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2227U -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2227U
CN219182227U CN202223452954.5U CN202223452954U CN219182227U CN 219182227 U CN219182227 U CN 219182227U CN 202223452954 U CN202223452954 U CN 202223452954U CN 219182227 U CN219182227 U CN 219182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unit
tea
irrigation
temperatur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29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晟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Hongyi
Chen Yis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4529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2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2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2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属于茶叶种植技术领域,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包括云智能系统和种植棚,云智能系统包括灌溉传感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和光照传感模块,灌溉传感模块包括植被检测单元、土壤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灌溉水量检测单元,温度传感模块包括高温检测单元和低温检测单元,它可以实现通过运用云智能技术对茶生长上进行微观深究,保证茶的生长周期的稳定,进而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从而有效的减少人工成本,精度解决人力上无法完成的灌溉、恒温保暖举措,不仅操作简单,另一方面促进茶农转型,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同时零污染真正实现有机茶农业的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茶叶种植技术在与其他国家相比之下,可靠性、精度和效率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程度和实际应用方面更是差距明显;而我国常见的是植保作业,在自动化技术水平、信息化服务技术水平、农机作业效率等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云智能与边缘智能的融合正在加速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在农业生产中的落地应用。
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茶产业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可靠性、精度、效率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该技术深度可还原茶的生长周期,将技术融入到云端,实现可视化操作,进一步实现治本除根,实现茶生长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它可以实现通过运用云智能技术对茶生长上进行微观深究,保证茶的生长周期的稳定,进而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从而有效的减少人工成本,精度解决人力上无法完成的灌溉、恒温保暖举措,不仅操作简单,另一方面促进茶农转型,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同时零污染真正实现有机茶农业的发展。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包括云智能系统和种植棚,所述云智能系统包括灌溉传感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和光照传感模块,所述灌溉传感模块包括:
植被检测单元:细胞浓液到达10%,叶水势低于-1.0Mpa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土壤检测单元:土壤含水量达到70%,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温度检测单元:土壤含水量达到70%,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灌溉水量检测单元:高于30℃时,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所述温度传感模块包括:
高温检测单元:温度高于30℃利用风扇自动散热;
低温检测单元:温度低于10℃大棚正转带动电机大棚遮盖茶园;
所述光照传感模块包括:
强光检测单元:光照强时;电机正转带动电机大棚遮盖茶园;
弱光检测单元:光照弱时;电机反转带动电机大棚展开;
通过运用云智能技术对茶生长上进行微观深究,保证茶的生长周期的稳定,进而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从而有效的减少人工成本,精度解决人力上无法完成的灌溉、恒温保暖举措,不仅操作简单,另一方面促进茶农转型,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同时零污染真正实现有机茶农业的发展。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棚包括一对支架,一对所述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板,一对所述连板侧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盒,且收纳盒与云智能系统无线连接,一个所述支架内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且收纳盒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收纳盒内安装有电机和卷筒,所述卷筒外端缠绕有恒温膜,一对所述连板相互靠近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竿,且滑竿与恒温膜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内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滑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侧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风扇,通过控制面板对种植棚灌溉、温度和光照进行检测,并控制收纳盒使恒温膜对种植棚进行遮盖与打开,并控制散热风扇对种植棚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连板中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下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软水管,所述电动滑轨下端滑动安装有喷头,且软水管贯穿电动滑轨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喷头下方设有滴灌组,且喷头与滴灌组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通过电动滑轨驱动喷头交错来回对茶树进行灌溉,防止长时间的喷洒造成灌溉过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及成分,也可以利用滴灌组对茶树进行滴灌。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承重板、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灌溉传感器,所述承重板固定连接于支架内端,所述光照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承重板中间,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灌溉传感器依次向下固定连接,通过控制面板对种植棚进行实时检测,以此控制种植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实施。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扇采用左右转动方式连接,通过左右转动可以减少散热风扇的投入,同时也可以全面对种植棚内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棚外端设有太阳能电板,通过太阳能转发化为电能进行能源提供,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投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运用云智能技术对茶生长上进行微观深究,保证茶的生长周期的稳定,进而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从而有效的减少人工成本,精度解决人力上无法完成的灌溉、恒温保暖举措,不仅操作简单,另一方面促进茶农转型,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同时零污染真正实现有机茶农业的发展。
(2)本方案中种植棚包括一对支架,一对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板,一对连板侧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盒,且收纳盒与云智能系统无线连接,一个支架内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且收纳盒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收纳盒内安装有电机和卷筒,卷筒外端缠绕有恒温膜,一对连板相互靠近一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竿,且滑竿与恒温膜固定连接,滑槽内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滑竿固定连接,控制面板侧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风扇,通过控制面板对种植棚灌溉、温度和光照进行检测,并控制收纳盒使恒温膜对种植棚进行遮盖与打开,并控制散热风扇对种植棚进行降温。
(3)本方案中连板中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滑轨,电动滑轨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下端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安装有软水管,电动滑轨下端滑动安装有喷头,且软水管贯穿电动滑轨与喷头固定连接,喷头下方设有滴灌组,且喷头与滴灌组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通过电动滑轨驱动喷头交错来回对茶树进行灌溉,防止长时间的喷洒造成灌溉过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及成分,也可以利用滴灌组对茶树进行滴灌。
(4)本方案中控制面板包括承重板、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灌溉传感器,承重板固定连接于支架内端,光照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承重板中间,温度传感器和灌溉传感器依次向下固定连接,通过控制面板对种植棚进行实时检测,以此控制种植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实施。
(5)本方案中散热风扇采用左右转动方式连接,通过左右转动可以减少散热风扇的投入,同时也可以全面对种植棚内进行降温。
(6)本方案中种植棚外端设有太阳能电板,通过太阳能转发化为电能进行能源提供,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种植棚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种植棚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支架;2、连板;3、收纳盒;4、控制面板;41、承重板;42、光照传感器、43、温度传感器;44、灌溉传感器;5、恒温膜;6、滑竿;7、复位弹簧;8、散热风扇;9、电动滑轨;10、放置板;11、喷头;12、滴灌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包括云智能系统和种植棚,云智能系统包括灌溉传感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和光照传感模块,灌溉传感模块包括:
植被检测单元:细胞浓液到达10%,叶水势低于-1.0Mpa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土壤检测单元:土壤含水量达到70%,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温度检测单元:土壤含水量达到70%,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灌溉水量检测单元:高于30℃时,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温度传感模块包括:
高温检测单元:温度高于30℃利用风扇自动散热;
低温检测单元:温度低于10℃大棚正转带动电机大棚遮盖茶园;
光照传感模块包括:
强光检测单元:光照强时;电机正转带动电机大棚遮盖茶园;
弱光检测单元:光照弱时;电机反转带动电机大棚展开;
通过运用云智能技术对茶生长上进行微观深究,保证茶的生长周期的稳定,进而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从而有效的减少人工成本,精度解决人力上无法完成的灌溉、恒温保暖举措。
种植棚包括一对支架1,一对支架1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板2,一对连板2侧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盒3,且收纳盒3与云智能系统无线连接,一个支架1内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4,且收纳盒3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收纳盒3内安装有电机和卷筒,卷筒外端缠绕有恒温膜5,一对连板2相互靠近一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竿6,且滑竿6与恒温膜5固定连接,滑槽内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且复位弹簧7另一端与滑竿6固定连接,控制面板4侧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风扇8,通过控制面板4对种植棚灌溉、温度和光照进行检测,并控制收纳盒3使恒温膜5对种植棚进行遮盖与打开,并控制散热风扇8对种植棚进行降温。
连板2中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滑轨9,电动滑轨9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下端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安装有软水管,电动滑轨9下端滑动安装有喷头11,且软水管贯穿电动滑轨9与喷头11固定连接,喷头11下方设有滴灌组12,且喷头11与滴灌组12均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通过电动滑轨9驱动喷头11交错来回对茶树进行灌溉,防止长时间的喷洒造成灌溉过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及成分,也可以利用滴灌组12对茶树进行滴灌。
控制面板4包括承重板41、光照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3和灌溉传感器44,承重板41固定连接于支架1内端,光照传感器42固定连接于承重板41中间,温度传感器43和灌溉传感器44依次向下固定连接,通过控制面板4对种植棚进行实时检测,以此控制种植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实施。
散热风扇8采用左右转动方式连接,通过左右转动可以减少散热风扇8的投入,同时也可以全面对种植棚内进行降温。
种植棚外端设有太阳能电板,通过太阳能转发化为电能进行能源提供,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投入。
使用时,请参阅图1-3,通过控制面板4分别对灌溉、温度和光照进行传感监测,温度过高时,通过收纳盒3启动并在复位弹簧7弹力作用下,带动滑竿6复位滑动,使恒温膜5遮盖住种植棚上端,在通过散热风扇8左右转动对种植棚进行降温,需要灌溉时,通过喷头11接通水源在喷头11下端来回滑动喷洒浇灌,也可利用滴灌组12进行滴灌,滴灌组12为现有滴灌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选用,在此不做赘述,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通过运用云智能技术对茶生长上进行微观深究,保证茶的生长周期的稳定,进而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从而有效的减少人工成本,精度解决人力上无法完成的灌溉、恒温保暖举措,不仅操作简单,另一方面促进茶农转型,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同时零污染真正实现有机茶农业的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包括云智能系统和种植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智能系统包括灌溉传感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和光照传感模块,所述灌溉传感模块包括:
植被检测单元:细胞浓液到达10%,叶水势低于-1.0Mpa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土壤检测单元:土壤含水量达到70%,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温度检测单元:土壤含水量达到70%,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灌溉水量检测单元:高于30℃时,自动给土壤给予水分;
所述温度传感模块包括:
高温检测单元:温度高于30℃利用风扇自动散热;
低温检测单元:温度低于10℃大棚正转带动电机大棚遮盖茶园;
所述光照传感模块包括:
强光检测单元:光照强时;电机正转带动电机大棚遮盖茶园;
弱光检测单元:光照弱时;电机反转带动电机大棚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棚包括一对支架(1),一对所述支架(1)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板(2),一对所述连板(2)侧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盒(3),且收纳盒(3)与云智能系统无线连接,一个所述支架(1)内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4),且收纳盒(3)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所述收纳盒(3)内安装有电机和卷筒,所述卷筒外端缠绕有恒温膜(5),一对所述连板(2)相互靠近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竿(6),且滑竿(6)与恒温膜(5)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内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且复位弹簧(7)另一端与滑竿(6)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4)侧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连板(2)中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滑轨(9),所述电动滑轨(9)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0),所述放置板(10)下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安装有软水管,所述电动滑轨(9)下端滑动安装有喷头(11),且软水管贯穿电动滑轨(9)与喷头(11)固定连接,所述喷头(11)下方设有滴灌组(12),且喷头(11)与滴灌组(12)均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4)包括承重板(41)、光照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3)和灌溉传感器(44),所述承重板(41)固定连接于支架(1)内端,所述光照传感器(42)固定连接于承重板(41)中间,所述温度传感器(43)和灌溉传感器(44)依次向下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8)采用左右转动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棚外端设有太阳能电板。
CN202223452954.5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 Active CN219182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2954.5U CN219182227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2954.5U CN219182227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2227U true CN219182227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7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2954.5U Active CN219182227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2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7549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led灯和智能喷灌系统的植物栽培方法
CN205266532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花卉养护系统
CN110946060A (zh) 农业种植田间智能监测控制方法及监测站
CN107211850B (zh) 一种智能化监控的冬季家用盆栽养护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954161A (zh)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监测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511427A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蔬菜大棚管理装置
US20230255149A1 (en) Electric seedling greenhouse
CN219182227U (zh)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茶叶种植棚系统
CN111096178A (zh) 用于温室大棚的多功能空中智能机器人、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4155941A (zh) 温室智能控制系统
CN208850352U (zh) 一种基于LoRa通讯的广域网田间无线终端
CN204697665U (zh) 基于太阳能滴灌的无土栽培设备
CN108782523A (zh) 一种温室大棚用农药喷淋装置
CN211532047U (zh) 一种具有高效灌溉系统的种植大棚
CN10871882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种植大棚
CN209897873U (zh) 一种智慧农场的分水滴灌装置
CN204762309U (zh) 一种套种艾草的蘑菇种植房
CN217011977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育苗大棚
CN207863570U (zh) 一种用于输电杆塔的防藤蔓装置
CN215380295U (zh) 一种林业育苗种植箱
CN115581162A (zh) 一种草莓种植温室大棚用自动补光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211185160U (zh) 一种农作物大棚栽培多功能喷淋装置
CN211267901U (zh) 一种农作物种植用大棚
CN219628456U (zh) 一种用于牧草培育的多层培育架
CN109834074A (zh) 一种大棚内顶凝露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6

Address after: No. 107, Group 2, Huaihai Neighborhood Committee, Hede Town, Sheyang County,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4000

Patentee after: Chen Yisheng

Patentee after: Chen Hongyi

Address before: No. 27, Huangniling Lane, East of Xinfeng Street, Mount Wuyi Ci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354300

Patentee before: Lai Chengh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