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7822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7822U
CN219177822U CN202320048656.5U CN202320048656U CN219177822U CN 219177822 U CN219177822 U CN 219177822U CN 202320048656 U CN202320048656 U CN 202320048656U CN 219177822 U CN219177822 U CN 219177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plate
volute
air outlet
fro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86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子龙
屠璐琼
王小婷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86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7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7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7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空调器包括外壳、蜗壳以及导板组件;外壳包括前面板以及与前面板的底端连接的底板,前面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底板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导板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前面板以及底板;蜗壳设置有风道,蜗壳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蜗壳可与导板组件拼接,以使风道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连通。通过转动蜗壳实现蜗壳的风道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连通,以此实现在制冷工况下水平吹冷风,在制热工况下向下吹热风,扩大了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因此,根据空调器不同的模式使蜗壳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连通,显著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挂机蜗壳通常为固定设置,因此空调器的出风受蜗壳及出风口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出风范围有限,从而限制了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影响了用户使用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其能够扩大送风范围,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以此提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蜗壳以及导板组件;
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以及与所述前面板的底端连接的底板,所述前面板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底板开设有第二出风口;
所述导板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以及所述底板;
所述蜗壳设置有风道,所述蜗壳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蜗壳可与所述导板组件拼接,以使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或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蜗壳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以使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在此情况下,通过流道以及第一出风口以水平方向吹出冷风,可加速室内空间降温,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而在风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的情况下,通过流道以及第二出风口以竖直向下的方向吹出热风,可加速室内空间升温,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效果。由此可见,通过设置该蜗壳既增加了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又增加了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蜗壳包括上蜗壳和下蜗壳,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围成风道;
所述蜗壳相对外壳转动至第一状态,所述上蜗壳的扩压段和所述下蜗壳的扩压段与所述导板组件拼接,以使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或,所述蜗壳相对所述外壳转动至第二状态,所述上蜗壳的扩压段和所述下蜗壳的扩压段与所述导板组件拼接,以使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蜗壳相对外壳转动至第一状态,即在蜗壳处于制冷工况的情况下,上蜗壳远离风轮的一端和下蜗壳远离风轮的一端连接于外壳的第一出风口处,在此情况下,冷风通过蜗壳的风道以及第一出风口吹出,以提高制冷效果。蜗壳相对外壳转动至第二状态,即在蜗壳处于制热工况的情况下,上蜗壳远离风轮的一端和下蜗壳远离风轮的一端连接于外壳的第二出风口处,在此情况下,热风通过蜗壳的风道以及第二出风口吹出,以提高制热效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板以及导风板,所述前面板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导风板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前面板的所述第二端部;
在所述蜗壳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导板转动至与所述下蜗壳抵接,所述导风板转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上蜗壳与所述前面板的所述第一端部抵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风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出风口的底端对应的前面板,从而在导风板转动并打开第一出风口的情况下,冷风由风道经第一出风口吹出后导风板可起到承托冷风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送风距离,以此实现加快室内空间降温,进而提高制冷效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蜗壳靠近所述前面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所述下蜗壳靠近所述前面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导板远离所述前面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卡持部;
在所述蜗壳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前面板搭接,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三卡持部搭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蜗壳处于第一状态下,第一卡持部与前面板卡接,第二卡持部与第三卡持部卡接,从而使得蜗壳在制冷工况下稳定地与第一出风口对应的前面板连接,以此确保稳定且有效地出风,同时还可避免冷风在通过风道出风的过程中从蜗壳与第一导板和前面板的间隙中泄露;另外,还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凝露噪音等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蜗壳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导风板呈向上倾斜设置或呈水平设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前面板所在的平面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45°~90°。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90°的情况下,即导风板呈向上倾斜设置,在此情况下,在导风板的承托作用下,冷风的送风路径可呈弧线形,以此实现倾斜向上送冷风;而在第一夹角的角度为90°的情况下,在导风板的承托作用下,冷风以水平方向吹出,可提高冷风的送风距离,以此加快室内空间降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蜗壳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下蜗壳与所述第一导板相互抵接的端部为第三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的连线与所述前面板所在的平面呈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20°~45°。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蜗壳沿风道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下蜗壳沿风道方向的延伸长度,以在制冷工况下使得上蜗壳可在外壳的内部顺利旋转,并使得上蜗壳的端部刚好与前面板对应第一出风口的顶端连接。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夹角的角度为20°~45°,可使得下蜗壳的延伸长度设置合理,避免下蜗壳的延伸长度过长而在旋转过程中与空调器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或避免下蜗壳的延伸长度过短使得与下蜗壳对接的第三导板的长度及质量增加,以此增加第三导板旋转所需的载荷增大,以此降低第三导板对应的电机的性能要求,从而降低电机的使用成本。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板以及第三导板,所述第二导板和所述第三导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
在所述蜗壳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板转动至与所述上蜗壳抵接,并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导板转动至与所述下蜗壳抵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导板与上蜗壳连接,第三导板与下蜗壳连接,以通过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形成的风道与蜗壳的风道连通,以此实现热风能够以此通过蜗壳的风道和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形成的风道从而第二出风口竖直向下吹出,从而提高制热效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蜗壳靠近所述底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所述下蜗壳靠近所述底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导板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设置有第四卡持部,所述第三导板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五卡持部;
在所述蜗壳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四卡持部搭接,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五卡持部搭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蜗壳处于第二状态下,第一卡持部与第四卡持部卡接,第二卡持部与第五卡持部卡接,从而使得蜗壳在制热工况下稳定地与第二出风口对应地底板连接,以此确保稳定且有效地出风,同时还可避免热风在通过风道出风的过程中从蜗壳与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的间隙中泄漏;另外,还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凝露噪音等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弹性连接板,所述上蜗壳靠近所述风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水槽,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接水槽的底壁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蒸发器连接;
和/或,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弹性连接板,所述下蜗壳靠近所述风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水槽,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接水槽的底壁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蒸发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连接板在蜗壳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折叠,或在蜗壳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伸展,以此适应上蜗壳的转动,同时可防止未经制冷的风从此处吹出;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弹性连接板,还可对上蜗壳的转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不仅如此,第一弹性连接板还可对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起到引流的作用;
第二弹性连接板在蜗壳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伸展,或在蜗壳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折叠,以此适应下蜗壳的转动,同时可防止未经制热的风从此处吹出;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弹性连接板,还可对下蜗壳的转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不仅如此,第二弹性连接板还可对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起到引流的作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一折叠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接水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段用于为冷凝水导流;
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段、第二折叠段以及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用于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接水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段用于为冷凝水导流。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连接板呈折叠结构,第一连接段贴设于蒸发器的一侧,第二连接段与第一接水槽的底壁贴合,第一折叠段由多个横截面呈折线状的连接板连接而成;由于第二连接段设置于第一接水槽内,因此第一折叠段可对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起到引流的作用,以此实现把冷凝水导入到第一接水槽内,从而防止出现漏水的情况;
第二弹性连接板呈折叠结构,第三连接段贴设于蒸发器的另一侧,第四连接段与第二接水槽的底壁贴合,第二折叠段由多个横截面呈折线状的连接板连接而成;由于第二连接段设置于第二接水槽内,因此第二折叠段可对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起到引流的作用,以此实现把冷凝水导入到第二接水槽内,从而防止出现漏水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转动蜗壳使得蜗壳与导板组件拼接,实现蜗壳的风道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连通,以形成超长导风面,以达到延长出风风道,增大送风距离的目的,以此实现在制冷工况下水平吹冷风,在制热工况下向下吹热风,扩大了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因此,根据空调器不同的模式使蜗壳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连通,显著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处于第一状态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X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处于第二状态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Y部放大图。
图标:10-空调器;100-外壳;110-前面板;111-第一出风口;112-第一端部;113-第二端部;120-底板;121-第二出风口;200-蜗壳;210-风道;220-上蜗壳;221-第一卡持部;222-第一接水槽;230-下蜗壳;231-第二卡持部;232-第二接水槽;300-导板组件;310-第一导板;311-第三卡持部;312-第三端部;320-导风板;330-第二导板;331-第四卡持部;340-第三导板;341-第五卡持部;400-第一弹性连接板;410-第一连接段;420-第一折叠段;430-第二连接段;500-第二弹性连接板;510-第三连接段;520-第二折叠段;530-第四连接段;600-风轮;700-蒸发器;800-第一驱动电机;900-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挂机蜗壳200通常为固定设置,因此空调器10的出风受蜗壳200及出风口限制,导致空调器10的出风范围有限,从而限制了空调器10的送风范围,影响了用户使用舒适性。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通过可旋转的蜗壳200,实现蜗壳200所在的风道210与不同的出风口连通,以此扩大空调器10的送风范围,因此,根据不同的模式使得蜗壳200与不同的出风口连通,显著提高了制冷或制热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请参阅图1,空调器10包括外壳100以及设置于外壳100内的蜗壳200、导板组件300、第一弹性连接板400、第二弹性连接板500、风轮600和蒸发器700。其中,蜗壳20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100内,且蜗壳200的一端与风轮600对应,并通过第一弹性连接板400和第二弹性连接板500与蒸发器700连接,蜗壳200的另一端与外壳100不同的出风口对应,以扩大空调器10的送风范围;导板组件300设置于蜗壳200的出风口处,用于与蜗壳200衔接或可起到导风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5,外壳100包括前面板110以及与前面板110的底端连接的底板120,前面板110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1朝向水平方向,底板120开设有第二出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1朝向竖直向下方向,导板组件300可活动地设置于前面板110以及底板120。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200设置有风道210,通过蜗壳20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100内,并能够与导板组件300拼接,以使风道210与第一出风口111连通,蜗壳200与导板组件300共同形成超长导风面,以达到延长出风风道210,增大送风距离的目的。在此情况下,通过流道以及第一出风口111以水平方向吹出冷风,可加速室内空间降温,从而提高空调器10的制冷效果;而在风道210与第二出风口121连通的情况下,通过流道以及第二出风口121以竖直向下的方向吹出热风,可加速室内空间升温,从而提高空调器10的制热效果。由此可见,通过设置该蜗壳200既增加了空调器10的送风范围,又增加了空调器10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蜗壳200绕风轮600所在的轴线转动,即蜗壳200始终绕风轮600转动,以确保风轮600能够有效地向蜗壳200的流道送风。
进一步地,蜗壳200包括上蜗壳220和下蜗壳230,上蜗壳220和下蜗壳230围成风道210,且上蜗壳220的一端和下蜗壳230的一端分别用于设置于风轮600相对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200相对外壳100转动至第一状态,即在蜗壳200处于制冷工况的情况下,上蜗壳220的扩压段和下蜗壳230的扩压段通过导板组件300连接于外壳100的第一出风口111处,以使风道210与第一出风口111连通,在此情况下,冷风通过蜗壳200的风道210以及第一出风口111吹出,以提高制冷效果。
同样地,蜗壳200相对外壳100转动至第二状态,即在蜗壳200处于制热工况的情况下,上蜗壳220的扩压段和下蜗壳230的扩压段通过导板组件连接于外壳100的第二出风口121处,以使风道210与第二出风口121连通,在此情况下,热风通过蜗壳200的风道210以及第二出风口121吹出,以提高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前面板110具有第一端部112和第二端部113,第一端部112和第二端部113分别对应第一出风口111的上下两侧,换言之,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部112和第二端部113形成第一出风口111。
进一步地,导板组件300包括第一导板310、导风板320、第二导板330以及第三导板340,第一导板310和导风板320均可转动地设置于前面板110的第二端部,第二导板330和第二导板330可转动地设置于底板120。其中,在蜗壳200转动至第一状态下,即在蜗壳200处于制冷工况的情况下,第一导板310转动至与下蜗壳230抵接,导风板320转动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11,上蜗壳220与前面板11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32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出风口111的底端对应的前面板110,从而在导风板320转动并打开第一出风口111的情况下,冷风由风道210经第一出风口111吹出后导风板320可起到承托冷风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送风距离,以此实现加快室内空间降温,进而提高制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下蜗壳230呈弧面状,在第一导板310与下蜗壳230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导板310与下蜗壳230的端部呈相切设置,以此减小气体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地,在第一状态下,导风板320呈向上倾斜设置或呈水平设置,导风板320与前面板110所在的平面呈第一夹角(如图2所示的夹角B),第一夹角为45°~90°。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90°的情况下,即导风板320呈向上倾斜设置,在此情况下,在导风板320的承托作用下,冷风的送风路径可呈弧线形,以此实现倾斜向上送冷风;而在第一夹角的角度为90°的情况下,在导风板320的承托作用下,冷风以水平方向吹出,可提高冷风的送风距离,以此加快室内空间降温。进一步地,在蜗壳200处于第一状态下,下蜗壳230与第一导板310相互抵接的端部为第三端部312,第一端部112与第三端部312的连线与前面板110所在的平面呈第二夹角(如图2所示的夹角A),第二夹角为20°~45°。
在本实施例中,上蜗壳220沿风道210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下蜗壳230沿风道210方向的延伸长度,以在制冷工况下使得上蜗壳220可在外壳100的内部顺利旋转,并使得上蜗壳220的端部刚好与前面板110对应第一出风口111的顶端连接。
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夹角的角度为20°~45°,可使得下蜗壳230的延伸长度设置合理,避免下蜗壳230的延伸长度过长而在旋转过程中与空调器10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或避免下蜗壳230的延伸长度过短使得与下蜗壳230对接的第三导板340的长度及质量增加,以此增加第三导板340旋转所需的载荷增大,以此降低第三导板340对应的电机的性能要求,从而降低电机的使用成本。
在蜗壳200转动至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即在蜗壳200处于制热工况的情况下,第二导板330转动至与上蜗壳220抵接,并打开第二出风口121,第三导板340转动至与下蜗壳23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导板330与上蜗壳220抵接,第三导板340与下蜗壳230抵接,以通过第二导板330和第三导板340形成的风道与蜗壳200的风道210连通,以此实现热风能够以此通过蜗壳200的风道210和第二导板330和第三导板340形成的风道从而第二出风口121竖直向下吹出,从而提高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蜗壳220以及下蜗壳230均呈弧面状,在第二导板330与上蜗壳220连接、第三导板340与下蜗壳230连接的状态下,第二导板330与上蜗壳220的端部呈相切设置,第三导板340与下蜗壳230的端部呈相切设置,以此减小气体在风道210内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地,上蜗壳220靠近前面板110或底板12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持部221,下蜗壳230靠近前面板110或底板12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持部231,第一导板310远离前面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卡持部311,第二导板330远离底板120的端部设置有第四卡持部331,第三导板340远离底板120的端部设置有第五卡持部341。
在蜗壳200处于第一状态下,第一卡持部221与前面板110搭接,第二卡持部231与第三卡持部311搭接,从而使得蜗壳200在制冷工况下稳定地与第一出风口111对应的前面板110连接,以此确保稳定且有效地出风,同时还可避免冷风在通过风道210出风的过程中从蜗壳200与第一导板310和前面板110的间隙中泄露;另外,还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凝露噪音等问题。
在蜗壳200处于第二状态下,第一卡持部221与第四卡持部331搭接,第二卡持部231与第五卡持部341搭接,从而使得蜗壳200在制热工况下稳定地与第二出风口121对应地底板120连接,以此确保稳定且有效地出风,同时还可避免热风在通过风道210出风的过程中从蜗壳200与第二导板330和第三导板340的间隙中泄漏;另外,还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凝露噪音等问题。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221、第二卡持部231、第三卡持部311、第四卡持部331以及第五卡持部341均可以呈阶梯状。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连接板400的一端与上蜗壳220靠近风轮60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7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连接板400在蜗壳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折叠,或在蜗壳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伸展,以此适应上蜗壳220的转动,同时可防止未经制冷的风从此处吹出;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弹性连接板400,还可对上蜗壳220的转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同样地,第二弹性连接板500的一端与下蜗壳230靠近风轮60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蒸发器7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连接板500在蜗壳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伸展,或在蜗壳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折叠,以此适应下蜗壳230的转动,同时可防止未经制热的风从此处吹出;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弹性连接板500,还可对下蜗壳230的转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上蜗壳220靠近风轮6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水槽222,第一弹性连接板4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410、第一折叠段420以及第二连接段430,第一连接段410用于与蒸发器700连接,第二连接段430与第一接水槽222的底壁连接,第一折叠段420用于为冷凝水导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连接板400呈折叠结构,第一连接段410贴设于蒸发器700的一侧,第二连接段430与第一接水槽222的底壁贴合,第一折叠段420由多个横截面呈折线状的连接板连接而成;由于第二连接段430设置于第一接水槽222内,因此第一折叠段420可对蒸发器700产生的冷凝水起到引流的作用,以此实现把冷凝水导入到第一接水槽222内,从而防止出现漏水的情况。
同样地,下蜗壳230靠近风轮6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水槽232,第二弹性连接板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段510、第二折叠段520以及第四连接段530,第三连接段510用于与蒸发器700连接,第四连接段530与第二接水槽232的底壁连接,第二折叠段520用于为冷凝水导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连接板500呈折叠结构,第三连接段510贴设于蒸发器700的另一侧,第四连接段530与第二接水槽232的底壁贴合,第二折叠段520由多个横截面呈折线状的连接板连接而成;由于第二连接段430设置于第二接水槽232内,因此第二折叠段520可对蒸发器700产生的冷凝水起到引流的作用,以此实现把冷凝水导入到第二接水槽232内,从而防止出现漏水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水槽222和第二接水槽232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器10还包括驱动器,驱动器用于为蜗壳200以及导板组件300的转动提供动能。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800、第二驱动电机900以及第三驱动电机(图未示),第一驱动电机80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1,用于驱动第一导板310以及导风板320转动,第二驱动电机900设置于第二出风口121,用于驱动第二导板330以及第三导板340转动;第三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蜗壳200整体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通过可旋转的蜗壳200,实现蜗壳200所在的风道210与不同的出风口连通,以此扩大空调器10的送风范围,因此,根据不同的模式使得蜗壳200与不同的出风口连通,显著提高了制冷或制热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蜗壳(200)以及导板组件(300);
所述外壳(100)包括前面板(110)以及与所述前面板(110)的底端连接的底板(120),所述前面板(110)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11),所述底板(120)开设有第二出风口(121);
所述导板组件(30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前面板(110)以及所述底板(120);
所述蜗壳(200)设置有风道(210),所述蜗壳(2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100)内,所述蜗壳(200)可与所述导板组件(300)拼接,以使所述风道(210)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或所述第二出风口(1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200)包括上蜗壳(220)和下蜗壳(230),所述上蜗壳(220)和所述下蜗壳(230)围成风道(210);
所述蜗壳(200)相对外壳(100)转动至第一状态,所述上蜗壳(220)的扩压段和所述下蜗壳(230)的扩压段与所述导板组件(300)拼接,以使所述风道(210)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连通;
或,所述蜗壳(200)相对所述外壳(100)转动至第二状态,所述上蜗壳(220)的扩压段和所述下蜗壳(230)的扩压段与所述导板组件(300)拼接,以使所述风道(210)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组件(300)包括第一导板(310)以及导风板(320),所述前面板(110)具有第一端部(112)和第二端部(113),所述第一端部(112)和所述第二端部(113)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11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导板(310)和所述导风板(320)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前面板(110)的所述第二端部(113);
在所述蜗壳(200)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导板(310)转动至与所述下蜗壳(230)抵接,所述导风板(320)转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上蜗壳(220)与所述前面板(110)的所述第一端部(11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220)靠近所述前面板(11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持部(221),所述下蜗壳(230)靠近所述前面板(11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持部(231),所述第一导板(310)远离所述前面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卡持部(311);
在所述蜗壳(2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持部(221)与所述前面板(110)搭接,所述第二卡持部(231)与所述第三卡持部(311)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蜗壳(2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导风板(320)呈向上倾斜设置或呈水平设置,所述导风板(320)与所述前面板(110)所在的平面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45°~9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蜗壳(2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下蜗壳(230)与所述第一导板(310)相互抵接的端部为第三端部(312),所述第一端部(112)与所述第三端部(312)的连线与所述前面板(110)所在的平面呈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20°~4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导板(330)以及第三导板(340),所述第二导板(330)和所述第三导板(34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120);
在所述蜗壳(200)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板(330)转动至与所述上蜗壳(220)抵接,并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121),所述第三导板(340)转动至与所述下蜗壳(230)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220)靠近所述底板(12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持部(221),所述下蜗壳(230)靠近所述底板(12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持部(231),所述第二导板(330)远离所述底板(120)的端部设置有第四卡持部(331),所述第三导板(340)远离所述底板(120)的端部设置有第五卡持部(341);
在所述蜗壳(20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持部(221)与所述第四卡持部(331)搭接,所述第二卡持部(231)与所述第五卡持部(341)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弹性连接板(400),所述上蜗壳(220)靠近风轮(6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水槽(222),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水槽(222)的底壁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蒸发器(700)连接;
和/或,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弹性连接板(500),所述下蜗壳(230)靠近风轮(6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水槽(232),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5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水槽(232)的底壁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蒸发器(70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4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410)、第一折叠段(420)以及第二连接段(430),所述第一连接段(410)用于与所述蒸发器(7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430)与所述第一接水槽(222)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段(420)用于为冷凝水导流;
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段(510)、第二折叠段(520)以及第四连接段(530),所述第三连接段(510)用于与所述蒸发器(700)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段(530)与所述第二接水槽(232)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段(520)用于为冷凝水导流。
CN202320048656.5U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9177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8656.5U CN219177822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8656.5U CN219177822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7822U true CN219177822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1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8656.5U Active CN219177822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78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09047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529923B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机组和调节方法
CN219177822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0671746A (zh)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039097U (zh) 一种制冷设备的出风结构及制冷设备
CN10522222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8293475A (zh) 一种空调器
CN106440050A (zh) 一种风管机
CN212390520U (zh) 空调器
CN21674482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233088U (zh)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99206U (zh) 提升制冷效果的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11177346U (zh)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373994U (zh) 风道组件及穿墙机
CN22093124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9197721U (zh) 风道结构及挂屏风扇
CN21251142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EP4317829A1 (en)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CN217464688U (zh)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19753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6159146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导风板结构的空调器
EP4317807A1 (en)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CN221122359U (zh) 面板结构及浴霸
CN220981459U (zh) 一种空调
CN219934248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