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8007U - 分流阀 - Google Patents

分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8007U
CN219128007U CN202320052381.2U CN202320052381U CN219128007U CN 219128007 U CN219128007 U CN 219128007U CN 202320052381 U CN202320052381 U CN 202320052381U CN 219128007 U CN219128007 U CN 219128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eld
adsorption
plugging
plugging component
adsorpti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23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书保
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ainuov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ainuov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ainuov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ainuov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523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8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8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8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阀,分流阀包括缸体、磁场发生结构、封堵组件。缸体内开设有流道,缸体内设有吸附件;磁场发生结构设于缸体内,磁场发生结构能够产生磁场;封堵组件穿设磁场发生结构,封堵组件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吸附件产生第一吸附状态和第一排斥状态,当第一吸附状态时,封堵组件与吸附件相互靠近,以打开流道,当第一排斥状态时,封堵组件与吸附件相互远离以截断流道;当封堵组件与吸附件的距离小于预设值产生第二吸附状态,当第二吸附状态时,吸附件吸引封堵组件与吸附件接触并保持固定,封堵组件截断流道时与吸附件的距离大于预设值。从而,无需使磁场发生结构持续产生磁场,如此能够降低分流阀的功耗。

Description

分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流阀。
背景技术
脑积水是由于脑室内的脑脊液异常聚集导致的疾病,脑脊液分流是治疗脑积水的常见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在患者体内植入分流系统,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患者的心房或腹腔等其他部位。
在分流系统中,分流阀起主要分流作用。传统技术中分流阀为无源机械阀,其在脑脊液压力大于阀门开启压力时,在脑脊液压力作用下,被动打开。这种阀不能实现主动控制其开启和关闭,因此无法实现产品智能化。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主动控制分流阀开启及关闭的问题,提供一种分流阀。
一种分流阀,所述分流阀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内开设有流道,所述缸体内设有吸附件;
磁场发生结构,设于所述缸体内,所述磁场发生结构能够产生磁场;
封堵组件,穿设所述磁场发生结构,所述封堵组件在所述磁场的作用下与所述吸附件产生第一吸附状态和第一排斥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一吸附状态时,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相互靠近,以打开所述流道,当处于第一排斥状态时,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相互远离以截断所述流道;
当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的距离小于预设值产生第二吸附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二吸附状态时,所述吸附件吸引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接触并保持固定,所述封堵组件截断所述流道时与所述吸附件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阀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推所述封堵组件保持截断所述流道;所述封堵组件在所述磁场的作用下向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吸附状态时,所述吸附件吸附所述封堵组件的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当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值时,所述吸附件吸附所述封堵组件的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容置腔,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封堵组件可动地穿设所述容置腔,而与所述进水管密封配合或与所述进水管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组件包括铁芯,所述铁芯可动地穿设所述容置腔,所述铁芯能够感应所述磁场而产生磁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堵头,所述堵头、所述铁芯、所述第一弹性件依次可动地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向远离所述吸附件的方向抵推所述铁芯及所述堵头,以与所述进水管密封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阀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堵头与所述铁芯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推所述堵头与所述进水管保持密封配合,当所述进水管内压力大于临界值时,所述堵头在水压作用下向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场包括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所述第一磁场与所述第二磁场的方向相反,受所述第一磁场作用时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产生所述第一吸附状态;受所述第二磁场作用时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产生所述第一排斥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场发生结构包括电磁铁线圈,所述电磁铁线圈能够在不同电流作用下产生不同磁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为永磁体。
上述分流阀中,封堵组件能够在磁场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吸附件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或截断流道。如此设置,能够通过控制磁场作用以主动控制分流阀的开启及关闭,能够使分流阀的分流作用更加智能。并且,当封堵组件向靠近吸附件至封堵件与吸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封堵组件与吸附件之间可以有第二吸附状态。在第二吸附状态时,吸附件吸引封堵组件与吸附件接触并保持固定,即此时仅通过吸附件可以使封堵组件位置稳定地与吸附件吸附配合,形成自锁。则此时,无需使磁场发生结构持续产生磁场,如此能够降低分流阀的功耗,便于保证分流阀在人体内稳定地起分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流阀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分流阀打开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分流阀关闭时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分流阀中上基座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流阀关闭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分流阀打开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分流阀;100、缸体;110、流道;111、进水管;112、出水管;113、容置腔;113a、顶壁;113b、底壁;113c、侧壁;120、上基座;130、下基座;200、磁场发生结构;210、电磁铁线圈;300、封堵组件;310、铁芯;311、本体;312、盘部;320、堵头;400、吸附件;500、第一弹性件;60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分流阀的爆炸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流阀10包括缸体100、磁场发生结构200以及封堵组件300。缸体100内开设有流道110,缸体100内设有吸附件400。磁场发生结构200设于缸体100内,磁场发生结构200能够产生磁场。封堵组件300穿设磁场发生结构200,封堵组件300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吸附件400产生第一吸附状态和第一排斥状态。请参阅图2,当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的距离小于预设值产生第二吸附状态。当处于第一吸附状态时,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相互靠近,以打开流道110。请参阅图3,当处于第一排斥状态时,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相互远离以截断流道110。当处于第二吸附状态时,吸附件400吸引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接触并保持固定。封堵组件300截断流道110时与吸附件400的距离大于预设值。
上述分流阀10中,封堵组件300能够在磁场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吸附件400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或截断流道110。如此设置,能够通过主动控制磁场作用以主动控制分流阀10的开启及关闭,使分流阀10的分流作用更加智能。并且,当封堵组件300向靠近吸附件400至封堵件与吸附件40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之间可以有第二吸附状态。在第二吸附状态时,吸附件400吸引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接触并保持固定,即此时仅通过吸附件400可以使封堵组件300位置稳定地与吸附件400吸附配合,形成自锁。则此时,无需使磁场发生结构200持续产生磁场,如此能够降低分流阀10的功耗。同时,由于封堵组件300还能够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吸附件400产生第二排斥,以向远离吸附件400的方向运动以重新截断流道110。即,封堵组件300能够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吸附件400解锁,便于保证分流阀10在人体内稳定地起分流作用。
进一步地,封堵组件300截断流道110时与吸附件400的距离大于预设值,故封堵组件300用于截断流道110时,仅依靠吸附件400不能吸附封堵组件300。即此时仅依靠吸附件400不能打开流道110。
上述分流阀10中,由于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两者具有第二吸附状态以自锁。则,上述分流阀10仅在需要切换通断时产生磁场,以调整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预设值即可,无需使磁场持续存在。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分流阀10的功耗,降低电池负载,便于将分流阀10植入体内以用作分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吸附状态无需磁场参与,即当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仅依靠吸附件400的吸附力即可吸附封堵组件300向靠近吸附件400的方向运动以自锁。
关于预设值,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值与吸附件400的吸附能力有关。可以根据缸体100的结构尺寸、以及预期封堵组件300打开及截断流道所需移动的距离等因素而具体设计上述预设值。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流阀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00,第一弹性件500抵推封堵组件300保持截断流道110。即,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500能够避免封堵组件300被流道110内的液体压力而冲开。同时,也避免封堵组件300在流道110内液压作用下运动至于吸附件400距离小于预设值的位置。
封堵组件300在磁场的作用下向压缩第一弹性件500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流道110。换言之,在第一吸附状态时,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之间的吸附力能够克服第一弹性件500的弹性力,以保证能够稳定打开流道110,实现分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吸附状态时,吸附件400吸附封堵组件300的力大于第一弹性件500的弹力,如此,仅依靠第一弹性件500的弹力无法使封堵组件300向远离吸附件400的方向运动。当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值时,吸附件400吸附封堵组件300的力小于第一弹性件500的弹力。如此,在磁场未作用于封堵组件300时,依靠第一弹性件500的弹性能够推动封堵组件300保持截断流道11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吸附件400吸附封堵组件300的力小于第一弹性件500的弹力,指的是吸附件400吸附未在磁场作用下的封堵组件300的力小于第一弹性件500的弹力。
可以理解的是,当分流阀10包括第一弹性件500时,上述预设值不仅与吸附件400的吸附能力有关,还与第一弹性件500的弹性力有关。具体而言,当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即处于第二吸附状态时,吸附件400吸附封堵组件300的吸附力大于第一弹性件500的弹力,故通过吸附件400能够使第封堵组件300向压缩第一弹性件500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流道110,并保持打开流道110。而当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的距离大于预设值时,吸附件400吸附封堵组件300的吸附力不足以使封堵组件300克服第一弹性件500的压力,即此时仅依靠吸附件400无法使封堵组件300向压缩第一弹性件500的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磁场发生结构200配合封堵组件300能够提供上述初始驱动力,在上述初始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主动调整、控制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之间的距离,以根据分流需求而使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大于或小于预设值,从而实现主动控制分流阀10的开启和关闭。
请参阅图2至4,在一个实施例中,流道110包括进水管111、出水管112以及容置腔113。进水管111通过容置腔113与出水管112连通,封堵组件300可动地穿设容置腔113,而与进水管111密封配合或与进水管111分离。当封堵组件300打开进水管111时,液体能够自进水管111流入容置腔113内,并通过容置腔113自出水管112流出。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封堵组件300包括铁芯310和堵头320。铁芯310可动地穿设容置腔113,铁芯310能够感应磁场而产生磁性,如此铁芯310能够配合吸附件400实现第一吸附状态、第二吸附状态以及第一排斥状态。堵头320、铁芯310、第一弹性件500依次可动地设于容置腔113内,第一弹性件500向远离吸附件400的方向抵推铁芯310及堵头320,以与进水管111密封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当铁芯310感应磁场而与吸附件400产生第一吸附状态时,铁芯310能够向压缩第一弹性件500的方向运动以打开进水管111。
具体地,堵头320、铁芯310、第一弹性件500以及吸附件400依次设于容置腔113内。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堵头320与铁芯310为可分离设置。堵头320可以在第一弹性件500的弹性抵推作用下与进水管111保持密封。当铁芯310向靠近吸附件400的方向运动时,堵头320失去第一弹性件500的抵推力,则堵头320将在进水管111内水压的驱动下随铁芯310向靠近吸附件400的方向运动,以打开进水管111。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置腔113包括相向设置的顶壁113a和底壁113b,以及连接于顶壁113a和底壁113b之间的侧壁113c。吸附件400固定设于底壁113b上。进水管111设于顶壁113a上,顶壁113a的凹陷形成与堵头320相适配的形状,以便于堵头320更好地密封进水管111。出水管112设于侧壁113c靠近顶壁113a一侧的区域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磁场包括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的方向相反。受第一磁场作用时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产生第一吸附状态。受第二磁场作用时封堵组件300与吸附件400产生第一排斥状态。如此,通过控制磁场发生结构200产生第一磁场还是第二磁场,能够控制封堵组件300的位置,以间接控制分流阀10的打开与截断。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磁场发生结构200包括电磁铁线圈210,电磁铁线圈210能够在不同电流作用下产生不同磁场。堵头320、铁芯310、第一弹性件500、电磁铁线圈210以及吸附件400依次设于容置腔113内。第一弹性件500的一端抵接铁芯310,另一端抵接电磁铁线圈210,以向远离吸附件400的方向推动铁芯310和堵头320,使流道110保持截断。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磁铁线圈400内中空形成滑道410。铁芯310包括本体311以及自本体311上沿径向延伸设置的盘部312。本体311穿设滑道410并沿滑道410向靠近或远离吸附件400的方向运动。盘部312用于与第一弹性件500抵接。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缸体10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基座120及下基座130,上基座120与下基座130均为中空设置且彼此连通,以共同形成容置腔113。进水管111及出水管112与上基座120连通,吸附件400设于下基座130内。电磁铁线圈210设于下基座130内,且电磁铁线圈210与上基座120抵接,以使电磁铁固定位于下基座13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附件400为永磁体,以保证吸附件400吸附及排斥封堵组件300的能力。永磁体例如钕铁硼磁铁等。
请参阅图5及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流阀1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600,第二弹性件600弹性连接于堵头320与铁芯310之间,第二弹性件600弹性抵推堵头320与进水管111保持密封配合。当进水管111内压力等于临界值时,堵头320在水压作用下向压缩第二弹性件600的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600可以作为保护结构。
具体而言,当封堵组件300在需要打开流道110时不发生运动,此时进水管111内的水压将升高至等于临界值,水压能够推动堵头320相压缩第二弹性件600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流道110。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分流阀10出现分流不足的问题。
类似的,当需要封堵组件300截断流道110时而封堵组件300无法与吸附件400分离,此时进水管111内压力降低至临界值,则第二弹性件600能够推动堵头320重新密封进水管111。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分流阀10出现分流过度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临界值为第二弹性件600临界变形的压力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堵头320的材料具体可以为蓝宝石,以防止污染体内的各种物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阀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内开设有流道,所述缸体内设有吸附件;
磁场发生结构,设于所述缸体内,所述磁场发生结构能够产生磁场;
封堵组件,穿设所述磁场发生结构,所述封堵组件在所述磁场的作用下与所述吸附件产生第一吸附状态和第一排斥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一吸附状态时,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相互靠近,以打开所述流道,当处于第一排斥状态时,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相互远离以截断所述流道;
当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的距离小于预设值产生第二吸附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二吸附状态时,所述吸附件吸引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接触并保持固定,所述封堵组件截断所述流道时与所述吸附件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推所述封堵组件保持截断所述流道;所述封堵组件在所述磁场的作用下向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吸附状态时,所述吸附件吸附所述封堵组件的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当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值时,所述吸附件吸附所述封堵组件的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容置腔,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封堵组件可动地穿设所述容置腔,而与所述进水管密封配合或与所述进水管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包括铁芯,所述铁芯可动地穿设所述容置腔,所述铁芯能够感应所述磁场而产生磁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堵头,所述堵头、所述铁芯、所述第一弹性件依次可动地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向远离所述吸附件的方向抵推所述铁芯及所述堵头,以与所述进水管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堵头与所述铁芯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推所述堵头与所述进水管保持密封配合,当所述进水管内压力大于临界值时,所述堵头在水压作用下向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包括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所述第一磁场与所述第二磁场的方向相反,受所述第一磁场作用时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产生所述第一吸附状态;受所述第二磁场作用时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吸附件产生所述第一排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发生结构包括电磁铁线圈,所述电磁铁线圈能够在不同电流作用下产生不同磁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为永磁体。
CN202320052381.2U 2023-01-09 2023-01-09 分流阀 Active CN219128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2381.2U CN219128007U (zh) 2023-01-09 2023-01-09 分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2381.2U CN219128007U (zh) 2023-01-09 2023-01-09 分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8007U true CN219128007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2381.2U Active CN219128007U (zh) 2023-01-09 2023-01-09 分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8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72287B1 (en) Fluid switch controlled trans-cutaneously via a magnetic force
US4541429A (en) Implantable magnetically-actuated valve
EP0635279B1 (en) Procedure for flushing a catheter and catheter
EP0700668B1 (en) Intraurethral magnetic valve
AU2021203176A1 (en) Tailless needleless valve system
CA2508776A1 (en) Infusion device and driving mechanism and process for same with actuator for multiple infusion uses
KR102092996B1 (ko) 솔레노이드-작동 게이트 밸브를 가지는 디젤 엔진 유체 냉매 시스템
CN111032143A (zh) 用于阀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TWI524021B (zh) 電磁閥
CN219128007U (zh) 分流阀
CN216158297U (zh) 电磁阀
CN106286892B (zh) 三通电磁阀
JP7326259B2 (ja) クランプ
CN106609865B (zh) 切换阀及具有该切换阀的先导式换向阀
CN107131165B (zh) 电磁阀和压力流体控制设备
EP3289259A1 (en) Low profile miniature solenoid proportional valve
CN106286893B (zh) 三通电磁阀
CN109154401A (zh) 电磁阀
CN210739511U (zh) 一种用于控制流量的电磁阀及血压测量装置
EP2215388A1 (en) On-off flow valve
KR100927139B1 (ko) 영구자석을 구비한 솔레노이드작동기와 이를 사용한 솔레노이드밸브
CN219176951U (zh) 电磁阀和具有其的车辆
EP3179145B1 (en) Miniature high performance solenoid valve
CN218063589U (zh) 一种微动力电磁阀
CN218818240U (zh) 开闭可调式电磁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