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6615U - 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6615U
CN219176615U CN202222952318.2U CN202222952318U CN219176615U CN 219176615 U CN219176615 U CN 219176615U CN 202222952318 U CN202222952318 U CN 202222952318U CN 219176615 U CN219176615 U CN 219176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fan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contro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23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海峻
郑观正
李享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23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6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6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661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39668 priority patent/WO202409946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充供电电路、风扇驱动电路、制冷控制电路和主控电路,充供电电路用于接收外部电压向电池充电和输出供电电压;风扇驱动电路用于驱动风扇转动;制冷控制电路连接制冷元件和充供电电路,用于驱动制冷元件制冷,制冷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导通端用于经由制冷元件接收电池的输出电压或供电电压,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接地;主控电路电连接充供电电路、风扇驱动电路及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用于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进而控制制冷元件的开启和关闭。

Description

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脖式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一些便携式的具有制冷和/或制热功能的制冷装置,一些可佩戴在人体脖颈处的挂脖式风扇(如挂脖式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装置等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挂脖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如,不需要手持即可实现颈部得到降温。
一些挂脖式风扇考虑加入制冷元件和风扇一起实现颈部降温,然而,制冷元件长时开启会因为温度过低给用户造成不适感,因此如何控制制冷元件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充供电电路、风扇驱动电路、制冷控制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充供电电路用于电连接外部电源和电池,以接收外部电压向所述电池充电和输出供电电压;所述风扇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充供电电路和风扇,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所述制冷控制电路连接制冷元件和所述充供电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制冷元件制冷,所述制冷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导通端用于经由所述制冷元件接收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或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主控电路电连接所述充供电电路、所述风扇驱动电路及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所述主控电路用于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制冷元件的间歇性开启和关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中,通过具有第一控制开关的所述制冷控制电路来接收所述主控电路输出的第一脉冲宽度控制信号,进而控制所述制冷元件的间歇性开启和关闭,可以改善长时开启会因为温度过低给用户造成不适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上述制冷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可靠度较高。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充供电电路包括充电端口、充电管理芯片,所述充电端口的电源端接收所述外部电压且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入引脚,所述充电端口的电源端还电连接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开关引脚用于经由第一电感电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升压输出引脚用于输出所述供电电压,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升压输入引脚一方面经由第一连接电阻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一电感之间的节点,另一方面经由第一接地电容接地。通过所述充电管理芯片、所述稳压管和所述第一电感,可以有效对充电端口、电池的充放电进行管理,且可输出其他电路需要的所述供电电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安全性较高。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按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一LED驱动引脚依次经由第一接地电阻和第二接地电阻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二LED驱动引脚经由第二连接电阻连接所述电池;所述主控电路的第一指示灯引脚经由第一指示灯支路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二LED驱动引脚还经由第二指示灯支路接地,所述第一指示灯支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支路均包括串联的限流电阻和指示灯。可以理解,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按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使得所述主控电路可以对所述充电管理芯片进行控制,保证控制电路的可靠性;通过所述第一指示灯支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支路可以对所述充供电电路的充供电的状态进行指示,提高用户体验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导通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池以接收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用于电连接所述制冷元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外部电压且接地,以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在接收到所述外部电压时关闭,在未接收到所述外部电压时导通。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在有所述外部电压接入的时候,所述外部电压可以向所述风扇驱动电路直接供电,避免所述风扇驱动电路使用电池的输出电压,不仅使得所述电池充电较快,也可避免所述电池边充边放导致的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经由第三接地电阻接地,以及经由第一二极管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为PMOS场效应晶体管。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经由第三连接电阻电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的第一脉冲宽度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电阻之间的节点还经由第四连接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制冷元件还经由第五连接电阻接收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或所述供电电压。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编码器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及接地,所述编码器的两个输出端还分别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所述编码器具有用于供用户操作的无极调控旋钮,用户操作所述无极调控旋钮能够使得所述编码器的两个输出端输出多个不同的数字信号,所述主控电路用于依据所述数字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以控制所述制冷元件的制冷强度或者依据所述数字信号控制所述风扇驱动电路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风扇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第三控制开关、第二二极管和升压反馈支路,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充供电电路以接收所述外部电压或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风扇,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以接收所述主控电路输出的第二脉冲宽度控制信号,所述升压反馈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风扇之间的节点,所述升压反馈支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压反馈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之间的节点经由第三分压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和所述主控电路之间的节点还经由第二接地电容接地。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风扇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控制开关、第三二极管、第一反馈电阻、第二反馈电阻,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风扇的正极,所述风扇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导通端,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风扇使能端,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经由所述第一反馈电阻接地,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和所述第一反馈电阻之间的节点还经由所述第二反馈电阻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负载反馈端,所述第二反馈电阻和所述主控电路之间的节点还经由第三接地电容接地。
一种挂脖式风扇,其包括壳体、所述风扇、所述制冷元件、所述电池和控制模块,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模块均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风扇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导向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制冷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电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中,通过具有第一控制开关的所述制冷控制电路来接收所述主控电路输出的第一脉冲宽度控制信号,进而控制所述制冷元件的间歇性开启和关闭,可以改善长时开启会因为温度过低给用户造成不适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上述制冷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可靠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挂脖式风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挂脖式风扇的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的充供电电路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的制冷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的风扇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的主控电路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的编码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脖式风扇10,其包括壳体11、风扇12、制冷元件13、电池14和控制模块15等,所述壳体11具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所述风扇12、所述电池14和所述控制模块15均位于所述壳体11中,所述风扇12用于将所述进风口111的风导向所述出风口112吹出,所述制冷元件13设置于所述壳体11上。所述挂脖式风扇10还可以包括温度传导元件16,一侧用于贴近用户颈部,另一侧用户接触所述制冷元件13。
所述控制模块15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上,具体地,请参阅图3至图7,所述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充供电电路20、风扇驱动电路30、制冷控制电路40和主控电路50。
所述充供电电路20用于电连接外部电源和电池14,以接收外部电压VCC向所述电池14充电和输出供电电压V0。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电连接所述充供电电路20和所述风扇12,用于驱动所述风扇12转动。
所述制冷控制电路40电连接制冷元件13和所述充供电电路20,用于驱动所述制冷元件13制冷,所述制冷控制电路40包括第一控制开关Q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第一导通端用于经由所述制冷元件13接收所述电池14的输出电压或所述供电电压(本实施例主要以接收所述电池14的输出电压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第二导通端接地。
所述主控电路50电连接所述充供电电路20、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及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控制端,所述主控电路50用于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导通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制冷元件13的间歇性开启和关闭。具体地,所述主控电路50的第一脉冲宽度信号输出端C_PWM可以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控制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脉冲宽度控制信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中,通过具有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所述制冷控制电路40来接收所述主控电路50输出的第一脉冲宽度控制信号,进而控制所述制冷元件13的间歇性开启和关闭,可以改善长时开启会因为温度过低给用户造成不适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上述制冷控制电路40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可靠度较高。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充供电电路20包括充电端口21、充电管理芯片22,所述充电端口21的电源端211接收所述外部电压VCC且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的充电输入引脚VIN,所述充电端口21的电源端211还电连接稳压管D1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的开关引脚SW用于经由第一电感L1电连接所述电池14的正极BAT+,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的升压输出引脚VOUT用于输出所述供电电压V0,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的升压输入引脚一方面经由第一连接电阻201连接所述电池14和所述第一电感L1之间的节点,另一方面经由第一接地电容202接地。通过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所述稳压管D1和所述第一电感L1,可以有效对充电端口、电池的充放电进行管理,且可输出其他电路需要的所述供电电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安全性较高。
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的按键输入端KEY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50;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的第一LED驱动引脚LED1依次经由第一接地电阻203和第二接地电阻204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的第二LED驱动引脚LED2经由第二连接电阻205连接所述电池14的正极;所述主控电路50的第一指示灯引脚LED1经由第一指示灯支路51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的第二LED驱动引脚LED2还经由第二指示灯支路23接地,所述第一指示灯支路51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支路23均包括串联的限流电阻R和指示灯LED。可以理解,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的按键输入端SW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50,使得所述主控电路50可以对所述充电管理芯片22进行控制,保证控制电路的可靠性;通过所述第一指示灯支路51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支路23可以对所述充供电电路20的充供电的状态进行指示,提高用户体验性。所述主控电路50可以为MCU。
如图4所示,所述制冷控制电路40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控制端经由第三连接电阻207电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50的第一脉冲宽度信号输出端C_PWM,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电阻207之间的节点还经由第四连接电阻208接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为NMOS(N-Metal-Oxide-Semiconductor),所述制冷元件13还经由第五连接电阻209接收所述电池14的输出电压或所述供电电压。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电阻207和所述第四连接电阻208,可以提升所述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为NMOS,也具有成本低、结构和控制简单的技术效果。所述制冷元件13直接接收所述电池14的输出电压MVCC可以获得较为直接稳定的供电,有利于提高所述控制电路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开关Q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的第一导通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池14的正极BAT+以接收所述电池14的输出电压,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的第二导通端用于电连接所述制冷元件13的正极,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外部电压VCC且接地,以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的第二导通端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在接收到所述外部电压VCC时关闭,在未接收到所述外部电压VCC时导通,此时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由所述电池14供电。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在有所述外部电压VCC接入的时候,所述外部电压VCC可以向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直接供电,避免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使用所述电池14的输出电压,不仅使得所述电池14充电较快,也可避免所述电池14边充边放导致的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的控制端可以经由第三接地电阻206接地,以及经由第一二极管D2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的第二导通端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为PMOS(P-Metal-Oxide-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三接地电阻206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2可以提升所述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为PMOS场效应晶体管,也具有成本低、结构和控制简单的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包括第二电感L2、第三控制开关Q3、第二二极管D3和升压反馈支路31,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充供电电路20以接收所述外部电压VCC或所述电池14的输出电压MVCC,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二二极管D3连接所述风扇12,所述第三控制开关Q3的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3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三控制开关Q3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第三控制开关Q3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50的第二脉冲宽度信号输出端FPWM以接收所述主控电路50输出的第二脉冲宽度控制信号,所述升压反馈支路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3与所述风扇12之间的节点,所述升压反馈支路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压反馈支路31包括串联的第一分压电阻311和第二分压电阻312,所述第一分压电阻311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312之间的节点经由第三分压电阻313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50的升压反馈端FAAD,所述第三分压电阻313和所述主控电路50之间的节点还经由第二接地电容314接地。可以理解,通过上述结构的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通过对所述第三控制开关Q3的开关控制,可以对所述第二电感L2进行充放电,从而可以让所述第二电感L2右侧的电压升高从而向所述风扇12供电。所述升压反馈支路31还采样升压后的电压并反馈至所述主控电路50,使得所述主控电路50可以调整提供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Q3的第二脉冲宽度控制信号,从而使得所述风扇12获得的电压基本是恒定的。此外,通过调整提供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Q3的第二脉冲宽度控制信号,还可以使得提供至所述风扇12的电压可以升高或降低,进而控制所述风扇12达到不同的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还可以包括第四控制开关Q4、第三二极管D4、第一反馈电阻315、第二反馈电阻316,所述第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风扇12的正极,所述风扇1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4的正极和所述第四控制开关Q4的第一导通端,所述第四控制开关Q4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50的风扇使能端FAEN,所述第四控制开关Q4的第二导通端经由所述第一反馈电阻315接地,所述第四控制开关Q4的第二导通端和所述第一反馈电阻315之间的节点还经由所述第二反馈电阻316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50的负载反馈端LOAD AD,所述第二反馈电阻316和所述主控电路50之间的节点还经由第三接地电容317接地。通过所述第四控开关Q4,可以使得经由所述第二电感L2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Q3升压后的电压经由所述风扇12接地形成回路,进而驱动所述风扇12转动,经过所述第一反馈电阻315采样所述第四控制开关Q4的第二导通端和所述第一反馈电阻315之间的节点的信号并反馈至所述主控电路50,使得所述主控电路50可以检测所述风扇12是否堵转或短路。
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编码器60,所述编码器60分别连接所述电池14的正极BAT+及接地,所述编码器60的两个输出端611、612还分别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50,所述编码器60具有用于供用户操作的无极调控旋钮,用户操作所述无极调控旋钮可以使得两个输出端611、612输出多个不同的数字信号,所述主控电路50用于依据所述数字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以控制所述制冷元件13的制冷强度或者依据所述数字信号控制所述风扇驱动电路30以控制所述风扇12的转速。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编码器60,使得供用户操作所述无极调控旋钮可以产生多个不同的数字信号,进而依据多个不同的数字信号对所述制冷元件13的制冷强度进行无极控制或对所述风扇12的转速进行无极控制,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包括:
充供电电路,用于电连接外部电源和电池,以接收外部电压向所述电池充电和输出供电电压;
风扇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充供电电路和风扇,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
制冷控制电路,连接制冷元件和所述充供电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制冷元件制冷,所述制冷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导通端用于经由所述制冷元件接收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或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接地;以及
主控电路,电连接所述充供电电路、所述风扇驱动电路及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所述主控电路用于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制冷元件的间歇性开启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供电电路包括充电端口、充电管理芯片,所述充电端口的电源端接收所述外部电压且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充电输入引脚,所述充电端口的电源端还电连接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开关引脚用于经由第一电感电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升压输出引脚用于输出所述供电电压,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升压输入引脚一方面经由第一连接电阻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一电感之间的节点,另一方面经由第一接地电容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按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一LED驱动引脚依次经由第一接地电阻和第二接地电阻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二LED驱动引脚经由第二连接电阻连接所述电池;所述主控电路的第一指示灯引脚经由第一指示灯支路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第二LED驱动引脚还经由第二指示灯支路接地,所述第一指示灯支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支路均包括串联的限流电阻和指示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导通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池以接收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用于电连接所述制冷元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外部电压且接地,以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在接收到所述外部电压时关闭,在未接收到所述外部电压时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经由第三接地电阻接地,以及经由第一二极管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为PMOS场效应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经由第三连接电阻电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的第一脉冲宽度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电阻之间的节点还经由第四连接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为NMOS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制冷元件还经由第五连接电阻接收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或所述供电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及接地,所述编码器的两个输出端还分别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所述编码器具有用于供用户操作的无极调控旋钮,用户操作所述无极调控旋钮能够使得所述编码器的两个输出端输出多个不同的数字信号,所述主控电路用于依据所述数字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以控制所述制冷元件的制冷强度或者依据所述数字信号控制所述风扇驱动电路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第三控制开关、第二二极管和升压反馈支路,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充供电电路以接收所述外部电压或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风扇,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以接收所述主控电路输出的第二脉冲宽度控制信号,所述升压反馈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风扇之间的节点,所述升压反馈支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压反馈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之间的节点经由第三分压电阻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和所述主控电路之间的节点还经由第二接地电容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控制开关、第三二极管、第一反馈电阻、第二反馈电阻,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风扇的正极,所述风扇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导通端,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风扇使能端,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经由所述第一反馈电阻接地,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导通端和所述第一反馈电阻之间的节点还经由所述第二反馈电阻电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负载反馈端,所述第二反馈电阻和所述主控电路之间的节点还经由第三接地电容接地。
10.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风扇、所述制冷元件、所述电池和控制模块,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模块均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风扇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导向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制冷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如权利要求1-9项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
CN202222952318.2U 2022-11-07 2022-11-07 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 Active CN219176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2318.2U CN219176615U (zh) 2022-11-07 2022-11-07 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
PCT/CN2023/139668 WO2024099468A1 (zh) 2022-11-07 2023-12-19 风扇、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和便携式风扇的电机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2318.2U CN219176615U (zh) 2022-11-07 2022-11-07 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6615U true CN219176615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4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2318.2U Active CN219176615U (zh) 2022-11-07 2022-11-07 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66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9468A1 (zh) * 2022-11-07 2024-05-16 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和便携式风扇的电机驱动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9468A1 (zh) * 2022-11-07 2024-05-16 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和便携式风扇的电机驱动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2197B (zh) 移动电源
CN219176615U (zh) 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及挂脖式风扇
CN101932153B (zh) 一种宽电压电源供给led应急灯电路
CN210038590U (zh) 电压输出电路及电子烟
CN111601422B (zh) 启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TWI713280B (zh)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充電供電電路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WO2012051753A1 (zh) 集成升压控制模块的led灯装置
CN104427699A (zh) Led信号灯及其led驱动电路
CN109217442A (zh) 一种基于单火线取电模块的供电装置及方法
CN106712199A (zh) 一种用于汽车启动电源的过流保护电路及方法
CN103427821A (zh) 实现零待机电流的电源管理装置
CN103369763B (zh) 一种led信号灯及其驱动电路
CN111708425A (zh) 一种集成指示功能的便携风扇控制芯片、电路及方法
CN106712249A (zh) 一种汽车启动电源
CN211405868U (zh) 一种输出可调的升压电路及照明灯、风扇
CN112105122B (zh) 一种锂电led灯的恒流控制与过放电保护电路
CN103841711B (zh) 一种led应急照明灯具及其驱动电路
CN206323616U (zh) 一种低电量升压续航恒流的led控制电路
CN105953115A (zh) 一种亮度可调的手电筒
CN215646342U (zh) 一种锂电风扇的控制电路及电风扇
CN212226885U (zh) 一种自动旋转打开式应急照明灯
CN212774882U (zh) 一种具有多种显示功能的便携风扇控制芯片及电路
CN210921656U (zh) 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
CN113365390B (zh) 一种充电式台灯
WO2023246413A1 (zh) 系统控制电路、指示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