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5879U - 控制器平台总成 - Google Patents

控制器平台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5879U
CN219145879U CN202223590972.XU CN202223590972U CN219145879U CN 219145879 U CN219145879 U CN 219145879U CN 202223590972 U CN202223590972 U CN 202223590972U CN 219145879 U CN219145879 U CN 219145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shell
sub
platform assembly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09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志刚
于慧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09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5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5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5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平台总成,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控制器平台总成结构,减少车用线束的使用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包括壳体、分控器以及计算模块;壳体的两端均形成有敞口部,壳体内形成有容纳部,计算模块封盖于壳体的一端,且与壳体相连接;分控器的一端设有插接部,计算模块朝向容纳部的一侧且对应插接部的位置形成有对接部,分控器设有插接部的一端由壳体的一端插入,并向壳体的另一端移动,以使插接部与对接部相插接。

Description

控制器平台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器平台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汽车的逐渐发展,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控制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现阶段大多数车辆中具有多个分控器,以实现不同智能控制。
但由于现阶段分控器集成度较低,因此,在安装时需要大量的连接线进行连接,不仅极大地占用了车内安装空间,而且在检修维护阶段也较难捋顺。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控制器平台总成,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器平台总成,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控制器平台总成结构,减少车用线束的使用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平台总成,包括壳体、分控器以及计算模块;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形成有敞口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部,所述计算模块封盖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且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分控器的一端设有插接部,所述计算模块朝向所述容纳部的一侧且对应所述插接部的位置形成有对接部,所述分控器设有所述插接部的一端由所述壳体的一端插入,并向壳体的另一端移动,以使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对接部相插接。
其中,所述分控器为多个,且所述容纳部的数量不小于所述分控器的数量,多个所述容纳部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所述对接部的数量不小于所述分控器的数量。
具体地,所述壳体内沿容纳部的延伸方向布置有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导轨,所述分控器对应所述第一导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配合,以使所述分控器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布置有多条第二导轨,多条所述第二导轨相对所述第一导轨布置,且与所述第一导轨一一对应;所述分控器对应所述第二导轨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以使所述分控器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共同导向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多条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延伸,且平行设置的限位部,多条所述限位部将所述壳体内分隔成多个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宽度与所述分控器的宽度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主框和挡板,所述主框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架设于所述主框上,所述挡板与所述主框相连接,并将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覆盖。
其中,所述敞口部的边缘,且沿所述敞口部的周向形成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计算模块对应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形成有穿孔,所述穿孔和所述定位孔内对应设有连接件,以使所述计算模块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所述计算模块包括前壳、主板以及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连接形成容纳腔,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前壳朝向所述容纳部设置,且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主板上,所述前壳对应所述主板的位置形成有第一避让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上连接有与所述对接部一一对应的指示灯,且所述指示灯与所述主板线路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穿孔形成于所述后壳的边缘,且所述主板和所述前壳对应所述穿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避让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包括壳体、分控器以及计算模块;壳体的两端均形成有敞口部,壳体内形成有容纳部,计算模块封盖于壳体的一端,且与壳体相连接;分控器的一端设有插接部,计算模块朝向容纳部的一侧且对应插接部的位置形成有对接部,分控器设有插接部的一端由壳体的一端插入,并向壳体的另一端移动,以使插接部与对接部相插接。
由此分析可知,通过在壳体的两端形成的敞口部,并在壳体内形成容纳部,从而能够使分控器的一端由壳体的一端插入,由于本申请中的计算模块与壳体的一端相连接,因此,本申请中分控器由壳体远离计算模块的一端插入容纳部。
而通过分控器的一端设置的插接部,并在计算模块朝向容纳部的一侧上对应插接部的位置设置对接部,从而能够使分控器的插接部与对接部相插接,进而实现分控器与计算模块之间的直接连接,不仅省去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线束,而且将分控器设置在壳体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分控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平台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平台总成中计算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平台总成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主框;102-挡板;103-第一导轨;104-限位部;105-容纳部;106-定位孔;2-分控器;201-第一导向部;202-第二导向部;3-计算模块;301-前壳;3011-第一避让部;302-主板;3021-对接部;303-后壳;3031-穿孔;304-第二避让部;4-连接件;
S1-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平台总成,包括壳体1、分控器2以及计算模块3;壳体1的两端均形成有敞口部,壳体1内形成有容纳部105,计算模块3封盖于壳体1的一端,且与壳体1相连接;分控器2的一端设有插接部,计算模块3朝向容纳部105的一侧且对应插接部的位置形成有对接部3021,分控器2设有插接部的一端由壳体1的一端插入,并向壳体1的另一端移动,以使插接部与对接部3021相插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平台总成,通过在壳体1的两端形成的敞口部,并在壳体1内形成容纳部105,从而能够使分控器2的一端由壳体1的一端插入,由于本申请中的计算模块3与壳体1的一端相连接,因此,本申请中分控器2由壳体1远离计算模块3的一端插入容纳部105。
而通过分控器2的一端设置的插接部,并在计算模块3朝向容纳部105的一侧上对应插接部的位置设置对接部3021,从而能够使分控器2的插接部与对接部3021相插接,进而实现分控器2与计算模块3之间的直接连接,不仅省去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线束,而且将分控器2设置在壳体1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分控器2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中,如图1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中的分控器2为多个,且容纳部105的数量不小于分控器2的数量,多个容纳部105沿第一方向S1并列设置,对接部3021的数量不小于分控器2的数量。
由于不同车辆的分控器2数量不同,因此,通过在壳体1内并列设置的多个容纳部105,能够承载分控器2,并且,由于本申请中的容纳部105的数量不小于分控器2的数量,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数量分控器2的车辆。
相应地,由于不同车辆集成的功能不同,因此,通过使对接部3021的数量不小于分控器2的数量,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从而可根据对应具有的分控器2选择所需的对接部3021进行插接,以实现功能的选择和连接。
具体地,如图1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中壳体1内沿容纳部105的延伸方向布置有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导轨103,分控器2对应第一导轨103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导向部201,第一导向部201与第一导轨103相配合,以使分控器2沿第一导轨103滑动。
为保证分控器2的插接部能够顺利与对应的对接部3021相插接,本申请中壳体1内布置有第一导轨103,相应地,分控器2上对应第一导轨103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导向部201,从而通过第一导向部201和第一导轨103的配合能够使分控器2稳定的沿第一导轨103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能够使插接部与对接部3021准确对接。
优选地,本申请中壳体1内还布置有多条限位部104,多条限位部104相对第一导轨103布置,且与第一导轨103一一对应;分控器2对应限位部104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导向部202,第二导向部202与限位部104相配合,以使分控器2在第一导轨103和限位部104的共同导向下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导轨103位于壳体1的底部,相应地,限位部104布置在壳体1的顶部,且与第一导轨103相对设置,通过在分控器2上形成第二导向部202,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导轨103与第一导向部201的配合以及限位部104和第二导向部202的配合,使分控器2的滑动能够更加稳定,保证插接部能够准确与对接部3021相插接。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导轨103凸出于壳体1的底部,限位部104凸出于壳体1顶部,相应地,本申请中的第一导向部201和第二导向部202均为导向槽。
进一步地,如图1结合图3所示,壳体1内还形成有多条沿第一导轨103和限位部104延伸,且平行设置的限位部,多条限位部将壳体1内分隔成多个容纳部105,容纳部105的宽度与分控器2的宽度相适配。
通过形成的多条限位部能够对分控器2的边缘进行限位,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控器2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1包括主框101和挡板102,主框101为矩形框架结构,限位部、第一导轨103以及限位部104架设于主框101上,挡板102与主框101相连接,并将限位部、第一导轨103以及限位部104覆盖。
本申请中的挡板102包括顶部和底部的挡板102以及两侧的挡板102,四个挡板102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与主框101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敞口部的边缘,且沿敞口部的周向形成有多个定位孔106,计算模块3对应定位孔106的位置形成有穿孔3031,穿孔3031和定位孔106内对应设有连接件4,以使计算模块3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
由于本申请中的壳体1两端均形成敞口部,因此,壳体1的两端的敞口部的边缘均形成有定位孔106,因此,能够根据需求将计算模块3安装在任意一端。
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计算模块3包括前壳301、主板302以及后壳303;前壳301和后壳303相连接形成容纳腔,主板302设置于容纳腔内,前壳301朝向容纳部105设置,且对接部3021位于主板302上,前壳301对应主板302的位置形成有第一避让部3011。
通过前壳301和后壳303能够较好地保护主板302,避免主板302受到损伤造成损坏影响整体功能。由于对接部3021设置在主板302上,因此,通过前壳301对应对接部3021的位置形成避让部,能够使对接部3021伸入容纳部105内,实现与插接部的对接。
优选地,本申请中后壳303上连接有与对接部3021一一对应的指示灯,且指示灯与主板302线路连接。
当分控器2的插接部与对接部3021插接成功时,指示灯点亮,提示插接成功,而当未插接到位时,则指示灯不亮,提示装配人员重新插接或进行检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申请中计算模块3需要通过连接件4实现与壳体1的连接,因此,本申请中穿孔3031形成于后壳303的边缘,且主板302和前壳301对应穿孔3031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避让部304。
通过形成的第二避让部304能够避免主板302和前壳301对连接件4的穿入产生干涉,也能够避免连接件4与壳体1之间的装配影响主板302和前壳301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控器以及计算模块;
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形成有敞口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部,所述计算模块封盖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且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所述分控器的一端设有插接部,所述计算模块朝向所述容纳部的一侧且对应所述插接部的位置形成有对接部,所述分控器设有所述插接部的一端由所述壳体的一端插入,并向壳体的另一端移动,以使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对接部相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控器为多个,且所述容纳部的数量不小于所述分控器的数量,多个所述容纳部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所述对接部的数量不小于所述分控器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沿容纳部的延伸方向布置有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导轨,所述分控器对应所述第一导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配合,以使所述分控器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布置有多条第二导轨,多条所述第二导轨相对所述第一导轨布置,且与所述第一导轨一一对应;
所述分控器对应所述第二导轨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以使所述分控器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共同导向下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多条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延伸,且平行设置的限位部,多条所述限位部将所述壳体内分隔成多个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宽度与所述分控器的宽度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框和挡板,所述主框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架设于所述主框上,所述挡板与所述主框相连接,并将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部的边缘,且沿所述敞口部的周向形成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计算模块对应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形成有穿孔,所述穿孔和所述定位孔内对应设有连接件,以使所述计算模块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包括前壳、主板以及后壳;
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连接形成容纳腔,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前壳朝向所述容纳部设置,且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主板上,所述前壳对应所述主板的位置形成有第一避让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上连接有与所述对接部一一对应的指示灯,且所述指示灯与所述主板线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平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形成于所述后壳的边缘,且所述主板和所述前壳对应所述穿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避让部。
CN202223590972.XU 2022-12-29 2022-12-29 控制器平台总成 Active CN219145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972.XU CN219145879U (zh) 2022-12-29 2022-12-29 控制器平台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972.XU CN219145879U (zh) 2022-12-29 2022-12-29 控制器平台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5879U true CN219145879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3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0972.XU Active CN219145879U (zh) 2022-12-29 2022-12-29 控制器平台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5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42499A (en) Wire harness coupler instrument panels
EP0091835B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system
US6457993B1 (en) Modular jack with LED
US10454194B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CN1241301C (zh) 防止错误配合的成对匹配连接器
CN101960936B (zh) 继电器模块、具有继电器模块的电气中心及其组装方法
EP2453542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and relay module
US4688149A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EP0974176B1 (en) Floating guided connector and method
CN219145879U (zh) 控制器平台总成
CN105917530A (zh) 具有电力盒和信号盒的插头组件
CN201238121Y (zh) 网络通讯连接器
US6891728B1 (en) Modular computer system and mounting assembly therefor
JPH01265468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6190194B1 (en) Attachment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unit
EP0945928B1 (en) Connector fitting structure
CN211062678U (zh) 一种pcb熔断器盒及汽车
CN213184717U (zh) 一种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CN109699145A (zh) 一种前后插接式挂耳组件和通信设备
JPH1032914A (ja) 電気接続箱
CN110797689A (zh) 结构稳定的高速插座电连接器组件
CN219108009U (zh) 一种plc的分布式io扩展模块
JP2001126815A (ja) コネクタ
CN114911324B (zh) 外插卡挡片及服务器
CN219145880U (zh) 控制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