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3140U - 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3140U
CN219123140U CN202320218496.4U CN202320218496U CN219123140U CN 219123140 U CN219123140 U CN 219123140U CN 202320218496 U CN202320218496 U CN 202320218496U CN 219123140 U CN219123140 U CN 219123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knob
integrated
toggle
fre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84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大福
黄智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84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3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3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3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所述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包括:按键壳体、拨动按键、按压按键,所述按键壳体的顶壁上还设置有通孔,且所述按键壳体的侧壁具有缺口;所述拨动按键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按键壳体的内侧,所述缺口处可调整所述旋钮的旋转角度与方向;所述按压按键包括机械按键,所述机械按键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拨动按键和所述按压按键均设置在按键壳体上,两者之间距离更近,提高了操作性和一体便捷性,在完成工作后及时便于下一次的操作,形成了连贯的操作过程,给用户及时的反馈,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复合在一个按键或旋钮上,便于用户操作,提高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领域,进一步地涉及在生活中使用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设备上的按键设置都比较繁琐,不同的功能需要设置不同的按键来实现,对于使用者来说很不友好,记忆或者使用起来容易出错,造成了不便,另外有些设备在按键基础上还会设置旋钮,多种类型的按键分布在设备的各个位置,用户会更加难以操作。
综上所述,需要一种集成按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这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中设置的旋钮和按键位置比较近,能够在一个按键壳体上进行集成,避免了设置多个按键造成操作的麻烦,所述智能设备上使用了这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复合在一个按键或旋钮上,不仅便于用户操作,而且成本更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包括:
按键壳体、拨动按键、按压按键,所述按键壳体的顶壁上还设置有通孔,且所述按键壳体的侧壁具有缺口;所述拨动按键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按键壳体的内侧,所述缺口处可调整所述旋钮的旋转角度与方向;所述按压按键包括机械按键,所述机械按键安装在所述通孔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拨动按键和所述按压按键均设置在按键壳体上,两者之间距离设置会更近,提高了操作性和一体便捷性,在完成工作或者运行后及时便于下一次的操作,形成了连贯的操作过程,给用户及时的反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拨动按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将所述旋钮与所述按键壳体连接,所述旋钮受到外力带动所述复位件旋转,所述复位件受力后回弹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所述旋钮复位。
其中设置的所述复位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省力,用户不用手动将所述旋钮转回原位,而所述复位件会自己回弹而带动所述旋钮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拨动按键还包括有所述复位件相对应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旋钮转动的角度。
其中,所述限位结构是用于限制所述旋钮能够转过的角度,避免旋钮空转造成无意义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按键还包括有回位件,所述回位件设置在所述机械按键与所述按键壳体之间,所述回位件被压缩后回弹带动所述机械按键回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机械按键和所述按键壳体支架设置所述回位件,提高了便利性,而且有很好的操作感和体验感,在所述回位件带动所述机械按键回位的过程中也给予用户良好的反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壳体靠近所述旋钮一侧还设置有凸台,所述通孔穿过所述凸台顶壁。
需要说明这里设置的凸台,为部件的安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撑平台,提高了部件连接的稳固性,避免直接安装在按键壳体顶壁上造成部件之间的拥挤和碰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件为具有两个自由端的扭簧,所述自由端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凸台上的两道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旋钮在施加外力时,所述第一自由端被转动至所述第一凹槽的终止端,所述第二自由端对所述第二凹槽的起始端施加压力,使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端都分别受到来自相邻侧壁的压力产生回弹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此处的两道凹槽结构与所述扭簧上的两个自由端相配合,所述扭簧在转动时使两个自由端分别受到压力,外力卸载后,所述扭簧发生回弹并且复位,又保证了旋钮不超出规定的转动范围,也能够对旋钮的归位起到了辅助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相对应的槽位,所述槽位包括一号槽位和二号槽位,所述一号槽位覆盖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二号槽位覆盖所述第二自由端,转动所述旋钮使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分别与相应槽位的一侧壁接触,所述扭簧被压缩具有回弹性,撤销外力所述扭簧恢复初始状态。
其中,在所述旋钮上设置两个与扭簧的两个自由端相应的槽位,一个作用是能增强所述旋钮与所述扭簧两者之间的配合性,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另外也避免了长期转动时产生摩擦,使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受磨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和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拨动按键还包括拨钮,所述拨钮设置在所述旋钮的侧壁上,所述拨钮设置在所述缺口内部,拨动所述拨钮时所述旋钮会同步转动。
此处设置有拨钮,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拨钮来进行操作,相比起旋钮会更加方便,避免了旋钮在一些情况下容易打滑,造成转动不准确的情况,另外所述拨钮也可以明确地显示出可转动的范围,即可转动的范围为所述缺口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和连接在所述按键本体一侧壁上的按键轴,所述按键轴从所述旋钮异侧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回位件安装在所述按键轴的外侧壁。
其中所述机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和按键轴,首先按键本体给用户的接触面积更大,按压起来更加方便和舒适,其次按键轴与回位件的配合,能够使用户在按下按键本体后产生回弹,及时给用户反馈了压感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按键中设置的所述回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被压缩时会受到压力产生弹性,撤销外力所述弹簧回弹并带动所述按键本体和所述按键轴回位。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回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有很好的弹力,且结构简单重量轻,设置在结构中不会产生很大的重量,但能够发挥很好的回弹性,被压缩后回弹会带动按键本体回位,使操作更加便捷可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壳体顶壁靠近所述按键本体一侧设置有中空部,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中空部内,所述弹簧被压缩时会受到来自所述中空部的反作用力。
其中所述中空部是为了让弹簧能够更加稳固地安装,起到了类似固定槽的作用,提升了稳定性,也给内部零件增加了一层保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轴远离所述按键本体一侧的端部和所述通孔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限制所述按键轴在脱落方向上的轴向位移。
此处卡簧是用于防止所述按键轴脱落,按键轴表面比较顺滑是为了避免按下按键本体是发生卡顿,但是当所述按压按键处于颠倒状态时,所述按键轴因为重力原因是容易脱落的,所以此处要设置一个有限制作用的结构或部件来避免以上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也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上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集成电板,所述集成电板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部,所述拨动按键和所述按压按键均与所述集成电板上的电子控制元件连接。
其中,所述智能设备采用了上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能够将多种功能集成在所述拨动按键和所述按压按键上,操作更加简单,给用户的操作带来了便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拨动按键上设置有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所述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与所述集成电板上设置的与其相应的摆臂相卡接,旋转所述拨动按键时,所述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的转动也同步带动了所述摆臂运行触发所述电子控制元件的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与所述摆臂相配合,所述摆臂就像是中间的媒介,通过所述摆臂把所述旋钮的转动传递到了电子控制元件上,使智能设备能够产生相应的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拨动按键和按压按键设置在一个按键壳体上,使整体更加简洁,同时避免了繁琐的按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拨动按键可以进行双向的拨动,同时能够在拨动后自行复位,在智能设备上使用时可以实现更多功能。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按压按键可以在按下后回弹复位,同时设置有卡簧能够限制按压按键的位移,避免按压按键发生脱落。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拨动按键也设置有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拨动按键的转动范围,避免进行无意义的空转。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集成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按键壳体;101、通孔;102、凸台;1021、第一凹槽;1022、第二凹槽;11、中空部;21、旋钮;210、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211、一号槽位;212、二号槽位;22、拨钮;3、扭簧;31、第一自由端;32、第二自由端;41、按键本体;42、按键轴;421、弹簧;422、卡簧;5、设备本体;6、集成电板;61、摆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被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中设置的旋钮和按键位置比较近,能够在一个按键壳体上进行集成,避免了设置多个按键造成操作的麻烦,智能设备上使用了这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复合在一个按键或旋钮上,不仅便于用户操作,而且成本更低。
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包括按键壳体1、拨动按键、按压按键,按键壳体1的顶壁上还设置有通孔101,且按键壳体1的侧壁具有缺口;拨动按键包括旋钮21,旋钮21设置于按键壳体1的内侧,缺口处可调整旋钮21的旋转角度与方向;按压按键包括机械按键,机械按键安装在通孔101内。
需要说明的是,拨动按键和按压按键均设置在按键壳体1上,两者之间距离设置会更近,用户在使用拨动按键的同时,也可以在缺口处旋转旋钮21进行操作,提高了操作性和一体便捷性,在完成工作或者运行后及时便于下一次的操作,形成了连贯的操作过程,给用户及时的反馈。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拨动按键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将旋钮21与按键壳体1连接,旋钮21受到外力带动复位件旋转,复位件受力后回弹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旋钮21复位。
其中,设置的复位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省力,用户不用手动将旋钮21转回原位,而复位件会自己回弹而带动旋钮21复位。
当用户将旋钮21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复位件会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一定回弹力,当外力卸载后,复位件因为自身的材质原因以及回弹力的影响而恢复原先形态,这时旋钮21也可以被带动复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拨动按键还包括与复位件相对应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限制旋钮转动的角度。
其中,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旋钮21能够转过的角度,避免旋钮21空转造成无意义的运行,如果不设置限位结构,比如直接让旋钮21可以进行一周一周的连续性旋转,那样用户在后续的使用时,对于目前旋钮21的位置没有办法进行一个很好的把控,如果用户不注意,操作时一直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旋钮21,内部设置的复位件很容易在不断的转动过程中发生断裂,影响了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按压按键还包括有回位件,回位件设置在机械按键与按键壳体之间,回位件被压缩后回弹带动机械按键回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机械按键和按键壳体1之间设置回位件,提高了便利性,而且有很好的操作感和体验感,在回位件带动机械按键回位的过程中也给予用户良好的反馈,例如用户按下机械按键后,回位件也同步回弹,给了一个反馈作用那么之后用户对于按下机械按键时需要的力度与速度就有了初始的印象,便于长期的使用和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2和图3,按键壳体顶壁的一侧还设置有凸台102,通孔101穿过凸台102顶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设置的凸台102为部件的安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撑平台,提高了部件连接的稳固性,避免直接安装在按键壳体顶壁10上造成部件之间的拥挤和碰撞,按压按键或者是拨动按键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是否设置在凸台102上或者按键壳体顶壁10上,操作空间就更大,而且可以设置更多辅助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2和图3,复位件为具有两个自由端的扭簧3,自由端包括第一自由端31和第二自由端32;限位结构为设置在凸台上的两道凹槽,凹槽包括第一凹槽1021和第二凹槽1022,第一自由端31位于第一凹槽1021内,第二自由端32位于第二凹槽1022内,旋钮在施加外力时,第一自由端31被转动至第一凹槽1021的终止端,第二自由端32对第二凹槽1022的起始端施加压力,使扭簧3的两个自由端都分别受到来自相邻侧壁的压力产生回弹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此处的两道凹槽结构与扭簧3上的两个自由端相配合,扭簧3在转动时使两个自由端分别受到压力,外力卸载后,扭簧3发生回弹并且复位,又保证了旋钮21不超出规定的转动范围,也能够对旋钮21的归位起到了辅助作用。
具体的,此处第一自由端31和第二自由端32都在设置在相应的凹槽内,下文中“顺时针”或“逆时针”都是针对附图时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实际情况中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扭簧发生顺时针转动,则第一自由端31顺时针转动至第一凹槽1021的终止端即图中第一凹槽的最右侧,此时第一自由端31受到了终止端侧壁的压力,第二自由端32也因为转动和自身材质的影响,它对旁边相邻的第二凹槽1022的侧壁也产生了压力,扭簧是具有回弹性的,且有一定的强度,当扭簧3上的外力被卸载后,两个自由端都会在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转动的角度约等于之前顺时针转动过的角度,此时没有外力,扭簧3自然会回到最初时的状态,使得整个扭簧3处于稳定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6,旋钮21上设置有两个与第一自由端31和第二自由端32相对应的槽位,槽位包括一号槽位211和二号槽位212,一号槽位211覆盖第一自由端31,二号槽位212覆盖第二自由端32,转动旋钮21使第一自由端31和第二自由端32分别与相应槽位的一侧壁接触,扭簧被压缩具有回弹性,撤销外力扭簧恢复初始状态。
其中,在旋钮21上设置两个与扭簧3的两个自由端相应的槽位,一个作用是能增强旋钮21与扭簧3两者之间的配合性,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另外也避免了长期转动时产生摩擦,如果仅仅只在凸台102上设置凹槽,而旋钮21上不设置类似凹槽结构,那样旋钮21在旋转时有可能造成打滑或者与扭簧3产生不必要的摩擦,那么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受到的摩擦力会很大,容易造成零件的磨损,所以这种设置可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和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拨动按键还包括拨钮22,拨钮22设置在旋钮21的侧壁上,拨钮22设置在缺口内部,拨动拨钮22时旋钮21会同步转动。
此处设置有拨钮22,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拨钮22来进行操作,相比起旋钮21会更加方便,如果不设置拨钮22的话,用户通过旋钮21转动一般都需要用手指转动旋钮21,有拨钮22的话,就可以避免了旋钮21在一些情况下容易打滑,造成转动不准确的情况,另外拨钮22也可以明确地显示出可转动的范围,例如转动到缺口的最边缘,就是可调整的范围以及到了最大值,同理,用户也可以反向转动到另外一边,拨钮21可转动的范围为缺口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说明书附图7,机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41和连接在按键本体一侧壁上的按键轴42,按键轴42从旋钮21异侧穿过通孔101,回位件安装在按键轴42的外侧壁。
其中,机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41和按键轴42,首先按键本体41给用户的接触面积更大,按压起来更加方便和舒适,其次按键轴42与回位件的配合,能够使用户在按下按键本体41后产生回弹,及时给用户反馈了压感的信息。
具体的,把回位件设置在按键轴42的外侧壁,此时按键本体41处在回位件的一端,但回位件的另一端也被限制了位移,当按下按键本体41时,按键轴42向通孔101内移动,而由于我们的设置,回位件无法穿过通孔101,则一侧受到压力的作用被压缩,故当外力卸载后,回位件因为自身的回弹而带动了按键轴42向按键本体41方向运动,使得按键本体41能够回位恢复初始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说明书附图4,按压按键中设置的回位件为弹簧421,弹簧421被压缩时会受到压力产生弹性,撤销外力,弹簧421回弹并带动按键本体41和按键轴42回位。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回位件为弹簧421,弹簧421有很好的弹力,且结构简单重量轻,设置在结构中不会产生很大的重量,但能够发挥很好的回弹性,被压缩后回弹会带动按键本体41回位,使操作更加便捷可靠,另外弹簧比较常见,如果后续弹簧421因为长期的使用导致弹性变差,商家可以及时找到相同型号的弹簧进行更换,给用户进行维修服务,如果使用比较复杂的回位件对于后续的服务工作以及维修会带来维修时间以及维修质量上的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说明书附图5,按键壳体顶壁10靠近按键本体41一侧设置有中空部11,弹簧421安装在中空部11内,弹簧421被压缩时会受到来自中空部的反作用力。
其中中空部是为了让弹簧421能够更加稳固地安装,起到了类似固定槽的作用,提升了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不设置中空部11,也容易导致弹簧421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蚀或受空气中的水分影响而生锈,影响了按键的正常运作,这个中空部11就像是一个集保护壳和固定槽于一体的结构,可以保证弹簧421安装的稳定性,也可以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8,按键轴42远离按键本体41一侧的端部和通孔101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卡簧422,卡簧422限制按键轴42在脱落方向上的轴向位移。
此处卡簧422是用于防止按键轴42脱落,按键轴42表面比较顺滑是为了避免按下按键本体41时发生卡顿,但是当按压按键处于颠倒状态或者处于晃动状态的时候,按键轴42因为重力或者惯性原因是容易脱落的,所以此处要设置一个有限制作用的结构或部件来防止按键轴42造成脱落,另外卡簧422具有一定的弹性,把卡簧422设置在按键轴42端部和通孔101的连接处也帮助了按键轴42进行回弹过程,当按下按键本体41时,按键轴42会经由通孔101向卡簧422运动,卡簧422也会受到压力,然后对按键轴42给予一定反作用力,不仅起到了固定作用,也增加了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9至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包括:设备本体5、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集成电板6,集成电板6设置在设备本体5内部,拨动按键和按压按键均与集成电板6上的电子控制元件连接。
其中,智能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能够将多种功能集成在拨动按键和按压按键上,操作更加简单,给用户的操作带来了便利。
在一个实施例中,拨动按键上设置有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210,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210与集成电板6上设置的与其相应的摆臂61相卡接,旋转拨动按键时,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210的转动也同步带动了摆臂61运行触发电子控制元件的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210与摆臂61相配合,摆臂61就像是中间的媒介,通过摆臂61把旋钮21的转动信息传递到了电子控制元件上,使智能设备能够产生相应的调整。
具体的,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210先卡接在摆臂61处,当旋钮21进行转动时,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210会进行转动,因为它与摆臂61是卡接的关系,所以摆臂61就会跟随转动,此时会触发电子控制元件的开关,通过摆臂61的拨动方向和角度对智能设备的设置进行调整,比如调节音量大小等等功能。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壳体,所述按键壳体的顶壁上还设置有通孔,且所述按键壳体的侧壁具有缺口;
拨动按键,所述拨动按键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按键壳体的内侧,所述缺口处可调整所述旋钮的旋转角度与方向;
按压按键,所述按压按键包括机械按键,所述机械按键安装在所述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按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将所述旋钮与所述按键壳体连接,所述旋钮受到外力带动所述复位件旋转,所述复位件受力后回弹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所述旋钮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按键还包括有所述复位件相对应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旋钮转动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按键还包括有回位件,所述回位件设置在所述机械按键与所述按键壳体之间,所述回位件被压缩后回弹带动所述机械按键回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壳体靠近所述旋钮一侧还设置有凸台,所述通孔穿过所述凸台顶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具有两个自由端的扭簧,所述自由端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凸台上的两道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旋钮在施加外力时,所述第一自由端被转动至所述第一凹槽的终止端,所述第二自由端对所述第二凹槽的起始端施加压力,使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端都分别受到来自相邻侧壁的压力产生回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相对应的槽位,所述槽位包括一号槽位和二号槽位,所述一号槽位覆盖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二号槽位覆盖所述第二自由端,转动所述旋钮使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分别与相应槽位的一侧壁接触,所述扭簧被压缩具有回弹性,撤销外力所述扭簧恢复初始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按键还包括拨钮,所述拨钮设置在所述旋钮的侧壁上,所述拨钮设置在所述缺口内部,拨动所述拨钮时所述旋钮会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和连接在所述按键本体一侧壁上的按键轴,所述按键轴从所述旋钮异侧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回位件安装在所述按键轴的外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按键中设置的所述回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被压缩时会受到压力产生弹性,撤销外力所述弹簧回弹并带动所述按键本体和所述按键轴回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壳体靠近所述按键本体一侧设置有中空部,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中空部内,所述弹簧被压缩时会受到来自所述中空部的反作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轴远离所述按键本体一侧的端部和所述通孔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限制所述按键轴在脱落方向上的轴向位移。
13.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
集成电板,所述集成电板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部,
所述拨动按键和所述按压按键均与所述集成电板上的电子控制元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按键上设置有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所述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与所述集成电板上设置的与其相应的摆臂相卡接,旋转所述拨动按键时,所述拨动开关摆臂卡接槽的转动也同步带动了所述摆臂运行触发所述电子控制元件的开关。
CN202320218496.4U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 Active CN219123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8496.4U CN219123140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8496.4U CN219123140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3140U true CN219123140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8496.4U Active CN219123140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3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7220563A (ja) 電動工具用トリガースイッチ
CN219123140U (zh) 一种旋压一体的集成按键及智能设备
US5634815A (en) Battery receiving mechanism
JPH0973843A (ja) スイッチ構造
CN112563063B (zh) 应用于核磁环境下的旋钮按键结构
JP2003056547A (ja) ヒンジ装置
US5700956A (en) Signal generating pressure gauge
CN218101037U (zh) 一种旋钮按压触摸桌面式控制开关
CN208819789U (zh) 一种多功能按键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WO2013182158A1 (zh) 一种移动终端按键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11454411U (zh) 一种手柄的旋转调节装置
JP2601754Y2 (ja) ロータリスイッチ
CN218525487U (zh) 电源开关
CN213254924U (zh) 一种绞肉机的旋转开关总成
CN217401430U (zh) 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旋转机构
CN211531267U (zh) 一种带蓝牙功能的触发按键
CN219846232U (zh) 一种搅拌机
JP2960914B2 (ja) ブレーカーのハンドル操作装置
CN113496842B (zh) 集成式开关盒及割草机
CN211479922U (zh) 集成式开关盒及割草机
JPH0468725B2 (zh)
CN210575773U (zh) 一种后备保护器的一体式联动报警机构
US3001041A (en) Snap-action devices
JPS5843308Y2 (ja) 公衆電話機におけるハンガ−シヤフト用ト−シヨンスプリングの取付構造
JPS6042426Y2 (ja) スイツ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