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8204U - 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8204U
CN219158204U CN202320149819.9U CN202320149819U CN219158204U CN 219158204 U CN219158204 U CN 219158204U CN 202320149819 U CN202320149819 U CN 202320149819U CN 219158204 U CN219158204 U CN 219158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phon
water
rainwater
pipe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98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德伟
周波
徐俊峰
梁齐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shun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98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8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8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8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虹吸领域,公开了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包括桶盖、收集桶、以及设置在收集桶内的过滤篮、通水管和第一虹吸管;雨水从上往下依次通过桶盖、过滤篮、通水管进入收集桶内,收集桶内的雨水由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虹吸管,其高度达到第一虹吸管的最高点时,第一虹吸管产生虹吸效应并将雨水从其位于收集桶的下部侧壁上的第一出水口快速排出。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在中部区域的排水槽连接处增加该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本方案用于解决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的中部区域渗透水滞留、排放慢的问题,达到提升系统整体排水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虹吸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虹吸雨水排放系统在种植屋面及种植顶板已被广泛应用,通常先在建筑、车库或路面上先铺设一层防水卷材,然后在防水卷材上铺设集水板,集水板之间连接有排水槽,多种不同类型的排水槽连接组成排水网络;接着在集水板及排水槽的上方铺设一层土工布;最后在土工布的顶部再回填绿化土。雨水落入土壤形成渗透水并穿过土工布进入集水板,再通过排水槽两侧的进水口流进排水槽内部,接着沿排水网络输送至建筑边缘,最终从与排水槽连接的虹吸排水管中进入蓄水池。该系统主要利用连接排水网络末端的虹吸排水管产生虹吸作用,将渗透水快速收集至蓄水池中,对屋面绿化或地面植被进行后续灌溉喷洒,实现给排水的同时,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随着建筑都朝着“大面积、大体量、大跨度”的方向发展,种植屋面或种植顶板的横纵向距离通常在50~100m,而上述虹吸排水管的虹吸作用的影响半径普遍在10-15m之间,也就是说种植屋面或种植顶板的中部区域在无外力扰动情况下,其排水板、排水槽内的渗透水很难及时、有效地通过其位于边缘的虹吸排水管排出,系统整体的排水效率低下。因此,在现有的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应用于大跨度屋面时,如何使位于远离虹吸排水管的中部排水板、中部排水槽内的雨水快速、有效地排出,成为了行业内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至少一项的不足,提供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用于解决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的中部区域渗透水滞留、排放慢的问题,达到提升系统整体排水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包括桶盖、收集桶、以及设置在收集桶内的过滤篮、通水管和第一虹吸管;雨水从上往下依次通过桶盖、过滤篮、通水管进入收集桶内,收集桶内的雨水由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虹吸管,其高度达到第一虹吸管的最高点时,第一虹吸管产生虹吸效应并将雨水从其位于收集桶的下部侧壁上的第一出水口快速排出。
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槽、第二虹吸管、以及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所述收集桶的下部与排水槽连接,所述第一虹吸管的第一出水口伸入排水槽的内部;所述收集桶内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快速排入排水槽,推动排水槽内部的渗透水流向第二虹吸管。
本方案的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收集桶内从上往下安装有桶盖、过滤篮、通水管和第一虹吸管。收集桶埋于地下,桶盖位于地面。桶盖用于汇入地面雨水、径流,并同时过滤大块杂质。过滤篮用于进一步过滤雨水中的小块杂质。通水管用于将过滤后的雨水导流至收集桶内储存。第一虹吸管竖直设置在收集桶的底部,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收集桶内的雨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虹吸管。随着收集桶内的雨水高度逐渐升高,第一虹吸管的上升通道内的雨水水位同步升高。当雨水水位达到第一虹吸管的最高点时,第一虹吸管产生虹吸现象,快速地将收集桶内的雨水从第一进水口吸入,并从第一出水口排出,直至收集桶内的雨水高度低于第一进水口。本方案通过收集桶的雨水收集和第一虹吸管的虹吸作用,无需额外动力装置,实现了间歇式地从第一出水口向外输出高速水流。
本方案的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在屋面的中部区域的排水槽的节点位置(排水槽的连接位置)上加装了上述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中所述收集桶的下部侧壁连接排水槽的端部,所述第一出水口伸入排水槽的内部。所述收集桶能够充分地利用地表径流和雨水,将这些雨水进行过滤收集,当收集桶内的雨水达到一定高度以后,第一虹吸管借助大气压强的作用快速地将收集桶内的雨水从第一出水口排出并进入排水槽。高速流出的雨水能够对排水槽内滞留的渗透水产生冲刷扰动作用,加速渗透水向着屋面虹吸排水系统边缘位置的第二虹吸管流动。本方案通过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排出的高速雨水,对中部区域的滞留的渗透水进行扰动,加速推动其向第二虹吸管流动,进而解决中部区域渗透水滞留、排放慢的问题,达到大跨度屋面的中部区域滞留的渗透水向边缘引流的目的;同时高速雨水也增加了中部区域的水位高度,中间区域与边缘位置的势能差使边缘位置的第二虹吸管能更早、更快、更容易产生虹吸现象,相当于间接扩大了第二虹吸管的影响半径,达到提升系统整体排水效率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收集桶的下部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用于将收集桶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其中上部区域用于储存从所述通水管流入的雨水,下部区域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虹吸管的管路。本方案的收集桶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相互独立,上部区域的底部设有第一虹吸管的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贴近分隔板,以使第一虹吸管可以充分地将储存的雨水排空,减少雨水残留和蚊虫滋生;下部区域则又能恰好容纳第一虹吸管的连接至第一出水口的管路,第一虹吸管的管路全部藏于收集桶内,避免外力破坏,可靠美观。
可选地,所述收集桶的下部侧壁上设有与排水槽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根据不同类型的排水槽的端部结构具体设计,常见的为卡扣型式或插槽型式。
可选地,所述收集桶的上部侧壁的端面四周设有第二台阶,第二台阶用于嵌入固定所述桶盖。
优选地,所述第一虹吸管包括依次串接的进水段、∩型段、分流段和出水段,进水段的一端为第一进水口,进水段和∩型段位于所述收集桶的上部区域,分流段穿过所述分隔板并将其管内的雨水进行分流,出水段位于所述收集桶的下部区域,出水段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过滤篮的内部填充有滤材,滤材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杂质;过滤篮的下部设有第二网格栅,第二网格栅用于承接滤材并架空过滤篮的底部。过滤后的雨水汇集至过滤篮的底部,由其底部的开口进入通水管。
可选地,滤材包括多层依次叠加的纱网、细砂、碎石等,以充分过滤雨水中的细小杂质,防止其堵塞第一虹吸管或跟随高速雨水由第一出水口向外输出。
进一步,所述过滤篮的上边缘设有挂钩,挂钩用于将过滤篮挂接在所述收集桶的上边缘。过滤篮宜采用可拆卸设计,以方便过滤篮的定期清洁,而挂钩的固定方式,简单可靠,能承受较大的过滤篮和滤材的重量。
优选地,所述通水管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过滤篮的底部,第二出水口错开所述第一虹吸管设置。第二出水口的垂直位置要与所述第一虹吸管保持相对垂直偏移,避免大流量的雨水冲刷第一虹吸管,减少其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收集桶内还包括通气管,通气管的头部向上穿过所述过滤篮或穿过所述过滤篮和所述桶盖,通气管用于连通大气与所述收集桶,以平衡收集桶内的气压。当汇入的雨水较大时,雨水在过滤篮与收集桶之间的缝隙处形成水密封,收集桶的气压难以平衡,第一虹吸管难以产生虹吸现象,额外的通气管则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进一步,所述通气管为直管或J型或L型,其头部一端设有避水帽,其尾部一端设有滤网。避水帽用于避水和隔离杂物进入管道;尾部带有普通滤网,用于隔绝杂质落入收集桶。
优选地,所述桶盖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一网格栅,第一边框环绕第一网格栅,第一边框的宽度可完全遮盖所述收集桶的上部侧壁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收集桶的内壁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虹吸管或所述通水管或所述通气管。第一虹吸管、通水管和通气管采用塑料材质时,需要使用钢绳、绳套、紧固件等,将第一虹吸管、通水管和通气管的位置固定,防止其摆动、变形、断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的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通过收集桶的雨水收集和第一虹吸管的虹吸作用,无需额外动力装置,实现了间歇式地从第一出水口向外输出高速水流。进一步,通过该排出的高速雨水,对大跨度屋面的中部区域的滞留的渗透水进行扰动,加速推动其向第二虹吸管流动,进而解决中部区域渗透水滞留、排放慢的问题,达到中部区域滞留的渗透水向边缘引流的目的;同时高速雨水也增加了中部区域的水位高度,中间区域与边缘位置的势能差使边缘位置的第二虹吸管能更早、更快、更容易产生虹吸现象,相当于间接扩大了第二虹吸管的影响半径,达到提升系统整体排水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其中通气管为L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其中通气管为J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其中通气管为J型,其头部穿过桶盖。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桶盖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移除桶盖、滤材后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面原理图。
标号说明:桶盖10、第一边框11、第一网格栅12、收集桶20、分隔板21、过滤篮30、挂钩31、滤材32、第二网格栅33、通水管40、第二进水口41、第二出水口42、通气管50、第一虹吸管60、进水段61、∩型段62、分流段63、出水段64、第一进水口65、第一出水口66、固定件70、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100、排水槽110、第二虹吸管1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包括桶盖10、收集桶20、以及设置在收集桶20内的过滤篮30、通水管40和第一虹吸管60;雨水从上往下依次通过桶盖10、过滤篮30、通水管40进入收集桶20内,收集桶20内的雨水由第一进水口65进入第一虹吸管60,其高度达到第一虹吸管60的最高点时,第一虹吸管60产生虹吸效应并将雨水从其位于收集桶20的下部侧壁上的第一出水口66快速排出。
本方案的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收集桶20内从上往下安装有桶盖10、过滤篮30、通水管40和第一虹吸管60。收集桶20埋于地下,桶盖10位于地面。桶盖10用于汇入地面雨水、径流,并同时过滤大块杂质。过滤篮30用于进一步过滤雨水中的小块杂质。通水管40用于将过滤后的雨水导流至收集桶20内储存。第一虹吸管60竖直设置在收集桶20的底部,包括第一进水口65和第一出水口66。收集桶20内的雨水从第一进水口65进入第一虹吸管60。随着收集桶20内的雨水高度逐渐升高,第一虹吸管60的上升通道内的雨水水位同步升高。当雨水水位达到第一虹吸管60的最高点时,第一虹吸管60产生虹吸现象,快速地将收集桶20内的雨水从第一进水口65吸入,并从第一出水口66排出,直至收集桶20内的雨水高度低于第一进水口65。本方案通过收集桶的雨水收集和第一虹吸管的虹吸作用,无需额外动力装置,实现了间歇式地从第一出水口向外输出高速水流。
优选地,所述收集桶20的下部设有分隔板21,分隔板21用于将收集桶2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其中上部区域用于储存从所述通水管40流入的雨水,下部区域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虹吸管60的管路。本方案的收集桶20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相互独立,上部区域的底部设有第一虹吸管60的第一进水口65,第一进水口65贴近分隔板21,以使第一虹吸管60可以充分地将储存的雨水排空,减少雨水残留和蚊虫滋生;下部区域则又能恰好容纳第一虹吸管60的连接至第一出水口66的管路,第一虹吸管60的管路全部藏于收集桶20内,避免外力破坏,可靠美观。
可选地,所述收集桶20的下部侧壁上设有与排水槽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根据不同类型的排水槽的端部结构具体设计,常见的为卡扣型式或插槽型式。
可选地,所述收集桶20的上部侧壁的端面四周设有第二台阶,第二台阶用于嵌入固定所述桶盖10。
优选地,所述第一虹吸管60包括依次串接的进水段61、∩型段62、分流段63和出水段64,进水段61的一端为第一进水口65,进水段61和∩型段62位于所述收集桶20的上部区域,分流段63穿过所述分隔板21并将其管内的雨水进行分流,出水段64位于所述收集桶20的下部区域,出水段64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出水口66。
优选地,所述过滤篮30的内部填充有滤材32,滤材32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杂质;过滤篮30的下部设有第二网格栅33,第二网格栅33用于承接滤材32并架空过滤篮30的底部。过滤后的雨水汇集至过滤篮30的底部,由其底部的开口进入通水管40。
可选地,滤材32包括多层依次叠加的纱网、细砂、碎石等,以充分过滤雨水中的细小杂质,防止其堵塞第一虹吸管60或跟随高速雨水由第一出水口66向外输出。
如图5所示,进一步,所述过滤篮30的上边缘设有挂钩31,挂钩31用于将过滤篮30挂接在所述收集桶20的上边缘。过滤篮30宜采用可拆卸设计,以方便过滤篮30的定期清洁,而挂钩31的固定方式,简单可靠,能承受较大的过滤篮30和滤材32的重量。
优选地,所述通水管40设有第二进水口41和第二出水口42,第二进水口41位于所述过滤篮30的底部,第二出水口42错开所述第一虹吸管60设置。第二出水口42的垂直位置要与所述第一虹吸管60保持相对垂直偏移,避免大流量的雨水冲刷第一虹吸管60,减少其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收集桶20内还包括通气管50,通气管50的头部向上穿过所述过滤篮30或穿过所述过滤篮30和所述桶盖10,通气管50用于连通大气与所述收集桶20,以平衡收集桶20内的气压。当汇入的雨水较大时,雨水在过滤篮30与收集桶20之间的缝隙处形成水密封,收集桶20的气压难以平衡,第一虹吸管60难以产生虹吸现象,额外的通气管50则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进一步,所述通气管50为直管或J型或L型,其头部一端设有避水帽,其尾部一端设有滤网。避水帽用于避水和隔离杂物进入管道;尾部带有普通滤网,用于隔绝杂质落入收集桶20。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桶盖10包括第一边框11和第一网格栅12,第一边框11环绕第一网格栅12,第一边框11的宽度可完全遮盖所述收集桶20的上部侧壁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收集桶20的内壁上设有固定件70,固定件70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虹吸管60或所述通水管40或所述通气管50。第一虹吸管60、通水管40和通气管50采用塑料材质时,需要使用钢绳、绳套、紧固件等,将第一虹吸管60、通水管40和通气管50的位置固定,防止其摆动、变形、断裂。
本实施例中,收集桶20整体为具有一定高度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其横截面为正方形或圆形。材料可以是混凝土或PVC、HDPE塑料材质,整体强度能够抵御常规活荷载。收集桶20的高度具有多种规格,以匹配不同种植屋面或种植顶板的土壤厚度。收集桶20整体呈现为两层,下部区域的高度远小于上部区域的高度。下部区域的高度仅需要能满足容纳第一虹吸管60的分流段63、出水段64即可;上部区域则用于容纳过滤篮30、通水管40、通气管50和第一虹吸管60,并能够起到积存一定量雨水的功能。分隔板21为收集桶20内的水平板,与收集桶20的侧壁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桶盖10的第一边框11(边缘位置)为整块不透水区域,第一网格栅12(中间区域)为长方形网格珊,格栅间距宽度不超过15mm,长度不超过32mm,用于收集地表径流流入。材料可以是混凝土或PVC、HDPE塑料材质,整体强度能够抵御常规活荷载。桶盖10的第一边框11下方设有第一台阶,以将桶盖10撑起一定高度。桶盖10尺寸可以完全遮盖收集桶20的上部区域,防止地表荷载破坏。
本实施例中,过滤篮30整体呈倒梯台或漏斗状,具体形状需同所述收集桶20的外形保持一致。材料可以是混凝土或PVC、HDPE塑料材质,整体强度能够抵御常规活荷载。滤材32选用常见的碎石或卵石。挂钩31根据过滤篮30的大小,均布在过滤篮30的上边缘。
本实施例中,第一虹吸管60优选PVC、HDPE塑料材质,可以采用现有标准PVC水管进行拼接成型。进水段61包括90°弯管,第一进水口65水平设置,贴近所述分隔板21。∩型段62的高度决定了虹吸现象的发生条件。分流段63用于将雨水一分二接头或一分三接头或一分四接头,其每个出口分别与若干条出水段64连接。出水段64为直管,其一端穿过收集桶20的下部侧壁。
本实施例中,通水管40优选PVC、HDPE塑料材质,可以采用现有标准PVC水管进行拼接成型。通水管40的头部和/或尾部安装有普通滤网,以隔绝杂质。通水管40的第二进水口41安装位于第二网格栅33的下方,整体悬挂在过滤篮30的底部。通水管40的形状可以为直管、L型、S型。
本实施例中,通气管50优选PVC、HDPE塑料材质,可以采用现有标准PVC水管进行拼接成型。通气管50的头部可以位于桶盖10的下方,并高于过滤篮30的滤材32表面;或者伸出桶盖10,露出地面。
实施例2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槽110、第二虹吸管120、以及实施例1中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100;所述收集桶20的下部与排水槽110连接,所述第一虹吸管60的第一出水口66伸入排水槽110的内部;所述收集桶20内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66快速排入排水槽110,推动排水槽110内部的渗透水流向第二虹吸管120。
本方案的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在屋面的中部区域的排水槽110的节点位置(排水槽110的连接位置)上加装了上述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中所述收集桶20的下部侧壁连接排水槽110的端部,所述第一出水口66伸入排水槽110的内部。所述收集桶20能够充分地利用地表径流和雨水,将这些雨水进行过滤收集,当收集桶20内的雨水达到一定高度以后,第一虹吸管60借助大气压强的作用快速地将收集桶20内的雨水从第一出水口66排出并进入排水槽110。高速流出的雨水能够对排水槽110内滞留的渗透水产生冲刷扰动作用,加速渗透水向着屋面虹吸排水系统边缘位置的第二虹吸管120流动。本方案通过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排出的高速雨水,对中部区域的滞留的渗透水进行扰动,加速推动其向第二虹吸管流动,进而解决中部区域渗透水滞留、排放慢的问题,达到大跨度屋面的中部区域滞留的渗透水向边缘引流的目的;同时高速雨水也增加了中部区域的水位高度,中间区域与边缘位置的势能差使边缘位置的第二虹吸管能更早、更快、更容易产生虹吸现象,相当于间接扩大了第二虹吸管120的影响半径,达到提升系统整体排水效率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屋面虹吸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板、排水槽接头(三通排水槽或四通排水槽)、集水井、蓄水模块、喷淋模板等,具体可参考中国专利CN105696748A-一种PDS零坡度防护虹吸排水收集系统、CN109279711A-一种绿色屋面雨水管理系统、CN113775020A-一种雨水管理系统等类似系统,此处不再累述。
某一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通过桶盖10的第一网格栅12流入过滤篮30,过滤篮30中填充有卵石等滤材32,过滤篮30整体呈现漏斗状,整体能够起到过滤大块杂质和加速雨水下渗的作用。下渗雨水再经过带有滤网的S型通水管40到达收集桶20内。收集桶20起到累积雨水的作用,同时第一虹吸管60的上升通道内的雨水水位同步升高。J型通气管50(带纱网)能够保持收集桶20内与地表连通,保持内部压强等同于大气压强。待雨水水位高过第一虹吸管60的最高点、充满整条虹吸管时即可发生虹吸现象。此时收集桶20内雨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雨水通过第一虹吸管60的第一出水口66快速排出,收集桶20内液位快速下降,雨水在重力和大气压强双重作用下产生高速水流对底部连接的排水槽110内的渗透水产生冲刷扰动作用,推动渗透水流向第二虹吸管120,加快中部区域的渗透水排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桶盖、收集桶、以及设置在收集桶内的过滤篮、通水管和第一虹吸管;雨水从上往下依次通过桶盖、过滤篮、通水管进入收集桶内,收集桶内的雨水由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虹吸管,其高度达到第一虹吸管的最高点时,第一虹吸管产生虹吸效应并将雨水从其位于收集桶的下部侧壁上的第一出水口快速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的下部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用于将收集桶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其中上部区域用于储存从所述通水管流入的雨水,下部区域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虹吸管的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虹吸管包括依次串接的进水段、∩型段、分流段和出水段,进水段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进水口,进水段和∩型段位于所述收集桶的上部区域,分流段穿过所述分隔板并将其管内的雨水进行分流,出水段位于所述收集桶的下部区域,出水段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篮的内部填充有滤材,滤材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杂质;过滤篮的下部设有第二网格栅,第二网格栅用于承接滤材并架空过滤篮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篮的上边缘设有挂钩,挂钩用于将过滤篮挂接在所述收集桶的上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过滤篮的底部,第二出水口错开所述第一虹吸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内还包括通气管,通气管的头部向上穿过所述过滤篮或穿过所述过滤篮和所述桶盖,通气管用于连通大气与所述收集桶,以平衡收集桶内的气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为直管或J型或L型,其头部一端设有避水帽,其尾部一端设有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包括第一边框和第一网格栅,第一边框环绕第一网格栅,第一边框的宽度可完全遮盖所述收集桶的上部侧壁的端面。
10.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槽、第二虹吸管、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所述收集桶的下部与排水槽连接,所述第一虹吸管的第一出水口伸入排水槽的内部;所述收集桶内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快速排入排水槽,推动排水槽内部的渗透水流向第二虹吸管。
CN202320149819.9U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Active CN219158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9819.9U CN219158204U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9819.9U CN219158204U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8204U true CN219158204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18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9819.9U Active CN219158204U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8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33580B1 (ko) 불순물 제거 관리 구조물
CN113047398A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02380558U (zh) 一种防内涝系统
US7300226B1 (en) Stormwater receiving assembly
CN203188503U (zh) 一种用于屋面排水的虹吸雨水斗
KR101932601B1 (ko) 지하수 확보 기능이 향상된 친환경 집수정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배수 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친환경 도로 구조물
CN113931286A (zh) 一种海绵城市蓄水排水结构
CN219158204U (zh) 一种渗漏式虹吸补偿装置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CN208633254U (zh) 一种基于雨水浮力的全自动防堵塞雨水篦子
KR101588201B1 (ko) 빗물 활용시스템
CN116397756A (zh) 一种大跨度顶板虹吸排水系统
CN213627979U (zh) 一种新型的污水泵装置
CN211647015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2561813U (zh) 高效截污的雨水口
CN106703116B (zh) 雨水收集系统
CN210117787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系统
CN114108693A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防积水管廊井盖及其防积水方法
CN208533384U (zh)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环岛
CN111472434A (zh) 一种山体雨洪水收集排泄装置和排泄方法
CN206752233U (zh) 一种透水铺装地面
CN206681117U (zh) 一种解决雨污水管冲突的套井
KR200265463Y1 (ko) 악취차단 및 토사유입방지 맨홀
CN211172281U (zh) 一种防堵公路排水渠
CN218562062U (zh) 一种桥梁绿化种植装置
CN203684317U (zh) 用于建筑外墙立面的雨水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