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2848U - 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 - Google Patents

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2848U
CN219162848U CN202223177083.0U CN202223177083U CN219162848U CN 219162848 U CN219162848 U CN 219162848U CN 202223177083 U CN202223177083 U CN 202223177083U CN 219162848 U CN219162848 U CN 219162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arm
simulation
live working
arm assembl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70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龙
江鑫
庄严
王云龙
唐梓鑫
徐艳兵
李鹏飞
王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770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2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2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2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多个相邻设置的分平台,分平台包括:底座,行走轮设置于底座的下方,模拟电杆贯穿底座的中心并与底座固定连接,模拟电杆的最下端高于行走轮的最下端;横担组件,固定设置于模拟电杆远离底座的一端,横担组件上均匀设有多个绝缘子;分横担,设置于底座和横担组件之间,分横担与横担组件平行设置,分横担上设有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刀闸、电缆终端头;其中,10kV线路包括主干线路和分支线,主干线路通过绝缘子固定于横担组件上,分支线的两端固定在主干线上,分支线的中间段位于分横担上。解决占地刚需矛盾;有助于熟悉带电作业标准化操作流程,保障了带电作业安全和规范操作。

Description

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电作业项目培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
背景技术
每年都会有新员工进入公司,对员工在专业领域的培训是每个公司的职责,其中,10kV带电作业的日常培训、专业技能竞赛、新工艺、新工具、新装置受绝缘斗臂车和培训场地地形的限制,培训安排和现场作业教学难度大;带电作业专业性强,工作危险度高,为保证作业安全,带电作业人员的技能训练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具备带电作业训练能力并有认证资格的训练中心较少,而且带电作业的日常技能训练和新工艺演示也因受绝缘斗臂车和训练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仅以观摩演示为主,新进带电作业人员虽能掌握操作要领,但作业熟练程度不高。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用于10kV带电作业线路四类33项作业项目、故障抢修的日常培训以及新工艺、新工具、新设备的模拟演练、演示、教学培训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所述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分平台,多个所述分平台之间通过10kV线路连接,所述分平台包括:
底座,行走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下方,模拟电杆贯穿所述底座的中心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模拟电杆的最下端高于所述行走轮的最下端;
横担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模拟电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横担组件上均匀设有多个绝缘子;
分横担,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横担组件之间,所述分横担与所述模拟电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分横担与所述横担组件能够成角度设置,所述分横担上设有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刀闸、电缆终端头;
其中,所述10kV线路包括主干线路和分支线,所述主干线路通过所述绝缘子固定于所述横担组件上,所述分支线的一端固定在主干线上,所述分支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横担固定连接,所述分支线的中间段位于所述分横担上,所述跌落式熔断器的上压板、所述隔离刀闸的静触头和所述电缆终端头的端子通过绝缘线作为连接引线和并沟线夹与所述主干线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担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垂直设置的竖杆,所述横担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所述竖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通过螺栓与所述模拟电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平台还包括:斜杆,所述斜杆的一端与所述竖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的连接处连接,所述斜杆的另一端通过抱箍与所述模拟电杆连接,所述抱箍位于所述横担组件和所述分横担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一对正方形框架和用于连接一对所述正方形框架之间的连接杆,所述正方形框架内设有横纵垂直设置的加强杆,所述模拟电杆位于所述加强杆形成的空间内,所述行走轮位于下方的所述正方形框架的四角处。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行走轮设有刹车机构。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分平台之间相距3米至5米。
进一步地,所述分横担和所述横担组件之间相距0.6米至0.8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组件可移动的分平台,无需永久占地,室内、外均可组建模拟培训集成平台,且该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可拆卸,解决占地刚需矛盾;具有较高的现场仿真度,可以根据培训需要,组装成配网中各种类型的杆塔、线路组合,利于日常训练和新员工培训,有助于熟悉带电作业标准化操作流程,保障了带电作业安全和规范操作;可真实还原一线各类型故障抢修现场,明确带电作业的主要危险源,传授作业经验和安全措施,控制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避免发生人身、设备事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平台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横担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分平台,101底座,1011方形框架,1012连接杆,1013加强杆,102行走轮,103模拟电杆,104横担组件,1041第一横杆,1042第二横杆,1043竖杆,105分横担,106绝缘子,107斜杆,200 10kV线路,201主干线路,202分支线。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平台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分平台100,多个分平台100之间通过10kV线路200连接,分平台100包括:
底座101,行走轮102设置于底座101的下方,模拟电杆103贯穿底座101的中心并与底座101固定连接,模拟电杆103的最下端高于行走轮102的最下端;
横担组件104,固定设置于模拟电杆103远离底座101的一端,横担组件104上均匀设有多个绝缘子106;
分横担105,设置于底座101和横担组件104之间,分横担105与模拟电杆103可转动连接,分横担105与横担组件104能够成角度设置,分横担105上设有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刀闸、电缆终端头;
其中,10kV线路200包括主干线路201和分支线202,主干线路201通过绝缘子106固定于横担组件104上,分支线202的一端固定在主干线路201上,分支线202的另一端与分横担105固定连接,分支线202的中间段位于分横担105上,跌落式熔断器的上压板、隔离刀闸的静触头和电缆终端头的端子通过绝缘线作为连接引线和并沟线夹与主干线路201电连接。
其中,绝缘子106为直线绝缘子或耐张绝缘子,具体地,根据配电线路杆塔形式,模拟设立直线杆和耐张杆,直线杆用于支撑线路金具、绝缘子和导线的,耐张杆又叫承力杆,他要承受整个耐张线段内的导线的张力,根据需要直线杆上设置直线绝缘子,耐张杆上设置耐张绝缘子;其中,分横担105与模拟电杆103可转动连接,则将分横担105设置在抱箍上,抱箍与模拟电杆103连接,这样使得分横担105与横担组件104的交叉角度可以自行调整,上述均匀本领域的公知安装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跌落式熔断器和隔离刀闸均设置于分横担105上,分支线202和主干线路201通过引线连接在跌落式熔断器上下螺栓接头上,以及隔离刀闸的动、静触头处;通过抱箍的设置,分横担105与主干线路201可以呈一定角度,通常为0°(平行)或90°(垂直)设置,也可以根据辖区内配网线路运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刀闸和电缆终端头通过120mm2的绝缘线作为连接引线和并沟线夹(并沟线夹用于导线在不承受张力的位置上的接续连接,电力工程材料(金具)连接导线互相连接用主要用于配电线路工程)与主干线路201进行模拟电气连接,形成模拟配网实际运行和供电方式,以便于学员进行模拟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中模拟电杆103采用无缝钢管模拟成Φ190mm规格电杆,高度约为2.0m至2.5m(若有特殊需求高度可根据实际进行切割模拟电杆);主干线路201和分支线202选用120mm2的绝缘架空线路(也可根据辖区内典型配电线路设计进行安装),待分平台运送到位,根据室内面积调整站位以及间隔距离后,通过绝缘架空线路进行电气连接形成模拟线路;固定模拟线路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最两端的分平台100可在底座101增加一定的配重,锁死行走轮102进行固定,另一种是在最两端的分平台100靠近墙面处,利用膨胀螺丝与绝缘子106进行连接固定;本申请还需要采用单独设置的模拟绝缘斗,模拟操作人员在绝缘斗内站位,提高模拟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其中,绝缘斗为具有升降台的铁质长方体框架,需要说明的是,绝缘斗是模拟实际的绝缘斗,由于模拟培训集成平台没有电,因此为了节省成本,本申请的绝缘斗不具备实际绝缘功能,是指为了让培训人员有一个操作步骤的正确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隔离刀闸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配电线路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隔离刀闸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分闸后,建立可靠的绝缘间隙,将需要检修的设备或线路与电源用一个明显断开点隔开,以保证检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由于运行中刀闸接触部分过热、瓷瓶外伤、部分因质量问题或自然老化、污秽严重地区或过电压情况下,会发生闪络,瓷瓶炸裂,损坏刀闸设备,因此,本申请中更换为隔离刀闸,保证电力可靠供应,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户数。
跌落式熔断器是分支线和配电变压器最常用的一种短路保护开关。跌落式熔断器也安装在分支线上,可缩小停电范围,因其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具备了隔离开关的功能,给检修段线路和设备创造了一个安全作业环境,若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上,可以作为配电变压器的主保护,它具有经济、操作方便、适应户外环境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10kV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一次侧作为保护和进行设备投、切操作之用,得到了普及。户外跌落式熔断器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10KV的电力系统中,作配电线路和电力变压器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以及分、合额定负荷电流之用。广泛使用的户外跌落式熔断器的型号有RW7型、RW11型和RW12型三种。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主干线其他客户的正常用电,带电更换跌落式熔断器已作为常规检修技术手段。
电缆终端头是模拟装配到电缆线路的首末端,用以完成与其他电气设备(跌落式熔断器和隔离刀闸)连接的装置,有户外终端头、户内终端头、肘形终端头等,通过固定夹具安装到模拟电杆上,其中上述的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刀闸和电缆终端头均为本领域常用的电气设备,设置在分横担105上,在模拟安装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类三个对应10kV线路的三相线进行,安装均为本领域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建立可移动的分平台100,无需永久占地,室内、外均可组建模拟培训集成平台,且该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可拆卸,解决占地刚需矛盾;具有较高的现场仿真度,可以根据培训需要,组装成配网中各种类型的杆塔、线路组合,利于日常训练和新员工培训,有助于熟悉带电作业标准化操作流程,保障了带电作业安全和规范操作;可真实还原一线各类型故障抢修现场,明确带电作业的主要危险源,传授作业经验和安全措施,控制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避免发生人身、设备事故。
其中,模拟电杆103与实际电杆尺寸完全一致,有助于研发新带电作业技术和部分绝缘工器具;具有较高的现场仿真度,可以根据培训需要,组装成配网中各种类型的杆塔、线路组合,利于日常训练和新员工培训,能够实现对作业人员在绝缘斗内的站位、绝缘防护措施的设置以及作业流程的模拟,能有效提高带电作业人员技能训练的效率,新员工的作业熟练程度明显加强,在加强班组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三条10kV线路200分别为A、B、C三相线。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横担组件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横担组件10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1041和第二横杆1042,与第一横杆1041和第二横杆1042垂直设置的竖杆1043,横担组件104包括至少两根竖杆1043,第一横杆1041和第二横杆1042通过螺栓与模拟电杆103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横杆1041和第二横杆1042选用常见的2400mm的角铁制成,在第一横杆1041和第二横杆1042上设置螺纹孔,便于与模拟电杆103连接,也便于拆卸,考虑到房间高度,竖杆采用铁质材料,其规格为500*60*5(mm),也可根据室内高度另行加工。
根据配电线路杆塔型式,模拟设立直线杆和耐张杆,当模拟直线杆时只设立第一横杆1041(此时无需竖杆),当模拟耐张杆时需要同时设置第一横杆1041和第二横杆1042。
进一步地,分平台100还包括:斜杆107,斜杆107的一端与竖杆1043和第二横杆1042的连接处连接,斜杆107的另一端通过抱箍与模拟电杆103连接,抱箍103位于横担组件104和分横担105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斜杆107确保横担组件104保持水平以及不发生扭转,以加强横担组件104的受力情况。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俯视图;图3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侧视图。
如图3a和图3b所示,底座101包括一对正方形框架1011和用于连接一对正方形框架1011之间的连接杆1012,正方形框架1011内设有横纵垂直设置的加强杆1013,模拟电杆103位于加强杆1013形成的空间内,行走轮102位于下方的正方形框架1011的四角处。
其中,正方形框架1011采用方形不锈钢管进行焊接,将模拟电杆103放置在框架中心点位置,连接利用两根不锈钢方形管(加强杆1013)夹住模拟电杆103进行焊接,正方形框架1011分为上下两层,两层的加强杆1013与模拟电杆103接触面上下进行焊接,以保证模拟电杆103在竖直方向可靠固定。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行走轮102设有刹车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刹车机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分平台100固定在某一需要的位置,提高模拟培训集成平台的稳定性,其中行走轮102为万向轮。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分平台100之间相距3米至5米。
其中,相邻两个分平台100之间的距离也可根据室内或者现场实际,进行移动式摆放,若室内条件有限,可先组装3个分平台100,中间平的分平台100根据带电作业项目训练需要进行临时更换,分支线202与主干线路201夹角为0°,分支线202两端的固定点为中间的模拟电杆103和端部的模拟电杆103,分支线202与主干线路201夹角若为90°,则分支线202的一端在中间的模拟电杆103处,分支线202的另一端需与主干线路201垂直的墙面进行固定或与端部的模拟电杆10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本申请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时需要注意按照以下步骤组建:根据配网设备实际,规划模拟培训集成平台线路和绝缘斗,根据不同杆型(模拟电杆)、不同设备、不同带电作业项目以及接线方式,制定模拟培训集成平台组建方案;制作带电标准化作业流程图、表等资料,完成模拟实际作业现场的操作流程图及作业步骤;根据室内室外占地,结合培训内容灵活组装搭建,使带电作业培训不在受限于场地的局限;从现场勘察、方案编制、作业交底,按照实际作业逐一落实,以技术讲解、技术问答、技能示范、事故预想等方式,让带电作业人员亲身参与到每一项实际工作流程中,特别是可能存在的习惯性违章操作,演示正确地安全操作,以杜绝习惯性违章,在处理突发问题等细节上有更具体把控;准备该模拟培训集成平台的推广工作,特别是在县域带电作业班组的推广应用。
进一步地,分横担105和横担组件104之间相距0.6米至0.8米。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调整分横担105和横担组件104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
模拟断、接引线类带电作业:
以转角杆支接线路搭接作业项目为例,在模拟培训集成平台上,在主干线路201处安装横担组件104即双层横担,在主干线路201与底座101之间安装分横担105,并根据电杆实物图组装成转角杆模型,作业人员首先移动绝缘斗,站立于合适的作业位置,然后进行绝缘挡板、绝缘毯、导线遮蔽罩等绝缘防护措施的设置,最后再进行带电搭接分支线202作业的操作,依照此顺序,分别实施三相线路(10kV线路200)的搭接。在分横担105上,可以组装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刀闸、电缆终端头等电气设备,具体作业步骤可参考国网公司33项典型作业项目中,绝缘手套作业法带电断、接分支刀闸、跌落式熔断器上引线操作步骤。
经实际应用表明,该模拟培训集成平台线路装置可节省1/3的带电作业培训时间,大大提高带电作业人员的日常训练的效率和作业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同时可适当节省外出培训费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分平台,多个所述分平台之间通过10kV线路连接,所述分平台包括:
底座,行走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下方,模拟电杆贯穿所述底座的中心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模拟电杆的最下端高于所述行走轮的最下端;
横担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模拟电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横担组件上均匀设有多个绝缘子;
分横担,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横担组件之间,所述分横担与所述模拟电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分横担与所述横担组件能够成角度设置,所述分横担上设有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刀闸、电缆终端头;
其中,所述10kV线路包括主干线路和分支线,所述主干线路通过所述绝缘子固定于所述横担组件上,所述分支线的一端固定在主干线上,所述分支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横担固定连接,所述分支线的中间段位于所述分横担上,所述跌落式熔断器的上压板、所述隔离刀闸的静触头和所述电缆终端头的端子通过绝缘线作为连接引线和并沟线夹与所述主干线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垂直设置的竖杆,所述横担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所述竖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通过螺栓与所述模拟电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平台还包括:斜杆,所述斜杆的一端与所述竖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的连接处连接,所述斜杆的另一端通过抱箍与所述模拟电杆连接,所述抱箍位于所述横担组件和所述分横担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一对正方形框架和用于连接一对所述正方形框架之间的连接杆,所述正方形框架内设有横纵垂直设置的加强杆,所述模拟电杆位于所述加强杆形成的空间内,所述行走轮位于下方的所述正方形框架的四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行走轮设有刹车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分平台之间相距3米至5米,也可根据室内或者现场实际,进行移动式摆放,主要考虑到模拟操作方便模拟绝缘斗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横担和所述横担组件之间相距0.6米至0.8米。
CN202223177083.0U 2022-11-29 2022-11-29 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 Active CN219162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7083.0U CN219162848U (zh) 2022-11-29 2022-11-29 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7083.0U CN219162848U (zh) 2022-11-29 2022-11-29 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2848U true CN219162848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43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7083.0U Active CN219162848U (zh) 2022-11-29 2022-11-29 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2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ang et al. Ul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in China: development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US8872377B2 (en) Autotransformer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equipped with 2×27.5kV outdoor modularized electric apparatus in electrified railway
US7193338B2 (en) Method for tapping 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and substation using the same
Scherer et al.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 power at ultra-high voltag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CN219162848U (zh) 室内移动式带电作业项目的模拟培训集成平台
Nayak et al. 1200 kV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status of development of substation equipment/transmission line material in India
CN101344555A (zh) 特高压设备带电考核方法
CN207303799U (zh) 一种主变压器中性点隔离开关接地装置
CN107240884B (zh) 一种配电装置hgis设备的布置结构
D'Souza et al. Conversion of 230 kV Switchyard to Gas-Insulated Substation in a Gas Plant
Li et al. Live-lin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Scherer et al. 765-kV station design
CN108281917B (zh) 一种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及其设计方法
CN213781909U (zh) 一种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固定用底座
CN216958870U (zh) 一种gis变电装置的出线结构及gis变电站
CN111806306B (zh) 一种直流牵引供电双重绝缘接触网系统双保护接地线方法
CN214100554U (zh) 500kV变压器中性点成套接地装置
US6400558B1 (en) Line deadend structure and method
JP3763988B2 (ja) 開閉装置の更新方法
Huang et al. Overview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ultra high voltage AC transmission in China
RAGUŽ et al. Technical aspect of reconstructions of 35 kV and 10 (20) kV plants with an example
Wright et a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id” transmission system in Great Britain
Balzer et al. Condition Assessment
CN112202097A (zh) 一种sw型断路器更换为lw型断路器的快速施工方法
Nikolovski et al. Generator Assessment of Hydro Power Station Adequacy after Reconstruction from Classical to HIS SF6 Sub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