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5045U - 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5045U
CN219175045U CN202223156433.5U CN202223156433U CN219175045U CN 219175045 U CN219175045 U CN 219175045U CN 202223156433 U CN202223156433 U CN 202223156433U CN 219175045 U CN219175045 U CN 219175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situ box
box girder
bearing platform
cantilever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64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桃
唐云辉
乞英森
朱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2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2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2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564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5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5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5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现浇箱梁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解决了定式平台在下一段施工中需要重新拆装和来回搬运物料的问题。悬臂梁水平置于现浇箱梁的上方且一端伸出至现浇箱梁外,承托平台置于现浇箱梁的下方且通过竖向设置的外爬架与悬臂梁连接,承托平台与外爬架转动连接且可通过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液压伸缩杆调节承托平台的角度,悬臂梁远离外爬架的一侧固连在现浇箱梁的上端的移动车架上,悬臂梁与现浇箱梁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辅助撑杆,辅助撑杆与悬臂梁螺纹连接,移动车架上放置有用于起平衡作用的配重块。本装置无需对平台进行重新拆装和来回搬运物料,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现浇箱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箱梁分为预制箱梁和现浇箱梁,在独立场地预制的箱梁结合架桥机可在下部工程完成后进行架设,可加速工程进度、节约工期;现浇箱梁多用于大型连续桥梁。
在现浇箱梁翼缘板的拼宽加固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各种建筑材料和设备输送或放置到相应位置进行施工,该过程中需要搭设用于放置物料和施工作业的平台,部分地段无法搭设落地式支架平台或搭设支架平台成本高,固定式平台在下一段施工中需要重新拆装和来回搬运物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了部分地段无法搭设落地式支架平台或搭设支架平台成本高,以及采用定式平台在下一段施工中需要重新拆装和来回搬运物料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通过移动车架带动悬臂梁、外爬架和承托平台并辅助有辅助撑杆和配重块,实现整体装置在现浇箱梁上移动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包括悬臂梁、外爬架、承托平台和移动车架,悬臂梁水平置于现浇箱梁的上方且一端伸出至现浇箱梁外,承托平台置于现浇箱梁的下方且通过竖向设置的外爬架与悬臂梁连接,承托平台与外爬架转动连接且可通过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液压伸缩杆调节承托平台的角度,悬臂梁远离外爬架的一侧固连在现浇箱梁的上端的移动车架上,悬臂梁与现浇箱梁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辅助撑杆,辅助撑杆与悬臂梁螺纹连接,移动车架上放置有用于起平衡作用的配重块。
优选地,承托平台远离外爬架的一端和外爬架的中部均设置有铰接座,液压伸缩杆斜向设置且两端各与一铰接座连接。
优选地,外爬架的下端固连有用于与承托平台搭接的过渡平台,承托平台和过渡平台处均设置有防护栏。
优选地,承托平台包括底梁和固定铺设在底梁上的钢跳板,外爬架包括两道第一竖撑和固连在一侧第一竖撑上的爬梯。
优选地,悬臂梁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梁体和连接两道梁体的十字斜撑,梁体包括两道与第一竖撑固连的横梁和固连在两道横梁之间的第二竖撑。
优选地,靠近现浇箱梁的横梁与辅助撑杆连接,辅助撑杆位于横梁靠近外爬架的一侧,移动车架通过减速电机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通过移动车架带动悬臂梁、外爬架和承托平台并辅助有辅助撑杆和配重块,实现整体装置在现浇箱梁上移动和固定,无需对平台进行重新拆装和来回搬运物料,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本装置可根据具体作业需求对承托平台与外爬架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悬臂梁;1.1-梁体;1.11-横梁;1.12-第二竖撑;1.2-十字斜撑;2-外爬架;2.1-第一竖撑;2.2-爬梯;3-承托平台;3.1-底梁;3.2-钢跳板;4-移动车架;5-液压伸缩杆;6-辅助撑杆;7-配重块;8-铰接座;9-过渡平台;10-护栏;11-现浇箱梁。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地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包括悬臂梁1、外爬架2、承托平台3和移动车架4,悬臂梁1水平置于现浇箱梁11的上方且一端伸出至现浇箱梁外,承托平台3置于现浇箱梁的下方且通过竖向设置的外爬架2与悬臂梁1连接,承托平台3与外爬架2转动连接且可通过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液压伸缩杆5调节承托平台3的角度,悬臂梁1远离外爬架2的一侧固连在现浇箱梁的上端的移动车架4上,悬臂梁1与现浇箱梁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辅助撑杆6,辅助撑杆6与悬臂梁1螺纹连接,移动车架4上放置有用于起平衡作用的配重块7。
本实施例中,悬臂梁1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梁体1.1和连接两道梁体1.1的十字斜撑1.2,梁体1.1包括两道与第一竖撑2.1固连的横梁1.11和固连在两道横梁1.11之间的第二竖撑1.12;靠近现浇箱梁的横梁1.11与辅助撑杆6连接,辅助撑杆6位于横梁1.11靠近外爬架2的一侧,移动车架4通过减速电机驱动,为电磁制动电机,断电自动刹车,进入承托平台3作业前需要断电刹车并将转动辅助支撑杆6使其顶紧在现浇箱梁11的上端。
承托平台3包括底梁3.1和固定铺设在底梁3.1上的钢跳板3.2,外爬架2包括两道第一竖撑2.1和固连在一侧第一竖撑2.1上的爬梯2.2;外爬架2的下端固连有用于与承托平台3搭接的过渡平台9,承托平台3和过渡平台9处均设置有防护栏10。
承托平台3远离外爬架2的一端和外爬架2的中部均设置有铰接座8,液压伸缩杆5斜向设置且两端各与一铰接座8连接,液压伸缩杆5通过液压泵站供压,液压伸缩杆5也使用电动伸缩杆代替。
在对一段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完成后,旋松辅助撑杆6,通过移动车架4带动悬臂梁、外爬架和承托平台移动,实现整体装置在现浇箱梁上移动至下一段施工位置,并将移动车架4刹车,转动辅助支撑杆6使其顶紧在现浇箱梁11的上端实现整体装置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臂梁(1)、外爬架(2)、承托平台(3)和移动车架(4),悬臂梁(1)水平置于现浇箱梁的上方且一端伸出至现浇箱梁外,承托平台(3)置于现浇箱梁的下方且通过竖向设置的外爬架(2)与悬臂梁(1)连接,承托平台(3)与外爬架(2)转动连接且可通过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液压伸缩杆(5)调节承托平台(3)的角度,悬臂梁(1)远离外爬架(2)的一侧固连在现浇箱梁的上端的移动车架(4)上,悬臂梁(1)与现浇箱梁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辅助撑杆(6),辅助撑杆(6)与悬臂梁(1)螺纹连接,移动车架(4)上放置有用于起平衡作用的配重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平台(3)远离外爬架(2)的一端和外爬架(2)的中部均设置有铰接座(8),液压伸缩杆(5)斜向设置且两端各与一铰接座(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爬架(2)的下端固连有用于与承托平台(3)搭接的过渡平台(9),承托平台(3)和过渡平台(9)处均设置有防护栏(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平台(3)包括底梁(3.1)和固定铺设在底梁(3.1)上的钢跳板(3.2),外爬架(2)包括两道第一竖撑(2.1)和固连在一侧第一竖撑(2.1)上的爬梯(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1)包括两道平行设置的梁体(1.1)和连接两道梁体(1.1)的十字斜撑(1.2),梁体(1.1)包括两道与第一竖撑(2.1)固连的横梁(1.11)和固连在两道横梁(1.11)之间的第二竖撑(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现浇箱梁的横梁(1.11)与辅助撑杆(6)连接,辅助撑杆(6)位于横梁(1.11)靠近外爬架(2)的一侧,移动车架(4)通过减速电机驱动。
CN202223156433.5U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 Active CN219175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6433.5U CN219175045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6433.5U CN219175045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5045U true CN219175045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4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6433.5U Active CN219175045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5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0975B (zh) 一种超高大跨混凝土现浇梁贝雷架支模施工方法
CN107419894B (zh) 附着式升降型铝合金脚手架
CN110453613B (zh) 一种大跨径梁桥箱梁全断面一次悬浇施工方法
AU2013212529B2 (en) Automated formwork climbing system
CN104264895A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f板及框架结构体系
CN114412158B (zh) 一种铝合金-钢组合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CN108533290B (zh) 跬步式轻型单侧墙模板台车
CN219175045U (zh) 一种用于现浇箱梁翼缘板拼宽加固的移动式施工装置
US4665577A (en)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modular bridges
CN217870026U (zh) 桥梁边跨施工结构
CN110847031A (zh) 桥梁施工用移动吊篮
CN110700418A (zh) 一种叠合板安装台车配合塔吊安装叠合板的施工工艺
CN112901214B (zh) 下穿隧道框架段顶板施工方法
CN212270670U (zh) 桥梁施工用移动吊篮
CN113235904A (zh) 一种循环互爬升降柱及其使用方法
EP0164936A2 (en) Bridge construction
JPH09195227A (ja) 橋脚補強工事用組立式架台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09384617U (zh) 用于竖向井道的多功能施工操作平台
CN113636466A (zh) 建筑物拆除用龙门架及拆除方法
CN112575948A (zh) 一种张弦梁与悬挑桁架组合屋架及施工方法
CN219840351U (zh) 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拼装式操作平台
CN111962850A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CN110593102A (zh) 高墩连续梁施工支架
CN217998870U (zh) 一种高层建筑屋面大悬挑钢筋混凝土梁板
CN220612147U (zh) 预制箱梁顶板钢筋预制胎架移动台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