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0589U - 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0589U
CN219120589U CN202223434531.0U CN202223434531U CN219120589U CN 219120589 U CN219120589 U CN 219120589U CN 202223434531 U CN202223434531 U CN 202223434531U CN 219120589 U CN219120589 U CN 219120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gas
organic waste
chamber
furnace body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45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Zhuo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Zhuo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Zhuo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Zhuo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45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0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0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0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2Heat utilisation in combustion or incineration of waste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涉及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有机废气焚烧炉包括管式炉体、气流板和燃烧器;管式炉体具有内腔;管式炉体包括周壁和第一端壁,周壁具有靠近第一端壁的第一段。气流板位于内腔,气流板的一端与第一端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段连接,将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段、第一端壁和气流板共同围成第一腔室;管式炉体上具有与第一腔室直接连通的废气进口,气流板上具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多个气孔。燃烧器设置于第一端壁并被配置成:经过燃烧器的燃气直接进入第二腔室内。本申请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可使有机废气和燃气充分混合,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可降低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政策要求越来越严格,各行各业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等有机废气的清洁排放也越来越重视。
目前,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将有机废气通入焚烧炉中,将有机废气与燃气混合后,于高温环境下进行燃烧,以将有机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后出,减少污染。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的有机废气焚烧炉中,燃气与有机废气(特别是流量小于1000NM3/h的有机废气)的混合存在不充分、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有机废气的燃烧不够充分,进而使得有机废气燃烧后排出的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较高,排放至大气中,会造成污染,无法满足不断严格的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其旨在改善现有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内燃气和有机废气的混合不均匀、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包括:
管式炉体,管式炉体具有内腔;管式炉体包括周壁和第一端壁,周壁具有靠近第一端壁的第一段。
气流板,气流板设置于内腔,且气流板的一端与第一端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段连接,以将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段、第一端壁以及气流板共同围成第一腔室;管式炉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腔室直接连通的废气进口,气流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气孔。
燃烧器,燃烧器设置于第一端壁,燃烧器被配置成:经过燃烧器的燃气直接进入第二腔室内。
该设备中,气流板将管式炉体的内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由于燃烧器设置于第一端壁,且燃烧器被配置成:经过燃烧器的燃气直接进入第二腔室内,使得燃气经燃烧器达到有机废气的自燃温度后,燃气进入第二腔室内首先到达靠近第一端壁的区域处。
第一段、第一端壁以及气流板共同围成第一腔室,即第一腔室位于整个内腔的靠近第一端壁的区域;气流板上具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气孔,废气进口直接与第一腔室连通,使得有机废气经废气进口进入第一腔室后在第一腔室内汇集,然后可以经气孔处进入第二腔室内并首先到达靠近第一端壁的区域处,可实现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内的靠近第一端壁的区域处汇合,使得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内向远离第一端壁方向的扩散混合路径较长,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且气流板上的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实现在第一腔室内汇集的有机废气可以同时经多个气孔进入第二腔室,使得沿多个路径流向第二腔室内的有机废气与燃气充分混合,也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
此外,在第一腔室内汇集分散后的有机废气进入气孔的孔内时,由于有机废气分散的空间迅速缩小,导致有机废气被压缩后被赋予一定的流动速度,使得经气孔进入第二腔室内的有机废气具有一定冲击速度;具有一定冲击速度的有机废气与燃气接触后可与燃气充分碰撞,也有利于提高燃气与有机废气的混合程度,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特别适合于对通入第一腔室内的流量小于1000NM3/h的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处理。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流板为回转体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气流板为回转体结构,使得第一腔室也为回转体结构,进而使得第一腔室内的有机废气是沿管式炉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管式炉体的周向,多个气孔间隔设置;且沿气流板的延伸方向,多个气孔间隔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气流板为回转体结构,使得有机废气在第一腔室内是沿管式炉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气孔沿管式炉体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气孔沿气流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可以实现气流板对有机废气进行分流,使得有机废气从管式炉体的周向的多个气孔以及气流板的延伸方向的多个气孔同时进入第二腔室中,有利于提高有机废气与燃气的混合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降低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气流板的延伸方向垂直。
由于燃烧器设置于第一端壁,且燃烧器被配置成:经过燃烧器的燃气直接进入第二腔室内,使得燃气是沿着平行于管式炉体的轴线方向进入第二腔室内。气流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壁和第一段(即周壁的靠近第一端壁的区域),使得气流板相对管式炉体的轴线方向呈倾斜设置方式,且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气流板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气孔的轴线方向相对于管式炉体的轴线方向呈倾斜设置方式,进而使得汇集在第一腔室内的有机废气可以经气流板上的气孔,沿着相对于管式炉体的轴线(即燃气进入第二腔室内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呈与管式炉体的轴线间夹角为锐角的角度进入第二腔室内的靠近第一端壁的区域,更有利于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内的靠近第一端壁的区域处汇合,使得燃气与具有一定冲击速度的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内向远离第一端壁方向的扩散混合路径较长,有利于有机废气与燃气充分混合,以便充分燃烧。
此外,由于有机废气进入第二腔室内的方向相对于燃气进入第二腔室内的方向呈倾斜方式,燃气和有机废气可充分碰撞,有利于燃气与有机废气快速且充分混合均匀,特别适合于对通入第一腔室内的流量小于1000NM3/h的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处理,进而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降低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流板的延伸方向与管式炉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上述技术方案中,气流板的延伸方向与管式炉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不仅有利于保障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内的靠近第一端壁的区域处汇合,使得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内向远离第一端壁方向的扩散混合路径较长;还可以使得燃气和有机废气的混合较为均匀,并有利于驱动燃气和有机废气的混合气向第二腔室内的远离第一端壁的方向扩散,有利于燃烧后气体的排出。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管式炉体的轴线方向,第一段的尺寸与周壁的尺寸之比为(1~2):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沿管式炉体的轴线方向,第一段的尺寸与周壁的尺寸之比为(1~2):10,有利于使得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内向远离第一端壁方向的扩散混合路径较长,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有机废气焚烧炉还包括用于输送有机废气的废气管道,废气管道位于管式炉体外并与废气进口连通,废气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流量计的设置,可监控进入第一腔室内的有机废气的流速,以便于调控进入第一腔室内的有机废气的流速。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有机废气焚烧炉还包括陶瓷材质的蜂窝板,蜂窝板设置于第二腔室并位于远离第一端壁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陶瓷材质的蜂窝板设置于第二腔室内并位于远离第一端壁的一侧,可以阻挡部分的有机废气直接排出管式炉体,并使得被阻挡的有机废气返回第二腔室的中部进行再次燃烧,有利于避免有机废气燃烧不充分,而导致的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较高的情况。
此外,蜂窝板为陶瓷材质,使得蜂窝板具有蓄热功能,燃烧后的具有较高温度的气体可以在蜂窝板的蜂窝孔处短暂停留,并将热量传递至蜂窝板后再排出,使得管式炉体排出的气体温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安全性;蜂窝板蓄热后具有一定的温度,有利于使得第二腔室内的燃烧温度较为衡定,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也有利于节能。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燃烧器为多孔介质预混式燃烧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燃烧器为多孔介质预混式燃烧器,有利于提高有机废气的燃烧充分性,有利于降低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有机废气焚烧炉还包括烟囱,烟囱设置于管式炉体的远离第一端壁的一端,并与第二腔室直接连通。烟囱具有烟气出口,烟囱的远离烟气出口的一端设置有调节风门,调节风门连通烟囱的内部和烟囱的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从管式炉体内进入烟囱内的气体温度较高,使得烟囱内的气体具有热抽力;在烟囱内气体的热抽力作用下,烟囱外的冷空气可以均经调节风门处进入烟囱内,有利于降低烟囱内气体的温度,进而降低烟囱排出的气体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安全性;相对于采用风机对烟囱内输送冷空气的方式,可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废气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废气焚烧炉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式炉体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气体在管式炉体内的扩散示意图。
图标:101-轴线方向;110-管式炉体;111-周壁;1111-第一段;112-第一端壁;113-第一腔室;114-第二腔室;1141-汇集区域;115-废气进口;120-气流板;121-气孔;130-燃烧器;131-燃气进口;140-废气管道;150-流量计;160-蜂窝板;170-观察窗口;180-第一检修口;190-烟囱;191-烟气出口;200-调节风门;210-温度检测元件;220-第二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部”“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以用于对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处理。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废气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废气焚烧炉的剖面图,请参阅图1和图2,有机废气焚烧炉包括管式炉体110、气流板120以及燃烧器130。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式炉体110的剖面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请参阅图2至图4,管式炉体110具有内腔;管式炉体110包括周壁111和第一端壁112,周壁111具有靠近第一端壁112的第一段1111,第一段1111即为图3中标号1111所指的虚线框内的周壁111部分。
气流板120设置于内腔,且气流板120的一端与第一端壁112连接,气流板120的另一端与第一段1111连接,以将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113和第二腔室114,第一段1111、第一端壁112以及气流板120共同围成第一腔室113;管式炉体110上设置有与第一腔室113直接连通的废气进口115,气流板120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113和第二腔室114的气孔121。
燃烧器130设置于第一端壁112,燃烧器130被配置成:经过燃烧器130的燃气(例如天然气等)直接进入第二腔室114内。燃气经燃气进口131进入燃烧器130内。
图5为气体在管式炉体110内的扩散示意图,定义第二腔室114的靠近第一端壁112的区域为汇集区域1141,汇集区域1141即为图5中标号1141所指的虚线框内的区域。
请参阅图2至图5,由于燃烧器130设置于第一端壁112,燃烧器130被配置成:经过燃烧器130的燃气直接进入第二腔室114内,使得燃气经燃烧器130达到有机废气的自燃温度后,燃气再从第一端壁112处沿平行于管式炉体110的轴线方向101进入第二腔室114内(如图5所示);即燃气进入第二腔室114时首先到达汇集区域1141处。
第一段1111、第一端壁112以及气流板120共同围成第一腔室113,使得第一腔室113在整个内腔中是位于靠近第一端壁112的区域的;气流板120上具有连通第一腔室113和第二腔室114的气孔121,废气进口115直接与第一腔室113连通,使得有机废气经废气进口115进入第一腔室113后能够在第一腔室113内汇集,然后可以经气孔121处进入第二腔室114内并首先到达汇集区域1141处(如图5所示),可实现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114内的汇集区域1141处汇合,使得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114内向远离第一端壁112方向的扩散混合路径较长,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
气流板120上的气孔121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实现在第一腔室113内汇集的有机废气可以同时经多个气孔121进入第二腔室114,使得沿多个路径流向第二腔室114内的有机废气与燃气充分混合,也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
此外,在第一腔室113内汇集分散后的有机废气进入气孔121的孔内时,由于有机废气分散的空间迅速缩小,导致有机废气被压缩后被赋予一定的流动速度,使得经气孔121进入第二腔室114内的有机废气具有一定冲击速度。具有一定冲击速度的有机废气与燃气接触后可与燃气充分碰撞,也有利于提高燃气与有机废气的混合程度,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特别适合于对通入第一腔室113内的流量小于1000NM3/h的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处理。
在本申请中,气流板120为回转体结构。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第一腔室113也为回转体结构,进而使得第一腔室113内的有机废气是沿管式炉体110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气孔121的数量为多个,沿管式炉体110的周向,多个气孔121间隔设置。
由于气流板120为回转体结构,使得有机废气在第一腔室113内是沿管式炉体110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气孔121沿管式炉体110的周向间隔设置,可以实现气流板120对有机废气进行分流,使得有机废气从管式炉体110的周向的多个气孔121同时进入第二腔室114中,有利于提高有机废气与燃气的混合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降低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
再进一步地,沿气流板120的延伸方向,多个气孔121间隔设置;上述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流板120对有机废气的分流效果,使得有机废气从沿气流板120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气孔121同时进入第二腔室114中,有利于提高有机废气与燃气的混合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降低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气流板120上气孔121的数量和孔径进行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中,气孔121的轴线方向与气流板120的延伸方向垂直。
由于燃烧器130设置于第一端壁112,且燃烧器130被配置成:经过燃烧器130的燃气直接进入第二腔室114内,使得燃气是沿着平行于管式炉体110的轴线方向进入第二腔室114内。气流板12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壁112和第一段1111(即周壁111的靠近第一端壁112的区域),使得气流板120相对管式炉体110的轴线方向呈倾斜设置方式,且气孔121的轴线方向与气流板120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气孔121的轴线方向相对于管式炉体110的轴线方向呈倾斜设置方式,进而使得汇集在第一腔室113内的有机废气可以经气流板120上的气孔121,沿着相对于管式炉体110的轴线(即燃气进入第二腔室114内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呈与管式炉体110的轴线间夹角为锐角的角度进入第二腔室114内的汇集区域1141处,更有利于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114内的汇集区域1141处汇合,使得燃气与具有一定冲击速度的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114内向远离第一端壁112方向的扩散混合路径较长,有利于有机废气与燃气充分混合,以便充分燃烧。
此外,由于有机废气进入第二腔室114内的方向相对于燃气进入第二腔室114内的方向呈倾斜方式,燃气和有机废气可充分碰撞,有利于燃气与有机废气快速且充分混合均匀,特别适合于对通入第一腔室113内的流量小于1000NM3/h的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处理,进而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降低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气孔121的轴线方向与气流板120的延伸方向垂直是指:气孔121的轴线方向与气流板120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在90°左右。
在本实施例中,气孔121的轴线方向与气流板120的延伸方向之间为90°。
进一步地,气流板120的延伸方向与管式炉体110的轴线方向101之间的夹角α为30~60°,夹角α即为图4中α所指的角度。
上述设置方式,不仅有利于保障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114内的汇集区域1141处汇合,使得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114内向远离第一端壁112方向的扩散混合路径较长;还可以使得燃气和有机废气的混合较为均匀,并有利于驱动燃气和有机废气的混合气向第二腔室114内的远离第一端壁112的方向扩散,有利于燃烧后气体的排出。
作为示例性地,气流板120的延伸方向与管式炉体110的轴线方向101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为30°、35°、45°、50°、55°或者60°等等。在本申请中,沿管式炉体110的轴线方向101,第一段1111的尺寸与周壁111的尺寸之比为(1~2):10。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沿管式炉体110的轴线方向101,汇集区域1141的尺寸占第二腔室114的尺寸较小,进而有利于使得燃气与有机废气在第二腔室114内向远离第一端壁112方向的扩散混合路径较长,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
在本申请中,有机废气焚烧炉还包括用于输送有机废气的废气管道140,废气管道140位于管式炉体110外并与废气进口115连通,废气管道140上设置有流量计150。
流量计150的设置,可监控进入第一腔室113内的有机废气的流速,以便于调控进入第一腔室113内的有机废气的流速。
有机废气焚烧炉还包括陶瓷材质的蜂窝板160,蜂窝板160设置于第二腔室114并位于远离第一端壁112的一侧。
蜂窝板160设置于第二腔室114内并位于远离第一端壁112的一侧,可以阻挡部分的有机废气直接排出管式炉体110,并使得被阻挡的有机废气返回第二腔室114的中部进行再次燃烧,有利于避免有机废气燃烧不充分,而导致的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较高的情况。
此外,蜂窝板160为陶瓷材质,使得蜂窝板160具有蓄热功能,燃烧后的具有较高温度的气体可以在蜂窝板160的蜂窝孔处短暂停留,并将热量传递至蜂窝板160后再排出,使得管式炉体110排出的气体温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安全性;蜂窝板160蓄热后具有一定的温度,有利于使得第二腔室114内的燃烧温度较为衡定,有利于有机废气的充分燃烧,也有利于节能。
在本申请中,燃烧器130为多孔介质预混式燃烧器,有利于提高有机废气的燃烧充分性,有利于降低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气体中CO和NOx的含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3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燃烧器,例如,多孔介质非预混式燃烧、普通预混式燃烧器或普通非预混式燃烧器等。
在本申请中,管式炉体110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第二腔室114内进行温度检测的温度计(图中未示出),以便及时调控第二腔室114内的温度。作为示例性地,第二腔室114内的温度控制在760℃以上。
第二腔室114内还设置有长明灯,以用于避免第二腔室114内熄火。
如图1所示,管式炉体110上还设置有观察窗口170,以便及时观察管式炉体110内的情况。
管式炉体110上还设置有第一检修口180,便于对管式炉体110内进行检修。
管式炉体11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作为示例性地,保温层为陶瓷纤维材质。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4,在本申请中,有机废气焚烧炉还包括烟囱190,烟囱190设置于管式炉体110的远离第一端壁112的一端,并与第二腔室114直接连通。烟囱190远离第二腔室114的一端具有烟气出口191,从第二腔室114进入烟囱190内的气体从烟气出口191处排出。
在本申请中,烟囱190沿管式炉体110的径向延伸设置。实际使用时,管式炉体110的轴线方向101与水平方向平行,烟囱190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使得从第二腔室114进入烟囱190内的气体沿高度上升后,从烟气出口191处排出。
烟囱190的远离烟气出口191的一端设置有调节风门200,调节风门200连通烟囱190的内部和烟囱190的外部。
由于从管式炉体110内进入烟囱190内的气体温度较高,使得烟囱190内的气体具有热抽力;在烟囱190内气体的热抽力作用下,烟囱190外的冷空气可以均经调节风门200处进入烟囱190内,有利于降低烟囱190内气体的温度,进而降低烟囱190排出的气体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安全性;相对于采用风机对烟囱190内输送冷空气的方式,可降低能耗。
作为示例性地,调节风门200可以为可调百叶窗风门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烟囱190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烟囱190内气体进行温度检测的温度检测元件210(例如温度计等)。
烟囱190上还设置有第二检修口220,便于及时对烟囱190内进行检修。
烟囱19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作为示例性地,保温层为陶瓷纤维材质。
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废气焚烧炉的运行操作如下:
燃烧器130启动前先预吹扫,吹扫完成后,长明灯的燃气管线自动阀立刻打开,同时燃烧器130的点火变压器带电产生火花以点燃长明灯,长明灯点火成功且火焰信号显示正常后,燃烧器130启动主电磁阀供气(天然气)并燃烧,向第二腔室114内输送热量。等待第二腔室114内温度达到760℃以上后,向第一腔室113内切换输送有机废气。燃烧后的有机废气经过蜂窝板160后到达烟囱190内,然后经烟气出口191处排出。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可高达99.99%,对有机废气的气体种类不限制、浓度不限制;有机废气燃烧后排放的气体中NOx的含量低于30mg/m3。特别适用于对小流量(小于1000NM3/h)的有机废气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式炉体,所述管式炉体具有内腔;所述管式炉体包括周壁和第一端壁,所述周壁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壁的第一段;
气流板,所述气流板设置于所述内腔,且所述气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以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端壁以及所述气流板共同围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管式炉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直接连通的废气进口,所述气流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多个气孔;
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燃烧器被配置成:经过所述燃烧器的燃气直接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板为回转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管式炉体的周向,多个所述气孔间隔设置;且沿所述气流板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气孔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气流板的延伸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管式炉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管式炉体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段的尺寸与所述周壁的尺寸之比为(1~2):1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气焚烧炉还包括用于输送有机废气的废气管道,所述废气管道位于所述管式炉体外并与所述废气进口连通,所述废气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气焚烧炉还包括陶瓷材质的蜂窝板,所述蜂窝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端壁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为多孔介质预混式燃烧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气焚烧炉还包括烟囱,所述烟囱设置于所述管式炉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端壁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腔室直接连通;
所述烟囱具有烟气出口,所述烟囱的远离所述烟气出口的一端设置有调节风门,所述调节风门连通所述烟囱的内部和所述烟囱的外部。
CN202223434531.0U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 Active CN219120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4531.0U CN219120589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4531.0U CN219120589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0589U true CN219120589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4531.0U Active CN219120589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0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2841B (zh) 一种解耦燃气燃烧器
CN104121581A (zh) 一种高效低NOx管式加热炉低浓度富氧燃烧系统及燃烧器
CN208139272U (zh) 一种低氮气体燃烧器
CN208139271U (zh) 一种低氮气体燃烧器
KR102658128B1 (ko) 가스 퍼니스
JPS6323442B2 (zh)
CN106931451B (zh) 旋流式焚烧炉
CN219120589U (zh) 一种有机废气焚烧炉
KR20200138040A (ko) 가스 퍼니스
CN208907617U (zh) 燃烧器、燃烧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CN116906904A (zh) 一种气液多燃料一体式燃烧器
CN208154485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的二次风优化系统
CN115789638A (zh) 一种全预混式纯氧燃烧的无焰燃烧系统
CN206786737U (zh) 一种燃烧器
JPH04324014A (ja) 回転焼却炉内への空気の導入方法
CN211502762U (zh) 一种水冷式燃气超低氮燃烧装置
CN208907618U (zh) 燃烧器、燃烧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CN107314399A (zh) 一种燃气轮机的预混装置及燃烧室
CN209229758U (zh) 一种高浓度可燃气体焚烧炉及系统
CN111981478A (zh) 低氮燃烧器、低氮燃烧系统及其燃烧方法
CN211876023U (zh) 低氮燃烧器及低氮燃烧系统
CN211694881U (zh) 低氮燃气燃烧器
CN109114549A (zh) 燃烧器、燃烧系统和沥青搅拌站
CN216814161U (zh) 一种进气装置和燃烧器
CN219889553U (zh) 一种自动调节风量的低氮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