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6867U - 一种内界膜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界膜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6867U
CN219166867U CN202222997546.1U CN202222997546U CN219166867U CN 219166867 U CN219166867 U CN 219166867U CN 202222997546 U CN202222997546 U CN 202222997546U CN 219166867 U CN219166867 U CN 219166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ps
leaves
limiting block
rod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75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抒羽
梁先军
何锦贤
邱铭晖
叶龙燕
吴燕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Aier Eye Hospi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Aier Eye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Aier Eye Hospi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Aier Eye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975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6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6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6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界膜镊,包括:镊头,所述镊头包括镊杆和套杆,所述镊杆的前端设有两片镊叶,两片所述镊叶的相向面上均设有摩擦部;镊柄,所述镊柄的前端与所述镊头连接,所述镊柄包括杆体和两个握持板,两个所述握持板分别位于所述杆体的两侧,两个所述握持板能驱动所述套杆前后滑动,所述套杆能驱动两片所述镊叶开合;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杆体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能沿所述杆体前后移动,两个所述握持板均能与所述限位块抵接,以调节两片所述镊叶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当临床上频繁出现夹碎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情况时,术者可适当对两片镊叶的最小夹持间隙进行调节,有利于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整片夹取。

Description

一种内界膜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界膜镊。
背景技术
眼科显微内界膜镊是眼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常用的精细手术器械之一,用于视网膜的内界膜或视网膜增殖膜组织的分离与剥除。当应用该器械进行眼内操作时,术者需手持器械逐渐接近并试探性地夹住微薄的内界膜组织或增生膜组织。
受限于内界膜组织或增生膜组织的厚度、镊子夹持力和颞叶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术者使用内界膜镊对内界膜、增生膜等组织进行夹取时,容易将膜片夹碎,而导致手术难度增大且影响手术时间,不容易成片夹取以及撕除内界膜等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界膜镊,包括,镊头,镊头包括镊杆和套杆,套杆套设在镊杆的外侧,镊杆的前端设有两片镊叶,两片镊叶的相向面上均设有摩擦部;镊柄,镊柄的前端与镊头连接,镊柄包括杆体和两个握持板,两个握持板分别位于杆体的两侧,握持板的后端与杆体转动连接,两个握持板与杆体之间均设有弹性夹片,弹性夹片的一端与握持板的内侧面连接;弹性夹片的另一端与套杆传动连接,以驱动套杆前后滑动,套杆能驱动两片镊叶开合;限位块,限位块与杆体活动连接,限位块能沿杆体前后移动,两个握持板均能与限位块抵接,以调节两片镊叶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界膜镊,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镊柄包括杆体和两个握持板,且握持板与杆体之间均设有弹性夹片,通过手部对握持板的握持,可使得两个握持板往杆体靠拢,通过弹性夹片的连接,从而驱动套杆前移,套杆挤压镊叶,使得两片镊叶靠拢,以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取;考虑临床上由于两片镊叶之间的夹持力过大而导致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被夹碎的情况频发,该内界膜镊还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能沿杆体前后移动,通过调节限位块在杆体上的前后位置,以调节两个握持板之间的最小夹角,从而调节套杆的伸缩行程,进而实现对两片镊叶的最小夹持间隙的调节功能,当临床上频繁出现夹碎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情况时,术者可适当对两片镊叶的最小夹持间隙进行调节,有利于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整片夹取,而为了保持或提高镊叶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持稳定性,两片镊叶的相向面上均设有摩擦部,从而增大两片镊叶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摩擦系数,有利于避免镊叶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夹持不稳的问题出现,一定程度上,根据不同膜片的厚度、实际临床上的操作感受,术者可自行调节两片镊叶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有利于提高该内界膜镊对不同使用场景的适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限位块设有呈前后贯穿的螺孔,杆体上设有螺纹段,限位块套设在螺纹段上,螺孔与螺纹段螺纹连接。
限位块设有呈前后贯穿的螺孔,螺孔与螺纹段适配,使得限位块可套设在杆体上,使用时,术者可将手指穿过两个握持板之间的间隙,通过对限位块的旋转,从而可实现对限位块位置的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限位块呈圆台状,限位块的前端外径大于后端外径,握持板的内侧面处设有与限位块表面弧度适配的弧形槽。
具体的,限位块可呈圆台状,且限位块的前端外径大于后端外径,即限位块自后往前逐渐向外扩大,一定程度上,可使得限位块的表面斜度与握持板相对杆体的斜度适配,从而可提高限位块与握持板的抵接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两片镊叶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的控制精准度;握持板的内侧面处设有与限位块表面弧度适配的弧形槽,通过弧形槽与限位块外表面的互相抵接,有利于增大限位块与握持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握持板与限位块的抵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限位块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握持板的外径。
为了避免手部误触限位块而导致两片镊叶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改变的问题出现,该内界膜镊的限位块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握持板的外径,即限位块是内缩在两个握持板之间的,当握持板的下端与人体的手部抵接时,可使得人体的手部与限位块之间形成空隙,进而起到避免误触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弧形槽在靠近限位块的表面处连接有垫片,垫片能与限位块的外表面抵接。
为了避免握持板与限位块之间的刚性碰撞而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和噪音较大的问题,该内界膜镊在弧形槽靠近限位块的内表面处设有垫片,垫片可对握持板与限位块的抵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减小两者碰撞而产生的噪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该内界膜镊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握持板或杆体上设有刻度尺。
为了辅助术者调节两片镊叶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握持板或杆体上设有刻度尺,术者通过观察限位块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可辅助判断两片镊叶之间的夹持间隙,有利于术者在术前将两片镊叶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调节至合适的数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摩擦部为设置在两片镊叶相向面上的凸起,两组凸起呈交错布置,当两片镊叶互相贴合时,两组凸起互相嵌合。
具体的,摩擦部为设置在两片镊叶的相向面之间的凸起,且两组凸起呈交错布置,使得两片镊叶之间的夹持空间呈凹凸状,当术者控制两片镊叶互相靠近时,两组凸起互相嵌合,有利于增强镊叶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持稳定性,有利于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整片夹取和剥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片镊叶的前端均设有多个刮齿,两组刮齿呈相向倾斜设置。
两片镊叶的前端均设有多个刮齿,刮齿的设置可便于术者通过剐蹭使得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刮起小瓣,可便于镊叶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持,两组刮齿呈相向倾斜设置,当两片镊叶互相靠近时,两组刮齿可使得相接触的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往中部聚拢,有利于提高镊叶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夹取的成功率,从而起到降低手术难度并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片镊叶为透明材料制件。
该内界膜镊的至少一片镊叶为透明材料制件,将透明的镊叶调整至靠近人体的一侧,有利于减少镊叶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遮挡,以便于术者更精准地把握夹取的距离,有利于降低由于镊叶夹取过深而导致视网膜组织损伤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光源,光源,套杆内设有透光通道,透光通道内设有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后端与光源正对设置,光导纤维的前端与镊叶正对设置。
为了进一步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术者更精准地观察到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位置,该内界膜镊在套杆处设有呈贯穿设置的透光通道,透光通道内设有光导纤维,且光导纤维的后端与光源正对,且光导纤维的前端与镊叶正对设置,在光导纤维的导光作用下,可使得光线照射至镊叶的夹取区域,可便于术者更精准地观察到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存在,从而提高镊叶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取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保护筒,镊柄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能与保护筒可拆连接。
镊柄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内界膜镊还包括保护筒,当该内界膜镊不使用时,可将保护筒套设在镊头的前端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有利于实现对镊叶的保护,当该内界膜镊使用时,可将保护套套设在镊柄的后端,或直接将保护套放置在工作台上,从而可实现镊叶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取。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界膜镊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界膜镊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界膜镊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界膜镊的镊叶的结构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界膜镊的镊叶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
100、镊头;110、套杆;120、镊杆;121、镊叶;200、镊柄;210、杆体;211、螺纹段;220、握持板;221、弧形槽;300、弹性夹片;400、限位块;410、螺孔;500、凸起;600、透光通道;700、刮齿;80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内界膜镊,通过对两片镊叶121的最小夹持间隙的控制以及镊叶121的结构改进,有利于降低夹碎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风险,从而起到降低手术难度和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内界膜镊包括镊头100、镊柄200和限位块400。镊柄200的前端与镊头100的后端连接,镊柄200可供术者握持,且通过镊柄200可实现对镊头100开合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具体的,镊头100包括镊杆120、套杆110、固定座和滑动座,镊杆120的后端与固定座连接,而套杆110的后端与滑动座连接,套杆110套设在镊杆120的外部,固定座设有滑动腔,滑动座与滑动腔滑动连接,通过滑动座与固定座的前后滑动,可使得套杆110相对镊杆120前后滑动,镊杆120的前端设有两片镊叶121。
当套杆110前移,且套杆110的前端与两片镊叶121抵接时,通过套杆110对两片镊叶121的挤压,可使得两片镊叶121互相靠拢,从而可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取。当套杆110后移,套杆110对于两片镊叶121的挤压力逐渐消失,两片镊叶121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恢复至张开状态,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的夹持。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和图2,镊柄200包括杆体210和两个握持板220,两个握持板220分别设置在杆体210相对的两侧,且握持板220的后端与杆体210转动连接,即两个握持板220呈V字形布置。两片握持板220与杆体210之间均设有弹性夹片300,弹性夹片300的一端与握持板220的内侧面连接,弹性夹片300的另一端与滑动座连接。滑动座与固定座之间还设有弹簧800,弹簧800的两端分别与滑动腔的内周面和滑动座连接。
术者通过手部对握持板220的握持,通过对握持板220靠近镊头100处的按压,可使得两个握持板220往杆体210靠拢,通过弹性夹片300的连接作用,从而驱动套杆110前移,套杆110挤压两片镊叶121靠拢,以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取。当术者松开对握持板220的握持后,在弹簧800的弹性作用下,滑动座后移,配合弹性夹片300的连接作用,可使得握持板220往远离杆体210的一侧转动,两片镊叶121恢复至张开状态,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的夹持。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2和图3,考虑临床上由于两片镊叶121之间的夹持力过大而导致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被夹碎的情况频发,该内界膜镊还设有限位块400,且限位块400与杆体210活动连接,限位块400能沿杆体210前后移动。由于握持板220在自然状态下与杆体210之间的夹角是固定的,术者通过前后移动限位块400,可改变限位块400与握持板220之间的间距。
若限位块400与握持板220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则握持板220可按压的角度较大,套杆110的行程较大,可使得两片镊叶121之间的夹持间隙相对较小,若限位块400与握持板220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则握持板220可按压的角度较小,套杆110的行程较小,可使得两片镊叶121之间的夹持间隙相对较大,即通过调节限位块400在杆体210上的前后位置,可实现对两片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的调节。临床上频繁出现夹碎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情况时,术者可适当对两片镊叶121的最小夹持间隙进行调节,从而降低夹碎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风险,有利于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整片夹取和剥除。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持或提高镊叶121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持稳定性,两片镊叶121的相向面上均设有摩擦部,从而增大两片镊叶121的摩擦系数,有利于避免镊叶121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夹持不稳的问题出现,一定程度上,根据不同膜片的厚度、实际临床上的操作感受,术者可自行调节两片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有利于提高该内界膜镊对不同使用场景的适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限位块400设有呈前后贯穿的螺孔410,杆体210上设有螺纹段211,限位块400套设在螺纹段211上,螺孔410与螺纹段211螺纹连接。使用前,术者可将限位块400套设在杆体210上,使用时,术者可将手指穿过两个握持板220之间的间距,通过手指对限位块400的旋转,从而可实现对限位块400前后位置的调节。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400包括第一子块和第二子块,杆体210上设有条形槽,第一子块穿过条形槽后可与第二子块螺纹连接,且位于杆体210两侧的第一子块和第二子块的厚度一致,通过旋松第一子块与第二子块,可调节限位块400在杆体210上的前后位置,调节限位块400至合适位置后,可通过旋紧第一子块与第二子块,从而固定限位块400与杆体210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对两片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的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400呈圆台状,限位块400的前端外径大于后端外径,即限位块400自后往前逐渐向外扩大,一定程度上,可使得限位块400的表面斜度与握持板220相对杆体210的斜度适配,从而可提高限位块400与握持板220的抵接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两片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的控制精准度。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2和图3,握持板220的内侧面处设有与限位块400表面弧度适配的弧形槽221,通过弧形槽221与限位块400外表面的互相抵接,有利于增大限位块400与握持板22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握持板220与限位块400的抵接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400可为圆柱状,且握持板220的内侧面处设有与限位块400表面弧度适配的弧形槽221,圆柱状的外表面可便于术者对限位块400进行调节,而通过弧形槽221与限位块400之间的抵接,可提高握持板220与杆体210的抵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手部误触限位块400而导致两片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改变的问题出现,该内界膜镊的限位块400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握持板220的外径。
例如限位块400的外径小于握持板220的外径,即限位块400是内缩在两个握持板220之间的,当握持板220的下端与人体的手部抵接时,可使得人体的手部与限位块400之间形成空隙,进而起到避免误触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握持板220和限位块400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路,握持板220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路,可便于术者对握持板220进行握持,有利于提高术者对握持板220控制的可靠性和精准度。限位块400的外表面可设有呈内凹设置的防滑纹路,通过防滑纹路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手部与限位块400外表面抵接的摩擦系数,可便于术者旋转限位块400,进而调节限位块400在杆体210上的前后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该内界膜镊可对限位块400的螺孔410和杆体210的螺纹段211进行设计,如螺孔410和螺纹段211上的螺纹可为三角螺纹,有利于提高限位块400与杆体210的自锁性能,有利于避免在无人为调节时限位块400相对杆体210产生前后移动的问题出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握持板220与限位块400之间的刚性碰撞而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和噪音较大的问题,该内界膜镊在弧形槽221在靠近限位块400的表面处连接有垫片,垫片能与限位块400的外表面抵接。垫片可对握持板220与限位块400的抵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减小两者碰撞而产生的噪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该内界膜镊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垫片可为柔性材料制件,例如垫片可为橡胶、硅胶、软质塑料、垫棉等材料制件。
可以理解的是,握持板220或杆体210上设有刻度尺。术者通过观察限位块400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可辅助判断、调节两片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有利于术者在术前将两片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调节至合适的数值。
可以理解的是,刻度尺可设置在握持板220靠近杆体210的边沿处,当握持板220与限位块400贴合后,通过观察刻度尺与限位块400前端边沿的读数,可辅助判断、调节两片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有利于术者在术前将两片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调节至合适的数值。
可以理解的是,摩擦部为设置在两片镊叶121相向面上的凸起500,两组凸起500呈交错布置,使得两片镊叶121之间的夹持空间呈凹凸状,当两片镊叶121互相贴合时,两组凸起500互相嵌合,有利于提高镊叶121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持稳定性,有利于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整片夹取和剥除。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4,摩擦部可为多个呈前后布置的波浪状、锯齿状的凸条,通过凸起500与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抵接,有利于提高镊叶121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持稳定性,有利于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整片夹取和剥除。需要说明的是,凸起500还可为其他可增大摩擦的形状,在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5,镊叶121的前端设有多个刮齿700,刮齿700的设置可便于术者通过剐蹭的方式使得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刮起小瓣,可便于镊叶121实现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取。
可以理解的是,两组刮齿700呈相向倾斜设置。以两片镊叶121呈上下布置为例,位于下方的镊叶121的刮齿700朝上倾斜设置,位于下方的镊叶121的刮齿700朝下倾斜设置,当两片镊叶121互相靠近时,两组刮齿700可使得相接触的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往中部聚拢,有利于提高镊叶121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夹取的成功率,从而起到降低手术难度和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刮齿700可呈凸柱状、半球状、尖角状等,在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摩擦部和刮齿700均可通过对镊叶121表面施加激光能量而形成;或者,摩擦部和刮齿700可通过在镊叶121的表面附着光刻胶,并将光刻胶在暴露在辐射下,从而使得摩擦部和刮齿700形成所需形状;或者,镊叶121为金属材料制件,摩擦部和刮齿700可通过化学蚀刻、研磨、模制等方式形成。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片镊叶121为透明材料制件,将透明的镊叶121调整至靠近人体的一侧,有利于减少镊叶121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遮挡,以便于术者更精准地把握夹取的距离,有利于降低由于镊叶121夹取过深而导致视网膜组织损伤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例如两片镊叶121为树脂材料制件,即两片镊叶121均呈透明状。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镊头100内设有光源,套杆110内设有透光通道600,透光通道600呈前后贯穿设置,透光通道600内设有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后端与光源正对设置,光导纤维的前端与镊叶121正对设置。在光导纤维的导光作用下,可使得光线直接至镊叶121的夹取区域,可便于术者更精准地观察到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存在,从而提高镊叶121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取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4或图5,透光通道600可设置多个,多个透光通道600沿套杆110呈圆周间隔布置,通过多个透光通道600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对镊叶121的多个角度的照射,可便于术者更精准地观察到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存在,从而提高镊叶121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取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该内界膜镊还包括保护筒,镊柄20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能与保护筒可拆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从而实现镊柄200与保护筒的可拆连接。
当该内界膜镊不使用时,可将保护筒套设在镊头100的前端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有利于实现对镊叶121的保护,当该内界膜镊使用时,可将保护筒套设在镊柄200的后端,或直接将保护套放置在工作台上,从而可实现镊叶121对内界膜或增生膜组织的夹取。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远长于正常人群,对于不同的人群,往往需要制作多个不同规格的内界膜镊,增加了器械的制作成本。该内界膜镊的滑动座与套杆110以及固定座与镊杆120均为可拆连接,通过更换长短不同的套杆110和镊杆120,从而可满足对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例如,滑动座与套杆110可通过插销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可拆连接,固定座与镊柄200可通过插销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可拆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包括:
镊头(100),所述镊头(100)包括镊杆(120)和套杆(110),所述套杆(110)套设在所述镊杆(120)的外侧,所述镊杆(120)的前端设有两片镊叶(121),两片所述镊叶(121)的相向面上均设有摩擦部;
镊柄(200),所述镊柄(200)的前端与所述镊头(100)连接,所述镊柄(200)包括杆体(210)和两个握持板(220),两个所述握持板(220)分别位于所述杆体(210)的两侧,所述握持板(220)的后端与所述杆体(210)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握持板(220)与所述杆体(210)之间均设有弹性夹片(300),所述弹性夹片(300)的一端与所述握持板(220)的内侧面连接;所述弹性夹片(300)的另一端与所述套杆(110)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套杆(110)前后滑动,所述套杆(110)能驱动两片所述镊叶(121)开合;
限位块(400),所述限位块(400)与所述杆体(210)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400)能沿所述杆体(210)前后移动,两个所述握持板(220)均能与所述限位块(400)抵接,以调节两片所述镊叶(121)之间的最小夹持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00)设有呈前后贯穿的螺孔(410),所述杆体(210)上设有螺纹段(211),所述限位块(400)套设在所述螺纹段(211)上,所述螺孔(410)与所述螺纹段(21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00)呈圆台状,所述限位块(400)的前端外径大于后端外径,所述握持板(220)的内侧面处设有与所述限位块(400)表面弧度适配的弧形槽(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00)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握持板(220)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221)在靠近所述限位块(400)的表面处连接有垫片,所述垫片能与所述限位块(400)的外表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板(220)或所述杆体(210)上设有刻度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为设置在两片所述镊叶(121)相向面上的凸起(500),两组所述凸起(500)呈交错布置,当两片所述镊叶(121)互相贴合时,两组所述凸起(500)互相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两片所述镊叶(121)的前端均设有多个刮齿(700),两组所述刮齿(700)呈相向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片所述镊叶(121)为透明材料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镊头(100)内,所述套杆(110)内设有透光通道(600),所述透光通道(600)内设有光导纤维,所述光导纤维的后端与所述光源正对设置,所述光导纤维的前端与所述镊叶(121)正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界膜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筒,所述镊柄(20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能与所述保护筒可拆连接。
CN202222997546.1U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内界膜镊 Active CN219166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7546.1U CN219166867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内界膜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7546.1U CN219166867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内界膜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6867U true CN219166867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3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7546.1U Active CN219166867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内界膜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6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8955B2 (ja) 使い捨て嚢切開鉗子
US8961513B2 (en) Surgical tissue sealer
US7520865B2 (en) Surgical tool mechanism
US4753235A (en) Forceps-type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030171762A1 (en) Instrument dispenser
US4569133A (en) Depth limited cutter
CA2522763C (en) Surgical knife safety handle
US10201362B2 (en) Contoured surgical forceps
US5578050A (en) Ergonomic surgical scalpel sleeve
AU2007210912A1 (en) Ultrasonic cutting tool
WO2009153550A1 (en) Surgical cutting implement
US11298146B2 (en) Actuation mechanism with arcuate levers
EP3191161B1 (en) Reinforcing slider for surgical hand tool
US20230225719A1 (en) Tissue Secu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CN219166867U (zh) 一种内界膜镊
US5201739A (en) Medical instrument
JP2022510625A (ja) 作動ハンドル
CN215874775U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持针钳
KR101481881B1 (ko) 기능성 수술용 지침기
CN215900066U (zh) 一种眼科临床手术用持针装置
JP3791875B2 (ja) 超音波処置具
CN214104568U (zh) 腱鞘炎手术针刀导向装置
CN220801219U (zh) 眼科剪
CN217611676U (zh) 眼睑固定镊
JP7420417B2 (ja) 手術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