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3391U - 一种机箱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箱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3391U
CN219143391U CN202223601382.2U CN202223601382U CN219143391U CN 219143391 U CN219143391 U CN 219143391U CN 202223601382 U CN202223601382 U CN 202223601382U CN 219143391 U CN219143391 U CN 219143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witch
case
spring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13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13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3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3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3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箱把手,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该把手包括对称设置于机箱两侧的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上端通过铰接轴与机箱相铰接的把手,且所述的铰接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的机箱上滑动设置有开关,且所述的开关和机箱之间设置有用阻碍所述的开关向下滑动的弹簧。当所述的把手处于竖直状态,且所述的开关处于上限位置时,所述开关的上端限制了所述把手向上翻转的自由度,且所述把手的悬空端在所述扭簧的弹性作用下压紧在所述开关的上端部上。当所述开关处于下限位置时,所述开关的上端部与所述把手的悬空端脱离,所述的把手能够在所述扭簧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翻转。该机箱把手能够实现把手的自动翻转,无需人工开启把手。

Description

一种机箱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箱把手。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搬运,在机箱过高或重时一般会在机箱两侧设置把手以方便提取和搬运机箱。相关技术中,设置于机箱两侧的把手一般其上端都是与机箱铰接,使用时需要人工将把手翻转到水平状态,从而方便握持。
然而,由于机箱需要搬运的机会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固定的工作状态。因此为了方便机箱的放置,避免增大机箱的占用空间,把手的厚度一般会做的很薄,但是这样就会存在把手不容易开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箱把手,该机箱把手能够实现把手的自动翻转,无需人工将把手翻转到水平状态。这样,即使把手的厚度很薄,也能够很方便的开启把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箱把手,包括对称设置于机箱两侧的把手组件,所述的把手组件包括上端通过铰接轴与所述机箱相铰接的把手,且所述的铰接轴上套设有扭簧;
所述的机箱上滑动设置有开关,且所述的开关和机箱之间设置有用阻碍所述的开关向下滑动的弹簧;
当所述的把手处于竖直状态,且所述的开关处于上限位置时,所述开关的上端限制了所述把手向上翻转的自由度,且所述把手的悬空端在所述扭簧的弹性作用下压紧在所述开关的上端部上;
当所述开关处于下限位置时,所述开关的上端部与所述把手的悬空端脱离,所述的把手能够在所述扭簧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翻转。
可选的,所述的把手包括握持部和位于所述握持部两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悬空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铰接部,且所述的铰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安装部共同形成第一避让孔,所述的铰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铰接轴的铰接孔;
所述机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把手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扣盖,且所述的安装扣盖与所述机箱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避让孔的上边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且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悬空端穿过所述的第一避让孔之后抵靠在所述安装扣盖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悬空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扣盖贴合的第三限位板。
可选的,所述的铰接轴上位于两个所述的安装部之间套设有两个扭簧,且两个所述的扭簧与所述把手的安装部一一对应,所述的扭簧包括呈螺旋结构的弹性簧体,所述弹性簧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作用端和第二作用端,所述的第一作用端抵靠在所述安装扣盖上,所述的第二作用端抵靠在所述把手的第二连接部上。
可选的,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作用端的定位凹槽。
可选的,两个所述的扭簧之间设置有连接柱,且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扭簧的第一作用端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安装扣盖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翻边,且所述第一翻边的悬空端抵靠在所述机箱的侧壁的内侧面上;
所述的开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位于所述机箱的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卡接凸台,当所述的把手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把手的悬空端在所述扭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压紧在所述卡接凸台的靠近机箱一侧的侧面上;
所述本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导向部,且所述导向部的悬空端穿过所述盖板主体上的导向槽延伸至所述盖板主体的内侧,所述的导向部上位于所述盖板主体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凸台;
所述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过渡部,且所述过渡部的悬空端穿过所述机箱的侧壁延伸至所述机箱的外部;
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本体下侧面和安装扣盖的位于下侧的第一翻边之间。
可选的,所述过渡部的悬空端设置有按压部。
可选的,所述卡接凸台的远离机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本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导向部,且两个所述限位凸台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限位凸台的远离导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
可选的,所述的铰接部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的安装扣盖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的定位孔,当所述的把手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的定位部在所述扭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压紧在所述定位孔的下边缘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机箱把手,通过在把手的上端和机箱之间设置扭簧,在把手的下端和机箱之间设置用于限制把手向上翻转的开关,在打开开关时,把手能够在扭簧的驱动作用下自动翻转,而无需人工将把手翻转至水平状态。这样,即使把手的厚度很薄,也能够很方便的开启把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箱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箱把手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5中的C-C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箱把手的爆炸视图;
图10为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安装扣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机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把手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图15中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把手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机箱;11、侧壁;111、第二避让孔;112、第一限位板;113、第二限位板;114、第三限位板;115、第二避让缺口;12、安装扣盖;121、盖板主体;1211、导向槽;1212、定位孔;122、第一翻边;123、第二翻边;124、第二限位柱;13、安装孔;
2、把手组件;21、把手;211、握持部;212、安装部;213、第一连接部;214、第二连接部;2141、定位凹槽;215、铰接部;2151、铰接孔;216、第一避让孔;217、定位部;22、铰接轴;23、扭簧;231、弹性簧体;232、第一作用端;233、第二作用端;234、连接柱;24、开关;241、本体;242、卡接凸台;2421、第一导向斜面;243、导向部;244、限位凸台;2441、第二导向斜面;245、过渡部;246、按压部;247、第一限位柱;2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且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而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并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为纵向,上下方向为竖向。
如图1所示,一种机箱把手包括设置于机箱1两侧的把手组件2,两组把手组件2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
如图4所示,所述的把手组件2包括把手21,所述把手21的上端通过铰接轴22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相铰接,且所述的铰接轴22上套设有扭簧23。所述机箱1的侧壁11上位于所述把手21的下方设置有开关24,所述的开关24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滑动连接,所述开关24能够相对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上下滑动,且所述的开关24和机箱1侧壁11之间设置有用阻碍所述的开关24相对于机箱1的侧壁11向下滑动的弹簧25。
如图4所示,当所述的把手21处于竖直状态,且所述的开关24在弹簧25的弹性作用下处于上限位置时,所述开关24的上端限制了所述把手21向上翻转的自由度,且所述把手21的悬空端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作用下压紧在所述开关24的上端部上。
如图15所示,当下压所述的开关24,使所述开关24处于下限位置时,所述开关24的上端部与所述把手21的悬空端脱离,此时所述的把手21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翻转,所述的把手21呈现开启状态(即张开的状态),从而方便操作人员的拾取握持。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开关24的上端部与所述把手21的悬空端脱离时,所述的把手21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翻转至水平状态。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21包括握持部211,所述握持部2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部212,且所述的安装部212和握持部211共同形成U型结构。所述安装部212的悬空端从外向内(以两安装部212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14。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3、第二连接部214和安装部212共同形成了第一避让缺口,且所述第一避让缺口的开口朝向与所述把手21整体的开口朝向相同。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14之间设置有铰接部215,所述铰接部2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14固定连接,且所述的铰接部215、第一连接部213、第二连接部214和安装部212共同形成呈闭环结构的方形第一避让孔216。即所述的铰接部215对所述第一避让缺口的开口端形成了封堵。所述的铰接部215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铰接轴22的铰接孔2151,所述的铰接轴22沿轴向贯穿所述的铰接部215。优选的,所述铰接部215的外侧面呈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的铰接孔2151与所述的铰接部215同轴布置。
如图9和图12所示,所述机箱1的侧壁1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把手21的第二避让孔111。所述机箱1的侧壁11的内侧(以机箱1的两侧壁11相对的一侧为内侧)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避让孔111的安装扣盖12,且所述的安装扣盖12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固定连接。示例性的,所述的安装扣盖12通过螺钉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扣盖12包括盖板主体121,所述盖板主体121边缘处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的盖板主体121向机箱1的侧壁11一侧延伸的第一翻边122,且所述第一翻边122的悬空端抵靠在所述机箱1的侧壁11的内侧面(以机箱1的两侧壁11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上。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所述安装扣盖12的锁紧固定,如图9和图11所示,位于盖板主体121的上边缘上的第一翻边122的悬空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123,且所述的第二翻边123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贴合,并通过螺钉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固定连接。
如图5、图7和图13所示,所述第二避让孔111的上边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板112,所述第一限位板112的下端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的第一限位板112向安装扣盖12一侧延伸的第二限位板113,且所述第二限位板113的悬空端穿过所述把手21的第一避让孔216之后抵靠在所述安装扣盖12的盖板主体121上。所述的第一限位板112、第二限位板113和安装扣盖12共同形成了用于容纳所述把手21的铰接部215的安装孔13,所述的铰接部215被限制在所述的安装孔13内,从而实现把手21与机箱1之间的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二限位板113的悬空端能够可靠的抵靠在所述安装扣盖12的盖板主体121上,从而避免把手21的铰接部215从安装孔13内脱出,所述第二限位板113的悬空端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的第二限位板113向下延伸的第三限位板114,且所述的第三限位板114与所述安装扣盖12的盖板主体121贴合。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通过在机箱1的侧壁11上设置第二避让孔111,并在机箱1的侧壁11的内侧设置安装扣盖12,这样能够在机箱1的侧壁11上形成向内部凹陷的效果,从而使把手21整体位于凹陷部内。如图7所示,通过将把手21设置于凹陷部内,当把手21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把手21的外侧面(以机箱1的两侧壁11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与机箱1的侧壁11的外侧面平齐。这样能够减小把手组件2凸出于机箱1的侧壁11的尺寸,方便机箱1的放置,减小机箱1的占用空间。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铰接轴22上套设有两个扭簧23,且两个所述的扭簧23均位于所述把手21的两个安装部212之间。
如图16所示,所述的扭簧23包括呈螺旋结构的弹性簧体231,所述弹性簧体2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作用端232和第二作用端233,且在自由状态下,所述第一作用端232和第二作用端233之间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所述的弹性簧体231套设于所述的铰接轴22上,所述的第一作用端232抵靠在所述安装扣盖12的盖板主体121上,所述的第二作用端233抵靠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214上。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所述的扭簧23在所述的铰接轴22上发生轴向窜动,如图16所示,所述把手21的第二连接部214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扭簧23的第二作用端233的定位凹槽2141。示例性的,所述定位凹槽2141的截面呈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两个所述的扭簧23之间设置有连接柱234,且所述连接柱2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扭簧23的第一作用端232的悬空端固定连接。即两个所述的扭簧23通过连接柱234形成一个整体。
如图6和图10所示,所述的开关24包括位于机箱1的侧壁11和安装扣盖12的盖板主体121之间的本体241,所述本体241的上端位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的外侧(以机箱1的两侧壁11相对的一侧为内侧)设置有卡接凸台242,且所述卡接凸台242的远离机箱1的侧壁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2421。当所述的把手21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把手21的悬空端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作用力下压紧在所述卡接凸台242的靠近机箱1一侧的侧面上。
所述本体241的内侧面(以机箱1的两侧壁11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上设置有向内侧延伸的导向部243,且所述导向部243的悬空端穿过所述安装扣盖12的盖板主体121延伸至所述盖板主体121的内侧,所述的盖板主体121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导向部243相配合的导向槽1211。所述的导向部243与导向槽1211相配合,能够实现对所述开关24的导向作用,使开关24能够沿所述的导向槽1211上下滑动。所述导向部243的悬空端位于所述盖板主体121的内侧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的导向部243向一侧延伸的限位凸台244,所述的限位凸台244能够防止所述导向部243从导向槽1211内脱出。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所述本体24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导向部243,且两个所述限位凸台244的延伸方向相反。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的限位凸台244背向延伸,即所述的限位凸台244垂直于所述的导向部243向外侧(以两导向部243相对的一侧为内侧)延伸。所述限位凸台244的远离所述导向部24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2441。这样,在安装时,首先使两个限位凸台244分别对齐对应的导向槽1211,然后向内侧(以机箱1的两侧壁11相对的一侧为内侧)按压开关24,此时所述的导向部243在第二导向斜面2441的导向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变形,直至所述的限位凸台244能够穿过所述的导向槽1211移动到盖板主体121的内侧。如图2和图8所示,当所述的限位凸台244移动到盖板主体121的内侧后,所述的导向部243会恢复原来形状,从而使限位凸台244能够勾住导向槽1211的外边缘(以两导向槽1211相对的一侧为内侧),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导向部243从导向槽1211内脱出。
如图6和图10所示,所述本体24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过渡部245,且所述的过渡部245穿过所述机箱1的侧壁11延伸至所述机箱1的侧壁11的外部,如图13所示,所述机箱1的侧壁1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过渡部245的第二避让缺口115。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操作,所述过渡部245的悬空端设置有按压部246,且所述按压部246的上侧面呈弧形结构。
如图6所示,所述本体241的下侧面和安装扣盖12的位于下侧的第一翻边122之间设置有弹簧25,所述弹簧25的上端抵靠在所述本体241的下侧面上,所述弹簧25的下端抵靠在所述安装扣盖12的位于下侧的第一翻边122上。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241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25同轴布置的第一限位柱247,所述安装扣盖12的位于下侧的第一翻边122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弹簧25同轴布置的第二限位柱124。所述的第一限位柱247和第二限位柱124均插入到所述的弹簧25内,对所述的弹簧25起到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把手21的铰接部21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定位部217,所述的安装扣盖12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217的定位孔1212。如图17所示,当所述的把手21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的定位部217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作用力下压紧在所述定位孔1212的下边缘上。当所述的定位部217压紧在所述定位孔1212的下边缘上时,能够限制所述把手21继续向上翻转,从而准确的确定把手21向上翻转时的极限位置。这样,在通过把手21搬运机箱1时,便能够通过定位部217和定位孔1212下边缘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承载机箱1的重量,从而使机箱1搬运过程中,所述的把手21一直处于水平状态。
开启把手21时,下压所述开关24的按压部246,此时所述的弹簧25被压缩,所述的开关24整体沿所述的导向槽1211向下滑动。当所述开关24的卡接凸台242与把手21的悬空端脱离后,所述的把手21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作用力下会发生向上的翻转,直至所述把手21的定位部217压紧在所述定位孔1212的下边缘上。此时所述的把手21处于水平状态。
闭合把手21时,直接下压所述把手21的悬空端,此时所述的把手21会在操作人员的下压作用力下向下翻转,所述的扭簧23被压缩。当所述把手21的悬空端与所述卡接凸台242上的第一导向斜面2421接触后,在所述第一导向斜面2421的导向作用下,所述的开关24会沿着所述的导向槽1211向下滑动,此时所述的弹簧25被压缩。当所述的把手21翻转至竖直状态时,此时所述的把手21整体位于所述卡接凸台242的内侧,这时,所述的开关24会在所述弹簧25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所述的导向部243压紧在所述导向槽1211的上端面上。此时所述开关24的卡接凸台242会对所述的把手21形成阻挡,限制所述把手21向上翻转的自由度。这时,操作人员便可松手,而把手21的悬空端也会在扭力弹簧25的弹性作用力下压紧在所述卡接凸台242的内侧面(以远离所述本体241的一侧为外侧)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合、拆分、重组等手段而得到的其他实施例,均没有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即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箱把手,包括对称设置于机箱(1)两侧的把手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组件(2)包括上端通过铰接轴(22)与所述机箱(1)相铰接的把手(21),且所述的铰接轴(22)上套设有扭簧(23);
所述的机箱(1)上滑动设置有开关(24),且所述的开关(24)和机箱(1)之间设置有用阻碍所述的开关(24)向下滑动的弹簧(25);
当所述的把手(21)处于竖直状态,且所述的开关(24)处于上限位置时,所述开关(24)的上端限制了所述把手(21)向上翻转的自由度,且所述把手(21)的悬空端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作用下压紧在所述开关(24)的上端部上;
当所述开关(24)处于下限位置时,所述开关(24)的上端部与所述把手(21)的悬空端脱离,所述的把手(21)能够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箱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21)包括握持部(211)和位于所述握持部(211)两端的安装部(212),所述安装部(212)的悬空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14),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14)之间设置有铰接部(215),且所述的铰接部(215)、第一连接部(213)、第二连接部(214)和安装部(212)共同形成第一避让孔(216),所述的铰接部(215)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铰接轴(22)的铰接孔(2151);
所述机箱(1)的侧壁(1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把手(21)的第二避让孔(111),所述第二避让孔(111)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扣盖(12),且所述的安装扣盖(12)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避让孔(111)的上边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板(112),所述第一限位板(11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13),且所述第二限位板(113)的悬空端穿过所述的第一避让孔(216)之后抵靠在所述安装扣盖(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箱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113)的悬空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扣盖(12)贴合的第三限位板(1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箱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轴(22)上位于两个所述的安装部(212)之间套设有两个扭簧(23),且两个所述的扭簧(23)与所述把手(21)的安装部(212)一一对应,所述的扭簧(23)包括呈螺旋结构的弹性簧体(231),所述弹性簧体(2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作用端(232)和第二作用端(233),所述的第一作用端(232)抵靠在所述安装扣盖(12)上,所述的第二作用端(233)抵靠在所述把手(21)的第二连接部(2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箱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214)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作用端(233)的定位凹槽(214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箱把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扭簧(23)之间设置有连接柱(234),且所述连接柱(2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扭簧(23)的第一作用端(23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箱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扣盖(12)包括盖板主体(121),所述盖板主体(121)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翻边(122),且所述第一翻边(122)的悬空端抵靠在所述机箱(1)的侧壁(11)的内侧面上;
所述的开关(24)包括本体(241),所述本体(241)的上端位于所述机箱(1)的侧壁(11)的外侧设置有卡接凸台(242),当所述的把手(21)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把手(21)的悬空端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作用力下压紧在所述卡接凸台(242)的靠近机箱(1)一侧的侧面上;
所述本体(24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导向部(243),且所述导向部(243)的悬空端穿过所述盖板主体(121)上的导向槽(1211)延伸至所述盖板主体(121)的内侧,所述的导向部(243)上位于所述盖板主体(121)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凸台(244);
所述本体(24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过渡部(245),且所述过渡部(245)的悬空端穿过所述机箱(1)的侧壁(11)延伸至所述机箱(1)的外部;
所述弹簧(25)位于所述本体(241)下侧面和安装扣盖(12)的位于下侧的第一翻边(1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箱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245)的悬空端设置有按压部(24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箱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台(242)的远离机箱(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2421),所述本体(24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导向部(243),且两个所述限位凸台(244)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限位凸台(244)的远离导向部(24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244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箱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部(215)上设置有定位定位部(217),所述的安装扣盖(12)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217)的定位孔(1212),当所述的把手(21)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的定位部(217)在所述扭簧(23)的弹性作用力下压紧在所述定位孔(1212)的下边缘上。
CN202223601382.2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机箱把手 Active CN219143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1382.2U CN219143391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机箱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1382.2U CN219143391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机箱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3391U true CN219143391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4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1382.2U Active CN219143391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机箱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3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8559B2 (en) Toolbox
US5699929A (en) Garbage container
JP5553053B2 (ja) 電池パック、電動工具及び充電器
ES2957686T3 (es) Aparato de seguridad
RU2567714C2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узел
US7700223B2 (en) Battery cover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37443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latch mechanism
US11486427B2 (en) Stacking latch mechanism
EP3999702A1 (en) Security apparatus for the functional display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219143391U (zh) 一种机箱把手
US20080087050A1 (en) Lock device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1323905U (zh) 一种可收缩抽屉把手及抽屉
JPH0899230A (ja) 圧縮コイルばねの整列運搬具
US81072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atching assembly
US11653470B2 (en) Tool-free support mounting structure and server
CN113036302A (zh) 电子装置电池安装结构
CN210102564U (zh) 容器及其锁定装置
KR200488864Y1 (ko) 잠금구조를 구비하는 집게
US7440292B2 (en) Latch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JPH0313759Y2 (zh)
CN111573119B (zh) 服务器搬运装置
CN215321584U (zh) 一种记事本锁扣结构
JP5942431B2 (ja) 電池パック
JPS6246889Y2 (zh)
CN112828808B (zh) 棘轮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