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3876U - 活检装置 - Google Patents

活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3876U
CN219183876U CN202223522127.9U CN202223522127U CN219183876U CN 219183876 U CN219183876 U CN 219183876U CN 202223522127 U CN202223522127 U CN 202223522127U CN 219183876 U CN219183876 U CN 219183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roximal end
sliding
limiting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21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清松
胡龙虎
李安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21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3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3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3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检装置,所述活检装置包括手柄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滑动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手柄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的近端,所述第一手柄包括第一滑槽和定位部,所述第一滑槽沿轴向设置,所述定位部沿所述第一滑槽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滑动结构可解脱连接,以使得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后可定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连接,所述滑动结构可沿着所述第一滑槽轴向滑动,从而调节所述限位结构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检装置,可以增加滑动结构与定位部固定时的可靠性,从而增加限位结构的定位可靠性。

Description

活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检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更准确的查出病因,在疾病诊断时往往需要活检装置对病灶进行活检,利用活检装置从病灶中抽取一定量的活体组织或组织液进行病理分析,以便根据活检结构对症治疗。
对于人体淋巴结或肿物进行取样时,医生需要根据所需要穿刺的深度调整活检装置所能穿刺到的最远距离,现有技术中的活检针包括固定手柄、活动手柄和穿刺针,其中穿刺针与活动手柄固定相连,且使用定位锁设置于后手柄的远端,直接限定后手柄沿轴向相对固定手柄所能移动的最远距离,从而限定其带动的穿刺针所能穿刺的最远距离。而对于人体内肺部上的淋巴结或肿物等进行取样时,需要沿轴向往复穿刺使组织变得松散后,才便于获取组织或组织液。
现有技术中对穿刺针一般使用定位锁直接限定后手柄沿轴向所能穿刺到的最远行程,定位锁直接垂直手柄轴向压紧,但因为要适应不同的穿刺深度需求,在固定手柄对应设置沿轴向的槽供定位锁沿轴向移动并进行锁定,其锁定主要靠轴向压紧的摩擦力,在往复穿刺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定位锁松动;导致实际穿刺深度与预期穿刺深度有所差别而使实际活检位点相对病灶可能有所偏移,从而导致活检结果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加锁止定位的可靠性,以便于第二手柄相对第一手柄往复穿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检装置,所述活检装置包括手柄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滑动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手柄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的近端,所述第一手柄包括第一滑槽和定位部,所述第一滑槽沿轴向设置,所述定位部沿所述第一滑槽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滑动结构可解脱连接,以使得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后可定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连接,所述滑动结构可沿着所述第一滑槽轴向滑动,从而调节所述限位结构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手柄包括挡件,所述挡件沿所述第二手柄内侧的周向设置,所述限位结构的近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手柄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座、连接杆和限位凸起,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所述连接杆的远端连接所述固定座,所述连接杆的近端连接所述限位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后限位件,所述后限位件位于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所述限位结构通过所述挡件将所述第二手柄限定于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后限位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手柄包括螺向结构,所述螺向结构沿所述第二手柄内侧的周向设置,所述螺向结构沿轴向自所述第二手柄的近端向所述挡件的近端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包括固定把手和从所述固定把手近端露出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朝向近端延伸,且所述延伸段的近端从所述第二手柄的近端穿出,所述延伸段沿轴向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手柄组件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远端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包括外螺旋滑齿,以便于所述传动部露出于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螺向结构相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包括固定把手和从所述固定把手近端露出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朝向近端延伸,且所述延伸段的近端从所述第二手柄的近端穿出,所述延伸段沿轴向设置有第二滑槽,以便于所述限位结构在轴向上沿所述第二滑槽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控制件、卡压块和弹性体,所述卡压块包括卡板和嵌块,所述卡板位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弹性体之间,且所述卡板的板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控制件穿过的避让孔;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所述弹性体围绕部分控制件,且所述弹性体的一端抵接所述卡板,另一端抵于所述固定座,从而使得通过所述控制件按压所述卡压块时,所述卡压块可以沿按压方向压缩所述弹性体,以解除所述卡压块与所述定位部的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沿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以用于与滑动结构卡固或解除卡固,以使得所述所滑动结构可定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定位部包括沿轴向设置的齿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齿条,所述齿条包括相对错落设置的第一侧齿条和第二侧齿条,所述第一侧齿条和所述第二侧齿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槽轴向两侧;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控制件、连接活杆和轴向限位件,所述连接活杆包括球副结构,所述轴向限位件垂直所述手柄组件的轴向设置,以限定所述球副结构相对所述限位结构在轴向上的运动,以使通过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球副结构可相对所述限位结构沿垂直轴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滑动结构与定位部可解脱连接,且滑动手柄可沿轴向滑动,以调节与滑动结构连接的限位结构的位置,增加滑动结构与定位部固定时的可靠性,从而增加限位结构的定位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活检装置的手柄组件和穿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第一行程的初始状态);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针管远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第一手柄的第一对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第一手柄的第一对半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E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3中F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当第二手柄位于第一行程的终止状态的剖面图;
图15为图14中D1处的放大图;
图16为图14中B1处的放大图;
图17为当第二手柄位于第二行程的初始状态的剖面图;
图18为图17中D2处的放大图;
图19为当第二手柄位于第二行程的终止状态的剖面图;
图20为图19中D3处的放大图;
图21为图19中B2处的放大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负压抽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爆炸图;
图24为图22的剖面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第一手柄的上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卡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卡压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第一手柄的上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J处的放大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滑动结构处的放大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连接活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滑动结构处的放大剖视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件的剖视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活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控制件处沿图34中I-I方向的剖视图(控制件位于第一侧齿条和第二侧齿条中间);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控制件处沿图34中K-K方向的剖视图(连接活杆位于第一侧齿条和第二侧齿条中间);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控制件处沿图34中I-I方向的剖视图(控制件朝向垂直轴向的方向滑动使滑杆杆体沿控制件的横槽滑动);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控制件处沿图34中K-K方向的剖视图(控制件朝向垂直轴向的方向滑动使滑杆杆体沿控制件的横槽滑动,同时,控制件带动连接活杆的连接段倾斜)。
10、手柄组件;11、前锁紧件;
12、第一手柄;12a、第一对半壳;12b、第二对半壳;121、远端固定部;122、固定把手;1221、第一滑槽;123、延伸段;1231、第二滑槽;124、近端固定部;125、支撑板;1251、卡槽;126、支撑件;127、定位部;128、通槽口;
13、连接件;131、第一固定槽;132、第一通孔;133、卡件;
14、限位结构;141、固定座;1411、限位柱;1412、避让槽;142、连接杆;143、限位凸起;15、第二手柄;151、挡件;16、传动件;161、传动部;162、延长部;163、第二固定槽;164、第二通孔;19、鲁尔盖;191、第三固定槽;17、后限位件;18、滑动结构;181、控制件;1811、按压部;1812、连接部;1813、嵌部;182、卡压块;1821、卡板;18211、卡齿;1822、嵌块;183、弹性体;
20、穿刺组件;21、外管;213、鲁尔接头;22、穿刺件;221、针管;2211、针尖部;2211a、第一刃面;2211b、第二刃面;2211c、穿刺尖端;2212、显影增强区;222、芯丝;30、负压抽吸器,31、连接端;32、筒体;321、第一端口;322、第二端口;33、活塞;34、活塞杆;35、阀体;36、限位杆;361、弹件;
41、拉伸杆;411、远端部;412、近端延伸部;42、旋钮;43、锁块;431、锁部;432、凸起部;
实施例2
72a、上半壳;737、齿条;782、卡压块;78211、卡齿;
实施例3
82a、上半壳;837、齿条;837a、挡部;837b、嵌齿部;8371、第一侧齿条;8372、第二侧齿条;88、滑动结构;881、控制件;882、连接活杆;8821、第一连接头;8822、连接段;8823、第二连接头;883、轴向限位件;8831、第二限位面;
842、固定座;8421、活动槽;8832、第一限位面;
8422、固定滑杆;84221、嵌入头;84222、固定滑杆杆体;8811、横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为方便描述,此处限定术语“远端”和“近端”,上述术语为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惯用术语。具体而言,“远端”表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在描述活检装置的时,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在描述活检装置的“周向”时,一般是指绕“轴向”的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并经过中心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活检装置,活检装置包括手柄组件10和穿刺组件20,穿刺组件20的近端与手柄组件10相连,以便于手柄组件10控制穿刺组件20的穿刺过程,手柄组件10包括前锁紧件11、第一手柄12、连接件13、限位结构14、第二手柄15、传动件16、滑动结构18和后限位件17,第一手柄12与第二手柄15相互套接从而实现活动连接,前锁紧件11用于锁紧第一手柄12的远端。
穿刺组件20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套接的外管21和穿刺件22,外管21呈中空的管体,且外管21的近端延伸至第一手柄12内,并通过连接件13的第一固定槽131固定于连接件13中,从而固定于第一手柄12内。在第一行程的初始状态时,穿刺件22套接于外管21内,便于借助外管21穿刺入待检组织处,外管2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穿刺件22露出使其他组织产生创口。
其中,穿刺件22包括针管221,针管221呈中空的管体,针管221的近端通过第二固定槽163固定于传动件16的远端口,从而可以在传动件16的带动下沿轴向运动。针管221的远端包括针尖部2211,针尖部2211包括沿斜向的第一刃面2211a,第一刃面2211a与针管221管体的中心轴的角度α的范围为10°~15°。由于针管221为中空的管型,第一刃面2211a为沿针管221远端部411的管体斜向切割而成,从而呈环形面,在第一刃面2211a的远端两侧还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刃面2211b,两个第二刃面2211b均沿第一刃面2211a凹陷而成弧形面,且两个第二刃面2211b在远端相交形成穿刺尖端2211c。由于在形成第二刃面之前的第一刃面呈环形面,即仅设置第一刃面,其远端不会形成尖端,不利于穿刺,本实施方式中的针尖部2211的两个第二刃面2211b在远端相交形成穿刺尖端2211c,相对于仅设置第一刃面的针尖,穿刺阻力更低,更易于刺穿组织壁。
如图5所示,针管221的远端还包括显影增强区2212,显影增强区2212位于针尖部2211的近端一侧,显影增强区2212由多个凹坑组成,凹坑沿针管221的外周面周向均匀设置,且沿轴向间隔分布形成,具有良好的超声动态引导效果。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穿刺件22还可以包括芯丝222,芯丝222远端与针管221的开口处平齐,可以防止穿刺时组织从针管221的远端开口进入针管221内堵塞针管221的通道,芯丝222的近端与延长部162的近端平齐,并与鲁尔盖19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手柄12包括远端固定部121、固定把手122、延伸段123和近端固定部124,第一手柄12包括两个对半的壳体,两个对半的壳体分别为第一对半壳12a和第二对半壳12b。远端固定部121上设有外螺纹,前锁紧件11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使得前锁紧件11与远端固定部121之间螺纹连接,从而利用前锁紧件11将两个对半壳体的远端锁紧固定。
第一手柄12包括第一滑槽1221,第一滑槽1221沿轴向方向设置于固定把手122的其中一个半壳上。滑动结构18收容于第一手柄12内,且可沿着第一滑槽1221轴向滑动,滑动结构18的至少部分结构从第一滑槽1221露出于第一手柄12。滑动结构可沿着第一滑槽1221轴向滑动,从而调节限位结构14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二手柄15相对第一手柄12朝向远端的最远移动距离。
延伸段可以从固定把手的近端露出,且延伸段123朝向近端延伸,延伸段的近端从第二手柄的近端穿出,延伸段123位于固定把手122的近端且其直径小于固定把手122,第二手柄15围绕延伸段123设置,从而便于第二手柄15沿轴向在第一手柄12的延伸段123上往复运动。延伸段123沿轴向设置有第二滑槽1231,且第二滑槽1231与第一滑槽1221设置于第一手柄12的同一侧,使得第二滑槽1231在轴向上避让限位结构14,使限位结构14的近端可从第一手柄12内露出后位于第二手柄内,限位结构14在轴向上可沿第二滑槽1231运动,同时限定限位结构14可沿轴向运动,而不可沿周向运动,从而使得限位结构14对第二手柄15实现轴向限位且可调节第二手柄15沿轴向朝远端运动的最远移动距离。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可不限定与同一侧,只需要固定座与限位凸起相对连接杆的方向有所转向即可实现。
近端固定部124上设有外螺纹,后锁紧件内侧设置有内螺纹,使得后锁紧件与近端固定部124之间螺纹连接,从而利用后锁紧件将两个对半壳体的近端锁紧固定。
第一手柄12内还包括用于抵接限位结构14的支撑板125,支撑板125设置于限位结构14远离滑动结构18的一侧,支撑板125靠近限位结构14的一侧给限位结构14在垂直轴向的方向上提供支撑。支撑板125远离限位结构14的一侧还设置有卡槽1251,用于使连接件13在轴向上固定。支撑板125远端与第一手柄12的其中一个对半壳体的内壁对应位置卡接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支撑板125固定于第一手柄12内。
第一手柄12的另一个对半壳体的内壁对应连接件13的位置处设有支撑件126,用于支撑连接件13以配合卡槽1251,从而将连接件13的卡件133固定于卡槽1251内,如图8所示。支撑件126的数量不做限制,支撑件126可以垂直轴向设置,也可以平行轴向设置,只需要其高度满足可以支撑连接件13以配合固定连接件13的作用即可。
连接件13包括设置于其远端口的第一固定槽131以及沿轴向贯穿的第一通孔132,外管21的近端固定于固定槽内,且外管21的管孔与第一通孔132连通,从而使得针管221套接于外管21的管孔和第一通孔132内并向近端延伸。
连接件13的侧边还包括用于轴向限定连接件13的卡件133,卡件133包括多个,以与支撑板125的卡槽1251配合,从而使得连接件13在轴向上固定。
限位结构14包括固定座141、连接杆142和限位凸起143,且自远端至近端依次设置,固定座141位于固定把手122内,且正对第一滑槽1221,便于固定座与滑动结构连接,从而使得滑动结构18与限位结构连接以带动限位结构沿轴向运动,限位凸起143自连接杆142的近端朝向第二滑槽1231方向延伸,以使限位结构14的近端延伸至第二手柄15内,便于限位凸起143通过限定第二手柄15内挡件151的位置,从而通过限位结构限定第二手柄15在轴向上的位置。同时,限位结构通过挡件将第二手柄限定于限位结构和后限位件之间。
连接杆142的远端连接固定座141,连接杆142的近端连接限位凸起143,连接杆142的远端位于第一手柄12的固定把手122内,连接杆142的近端位于第一手柄12的延伸段123内,且正对第二滑槽1231,便于使限位凸起143自第二滑槽1231露出并凸出于延伸段123的外表面,由于第二手柄15套接于部分延伸段123外,限位凸起143自第二滑槽1231露出于延伸段123的外表面时,便于与第二手柄15内侧沿周向设置的挡件151配合,从而限定第二手柄15相对第一手柄12的轴向位置以使手柄组件10在控制穿刺的过程中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以及在形成第一路径时,防止第二手柄15相对第一手柄12沿轴向移动,手柄组件10通过控制第一手柄12与第二手柄15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控制针管221的穿刺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手柄15活动套接于第一手柄12的近端,以使第二手柄15套接于第一手柄12的部分延伸段123外,第二手柄15包括两个对半的手柄壳,两个对半的手柄壳分别为第二手柄上壳15a和第二手柄下壳15b。第二手柄15包括挡件151和螺向结构,且螺向结构沿第二手柄近端内侧的周向设置,螺向结构沿轴向自第二手柄的近端向挡件151的近端延伸,螺向结构与传动件16啮合,从而使得第二手柄15可通过螺向结构带动传动件16沿轴向上做往复运动,即当螺向结构沿周向运动时,可驱动传动件16沿轴向运动。螺向结构可以设置成内螺纹轨道,挡件151沿第二手柄15的周向设置于螺向结构的远端,挡件151自第二手柄15的内壁朝向手柄壳的中心轴方向延伸,挡件151可以呈环形,环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环,当挡件151为不连续的环形时,其周向上因非连续形成的间隙尺寸需小于限位凸起143的尺寸,以实现挡件151的阻挡功能即可。第二手柄15的外表面周向上还可以间隔设置多个凸纹,用于旋转第二手柄15时,增大与第二手柄的摩擦力。
如图10所示,当限位结构14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结构14与挡件151抵接,挡件151的远端面与限位凸起143的近端面相邻设置,第二手柄15的近端与后限位件17抵接,以使第二手柄15的近端面与后限位件17的远端面相邻设置而限定第二手柄15的近端位置,同时利用限位结构14的限位凸起143限定挡件151朝向远端方向的运动,从而使限位结构14和后限位件17限定第二手柄15的轴向运动,以使第二手柄15限定在限位结构14与后限位件17之间可沿周向转动,而不可沿轴向移动。
如图11所示,传动件16自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传动部161、延长部162、设置于其远端口的第二固定槽163和沿轴向贯穿的第二通孔164。
第二固定槽163开设于传动部161的远端口处,以便于将针管221的近端固定于传动件16中,传动部161自延长部162的远端朝一个径向的两侧延伸,且其靠近第二手柄15内周壁处设置有螺向滑齿,螺向滑齿与第二手柄15的内周壁的螺向结构相匹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半的手柄壳上各自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231,即第二滑槽1231相对设置有两条,传动部161朝对应第二滑槽1231的方向上延伸并在靠近第二手柄15内周壁一侧设置外螺旋滑齿,以便于从相对的两个第二滑槽1231露出后与第二手柄15内周壁上设置的内螺纹轨道相啮合,以使传动件16通过外螺旋滑齿卡设于第二手柄15内,实现第二手柄15在第一路径内沿周向转动时带动传动件16相对内螺纹轨道周向运动。由于传动部161露出于第二滑槽1231与螺向结构相啮合,其周向运动受限于第二滑槽1231,故传动部161仅相对第二手柄15沿周向运动,相对第一手柄12仅沿轴向朝远端运动,从而带动固定于第二固定槽163内的针管221沿轴向朝远端移动,进而使得针管221的远端露出于外管21,以便于利用第二手柄15沿第一路径在第一行程内控制针管221穿刺入组织壁内;可以理解的是,逆向旋转第二手柄15时,可以将针管221收入外管21中。
延长部162自传动部161朝向近端延伸,延长部162的近端与鲁尔盖19螺纹连接,鲁尔盖19的朝向远端开口的第三固定槽191,第三固定槽191用于固定芯丝222的近端,从而便于在穿刺过程中,芯丝222可以填充针管221的管孔,且在穿刺结束后,可以解除鲁尔盖19与延长部162近端的螺纹连接,从而借助鲁尔盖19抽出芯丝222,防止往复穿刺的过程中,针管221的远端管孔内被穿刺掉的组织堵塞,从而影响对组织液的抽吸效果。
设置于传动件16远端口的第二固定槽163与针管221的近端固定连接,便于在传动件16沿第二手柄15内周壁的螺向结构朝远端移动时,可以带动针管221相对外管21朝向远端前进,使针管221穿刺入组织壁中。
第二通孔164贯通传动件16的近端和远端,第二通孔164与针管221的通道连通从而形成贯通针管221远端至传动件16近端的抽吸通道,且便于芯丝222贯穿该抽吸通道,从而使芯丝222的近端在传动件16的近端处固定于鲁尔盖19内的第三固定槽191内。
后限位件17位于手柄组件的近端,用于限定第二手柄15朝向近端的运动,从而起到对第二手柄15在轴向运动的后限位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限位件17为后锁紧件,后锁紧件内设有内螺纹,用于与第一手柄12的延伸段123近端的螺纹固定连接,从而锁紧第一手柄12的近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后锁紧件仅用于锁紧第一手柄12的近端,而后限位件17还可以是设置于延伸段123的近端的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为自延伸段123近端沿径向朝远离延伸段123中心轴方向的环形凸起,用于限定第二手柄15沿轴向朝向近端运动时可运动至近端的极限位置。
滑动结构18包括控制件181、卡压块182、弹性体183,控制件181包括按压部1811、连接部1812和嵌部1813,控制件181的按压部1811露出于第一滑槽,从而露出于第一手柄12的外侧,按压部1811露出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增加摩擦的凸点部,可以增大按压部1811与手之间的摩擦力。连接部1812用于连接按压部1811和嵌部1813,且连接部1812沿轴向的尺寸大于嵌部1813沿轴向的尺寸,以使连接部1812与嵌部1813连接过渡的位置处形成台阶,便于连接部1812靠近嵌部1813的一侧抵接于卡板1821远离固定座141的一侧,从而使得控制件181通过卡板1821与弹性体183间接连接,以使通过控制件按压卡压块和弹性体使得卡压块可以解除与第一手柄的固定,也可以通过解除对卡压块的按压而在弹性体的作用下使得卡压块回弹至于第一手柄固定。嵌部1813设置于第一手柄12内,用于嵌入限位柱1411的嵌槽内,从而将滑动结构18与限位结构14连接,且可沿着嵌槽沿按压方向运动,以便于按压卡压块,进而使得滑动结构18的卡压块可与第一手柄解除啮合,然后前推滑动结构可带动限位结构14沿轴向移动。通过滑动结构18与限位结构14配合以使限位结构14远端的限位凸起143在轴向的位置发生变化,以对第二手柄15进行限位,可形成第二手柄15的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限位结构14的固定座141还包括限位柱1411和避让槽1412,限位柱1411和避让槽1412垂直连接杆142且朝向第一滑槽1221的方向设置,限位柱1411沿其柱体方向开设有供控制件181嵌入的嵌槽,以使控制件181嵌入限位柱1411内,从而将滑动结构18与限位结构14连接,如图13所示。弹性体183围绕部分控制件181,弹性体183可设置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围绕限位柱1411设置,控制件181的嵌部1813穿过避让孔位于限位柱1411内,使弹性体183围绕部分控制件(嵌部1813),且弹性体183的一端抵接卡板1821,另一端抵接固定座141。
卡压块182包括卡板1821和嵌块1822,卡板1821的板面上开设有供控制件181穿过的避让孔,控制件181的嵌部1813穿过该避让孔,嵌块1822设置于卡板1821靠近固定座141的一侧,便于嵌块1822嵌入固定座141的避让槽1412中,且可在避让槽1412内沿垂直轴向的方向运动,卡板1821位于控制件181和弹性体183之间,从而使得通过控制件181按压卡压块182时,卡压块182可以沿按压方向向下运动,以解除卡压块182与定位部127的固定;解除按压力时,卡压块182在弹性体183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弹至未被按压的初始状态,实现卡压块182与定位部127的固定,借助按压弹性体可实现定位部与滑动结构的快速解锁和卡固,在调整滑动结构带动限位结构以定位在所需的穿刺长度位置时更方便;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块1822设置有两个,分布于弹性体183相对的两侧,一个位于弹性体183的远端一侧,另一个位于弹性体183的近端一侧,以增加轴向固定的稳定性。
卡板1821远离嵌块182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卡齿18211,第一手柄12包括定位部127,定位部127沿第一滑槽1221的长度方向设置以用于与滑动结构卡固或解除卡固,定位部127与滑动结构18可解脱连接,以使得滑动结构18相对第一滑槽1211滑动后可定位于第一滑槽1211内,并沿着轴向在第一滑槽1221内滑动。设置定位部与滑动结构可解脱连接,可增加滑动结构与定位部固定时的可靠性,从而增加限位结构的定位可靠性。
定位部127包括沿轴向设置的齿条,齿条沿轴向设置于第一手柄内对应卡齿的位置,齿条和卡齿18211的啮合可以利用定位部127对滑动结构18定位,从而对限位结构14起到轴向固定的作用,且啮合卡固的固定可靠性更高。在本实施方式中,齿条设置在第一滑槽1221的两侧内壁上,卡齿18211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结合图7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卡齿18211为垂直轴向的凸起条,多个卡齿18211沿轴向间隔设置,以与齿条啮合。
卡齿18211在弹性体183的作用下可以抵接至齿条的间隙内,从而使得通过控制件181按压卡压块182时,可以解除卡齿18211与齿条的啮合,此时可沿轴向推动控制件181,以使得控制件181带动限位结构14在轴向上运动,运动至目标位置时,可松开对控制件181的按压力,使得弹性体183回弹,从而将卡压块182的卡齿18211回弹至齿条内,在目标位置恢复卡齿18211和齿条的啮合状态,从而实现对限位结构14的轴向移动和轴向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路径包括第一位置,定义当限位结构14位于第一位置时,手柄组件10呈现具有第一路径的状态,如图3-4结合图10和图13所示;此时第二手柄15位于其相对第一手柄12的最近端位置,限位结构14与挡件151抵接以使限位凸起143的近端面与挡件151的远端面相邻,限位结构14的远端由滑动结构18的卡板1821和第一手柄12对应位置的齿条啮合以限定限位结构14的轴向位置,从而限制第二手柄15相对第一手柄12的轴向运动。同时,由于螺向结构和传动件16的配合设置,第二手柄15可相对第一手柄12沿周向转动,即,当第二手柄15相对第一手柄12具有第一路径时:限位结构14位于第一位置,第二手柄15轴向上相对第一手柄12静止,第二手柄15在周向上绕手柄组件10中心轴旋转以形成第二手柄的第一路径,第二手柄15周向旋转可带动传动部161沿轴向上往复运动的路径为第一路径,即所述第二手柄15沿第一路径的运动方向为周向。
当限位结构1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手柄15相对第一手柄12沿第一路径周向旋转带动传动部161沿轴向朝远端移动的行程为第二手柄15的第一行程,第一行程包括第一行程的初始状态和第一行程的终止状态。当第一行程处于初始状态时,传动部161位于螺向结构的近端,且传动部161的近端面抵接于第二滑槽1231的近端,如图10所示;旋转第二手柄15,带动传动件16沿轴向朝向远端运动,直至传动部161运动至内螺纹轨道的远端,使传动部161的远端面抵接于挡件151的近端面,此时为第一行程的终止状态,如图14-15所示,第一行程的初始状态至终止状态所带动传动件16沿轴向的距离为针管221的第一段进针长度L1,如图10和图15所示,并结合图4和图16。且当第二手柄15处于第一行程的初始状态时,针管221的远端收于外管21内,当第二手柄15处于第一行程的终止状态时,传动部161沿轴向运动至挡件151的近端,且针管221被传动件16的轴向运动带动而伸出外管21,实现对组织壁的穿刺,针管221沿轴向运动的距离与传动件16沿轴向运动的距离相同,具体可根据实际穿刺组织壁时所需的第一段进针长度来限定限位凸起143的第一位置和挡件151的设置位置(挡件151的近端至第二手柄15的近端之间的内周壁上设置内螺纹轨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143的近端面距离第二滑槽1231的近端的轴向距离减去传动部161和挡件151轴向上的宽度即为传动部161在第二手柄15的第一行程中可沿轴向运动的最大距离L1。第一进针长度需要满足穿刺入组织壁内,不易脱出的距离,且给第二进针长5度留有便于往复穿刺的距离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L1可满足:3mm≤L1≤10mm。
若将定位锁直接设置于后手柄的远端一侧,直接限定后沿轴向相对前所能移动的最远距离,由于传动部161位于第二手柄15内部且与第二手柄15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周向运动,传动部161沿轴向运动的最远距离由传动部161自近端的外螺旋滑齿运动到的内螺纹轨道远端的位置这一周向相对运动决定,外螺旋滑齿与内螺纹轨道之间的周向相对运动,无确定的周向运动终点,故其周向的相对运动无法精确控制并换算为传动件16沿轴向的运动距离,从而不能精确控制第一段进针长度,进而不能精确控制总进针长度,即,无法精确控制穿刺位点至组织壁的距离,不能精准到达病灶。本实施方式中,将限位结构14设置于第二手柄15内,并与挡件151配合,可以直接限定在第一行程中传动部161沿轴向的运动距离,从而精确控制针管221的第一段进针长度,便于精确控制针管221的进针总长度,从而使得针管221可以精确达到病灶的具体位点,减少诊断误差,便于医生更准确的查出病因。
医生可根据病灶的具体点位来确定所需的总进针长度,从而确定限位结构14自第一位置沿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距离L2,以确定在针管221刺入组织壁内L1距离后,还需再刺入组织内的距离L2。如图6所示,第二滑槽1231的两侧或一侧设置有标尺位S,在标尺位沿轴向可设置刻度标尺,控制件181上对应设置有垂直轴向的指示件,以便于确定滑动结构18沿第一滑槽1221朝向远端滑动至所需的距离L2时停止滑动控制件181,在本实施方式中,指示件可以是设置于控制件181表面垂直轴向的红线箭头,便于指示确切位置。若外管21在穿刺前抵接于待检组织壁外,针管221远端与外管21平齐,则针管221在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内行尽时共刺入组织内的距离便为总进针长度:L1+L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若穿刺前,针管221远端距离外管21远端预留有一定距离,则最终刺入组织内的距离可由总进针长度减去该距离计算。
第二手柄15在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的状态之间切换可通过滑动结构18带动限位结构14沿轴向移动,即滑动结构18可带动限位结构1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来,如图3和图17所示。
第二路径包括第二位置,定义当限位结构14位于第二位置时,手柄组件10呈现具有第二路径的状态,如图17所示;可自第一行程的终止状态起,通过按压滑动结构18的控制件181,以按压卡压块182,压缩弹性体183,解除卡齿18211和齿条的啮合状态,从而滑动控制件181朝向远端移动来实现带动限位结构14自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移动,然后松开滑动结构18,借助弹性体183回弹,使卡齿18211与齿条重新啮合,以形成第二手柄15可沿轴向往复运动的第二路径,第二手柄15在第二路径上沿轴向朝远端移动的行程为第二行程,即,第二手柄沿第二路径的运动方向为轴向。
第二行程包括第二行程的初始状态和第二行程的终止状态,第二手柄15可沿轴向从第二行程的初始状态(如图17所示)运动至挡件151的远端面抵接至位于第二位置的限位凸起143的近端面处(第二行程的终止状态,如图19所示),第二手柄15可沿轴向在第二行程的初始状态和终止状态往复穿刺,第二路径供第二手柄15在可沿轴向相对第一手柄12往复运动,穿刺组件20在第二手柄15的带动下沿着第二路径的往复穿刺可以使组织变得松散,以便于抽取病灶位点的组织液,从而进行体外疾病诊断。
由于第二手柄15沿第一路径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手柄15沿第二路径的运动方向不同,从而使得第二手柄15沿第二路径的往复运动与第二手柄15沿第一路径的运动过程之间相互独立而不连贯,使得第二手柄15沿轴向在第二路径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不会造成第二手柄沿第一路径的运动,即不会造成第二手柄15沿第一行程的逆向相对第一手柄12朝向近端运动,从而防止已经穿刺入组织壁内的穿刺组件20的远端退至组织壁外,防止在待检测组织壁上形成多个穿刺孔,以减少组织创口。其中,第二手柄15沿第一行程的逆向是指:第二手柄15从第一路径的终止状态朝第一路径的初始状态运动的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活检装置还包括适配器接头,以便于活检装置可适用于不同品牌规格的支气管超声内镜。
手柄组件10的远端还包括拉伸杆41、旋钮42和锁块43,拉伸杆41包括远端部411和近端延伸部412,远端部411位于前锁紧件11的远端,且围绕穿刺组件20;近端延伸部412围绕穿刺组件20自远端部411朝向近端延伸至固定把手122内,且位于支撑板125靠近手柄组件10中心轴的一侧。固定把手122靠近前锁紧件11的一侧设有凹陷从而使得旋钮42套接于固定把手122的远端;锁块43包括锁部431和凸起部432,且第一手柄12两个对半的壳体相对的位置且对应旋钮42处设有沿径向的通槽口128,其中锁部431呈半圆环型,两个锁部431对拼成圆环形围绕近端延伸部412,凸起部432沿径向穿过通槽口128并与旋钮42的控制面抵接,控制面设置成沿周向的凸块,且顺着周向上凸起高度逐渐增加,从而可以随着旋钮42的旋转挤压凸起部432抱紧近端延伸部412,可以理解的是,反向旋转则可使得锁部431放松,以实现锁部431对近端延伸部412的锁止和解锁。旋钮42的外表面周向上还可以间隔设置多个凸纹,用于旋转旋钮42时,增大与旋钮42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旋转旋钮。
从而通过旋钮42和锁块43实现对近端延伸部412的固定和解锁,以使拉伸杆41固定于手柄组件10的远端或者可以沿轴向朝向远端拉伸,从而使近端延伸部412露出于远端后再通过旋转旋钮42锁紧,以调节外管21的可用长度后固定于支气管镜,便于与不同长度的支气管镜配合。
如图22-24所示,活检装置还包括可拆卸配合的负压抽吸器30,负压抽吸器30包括连接端31、筒体32、活塞33、活塞杆34、阀体35和限位杆36,连接端31设置为可与延长部162近端的螺纹匹配,可用于在鲁尔盖19解除与延长部162近端的连接后,将负压抽吸器30设置成负压状态后利用连接端31与延长部162近端的螺纹匹配,从而使得负压抽吸器30通过针管221和周向轨道连通的抽液通道将组织液抽吸至负压抽吸器30的筒体32内。
筒体32、活塞33和活塞杆34形成注射器,用于在筒体32内形成负压,筒体32包括第一端口321和第二端口322,连接端31设置于阀体35的一端,第一端口321与阀体35的另一端螺纹连接,阀体35为二通阀,二通阀可以切换打开或关闭状态,从而打开或关闭筒体32与抽液通道的连通状态。
限位杆36固定于活塞杆34上,且位于活塞杆34与筒体32之间的空隙内,限位杆36还包括设置于限位杆36与筒体32之间的弹件361,弹件361可设置为弹片,用于在限位杆36运动至弹片露出于筒体32的近端端面时,从筒体32内弹出而于筒体32的近端端面相干涉,从而在后退活塞杆34形成负压时,防止限位杆36的轴向位置,从而防止活塞杆34在负压的作用下回复以保持负压状态。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出了另一种活检装置,如图25-27所示,实施例2的活检装置与实施例1的活检装置中相同或可以挪用的特征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2的手柄组件中的第一手柄的定位部737如实施例1中设置于上半壳72a,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手柄组件,卡压块782上的卡齿78211包括相对轴向朝斜向延伸的凸起条,定位部737的齿条也对应斜向设置以便于与斜向延伸的卡齿78211相啮合,即齿条包括多个相对轴向朝斜向延伸的齿槽,齿槽与凸起条之间相互互补啮合匹配,多个齿槽间隔平行设置,使卡压块782可与定位部737啮合固定。定义凸起条与手柄组件的轴向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γ,γ取值范围满足:45°≤γ≤80°,斜向的凸起条一方面可以与齿条737啮合,对限位结构轴向限位;另一方面,相对于垂直轴向的凸起条,当第二手柄在第二路径上沿轴向往复运动时,第二手柄对限位结构沿轴向上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斜向的凸起条具有垂直斜向的支撑力F,支撑力F沿轴向和垂直轴向分解分别形成分解力F3和分解力F4,从而减小轴向上的冲击受力。γ处于该范围,可以在兼顾对限位结构轴向限位的稳定性的同时,减小轴向上的卡齿78211和齿条737在轴向上所受的冲击力,从而提高滑动结构对第二手柄在第二行程往复穿刺的耐受性。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出了另一种活检装置,如图28-42所示,实施例3的活检装置与实施例1的活检装置中相同或可以挪用的特征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3的手柄组件中的第一手柄的齿条837如实施例1也设置于上半壳82a,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齿条837包括挡部837a和嵌齿部837b,两个挡部837a间隔设置形成一个嵌齿部837b。
在制作齿条的现有工艺中,使用卡齿与嵌齿部啮合只能停留于嵌齿部837b处实现卡齿与齿条的啮合,对于挡部837a所在的位置,不可停留,则导致其穿刺精度受限于现有制作工艺。假设挡部837a和嵌齿部837b所能做到的沿轴向最小尺寸均为a,则卡齿仅能在移动一个a的距离时停留,即其穿刺精度只能达到a。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条837包括的第一侧齿条8371和第二侧齿条8372,第一侧齿条8371和第二侧齿条8372分别位于第一滑槽轴向两侧,且第一侧齿条8371和第二侧齿条8372相对错落设置,其中,错落设置是指第一侧齿条8371的一个挡部837a在垂直轴向上对齐第二侧齿条8372的一个嵌齿部837b,且第二侧齿条8372上的嵌齿部837b的开口朝向第一侧齿条8371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齿条8371上的嵌齿部的开口朝向第二侧齿条8372的方向。
滑动结构88包括控制件881、连接活杆882和轴向限位件883,连接活杆882的一端连接控制件881,另一端链接固定座842,从而将滑动结构88与限位结构连接,以实现滑动结构88沿轴向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时,可带动限位结构沿轴向运动。
连接活杆882包括第一连接头8821、连接段8822和第二连接头8823,连接段8822连接第一连接头8821和第二连接头8823,且第一连接头8821和第二连接头8823呈类球形,以形成类似球副结构。由于球副结构可使连接段8822倾斜,连接段8822倾斜可卡入第一侧齿条8371的嵌齿部中,反向倾斜则可以卡入第二侧齿条8372的嵌齿部中,使得第一侧齿条8371或第二侧齿条8372实现对连接段8822的止挡。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限位件883可设置为限位面,包括第一限位面8832和第二限位面8831,控制件881靠近连接活杆88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头8821形状匹配的固定槽孔,第一连接头8821嵌入固定槽孔中,固定座842靠近连接活杆88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头8823形状匹配的活动槽8421,第二连接头8823嵌入活动槽8421中实现活动连接,且第一限位面8832沿垂直所述手柄组件轴向的方向设置于活动槽8421的远端或近端,轴向限位件用于限定球副结构相对限位结构在轴向上的运动,以使通过控制件控制球副结构相对限位结构可沿垂直轴向运动,而相对限位结构沿轴向不可动,如图31结合33所示,第一限位面8832设置于活动槽8421的远端。第二连接头8823对应第一限位面8832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面8832抵接的第二限位面8831,第一限位面8832与第二限位面8831相互平行抵接配合,第一限位面8832和第二限位面8831均垂直轴向设置,从而限定第二连接头8823相对活动槽8421在轴向上的转动,使得连接活杆882的第一连接头8821相对限位结构仅可沿垂直轴向的方向来回运动,而不可沿轴向来回运动,即第二连接头8823在活动槽8421中可沿垂直轴向的方向活动,不可沿轴向活动,从而使得控制件881相对固定座842仅可沿垂直轴向的方向回来运动,而不可相对固定座842沿轴向来回运动,以使得沿垂直轴向的方向滑动控制件881可以将连接段8822嵌入第一侧齿条8371或第二侧齿条8372的嵌齿部837b中,本实施方式中,滑动结构88相对于限位结构沿轴向上相对静止,沿垂直轴向上可相对活动,滑动结构88带动限位结构沿轴向的运动精度可达到a/2。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4-42所示,轴向限位件883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限定连接活杆882相对限位结构沿轴向上运动,而不限定其相对限位结构沿垂直轴向的方向运动。例如,轴向限位件883可设置为固定滑杆8422与横槽8811配合防止控制件881与固定座842之间产生轴向上的相对运动,同时可实现控制件881与固定座842之间可相对垂直轴向的方向运动,其中,横槽设置于控制件靠近限位结构的一侧,且垂直手柄组件的轴向设置。固定座842的活动槽8421的远近两侧设置一个或两个固定滑杆8422上设置固定滑杆8422,对应地,固定槽孔远近两侧设置垂直轴向的一个或两个横槽8811,如图36-37所示。固定滑杆8422可以限定控制件881相对滑动结构88在轴向上产生运动。固定滑杆8422靠近控制件881的一侧设置有嵌入头84221,嵌入头84221沿轴向上的宽度大于其固定滑杆杆体84222沿轴向上的宽度,可以将嵌入头84221嵌入在横槽8811内后不脱出,从而使固定滑杆8422的一端嵌入横槽内,以便于使固定滑杆的一端与控制件881连接但不固定,固定滑杆8422与嵌入头84221相对的另一端可以与固定座842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固定座842一体成型,从而使得固定滑杆的另一端与限位结构固定连接,如图35-37所示。对应地,连接活杆882为如图38所示的球副结构,第一连接头8821和第二连接头8823均为球型。当控制控制件881沿垂直轴向的方向滑动时,嵌入头84221在横槽8811内沿垂直轴向的方向滑动,以便于控制件881可控制连接活杆882的连接段8822因控制件881沿垂直轴向的方向滑动而带动连接活杆882的连接段8822倾斜,从而使连接段8822嵌入第一侧齿条8371或第二侧齿条8372的嵌齿部837b中,从而在轴向上与该侧齿条相互干涉,且控制件881可带动限位结构可沿轴向运动,但是控制件881相对限位结构在轴向上不可动,如图39-42所示,其中,图41中的控制件881相对图39中的控制件881向图中左侧平移,图42中的第一连接头8821相对图40中的第一连接头8821向图中左侧平移,图42中的连接段8822相对图40中的连接段8822向图中左侧倾斜。当然,横槽8811和固定滑杆8422的数量也可以超过两个,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装置包括手柄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滑动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手柄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的近端,所述第一手柄包括第一滑槽和定位部,所述第一滑槽沿轴向设置,所述定位部沿所述第一滑槽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滑动结构可解脱连接,以使得所述滑动结构相对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后可定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滑动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连接,所述滑动结构可沿着所述第一滑槽轴向滑动,从而调节所述限位结构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柄包括挡件,所述挡件沿所述第二手柄内侧的周向设置,所述限位结构的近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手柄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座、连接杆和限位凸起,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所述连接杆的远端连接所述固定座,所述连接杆的近端连接所述限位凸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后限位件,所述后限位件位于所述手柄组件的近端;所述限位结构通过所述挡件将所述第二手柄限定于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后限位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柄包括螺向结构,所述螺向结构沿所述第二手柄内侧的周向设置,所述螺向结构沿轴向自所述第二手柄的近端向所述挡件的近端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包括固定把手和从所述固定把手近端露出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朝向近端延伸,且所述延伸段的近端从所述第二手柄的近端穿出,所述延伸段沿轴向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手柄组件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远端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包括外螺旋滑齿,以便于所述传动部露出于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螺向结构相啮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包括固定把手和从所述固定把手近端露出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朝向近端延伸,且所述延伸段的近端从所述第二手柄的近端穿出,所述延伸段沿轴向设置有第二滑槽,以便于所述限位结构在轴向上沿所述第二滑槽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控制件、卡压块和弹性体,所述卡压块包括卡板和嵌块,所述卡板位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弹性体之间,且所述卡板的板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控制件穿过的避让孔;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所述弹性体围绕部分控制件,且所述弹性体的一端抵接所述卡板,另一端抵于所述固定座,从而使得通过所述控制件按压所述卡压块时,所述卡压块可以沿按压方向压缩所述弹性体,以解除所述卡压块与所述定位部的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沿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以用于与滑动结构卡固或解除卡固,以使得所述滑动结构可定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定位部包括沿轴向设置的齿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齿条,所述齿条包括相对错落设置的第一侧齿条和第二侧齿条,所述第一侧齿条和所述第二侧齿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槽轴向两侧;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控制件、连接活杆和轴向限位件,所述连接活杆包括球副结构,所述轴向限位件垂直所述手柄组件的轴向设置,以限定所述球副结构相对所述限位结构在轴向上的运动,以使通过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球副结构可相对所述限位结构沿垂直轴向运动。
CN202223522127.9U 2022-12-28 2022-12-28 活检装置 Active CN219183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2127.9U CN219183876U (zh) 2022-12-28 2022-12-28 活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2127.9U CN219183876U (zh) 2022-12-28 2022-12-28 活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3876U true CN219183876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2127.9U Active CN219183876U (zh) 2022-12-28 2022-12-28 活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3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2697B2 (en) Lancer
KR100213463B1 (ko) 생체 조직 채취용 바늘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조작 기구
CA1293417C (en) Biopsy device
US5360405A (en) Automatic retractable safety penetrating instrument
US20110295153A1 (en) Lancing device
JP3877982B2 (ja) 組織採取機能を有する生体用セメント注入器具
WO2015076154A1 (ja) 内視鏡処置具
CN220025096U (zh) 适配器及活检装置
JPH09103433A (ja) 内視鏡用穿刺針操作補助器具
US8057432B2 (en) Selective locking mechanism for an introducer device
CN115137403A (zh) 一种可术中二次麻醉穿刺活检枪
CN219183876U (zh) 活检装置
WO2023125355A1 (zh) 活检装置
EP1889572A2 (en) Biopsy and delivery device
CN109173027B (zh) 一种内窥镜下的一次性远程注射针
CN218075071U (zh) 经内镜用半自动活检针及穿刺系统
CN115137401A (zh) 一种可术中二次麻醉的减痛减阻仿生微织构振动穿刺活检枪
CN118252551A (zh) 活检装置
EP3308718A1 (en) Biopsy needle
CN113693687B (zh) 一种可拆卸的经皮穿刺定位工具
CN213551992U (zh) 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CN220695293U (zh) 活检针
CN219439228U (zh) 一种可调节限制深度的活检钳
CN118252629A (zh) 医疗器械系统
CN116407162A (zh) 活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