敲击任意外模实现拆分;
通过拆分后的上外模1和下外模2如果出现半内模4沾粘于仿形模槽104内部时,可通过实用细长工具插入沾粘处的内模脱模孔101进行脱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包括上外模(1)、下外模(2)和箍紧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模(1)和所述下外模(2)互为镜像件,所述上外模(1)的底部中央开设有仿形模槽(104),所述上外模(1)的顶部沿所述仿形模槽(104)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内模脱模孔(101),各所述内模脱模孔(101)均与所述仿形模槽(104)的中部连通,所述仿形模槽(104)内部设置有半内模(4),所述半内模(4)的形状与所述仿形模槽(104)形状相契合,两个所述半内模(4)分别贴附于水泥假体(5)的上、下半部,所述上外模(1)和所述下外模(2)均采用硬质材料三维打印制成,所述半内模(4)采用柔性材料三维打印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模(1)、所述下外模(2)和所述箍紧套(3)均呈矩形结构,所述箍紧套(3)套设于所述上外模(1)和所述下外模(2)连接后的外部,所述箍紧套(3)的各面均镂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模(1)和所述下外模(2)均采用硬质SLA光敏树脂材质制成,所述半内模(4)采用SLA柔性光敏树脂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模(1)和所述下外模(2)均开设有敲击通孔(102),用于通过工具穿过所述敲击通孔(102)敲击所述上外模(1)或者所述下外模(2)使它们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模(1)底部的对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合模柱(105),所述下外模(2)的顶部且对应各所述合模柱(105)处均开设有合模槽(201),各所述合模柱(105)对应的插接于各所述合模槽(20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模(1)底部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开设有脱模槽(103),所述脱模槽(103)为矩形槽,用于撬开所述上外模(1)与所述下外模(2)。
CN202223517453.0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 Active CN219184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7453.0U CN219184344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7453.0U CN219184344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4344U true CN219184344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4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7453.0U Active CN219184344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4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ah et al. Integration of laser surface digitizing with CAD/CAM techniques for developing facial prostheses. Part 2: Development of molding techniques for casting prosthetic parts.
US5324186A (en) Apparatus for molding a dental prosthesis
US596132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and fitting dentures
AU7773898A (en) Preform for obtaining after deformation customis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or dental orthopaedics, resulting appliances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same
BR9107143A (pt) Molde dental,e processo de produzi-lo
CN105078598A (zh) 无牙颌个性化印模托盘的数字化制备方法
US5364580A (en) Body part mold system
US5232365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dental working cast
US4259074A (en) Method for making dentures
US2911722A (en) Dental tray
CN219184344U (zh) 一种定制速成式旷置假体成型模具
BR112019023086A2 (pt) Molde e um método de formação de um espaçador ortopédico produzido a partir de cimento médico
ATE309900T1 (de) Verfahren und formwerkzeug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stärkten produkten
CN207224392U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膝关节骨水泥旷置模具
KR20050021430A (ko) 치과용 모형화 및 교합기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262063A (zh) 一种个别托盘的制作方法
KR100806183B1 (ko) 신체 보조 기구용 인조 피부, 인조 신체 모형, 이를포함하는 신체 보조 기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1415923U (zh) 一种髋关节抗生素骨水泥型腔模具
CN216914520U (zh) 一种用于关节感染的个性化骨水泥假体塑性模具
US4517043A (en) Custom denture fabrication technic
US5338192A (en) Dental flask expander and method of use
US3567806A (en) Method for making tray dentures
US20040197736A1 (en) Manufacture of moulded dentures
CN208677650U (zh) 膝关节股骨间隔器的制作装置
CN211251129U (zh) 一种髋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