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1984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81984U CN219181984U CN202223212554.7U CN202223212554U CN219181984U CN 219181984 U CN219181984 U CN 219181984U CN 202223212554 U CN202223212554 U CN 202223212554U CN 219181984 U CN219181984 U CN 2191819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layer
- light shielding
- isolation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且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至少一个开孔区以及位于开孔区和显示区之间的孔边区,且孔边区至少部分围绕开孔区。孔边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离区、封装区和第二隔离区;第一方向为开孔区指向显示区的方向。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设置于衬底一侧的遮光层。其中,遮光层位于第一隔离区、封装区和第二隔离区的部分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隔离区、封装区和第二隔离区的面积之和的比值范围为30%~62%。上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显示装置已经逐渐遍及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由于具有自发光、低功耗、宽视角、响应速度快、高对比度以及柔性显示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等智能产品中。其中,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减少光线在孔边区的反射,改善漏光导致的白边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至少一个开孔区以及位于开孔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孔边区,且所述孔边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开孔区。所述孔边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离区、封装区和第二隔离区;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开孔区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遮光层。其中,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的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的面积之和的比值范围为30%~62%。
上述显示面板中,通过在开孔区的周围即孔边区设置遮光层,并且遮光层不完全覆盖第一隔离区、封装区和第二隔离区,遮光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隔离区、封装区和第二隔离区的面积之和的比值范围为30%~62%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光线在孔边区的反射,改善漏光导致的白边问题,同时,未被设置遮光层的区域可以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第一遮光层去除区,所述第一遮光层去除区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区靠近所述开孔区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去除区未设置所述遮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去除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范围为10μm~2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隔离柱,所述多个第一隔离柱中的每个第一隔离柱围绕所述开孔区。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第一遮光层去除区,所述第一遮光层去除区覆盖所述多个第一隔离柱中靠近所述开孔区的一个所述第一隔离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第二遮光层去除区,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区靠近所述封装区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离区包括:第三遮光层去除区,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设置于所述第二隔离区靠近所述封装区的一侧。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未设置所述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之和,大于或等于60μm。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3μm~7μm。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30μm~60μm。所述封装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40μm~6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透光孔,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围绕所述开孔区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透光孔的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150μm~6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孔中每个第一透光孔的尺寸范围为15μm~40μm。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孔中每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范围为15μm~40μm。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孔中每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范围为15μm~4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隔离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之间设置有遮光层桥接区。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遮光层桥接区的部分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交替设置的连接桥和第二透光孔。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围绕所述开孔区的方向。所述遮光层桥接区覆盖所述封装区以及所述第一隔离区靠近所述封装区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隔离区靠近所述封装区的第二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3μm~7μm,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30μm~6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与所述连接桥和与所述连接桥相邻的所述第二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之和的比值范围为4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大于或等于30μm。所述第二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小于或等于2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桥接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6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区设置有封装坝,所述封装坝围绕所述开孔区。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隔离柱,所述多个第一隔离柱中的每个第一隔离柱围绕所述开孔区。所述第二隔离区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隔离柱,所述多个第二隔离柱中的每个第二隔离柱围绕所述开孔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和所述遮光层之间的第一源漏金属层和第二源漏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第一平坦化层、第二平坦化层以及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和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和所述第一支撑层沿第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由所述衬底指向所述遮光层的方向。所述第一隔离柱和所述第二隔离柱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和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所述封装坝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部、第四部和第五部,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同层设置,所述第四部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五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层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无机封装膜层、有机封装膜层、第二无机封装膜层和第三平坦化层,所述第一无机封装膜层、所述有机封装膜层、所述第二无机封装膜层、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第三平坦化层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三平坦化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在所述第二隔离区,所述第二隔离柱和所述遮光层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无机封装膜层、所述有机封装膜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第一栅导电层和第二栅导电层,所述第一栅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栅导电层沿所述第三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隔离柱和所述第二隔离柱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栅导电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栅导电层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孔边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隔离区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布线区,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所述第二隔离区和所述布线区的遮光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580μm。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装置具有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沿截面线BB位置得到的一种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C位置处的一种放大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图4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D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沿截面线BB位置得到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C位置处的另一种放大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图7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E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图8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G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C位置处的又一种放大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的图10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I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图11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沿截面线JJ得到的截面图;
图1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1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模组的结构图;
图15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术语“耦接”例如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的厚度和区域的面积。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随着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的发展,对于屏幕的出光效果、功耗以及厚度减薄的需求,使得COE(Colorfilm On Encapsulation,即把彩膜直接做在封装层上面)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的终端设备的需求。
COE技术是采用彩膜代替外挂的偏光片的技术,COE技术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具有更大的生产效益。并且,采用COE技术的AMOLED具有更高的光取出率,以及更优的耐弯折性能,可以满足产品的性能需求。
通常情况下,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其他电子元件,例如摄像头等,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至少一个开孔区H,将电子元件设于开孔区H的孔内。
然而,在COE技术中,由于没有偏光片的遮挡,SCF(Super Clean Foam,超净泡沫)复合膜在屏幕开孔区H贴附时会发生偏移。同时,由于在开孔区H的周围区域具有较高的光反射率,导致屏幕的开孔区H漏光出现白边,引起屏幕开孔区H周围显示异常。如果采用BM(Black Matrix,黑矩阵)完全遮挡屏幕开孔区H的周围区域,虽然可以有效的改善漏光问题,但是由于屏幕开孔区H的周围区域被完全遮挡,在EAC(Even After Cutting,把刚性的玻璃背板变更为柔性的产品)工艺段和模组工艺段无法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EAC工艺段和模组工艺段检测彩虹纹的方法均为将光源照射至产品上,通过接收反射光来检测彩虹纹。由于BM层不透光,BM层的覆盖方式将影响彩虹纹检测的成功率。
基于此,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至少一个开孔区H以及位于开孔区H和显示区AA之间的孔边区F,且孔边区F至少部分围绕开孔区H。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一个开孔区H,开孔区H的形状例如为圆形或大致的圆形如椭圆形等,开孔区H和显示区AA之间的区域为孔边区F,孔边区F围绕开孔区H是指,孔边区F围绕着开孔区H一圈设置,显示区AA包围孔边区F和开孔区H。开孔区H可以为多个,每个开孔区H的外侧均围绕设置有孔边区F,对于开孔区H的个数根据需要设置,此处并不设限。
如图3所示,孔边区F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第一方向X为开孔区H指向显示区AA的方向。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和设置于衬底1一侧的遮光层403。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6为分别沿两种结构的显示面板100一截面线得到的截面图,图3和图6所对应的截面线在显示面板100中的位置与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的截面线BB的位置相同。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为围绕开孔区H的环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图4、图7和图10为分别对三种结构的显示面板100一位置处得到的放大图,图4、图7和图10在显示面板100中的位置与图2中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的C处的位置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显示孔边区F的遮光层403的设计,在图4以及下述的图5、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中,以示例遮光层403的结构为主,其他膜层的设计可以参照图3、图6和图12所示的截面图。
可以理解的是,衬底1在开孔区H具有开孔。在显示面板100的开孔处可以放置电子器件,例如可以设置光学传感器,因此,开孔区H的开孔可以贯穿衬底1,使得光线透过率较高。
示例性的,衬底1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为多层结构。例如,如图3所示,该衬底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层101、柔性基层102和防水层103。其中,柔性基层102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防水层103的材料可包括氮化硅。
示例性的,遮光层403包括BM(Black Matrix,黑矩阵)。
示例性的,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孔边区F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隔离区F1靠近开孔区H的切割线区F0,在切割线区F0靠近开孔区H的边界线L3处进行切割,形成开孔区H用于放置电子器件。示例性的,切割线区F0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范围为10μm~20μm。
其中,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遮光层403的位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面积之和的比值范围为30%~62%。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遮光层403的位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面积之和的比值为30%、40%、50%、55%、60%或62%等,此处并不设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具有不同的膜层结构,具体参照后续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在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中设置有遮光层403,但是遮光层403并不是完全覆盖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
通过在开孔区H的周围即孔边区F设置遮光层403,并且遮光层403不完全覆盖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遮光层403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面积之和的比值范围为30%~62%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光线在孔边区H的反射,改善漏光导致的白边问题,同时,未被设置遮光层403的区域可以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第一隔离区F1包括: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设置于第一隔离区F1靠近开孔区H的一侧,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未设置遮光层403。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为围绕开孔区H一圈设置的环形结构。
示例性的,将第一隔离区F1靠近开孔区H一侧区域中的遮光层403去除,即在该区域不设置遮光层403,形成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未被遮光层403遮挡。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靠近开孔区H的一侧均未设置遮光层403,即切割线区F0未设置遮光层403。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和切割线区F0称为第一区域M1,第一区域M1均未设置遮光层403,因此,第一区域M1可以用于彩虹纹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d1范围为10μm~25μm。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d1为10μm、13μm、15μm、18μm、20μm、23μm或25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也就是说,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沿开孔区H的径向的尺寸范围为10μm~25μm。
通过在第一隔离区F1靠近开孔区H的一侧设置沿第一方向X尺寸d1范围为10μm~25μm的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可以避免孔边区F漏光导致的白边问题的同时,为彩虹纹的检测提供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第一隔离区F1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隔离柱50,多个第一隔离柱50中的每个第一隔离柱50围绕开孔区H。第一隔离区F1包括: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覆盖多个第一隔离柱50中靠近开孔区H的一个第一隔离柱50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
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5所示,多个第一隔离柱50沿开孔区H的径向间隔布置,也就是说,多个第一隔离柱50均是围绕开孔区H的环形结构,且多个第一隔离柱50的直径依次增大。在第一隔离区F1设置多个第一隔离柱50可以提高孔边区F的封装能力,有助于隔绝水汽的侵蚀。
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5所示,沿第一方向X,第一隔离区F1设置有七个第一隔离柱50,靠近开孔区H的一个第一隔离柱50为第七个第一隔离柱507。也就是说,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覆盖第七个第一隔离柱50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
也就是在说,在第七个第一隔离柱507远离衬底1的一侧不设置遮光层4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一隔离区F1包括: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设置于第一隔离区F1靠近封装区F2的一侧。第二隔离区F3包括: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设置于第二隔离区F3靠近封装区F2的一侧。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封装区F2和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b未设置遮光层403。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封装区F2和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b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和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均为围绕开孔区H一圈设置的环形结构。
示例性的,如图3~图5所示,将第一隔离区F1靠近封装区F2的一侧区域中的遮光层403去除,即在该区域不设置遮光层403,形成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未被遮光层403遮挡,可以用于彩虹纹的检测。
将第二隔离区F3靠近封装区F2的一侧区域中的遮光层403去除,即在该区域不设置遮光层403,形成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未被遮光层403遮挡,可以用于彩虹纹的检测。在封装区F2未设置遮光层403,即封装区F2未被遮光层403遮挡,可以用于彩虹纹的检测。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封装区F2和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b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连接。即在封装区F2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在封装区F2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其中,第二方向Y为围绕所述开孔区H的方向。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封装区F2和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形成为一个整体的未被遮光层403覆盖的第二区域M2,第二区域M2可以用于彩虹纹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封装区F2和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之和(该尺寸之和表示为d2)大于或等于60μm,即d2≥60μm。
示例性的,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封装区F2和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之和d2为60μm、62μm、65μm、68μm和7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即用于彩虹纹的检测的第二区域M2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60μm。
当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封装区F2和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之和d2大于或等于60μm时,可以保证该区域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3范围为3μm~7μm,即7μm≥d3≥3μm。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4范围为30μm~60μm,即60μm≥d4≥30μm。封装区F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5范围为40μm~60μm,即60μm≥d5≥40μm。
示例性的,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3为3μm、4μm、5μm、6μm或7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通过设置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范围为3μm~7μm,可以保证第二区域M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如图3所示,第一隔离区F1靠近封装区F2的第一隔离柱50称为第一个第一隔离柱501,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靠近第一个第一隔离柱501的边界线L1,与第一个第一隔离柱50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6大于等于6μm,即d6≥6μm。这样设置可以防止第一隔离区F1的遮光层403的脱落。即通过设置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范围为3μm~7μm,在保证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的同时,可以保证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靠近第一个第一隔离柱501的边界线L1,与第一个第一隔离柱50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6大于或等于6μm,避免引起第一隔离区F1的遮光层403的脱落的问题。
示例性的,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4为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或6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通过设置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4范围为30μm~60μm,在保证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的同时,避免引起第二隔离区F3的遮光层403的脱落的问题。
示例性的,封装区F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5为40μm、45μm、50μm、55或6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通过设置封装区F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5范围为40μm~60μm,且在封装区F2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和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在第二遮光层去除区Fb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3范围为3μm~7μm,以及第三遮光层去除区Fc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4范围为30μm~60μm的情况下,有效的保证不设置遮光层403的第二区域M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2大于或等于60μm,使得孔边区F的遮光层403的设计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遮光层403位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透光孔K1,多个第一透光孔K1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阵列设置。其中,第二方向Y为围绕开孔区H的方向。
示例性的,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透光孔K1是通过在整块的遮光层403上去除部分遮光层403形成的透光区域,例如,在整块的遮光层403上按照阵列排布的方式去除遮光层403,形成设置有阵列排布的第一透光孔K1的遮光层403。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垂直。
通过在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遮光层403上阵列设置多个第一透光孔K1的设计,使得孔边区F遮光层403的设计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设置有多个第一透光孔K1的遮光层403且位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面积之和的比值范围为3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遮光层40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透光孔K1的区域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7范围为150μm~600μm。
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在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中,并不是在依次连接的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整个区域设置第一透光孔K1,例如,在第一隔离区F1设置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在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且去除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的区域的遮光层403上设置多个第一透光孔K1,该区域标识为第三区域M3。
示例性的,遮光层40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透光孔K1的区域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7为150μm、180μm、220μm、270μm、350μm、420μm、500μm或60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多个第一透光孔K1中每个第一透光孔K1的尺寸d8范围为15μm~40μm,即40μm≥d8≥15μm。多个第一透光孔K1中每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K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9范围为15μm~40μm,即40μm≥d9≥15μm。多个第一透光孔中K1每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K1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距d10范围为15μm~40μm,40μm≥d10≥15μm。
示例性的,第一透光孔K1的形状包括:方形和圆形中的任一种。例如,第一透光孔K1延其轴向的形状为方形,第一透光孔K1的边长的尺寸d8范围为15μm~40μm。或,第一透光孔K1延其轴向的形状为圆形,第一透光孔K1的直径的尺寸d8范围为15μm~40μm。第一透光孔K1的形状包括:方形和圆形中的任一种仅是对第一透光孔K1形状的示例,并不是对第一透光孔K1形状的限制,第一透光孔K1还可以为其它形状。
示例性的,第一透光孔K1的尺寸d8为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或4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示例性的,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K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9为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或4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示例性的,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K1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距d10为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或4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通过第一透光孔K1的尺寸d8,以及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K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9和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距d10的设计,使得孔边区F的遮光层403的设计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一隔离区F1和第二隔离区F3之间设置有遮光层桥接区M4。遮光层M4位于遮光层桥接区M4的部分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交替设置的连接桥Q1和第二透光孔K2。其中,第二方向Y为围绕开孔区H的方向。
如图12所示,遮光层桥接区M4覆盖封装区F2以及第一隔离区F1靠近封装区F2的第一部分F11,和第二隔离区F3靠近封装区F2的第二部分F31。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二透光孔K2是通过去除部分遮光层403形成的透光区域。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连接桥Q1和第二透光孔K2交替设置形成环状的遮光层桥接区M4,遮光层桥接区M4围绕开孔区H设置。遮光层桥接区M4的连接桥Q1连接第一隔离区F1的遮光层403和第二隔离区F3的遮光层403。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的连接桥Q1和第二透光孔K2与图11中的连接桥Q1和第二透光孔K2并没有按照相似的尺寸进行画图示例,例如,图10中的连接桥Q1和第二透光孔K2明显比图11中的连接桥Q1和第二透光孔K2的尺寸大,这样示例并不是对连接桥Q1和第二透光孔K2的大小的限定,只是为了更清楚的示例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
通过在第一隔离区F1和第二隔离区F3之间设置遮光层桥接区M4,通过遮光层桥接区M4的第二透光孔K2的设置,使得孔边区F的遮光层403的设计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设置有多个第二透光孔K2的遮光层403且位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面积之和的比值范围为30%~62%。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遮光层桥接区M4包含依次相连接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F11、封装区F2和第二部分F31,即在封装区F2及其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设置为遮光层桥接区M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部分F1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14范围为3μm~7μm。第二部分F3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15范围为30μm~60μm。
示例性的,第一部分F1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14为3μm、4μm、5μm、6μm或7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通过设置第一部分F1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14范围为3μm~7μm,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部分F11靠近第一个第一隔离柱501的边界线L2,与第一个第一隔离柱50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6大于或等于6μm,即d6≥6μm,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隔离区F1的遮光层403的脱落。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第二部分F3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15为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或6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通过第一部分F1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14范围为3μm~7μm、第二部分F3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15范围为30μm~60μm的设置,在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的同时,可以避免遮光层403脱落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连接桥Q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1,与连接桥Q1和与该连接桥Q1相邻的第二透光孔K2在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之和(该尺寸之和表示为d12)的比值范围为40%~62%。
也就是说,连接桥Q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1,与连接桥Q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1和与该连接桥Q1相邻的第二透光孔K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2之和的比值范围为40%~62%,即62%≥d11/(d11+d12)≥40%。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连接桥Q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1,与连接桥Q1和与该连接桥Q1相邻的第二透光孔K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2之和的比值,即d11/(d11+d12)的比值为40%、45%、50%、55%或60%等,此处并不设限。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由于遮光层桥接区M4为圆环形结构,因此,可以将第二透光孔K2设置为扇形,第二透光孔K2靠近开孔区H一侧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比第二透光孔K2远离开孔区H一侧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小,第二透光孔K2靠近开孔区H一侧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为其在第二方向Y上最短处的尺寸。连接桥Q1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可以相等。
示例性的,可以将连接桥Q1设置为扇形或者其他形状,此处并不设限。
通过连接桥Q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1,与连接桥Q1和与该连接桥Q1相邻的第二透光孔K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之和d12的比值范围为40%~62%的设置,既可以保证孔边区F遮光层403的设计满足彩虹纹检测的需求,又可以有效的防止遮光层403的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连接桥Q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1大于或等于30μm,即d11≥30μm,第二透光孔K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2小于或等于20μm,即d12≤20μm。
示例性的,在满足连接桥Q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1,与连接桥Q1和与该连接桥Q1相邻的第二透光孔K2在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2之和的比值范围为40%~62%的情况下,连接桥Q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1为30μm、35μm或4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第二透光孔K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处的尺寸d12为20μm、15μm或1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遮光层桥接区M4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13大于或等于60μm,即d13≥60μm。
示例性的,遮光层桥接区M4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d13为60μm、70μm或8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遮光层403在遮光层桥接区M4设置的第二透光孔K2和第一遮光层去除区Fa,均为用于彩虹检测的区域。满足在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中,遮光层403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的比值范围为30%~62%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封装区F2设置有封装坝60,封装坝60围绕开孔区H。第一隔离区F1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隔离柱50,多个第一隔离柱50中的每个第一隔离柱50围绕开孔区H。第二隔离区F3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隔离柱70,多个第二隔离柱70中的每个第二隔离柱70围绕开孔区H。
示例性的,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封装坝60和第二隔离柱70均是围绕开孔区H的环形结构。沿第一方向X,多个第二隔离柱70的直径依次增大。封装坝60、第一隔离柱50和第二隔离柱70的设置可以提高孔边区F的封装能力,有助于隔绝水汽的侵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衬底1和遮光层403之间的第一源漏金属层207和第二源漏金属层209中的至少一者、第一平坦化层208、第二平坦化层210以及第一支撑层305,第一源漏金属层207和第二源漏金属层209中的至少一者、第一平坦化层208、第二平坦化层210和第一支撑层305沿第三方向Z依次层叠设置。其中,第三方向Z为由衬底1指向遮光层403的方向。第一隔离柱50和第二隔离柱70与第一源漏金属层207和第二源漏金属层209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封装坝60包括沿第三方向Z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部601、第四部602和第五部603,第三部601与第一平坦化层208同层设置,第四部602与第二平坦化层210同层设置,第五部603与第一支撑层305同层设置。
示例性的,第一源漏金属层207和第二源漏金属层209的材料包括钛/铝/钛(Ti-Al-Ti),例如,第一源漏金属层207的材料为沿第三方向Z层叠设置的钛/铝/钛(Ti-Al-Ti),第二源漏金属层209的材料为沿第三方向Z层叠设置的钛/铝/钛(Ti-Al-Ti)。第一平坦化层208、第二平坦化层210和第一支撑层305的材料包括聚酯亚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层305远离衬底1一侧的第一无机封装膜层306、有机封装膜层401、第二无机封装膜层402和第三平坦化层404,第一无机封装膜层306、有机封装膜层401、第二无机封装膜层402、遮光层403和第三平坦化层404沿第三方向Z依次层叠设置。第三平坦化层404覆盖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在第二隔离区F3,第二隔离柱70和遮光层403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无机封装膜层306、有机封装膜层401和第二无机封装膜层402。
示例性的,第一无机封装膜层306和第二无机封装膜层402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工艺形成,用于封装孔边区F,从而隔绝水汽。
通过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和第二隔离区F3不同膜层结构的设置,在孔边区F达到较好的封装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衬底1和第一源漏金属层207之间的第一栅导电层203和第二栅导电层205,第一栅导电层203和第二栅导电层205沿第三方向Z层叠设置。第一隔离柱50和第二隔离柱70靠近衬底1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部23A和第二支撑部25B,第一支撑部23A与第一栅导电层203同层设置,第二支撑部25B与第二栅导电层205同层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第一支撑部23A和第二支撑部25B均为围绕开孔区H的环形结构。第一隔离柱50、第一支撑部23A和第二支撑部25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具有共同的重叠区域。第二隔离柱70、第一支撑部23A和第二支撑部25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具有共同的重叠区域。
第一支撑部23A和第二支撑部25B的设置可以抬高第一隔离柱50和第二隔离柱70,提高第一隔离柱50和第二隔离柱70对孔边区F的封装效果。
为了方便理解显示面板100的膜层堆叠结构,如图13所示,示例一种显示面板100的膜层堆叠结构图。可以理解的是,本示例仅是对显示面板100的膜层堆叠结构示例,并不是对显示面板100的膜层堆叠结构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和依次层叠设置于衬底1上的驱动电路层2、发光器件层3和封装层4。其中,驱动电路层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201、第一栅绝缘层202、第一栅导电层203、第二栅绝缘层204、第二栅导电层205、层间介质层206、第一源漏金属层207、第一平坦化层208、第二源漏金属层209和第二平坦化层210。发光器件层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301、像素界定层302、发光层303和阴极层304。封装层4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层305、第一无机封装膜层306、有机封装膜层401、第二无机封装膜层402、遮光层403和第三平坦化层4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孔边区F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隔离区F3靠近显示区AA一侧的布线区F4,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第二隔离区F3和布线区F4的遮光层403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d16大于或等于580μm。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403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d16与遮光层403靠近显示区AA的边界线L4和遮光层403靠近开孔区H的边界线L5,沿第一方向X之间的间距。
示例性的,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孔边区F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连接的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第二隔离区F3和布线区F4,在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第二隔离区F3和布线区F4设置的遮光层403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d16为580μm、585μm、590μm、600μm或620μm等,此处并不设限。这样设置可以满足在孔边区F不漏光的需求。
在一些示例中,在模组工艺段进行显示面板100的彩虹纹检测时,模组1000的结构示例如图14所示,该模组1000包括:第二支撑层801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层801上的第一缓冲层802、第三支撑层803、发光面板804、遮光层403、第一保护层胶体805、第一保护层806、第二保护层胶体807、第二保护层808、第三保护层胶体809、油墨遮光层810和第三保护层811。
其中,发光面板804、遮光层403可以理解为用于示意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在模组1000中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孔边区F的遮光层403自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向开孔区H的方向延伸的尺寸要求。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采用偏光片技术,要求偏光片自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A向开孔区H的方向延伸的尺寸至少为580μm,这样可以满足防漏光的要求。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将第一隔离区F1、封装区F2、第二隔离区F3和布线区F4的遮光层403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d16大于或等于580μm的设置,可以满足防漏光的要求。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100,显示装置1100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装置1100还包括框架、电路板、显示驱动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以及其他电子配件等,显示面板100设置于框架内。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1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图像的任何装置。更明确地说,预期所述实施例可实施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所述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至少一个开孔区以及位于开孔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孔边区,且所述孔边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开孔区;
所述孔边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离区、封装区和第二隔离区;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开孔区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遮光层;
其中,所述遮光层的位于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的部分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的面积之和的比值范围为30%~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第一遮光层去除区,所述第一遮光层去除区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区靠近所述开孔区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去除区未设置有所述遮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去除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范围为10μm~2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隔离柱,所述多个第一隔离柱中的每个第一隔离柱围绕所述开孔区;
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第一遮光层去除区,所述第一遮光层去除区覆盖所述多个第一隔离柱中靠近所述开孔区的一个所述第一隔离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第二遮光层去除区;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区靠近所述封装区的一侧;
所述第二隔离区包括:第三遮光层去除区,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设置于所述第二隔离区靠近所述封装区的一侧;
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未设置所述遮光层;
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之和,大于或等于60μm;
所述第二遮光层去除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3μm~7μm;
所述第三遮光层去除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30μm~60μm;
所述封装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40μm~6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透光孔,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围绕所述开孔区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透光孔的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150μm~6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孔中每个第一透光孔的尺寸范围为15μm~40μm;
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孔中每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范围为15μm~40μm;
所述多个第一透光孔中每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范围为15μm~4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隔离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的之间设置有遮光层桥接区;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遮光层桥接区的部分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交替设置的连接桥和第二透光孔;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围绕所述开孔区的方向;
所述遮光层桥接区覆盖所述封装区以及所述第一隔离区靠近所述封装区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隔离区靠近所述封装区的第二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3μm~7μm;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30μm~6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与所述连接桥和与所述连接桥相邻的所述第二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之和的比值范围为40%~6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大于或等于30μm;
所述第二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短处的尺寸小于或等于2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桥接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6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区设置有封装坝,所述封装坝围绕所述开孔区;
所述第一隔离区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隔离柱,所述多个第一隔离柱中的每个第一隔离柱围绕所述开孔区;
所述第二隔离区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隔离柱,所述多个第二隔离柱中的每个第二隔离柱围绕所述开孔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和所述遮光层之间的第一源漏金属层和第二源漏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第一平坦化层、第二平坦化层以及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和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和所述第一支撑层沿第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由所述衬底指向所述遮光层的方向;
所述第一隔离柱和所述第二隔离柱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和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所述封装坝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部、第四部和第五部,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同层设置,所述第四部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五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层同层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无机封装膜层、有机封装膜层、第二无机封装膜层和第三平坦化层,所述第一无机封装膜层、所述有机封装膜层、所述第二无机封装膜层、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第三平坦化层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第三平坦化层覆盖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
在所述第二隔离区,所述第二隔离柱和所述遮光层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无机封装膜层、所述有机封装膜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膜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第一栅导电层和第二栅导电层,所述第一栅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栅导电层沿所述第三方向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隔离柱和所述第二隔离柱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栅导电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栅导电层同层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边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隔离区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布线区,所述第一隔离区、所述封装区、所述第二隔离区和所述布线区的遮光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580μm。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2554.7U CN219181984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2554.7U CN219181984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81984U true CN219181984U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6671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12554.7U Active CN219181984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81984U (zh) |
-
2022
- 2022-11-29 CN CN202223212554.7U patent/CN2191819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71053B2 (en) | Display panel having one display region surrounding another display regiion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20230074441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US11158824B2 (en) | Display component, display,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90056818A1 (en) |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1278681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1133488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enclosure ring in buffer area | |
CN11324136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08020772A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US20230172036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24114112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33170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411080A (zh) |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US20070035684A1 (en) |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9181984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963431B2 (en) | Mask,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12016195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rner display having cutouts and dams | |
CN219042432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EP3088952B1 (en) | Mask group, pixel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4709248A (zh) | 透明显示基板和透明显示装置 | |
KR20230088528A (ko) | 표시패널 및 표시장치 | |
US20240179967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5437174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I722827B (zh) | 畫素陣列基板 | |
CN118676059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KR20230132671A (ko) | 표시패널의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