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8428U - 排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8428U
CN219128428U CN202223434533.XU CN202223434533U CN219128428U CN 219128428 U CN219128428 U CN 219128428U CN 202223434533 U CN202223434533 U CN 202223434533U CN 219128428 U CN219128428 U CN 219128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ipe
pipeline
waste water
dis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45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柳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Kes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Kes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Kes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Kes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45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8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8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8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渣装置,排渣装置包括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用于供废水进入,第二管道倾斜连接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具有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第三开口连通于第二开口,第二管道设有滤孔,滤孔用于过滤废水中的残渣并排出过滤后的废水,第四开口用于排出残渣。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过滤废水中的残渣,使残渣留在第二管道内,而过滤后的废水从滤孔中流出,实现残渣与废水的分离,且能够将过滤出的残渣从第四开口自动排出,使用方便,无需人工手动清理第二管道中的残渣,可避免残渣堵塞第二管道。

Description

排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厨房洗菜、清洗餐具等产生大量生活废水,实际使用中通常将生活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相关技术中,常通过在水管中安装过滤网以过滤生活废水中的残渣,从而能够对过滤后的生活废水重新利用。然而,过滤网中的残渣需要人工手动清理,否则会堵塞水管,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排渣装置,能够过滤废水中的残渣,且能够将过滤出的残渣从第四开口排出,避免第二管道堵塞,便于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渣装置,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废水进入;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具有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管道设有滤孔,所述滤孔用于过滤所述废水中的残渣并排出过滤后的所述废水,所述第四开口用于排出所述残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相对端,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设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相对端,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用于垂直于地面设置,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a,90°<a≤135°。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渣装置还包括活动门,所述活动门设于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活动门用于封闭所述第二管道以阻挡所述废水,或者,打开所述第二管道以使得所述残渣从所述第四开口排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门设于所述第三开口和/或所述第四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门包括转动板及弹性件,所述转动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且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内,以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管道,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板及所述第二管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滤孔设于所述第二管道背离所述第一管道的一侧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滤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滤孔间隔且均匀地设于所述第二管道背离所述第一管道的一侧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渣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通槽,所述第二管道安装于所述通槽,所述容纳腔用于接收并容纳所述滤孔排出的所述废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废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渣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管道与倾斜连接于第一管道的第二管道,厨房洗菜、清洗餐具等产生的废水从第一管道的第一开口进入,经过第二开口流入第二管道的第三开口,通过第二管道上设有的滤孔对废水进行过滤,能够阻挡废水中的残渣,使残渣留在第二管道内,而过滤后的废水从滤孔中流出,实现残渣与废水的分离,且由于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倾斜连接,第二管道内的残渣会随着废水在第二管道内的流动被冲洗向第二管道的第四开口,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四开口自动排出,使用方便,无需人工手动清理第二管道中的残渣,避免残渣堵塞第二管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排渣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排渣装置(隐去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与活动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排渣装置(隐去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与活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与活动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与活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排渣装置;10、第一管道;10a、第一部分;10b、第二部分;100、第一开口;101、第二开口;11、第二管道;11a、第三部分;11b、第四部分;110、第三开口;111、第四开口;112、滤孔;12、活动门;12a、转动板;12b、弹性件;13、壳体;130、通槽;131、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渣装置1,包括第一管道10及第二管道11,第一管道10具有第一开口100及第二开口101,第一开口100用于供废水进入,第二管道11倾斜连接于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11具有第三开口110及第四开口111,第三开口110连通于第二开口101,第二管道11设有滤孔112,滤孔112用于过滤废水中的残渣并排出过滤后的废水,第四开口111用于排出残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渣装置1,通过设置第一管道10与倾斜连接于第一管道10的第二管道11,厨房洗菜、清洗餐具等产生的废水从第一管道10的第一开口100进入,经过第二开口101流入第二管道11的第三开口110,通过第二管道11上设有的滤孔112对废水进行过滤,能够阻挡废水中的残渣,使残渣留在第二管道11内,而过滤后的废水从滤孔112中流出,实现残渣与废水的分离,且由于第二管道11与第一管道10倾斜连接,第二管道11内的残渣会随着废水在第二管道11内的流动被冲洗向第二管道11的第四开口111,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四开口111自动排出,使用方便,无需人工手动清理第二管道11中的残渣,避免残渣堵塞第二管道11。
可选地,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的横截面可为圆形、矩形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可为分体设置,也可为一体成型,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道11的横截面为矩形,滤孔112设于第二管道11背离第一管道10的一侧壁。
这样,通过将第二管道11的横截面配置为矩形,且滤孔112设于第二管道11背离第一管道10的侧壁,一方面,能够使得废水在第二管道11中的流动较为均匀,且能够使得废水中的残渣不容易附着于第二管道11的壁面,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在第二管道11上开设滤孔112,减少第二管道11的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排渣装置1在实际生产中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滤孔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滤孔112间隔且均匀地设于第二管道11背离第一管道10的一侧壁。
这样,通过在第二管道11背离第一管道10的侧壁上间隔且均匀地设置多个滤孔112,能够提高第二管道11对废水的过滤效率,使得废水在第二管道11流动的过程中液体能够通过均匀分布的多个滤孔112快速排出,减少液体从第四开口111排出的情况。
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4,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0包括第一部分10a及可拆卸连接于第一部分10a的第二部分10b,第二管道11包括第三部分11a及可拆卸连接于第三部分11a的第四部分11b,第一部分10a连接于第二部分10b,第三部分11a连接于第四部分11b,多个滤孔112间隔且均匀地设于第三部分11a背离第一部分10a的一侧壁。这样,能够通过拆卸第二部分10b与第四部分11b,对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的内部进行清理与检修,提高排渣装置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部分10a与第三部分11a分体设置,第二部分10b与第四部分11b分体设置,或者,第一部分10a与第三部分11a一体成型,第二部分10b与第四部分11b一体成型,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部分10a与第二部分10b、第三部分11a与第四部分11b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00及第二开口101设于第一管道10的两相对端,第三开口110及第四开口111设于第二管道11的两相对端,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这样,通过将第一开口100、第二开口101设于第一管道10的两相对端,第三开口110、第四开口111设于第二管道11的两相对端,保证废水从第一开口100流向第二开口101、第三开口110,再从第三开口110流向第四开口111,且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一方面,能够保证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二管道11流动并从第二管道11上的滤孔112排出过滤后的废水,保证废水中的残渣与液体的分离效果,另一方面,保证被过滤后留在第二管道11内的残渣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沿第二管道11滑动而从第四开口111排出,无需人工手动清理第二管道11中的残渣,避免残渣堵塞第二管道11。
请参阅图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0用于垂直于地面设置,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之间的夹角为a,90°<a≤135°。
这样,将第一管道10垂直于地面设置,一方面,使得废水在第一管道10中沿垂直于地面方向流动,废水中的残渣不易于附着在第一管道10的管壁上而堵塞第一管道10,另一方面,第一管道10的第一开口100朝向正上方,便于与厨房的洗菜池、洗碗池等的排水口131连接,以供废水进入。由于当厨房产生的废水的流量较大时,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内的废水流速较快,可能导致废水中的液体来不及从滤孔112中排出而从第四开口111与残渣一同排出,使得废水中的液体与残渣的分离效果不佳,因此,通过将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之间的夹角配置为a,90°<a≤135°,即使得第二管道11相对地面的坡度较缓,能够减慢废水在第二管道11内的流速,减少废水中的液体从第四开口111排出的情况,提高废水中的液体与残渣的分离效果,从而提高对废水中的液体的回收率。
请一并参阅图1、图4与图5,一些实施例中,排渣装置1还包括活动门12,活动门12设于第二管道11内,活动门12用于封闭第二管道11以阻挡废水,或者,打开第二管道11以使得残渣从第四开口111排出。
由于当厨房产生的废水的流量较大时,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内的废水流量较大,可能导致废水中的液体来不及从滤孔112中排出而从第四开口111与残渣一同排出,使得废水中的液体与残渣的分离效果不佳,因此,通过在第二管道11内设置活动门12,当活动门12封闭第二管道11时,废水会被活动门12阻挡,使得废水中的液体无法从第四开口111排出而必然从滤孔112排出,而废水中的被滤出的残渣将在活动门12处累积,当活动门12打开第二管道11时,累积在活动门12处的残渣不再被活动门12阻挡,从第四开口111排出,保证了废水中的液体与残渣的分离效果。
可选地,活动门12设于第二管道11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为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等,仅需使得活动门12能够相对第二管道11活动以至少具有封闭第二管道11和打开第二管道11两种状态即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一种示例中,活动门12设于第三开口110。这样,由于活动门12设于第三开口110处,活动门12可封闭第二管道11至第二管道11内的废水被部分过滤时打开,起到控制废水流量的作用,使得剩余的废水从活动门12处流向第四开口111时废水中的液体能够均从滤孔112中排出。
另一种示例中,活动门12设于第四开口111。这样,由于活动门12设于第四开口111处,活动门12封闭第二管道11时能够保证废水无法从第四开口111处排出,保证第二管道11对废水的过滤效果,可在第二管道11内的废水完全过滤完成时再打开活动门12,即可从第四开口111排出在活动门12处累积的残渣。
再一种示例中,活动门12设于第三开口110和第四开口111。这样,由于在第三开口110与第四开口111处均设有活动门12,能够根据进入第一开口100的废水的流量灵活地调节活动门12的状态,即可以通过第三开口110处的活动门12控制第二管道11内的废水的流量,也可以通过第四开口111处的活动门12,保证第二管道11对废水的过滤效果。
可选地,可通过手动调节或电动控制的方式控制活动门12封闭或打开第二管道11,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门12包括转动板12a及弹性件12b,转动板12a可转动连接于第二管道11且位于第二管道11内,以封闭或打开第二管道11,弹性件12b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动板12a及第二管道11。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板12a可转动连接于第二管道11的第四部分11b(即与设有滤孔112的侧壁相对的侧壁),弹性件12b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动板12a及第四部分11b。
这样,当转动板12a受力时,将相对第二管道11转动并打开第二管道11,此时弹性件12b被压缩,当转动板12a不受力时,弹性件12b回弹复位,使得转动板12a相对第二管道11转动并封闭第二管道11,则转动板12a能够对废水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避免第二管道11内的废水流量较大时废水中的液体来不及从滤孔112中排出而从第四开口111与残渣一同排出,且废水中被过滤出的残渣会在转动板12a处累积,直至残渣累积至一定的重量能够克服弹性件12b的弹力时,转动板12a被残渣推动而打开第二管道11,从而能够自动从第四开口111排出残渣,在排出残渣后弹性件12b回弹复位并带动转动板12a转动至封闭第二管道11,从而能够实现了排渣装置1的自动排出残渣的功能,便于用户的使用。
可选地,弹性件12b可为弹簧、弹片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一些实施例中,排渣装置1还包括壳体13,壳体13具有容纳腔(未在图中示出),壳体13设有连通于容纳腔的通槽130,第二管道11安装于通槽130,容纳腔用于接收并容纳滤孔112排出的废水。
这样,通过壳体13的容纳腔,能够接收从第二管道11的滤孔112排出的废水,且能够将已经过滤的废水容纳于容纳腔内,便于对已经过滤的废水的进一步利用。
请参阅图3,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还设有连通于容纳腔的排水口131,排水口131用于排出容纳腔内的废水。
这样,通过在壳体13上设置排水口131,能够便于对容纳腔内废水的取用,例如将排水口131与水泵管道连接,即可取用容纳腔内的废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排渣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排渣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废水进入;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具有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管道设有滤孔,所述滤孔用于过滤所述废水中的残渣并排出过滤后的所述废水,所述第四开口用于排出所述残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相对端,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设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相对端,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用于垂直于地面设置,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a,90°<a≤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装置还包括活动门,所述活动门设于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活动门用于封闭所述第二管道以阻挡所述废水,或者,打开所述第二管道以使得所述残渣从所述第四开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设于所述第三开口和/或所述第四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包括转动板及弹性件,所述转动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且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内,以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管道,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板及所述第二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滤孔设于所述第二管道背离所述第一管道的一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滤孔间隔且均匀地设于所述第二管道背离所述第一管道的一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通槽,所述第二管道安装于所述通槽,所述容纳腔用于接收并容纳所述滤孔排出的所述废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废水。
CN202223434533.XU 2022-12-21 2022-12-21 排渣装置 Active CN219128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4533.XU CN219128428U (zh) 2022-12-21 2022-12-21 排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4533.XU CN219128428U (zh) 2022-12-21 2022-12-21 排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8428U true CN219128428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4533.XU Active CN219128428U (zh) 2022-12-21 2022-12-21 排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8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7121B (zh) 洗面盆下水二次利用过滤器
CN219128428U (zh) 排渣装置
CN201480578U (zh) 一种沥水装置
CN218076813U (zh) 一种废水循环多级过滤装置
CN109745761B (zh) 一种排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3030689A1 (en) A filter apparatus and water filt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7411690B (zh) 溢流结构、洗碗机底座及洗碗机
CN108451473B (zh) 水槽式清洗机
KR20170002159A (ko) 기름 및 음식찌꺼기의 제거가 용이한 오수받이
CN210695866U (zh) 一种洗菜机的水系统
CN209967887U (zh) 一种冰蓄冷水处理器
CN205729279U (zh) 滤油滤渣环保型超声波洗碗机
CN106480929A (zh) 屋顶雨水收集存储回用系统
KR101296212B1 (ko) 역류방지구를 구비한 유로 분리형 오수받이
CN216495193U (zh) 一种洗碗机导流结构及洗碗机
CN219557169U (zh) 一种扫地机的污水过滤模块
CN113494116B (zh) 一种具有生活废水处理功能的活动板房
CN206245378U (zh) 屋顶雨水收集存储回用系统
CN211069226U (zh) 一种正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CN211774243U (zh) 一种下水器及组合式面盆
KR200412547Y1 (ko) 우수받이 겸용 오수받이
CN220860011U (zh) 清洁组件和清洁设备
CN216041546U (zh)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洗菜池
CN217244205U (zh) 一种集成式清洗装置
CN110306630B (zh) 自动管道除垢防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