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4158U - 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及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及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4158U
CN219154158U CN202223610078.4U CN202223610078U CN219154158U CN 219154158 U CN219154158 U CN 219154158U CN 202223610078 U CN202223610078 U CN 202223610078U CN 219154158 U CN219154158 U CN 219154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etal shaft
vehicle body
metal
rad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100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yang Aidax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yang Aidax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yang Aidax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yang Aidax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100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4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4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4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两轮电动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两轮电动平衡车的轴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及两轮电动平衡车。针对现有两轮电动平衡车的轴与车身的连接,零件较多,装配较为繁琐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两轮电动平衡车的轴与车身间连接结构,所述两轮电动平衡车的轴与车身间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轴,开设径向的贯通孔;第二轴,开设径向的贯通孔;第一车身;第二车身;螺纹孔件,设于第一车身或第二车身上;径向螺栓,穿过所述贯通孔并旋入所述螺纹孔件中;其中,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间摆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大大简化、装配更加容易,有利于实现轴与车身的自动化装配;径向螺栓的数量可以更少。

Description

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及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两轮电动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及采用此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的平衡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轮电动平衡车,通常包括左车轮、右车轮,左车体、右车体以及置于左右车体内腔的两根可相对摆动的横轴、左右车体与两根横轴分别连接,用户通过双脚分别操控可以相对摆动的左右车体,实现对运行姿态的控制。
现有的两轮电动平衡车(可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2101221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等),其横轴分别与对应的车体通过安装座、金属片、压块以及螺钉等固接,这种惯常连接结构,零部件数量较多,装配较为繁琐,影响了批量生产的效率。此外,这种惯常结构,螺钉设置在横轴外,为保证可靠,通常一个连接处需要设置四个矩形分布的螺钉,采用的螺钉数量较多,进一步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两轮电动平衡车的轴与车体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装配较为繁琐的不足,提供一种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利用螺栓穿过刚性横轴螺接于设在车体中的螺接件,优化轴与车体的装配关系。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采用此轴与车体的连接结构的两轮电动平衡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所述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包括:
第一金属横轴,开设径向的贯通孔;
第二金属横轴,开设径向的贯通孔;
第一车体;
第二车体;
螺纹孔件,固定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中;
径向螺栓,穿过所述贯通孔并旋入所述螺纹孔件中。
本实用新型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通过在轴上开设径向的贯通孔,在车体中设置螺纹孔件,轴与车体通过径向螺栓固定,可以更好利用轴的金属刚性材质,结构优化,省去安装座、金属片等零部件,装配更加快捷,并且,还有利于实现第一金属轴、第二金属轴与车体间的自动化装配;径向螺栓穿过横轴,其数量可以少于4个如2至3个即可保证连接强度。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通常为空心的铝合金轴。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可相对摆动。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用于主要承重,车体可无需采用金属材质,同时对车体的结构强度的要求相对更低。
作为改进,所述螺纹孔件为螺母,所述螺母预埋在注塑成型的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中,或者,所述螺纹孔件为开设螺纹孔的矩形螺块。螺纹孔件采用预埋螺母时,预埋螺母与车体间固定可靠,无需单独安装。螺纹孔件也可以采用普通螺母,车体上加工出螺母槽后,再将普通螺母安装到螺母槽中。螺纹孔件也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螺纹孔的螺块,当螺块上有多个螺纹孔时,车体上的槽可以是矩形槽,并防止螺块转动,螺块与车体的接触面积大,结构强度更好。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上形成沉孔,所述螺纹孔件位于所述沉孔中。车体在成型时形成沉孔,螺纹孔件位于沉孔中,螺纹孔件不外凸于车体表面。
作为改进,所述沉孔上方设有遮盖所述螺纹孔件且与车体表面齐平的封塞。通过设置封塞,封塞将螺纹孔件遮挡,更加美观,同时封塞还具有一定的防尘防水作用。
作为改进,所述沉孔底部延伸出与第一金属轴或第二金属轴相接的中空孔柱,所述径向螺栓穿过所述中空孔柱。中空孔柱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方便径向螺栓的安装,并且,中空孔柱还有利于加强车体的螺纹孔件处的结构强度。
作为改进,所述车体内侧延伸形成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中空孔柱、槽孔壁连接为一体,以提升车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改进,中空孔柱的端面形成与轴适配的半圆槽。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内侧延伸形成定位柱,所述第一金属轴、第二金属轴上开设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从而方便轴与车体的装配。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均包括夹持金属横轴的上壳和下壳,螺纹孔件固定于上壳中,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螺纹紧固件固接,所述上壳和下壳内侧均延伸形成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端部形成与第一金属轴或第二金属轴适配的半圆槽。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与车体连接处的外径相等。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金属轴上的径向螺栓的数量为2或3个,所述第二金属轴上的径向螺栓的数量为2或3个。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不等长,较长的轴跨接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上。
平衡车,包括前述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
作为平衡车的改进,平衡车包括左右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定子和位于所述定子径向内壁的支撑定位套,所述第一金属轴插入所述支撑定位套中,所述第一金属轴通过轴向螺钉与所述支撑定位套固接;所述第二金属轴插入所述支撑定位套中,所述第二金属轴通过轴向螺钉与所述支撑定位套固接。采用此种结构,可以将包括车体、踏板等的车体与第一金属轴、第二金属轴装配好后,再将第一金属轴、第二金属轴与车轮进行装配,装配、维护方便。
作为平衡车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轴一端形成轴向防脱槽,所述第二金属轴一端形成轴向防脱部,所述两轮电动平衡车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同时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外,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之一固接并相对另一摆动,所述轴套的内径和相对其摆动的轴的外径适配,所述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通过径向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轴向防脱部进入所述轴向防脱槽中。采用此种轴与车体的连接结构,零部件数量少、装配简单;同时保证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间摆动顺畅。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间的摆动角度限位结构,由轴向防脱槽和轴向防脱槽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轴上开设径向的贯通孔,在车体中设置螺纹孔件,轴与车体通过径向螺栓固定,可以省去安装座、金属片等零部件,装配更加容易,有利于实现第一金属轴、第二金属轴与车体间的自动化装配;径向螺栓穿过横轴,所有径向螺栓均呈直线分布,其数量可以少于4个如2至3个即可保证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下壳等部分部件未显示)。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上壳的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第一金属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第二金属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第一金属轴和轮毂电机的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中,1、第一金属轴;11、第一主体;12、轴向防脱槽;121、周向短段;122、周向长段;13、角度槽;14、贯通孔;15、定位孔;
2、第二金属轴;21、第二主体;22、轴向防脱部;221、周向长部;222、连接部;23、角度块;
3、轴套;31、耐磨层;32、结构层;
4、销钉;
5、扭簧;
6、上壳;61、沉孔;62、填平孔;63、槽孔壁;64、中空孔柱;65、加强筋;66、定位柱;
7、螺纹孔件;
8、径向螺栓;
9、封塞;
10、支撑定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所述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包括:
第一金属轴,开设径向的贯通孔;
第二金属轴,开设径向的贯通孔;
第一车体;
第二车体;
螺纹孔件,固定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中;
径向螺栓,穿过所述贯通孔并旋入所述螺纹孔件中。
本实用新型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通过在轴上开设径向的贯通孔,在车体上设置螺纹孔件,轴与车体通过径向螺栓固定,结构优化,零部件更少,装配更加容易,并且,还有利于实现第一金属轴、第二金属轴与车体的自动化装配。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的两轮电动平衡车,包括轴与车体的连接结构,所述轴与车体的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金属轴1,开设径向的贯通孔14,一端与一轮毂电机固接,中部与第一车体固接,另一端与第二金属轴2相连;
第二金属轴2,开设径向的贯通孔14,一端与另一轮毂电机固接,中部与第二车体固接,另一端与第一金属轴1相连;
第一车体,包括上壳6和下壳;
第二车体,包括上壳6和下壳;
多个螺纹孔件7,固定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中;
多个径向螺栓8,穿过所述贯通孔14并旋入所述螺纹孔件7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间摆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孔件7为预埋螺母,所述预埋螺母与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一体成型。车体上表面的防滑垫,采用预埋螺母,可以在车体成型的同时使预埋螺母与车体可靠固定,无需再单独将预埋螺母安装到车体上。在其它实施例中,螺纹孔件也可以采用普通螺母或者开设螺纹孔的螺块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上形成沉孔61,所述螺纹孔件7位于所述沉孔6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上形成位于沉孔61上方的填平孔62,填平孔62轮廓大于螺母槽61,所述填平孔62中设有遮盖预埋螺母的封塞9。当未开设填平孔62和设置封塞9时,很难保证螺母与上壳6的上表面齐平,当螺母高出或者低于上壳6的上表面,均会影响用户踩踏体验。通过设置填平孔62和封塞9,封塞9可以具有一定弹性,封塞9与上壳6的上表面齐平,保证用户踩踏体验不受影响。封塞9四周具有凸缘,以保证与填平孔62间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孔61底部延伸出与第一金属轴1或第二金属轴2相接的中空孔柱64,所述径向螺栓8穿过所述中空孔柱64,所述中空孔柱64的端面形成与轴适配的半圆槽。通过设置中空孔柱64,方便径向螺栓8的安装,并且,中空孔柱64还有利于加强车体的预埋螺母处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内侧延伸形成加强筋65,所述加强筋65与中空孔柱64、槽孔壁63连接为一体,以提升结构强度。槽孔壁63为沉孔61和填平孔62的孔壁。
本实施例中,车体内侧的加强筋65纵横交错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均包括上壳6和下壳,所述上壳6和下壳通过螺纹紧固件固接,所述上壳6和下壳内侧均延伸形成加强筋65,所述加强筋65端部形成与第一金属轴1或第二金属轴2适配的半圆槽。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轴1与第一车体的上壳6通过径向螺栓8固定,第二金属轴2与第二车体的上壳6通过径向螺栓8固定。轴与下壳间的空间较大,适宜安装电池和电路板等部件。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金属轴与第一车体的下壳通过径向螺栓固定,第二金属轴与第二车体的下壳通过径向螺栓固定。
本实施例中,上壳6内侧延伸形成定位柱66,所述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上开设定位孔15,所述定位柱66定位于定位孔15中。通过设置由定位柱66和定位孔15形成的定位结构,可以轻松地将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与车体间定位,从而方便安装径向螺栓8。定位柱66下端为锥面。定位柱66为空心定位柱66。定位孔15与贯通孔14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贯通孔14贯穿整个第一金属轴1或第二金属轴2。定位孔15仅贯穿第一金属轴1或第二金属轴2的中心平面的一侧,从而区别方向,防止误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轴1上的预埋螺母和径向螺栓8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二金属轴2上的预埋螺母和径向螺栓8的数量为2个。本实施例中,4个径向螺栓8两长两短。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更多数量的径向螺栓。
本实施例中,径向螺栓8包括直径最大的帽部和中间的导向部和末端的直径最小的螺纹部。
本实施例中,两轮电动平衡车包括左右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定子和位于所述定子径向内壁的支撑定位套10,所述第一金属轴1插入所述支撑定位套10中,所述第一金属轴1通过轴向螺钉与所述支撑定位套10固接;所述第二金属轴2插入所述支撑定位套10中,所述第二金属轴2通过轴向螺钉与所述支撑定位套10固接。采用此种结构,可以将包括车体、踏板等的车体与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装配好后,再将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与车轮进行装配,装配、维护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轴1一端形成轴向防脱槽12,所述第二金属轴2一端形成轴向防脱部22,所述两轮电动平衡车包括轴套3,所述轴套3同时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外,所述轴套3与所述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之一固接并相对另一摆动,所述轴套3的内径和相对其摆动的轴的外径适配,所述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通过径向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轴向防脱部22进入所述轴向防脱槽12中。采用此种轴与车体的连接结构,零部件数量少、装配简单;同时保证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间摆动顺畅。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防脱槽12包括靠外的周向短段121和靠内的周向长段122,所述轴向防脱部22包括靠外的周向长部221和连接部222,所述周向长部221位于所述周向长段122中,所述连接部222位于所述周向短段121中,所述周向长部221的轴向尺寸与所述周向长段122的轴向尺寸适配。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间的摆动角度限位结构,所述周向长段122的轴向侧壁对所述周向长部221的轴向侧壁进行限制并形成第一摆动角度限位结构,和/或,所述周向短段121的轴向侧壁对所述连接部222的轴向侧壁进行限制并形成第二摆动角度限位结构。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轴和第二金属轴的摆动角度限位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螺钉加圆弧槽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3通过销钉4与所述第二金属轴2固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轴1上设有扭簧5,所述扭簧5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轴1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轴套3固接。通过设置扭簧5,可以使得在无外力时使两踏板保持基本水平,以便于用户骑乘。
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轴2上套设过线圈,过线圈同时位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为铝合金轴。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用于主要承重,对车体的结构强度要求可以相对较小。
本实施例中,车体的上壳6上方铺设防滑硅胶垫,防滑硅胶垫将封塞9遮盖。
本实施例中,在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轴套3、销钉4和扭簧5装配为一体,然后将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插入支撑定位套10中,通过轴向螺钉将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分别与支撑定位套10固定,再然后通过径向螺栓8将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与上壳6固定,最后将装有电池、控制器等的下壳与上壳6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轴上开设贯通孔14,在车体上设置螺纹孔件7,轴与车体间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结构大大简化、装配更加容易,并且,当螺纹孔件7采用预埋螺母时,只需要将螺钉与预埋螺母拧紧即可实现轴与车体间的固定,有利于实现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与车体间的自动化装配;所有径向螺栓8在同一直线上,采用数量更少的径向螺栓8即可实现横轴与车身的固定;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间的连接结构无需采用螺钉;第一金属轴1与第二金属轴2间通过自身的轴向防脱槽12和轴向防脱部22实现轴向防脱,通过轴套3实现第一金属轴1与第二金属轴2间的径向限位,通过第一金属轴1与第二金属轴2自身结构实现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间的摆动角度限制;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与轮毂电机的支撑定位套10采用插接方式装配并用轴向螺钉固定,可以在第一金属轴1与第二金属轴2间装配完成后再与支撑定位套10固定,装配更加容易;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用于主要承重,车体的结构强度可以更小,节约车体材料,降低重量。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同时请求保护一种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所述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包括:
第一金属轴1,开设径向的贯通孔14;
第二金属轴2,开设径向的贯通孔14;
第一车体;
第二车体;
螺纹孔件7,固定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中;
径向螺栓8,穿过所述贯通孔14并旋入所述螺纹孔件7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创造包括但不限于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创造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包括:
第一金属轴(1),开设径向的贯通孔(14);
第二金属轴(2),开设径向的贯通孔(14);
第一车体;
第二车体;
螺纹孔件(7),固定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中;
径向螺栓(8),穿过所述贯通孔(14)并旋入所述螺纹孔件(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件(7)为螺母,所述螺母预埋在注塑成型的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中,或者,所述螺纹孔件(7)为开设螺纹孔的矩形螺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上形成沉孔(61),所述螺纹孔件(7)位于所述沉孔(61)中,所述沉孔(61)上方设有遮盖所述螺纹孔件(7)且与车体表面齐平的封塞(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61)底部延伸出与第一金属轴(1)或第二金属轴(2)相接的中空孔柱(64),所述径向螺栓(8)穿过所述中空孔柱(6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内侧延伸形成加强筋(65),所述加强筋(65)与中空孔柱(64)、槽孔壁(63)连接为一体;所述中空孔柱(64)的端面形成与轴适配的半圆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内侧延伸形成定位柱(66),所述第一金属轴(1)、第二金属轴(2)上开设定位孔(15),所述定位柱(66)插入定位孔(15)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包括夹持第一金属轴(1)的上壳(6)和下壳,所述第二车体包括夹持第二金属轴(2)的上壳(6)和下壳,所述螺纹孔件(7)固定于上壳(6)中,所述上壳(6)和下壳通过螺纹紧固件固接,所述上壳(6)和下壳内侧均延伸形成加强筋(65),所述加强筋(65)端部形成与第一金属轴(1)或第二金属轴(2)适配的半圆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轴(1)上的径向螺栓(8)的数量为2或3个,所述第二金属轴(2)上的径向螺栓(8)的数量为2或3个;所述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不等长,较长的轴跨接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上。
9.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车包括左右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定子和位于所述定子径向内壁的支撑定位套(10),所述第一金属轴(1)插入所述支撑定位套(10)中,所述第一金属轴(1)通过轴向螺钉与所述支撑定位套(10)固接;所述第二金属轴(2)插入所述支撑定位套(10)中,所述第二金属轴(2)通过轴向螺钉与所述支撑定位套(10)固接;
所述第一金属轴(1)一端形成轴向防脱槽(12),所述第二金属轴(2)一端形成轴向防脱部(22),所述平衡车包括轴套(3),所述轴套(3)同时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外,所述轴套(3)与所述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之一固接并相对另一摆动,所述轴套(3)的内径和相对其摆动的轴的外径适配,所述第一金属轴(1)和第二金属轴(2)通过径向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轴向防脱部(22)进入所述轴向防脱槽(12)中。
CN202223610078.4U 2022-12-29 2022-12-29 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及平衡车 Active CN219154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0078.4U CN219154158U (zh) 2022-12-29 2022-12-29 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及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0078.4U CN219154158U (zh) 2022-12-29 2022-12-29 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及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4158U true CN219154158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10078.4U Active CN219154158U (zh) 2022-12-29 2022-12-29 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及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4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0660A (zh) 一种汽车转向轮的转向节、转向装置及汽车
US7121367B2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in motor vehicle
CN108312839B (zh) 一种应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横臂前悬架系统
EP2412562B1 (en)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A2926860C (en) Two-wheeled vehicle with rear-wheel suspension
US9649905B2 (en) Shock absorber
CN102085799B (zh) 城市电动车的车轮运动总成
EP2712743B1 (en) Motor housing integrated-type spoke for electric bicy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eel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416468A (zh) 儿童款轻质双轮平衡车
EP2712742B1 (en) Motor housing integrated-type spoke for electric bicy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eel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9154158U (zh) 横轴与车体的装配结构及平衡车
CN108791620B (zh) 可侧倾的智能平衡转向折叠电动三轮车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139011A1 (en) Integrated-type spoke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eel assembly for bicycle hav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3544102U (zh) 一种转向器安装结构
CN208881899U (zh) 一种汽车转向轮的转向节、转向装置及汽车
CN112498479B (zh) 汽车转向角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CN106696621B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201086603Y (zh) 沙滩车轮毂单元
CN215553822U (zh) 一种带有分体式通轴的两轮平衡车
CN215553817U (zh) 一种带三段式通轴的两轮平衡车
CN215553819U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N104979939B (zh) 车轮及其电机组件
CN217705359U (zh) 中空车轮及具有其的电动代步车
CN206171439U (zh) 汽车电动制动主泵
CN220743277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