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7215U - 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7215U
CN219177215U CN202223410811.8U CN202223410811U CN219177215U CN 219177215 U CN219177215 U CN 219177215U CN 202223410811 U CN202223410811 U CN 202223410811U CN 219177215 U CN219177215 U CN 219177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 insulation
spacer
high vacuum
multilayer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08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杰锋
魏裕隆
陈光奇
施敏海
孙振中
庞嘉炜
高建强
吴辰睿
李�杰
陆晓莉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erl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erl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erl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erl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108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7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7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7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它包括依次设置在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内容器外壁和外容器内壁之间的至少两层绝热层和一个真空空腔,靠近内容器外壁的第一层绝热层包覆在内容器外壁的表面,靠近外容器内壁的最后一层绝热层与外容器内壁之间设有一个真空空腔的间隔;每层绝热层包括交替设置的间隔物和反射膜。本实用新型在不同的温度区域使用不同的隔热材料和不同的层密度,大大提高绝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绝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背景技术
低温液体(如液化天然气、液氮、液氧、液氩、液氢、液氩)极易挥发,需要储存在具有绝热性能的低温容器内。低温液体的温度越低,其越容易挥发,尤其是液氢(沸点温度-253℃)、液氦(沸点温度-269℃)一类的超低温液体。任何进入低温液体的微小热流都会引起大量的蒸发。为了使液氢、液氦一类的超低温液体在储运过程中减少蒸发损失,低温容器中多层绝热技术不断改进,如变密度多层绝热技术、冷蒸汽屏与多层绝热复合技术、珍珠岩泡沫多层绝热复合技术等等。由于泡沫中含有大量充满空气的气孔无法抽真空,使得泡沫绝热不能维持真空状态的绝热;膨胀珍珠岩真空由于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大量空气,使其达不到高真空只能维持低真空状态;多层绝热的空腔内可以抽至高真空,但层间材料不断解析的气体分子,其层间压力相比于夹层空腔要高大数十倍,并且这些气体自由分子不断向真空隔热空间扩散,使得气体自由分子导热随着低温容器使用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大。
目前现有的多层绝热技术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热辐射传入低温容器的热量,存在问题是由于隔热材料和反射材料的接触,以及在真空下绝热材料的出气现象,造成多层绝热层与层的固体接触导热和层间自由气体分子导热,成为多层绝热进一步提高绝热性能的主要问题。
提高多层绝热的绝热性能的技术方法是对多层绝热结构的改进和对多层热绝材料的预处理。通过结构的改变降低固体接触导热,通过材料预处理消除自由气体分子导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在不同的温度区域使用不同的隔热材料和不同的层密度,大大提高绝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依次设置在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内容器外壁和外容器内壁之间的至少两层绝热层和一个真空空腔,靠近内容器外壁的第一层绝热层包覆在内容器外壁表面,靠近外容器内壁的最后一层绝热层与外容器内壁之间设有一个真空空腔的间隔;每层绝热层包括交替设置的间隔物和反射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绝热层的间隔物为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或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布。
进一步地,所述最后一层绝热层的间隔物为玻璃纤维纸。
进一步地,每层绝热层包括10~15层间隔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绝热层的间隔物的厚度为0.15mm~0.3mm,每层间隔物的厚度依次递减0.05mm,直至间隔物厚度递减至0.05mm后保持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绝热层的第一层间隔物的层密度为3~6/cm,第二层间隔物的层密度为4~9/cm,第三层间隔物的层密度为5~15/cm,第四层间隔物的层密度为6~20/cm,第五层至最后一层的间隔物的层密度均为10/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绝热层的总厚度为20~25mm,剩余绝热层的总厚度不大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为金属箔。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箔的厚度小于0.02mm,发射率小于0.006。
进一步地,单层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或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布的厚度小于0.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靠近冷端至热端的金属反射薄膜之间采用不同厚度的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作为隔热间隔层,利用置换干燥活化后的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微孔在超低温下的吸附特性吸附复合多层绝热体层间的残余气体分子,提高层间真空度和延长层间高真空维持时间,利用气凝胶的超级隔热特性阻隔靠近超低温冷面多层绝热体中固体传热。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隔热层的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利用了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多孔材料在低温真空下的吸附特性,以及气凝胶的超级隔热特性,同时减小了多层绝热的固体传热和残余气体自由分子的导热;将传统的多层绝热性能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特别适用于液氢、液氦一类的超低温绝热低温液体容器的制造应用,大大提高了其绝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内容器外壁1、第一间隔物2、第二间隔物3、第三间隔物4、反射膜5、真空空腔6、外容器内壁7。
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1绘制了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它包括依次设置在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内容器外壁1和外容器内壁7之间的三层绝热层:第一组绝热层、第二组绝热层和第三组绝热层,所述第一组绝热层包覆在内容器外壁1的表面,所述第三组绝热层和外容器内壁7之间设有一个真空空腔6的间隔。
所述第一组绝热层、第二组绝热层和第三组绝热层之间均设有反射膜5。
所述第一组绝热层为超低温绝热层,包括10~15层第一间隔物2,相邻两层第一间隔物2之间设有反射膜5;所述第一间隔物2为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或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布,靠近内容器外壁1的第一层第一间隔物2的厚度为0.15mm~0.3mm,每层第一间隔物2的厚度依次递减0.05mm,直至第一间隔物2的厚度递减至0.05mm后保持不变,所述第一组绝热层的总厚度为20~25mm;靠近内容器外壁1的第一层第一间隔物2的层密度为3~6/cm,第二层第一间隔物2的层密度为4~9/cm,第三层第一间隔物2的层密度为5~15/cm,第四层第一间隔物2的层密度为6~20/cm,第五层至最后一层的第一间隔物2的层密度均为10/cm。
所述第二组绝热层为低温绝热层,包括10~15层第二间隔物3,相邻两层第二间隔物3之间设有反射膜5;所述第二间隔物3为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或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布,所述第二间隔物3的层密度大于15/cm;所述第二组绝热层的总厚度为不大于10mm。
所述第三组绝热层为亚低温绝热层,包括10~15层第三间隔物4,相邻两层第三间隔物4之间设有反射膜5;所述第三间隔物4为玻璃纤维纸,所述第三间隔物4的层密度大于20/cm;所述第三组绝热层的总厚度为不大于10mm。
所述反射膜5为金属铝箔或者金属铜箔等金属箔,金属箔的厚度小于0.02mm,发射率小于0.006。
单层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或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布的厚度小于0.05mm。
上述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的包覆工艺包括以下内容:
(1)在可恒温恒湿环境控制的缠绕房内进行,房间内温度控制在20℃±2℃,湿度控制在相对湿度50%以下,操作人员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严格限制人数;
(2)密封包装的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布)以及玻璃纤维纸和铝箔在缠绕房内打开包装,即开始按常规包覆工艺进行包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包覆;
(3)第一组绝热层实施:
内容器在第一组多层绝热包覆前,先进行内容器外表面的清洁干燥处理,然后在贴紧内容器外表面上均匀包覆一层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布),接缝处要搭边,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布)包覆厚度要均匀,厚度在0.15~0.3mm内,不留缝隙;然后包覆一层金属箔;接下来的包覆原则是间隔层在内反射膜在外的组合方式:可用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布)与金属箔提前复合好的复合层包覆第二层,也可分开包覆;第二层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布)厚度在上一层的基础上递减0.05mm,以后从内向外每一层的间隔材料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布)的厚度依次按0.05mm递减,直至减少到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布)的单层为止;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布)的单层厚度应小于0.05mm,包覆至10~15个组合层为止,第一组绝热层的总厚度应在20~25mm之内;通过测量周长与调节松紧度控制每组绝热层总厚度,第一组绝热层为变密度绝热层,其绝热原理是通过增加超低温端的隔热层厚度,最大限度的降低超低温端温度梯度较大时的固体导热成分;
(4)第二组绝热层实施:
在第一组绝热层完成包覆的基础上包覆第二组绝热层;第二组绝热层中的反射膜为铝箔,间隔物为厚度尽可能小的单层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布);用提前复合好的带状单层组合均匀缠绕包覆在第一组绝热层上,包覆至10~15个组合层为止,第二组绝热层的总厚度应在10mm之内,第二组绝热层的层密度大于15/cm;
(5)第三组绝热层实施:
在第二组绝热层完成包覆的基础上包覆第三组绝热层;第三组绝热层中的反射膜为铝箔,间隔物为玻璃纤维纸;用提前复合好的带状单层组合均匀缠绕包覆在第二组绝热层上,包覆至10~15个组合层为止,第三组绝热层的总厚度应在10mm之内,第三组绝热层的层密度大于20/cm;
完成包覆后即进行外容器组装焊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组装焊接;至此完成高真空超低温多层绝热复合结构安装组合;
对完成组装焊接的容器对内外容器之间的夹层粗抽真空,待接受下一步工序。
上述多层绝热复合结构的间隔物在应用前需要进行真空高温出气吸附活化工艺,采用真空高温出气吸附活化装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设置在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内容器外壁(1)和外容器内壁(7)之间的至少两层绝热层和一个真空空腔(6),靠近内容器外壁(1)的第一层绝热层包覆在内容器外壁(1)表面,靠近外容器内壁(7)的最后一层绝热层与外容器内壁(7)之间设有一个真空空腔(6)的间隔;每层绝热层包括交替设置的间隔物和反射膜(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绝热层的间隔物为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或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层绝热层的间隔物为玻璃纤维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绝热层包括10~15层间隔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绝热层的间隔物的厚度为0.15mm~0.3mm,每层间隔物的厚度依次递减0.05mm,直至间隔物厚度递减至0.05mm后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绝热层的第一层间隔物的层密度为3~6/cm,第二层间隔物的层密度为4~9/cm,第三层间隔物的层密度为5~15/cm,第四层间隔物的层密度为6~20/cm,第五层至最后一层的间隔物的层密度均为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绝热层的总厚度为20~25mm,剩余绝热层的总厚度不大于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5)为金属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的厚度小于0.02mm,发射率小于0.006。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层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纸或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布的厚度小于0.05mm。
CN202223410811.8U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Active CN219177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0811.8U CN219177215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0811.8U CN219177215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7215U true CN219177215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1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0811.8U Active CN219177215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72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2015A (zh) * 2022-12-20 2023-06-02 江苏深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多层绝热复合结构及其包覆工艺
CN116202015B (zh) * 2022-12-20 2024-05-31 江苏深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多层绝热复合结构及其包覆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2015A (zh) * 2022-12-20 2023-06-02 江苏深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多层绝热复合结构及其包覆工艺
CN116202015B (zh) * 2022-12-20 2024-05-31 江苏深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多层绝热复合结构及其包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9035B2 (en) Thermal insulation products for use with non-planar objects
CN106015921B (zh) 一种用于储存低温液体的立式容器
US7562534B2 (en) Cryogenic aerogel insulation system
WO2022117013A1 (zh) 一种低温车载液氢瓶
US20200132243A1 (en) Modular vacuum insulated piping
CN216813744U (zh) 一种低温容器的绝热支撑结构
CN111928108A (zh) 高效真空多层低温绝热结构及包覆方法
CN219177215U (zh) 一种高真空超低温的多层复合绝热结构
CN205640209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储气装置
US3698589A (en) Cryogenic storage apparatus
CN116202015B (zh) 用于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多层绝热复合结构及其包覆工艺
US20030101683A1 (en) Evacuated panel for thermal insulation of cylindrical bodies
CN116146887B (zh) 拥有分层绝热结构的低温容器及其夹层空间真空获得方法
CN201129471Y (zh) 真空绝热低温阀
CN110285316B (zh) 一种内容器外表面带有凸起物的高真空多层绝热容器
CN116202015A (zh) 用于双层壁低温容器的多层绝热复合结构及其包覆工艺
Augustynowicz et al. Cryogenic insulation systems
WO2022267417A1 (zh) 用于高温超导电缆的高真空多层柔性绝热管及制造方法
CN114962978A (zh) 超低温液氢储运气瓶的多屏绝热结构及液氢储运气瓶
CN116222163A (zh) 绝热间隔物的真空高温清洁吸附活化工艺方法
CN114923114A (zh) 一种多层低温液氢储罐
CN114104539A (zh) 一种三壳体金属真空低温液体储存罐
GB2584443A (en) Vacuum insulated equipment
CN220152462U (zh) 一种深冷液化气体储存容器
CN2746234Y (zh) 真空夹层无冷屏低温流体输送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