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2990U - 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2990U
CN219182990U CN202223593253.3U CN202223593253U CN219182990U CN 219182990 U CN219182990 U CN 219182990U CN 202223593253 U CN202223593253 U CN 202223593253U CN 219182990 U CN219182990 U CN 219182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nest
umbrella
groov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32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金堆
叶幼齐
周世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Fuyu Umbrella Rib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jiang Fuyu Umbrella Rib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jiang Fuyu Umbrella Rib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jiang Fuyu Umbrella Rib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32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2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2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2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包括伞杆,所述伞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巢,且上巢的下侧设置有下巢,所述上巢的表面连接有第一伞骨,且第一伞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伞骨,所述下巢的表面分别连接有第三伞骨和第四伞骨,且第一伞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并且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伞骨、第二伞骨、第三伞骨和第四伞骨,由于第三伞骨设置在下巢与第一伞骨之间,第四伞骨在下巢与第二伞骨之间铰接连接,方便在下巢运动时,方便使第一伞骨和第二伞骨折叠,使伞骨架能够进行反向折叠,在刮风时,不方便刮反,提升其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骨架相关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熟悉的家用物品,其中的伞骨架是伞的最重要的部分。传统伞的伞骨架包括长骨、短骨、尾骨、上接头、下接头等大约37个构件,其结构是在长骨、短骨与上接头和下接头的连接端开孔,长骨和短骨的开孔端装入上、下接头上的相应的槽中,用铁丝穿过各孔,将长骨、短骨与上接头和下接头相连。长骨与短骨的连接端则用一短的连接套铰接,另外传统伞骨架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
现有的雨伞骨架通常为正常折叠结构,特别是在开门下车时,容易淋到,大风时,容易刮反,并且现有的伞骨结构不具备缓冲机构,下大雨时,雨水击打伞骨,伞骨容易损坏,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雨伞骨架通常为正常折叠结构,特别是在开门下车时,容易淋到,大风时,容易刮反,并且现有的伞骨结构不具备缓冲机构,下大雨时,雨水击打伞骨,伞骨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包括伞杆,所述伞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巢,且上巢的下侧设置有下巢,所述上巢的表面连接有第一伞骨,且第一伞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伞骨,所述下巢的表面分别连接有第三伞骨和第四伞骨,且第一伞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并且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伞杆的表面连接有卡块,所述下巢的表面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滑动有按钮。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伞骨与上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第一伞骨另一端的表面与第二伞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伞骨和第四伞骨分别在下巢的表面转动连接,且第三伞骨设置在下巢和第一伞骨之间,并且第四伞骨的另一端与第二伞骨的中部呈铰接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三伞骨的另一端与滑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固定安装在滑块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之间。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伞杆的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卡块与凹槽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卡块一侧的表面与凹槽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且卡块一侧的表面呈倾斜状设置,并且卡块与卡槽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槽口,且按钮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在槽口的内部滑动连接,且固定板的表面与槽口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1.通过设置第一伞骨、第二伞骨、第三伞骨和第四伞骨,由于第三伞骨设置在下巢与第一伞骨之间,第四伞骨在下巢与第二伞骨之间铰接连接,方便在下巢运动时,方便使第一伞骨和第二伞骨折叠,使伞骨架能够进行反向折叠,在刮风时,不方便刮反,提升其实用性。
2.通过设置固定块、滑槽、滑块和第一弹簧,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滑块与第三伞骨之间转动连接,且第一弹簧固定安装在滑块与滑槽的内壁之间,在遇到下大雨的情况时,方便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和第三伞骨进行缓冲,避免伞骨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固定块与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第一弹簧与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
1、伞杆;2、上巢;3、下巢;4、第一伞骨;5、第二伞骨;6、第三伞骨;7、第四伞骨;8、固定块;9、滑槽;10、滑块;11、第一弹簧;12、凹槽;13、卡块;14、第二弹簧;15、卡槽;16、槽口;17、固定板;18、第三弹簧;19、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包括伞杆1,伞杆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巢2,且上巢2的下侧设置有下巢3,上巢2的表面连接有第一伞骨4,且第一伞骨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伞骨5,下巢3的表面分别连接有第三伞骨6和第四伞骨7,且第一伞骨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8,固定块8的内部开设有滑槽9,且滑槽9的内部设置有滑块10,并且滑槽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1,伞杆1的表面连接有卡块13,下巢3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5,且卡槽15的内部滑动有按钮19。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伞骨4与上巢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第一伞骨4另一端的表面与第二伞骨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连接,方便对第一伞骨4和第二伞骨5进行收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三伞骨6和第四伞骨7分别在下巢3的表面转动连接,且第三伞骨6设置在下巢3和第一伞骨4之间,并且第四伞骨7的另一端与第二伞骨5的中部呈铰接连接,方便通过第三伞骨6和第四伞骨7对第一伞骨4和第二伞骨5进行支撑。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滑块10与滑槽9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三伞骨6的另一端与滑块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第一弹簧11固定安装在滑块10的一侧与滑槽9的内壁之间,方便通过第一弹簧11的弹力对滑块10和第三伞骨6进行缓冲,对伞骨进行保护。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伞杆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2,且卡块13与凹槽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卡块13一侧的表面与凹槽12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4,且卡块13一侧的表面呈倾斜状设置,并且卡块13与卡槽15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方便通过第二弹簧14的弹力顶住卡块13,使卡块13卡进卡槽15内,方便对下巢3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卡槽15的两侧均开设有槽口16,且按钮19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在槽口16的内部滑动连接,且固定板17的表面与槽口16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18,方便通过第三弹簧18的弹力带动固定板17和按钮19恢复原位,方便使用。
具体的,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在伞杆1表面向上,推动下巢3,下巢3向上运动的同时,方便将下巢3表面的第三伞骨6和第四伞骨7撑开,当第四伞骨7撑开后,会将第一伞骨4和第二伞骨5撑开,第三伞骨6会通过滑块10和固定块8将第一伞骨4撑住,第四伞骨7会将第二伞骨5撑住,达到能够反向收缩的目的,当下巢3滑动至伞杆1的上侧时,会带动卡块13向凹槽12内移动,并使第二弹簧14发生形变,当下巢3表面的卡槽15与卡块13相对齐时,第二弹簧14会通过自身的弹力将卡块13弹出,使卡块13卡进卡槽15内,方便固定,收缩时,按动按钮19,按钮19会带动固定板17向下运动,并带动卡块13向凹槽12内运动,使卡块13不与卡槽15相卡合,达到反向收缩的目的,使用时,更加实用。
在下雨时,雨水会击伞面,使第一伞骨4和第二伞骨5转动,第一伞骨4向下转动时,会使滑块10在滑槽9的内部进行滑动,并带动内部的第一弹簧11发生形变,方便通过第一弹簧11的弹力对滑块10和第三伞骨6进行缓冲,避免对伞骨造成损坏,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包括伞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巢(2),且上巢(2)的下侧设置有下巢(3),所述上巢(2)的表面连接有第一伞骨(4),且第一伞骨(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伞骨(5),所述下巢(3)的表面分别连接有第三伞骨(6)和第四伞骨(7),且第一伞骨(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内部开设有滑槽(9),且滑槽(9)的内部设置有滑块(10),并且滑槽(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1),所述伞杆(1)的表面连接有卡块(13),所述下巢(3)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5),且卡槽(15)的内部滑动有按钮(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骨(4)与上巢(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第一伞骨(4)另一端的表面与第二伞骨(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伞骨(6)和第四伞骨(7)分别在下巢(3)的表面转动连接,且第三伞骨(6)设置在下巢(3)和第一伞骨(4)之间,并且第四伞骨(7)的另一端与第二伞骨(5)的中部呈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0)与滑槽(9)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三伞骨(6)的另一端与滑块(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固定安装在滑块(10)的一侧与滑槽(9)的内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2),且卡块(13)与凹槽(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卡块(13)一侧的表面与凹槽(12)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4),且卡块(13)一侧的表面呈倾斜状设置,并且卡块(13)与卡槽(15)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5)的两侧均开设有槽口(16),且按钮(19)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在槽口(16)的内部滑动连接,且固定板(17)的表面与槽口(16)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18)。
CN202223593253.3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Active CN219182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3253.3U CN219182990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3253.3U CN219182990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2990U true CN219182990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3253.3U Active CN219182990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2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03499A1 (en) Spring assist system for a canopy frame
CN219182990U (zh) 一种可反向收缩的伞骨结构
CN105105445B (zh) 一种反向闭合伞
CN106539229B (zh) 一种反向伞
CN216714039U (zh) 自动直升连杆收合车顶帐篷
CN106579691B (zh) 一种伞面可调的折叠伞
CN111721442B (zh) 一种用于户外的测温门
CN212394111U (zh) 一种伞面可调的雨伞
CN208610031U (zh) 一种可擦鞋式雨伞
CN210032857U (zh) 一种新型篷顶防积水帐篷
CN209732806U (zh) 一种遮阳伞
CN112641186B (zh) 一种具备可调式扩展结构的智能伞
CN217390143U (zh) 一种可伸缩伞骨结构
CN211703691U (zh) 一种伞布可收纳折叠伞
CN214532251U (zh) 一种新型车顶帐篷
CN203538554U (zh) 一种折叠雨伞
CN209825449U (zh) 一种反向伞骨架及其反向伞
CN213074770U (zh) 折伞结构
CN220675343U (zh) 一种折叠背包伞
CN219214698U (zh) 一种汽车用遮阳篷
CN216961703U (zh) 一种电动收放遮阳装置
CN2860179Y (zh) 折叠式汽车遮阳伞
CN216089262U (zh) 一种反向开合遮阳大伞用伞杆组件
CN220001038U (zh) 一种强支撑防撞雨伞
CN215820050U (zh) 一种伞面可伸缩的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