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1790U - 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1790U
CN219181790U CN202223050978.8U CN202223050978U CN219181790U CN 219181790 U CN219181790 U CN 219181790U CN 202223050978 U CN202223050978 U CN 202223050978U CN 219181790 U CN219181790 U CN 219181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late
clamping piece
groov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09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江
蔡安
万巍
刘小明
李湘斌
刘国有
冯晶
吴琼
高文军
熊进波
向英
廖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agmet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agmet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agmet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agmet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09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1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1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1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板体和连接于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连接于第二板体两侧的第二连接组件,第二板体位于第一板体的一侧,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共同形成电子设备的侧壁;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相对设置,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连接;电源插座,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连接;其中,电源插座、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共同限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或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共同限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因此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实现快速装配,同时还可减少螺钉的使用,具有便于拆装和降低成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服务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服务器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以及更好的扩展性。
服务器的外壳主要有侧面的壳体构成(顶端和底端需要安装其他组件以及散热),现有技术中,服务器的外壳通常有多个壳体拼接而成,各壳体之间通常使用大量的螺丝来连接各壳体,导致服务器的外壳安装和拆卸较为繁琐,并且使用大量的螺丝会导致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连接于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连接组件;
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连接于第二板体两侧的第二连接组件,第二板体位于第一板体的一侧,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共同形成电子装置的侧壁;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相对设置,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连接;
电源插座,设于第一板体的一端,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均朝电源插座一侧弯折,电源插座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连接;其中,电源插座、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共同限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或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共同限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一卡接件,第一凹槽和第一卡接件分别设于第一板体的两侧;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卡接件和第三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和第三卡接件分别设于第二板体的两侧;第二卡接件卡入第一凹槽,第三卡接件和第一卡接件连接以使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只可沿竖直方向的一端移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一延伸部,第一基体连接于第一板体的一侧并朝第二板体弯折;第一延伸部连接于第一基体靠近第二板体的一侧,第一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第一基体对应第一延伸部设有第一卡槽;
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基体和第二延伸部,第二板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基体的一端位于第二卡槽内并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二基体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弯折;第二延伸部连接于第二基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第二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第三卡接件包括第三基体和第三延伸部,第二板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卡槽,第三基体的一端位于第三卡槽内并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三基体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弯折;第三延伸部连接于第三基体靠近第一板体的一侧,第三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其中,当第二卡接件卡入第一凹槽时,第二延伸部穿入第一凹槽;当第三卡接件和第一卡接件连接时,第三延伸部穿入第一卡槽且第一延伸部穿入第三卡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凹槽和第四卡接件,第二凹槽和第四卡接件分别设于第一板体的两侧;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五卡接件和第六卡接件,第五卡接件设于第二板体的一侧,第六卡接件设于第二板体的另一侧;
第五卡接件卡入第二凹槽,第六卡接件和第四卡接件连接以使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只可沿竖直方向的一端移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四卡接件包括第四基体、第四延伸部和第一耳板,第四基体连接于第一板体的一侧并朝第二板体弯折;第四延伸部连接于第一基体朝向第二板体的一侧,第四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第四基体沿第四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第四卡槽;第一耳板连接于第四基体靠近第二板体的一侧,第一耳板与第二板体贴合;
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设第一板体和第一耳板以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一耳板;
第五卡接件包括第五基体和第五延伸部,第二板体的一侧设有第五卡槽,第五基体的一端位于第四卡槽内并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五基体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弯折;第五延伸部连接于第五基体靠近第一板体的一侧,第五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第六卡接件包括第六基体和第六延伸部,第二板体的另一侧设有第六卡槽,第六基体的一端位于第六卡槽内并与第二板体连接,第六基体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弯折;第六延伸部连接于第六基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第六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其中,当第五卡接件卡入第二凹槽时,第五延伸部穿入第二凹槽;当第六卡接件和第四卡接件连接时,第六延伸部穿入第四卡槽且第四延伸部穿入第六卡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凹槽和第二紧固件,第三凹槽和第二紧固件分别设于第一板体的两侧;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七卡接件和第二耳板,第七卡接件设于第二板体的一侧,第七卡接件卡入第三凹槽以将第一板体的一侧和第二板体的一侧连接;第二耳板设于第二板体的另一侧,第二耳板和第一板体贴合,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第一板体和第二耳板以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二耳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八卡接件和第三紧固件,第八卡接件和第三紧固件分别设于第一板体的两侧;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九卡接件和第三耳板,第九卡接件位于第二板体的一侧,第九卡接件和第八卡接件连接;第三耳板位于第二板体的另一侧,第三耳板朝第一板体一侧弯折,第三耳板与第一板体贴合,第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板体和第三耳板以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三耳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八卡接件包括第八基体和第八延伸部,第八基体连接于第一板体朝向第二板体的一侧并朝第二板体弯折,第八延伸部连接于第八基体靠近第二板体的一侧,第八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第八基体对应第八延伸部设有第八卡槽;
第二板体对应第九卡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九卡槽,第九卡接件包括第九基体和第九延伸部,第九基体的一端位于第九卡槽内并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九基体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弯折;第九延伸部连接于第九基体朝向第一板体的一侧,第九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其中,当第九卡接件和第八卡接件连接时,第九延伸部穿入第八卡槽且第八延伸部穿入第九卡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耳板,第四耳板连接于第一板体连接有第三紧固件的侧边,第四耳板朝第二板体一侧弯折并与第二板体贴合;第四耳板靠近电源插座设置;
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紧固件,第四紧固件依次穿设第二板体和第四耳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板体内侧的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设有定位孔和插孔;电源插座包括座体、定位柱和焊脚,座体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连接;座体用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定位柱设于座体朝向第一电路板的一侧,定位柱插设于定位孔;
焊脚位于座体朝向第一电路板的一侧,焊脚的一端与座体电连接,焊脚的另一端插入插孔,焊脚与第一电路板焊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板体内侧的金手指、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一端的第二电路板;金手指包括主体和端子,主体设置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主体为绝缘材质;端子穿设于主体且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弹片和第五紧固件,弹片包括连接部和凸起部,连接部设于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的内侧;第五紧固件将连接部固定于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的内侧,各连接部与至少两个第五紧固件连接;
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对应凸起部设有穿孔,凸起部与连接部连接,凸起部穿设于穿孔并凸出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电源插座。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连接于第一板体的两侧。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二板体位于第一板体的一侧,第二板体的形状与第一板体的形状互补,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共同形成电子设备的侧壁。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二板体的两侧,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相对设置,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连接,以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建立初步连接。电源插座用于供外部电源接入。电源插座设于第一板体的竖直方向的一端,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均朝电源插座一侧弯折,电源插座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连接。电源插座、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共同限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通过电源插座、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组装可实现快速装配,同时还可减少螺钉的使用,具有便于拆装和降低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源插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源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源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金手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0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装置;
1、第一连接板;11、第一板体;111、穿孔;12、第一连接组件;122a、第一凹槽;123a、第一卡接件;1231a、第一基体;12311a、第一卡槽;1232a、第一延伸部;
122b、第二凹槽;123b、第四卡接件;1231b、第一耳板;1232b、第四基体;12321b、第四卡槽;1233b、第四延伸部;
122C、第三凹槽;123C、第二紧固件;
122d、第三紧固件;123d、第四耳板;124d、第八卡接件;1241d、第八基体;12411d、第八卡槽;1242d、第八延伸部;1243d、第五紧固件;1244d、第一弯折部;
2、第二连接板;21、第二板体;22、第二连接组件;
222a、第二卡接件;2221a、第二基体;2222a、第二延伸部;223a、第三卡接件;2231a、第三基体;2232a、第三延伸部;224a、第二
卡槽;225a、第三卡槽;
222b、第五卡接件;2221b、第五基体;2222b、第五延伸部;223b、第六卡接件;2231b、第六基体;2232b、第六延伸部;224b、第一
紧固件;225b、第五卡槽;226b、第六卡槽;
222c、第七卡接件;2221c、第七基体;2222c、第七延伸部;223c、第二耳板;
222d、第九卡接件;2221d、第九基体;2222d、第九延伸部;223d、第三耳板;224d、第四紧固件;225d、第九卡槽;
3、电源插座;31、座体;32、定位柱;33、焊脚;34、屏蔽罩;35、电极;
4、第一电路板;41、定位孔;42、插孔;
5、第二电路板;
6、金手指;61、主体;62、端子;
7、弹片;71、连接部;72、凸起部;
8、第五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电源插座3。第一连接板1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一连接组件12,第一板体11为第一连接板1的主体部分,第一连接组件12连接于第一板体11的两侧。
第二连接板2包括第二板体21和第二连接组件22。第二板体21为第二连接板2的主体部分,第二板体21位于第一板体11的一侧,第二板体21的形状与第一板体11的形状互补,第二板体21和第一板体11共同形成电子设备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呈长方体状,当电子设备直立放置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的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截面均大致呈L形。
第二连接组件22设置在第二板体21的两侧,具体地,第二板体21靠近第一板体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22。第二连接组件22与第一连接组件12相对设置,第二连接组件22与第一连接组件12连接,以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建立初步连接。
电源插座3用于供外部电源接入。电源插座3设于第一板体11的竖直方向的一端,第一板体11的一端和第二板体21的一端均朝电源插座3一侧弯折,电源插座3与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21连接。电源插座3、第一连接组件12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2共同限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通过电源插座3、第一连接组件12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2组装可实现快速装配,同时还可减少螺钉的使用,具有便于拆装和降低成本的优点。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连接组件12包括第一凹槽122a和第一卡接件123a,第一凹槽122a大致呈矩形,第一凹槽122a设于第一板体11的一侧且靠近第二板体21设置。第一卡接件123a设于第一板体11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二板体21设置。
第二连接组件22包括第二卡接件222a和第三卡接件223a,第二卡接件222a设于第二板体21的一侧且对应第一凹槽122a设置。第三卡接件223a设于第二板体21的另一侧且对应第一卡接件123a设置。第二卡接件222a卡入第一凹槽122a,使第一板体11的一侧和第二板体21的一侧产生连接。第三卡接件223a和第一卡接件123a连接以使第一板体11的另一侧和第二板体21的另一侧产生连接,并使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21只可沿竖直方向的一端移动,竖直方向的一端为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卡接件223a和第一卡接件123a连接以使第二板体21只可沿竖直向下的方向运动。
请参阅图4和图22,第一卡接件123a包括第一基体1231a和第一延伸部1232a,第一基体1231a大致呈板状,第一基体1231a连接于第一板体11靠近第二板体21的一侧,第一基体1231a朝第二板体21一侧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装置100为长方体,第一基体1231a弯折的角度为90度。第一延伸部1232a大致呈长条状,第一延伸部1232a连接于第一基体1231a靠近第二板体21的一侧,第一延伸部1232a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第一基体1231a对应第一延伸部1232a设有第一卡槽12311a,第一卡槽12311a沿竖直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32a竖直向下延伸。
请参阅图2和图19,第二卡接件222a包括第二基体2221a和第二延伸部2222a,第二板体2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224a,第二卡槽224a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基体2221a的一端位于第二卡槽224a内并与第二板体21连接,第二基体2221a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11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装置100为长方体,第二基体2221a弯折的角度为90度。第二延伸部2222a连接于第二基体2221a朝向第一板体11的一侧,第二延伸部2222a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2222a竖直向上延伸。
第三卡接件223a包括第三基体2231a和第三延伸部2232a,第二板体21异于第二卡槽224a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卡槽225a,第二卡槽224a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基体2231a大致呈板状,第三基体2231a的一端位于第三卡槽225a内并与第二板体21连接,第三基体2231a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11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装置100为长方体,第三基体2231a弯折的角度为90度。第三延伸部2232a大致呈条状,第三延伸部2232a连接于第三基体2231a靠近第一板体11的一侧,第三延伸部2232a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延伸部2232a竖直向上延伸。第三卡接件223a的结构与第二卡接件222a的结构相似,第三卡接件223a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9。
请参阅图2至图5,组装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时,先将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设于预设位置,再将第二卡接件222a卡入第一凹槽122a时,并将第三延伸部2232a穿入第一卡槽12311a且第一延伸部1232a穿入第三卡槽225a。由于第二延伸部2222a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因此,当第二卡接件222a卡入第一凹槽122a时,第二延伸部2222a穿入第一凹槽122a,且第二延伸部2222a的远离第一凹槽122a的一端勾住第一板体11,可将第一板体11的一侧与第二板体21的一侧连接。当第三延伸部2232a穿入第一卡槽12311a且第一延伸部1232a穿入第三卡槽225a,由于第一延伸部1232a和第三延伸部2232a的延伸方向相反,因此,第一延伸部1232a和第三延伸部2232a相互勾住,使得第二板体21只可沿竖直向下的一端运动。由于第一板体11沿竖直方向的一端设有电源插座3,电源插座3同时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连接,因此,电源插座3可阻止第一板体11沿竖直向下的一端运动。电源插座3、第一连接组件12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2共同限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以完成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安装。
在拆卸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时,先将电源插座3拆除,再将第二板体21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推动,可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分离。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板体11内侧的第一电路板4,第一电路板4设有定位孔41和插孔42。
电源插座3包括座体31、定位柱32和焊脚33。座体31大致呈块状,座体31用于供外接电源插头插入。定位置设于座体31朝向第一电路板4的一侧,定位柱32插设于定位孔41,以使座体31和第一电路板4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可实现座体31和第一电路板4的快速定位。
焊脚33位于座体31朝向第一电路板4的一侧,焊脚33的一端与座体31电连接,焊脚33的另一端插入插孔42,焊脚33与第一电路板4焊接,从而使座体31和第一电路板4之间产生电连接。焊脚33与第一电路板4之间较佳采用回流焊。对应的,座体31还设有电极35,电极35与焊脚33电连接。电极35用于与外部电源接触以导电。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电源插座3设有三个焊脚33,对应地,设有三个电极35。
请参阅图7,电源插座3还包括屏蔽罩34,屏蔽罩34盖合于座体31连接有焊脚33的一侧,以防止其他金属组件与焊脚33接触出现短路。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板体11内侧的金手指6、设置于第一电路板4一端的第二电路板5。金手指6用于连接第一电路板4和第二电路板5。
金手指6包括主体61和端子62,主体6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4和第二电路板5之间,主体61为绝缘材质,例如塑胶材料,以隔绝第一电路板4和第二电路板5。端子62穿设于主体61,端子6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4和第二电路板5电连接。通过金手指6连接第一电路板4和第二电路板5,可使第一电路板4和第二电路板5相对固定,还可使第一电路板4和第二电路板5之间产生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123a和第二卡接件222a均设有三个。
请参阅图2和图20,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弹片7和第五紧固件8。弹片7包括连接部71和凸起部72。连接部71大致呈片状,连接部71设于第一板体11和/或第二板体21的内侧,即连接部71的安装位置包括:一、连接部71安装于第一板体11的内侧;二、连接部71安装于第二板体21的内侧;三、连接部71分别安装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
请参阅图20和图21,第五紧固件8将连接部71固定于第一板体11和/或第二板体21的内表面,各连接部71与至少两个第五紧固件8连接,至少两个第五紧固件8位于同一侧,以固定连接部71。安装时,第五紧固件8依次贯穿连接部71和第一板体11以将连接部71固定于第一板体11,或第五紧固件8依次贯穿连接部71和第二板体21以将连接部71固定于第二板体21。
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对应凸起部72设有穿孔111,凸起部72呈片状且为拱形,凸起部72穿设于对应的穿孔111并凸出于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21。因此,当将电子设备100安装于其他装置或设备(图未示)的收纳腔内时,由于收纳腔的尺寸通常略大于电子设备100的尺寸,将电子设备100安装进收纳腔时,凸起部72与收纳腔的侧壁抵接,可降低电子设备100在收纳腔内的晃动幅度。在本申请中,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上均安装有弹片7,且安装于第一板体11上的弹片7和安装于第二板体21上的弹片7正对设置,因此,通过两个正对设置的弹片7可使电子设备100的两侧均与收纳腔的侧壁抵接,可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100在收纳腔内的晃动幅度。
弹片7的安装过程大致为:将弹片7的凸起部72穿设于穿孔111,再使用第五紧固件将连接部71固定于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21上,弹片7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可实现快速安装。
综上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电源插座3。第一连接板1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一连接组件12,第一连接组件12连接于第一板体11的两侧。第二连接板2包括第二板体21和第二连接组件22。第二板体21位于第一板体11的一侧,第二板体21的形状与第一板体11的形状互补,第二板体21和第一板体11共同形成电子设备的侧壁。第二连接组件22设置在第二板体21的两侧,第二连接组件22与第一连接组件12相对设置,第二连接组件22与第一连接组件12连接,以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建立初步连接。电源插座3用于供外部电源接入。电源插座3设于第一板体11的竖直方向的一端,第一板体11的一端和第二板体21的一端均朝电源插座3一侧弯折,电源插座3与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21连接。电源插座3、第一连接组件12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2共同限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通过电源插座3、第一连接组件12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2组装可实现快速装配,同时还可减少螺钉的使用,具有便于拆装和降低成本的优点。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组件12和第二连接组件22的结构不同,其他组件的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其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9至图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2包括第二凹槽122b和第四卡接件123b,第二凹槽122b大致呈矩形,第二凹槽122b设于第一板体11的一侧且靠近第二板体21设置。第四卡接件123b设于第一板体11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二板体21设置。
请参阅图12,第二连接组件22包括第五卡接件222b和第六卡接件223b,第五卡接件222b设于第二板体21的一侧且对应第二凹槽122b设置。第六卡接件223b设于第二板体21的另一侧且对应第四卡接件123b设置。第五卡接件222b卡入第二凹槽122b,使第一板体11的一侧和第二板体21的一侧产生连接。第六卡接件223b和第四卡接件123b连接以使第一板体11的另一侧和第二板体21的另一侧产生连接,并使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21只可沿竖直方向的一端移动,竖直方向的一端为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卡接件123b和第六卡接件223b连接以使第二板体21只可沿竖直向下的方向运动。
请参阅图10和图11,第四卡接件123b包括第四基体1232b、第四延伸部1233b和第一耳板1231b。第四基体1232b大致呈板状,第四基体1232b连接于第一板体11的一侧并朝第二板体21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装置100为长方体,第四基体1232b弯折的角度为90度。第四延伸部1233b大致呈条状,第四延伸部1233b连接于第一基体1231a朝向第二板体21的一侧,第四延伸部1233b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延伸部1233b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延伸。第一耳板1231b大致呈板状,第一板体11连接于第四基体1232b靠近第二板体21的一侧,第一耳板1231b与第二板体21贴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板1231b位于第二板体21的内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耳板1231b位于第二板体21的外侧。
请参阅图12,第二连接组件22还包括第一紧固件224b,第一紧固件224b依次穿设第一板体11和第一耳板1231b以连接第一板体11和第一耳板1231b,进而连接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以阻止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沿竖直方向产生滑动。在电源座的作用下,可进一步提高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的连接稳定性。第一紧固件224b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和铆钉。
第五卡接件222b包括第五基体2221b和第五延伸部2222b,第二板体21的一侧设有第五卡槽225b,第五卡槽225b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五基体2221b的一端位于第五卡槽225b内并与第二板体21连接,第五基体2221b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11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装置100为长方体,第五基体2221b弯折的角度为90度。第五延伸部2222b连接于第五基体2221b靠近第一板体11的一侧,第二延伸部2222a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2222a竖直向上延伸。
第六卡接件223b包括第六基体2231b和第六延伸部2232b,第二板体21异于第二卡槽224a的另一侧设有第六卡槽226b,第六卡槽226b沿竖直方向延伸。第六基体2231b大致呈板状,第六基体2231b的一端位于第六卡槽226b内并与第二板体21连接,第六基体2231b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11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装置100为长方体,第六基体2231b弯折的角度为90度。第六延伸部2232b大致呈条状,第六延伸部2232b连接于第六基体2231b靠近第一板体11的一侧,第六延伸部2232b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六延伸部2232b竖直向上延伸。
请参阅图9至图12,组装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时,先将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设于预设位置,再将第五卡接件222b卡入第二凹槽122b时,并将第四延伸部1233b穿入第六卡槽226b且第六延伸部2232b穿入第四卡槽12321b。由于第五延伸部2222b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因此,当第五卡接件222b卡入第二凹槽122b时,第五延伸部2222b穿入第二凹槽122b,且第五延伸部2222b的远离第二凹槽122b的一端勾住第一板体11,可将第一板体11的一侧与第二板体21的一侧连接。
当第六延伸部2232b穿入第四卡槽12321b且第四延伸部1233b穿入第六卡槽226b,由于第六延伸部2232b和第四延伸部1233b的延伸方向相反,因此,第四延伸部1233b和第六延伸部2232b相互勾住,由于设有第一紧固件224b以及第一板体11沿竖直方向的一端设有电源插座3,电源插座3同时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连接,因此,第一紧固件224b可阻止第一板体11沿竖直向下的一端运动。第一连接组件12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2共同限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以完成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安装。
在拆卸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时,先将电源插座3拆除和第一紧固件224b,再将第二板体21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推动,可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分离。
本实施例中,第四卡接件123b设有两个,第二卡接件222a设有三个,第一紧固件224b设有一个。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组件12和第二连接组件22的共同限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相对运动,设置电源插座3可进一步提高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组件12和第二连接组件22的结构不同,其他组件的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其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13至图15,第一连接组件12包括第三凹槽122C和第二紧固件123C,第三凹槽122C大致呈矩形,第三凹槽122C设于第一板体11的一侧且靠近第二板体21设置。第二紧固件123C设于第一板体11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二板体21设置。
请参阅图14,第二连接组件22包括第七卡接件222c和第二耳板223c。第七卡接件222c设于第二板体21的一侧,且对应第三凹槽122C设置。第七卡接件222c卡入第三凹槽122C以将第一板体11的一侧和第二板体21的一侧连接,具体地,第七卡接件222c包括第七基体2221c和第七延伸部2222c,第七基体2221c大致呈板状,第七基体2221c连接于第二板体21靠近第一板体11的一侧,第七基体2221c朝第一板体11一侧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第七基体2221c弯折90度。第七延伸部2222c连接于第七基体2221c靠近第一板体11的一侧,第七延伸部2222c沿竖直向上方向或竖直向下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七延伸部2222c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延伸。当第七卡接件222c卡入第三凹槽122C时,第七延伸部2222c穿入第三凹槽122C,且第七延伸部2222c远离第三凹槽122C的一端勾住第一板体11,可将第一板体11的一侧与第二板体21的一侧连接。
第二耳板223c大致呈板状,第二耳板223c连接于第二板体21异于第一卡接件123a的一侧,第二板体21朝第一板体11一侧弯折,以使第二耳板223c和第一板体11贴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耳板223c的弯折角度为90度。在本实施例中,耳板位于第一板体11的内侧。第二紧固件123C以次穿设第一板体11和第二耳板223c以连接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第二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和铆钉。
请参阅图14和图15,由于第一板体11的一侧和第二板体21的一侧通过第七卡接件222c和第三凹槽122C连接,第一板体11的另一侧和第二板体21的另一侧通过第二紧固件123C和第二耳板223c连接,电源插座3设置于第一板体11的一端,并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连接,以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完成组装且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
在安装时,先将第七卡接件222c的第七延伸部2222c卡入第三凹槽122C内,再安装第二紧固件123C,最后安装电源插座3。
拆卸时,先拆卸第二紧固件123C和电源插座3,再将第二板体21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推动,可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分离。
本实施例中,第七卡接件222c设有三个,第二紧固件123C设有两个。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组件12和第二连接组件22的共同限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相对运动,设置电源插座3可进一步提高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连接组件12和第二连接组件22的结构不同,其他组件的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其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16和图18,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2包括第八卡接件124d、第三紧固件122d以及第四耳板123d。第二连接组件22包括第九卡接件222d、第三耳板223d和第四紧固件224d。
请参阅图17,第八卡接件124d包括第八基体1241d和第八延伸部1242d,第八基体1241d大致呈板状,第八基体1241d连接于第一板体11朝向第二板体21的一侧并朝第二板体21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第八基体1241d弯折90度。第八延伸部1242d大致呈条状,第八延伸部1242d连接于第八基体1241d靠近第二板体21的一侧,第八延伸部1242d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八延伸部1242d沿竖直向下方向延伸。第八基体1241d对应第八延伸部1242d设有第八卡槽12411d,第八卡槽12411d沿竖直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18,第二板体21对应第九卡接件222d的一侧设有第九卡槽225d,第九卡槽225d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九卡接件222d包括第九基体2221d和第九延伸部2222d。第九基体2221d大致呈板状,第九基体2221d的一端位于第九卡槽225d内并与第二板体21连接,第九基体2221d的另一端朝第一板体11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第九基体2221d弯折90度。第九延伸部2222d连接于第九基体2221d朝向第一板体11的一侧,第九延伸部2222d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八延伸部1242d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17和图18,当第九卡接件222d和第八卡接件124d连接时,第九延伸部2222d穿入第八卡槽12411d且第八延伸部1242d穿入第九卡槽225d,由于第八延伸部1242d和第九延伸部2222d的延伸方向相反,因此,第八延伸部1242d和第九延伸部2222d相互勾住以实现将第一板体11的一侧与第二板体21的一侧连接。
第二板体21异于第九卡接件222d的一侧设有第三耳板223d,对应地,第一板体11异于第八卡接件124d的一侧设有第三紧固件122d,当第九卡接件222d和第八卡接件124d连接时,第三紧固件122d依次穿设于第一板体11和第三耳板223d,以将第一板体11和第三耳板223d连接,进而连接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
请参阅图17,第一连接组件12还包括第四耳板123d,第四耳板123d连接于第一板体11连接有第三紧固件122d的侧边,第四耳板123d朝第二板体21一侧弯折并与第二板体21贴合,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耳板123d弯折90度。第四耳板123d靠近电源插座3设置,因此弯折后的第四板体靠近电源插座3。
第二连接组件22还包括第四紧固件224d,第四紧固件224d依次穿设第二板体21和第四耳板123d,进而提高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的连接强度。拆卸时,先拆卸第四紧固件224d,使用螺丝刀或拨片等工具伸入第一板体11顶端,可使第一板体11顶端对应电源插座3处产生缝隙,从而便于拆卸电源插座3。
请参阅图16至图18,在安装时,先将第八卡接件124d与第九卡接件222d连接,以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建立初步连接。再安装第三紧固件122d和第四紧固件224d,最后安装电源插座3。
在拆卸时,先拆卸第四紧固件224d和第三紧固件122d,再拆卸电源插座3,然后将第二板体21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推动,以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分离。
本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21的形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具体地,请参阅图17,第一板体11连接有第八卡接件124d的一侧设有第一弯折部1244d,第一弯折部1244d朝第二板体21弯折90度,第一弯折部1244d与第二板体21具有重合区域S。第一连接组件12还包括第五紧固件1243d,第五紧固件1243d穿设重合区域S,以将第一弯折部1244d与第二板体21的一个侧面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第八卡接件124d设有两个,第九卡接件222d设有三个,第三紧固件122d设有两个,第四紧固件224d设有一个,第五紧固件1243d设有一个。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组件12和第二连接组件22的共同限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相对运动,设置电源插座3可进一步提高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包括上述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的结构请参阅上文,本文不再详细描述其具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连接组件;
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两侧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板体共同形成所述电子装置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
电源插座,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均朝所述电源插座一侧弯折,所述电源插座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连接;其中,所述电源插座、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共同限制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或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共同限制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卡接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卡接件和第三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和所述第三卡接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卡接件卡入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三卡接件和所述第一卡接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只可沿竖直方向的一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基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并朝所述第二板体弯折;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基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一基体对应所述第一延伸部设有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基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二基体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板体弯折;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体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所述第三卡接件包括第三基体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基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三基体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板体弯折;所述第三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基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其中,当所述第二卡接件卡入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二延伸部穿入所述第一凹槽;当所述第三卡接件和所述第一卡接件连接时,所述第三延伸部穿入所述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延伸部穿入所述第三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凹槽和第四卡接件,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卡接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五卡接件和第六卡接件,所述第五卡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六卡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
所述第五卡接件卡入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六卡接件和所述第四卡接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只可沿竖直方向的一端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卡接件包括第四基体、第四延伸部和第一耳板,所述第四基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并朝所述第二板体弯折;所述第四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基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四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所述第四基体沿所述第四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一耳板连接于所述第四基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二板体贴合;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一耳板以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一耳板;
所述第五卡接件包括第五基体和第五延伸部,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设有第五卡槽,所述第五基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四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五基体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板体弯折;所述第五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五基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五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所述第六卡接件包括第六基体和第六延伸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设有第六卡槽,所述第六基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六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六基体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板体弯折;所述第六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六基体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六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其中,当所述第五卡接件卡入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第五延伸部穿入所述第二凹槽;当所述第六卡接件和所述第四卡接件连接时,所述第六延伸部穿入所述第四卡槽且所述第四延伸部穿入所述第六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凹槽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七卡接件和第二耳板,所述第七卡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七卡接件卡入所述第三凹槽以将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耳板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耳板和所述第一板体贴合,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耳板以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耳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八卡接件和第三紧固件,所述第八卡接件和所述第三紧固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九卡接件和第三耳板,所述第九卡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九卡接件和所述第八卡接件连接;所述第三耳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三耳板朝所述第一板体一侧弯折,所述第三耳板与所述第一板体贴合,所述第三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耳板以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耳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卡接件包括第八基体和第八延伸部,所述第八基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并朝所述第二板体弯折,所述第八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八基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八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一端延伸;所述第八基体对应所述第八延伸部设有第八卡槽;
所述第二板体对应所述第九卡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九卡槽,所述第九卡接件包括第九基体和第九延伸部,所述第九基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九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九基体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板体弯折;所述第九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九基体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九延伸部沿竖直方向的另一端延伸;
其中,当所述第九卡接件和所述第八卡接件连接时,所述第九延伸部穿入所述第八卡槽且所述第八延伸部穿入所述第九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耳板,所述第四耳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有所述第三紧固件的侧边,所述第四耳板朝所述第二板体一侧弯折并与所述第二板体贴合;所述第四耳板靠近所述电源插座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紧固件,所述第四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四耳板。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内侧的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定位孔和插孔;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座体、定位柱和焊脚,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座体用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座体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
所述焊脚位于所述座体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焊脚的一端与所述座体电连接,所述焊脚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插孔,所述焊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焊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内侧的金手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一端的第二电路板;所述金手指包括主体和端子,所述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所述主体为绝缘材质;所述端子穿设于所述主体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弹片和第五紧固件,所述弹片包括连接部和凸起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所述第五紧固件将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各所述连接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五紧固件连接;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对应所述凸起部设有穿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凸起部穿设于所述穿孔并凸出于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
13.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
CN202223050978.8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Active CN219181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0978.8U CN219181790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0978.8U CN219181790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1790U true CN219181790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0978.8U Active CN219181790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1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44047B2 (en) Dual-swiping interconnection clip, and hook and slot arrangement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attachment
US73228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7134895B1 (en) PC board assembly
US7331818B2 (en)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inforcing elements
US20070207653A1 (en) Socket device
US20150111400A1 (en) Connector
CN109417238B (zh) 接地件及主机
TWM270515U (en) Matrix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TWI228333B (en) Multi-function mounting/latch compone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64915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739880B2 (en) Circuit board-to-board interconnection device
CN219181790U (zh) 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KR20130109804A (ko) 회로기판 실장용 커넥터 구조
CN115884541A (zh) 一种电子装置和服务器
KR20140044900A (ko)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3383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9715555U (zh) 一种无线卡扣式安装的测试表
JP2007220491A (ja) 電極端子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CN215735626U (zh) 屏蔽罩
CN100485579C (zh) 抗电磁干扰装置
CN220383305U (zh) 一种小型显示屏的固定结构
CN218243939U (zh) 加强件、扩展卡组件和扩展卡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855541U (zh) 摇杆装置和控制器
CN219612345U (zh) 电路板结构及显示器
CN111313170B (zh) 接线端子和相应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