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0421U -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0421U
CN219180421U CN202223390831.3U CN202223390831U CN219180421U CN 219180421 U CN219180421 U CN 219180421U CN 202223390831 U CN202223390831 U CN 202223390831U CN 219180421 U CN219180421 U CN 219180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driving shaft
moving contact
novel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08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al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a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al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a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08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0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0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0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包括壳体、带有动触头的滑块,操作机构,壳体包括底座、安装板以及上盖,滑块位于底座与安装板内,底座与安装板内还设有与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上盖与安装板连接,上盖上设有延伸腔室,操作机构位于上盖内,操作机构包括拨叉、驱动轴、推板以及复位件,推板朝向延伸腔室一侧上设有第一斜面部,延伸腔室位于第一斜面部的运动轨迹上,推板下端穿过安装板上的滑道与滑块联动,拨叉带动驱动轴运动,驱动轴在推板顶面上运动且带动推板运动,且第一斜面部的边壁与驱动轴的运动轨迹存在交集,驱动轴运动使得复位件发生形变;本实用新型增加断开时到达死点的行程,提高灭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中,是通过滑块滑动,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连接或者分离。现有的隔离开关具体是通过手柄对操作机构进行操作,操作机构带动滑板,从而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连接或者分离。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整体尺寸的限定(均是统一标准尺寸),尤其是分离操作时,操作机构在操作过程中,行程有限,其内部储能机构在经过死点时,动触头与静触头还有部分连接,故此时储能机构释放储能,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拉弧时间加长,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隔离开关报废,影响到实际的使用效果。故如何在现有尺寸规格下,增加断开时储能机构到达死点的距离,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中,包括壳体、带有动触头的滑块,操作机构,壳体包括底座、安装板以及上盖,滑块位于底座与安装板内,底座与安装板内还设有与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上盖与安装板连接,上盖上设有延伸腔室,操作机构位于上盖内,操作机构包括拨叉、驱动轴、推板以及复位件,推板朝向延伸腔室一侧上设有第一斜面部,延伸腔室位于第一斜面部的运动轨迹上,推板下端穿过安装板上的滑道与滑块联动,拨叉带动驱动轴运动,驱动轴在推板顶面上运动且带动推板运动,且第一斜面部的边壁与驱动轴的运动轨迹存在交集,驱动轴运动使得复位件发生形变。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通过增加延伸腔室与第一斜面部,当外部手柄与拨叉配合实现转动时,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需要从推板的另一端运动至第一斜面部靠近延伸腔室的最前端,此时复位件刚好位于死点位置,故实现了增加断开时到达死点的距离,当经过死点后,复位件快速复位,驱动轴则是从第一斜面部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此时的滑块行程与现有隔离开关滑块行程保持一致,故实现了分离效果,降低拉弧的时长,起到快速熄灭电弧的效果,此时,第一斜面部则是部分伸入至延伸腔室内,从而实现整体的配合效果。
其中,复位件为扭簧,复位件一端与驱动轴连接,复位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采用扭簧的设置,形成了复位件的储能以及复位效果,从而实现了快速分合闸效果。
其中,操作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相对拨叉转动,驱动轴位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处上,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上设有限位销,拨叉带动限位销运动,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第二连杆靠近第一连杆一端上设有第一腰型孔以及挡件,复位件套设在第二连杆上,驱动轴穿过第一腰型孔且在第一腰型孔内滑动,挡件位于驱动轴与复位件之间,复位件为弹簧。
此种结构的设置,将复位件设置为弹簧,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转动配合,当转动过程中,驱动轴带动挡件使得复位件位于储能状态,继续转动后,越过死点后,复位件快速复位,从而实现分合闸效果。
其中,推板的顶面上设有驱动腔,第一斜面部位于驱动腔的边壁上,驱动腔上设有第一垂直部,第一垂直部位于第一斜面部的对应面上。
采用驱动腔的设置,使得驱动轴更好的带动推板运动,实现滑块滑动的效果。采用第一垂直部的设置,起到了一定的导向效果,使得驱动轴运动更加稳定。
其中,驱动腔上还设有第二垂直部,第二垂直部与第一斜面部连接,且第二垂直部与第一垂直部为平行设置。
第二垂直部的设置,使得滑块整体在运动过程中有足够大的分力,而且给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提供了向右移动的初速度。
其中,拨叉上设有两个驱动槽,驱动轴在驱动槽内滑动。
驱动槽的设置,使得驱动轴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更加灵活的驱动。
其中,上盖上设有两个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拨叉的转动轨迹上。
限位块的设置,形成一定的限位效果,防止发生过度偏转。
其中,静触头朝向动触头一侧上设有第二斜面部。
第二斜面部的设置,缩小了静触头前端的体积,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更好的实现分离效果。
其中,还包括灭弧罩,灭弧罩固定在安装板与底座内,灭弧罩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轨迹上,灭弧罩为倾斜设置。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在操作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配合,形成分合闸效果,通过倾斜设置的灭弧罩,使得分离时产生的电弧可以快速熄灭。
其中,安装板与底座内固定有若干个磁体,前后对应设置的两个磁体对应面的磁极相同,磁体位于灭弧罩靠近安装板边壁的一侧上。
磁体的设置,形成了磁场,通过磁场可以吸引电弧,起到进一步快速灭弧的效果。
其中,壳体上设有排气通道以及排气孔,排气通道为Z字型,排气通道一端与灭弧罩末端连通,排气通道另一端与排气孔连通。
采用排气通道的设置,形成了一个缓冲区域,使得排气更加稳定。
其中,还包括弹簧片以及垫板,滑块上设有偶数个贯穿滑块的固定腔,两个固定腔为一组,动触头、弹簧片以及垫板均位于固定腔内,动触头位于靠近相邻固定腔一侧上,垫板位于弹簧片与动触头之间,弹簧片一端与固定腔内壁相抵,弹簧片另一端与垫板相抵,垫板的强度大于动触头的强度。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通过垫板的设置,增加了动触头的强度,使得弹簧片在赋予施加力的时候,不会导致动触头发生形变。而且,动触头、弹簧片以及垫板均位于固定腔内,使得整体固定更为方便。滑块带动动触头运动,从而实现配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合闸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复位件位于死点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闸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推板另一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14所示,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包括壳体5、带有动触头2的滑块1、操作机构、静触头6、灭弧罩7以及磁体8。
壳体5包括底座51、安装板52以及上盖53。
底座51位于最下方,安装板52位于底座51上方,安装板52与底座51配合形成了容纳腔54。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底座51上设有增高块511,采用增高块511的设置,使得整体的底面与安装面之间形成间隙,故可以减少爬电效果,增加整体的防爬电性能。
壳体5内设有一个容纳腔54,滑块1、动触头2、静触头6、磁体8、灭弧罩7均位于容纳腔54内,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静触头6部分是伸出至壳体5外,用于与外部接线。
本实施例中,一组动触头2对应一组静触头6,即两个夹持槽对应两个静触头6,从而实现两个静触头6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此处,静触头6优选为三组。静触头6朝向动触头一侧上设有第二斜面部61。第二斜面部61的设置,缩小了静触头6前端的体积,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6更好的实现分离效果。
安装板52顶面上设有透视窗521以及滑道522,滑块1上设有指示件14。采用指示件14的设置,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指示件14的指示状态,起到一个引导效果。此处透视窗521与壳体5可以通过卡扣固定,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滑道522用于推板下端的轴部穿过,起到一定的导向效果,轴部在滑道522上滑动。
安装板52侧面上设有与排气通道523连通的排气口524,电弧产生的热量以及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口524排出。本实施例中,排气口524的数量优选为六个,每个排气口524对应一个排气通道523。排气通道523为Z字型,排气通道523一端与灭弧罩7末端连通,排气通道523另一端与排气孔连通。采用排气通道523的设置,形成了一个缓冲区域,使得排气更加稳定。
容纳腔54内设有滑槽525,滑块1在滑槽525上滑动。滑槽525的设置,使得滑块1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上盖53位于整体的最上方,上盖53的尺寸小于安装板52的尺寸,仅是与安装板52的部分连接固定。上盖53与安装板52也形成另外一个腔室,上盖53上还设有延伸腔室531,延伸腔室531与其为连通状态,本实施例中延伸腔室531位于靠近指示件一侧。操作机构位于上盖53与安装板52之间。上盖53上设有两个限位块532,限位块532位于拨叉101的转动轨迹上。限位块532的设置,形成一定的限位效果,防止发生过度偏转。
操作机构包括拨叉101、驱动轴102、推板103以及复位件104。
拨叉101一端伸出至上盖53外,用于与手柄配合,从而实现手柄的驱动效果。拨叉101下端伸入至安装板52内,且拨叉101与安装板52、上盖53相对转动。拨叉101上还设有凸轮部,凸轮部上设有两个驱动槽1011,两个驱动槽1011为连通设置,驱动轴102在驱动槽1011内滑动。驱动槽1011的设置,使得驱动轴102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更加灵活的驱动。
驱动轴102位于两个驱动槽1011内滑动,通过拨叉101转动,带动驱动轴102运动
复位件104一端伸入至驱动轴102内,复位件104另一端与上盖53连接固定。此处复位件104另一端还可以与安装板52连接固定。当驱动轴102发生运动时,复位件104也会随之发生变形,当复位件104转动至死点后,复位件104快速释放能量,从而实现复位效果。本实施例中,复位件104优选为扭簧。
推板103顶面上设有驱动腔1031,驱动腔1031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其包括第一垂直部1032以及第一斜面部1033,第一垂直部1032与第一斜面部1033为朝向顶面延伸,第一垂直部1032即可以认为是梯形的高位置,第一斜面部1033则可以认为是梯形的斜面位置,两者为对应设置,第一斜面部1033位于推板103朝向延伸腔室531一侧上。
驱动轴102在驱动腔1031内滑动,驱动轴102沿着第一垂直部1032的边壁移动至第一斜面部1033的边壁,然后驱动轴102在第一斜面部1033的边壁上移动,驱动轴102在移动的同时,还带动推板103运动,从而带动滑板运动。故,第一斜面部1033的边壁与驱动轴102的运动轨迹存在交集。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驱动轴102位于第一斜面部1033最靠近延伸腔室531的一端时,此时复位件104位于死点位置。
推板103的下端设置轴部1034,轴部1034穿过滑道522与滑块上的驱动孔配合,从而实现推板103与滑块之间的联动效果,通过推板103即可带动滑块运动,从而实现分合闸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附图16所示,驱动腔1031上还设有第二垂直部1035,第二垂直部1035与第一斜面部1033连接,且第二垂直部1035与第一垂直部1032为平行设置。第二垂直部1035的设置,使得滑块整体在运动过程中有足够大的分力,而且给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提供了向右移动的初速度。
进一步,安装板52的顶面上设有微动开关526,微动开关526的按钮位于推板的运动轨迹上,通过推板运动,实现微动开关526的工作状态,此处微动开关526可以与外部连接,从而实现信号传输效果,微动开关526与外部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
灭弧罩7位于动触头2的运动轨迹上,本实施例中,灭弧罩7为倾斜设置。使得灭弧更加方便、稳定。
磁体8的数量也为六个,六个磁体8两两一组,对应一组静触头6,前后对应设置的两个磁体8对应面的磁极相同,磁体8位于灭弧罩7靠近壳体5边壁的一侧上。磁体8的设置,形成了磁场,通过磁场可以吸引电弧,起到进一步快速灭弧的效果。
滑块1整体为一长条形。滑块1用于与隔离开关上的操作机构配合,通过手柄带动操作机构运动,从而实现了滑块1的左右滑动效果。
滑块1上设有偶数个固定腔11,两个固定腔11为一组,位于同一组内的固定腔11为上下设置。本实施例中,固定腔11的数量为六个,分为三组,每组对应一组静触头6,从而实现三相电的效果。每个固定腔11的结构一致,故本实施例中,仅描述其中一个固定腔11的结构。
固定腔11为横向贯穿滑块1,即固定腔11横向贯穿滑块1的长侧面。固定腔11靠近相邻固定腔11一侧上设有第一定位块111,此处第一定位块111具体用于动触头2的定位固定。固定腔11远离相邻固定腔11一侧上设有第二定位块112,此处第二定位块112具体用于弹簧片3的定位固定。
滑块1上还设有凸台12,滑块1在隔离开关内滑动,具体通过凸台12实现滑动效果。滑块1上还设有驱动孔13以及指示件14,驱动孔13用于与隔离开关内的操作机构配合,从而实现驱动效果。指示件14则是起到指示。
一个固定腔11内固定有一个动触头2,上下两个动触头2的两端形成两个夹持槽,两个夹持槽分别对应一组静触头6,从而实现电气连通效果。此处动触头2固定在上下两个固定腔11相近的侧面上。动触头2之间形成的夹持槽22,可以与静触头6为线性接触,也可以为面接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动触头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块111配合的定位缺口21。采用第一定位块111的设置,使得动触头2更好的实现定位固定的效果,同时保证动触头2的两端相对于滑块1为对称设置。
垫板4位于弹簧片3与动触头2之间,本实施例中,垫板4优选与动触头2朝向弹簧片3的侧面连接固定。垫板4上设有若干个固定支脚41,通过固定支脚41与动触头2的边壁相抵,从而实现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固定支脚41的数量以六个为例,三个一组,分设在垫板4的两端上,且三个固定支脚41为三角形设置,即一个固定支脚41位于短侧面上,另外两个固定支脚41位于长侧面上。故使得横向方向上两个固定支脚41的距离等于动触头2的长度,即两个短侧面的固定支脚41的距离等于动触头2的长度,纵向方向上两个固定支脚41的距离等于动触头2的宽度,此处纵向具体是指位于长侧面上相对的两个固定支脚41之间的距离。通过多个固定支脚41的设置,形成了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的定位固定效果,使得垫板4与动触头2形成更好的固定效果,而且保证两者共中心。
本实施例中,垫板4的强度大于动触头2的强度。垫板4优选为金属材质,增加整体的耐电流以及强度,此处垫板4可以为钢板。
弹簧片3上设有凹陷部31,第二定位块112伸入至凹陷部31内。第二定位块112的设置,起到了弹簧片3的定位固定效果,使得弹簧片3的两端相对于滑块1也为对称设置。弹簧片3一端与垫板4相抵,另一端与固定腔11远离相邻固定腔11的一侧相抵,即弹簧片3与固定腔11内壁相抵,从而实现弹簧片3的施压效果,保证夹持槽22的夹持作用。通过垫板4的设置,增加了动触头2的强度,使得弹簧片3在赋予施加力的时候,不会导致动触头2发生形变。而且,动触头2、弹簧片3以及垫板4均位于固定腔11内,使得整体固定更为方便。滑块1带动动触头2运动,从而实现配合效果。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通过增加延伸腔室531与第一斜面部1033,当外部手柄与拨叉101配合实现转动时,带动驱动轴102转动,驱动轴102需要从推板103的另一端运动至第一斜面部1033靠近延伸腔室531的最前端,此时复位件104刚好位于死点位置,故实现了增加断开时到达死点的距离,当经过死点后,复位件104快速复位,驱动轴102则是从第一斜面部1033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此时的滑块1行程与现有隔离开关滑块1行程保持一致,故实现了分离效果,降低拉弧的时长,起到快速熄灭电弧的效果,此时,第一斜面部1033则是部分伸入至延伸腔室531内,从而实现整体的配合效果。
实施例2:
参照附图17-18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固定腔11内没有设置第一定位块。
垫板4朝向动触头一侧上设有第一定位柱42,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42具体为冲压成型,第一定位柱4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42仅以两个为例进行描述。垫板4的两端上同样设置固定支脚4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支脚41为朝向弹簧片3一侧延伸,且弹簧片3的边壁与固定支脚41相抵。此处,垫板4的尺寸可以小于动触头朝向垫板4一侧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即形成了垫板4与弹簧片3之间的固定效果。
动触头2上设有第一定位槽23以及第二定位柱24,本实施例中,动触头2的第一定位槽23与第二定位柱24也是通过冲压成型的。第一定位柱42与第一定位槽23配合,第二定位柱24则是与滑块的两边壁配合,从而实现固定效果。通过第一定位柱42与第一定位槽23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了垫板4与动触头2之间的定位固定效果。
实施例3:
参照附图19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操作机构的复位件固定结构不同,其具体区别如下所示。
操作机构包括拨叉101、驱动轴102、推板103、复位件104、第一连杆105以及第二连杆106。
本实施例中拨叉101一端伸出至上盖53外,用于与手柄配合,从而实现手柄的驱动效果。拨叉101下端伸入至安装板52内,且拨叉101与安装板52、上盖53相对转动。拨叉101上还设有凸轮部,凸轮部上设有第二腰型孔1012,限位销1051伸入至第二腰型孔1012内,且限位销1051在第二腰型孔1012内滑动。
第一连杆105相对拨叉101为转动设置,拨叉101下端穿过第一连杆105的中间位置然后与安装板52配合,从而实现相对转动效果,此处第一连杆105的中间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非是中心位置。
第一连杆105远离第二连杆106的一端上设有限位销1051,限位销1051伸入至第二腰型孔1012内,限位销1051在第二腰型孔1012内滑动,当拨叉101转动时,第二腰型孔1012的边壁与限位销1051相抵,带动限位销1051运动,从而实现了第一连杆105的转动效果。
驱动轴102位于第一连杆105与第二连杆106连接的一端上,即驱动轴102穿过第一连杆105、第二连杆106与驱动腔相抵,且在驱动腔上滑动。
第二连杆106朝向第一连杆105一端上设有第一腰型孔1061以及挡件1062,驱动轴102穿过第一腰型孔1061,且驱动轴102在第一腰型孔1061内滑动,挡件1062则是套设在第二连杆106上,且挡件1062位于驱动轴102的运动轨迹上。复位件104为弹簧,此处优选为直弹簧,复位件104套设在第二连杆106上,且复位件104一端与挡件1062相抵,即驱动轴102在运动的时候,带动挡件1062使得复位件104压缩。第二连杆106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此处第二连杆106的另一端可以与上盖连接,也可以与安装板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与安装板连接。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杆106与壳体连接为转动连接。进一步,第二连杆106靠近壳体一侧上同样也设有挡件1062,复位件104位于两个挡件1062之间。
此种结构的设置,将复位件104设置为弹簧,通过第一连杆105与第二连杆106的转动配合,当转动过程中,驱动轴102带动挡件1062使得复位件104位于储能状态,继续转动后,越过死点后,复位件104快速复位,从而实现分合闸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带有动触头的滑块,操作机构,壳体包括底座、安装板以及上盖,滑块位于底座与安装板内,底座与安装板内还设有与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上盖与安装板连接,上盖上设有延伸腔室,操作机构位于上盖内,操作机构包括拨叉、驱动轴、推板以及复位件,推板朝向延伸腔室一侧上设有第一斜面部,延伸腔室位于第一斜面部的运动轨迹上,推板下端穿过安装板上的滑道与滑块联动,拨叉带动驱动轴运动,驱动轴在推板顶面上运动且带动推板运动,且第一斜面部的边壁与驱动轴的运动轨迹存在交集,驱动轴运动使得复位件发生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复位件为扭簧,复位件一端与驱动轴连接,复位件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操作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相对拨叉转动,驱动轴位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处上,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上设有限位销,拨叉带动限位销运动,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第二连杆靠近第一连杆一端上设有第一腰型孔以及挡件,复位件套设在第二连杆上,驱动轴穿过第一腰型孔且在第一腰型孔内滑动,挡件位于驱动轴与复位件之间,复位件为弹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推板的顶面上设有驱动腔,第一斜面部位于驱动腔的边壁上,驱动腔上设有第一垂直部,第一垂直部位于第一斜面部的对应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驱动腔上还设有第二垂直部,第二垂直部与第一斜面部连接,且第二垂直部与第一垂直部为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拨叉上设有两个驱动槽,驱动轴在驱动槽内滑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灭弧罩,灭弧罩固定在安装板与底座内,灭弧罩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轨迹上,灭弧罩为倾斜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安装板与底座内固定有若干个磁体,前后对应设置的两个磁体对应面的磁极相同,磁体位于灭弧罩靠近安装板边壁的一侧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排气通道以及排气孔,排气通道为Z字型,排气通道一端与灭弧罩末端连通,排气通道另一端与排气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片以及垫板,滑块上设有偶数个贯穿滑块的固定腔,两个固定腔为一组,动触头、弹簧片以及垫板均位于固定腔内,动触头位于靠近相邻固定腔一侧上,垫板位于弹簧片与动触头之间,弹簧片一端与固定腔内壁相抵,弹簧片另一端与垫板相抵,垫板的强度大于动触头的强度。
CN202223390831.3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Active CN219180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0831.3U CN219180421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0831.3U CN219180421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0421U true CN219180421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7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0831.3U Active CN219180421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0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7002B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219180421U (zh)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CN220172050U (zh) 灭弧室和断路器
CN219180419U (zh) 一种带有动触头的滑块以及隔离开关
CN215600267U (zh) 滑入式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9180420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19958803U (zh) 触头机构
CN208352236U (zh) 双断点塑壳断路器
CN209981114U (zh) 一种中压直流接触器
CN113345747A (zh)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CN219958802U (zh) 触头机构
US4123638A (en) High speed switching device for switch and breaker
CN220253120U (zh) 灭弧结构
CN215911333U (zh) 一种防弹跳开关触头结构
CN220253059U (zh) 灭弧结构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CN220253065U (zh) 开关装置
CN220065468U (zh) 开关的壳体结构
CN1332467A (zh) 电路保护器
CN215869050U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及其微动模块
CN219163279U (zh) Pcb板焊接式直流接触器的主触头结构
CN210866009U (zh) 一种滑动开关
CN214428527U (zh) 一种防水型防爆开关
CN220796594U (zh) 一种桥接式磁保持继电器
CN219626497U (zh) 一种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