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7995U - 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7995U
CN219177995U CN202223589700.8U CN202223589700U CN219177995U CN 219177995 U CN219177995 U CN 219177995U CN 202223589700 U CN202223589700 U CN 202223589700U CN 219177995 U CN219177995 U CN 219177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tank
stea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897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宽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n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n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n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n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897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7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7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7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包括热回收模块和回水模块,所述热回收模块包括与所述热回收模块连接的壳壁、嵌设于所述壳壁一侧的加热装置、与所述壳壁连接的托板、与所述托板连接的水箱、贯穿于所述壳壁并且与水箱连接的蒸汽水管、与所述水箱连接的冷凝水壳套,所述冷凝水壳套套接于蒸汽水管底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同时作用于壳壁另一侧和水箱内部,水箱内的清水沸腾,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传入蒸汽水管内,然后蒸汽水管变热,对壳壁另一侧辅助加热,之后蒸汽碰撞水箱外壁,对水箱也起到加热作用,延缓了水箱内水的热量流失速度,有效提高热能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能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热循环,是热由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工作循环。
加热装置在对物品加热时,为了提高热能利用率,会设置热回收结构,用加热装置产生的余热加热冷水,然后由加热的水反作用于被加热物品,这个过程中,热水温度流失较快,因此在热能再利用上仍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包括热回收模块和回水模块,所述热回收模块包括与所述热回收模块连接的壳壁、嵌设于所述壳壁一侧的加热装置、与所述壳壁连接的托板、与所述托板连接的水箱、贯穿于所述壳壁并且与水箱连接的蒸汽水管、与所述水箱连接的冷凝水壳套,所述冷凝水壳套套接于蒸汽水管底端,所述回水模块包括与所述冷凝水壳套连接且连通的冷凝管、套接于所述冷凝管底端的集水管、连接于所述水箱和集水管之间的注水管、滑动设于所述集水管内部的活塞、连接于所述壳壁和活塞之间的电动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同时作用于壳壁另一侧和水箱内部,水箱内的清水沸腾,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传入蒸汽水管内,然后蒸汽水管变热,对壳壁另一侧辅助加热,之后蒸汽碰撞水箱外壁,对水箱也起到加热作用,延缓了水箱内水的热量流失速度,有效提高热能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托板设置为Z字形,所述托板由隔热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材料制成的托板,可以降低水箱对加热装置的影响,降低加热装置损坏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蒸汽水管与水箱内部连通,所述蒸汽水管由保温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材料制成的蒸汽水管,有效延缓了水蒸气热量流失的速度,保证水蒸气能够加热水箱外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托板和水箱上均开设有半柱形槽,所述冷凝管外壁与半柱形槽内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半柱形槽,为冷凝管安装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管设置为U形,所述冷凝管、集水管和注水管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冷凝管、集水管和注水管,不容易被水腐蚀,有效保证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冷凝管通过集水管、注水管与水箱内部连通,所述注水管管径为冷凝管管径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该尺寸设计,积聚在集水管内的冷凝水容易被送入水箱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注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水箱内的水回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塞直径与集水管管径相等,所述活塞厚度设置为2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该尺寸设计,活塞可以将集水管内的水尽数压入注水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同时作用于壳壁另一侧和水箱内部,水箱内的清水沸腾,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传入蒸汽水管内,然后蒸汽水管变热,对壳壁另一侧辅助加热,之后蒸汽碰撞水箱外壁,对水箱也起到加热作用,延缓了水箱内水的热量流失速度,有效提高热能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凝结水珠落进冷凝水壳套内,然后再通过冷凝管积聚在集水管内,待集水管内水珠变多时,电动推杆推动活塞运动,活塞将这些水珠压入注水管内,然后再由注水管进入到水箱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回收模块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回收模块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回水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热回收模块;110、壳壁;120、加热装置;130、托板;140、水箱;150、蒸汽水管;160、冷凝水壳套;
200、回水模块;210、冷凝管;220、集水管;230、注水管;240、活塞;250、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实施例一:
结合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包括热回收模块100和回水模块200,所述热回收模块100包括与所述热回收模块100连接的壳壁110、嵌设于所述壳壁110一侧的加热装置120、与所述壳壁110连接的托板130、与所述托板130连接的水箱140、贯穿于所述壳壁110并且与水箱140连接的蒸汽水管150、与所述水箱140连接的冷凝水壳套160,所述冷凝水壳套160套接于蒸汽水管150底端;
所述回水模块200包括与所述冷凝水壳套160连接且连通的冷凝管210、套接于所述冷凝管210底端的集水管220、连接于所述水箱140和集水管220之间的注水管230、滑动设于所述集水管220内部的活塞240、连接于所述壳壁110和活塞240之间的电动推杆250。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130和水箱140上均开设有半柱形槽,所述冷凝管210外壁与半柱形槽内壁连接,设置半柱形槽,为冷凝管210安装创造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管220设置为U形,所述冷凝管210、集水管220和注水管230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冷凝管210、集水管220和注水管230,不容易被水腐蚀,有效保证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管210通过集水管220、注水管230与水箱140内部连通,所述注水管230管径为冷凝管210管径的二分之一,采用该尺寸设计,积聚在集水管220内的冷凝水容易被送入水箱140内。
进一步的,所述注水管230上设置有单向阀,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水箱140内的水回流。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240直径与集水管220管径相等,所述活塞240厚度设置为2cm,采用该尺寸设计,活塞240可以将集水管220内的水尽数压入注水管230内。
实施例二:
结合图1、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托板130设置为Z字形,所述托板130由隔热材料制成,隔热材料制成的托板130,可以降低水箱140对加热装置120的影响,降低加热装置120损坏的概率。
实施例三:
结合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水管150与水箱140内部连通,所述蒸汽水管150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材料制成的蒸汽水管150,有效延缓了水蒸气热量流失的速度,保证水蒸气能够加热水箱140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本装置投入实际使用时,加热装置120产生的热量同时作用于壳壁110另一侧和水箱140内部,水箱140内的清水沸腾,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传入蒸汽水管150内,然后蒸汽水管150变热,对壳壁110另一侧辅助加热,之后蒸汽碰撞水箱140外壁,对水箱140也起到加热作用,然后蒸汽凝结水珠落进冷凝水壳套160内,然后再通过冷凝管210积聚在集水管220内,待集水管220内水珠变多时,电动推杆250推动活塞240运动,活塞240将这些水珠压入注水管230内,然后再由注水管230进入到水箱140内,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配于”、“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回收模块(100),包括与所述热回收模块(100)连接的壳壁(110)、嵌设于所述壳壁(110)一侧的加热装置(120)、与所述壳壁(110)连接的托板(130)、与所述托板(130)连接的水箱(140)、贯穿于所述壳壁(110)并且与水箱(140)连接的蒸汽水管(150)、与所述水箱(140)连接的冷凝水壳套(160),所述冷凝水壳套(160)套接于蒸汽水管(150)底端;
回水模块(200),包括与所述冷凝水壳套(160)连接且连通的冷凝管(210)、套接于所述冷凝管(210)底端的集水管(220)、连接于所述水箱(140)和集水管(220)之间的注水管(230)、滑动设于所述集水管(220)内部的活塞(240)、连接于所述壳壁(110)和活塞(240)之间的电动推杆(2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30)设置为Z字形,所述托板(130)由隔热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水管(150)与水箱(140)内部连通,所述蒸汽水管(150)由保温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30)和水箱(140)上均开设有半柱形槽,所述冷凝管(210)外壁与半柱形槽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220)设置为U形,所述冷凝管(210)、集水管(220)和注水管(230)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210)通过集水管(220)、注水管(230)与水箱(140)内部连通,所述注水管(230)管径为冷凝管(210)管径的二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230)上设置有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40)直径与集水管(220)管径相等,所述活塞(240)厚度设置为2cm。
CN202223589700.8U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Active CN219177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9700.8U CN219177995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9700.8U CN219177995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7995U true CN219177995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5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89700.8U Active CN219177995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7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3578A (zh) 一种板状热管及其加工工艺
CN201363922Y (zh) 热管箱式太阳能集热器
CN110108044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集热装置
CN201672716U (zh) 集热、加热一体化太阳能热利用装置
CN101430141B (zh) 一种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及集热系统以及加工工艺
CN205448785U (zh) 一种填充泡沫金属的热管余热发生器
CN219177995U (zh) 一种外置加热能效再利用结构
CN201000293Y (zh) 热管式散热器
CN201116787Y (zh) 太阳能集热系统
CN110017528A (zh) 一种利用多节接力热管高效提取地热的建筑供暖系统及方法
CN207230959U (zh) 设有太阳能集热结构的空气源热泵
CN101666551B (zh) 双层玻璃真空集热管太阳能高温空气加热器
CN109506392A (zh) 压缩式与吸收式耦合高温热泵机组
CN101737966A (zh) 真空管热管组合式高温高压水蒸气太阳能加热器
CN101216191A (zh) 金属复合螺旋翅片管型超导节能电暖器
CN103344052A (zh) 一种基于热管自然循环的太阳能集热系统
CN203190688U (zh) 嵌入式助推真空热管集热元件减压空晒保护器
CN216244943U (zh) 一种基于相变储能技术的太阳能一体化储能箱
CN214038999U (zh) 一种高效保温太阳能热水器
CN103225896B (zh) 嵌入式助推真空热管集热元件减压空晒保护器
WO2014173178A2 (zh) 真空重力热管集热元件减压空晒保护方法及产品
CN212618626U (zh) 一种换热机组双水同步循环结构
CN111043581B (zh) 一种基于重力热管的分层式相变储热器
CN116518760B (zh) 一种分流通道式平板环路热管
CN218329459U (zh)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热管式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