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4507U - 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74507U CN219174507U CN202320016072.XU CN202320016072U CN219174507U CN 219174507 U CN219174507 U CN 219174507U CN 202320016072 U CN202320016072 U CN 202320016072U CN 219174507 U CN219174507 U CN 2191745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cubator
- fixed
- microorganism culture
- guide pipe
- wate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恒温箱,所述恒温箱的内底壁设有用以保持恒温箱内部温度恒温的温控组件,所述恒温箱的上表面设有用以均匀加注营养液的添加机构,所述恒温箱的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设有用以便于存放的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培养箱。该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设置了添加机构,经转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动杆和导水管以及输水管等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在培养箱内部微生物需要添加营养液时,将营养液均匀喷洒到培养箱的内部中,使微生物尽量保持均匀的一个发展速度,有利于后期的试验观察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酶和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免疫调节及微生态制剂等,在实验室为研究微生物属性,通常会使用培养装置对微生物进行培养。
现有的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是通过将微生物培养基放入到培养箱,并将培养箱放入到恒温的培养装置内部进行培养观察使用的,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培养箱中的微生物进行营养液的补充,以保证微生物能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发育,有利于后期的实验所用,但是现有的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存在不便于对处于培养装置内部的培养箱加注营养液的问题,普遍采用的是将培养箱移出进行添加再移入或者手动转动添加管进行添加,上述都会导致营养液的添加不均匀,使一部分微生物发展迅速而另一部分发育不良,不利于后期微生物培养实验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具备营养液添加均匀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存在不便于对处于培养装置内部的培养箱加注营养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恒温箱,所述恒温箱的内底壁设有用以保持恒温箱内部温度恒温的温控组件,所述恒温箱的上表面设有用以均匀加注营养液的添加机构,所述恒温箱的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设有用以便于存放的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培养箱;
所述添加机构包括固定在恒温箱的上表面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的外侧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表面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恒温箱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上表面且位于转动杆的内部连通有输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下表面连通有喷头。
进一步,所述恒温箱的内顶壁固定有两个紫外灯,所述恒温箱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通风口,且通风口的内部均固定有过滤棉,所述恒温箱的正面通过铰接架铰接有箱门,且箱门的正面固定有观察面板。
进一步,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恒温箱的内部,所述转动杆为空心圆杆。
进一步,所述喷头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导水管的下表面,所述导水管的长度小于培养箱内腔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收纳机构包括固定在两个固定架上表面的放置块,所述放置块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底壁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外侧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通过轴承与安装腔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驱动齿轮,所述放置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培养箱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齿板,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板啮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培养箱的宽度小于放置槽内腔的宽度,所述放置块的宽度与恒温箱内腔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放置槽的内底壁固定有两个滑块,所述培养箱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设置了添加机构,经转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动杆和导水管以及输水管等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在培养箱内部微生物需要添加营养液时,将营养液均匀喷洒到培养箱的内部中,使微生物尽量保持均匀的一个发展速度,有利于后期的试验观察使用。
2、该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设置了收纳机构,经放置块、驱动电机、转轴、驱动齿轮和齿板以及滑块等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免于操作者伸入到恒温箱内部对培养箱进行取出和放置,减少外界细菌的进入,同时能较为准确的将培养箱放置到添加机构的下方,便于后续营养液的添加使用,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添加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纳机构示意图。
图中:1恒温箱、2温控组件、3添加机构、301转动电机、302连接轴、303主动齿轮、304转动杆、305从动齿轮、306导水管、307输水管、308喷头、4固定架、5收纳机构、501放置块、502安装腔、503支架、504驱动电机、505转轴、506驱动齿轮、507放置槽、508齿板、509滑块、6培养箱、7紫外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恒温箱1,恒温箱1的内底壁设有用以保持恒温箱1内部温度恒温的温控组件2,为现有技术,主要包括通风风扇和加热管,使恒温箱1内部的温度保持在适宜微生物培养的温度区间,对于其工作原理及组成文中其他地方不再进行赘述,恒温箱1的上表面设有用以均匀加注营养液的添加机构3,恒温箱1的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4,两个固定架4的上表面设有用以便于存放的收纳机构5,收纳机构5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培养箱6。
本实施例中的,恒温箱1的内顶壁固定有两个紫外灯7,在培养微生物和微生物培养结束之后,通过启动紫外灯7照射对恒温箱1内部存在的其他菌体进行灭菌消毒,以避免对培养环境造成破坏,恒温箱1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通风口,且通风口的内部均固定有过滤棉,便于温控组件2进行通风使内部保持空气循环使用,恒温箱1的正面通过铰接架铰接有箱门,且箱门的正面固定有观察面板,用以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对其发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使用。
请参阅图3,为了对培养箱6中的微生物进行营养液均匀加注,本实施例中的添加机构3包括固定在恒温箱1的上表面的转动电机301,启动转动电机301,经输出轴转动带动连接轴302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303旋转,之后主动齿轮303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305转动,转动电机301输出轴的外侧固定有连接轴302,连接轴302的外表面固定有主动齿轮303,恒温箱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04,转动杆304的外表面固定有从动齿轮305,主动齿轮303与从动齿轮305啮合连接,转动杆304的底端固定有导水管306,导水管306的上表面且位于转动杆304的内部连通有输水管307,导水管306的下表面连通有喷头308,将输水管307连通外界水泵抽取营养液到导水管306中,通过水压使营养液从导水管306下方的喷头308喷出到培养箱6内部,经匀速转动使营养液均匀分布在培养箱6内部,使微生物尽量保持均匀的一个发展速度,有利于后期的试验观察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转动杆304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恒温箱1的内部,转动杆304为空心圆杆,在转动时能时输水管307不受其转动而随之转动,方便进行输水工作,喷头308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导水管306的下表面,从动齿轮305转动时带动转动杆304转动并带动导水管306在恒温箱1内部匀速转动,导水管306的长度小于培养箱6内腔的宽度。
请参阅图4,为了对培养箱6进行存放和取出,本实施例中的收纳机构5包括固定在两个固定架4上表面的放置块501,放置块50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502,安装腔502的内底壁固定有支架503,支架503的上表面固定有驱动电机504,驱动电机504输出轴的外侧固定有转轴505,转轴505的右端通过轴承与安装腔502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转轴505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驱动齿轮506,放置块50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507,在放置槽507的背壁固定有限位板,在培养箱6移入后能使其刚好位于导水管306的下方便于加注营养液使用,培养箱6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齿板508,两个驱动齿轮506分别与两个齿板508啮合连接,启动驱动电机504,经输出轴带动转轴505在安装腔502的内部中旋转并带动两个驱动齿轮506旋转,在驱动齿轮506旋转时带动啮合连接的齿板508向恒温箱1外侧移出,当移出到箱外时即可将培养箱6取出等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培养箱6的宽度小于放置槽507内腔的宽度,放置块501的宽度与恒温箱1内腔的宽度相等,放置槽507的内底壁固定有两个滑块509,培养箱6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与滑块509之间配合既方便移动液能起到支撑培养箱6的作用,两个滑块509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的内部,在放置时,将培养箱6放置到放置槽507的内部中使滑块509插入到滑槽之中,便于其滑动,同时齿板508与驱动齿轮506啮合在一起,启动驱动电机504反转,使转轴505带动驱动齿轮506反向转动进而让培养箱6移动到恒温箱1的内部中。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1)在对培养箱6中的微生物进行营养液均匀加注时,首先在微生物培养前,启动紫外灯7照射对恒温箱1内部存在的其他菌体进行灭菌消毒,之后启动温控组件2使恒温箱1内部的温度保持在适宜微生物培养的温度区间,再打开恒温箱1的箱门将培养箱6通过收纳机构5放入到恒温箱1的内部置于导水管306的下方,在微生物培育需加注营养液时,启动转动电机301,经输出轴转动带动连接轴302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303旋转,之后主动齿轮303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305转动,进一步在从动齿轮305转动时带动转动杆304转动并带动导水管306在恒温箱1内部匀速转动,之后将输水管307连通外界水泵抽取营养液到导水管306中,通过水压使营养液从导水管306下方的喷头308喷出到培养箱6内部,经匀速转动使营养液均匀分布在培养箱6内部,使微生物尽量保持均匀的一个发展速度,有利于后期的试验观察使用。
(2)在对培养箱6进行存放和取出时,为了避免操作者伸入恒温箱1内部对培养箱6进行存取导致大量细菌进入破坏微生物的培养环境,在取出培养箱6时,启动驱动电机504,经输出轴带动转轴505在安装腔502的内部中旋转并带动两个驱动齿轮506旋转,在驱动齿轮506旋转时带动啮合连接的齿板508向恒温箱1外侧移出,当移出到箱外时即可将培养箱6取出等操作,在放置时,将培养箱6放置到放置槽507的内部中使滑块509插入到滑槽之中,便于其滑动,同时齿板508与驱动齿轮506啮合在一起,启动驱动电机504反转,使转轴505带动驱动齿轮506反向转动进而让培养箱6移动到恒温箱1的内部中,免于外界细菌的大量进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恒温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1)的内底壁设有用以保持恒温箱(1)内部温度恒温的温控组件(2),所述恒温箱(1)的上表面设有用以均匀加注营养液的添加机构(3),所述恒温箱(1)的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4),两个所述固定架(4)的上表面设有用以便于存放的收纳机构(5),所述收纳机构(5)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培养箱(6);
所述添加机构(3)包括固定在恒温箱(1)的上表面的转动电机(301),所述转动电机(301)输出轴的外侧固定有连接轴(302),所述连接轴(302)的外表面固定有主动齿轮(303),所述恒温箱(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04),所述转动杆(304)的外表面固定有从动齿轮(305),所述主动齿轮(303)与从动齿轮(305)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304)的底端固定有导水管(306),所述导水管(306)的上表面且位于转动杆(304)的内部连通有输水管(307),所述导水管(306)的下表面连通有喷头(3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1)的内顶壁固定有两个紫外灯(7),所述恒温箱(1)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通风口,且通风口的内部均固定有过滤棉,所述恒温箱(1)的正面通过铰接架铰接有箱门,且箱门的正面固定有观察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04)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恒温箱(1)的内部,所述转动杆(304)为空心圆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08)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导水管(306)的下表面,所述导水管(306)的长度小于培养箱(6)内腔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机构(5)包括固定在两个固定架(4)上表面的放置块(501),所述放置块(50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502),所述安装腔(502)的内底壁固定有支架(503),所述支架(503)的上表面固定有驱动电机(504),所述驱动电机(504)输出轴的外侧固定有转轴(505),所述转轴(505)的右端通过轴承与安装腔(502)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505)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驱动齿轮(506),所述放置块(50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507),所述培养箱(6)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齿板(508),两个所述驱动齿轮(506)分别与两个齿板(508)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6)的宽度小于放置槽(507)内腔的宽度,所述放置块(501)的宽度与恒温箱(1)内腔的宽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507)的内底壁固定有两个滑块(509),所述培养箱(6)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块(509)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的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16072.XU CN219174507U (zh) | 2023-01-04 | 2023-01-04 | 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16072.XU CN219174507U (zh) | 2023-01-04 | 2023-01-04 | 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74507U true CN219174507U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6661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16072.XU Active CN219174507U (zh) | 2023-01-04 | 2023-01-04 | 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745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01928A (zh) * | 2024-02-27 | 2024-04-02 | 青岛环湾检测评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存放的恒温培养箱 |
-
2023
- 2023-01-04 CN CN202320016072.XU patent/CN2191745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01928A (zh) * | 2024-02-27 | 2024-04-02 | 青岛环湾检测评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存放的恒温培养箱 |
CN117801928B (zh) * | 2024-02-27 | 2024-05-24 | 青岛环湾检测评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存放的恒温培养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74507U (zh) | 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 |
CN110628603A (zh) | 一种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箱 | |
CN110317730B (zh) | 一种用于牛胚胎体外培养装置 | |
CN111748473A (zh) | 一种医用细胞培养设备及细胞培养方法 | |
CN110305769A (zh) | 一种湿度可调式水产微生物培养器 | |
CN113980809A (zh) | 一种使细胞在人工环境正常生长的科学实验装置 | |
CN117363458A (zh) | 一种生物合成用药物发酵装置 | |
CN116004375B (zh) | 一种海洋食品中微生物含量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14853435U (zh) | 一种信前胡愈伤组织再生装置 | |
CN207659459U (zh) | 一种生化培养箱 | |
CN217922121U (zh) | 一种微生物菌剂的恒温培养装置 | |
CN107828630B (zh) | 一种医药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 |
CN112852596A (zh) |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及其方法 | |
CN221588520U (zh) | 一种霉菌培养箱 | |
CN221681073U (zh) | 一种生物制品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 |
CN219385154U (zh) | 一种恒温培养箱 | |
CN221566103U (zh) | 一种便于观察的生化培养箱 | |
CN219812674U (zh) | 一种生物科技植物培养用恒温装置 | |
CN214571966U (zh) | 一种微生物高效培育箱 | |
CN112359008B (zh) |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恒温培养箱 | |
CN221662896U (zh) | 一种微生物工业化培养设备 | |
CN221178653U (zh) | 一种恒温光照培养箱 | |
CN219174510U (zh) | 一种淋巴细胞培养装置 | |
CN220520501U (zh) | 一种微生物菌剂高效恒温复配装置 | |
CN214032507U (zh) | 一种霉菌恒温恒湿的生化培养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