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7198U - 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7198U
CN219137198U CN202223487525.1U CN202223487525U CN219137198U CN 219137198 U CN219137198 U CN 219137198U CN 202223487525 U CN202223487525 U CN 202223487525U CN 219137198 U CN219137198 U CN 219137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roller
air
air outle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75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莹华
赵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75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7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7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7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所述烘干结构,包括:第一滚筒;第一烘干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包括:烘道主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连通;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烘道主体内,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对流经所述烘道主体的气体进行加热;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二端密封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内加热的气体流通至所述第一滚筒内,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滚筒沿轴向方向上的两端。

Description

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因为天气等不可控因素会导致出现衣物久晾不干的情况,所以能够烘干衣物的烘干设备受到了用户的青睐。
目前,烘干设备大多采用热风烘干技术,通过向滚筒内部输入高热气体,高热气体与滚筒内部的衣物接触后,带走所述衣物内的水分,并变成温湿气体排出滚筒,从而实现对滚筒内部的衣物的烘干。但现有的烘干设备内用于产生高热气体的烘干结构的结构设计复杂,且产生高热气体的效率较低,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烘干结构,所述烘干结构,包括:
第一滚筒;
第一烘干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包括:
烘道主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连通;
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烘道主体内,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对流经所述烘道主体的气体进行加热;
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二端密封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内加热的气体流通至所述第一滚筒内,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滚筒沿轴向方向上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滚筒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待烘干衣物的拿取;
所述第一滚筒,包括:
门封圈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且所述门封圈结构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第一开口连接;
所述烘道主体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门封圈结构,并通过所述门封圈结构与所述第一滚筒连接。
可选的,所述门封圈结构,包括:
第一端部,所述门封圈结构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开口连接;
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外部壳体连接;
中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且所述中间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
所述中间部沿所述门封圈结构的径向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烘道主体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烘道主体,包括:
第一结构部,所述第一结构部的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第二结构部,所述第二结构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结构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结构部的第二端形成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结构部的延伸方向不同;
所述加热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加热元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结构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截面面积的面积比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1。
可选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进风壳体,具有第二进风口;
出风壳体,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壳体与所述进风壳体内部连通;
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壳体的内部,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壳体流向所述出风壳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第二端形成有第一排气口;
所述烘干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壳体的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壳体的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外部壳体的第二排气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出风壳体,包括:
至少一个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所述出风壳体与外部结构件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加热元件为陶瓷电热元件。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烘干设备,所述烘干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烘干结构;
外壳体,所述烘干结构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第二滚筒,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滚筒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烘干结构内的第一滚筒的横截面积;
所述烘干结构的风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壁或所述外壳体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烘干设备,包括:
第二烘道风道,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第二烘道风道与所述第二滚筒连通形成第二烘干风路;
所述第二烘干风路与所述第一烘道风道、所述第一滚筒连通形成的第一烘干风路相互独立。
可选的,所述外壳体具有与第一滚筒的第一开口相对应的衣物投放口;
所述烘干结构的门封圈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第一滚筒之间,且所述门封圈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外壳体的所述衣物投放口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烘干风道中设置加热元件,使得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可以产生高热气体;通过在烘干结构中设置连接第一滚筒的第一烘干风道和风机组件,且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和所述风机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滚筒的两端,使得在所述烘干结构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利用风机组件将所述第一烘干风道中产生的高热气体驱动至所述第一滚筒。通过上述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在所述烘干结构的产生高热气体,不仅易于生产制造,而且有效提高产生高热气体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以上各图中:10,烘干结构;110,第一滚筒;1101,第一滚筒的第一端;1101a,门封圈结构;1102,第一滚筒的第二端;120,烘道主体;1201,第一结构部;1202,第二结构部;1202a,第一进风口;130,加热元件;1401,进风壳体;1402,出风壳体;1402a,安装凸缘;1402b,固定孔;150,第一连接管;160,第二连接管;20,烘干设备;210,外壳体;220,第二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烘干设备,如图1至图4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所述烘干结构10,包括:
第一滚筒110;
第一烘干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110的第一端1101,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包括:
烘道主体120,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滚筒110的第一端1101连通;
加热元件130,设置于所述烘道主体120内,所述加热元件130用于对流经所述烘道主体120的气体进行加热;
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110的第二端1102密封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内加热的气体流通至所述第一滚筒110内,所述第一端1101与所述第二端1102分别为所述第一滚筒110沿轴向方向上的两端。
本公开实施例所示出的烘干结构可应用于烘干设备,所述烘干设备可为单独具有烘干功能的烘干机;或者,所述烘干设备可为具备烘干功能和洗涤功能的洗烘一体机。
所述烘干结构,包括:第一滚筒、第一烘干风道和风机组件。
所述第一滚筒的内部形成有中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所需烘干的衣物。
需要说明的是,在烘干设备的工作过程中,所述烘干结构向所述第一滚筒内输入高热气体,第一滚筒可沿顺时针方向和/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使容纳腔内的衣物翻转,增大与高热气体的接触面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滚筒内的高热气体与衣物接触,带走衣物内的水分,变成温湿气体。
所述第一滚筒还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的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滚筒沿轴向方向上排布的两端,这里,轴向方向可以是所述第一滚筒的旋转轴所在的方向。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端可以是所述烘干结构使用时,所述第一滚筒中靠近用户并使用户能够拿取容纳腔内衣物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可以是所述第一滚筒中远离用户的一端。
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相应的,所述第一滚筒的出气端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二端,使得所述第一烘干风道提供的高热气体可以由所述第一端进入所述第一滚筒,并穿过所述第一滚筒内部形成的容纳腔,最后在所述第二端排出所述第一滚筒。
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包括:烘道主体和加热元件。
所述烘道主体为中空的结构件,内部形成有腔体,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可以用于排出流经所述烘道主体的高热气体,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可以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相连通,使得高热气体由所述第一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一滚筒。
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大小可根据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的大小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形状可根据所述烘道主体的形状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加热元件可位于所述烘道主体的所述腔体的内部,用于对流经所述烘道主体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输入所述烘道主体的内部的空气可以被加热为高热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可固定设置于所述烘道主体的内壁上。
所述加热元件的结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烘道主体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所述加热元件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烘道主体的内壁。
所述风机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二端的出气端密封连接。由于所述第一烘干风道、第一滚筒和所述风机组件构成一条连通的气流通路,当所述风机组件工作时,可以产生吸力;在所述吸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内被加热元件加热后的高热气体流通至所述第一滚筒内,实现将高热气体输入至第一滚筒。
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密封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烘干风道中设置加热元件,使得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可以产生高热气体;通过在烘干结构中设置连接第一滚筒的第一烘干风道和风机组件,且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和所述风机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滚筒的两端,使得在所述烘干结构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利用风机组件将所述第一烘干风道中产生的高热气体驱动至所述第一滚筒。通过上述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在所述烘干结构的产生高热气体,不仅易于生产制造,而且有效提高产生高热气体的效率。
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滚筒110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待烘干衣物的拿取;
所述第一滚筒110,包括:
门封圈结构1101a,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110的第一端1101,且所述门封圈结构1101a与所述第一滚筒110的所述第一开口连接;
所述烘道主体120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门封圈结构1101a,并通过所述门封圈结构1101a与所述第一滚筒110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设置有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用户可以实现将供待烘干衣物放入所述第一滚筒内部或将烘干完成的衣物从所述第一滚筒内部取出。
所述第一滚筒,包括:门封圈结构。
所述门封圈结构可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开口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门封圈结构可以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环状结构件,可用于在所述烘干设备使用时,密封所述第一滚筒与外部结构件的缝隙。所述门封圈结构与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门封圈结构中形成环状的部位与所述第一开口贴合,即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门封圈结构的开口相对应。
所述门封圈结构和所述第一开口相连接,所述门封圈结构内部和所述第一滚筒内部形成连通的腔体。所述烘道主体可以将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门封圈结构,所述烘道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门封圈结构将高热气体输入至所述门封圈结构与所述第一滚筒的连通的腔体,实现所述烘道主体与所述第一滚筒的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烘道主体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门封圈结构上的位置,应不影响所述门封圈结构的使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具有门封圈结构,将所述烘道主体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门封圈结构上,就可以实现通过所述门封圈结构与所述第一滚筒形成气流通路,从而实现所述烘干设备的烘干功能。
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门封圈结构1101a,包括:
第一端部,所述门封圈结构1101a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滚筒110的第一开口连接;
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外部壳体连接;
中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且所述中间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
所述中间部沿所述门封圈结构1101a的径向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烘道主体120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密封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门封圈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中间部。
可以理解的是,沿所述门封圈结构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有第一端部、中间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中间部相连接,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连接。同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开口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外部壳体连接。这里,轴向方向可以是所述门封圈结构的旋转轴所在的方向。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端部可以是所述烘干结构使用时,所述门封圈结构靠近用户并使用户能够拿取容纳腔的衣物的一端,所述第一端部可以是所述门封圈结构远离用户连接第一滚筒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门封圈结构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因此,可以在没有与其他部件相连接的所述中间部设置其他结构,使所述门封圈结构具备更多的功能。
所述门封圈结构的所述中间部可以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门封圈结构的径向方向贯通所述中间部。这里,所述径向方向是指垂直所述门封圈结构的旋转轴所在方向的方向。
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门封圈结构上的位置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烘干风道相对于所述第一滚筒所处的位置进行设定。例如,当所述第一烘干风道位于所述第一滚筒的左侧部(以面向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第一开口为正面,左侧部为正面的左边方位)时,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门封圈结构的左侧部;当所述第一烘干风道位于所述第一滚筒的右侧部时,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门封圈结构的右侧部。
所述第二开口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设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接时,所述第二开口只允许所述经过第一出风口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滚筒。
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密封连接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可通过胶粘的方式实现密封连接。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出风口的部位涂抹胶水,并将该部位与第二开口连接,从而实现密封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可通过卡箍的方式实现密封连接。示例性的,所述第二开口还有面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凸起部,使得所述第二开口处形成类似接头的结构,所述第一出风口可以套设在所述凸起部,并通过卡箍的形式与所述第二开口密封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结构中还包括有门封圈结构,所述门封圈结构上开设有第二开口,当所述第一烘干风道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第一烘干风道与所述第一滚筒实现连通。相比于与在所述第一滚筒开口的方式,在所述门封圈结构上开孔的方式更容易实现且不破坏第一滚筒的结构。
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烘道主体120,包括:
第一结构部1201,所述第一结构部1201的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第二结构部1202,所述第二结构部120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结构部1201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结构部1202的第二端形成第一进风口1202a;所述第二结构部120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结构部1201的延伸方向不同;
所述加热元件130安装于所述第二结构部1202的内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烘道主体,包括: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所述第一结构部与所述第二结构部连接,且所述第一结构部和所述第二结构部沿着不同的方向延伸。即所述第一结构部和所述第二结构部使得所述的烘道主体具有两端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弯折形状。
所述烘道主体的第一结构部用于与所述门封圈结构相连接,在所述第一结构部与所述第二结构部非连接的一端(即第一端),形成有连接所述门封圈结构的第一出风口。在所述第一结构部与所述第二结构部连接的一端(即第二端),所述第一结构部与所述第二结构部内部连通。
所述烘道主体的第二结构部一端(即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结构部连接后实现内部连通,另一端(即第二端)形成第一进风口,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流通至所述烘道主体的第二结构部,并通过所述第二结构部进入所述第一结构部,最后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一滚筒。
所述第一结构部和所述第二结构部可通过结构件或一体成型等的方式实现密封连接,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第一结构部和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为了增加所述烘道主体的进风量,所述第二结构部在第二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可以大于第一结构部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结构部内的气体流通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二结构部内的气体流通方向垂直的方向。
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大小和形状不同。示例性的,当所述第二结构部相比与所述第一结构部,在垂直于各自的气流流通方向,具有更大的截面面积时,所述第一进风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面积。
由于所述门封圈结构的(沿轴向方向的)厚度较窄,因此与所述门封圈结构相连接的第一结构部的厚度也较窄,所述加热元件可以安装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内部,从而克服所述第一结构部较难容纳所述加热元件的问题。且所述加热元件可以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内壁连接,使得外界气流在进入所述烘道主体后,即可被加热为高热气体。
所述加热元件可以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内壁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可采用胶粘的方式使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内部直接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烘道主体可以适配多种空间要求,形成朝不同方向延伸结构部,使得所述烘干结构的排布更加紧密,节省空间。
可选的,所述加热元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结构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截面面积的面积比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气体进行加热,因此,为了保证所述加热元件的加热效率,可以对加热元件的进行一定的设置。
所述加热元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可以等于第一值,所述第二结构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可以等于第二值,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1。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加热元件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截面面积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截面面积时,一方面能够使得所述气体进入所述第二结构部后,气体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接触面积会更大,从而能够将气体进行快速加热,满足烘干结构的使用,另一方面所述加热元件不至于将所述第二结构部的第一进风口完全堵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所述加热元件的表面积进行限定,使得所述加热元件与气体的总的接触面积更大,满足气体的加热要求。
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进风壳体1401,具有第二进风口;
出风壳体1402,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壳体1402与所述进风壳体1401内部连通;
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壳体1402的内部,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壳体1401流向所述出风壳体140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进风壳体、出风壳体和风机。
所述进风壳体具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滚筒的出气端。所述第二进风口可以与所述第一滚筒的出气端密封连接,使得湿热气体可以由所述第一滚筒的出气端和第二进气口进入进风壳体的内部。
所述出风壳体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排出湿热气体。所述出风壳体还与所述进风壳体连接,使得所述出风壳体与所述进风壳体的内部形成连通。
所述进风壳体与所述出风壳体的连接处为密封连接。所述进风壳体可以与所述出风壳体通过胶粘、热压等方式密封连接。或者,所述进风壳体还可以与所述出风壳体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构成一个结构件。
所述进风壳体可位于所述出风壳体的上部或下部,优选的,所述进风壳体可位于所述出风壳体的上部,使所述进风壳体与所述第一滚筒的出风口相平齐。
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所述第二进风口可以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滚筒的位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可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滚筒的位置。
所述风机可设置于所述进风壳体的内部或所述出风壳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壳体的内部,使得经过风机的湿热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出风壳体快速排出。
所述风机为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按照所述风机组件所需的气体流动的方向,所述风机可为离心式风机、轴流式风机等类型的风机。
示例性的,所述进风壳体位于所述出风壳体的上部,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出风壳体的内部时,所述风机可以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可以将风机组件内部的气流由上到下输送,即所述离心风机可以将所述进风壳体中的湿热气体离心至所述出风壳体后排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进风壳体、出风壳体和风机,所述风机可以实驱动气体由所述进风壳体流向所述出风壳体,使得所述烘干结构内部的湿热气体可以被排出。
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滚筒110的所述第二端1102形成有第一排气口;
所述烘干结构10,包括:
第一连接管150,所述第一连接管1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50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壳体1401的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
第二连接管160,所述第二连接管160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壳体1402的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60的另一端与外部壳体的第二排气口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第二端可形成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可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任意位置处。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口可以位于所述第二端中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处,例如所述第一滚筒的筒底,或者,靠近所述筒底的侧壁。
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烘干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为中空管状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进风壳体的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筒中的湿热气体可以排出至风机组件中的进风壳体。
第一连接管沿长度方向上的形状可根据风机组件和第一滚筒之间的位置分布情况确定,例如所述第一排气管沿长度方向上的形状可为直线形或弧形,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这里,所述第一连接管可以为柔韧性较好的软管,例如,波纹管;从而可根据风机组件的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排气口之间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形状,以便实现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排气口的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可以与所述出风壳体的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可以与外部壳体的第二排气口连接,使得所述出风壳体中的湿热气体可以排出烘干结构的外部壳体。
所述外部壳体可以是对所述烘干结构进行保护的外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烘干结构可安装于外部壳体内的容纳腔内。
所述外壳体的表面可贯穿设置有第二排气口;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结构可根据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排气口的位置进行设定。这里,所述第二连接管可以为柔韧性较好的软管,例如,波纹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可以将所述第一滚筒内部的湿热气体排出烘干结构的外部壳体,减少湿热气体排放在烘干结构所在烘干设备的内部而腐蚀烘干设备内部的零部件的情况,延长烘干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出风壳体1402,包括:
至少一个安装凸缘1402a,所述安装凸缘1402a上设置有固定孔1402b,所述固定孔1402b用于所述出风壳体1402与外部结构件固定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可以形成于所述出风壳体的侧壁,具有沿所述出风壳体的侧壁向背离所述出风壳体延伸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所述安装凸缘可通过连接结构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形成于所述出风壳体的侧壁,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安装凸缘可形成为片状结构,在所述片状结构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可用于所述出风壳体与外部结构件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风机组件在工作时,减少震动,提升用户体验。
这里,外部结构件可以是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附近的其他结构件,例如,第二滚筒的外壁或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第一滚筒相互独立。
所述固定孔的形状、大小、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出风壳体上的安转凸缘的安装孔,可以将风机组件与其他结构件固定连接,不仅有利于所述风机组件的装配,而且减少风机组件带来的震动,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加热元件为陶瓷电热元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可以为陶瓷电热元件。所述陶瓷电热元件具体结构简单、自动恒温、高功率送暖、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所述烘干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烘干设备,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烘干设备20,包括:
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示的烘干结构10;
外壳体210,所述烘干结构10位于所述外壳体210的内部;
第二滚筒220,设置于所述外壳体210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滚筒220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烘干结构10内的第一滚筒110的横截面积;
所述烘干结构10的风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滚筒220的外壁或所述外壳体的内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结构、外壳体和第二滚筒。
需要说明的是,烘干结构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至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
所述烘干结构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外壳体可为塑料材质的壳体,并且所述外壳体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外壳体的大小符合标准箱体下的单筒机(例如单筒洗衣机、单筒烘干机或单筒洗烘一体机)的大小,即所述烘干设备与单筒机的大小对应;所述第二滚筒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二滚筒在所述烘干设备内的安装位置,可与标准箱体下的单筒机的工作筒的大小及安装位置均相同。
所述烘干结构可设置于所述烘干设备内除所述第二滚筒的其他位置;可选的,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第二滚筒可装配于所述外壳体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滚筒的烘道可装配于所述第二滚筒的上部;所述烘干结构可设置于所述第二滚筒的右上方,与所述外壳体右上方的衣物投放口对应,且所述烘干结构中的第一烘干风道、第一滚筒和风机组件依次由衣物投放口向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排布。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标准箱体下的单筒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烘干设备是在单筒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独立的烘干结构,从而能够利用第二滚筒和烘干结构内的第一滚筒,同时独立处理相同或不同的工作,从而提高烘干设备的工作效率。
所述第二滚筒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滚筒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滚筒的横截面积,即所述第一滚筒沿垂直于旋转轴所在方向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滚筒沿垂直于旋转轴所在方向的截面面积。
这里,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可为相互独立的两个滚筒,利用所述第二滚筒可以同时实现与所述第一滚筒相同或不同的功能。例如,在烘干设备的工作过程中,可利用第一滚筒实现烘干功能,利用第二滚筒实现洗涤功能。
所述烘干结构的风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壁或所述外壳体的内壁。
需要说明的是,烘干结构的风机组件的具体结构也可参考图1至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一方面通过在第一滚筒连接的第一烘干风道中设置加热元件,使得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可以产生高热气体;通过在烘干结构中设置连接第一滚筒的第一烘干风道和风机组件,且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和所述风机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滚筒的两端,使得在所述烘干结构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利用风机组件将所述第一烘干风道中产生的高热气体驱动至所述第一滚筒。通过上述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在所述烘干结构的产生高热气体,不仅易于生产制造,而且有效提高产生高热气体的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在外壳体内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使得两个滚筒能够同时独立处理相同或不同的工作,从而提高烘干设备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烘干设备20,包括:
第二烘道风道,位于所述外壳体210内部,所述第二烘道风道与所述第二滚筒220连通形成第二烘干风路;
所述第二烘干风路与所述第一烘道风道、所述第一滚筒110连通形成的第一烘干风路相互独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设备,还包括:第二滚筒和第二烘干风道。
所述第二滚筒和所述第二烘干风道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第二烘干风道连接,且所述第二滚筒的内部与所述第二烘干风道的内部形成连通的第二烘干风路,使得所述第二滚筒也可以实现烘干功能。
所述第二滚筒和所述第二烘干风道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第二滚筒形成的所述第二烘干风路与所述第一烘道、所述第一滚筒连通形成的第一烘干风路相互独立。
这里,所述相互独立可以至少包括烘干风道相互独立、加热方式相互独立和排气结构相互独立。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一滚筒形成的第一烘干风路和所述第二滚筒形成的第二烘干风路相互独立,所述第一烘干风路的烘干温度和所述第二烘干风路的烘干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而针对于不同衣物对烘干温度的需求,可分别利用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实现对不同衣物的烘干,以满足不同的烘干需求。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烘干设备中可以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烘干风路,以实现所述烘干设备适用于不同的烘干需求。
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外壳体210具有与第一滚筒110的第一开口相对应的衣物投放口;
所述烘干结构10的门封圈结构1101a设置于所述外壳体210和所述第一滚筒110之间,且所述门封圈结构1101a分别与所述第一滚筒110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外壳体210的所述衣物投放口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外壳体在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衣物投放口,从而使得所述待烘干的衣物可通过所述衣物投放口和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滚筒的内部进行烘干。
所述门封圈结构可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开口和所述外壳体的衣物投放口之间,并且所述门封圈结构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滚筒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衣物投放口连接,以密封所述第一滚筒与外壳体之间的缝隙。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体开设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衣物投放口,可以实现将待烘干的衣物投入所述烘干设备进行烘干;通过将门封圈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衣物投放口之间,可以实现将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外壳体密封连接,从而保证烘干设备的结构稳定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烘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滚筒;
第一烘干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包括:
烘道主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连通;
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烘道主体内,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对流经所述烘道主体的气体进行加热;
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二端密封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烘干风道内加热的气体流通至所述第一滚筒内,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滚筒沿轴向方向上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待烘干衣物的拿取;
所述第一滚筒,包括:
门封圈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端,且所述门封圈结构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第一开口连接;
所述烘道主体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门封圈结构,并通过所述门封圈结构与所述第一滚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封圈结构,包括:
第一端部,所述门封圈结构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开口连接;
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外部壳体连接;
中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且所述中间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
所述中间部沿所述门封圈结构的径向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烘道主体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烘道主体,包括:
第一结构部,所述第一结构部的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第二结构部,所述第二结构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结构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结构部的第二端形成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结构部的延伸方向不同;
所述加热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结构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气流流通方向上的截面面积的面积比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进风壳体,具有第二进风口;
出风壳体,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壳体与所述进风壳体内部连通;
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壳体的内部,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壳体流向所述出风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第二端形成有第一排气口;
所述烘干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壳体的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壳体的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外部壳体的第二排气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壳体,包括:
至少一个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所述出风壳体与外部结构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陶瓷电热元件。
10.一种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烘干结构;
外壳体,所述烘干结构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第二滚筒,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滚筒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烘干结构内的第一滚筒的横截面积;
所述烘干结构的风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壁或所述外壳体的内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设备,包括:
第二烘道风道,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第二烘道与所述第二滚筒连通形成第二烘干风路;
所述第二烘干风路与所述第一烘干风道、所述第一滚筒连通形成的第一烘干风路相互独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具有与第一滚筒的第一开口相对应的衣物投放口;
所述烘干结构的门封圈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第一滚筒之间,且所述门封圈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外壳体的所述衣物投放口连接。
CN202223487525.1U 2022-12-26 2022-12-26 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Active CN219137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7525.1U CN219137198U (zh) 2022-12-26 2022-12-26 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7525.1U CN219137198U (zh) 2022-12-26 2022-12-26 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7198U true CN219137198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4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7525.1U Active CN219137198U (zh) 2022-12-26 2022-12-26 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71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08060B1 (ko) 의류 건조기의 송풍 장치
KR100446758B1 (ko) 의류 건조기
EP2990519B1 (en) Laundry dryer
US20090113743A1 (en) Dryer having intake duct with heater integrated therein
EP2990521B1 (en) Laundry dryer
KR100438618B1 (ko) 의류 건조기
EP2140060A1 (en)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CN21010431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9137198U (zh) 烘干结构及烘干设备
CN111748985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0995810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09958110U (zh) 衣物处理设备
KR850001191B1 (ko) 건조기
KR100556804B1 (ko) 의류 건조기용 배기챔버
KR100546613B1 (ko) 드럼 세탁기
US20170342646A1 (en) Clothes dryer or washer-dryer
CN219032687U (zh) 烘干设备
CN217499726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995059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吹风
CN219813411U (zh) 一种具有回路散热风道的电吹风
EP3951040B1 (en) Clothes treatment apparatus
KR101635748B1 (ko) 혼합형 리프터를 구비하는 건조기
CN216585794U (zh) 一种干衣机及其排气组件
CN115262190A (zh) 一种干衣机及具有辅助烘干装置的干衣机门体
CN215405125U (zh) 底部进风烘干的门体洗涤机构和洗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