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7236U -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7236U
CN219167236U CN202222382448.7U CN202222382448U CN219167236U CN 219167236 U CN219167236 U CN 219167236U CN 202222382448 U CN202222382448 U CN 202222382448U CN 219167236 U CN219167236 U CN 219167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drainage bag
bag body
wound
temperatur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824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丹
王葵丽
刘秀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Zhujia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Zhujia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Zhujia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Zhujia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23824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7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7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7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该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和设于引流袋本体上的环形底盘,所述环形底盘的正面和引流袋本体的背面相连接,环形底盘的背面包括引流出液口和塑性粘接环,塑性粘接环围绕在引流出液口的外周,引流袋本体通过塑性粘接环粘贴在患者伤口周边皮肤上,以便将患者伤口处的腹腔引流液导入引流袋本体内,非常适用于术后伤口引流。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塑性粘接环具有塑性,可以根据术后伤口或造口的实际大小,将环形底盘开口挤压或折叠为术后伤口孔径大小,方便对术后不同伤口情况进行引流。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术后伤口引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背景技术
临床上造口是肠道肿瘤疾病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切除维持生存,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形成一个开口,大便或者小便通过该造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都是使用引流袋,将引流袋的袋口贴在患者伤口或造口处,利用引流袋来储蓄人体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另外,部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拔管后伤口(腹腔孔)一般用无菌纱布覆盖直至伤口自行愈合,但伤口(腹腔孔)愈合前,仍有腹腔引流液不断从伤口(腹腔孔)处流出,需要频繁更换敷料,临床上缺乏专用的伤口(腹腔孔)引流袋,一般多用造口袋黏贴在伤口(腹腔孔)处,收集经此处溢出的引流液,但是现有的引流袋袋口结构是固定式的,方便调节,有的袋口开口太大,放液容易倾洒,不方便,并且也不方便引流,并且现有的引流袋袋口固定,用途单一,只适用人造肛门使用,并不适用于肛肠、尿道、双腔造口人士,也不适用于术后引流管拔管后未愈合的伤口接引流液使用,不能为患者提供舒适、个性化的术后护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护理工作开展等问题。
另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引流袋袋内引流液的颜色变化,通过引流液的颜色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或变化,现有对引流液颜色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主观判断,通过医护人员肉眼观察引流袋内引流液颜色,对颜色进行判断,这种判断主观性比较大,判断时容易存在误差,从而影响到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既适用于肛肠、尿道、双腔造口人士引流、可以对引流袋的袋口进行调节、方便对不同造口情况进行引流、又适用于术后引流管拔管后未愈合的伤口接引流液使用、为患者提供舒适、个性化的术后护理、方便医疗护理工作开展、还可以通过引流袋上的自带的比色指示卡、统一了颜色判断标准、方便在临床护理中进行颜色对照从而判断病情、避免了主观上对颜色的判断误差、更有利于患者治疗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该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和设于引流袋本体上的环形底盘,所述环形底盘的正面和引流袋本体的背面相连接,所述环形底盘的背面包括引流出液口和塑性粘接环,所述塑性粘接环围绕在引流出液口的外周,所述塑性粘接环粘贴在患者伤口周边皮肤上以便将患者伤口处的腹腔引流液导入引流袋本体内,所述引流袋本体为透明袋体,所述引流袋本体的正面连接有比色指示卡,所述比色指示卡设有若干层指示色层,每层指示色层对应一种引流液颜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性粘接环包括粘合塑性层和薄膜层,所述薄膜层贴合在粘合塑性层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袋本体包括感温连接线和感温探头,所述感温连接线的一端和感温探头相连,所述感温探头可放在患者伤口周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袋本体包括显示屏和电路板,所述显示屏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和电路板均固定在引流袋本体上,所述感温探头通过感温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温探头为温度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包括主控芯片U2,所述主控芯片U2的型号为AT89S5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袋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口和冲洗口,所述排液口和冲洗口并列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液口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口与排液管的连接处固定有排液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口外接有冲洗管,所述冲洗口与冲洗管的连接处固定有冲洗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袋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刻度以便医护人员读取腹腔引流液的引流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和设于引流袋本体上的环形底盘,环形底盘的背面包括引流出液口和塑性粘接环,塑性粘接环围绕在引流出液口的外周,引流袋本体通过塑性粘接环粘贴在患者伤口周边皮肤上,以便将患者伤口处的腹腔引流液导入引流袋本体内,非常适用于术后伤口引流。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塑性粘接环具有塑性,可以根据术后伤口或造口的实际大小,将环形底盘开口挤压或折叠为术后伤口或造口孔径大小。通过对引流袋本体的环形底盘大小进行调节,方便对术后不同伤口情况进行引流,也适用于肛肠、尿道、双腔造口及术后引流管拔管后未愈合的伤口引流使用,为患者提供舒适、个性化的术后伤口护理,同时也方便医疗治理工作的开展。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本体设置为透明袋体,在引流袋本体的正面连接有比色指示卡,比色指示卡设有若干层指示色层,每层指示色层对应一种引流液颜色,医护人员只需将引流袋本体内部的引流液颜色与比色指示卡上指示色层进行比对,便可以做出客观判断,从而减小颜色直接辨别的误差,也有利于患者进行治疗。
(2)本实用新型的塑性粘接环包括粘合塑性层和薄膜层,将薄膜层贴合在粘合塑性层上,从而使得塑性粘接环具有塑形和粘性,可以通过外力挤压塑性粘接环使其发生形变。
(3)本实用新型引流袋本体包括感温连接线和感温探头,将感温连接线的一端和感温探头相连,引流袋本体上还固定有显示屏和电路板,感温探头通过感温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和显示屏电连接,可以将感温探头放在患者伤口周围,通过感温探头放在伤口周围进行肠温或腹腔温度测量,或者是伤口皮温的测量,并通过显示屏所显示的温度数值观察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并通过温度数值来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和内部炎症情况。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功能造口引流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功能造口引流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底盘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底盘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感温探头和电路板电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显示屏和电路板电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液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引流袋本体1、环形底盘2、引流出液口21、塑性粘接环22、粘合塑性层221、薄膜层222、比色指示卡3、感温连接线4、感温探头41、显示屏5、电路板6、排液口7、排液管71、排液开关72、闭合盖721、转轴7211、卡槽7212、固定盖722、卡扣7221、凸块7222、冲洗口8、冲洗管81、冲洗开关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该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1和设于引流袋本体1上的环形底盘2,环形底盘2的正面和引流袋本体1的背面相连接,环形底盘2的背面包括引流出液口21和塑性粘接环22,塑性粘接环22围绕在引流出液口21的外周,塑性粘接环22粘贴在患者伤口周边皮肤上以便将患者伤口处的腹腔引流液导入引流袋本体1内,非常适用于术后伤口引流。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塑性粘接环22具有塑性,可以根据术后伤口或造口的实际大小,将环形底盘2开口挤压或折叠为术后伤口或造口孔径大小。通过对引流袋本体1的环形底盘2大小进行调节,方便对术后不同伤口情况进行引流,也适用于肛肠、尿道、双腔造口及术后引流管拔管后未愈合的伤口引流使用,为患者提供舒适、个性化的术后伤口护理,同时也方便医疗治理工作的开展。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本体1设置为透明袋体,引流袋本体1的正面连接有比色指示卡3,比色指示卡3设有与若干病情引流液相对应的若干层指示色层,每层指示色层对应一种引流液颜色。本实用新型将引流袋本体1设置为透明袋体,在引流袋本体1的正面连接有比色指示卡3,比色指示卡3设有若干层指示色层,每层指示色层对应一种引流液颜色,医护人员只需将引流袋本体1内部的引流液颜色与比色指示卡3上指示色层进行比对,便可以做出客观判断,从而减小颜色直接辨别的误差,避免了主观上对颜色的判断误差,更有利于患者治疗。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时,本实用新型的比色指示卡3所设置的若干层指示色层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设有:第一层指示色层、第二层指示色层、第三层指示色层、第四层指示色层、第五层指示色层、第六层指示色层、第七层指示色层、第八层指示色层,通过患者引流液的颜色与若干层指示色层的颜色指示进行对比,还可以根据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其中:
第一层指示色层为淡红色,在第一层指示色层前端的分类符号标为“A1”,后端的性状标为“清亮”。
第二层指示色层为暗红色,在第二层指示色层前端的分类符号为“A2”,后端的性状标为“不透明,血量<100ml/h”,其中m代表毫升,h代表小时。
第三层指示色层为鲜红色,在第三层指示色层前端的分类符号标为“B”,后端的性状标为“不透明,血量>100ml/h”。
第四层指示色层为黄绿色,在第四层指示色层前端的分类符号标为“C1”,后端的性状标为“混浊”。
第五层指示色层为墨绿色,在第五层指示色层为前端的分类符号标为“C2”,后端的性状标为“混浊”。
第六层指示色层为棕黄色,在第六层指示色层前端的分类符号标为“D”,后端的性状标为“轻微混浊”。
第七层指示色层为灰褐色,在第七层指示色层前端的分类符号标为“E”,后端的性状标为“粘稠”。
第八层指示色层为淡黄色,在第八层指示色层前端的分类符号标为“F”,后端的性状标为“脓性混浊”。将分类符号A1、A2归为A类,将分类符号C1、C2归为C类,分类符号主要由A、B、C、D、E、F五类构成,其中,A类的分类符号解释说明为“正常”,表示分类符号A1、A2所对应的色带为正常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若患者引流袋本体中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为A1、A2中的任一种且血量每小时小于100毫升,则没有出现感染、出血以及并发症。分类符号为B类,B类的分类符号解释说明为“疑似出血”,表示分类符号B所对应的颜色和性状为疑似出血,若患者引流袋本体中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为B,且血量每小时大于100毫升,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分类符号为C类的分类符号说明为“疑似肠瘘”,表示分类符号C所对应的颜色和性状为疑似出现肠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分类符号为D类的分类符号说明为“疑似胆瘘”,表示分类符号D所对应的颜色和性状为疑似出现胆瘘,若患者引流袋本体中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为D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分类符号为E类的分类符号解释说明为“疑似胰瘘”,表示分类符号E所对应的颜色和性状为疑似出现胰瘘,若患者引流袋本体中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为E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分类符号为F类的分类符号解释说明为“疑似细菌感染”,表示分类符号F所对应的颜色和性状为疑似出现腹膜感染或腹膜脓肿,若患者引流袋本体中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为F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塑性粘接环22包括粘合塑性层221和薄膜层222,薄膜层222贴合在粘合塑性层221上,其中,粘合塑性层221是利用Durahesive粘合剂制成,薄膜层222是利用聚乙烯制成,Durahesive粘合剂具有粘性和可塑性的作用。因此,当粘合塑性层221受到外力挤压时,粘合塑性层221的Durahesive粘合剂在外力挤压的作用会发生变形,从而达到对粘合塑性层221进行塑形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对塑性粘接环22施加外力,使得塑性粘接环22内部的Durahesive粘合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对环形底盘2开口大小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时,引流袋本体1包括感温连接线4和感温探头41,感温连接线4的一端和感温探头41相连,感温连接线4和感温探头41均可拆卸安装,从而进行重复使用。该引流袋本体1还包括显示屏5和电路板6,将显示屏5和电路板6均固定在引流袋本体1上,感温探头41通过感温连接线4的另一端与电路板6电连接,感温探头41与电路板6均可拆卸安装,其中,感温探头41为温度传感器,显示屏5与电路板6电连接,显示屏5与电路板6可拆卸安装,从而进行重复使用。通过感温探头41放在伤口周围进行肠温或腹腔温度测量,或者是伤口皮温的测量,并通过显示屏5所显示的温度数值观察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并通过温度数值来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和内部炎症情况。
如图5-6所示,其中,关于感温探头41、显示屏5及电路板6之间的具体连接情况如下:
电路板6包括主控芯片U2,主控芯片U2的型号为AT89S51,感温探头41为温度传感器DS1,型号为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的2引脚和主控芯片U2的INT1引脚相连接,主控芯片U2控制温度传感器DS1完成温度测量、转换,该显示屏5采用2行16个字的1602液晶屏LCD1,1602采用标准的14脚接口,将主控芯片U2的并行口P2接1602液晶屏LCD1的D0~D7引脚8位双向数据线,温度传感器DS1感应到的温度发送到主控芯片U2,主控芯片U2收集到温度传感器DS1发送过来的温度数据,主控芯片U2通过并行口P2控制1602液晶屏LCD1进行显示。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时,该引流袋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口7和冲洗口8,排液口7和冲洗口8并列设置。其中,排液口7连接有排液管71,排液口7与排液管71的连接处固定有排液开关72,当引流袋本体1所收集到患者的腹腔引流液太多时,可以通过打开排液开关72,将引流袋本体1内部的腹腔引流液排放出去,具体实现时,排液开关72包括闭合盖721和固定盖722,固定盖722为半圆弧柱状结构并包裹住排液管71的一半,闭合盖721和固定盖722均为塑性材料制成。闭合盖721的一端与固定盖722的一端相铰接,闭合盖721的另一端与固定盖722一端卡接配合,固定盖722包括两个卡扣7221、两个凸块7222,两个卡扣7221对称设置在固定盖722另一端的顶部,且卡扣7221的卡口均向外设置,两个凸块7222对称设置在固定盖722顶部远离卡扣7221的一端,每个凸块7222外侧壁的中心位置设有一根转轴7211,闭合盖721的一端设有两个转孔和一根转轴7211,两个转孔和转轴7211转动配合,闭合盖721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卡槽7212,每个卡槽7212和一个卡扣7221卡接配合,当卡扣7221和卡槽7212卡接配合时,闭合盖721被关闭在固定盖722上端,当卡槽7212挣脱卡扣7221时,闭合盖721被打开,从而实现排液开关72的打开。冲洗口8外接有冲洗管81,冲洗口8与冲洗管81的连接处固定有冲洗开关82,当引流袋本体1内部的腹腔引流液排放完之后,可以通过打开冲洗开关82,冲洗开关82的具体结构和开、关情况与排液开关72的结构及开关情况一样,利用冲洗管81和冲洗口8向引流袋本体1内部进行反冲洗,冲洗好,可以打开引流袋本体1的排液开关72,将废水从排液口7排出。
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本体1通过冲洗管81外接反冲洗装置,然后打开冲洗开关82,利用反冲洗装置进行冲洗。
本实用新型在引流袋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并且刻度的精度为毫升,通过刻度方便医护人员读取腹腔引流液的引流量,得知引流袋本体1内收集的引流量,无需再次测量,可以避免反复拆装,减少感染的概率,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对腹腔引流液的渗出量进行记录。
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揭示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造口引流袋通过塑性粘接环22粘贴在患者伤口周边皮肤上,可以将患者伤口处的腹腔引流液导入引流袋本体1内,非常适用于术后伤口引流。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塑性粘接环22具有塑性,可以根据术后伤口或造口的实际大小,将环形底盘2开口挤压或折叠为术后伤口或造口孔径大小。通过对引流袋本体1的环形底盘2大小进行调节,方便对术后不同伤口情况进行引流,也适用于肛肠、尿道、双腔造口及术后引流管拔管后未愈合的伤口引流使用,为患者提供舒适、个性化的术后伤口护理,同时也方便医疗治理工作的开展。并且本实用新型在引流袋本体1的正面连接有比色指示卡3,比色指示卡3设有与若干病情引流液相对应的若干层指示色层,每层指示色层对应一种引流液颜色。本实用新型将引流袋本体1设置为透明袋体,在引流袋本体1的正面连接有比色指示卡3,比色指示卡3设有若干层指示色层,每层指示色层对应一种引流液颜色,医护人员只需将引流袋本体1内部的引流液颜色与比色指示卡3上指示色层进行比对,便可以做出客观判断,从而减小颜色直接辨别的误差,避免了主观上对颜色的判断误差,更有利于患者治疗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为患者提供舒适、个性化的伤口护理,同时也方便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和设于引流袋本体上的环形底盘,所述环形底盘的正面和引流袋本体的背面相连接,所述环形底盘的背面包括引流出液口和塑性粘接环,所述塑性粘接环围绕在引流出液口的外周,所述塑性粘接环粘贴在患者伤口周边皮肤上以便将患者伤口处的腹腔引流液导入引流袋本体内,所述引流袋本体为透明袋体,所述引流袋本体的正面连接有比色指示卡,所述比色指示卡设有若干层指示色层,每层指示色层对应一种引流液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粘接环包括粘合塑性层和薄膜层,所述薄膜层贴合在粘合塑性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包括感温连接线和感温探头,所述感温连接线的一端和感温探头相连,所述感温探头可放在患者伤口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包括显示屏和电路板,所述显示屏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和电路板均固定在引流袋本体上,所述感温探头通过感温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头为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主控芯片U2,所述主控芯片U2的型号为AT89S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口和冲洗口,所述排液口和冲洗口并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口与排液管的连接处固定有排液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口外接有冲洗管,所述冲洗口与冲洗管的连接处固定有冲洗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刻度以便医护人员读取腹腔引流液的引流量。
CN202222382448.7U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Active CN219167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2448.7U CN219167236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2448.7U CN219167236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7236U true CN219167236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3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82448.7U Active CN219167236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7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74944C (en) Urine collection device for dependent patients
CN1159155A (zh) 包括电子传感器的控制女性小便失禁的装置
CN205814373U (zh) 一种数字式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CN219167236U (zh)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引流的多功能造口引流袋
CN201399152Y (zh) 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导尿管装置
CN201223487Y (zh) 集尿装置
CN110274700A (zh) 一种wifi版无线电子体温监测系统
CN216824284U (zh) 一种自动提示t管引流设备
CN209500372U (zh) 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引流装置
CN211382965U (zh) 一种术后伤口渗液收集装置
CN210301363U (zh) 一种肠镜用造口袋
CN2817726Y (zh) 单位时间尿量监测器
CN209004987U (zh) 一种医用的导尿装置
CN105919712A (zh) 腹腔渗液引流装置
CN215690306U (zh) 子母式精密计量引流袋的设计
CN215065456U (zh) 一种尿液标本收集袋及液体收集装置
CN219391819U (zh) 一种阴道液体检测装置
CN214911319U (zh) 一种肝胆外科专用引流袋
CN215080610U (zh) 尿路造口袋更换辅助器
CN205084076U (zh) 一种自动报警式集尿袋
CN220735386U (zh) 一种剖宫产出血量监测组件
CN113647993B (zh) 一种无创肠道成分采集胶囊及其使用方法
CN216496768U (zh) 一种改良式引流管口渗液收集结构
CN212547790U (zh) 便携式引流管监测装置
CN208989777U (zh) 用于泌尿外科的导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