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8649U - 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8649U
CN219118649U CN202222914897.1U CN202222914897U CN219118649U CN 219118649 U CN219118649 U CN 219118649U CN 202222914897 U CN202222914897 U CN 202222914897U CN 219118649 U CN219118649 U CN 219118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ing
smoke exhaust
well
smoke
bas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48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波
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Jiuho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iuho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iuho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iuho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48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8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8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8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建设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其包括井体和采光机构,井体用于穿设在地下室的顶板上,井体中构造有排烟通道,排烟通道设置在井体远离主楼外墙的一侧,井体上设有采光面和排烟口,排烟口通过排烟通道用于与地下室连通;采光机构的采光端延伸至采光面,采光机构的出光端穿过排烟通道用于延伸至地下室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排烟井,通过设置井体和采光机构,在井体上构造排烟通道,同时设置采光面和排烟口,能够通过井体和排烟口将地下室中的烟雾排出,同时能够通过采光机构和采光面将光线导入地下室中,将自然采光与排烟结合起来,能够起到节约面积,提高使用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
背景技术
采光井是指地下室采光口处外设的井式结构,采光井从地下室延伸至地面上方,采光井位于地面上方的部分设置有采光玻璃,阳光通过采光玻璃进入到采光井内部,以实现对地下室的自然照明。而排烟井是用来排出室内烟气的。
长期以来,采光井和排烟井在地下室建设领域大多是作为相互独立的存在。但是单独设置采光井和排烟井不仅造价较高,而且占用大量面积,目前尚无技术措施能同时实现两种功能,亟需一种能够同时解决地下室的采光与排烟问题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光排烟井,用以解决现存的采光井或排烟井无法同时实现采光和排烟两种功能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光排烟井,包括井体,用于穿设在地下室的顶板上,所述井体中构造有排烟通道,所述井体上设有采光面和排烟口,所述排烟口通过所述排烟通道用于与所述地下室连通;
采光机构,所述采光机构的采光端延伸至所述采光面,所述采光机构的出光端穿过所述排烟通道用于延伸至所述地下室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光排烟井,所述采光机构包括:
导光球,设置在所述排烟通道中,所述导光球的入口与所述采光面相对设置;
导光管,设置在所述排烟通道中,所述导光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光球的出口连通,所述导光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排烟通道用于延伸至所述地下室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光排烟井,所述采光机构还包括:
反射灯罩,所述反射灯罩用于设置在地下室中,与所述导光管的第二端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光排烟井,所述反射灯罩设有凹面,所述凹面与所述导光管的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凹面上设有镜面反射面和漫反射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光排烟井,所述凹面的中心设有所述漫反射面,所述镜面反射面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镜面反射面沿所述漫反射面的周向依次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光排烟井,所述井体包括:
多个透明侧板,多个所述透明侧板依次连接,用于设置在所述顶板上,至少一个所述透明侧板上设有所述排烟口;
透明顶板,与多个所述透明板相互拼接,构造出所述排烟通道,所述透明顶板上设有所述采光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光排烟井,所述采光排烟井还包括:
至少一个格栅,每个所述格栅均设置在所述排烟口,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格栅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形下,所述格栅与所述透明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在所述格栅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形下,所述格栅与所述透明侧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光排烟井,所述透明顶板斜倾设置在多个所述透明侧板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光排烟井,所述采光排烟井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排水端与所述透明顶板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地下室的房屋,包括:
上述所述的采光排烟井;
地下室,所述地下室设有透明顶板;
外墙,所述外墙穿设在所述透明顶板中,所述外墙位于所述井体的一侧,所述外墙与所述井体构造出所述排烟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排烟井,通过设置井体和采光机构,在井体上构造排烟通道,同时设置采光面和排烟口,排烟口通过排烟通道与地下室连通,采光机构的采光端延伸至采光面,采光机构的出光端穿过排烟通道延伸至地下室,从而能够通过井体和排烟口将地下室中的烟雾排出,同时能够通过采光机构和采光面将光线导入地下室中,将自然采光与排烟结合起来,能够起到节约面积,提高使用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排烟井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排烟井排烟机构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排烟井排烟机构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排烟井采光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采光排烟井;2、外墙;3、地下室;10、采光机构;100、导光球;101、导光管;102、反射灯罩;1020、漫反射面;1021、镜面反射面;20、排水管;11、井体;110、透明侧板;111、透明顶板;112、格栅;113、排烟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自然采光排烟井,下面结合图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然采光排烟井,该采光排烟井1包括井体11和采光机构10。
其中,井体11用于穿设在地下室3的顶板上,井体11中构造有排烟通道113,排烟通道113设置在井体11远离外墙2的一侧,井体11上设有采光面和排烟口,排烟口通过排烟通道113用于与地下室3连通,采光机构10的采光端延伸至采光面,采光机构10的出光端穿过排烟通道113用于延伸至地下室3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地下室3有烟雾时,井体11上的排烟口打开,地下室3的烟雾可经过排烟通道113由排烟口排出。
当地下室3需要采光时,只需将采光机构10的采光端延伸至采光面进行采光,再将采光机构10的出光端穿过排烟通道113延伸至地下室3,照射在采光面上的光线能够通过采光机构10导入至地下室3中,以解决室内光线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光排烟井,通过设置井体和采光机构,在井体上构造排烟通道,同时设置采光面和排烟口,排烟口通过排烟通道与地下室连通,采光机构的采光端延伸至采光面,采光机构的出光端穿过排烟通道延伸至地下室,从而能够通过井体和排烟口将地下室中的烟雾排出,同时能够通过采光机构和采光面将光线导入地下室中,将自然采光与排烟结合起来,能够起到节约面积,提高使用效率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井口的平面尺寸根据地下室3的防烟分区的面积确定,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S>S*2%
S=S1+S2+S3+……+Sn
其中:
S1……Sn为处于同一防烟分区的若干井体口部正投影面积;
S为井体口部正投影总和;
S为所处防烟分区面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井体11设置于地面以上2.2m,用于防止地面的人为活动破坏井体11顶部清洁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采光机构10包括导光球100和导光管101,导光球100设置在排烟通道113中,导光球100的入口与采光面相对设置。导光管101设置在排烟通道113中,导光管101的第一端与导光球100的出口连通,导光管101的第二端穿过排烟通道113用于延伸至地下室3中。
其中,导光球100和导光管101可对应设置多个,导光球100利用透射和折射的原理,用于收集室外的自然光。导光管101由光导纤维制成,光导纤维具有高抗拉强度和抗压能力,具有很好的导光能力,导光管101内部进行反光处理,用于对采集到的光线进行传输。
具体而言,导光球100设有空腔,导光球100的入口(与导光面相对的一侧)处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开口,导光球100空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反光层,导光球100的出口与导光管101连通,导光管101的内侧壁也设有反光层。
利用采光机构10进行采光的过程中,外部光线可透过采光面,通过导光球100的入口进入导光球100,射入导光球100的光线在导光球100中反射汇聚至导光球100的出口,汇聚后的光线再经过导光管101侧壁的多次反射,由导光管101的第一端传输至其第二端,最后将光线导入地下室3。
在其它实施例中,采光机构10包括:多个反射镜,反射镜是利用平面或曲面镜作为反射面,将自然光经一次或多次反射,最终将光线传送到光线暗的地下室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四个反射镜,四个反射镜均设置有反射面,四个反射面分别为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和第四反射面,第一至四反射面依次设置,确保经过第四反射面的光射入地下室3。利用该反射镜进行采光的过程中,外部的自然光投射到第一反射面上,第一反射面对自然光进行第一次反射,形成第一光束;经过第一次反射的第一光束射入第二反射面进行第二次发射,形成第二光束;相应的,经第三反射面反射后得到第三光束;第三光束在第四反射面的反射下形成第四光束,进而射入地下室3,解决地下室3内光线暗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采光机构10还包括反射灯罩102,反射灯罩102用于设置在地下室3中,反射灯罩102与导光管101的第二端相对设置,多个导光球100和导光管101收集到的光导入至反射灯罩102中,反射灯罩102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用于增强光线强度。
反射灯罩102通过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种方式分配自然光,漫反射是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所以尽管其入射线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就会导致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漫反射位于反射灯罩102的中心区域,用于增强采光井附近光的照度。
镜面反射又称单向反射,是指光线照射光滑平面后严格按照一定方向反射的现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镜面反射位于反射灯罩102的外围区域,用于将光导纤维引导过来的光线反射到较远区域的天花板上,形成新的漫反射,增强距采光井较远范围附近的照度。其中,照度是指受光照射的表面上任一点附近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具体地,当导光管101设置多个时,反射灯罩102也相应设置多个,例如,当导光管101设置两个时,反射灯罩102相应设置2个,反射灯罩102与导光管101的第二端连接,导光球100收集到的光经过导光管101传输至反射灯罩102,反射灯罩102接收到导光管101传输的光线,一部分的光线无规则的反射到各个方向,形成漫反射,一部分光线反射到地下室3的天花板上,形成镜面反射,反射到天花板上的光线再进行一次漫反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反射灯罩102设有凹面,凹面与导光管101的第二端相对设置,凹面上设有漫反射面1020和镜面反射面1021。漫反射面1020用于对射入的光线进行漫反射,相应的,镜面反射面1021用于对射入的光线进行镜面反射。
具体而言,导光球100将收集到的自然光通过导光管101传输至反射灯罩102,反射灯罩102凹面上设有漫反射面1020和镜面反射面1021。其中,漫反射面1020为一粗糙表面,经过导光管101传输的一部分光线射入漫反射面1020后经过漫反射无规则的射到各个方向,镜面反射面1021为光滑平面,经过导光管101传输的另一部分光线经过镜面反射面1021将光线反射到天花板上,反射到天花板的光线再进行一次漫反射,改善光线暗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凹面上的中心设有的漫反射面1020,镜面反射面1021设有多个,多个镜面反射面1021沿漫反射面1020的周向依次设置。
例如,当镜面反射面1021设有三个时,三个镜面反射面1021沿漫反射面1020的周向依次设置。通过导光管101的光线中一部分投射到漫反射面1020,经过漫反射面1020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到不同地方,光线中的一部分反射到其他漫反射面1020进行进一步的漫反射,另一部分反射到镜面反射面1021进行镜面反射,经过镜面反射的光线反射到天花板上后再进行漫反射,通过设置多个镜面反射面1021和漫反射面1020可以使通过导光管101的光线进行多次反射,通过多次反射可以使房间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改善光线暗的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井体11包括多个透明侧板110和透明顶板111,多个透明侧板110依次连接,用于设置在透明顶板111上,至少一个透明侧板110上设有排烟口。多个透明侧板110相互拼接,构造出排烟通道113,透明顶板111上设有采光面。
具体地,多个透明侧板110包括第一透明侧板、第二透明侧板和第三透明侧板。第一透明侧板、第二透明侧板、第三透明侧板之间两两垂直,相互拼接构造出排烟通道113,其中,第一至第三透明侧板110均为安全玻璃,透明侧板110较其他材质的侧板透光性更好,使用透明侧板110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光线暗的问题,其次能更加方便的进行光的漫反射以及镜面反射。
透明侧板110与透明顶板111相连接,透明顶板111上设置有采光面,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光线的采集。第一透明侧板、第二透明侧板和第三透明侧板中的一个侧板上设有排烟口,用于在火灾发生时排烟。
当火灾发生产生大量烟雾,烟雾进入地下室3时,设置在透明侧板110上的排烟口打开,地下室3的烟雾经过透明顶板111与透明侧板110之间构造的排烟通道113由排烟口排出。
当用户需要对房屋进采光时,照射到透明顶板111和透明侧板110的光线,一部分穿过透明侧板110一定程度改善地下室3的光线,另一部分照射到透明顶板111上的采光面,采光面对光线进行采集,采集到的光线穿过排烟通道113延伸至地下室3,以解决地下室3内光线暗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采光排烟井1还包括至少一个格栅112,每个格栅112均设置在排烟口,其中,格栅112具体为电控格栅,与消防控制中心联动,格栅11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格栅11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形下,格栅112与透明侧板11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格栅11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形下,格栅112与透明侧板110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
根据实际需要,格栅112可设置有多个,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格栅112,分别为第一格栅、第二格栅和第三格栅,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格栅、第二格栅和第三格栅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格栅、第二格栅和第三格栅等间距设置在透明侧板110上。具体地,一般情况下,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均与透明侧板11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5~15°,通过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向下倾斜以防止雨水进入地下室3。
当发生火灾时,地下室3充斥着大量烟雾,烟雾触发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控制中心感应到烟雾后将信号传递给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接收信号,从开口向下的第一状态调整至第二状态,即开口向上,引导火灾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出,当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均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均与透明侧板110之间呈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95~105°。
在其他实施例中,格栅112设置有多个并可拆卸,当发生重大火灾或雨水堆积时,可以人为的减少格栅112数量,以加快排烟或排水,以此解决传统的自然排烟井存在侧排排烟量过小的问题。
传统的自然采光井由于使用平板玻璃顶,采光顶容易积灰、落叶,甚至垃圾杂物堆积,严重影响采光效率,并且给物业维护增加困难,提高了物业管理成本。
为解决以上问题,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透明顶板111斜倾设置在多个透明侧板110的顶部,用于实现井体顶部的自清洁。
透明顶板111具体为安全玻璃,其坡度可调节,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坡度为2,当井体顶部存在灰土堆积或雨水堆积的问题时,坡度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实现井体顶面的自清洁,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下雨造成的井体顶部的雨水堆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采光排烟井1还包括排水管20,排水管20使用螺栓固定管卡固定在外墙2的一侧,排水管20的正下方设置有透明顶板111,在降雨量较大时,排水管20进行房屋顶部的排水,排水管20的出口端与透明顶板111相对设置,排水管20排出的积水流向透明顶板111对透明顶板111进行冲洗,由于透明顶板111设置有一定的坡度,流向透明顶板111的积水,顺着透明顶板111流向地面,解决房屋屋顶的积水问题以及由于水流过大,排水不畅造成阻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地下室3的房屋,包括采光排烟井、地下室3和外墙2,地下室3设有透明顶板111,外墙2穿设在透明顶板111中,外墙2位于井体11的一侧,外墙2与井体11构造出排烟通道113。
其中,井体11位于外墙2与地下室3之间,井体11的一侧由外墙2构成,其余三侧为透明侧板110,当用户需要对房屋进行采光时,三侧的透明侧板110可以透过一部分的透明光线,透明顶板111进行光线的采集,采集的光线穿过排烟通道113延伸至地下室3,以解决室内光线暗的问题。当发生火灾或有烟雾进入房屋中的地下室3时,采光排烟井1上的排烟口打开,地下室3的烟雾经过排烟通道113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地下室的房屋,通过将采光机构和排烟机构结合起来设置于地下室一侧,在井体上构造排烟通道,同时设置采光面和排烟口,排烟口通过排烟通道与地下室连通,采光机构的采光端延伸至采光面,采光机构的出光端穿过排烟通道延伸至地下室,将自然采光与排烟结合起来,减少因排烟管道占用地下室层高,能够起到节约面积,提高使用效率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采光排烟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体,所述井体用于穿设在地下室的顶板上,所述井体中构造有排烟通道,所述井体上设有采光面和排烟口,所述排烟口通过所述排烟通道用于与所述地下室连通;
采光机构,所述采光机构的采光端延伸至所述采光面,所述采光机构的出光端穿过所述排烟通道用于延伸至所述地下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机构包括:
导光球,设置在所述排烟通道中,所述导光球的入口与所述采光面相对设置;
导光管,设置在所述排烟通道中,所述导光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光球的出口连通,所述导光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排烟通道用于延伸至所述地下室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光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机构还包括:
反射灯罩,所述反射灯罩用于设置在地下室中,与所述导光管的第二端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光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灯罩设有凹面,所述凹面与所述导光管的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凹面上设有镜面反射面和漫反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光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上的中心设有所述漫反射面,所述镜面反射面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镜面反射面沿所述漫反射面的周向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包括:
多个透明侧板,多个所述透明侧板依次连接,用于设置在所述顶板上,至少一个所述透明侧板上设有所述排烟口;
透明顶板,与多个所述透明侧板相互拼接,构造出所述排烟通道,所述透明顶板上设有所述采光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光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排烟井还包括:
至少一个格栅,每个所述格栅均设置在所述排烟口,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格栅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形下,所述格栅与所述透明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在所述格栅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形下,所述格栅与所述透明侧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光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顶板斜倾设置在多个所述透明侧板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光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排烟井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排水端与所述透明顶板相对设置。
10.一种具有地下室的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采光排烟井;
地下室,所述地下室设有透明顶板;
外墙,所述外墙穿设在所述透明顶板中,所述外墙位于所述井体的一侧,所述外墙与所述井体构造出所述排烟通道。
CN202222914897.1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 Active CN219118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4897.1U CN219118649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4897.1U CN219118649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8649U true CN219118649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4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4897.1U Active CN219118649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8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12849U (zh) 集光式太阳能照明器
RU261741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направления света
CN109764280B (zh) 下穿通道自然光采光与电光源互补照明系统
KR100951433B1 (ko) 채광 조명 장치
CN219118649U (zh) 一种采光排烟井及具有地下室的房屋
CN210241433U (zh) 一种导光管采光系统
JP2005123036A (ja) 太陽光集光装置
Abdul-Rahman et al. Limitations in current day lighting related solar concentration devices: A critical review
CN1399095A (zh) 一种阳光采集及传导系统
CN109140368B (zh) 一种具有单向导光功能的采光罩
CN210482794U (zh) 可进行光导照明及自然通风的建筑智能遮阳系统
KR100384277B1 (ko) 프레넬 및 프리즘 렌즈를 이용한 태양광 집광 자연 채광조명 장치
JP4448562B2 (ja) 住宅の採光構造
CN214536000U (zh) 一种室内节能照明装置
RU223665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вещения солнечным светом помещений многоэтажного жилого дома
CN201662076U (zh) 导光烟道
CN108951997B (zh) 一种预埋采光光纤的预制板
CN106678732A (zh) 一种侧向采光装置及侧向采光的方法
JPH11160646A (ja) 採光装置
KR200249385Y1 (ko) 프레넬 및 프리즘 렌즈를 이용한 태양광 집광 자연 채광조명 장치
US10156331B1 (en) Volumetric light pipe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6195910B (zh) 地下室光导管照明系统
CN209926235U (zh) 可进行光导照明的建筑智能遮阳装置
TWI838151B (zh) 導光裝置及具有導光裝置的百葉窗
CN216346019U (zh) 一种横向采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