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7356U - 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7356U
CN219117356U CN202223310713.7U CN202223310713U CN219117356U CN 219117356 U CN219117356 U CN 219117356U CN 202223310713 U CN202223310713 U CN 202223310713U CN 219117356 U CN219117356 U CN 219117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pipe
oxygen supply
main pipe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07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峰
蒲楠楠
胡琰
韩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Zhejiang Huado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Zhejiang Huado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Zhejiang Huado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07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7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7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7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包括阳光房,所述阳光房在内部设置通风供氧装置,以及与所述阳光房外部连通并可进行排气的集气系统,所述通风供氧装置在所述阳光房内分区域设置;所述通风供氧装置包括立式设置于所述阳光房底壁上的通风主管,所述通风主管外圈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与其连通围设有上支管和下支管,且所述上支管和所述下支管与所述通风主管之间呈倾斜状,形成立体式集排气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风供氧装置分区设计,单独区域内的通风供氧装置可立体高效供氧以及根据其对排气和曝气工况的转换,以此加快易腐垃圾好氧发酵过程,提高堆肥产品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堆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与日俱增,以焚烧和填埋为主的集中式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要求,经实践证明垃圾分类处理是解决“垃圾围城”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主推垃圾四分法(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其中占比达50%以上的易腐垃圾的出路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地区依托经济优势可建立大型的厌氧产沼和好氧堆肥设施,但广大的农村地区因经济欠发达、且居住分散难以走城市一样的道路,因地制宜,分散式易腐垃圾处理模式油然而生,其中阳光房堆肥处理模式因投资成本低、减量效果明显且能生成有机肥料,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得到大规模推广。
阳光房堆肥处理模式是一种以太阳能作为辅助能量来实现易腐垃圾发酵腐熟生成肥料的处理方式,然而目前此技术中通风供氧系统的通风供氧效率十分低下,因其仅在发酵物料底部铺设曝气管来通风供氧,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及其他细小颗粒物极易堵塞曝气孔,导致最终的通风供氧效率不尽如人意影响垃圾处理效果;此外,目前阳光房普遍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多设有通风窗洞,发酵过程产生的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不利于垃圾分类以及处理工作的推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区域立体全面的高效供氧、并对废气进行集中净化排放的通风供氧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包括阳光房,所述阳光房在内部设置通风供氧装置,以及与所述阳光房外部连通并可进行排气的集气系统,所述通风供氧装置在所述阳光房内分区域设置;所述通风供氧装置包括立式设置于所述阳光房底壁上的通风主管,所述通风主管外圈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与其连通围设有上支管和下支管,且所述上支管和所述下支管与所述通风主管之间呈倾斜状,形成立体式集排气状态;所述集气系统包括将多区域内的所述通风主管同时连通并汇聚的集气主管,且所述集气主管设置于所述阳光房内的顶部;所述集气主管的统一排气端设置出气口,且所述出气口与除臭净化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管远离所述通风主管端朝靠近所述阳光房底壁的方向倾斜,通过所述下支管与所述阳光房底壁连接配合,使围设的所述下支管对所述通风主管呈支撑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管和所述下支管外表面皆贯通设置孔洞,且所述上支管和所述下支管远离所述通风主管端封闭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主管内设置处于所述上支管顶部的转换装置,使所述气体排放通道形成封闭状态或流通状态。
所述转换装置包括浮子上止挡、导管、浮子下止挡、浮子和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内部与所述通风主管连通,所述通气管内形成气体排放通道;所述浮子上止挡与所述浮子下止挡沿气体排出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两端;所述导管将所述浮子上止挡与所述浮子下止挡进行连接;所述浮子外表面呈作业部;所述浮子内贯穿设置与所述导管滑动配合的连接孔,且所述浮子通过与所述浮子上止挡或所述浮子下止挡的配合,使所述气体排放通道形成封闭状态或流通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上止挡包括设置在所述气体排放通道上的挡块,以及将挡块与所述导管连接的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靠近所述浮子下止挡端设置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供氧装置独立配备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通过曝气管与所述通风主管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系统还包括将所述通风主管与所述集气主管连通的收集管;所述集气主管上设置与收集管配合的集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与所述除臭净化装置之间通过排气管连接设置有引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风供氧装置分区设计,单独区域内的通风供氧装置可立体高效供氧以及根据其对排气和曝气工况的转换,以此加快易腐垃圾好氧发酵过程,提高堆肥产品的品质。本实用新型在确保物料高效供氧的同时,通过又可保证物料废气经集气系统集中收集后净化排出,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恶臭气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此解决现有技术堆肥过程恶臭污染严重、产品品质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风供氧装置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通风供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换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换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通风供氧装置1、通风主管11、转换装置12、浮子上止挡121、挡块1211、连接杆1212、橡胶垫1213、导管122、浮子下止挡123、浮子124、通气管125、上支管13、下支管14、曝气风机2、集气系统3、集气主管31、收集管32、集气孔33、出气口34、引风机4、孔洞15、除臭净化装置5、阳光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包括阳光房6,阳光房6在内部设置通风供氧装置1,以及与阳光房6外部连通并可进行排气的集气系统3,通风供氧装置1在阳光房6内分区域设置;通风供氧装置1包括立式设置于阳光房6底壁上的通风主管11,通风主管11外圈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与其连通围设有上支管13和下支管14,且上支管13和下支管14与通风主管11之间呈倾斜状,形成立体式集排气状态;集气系统3包括将多区域内的通风主管11同时连通并汇聚的集气主管31,且集气主管31设置于阳光房6内的顶部;集气主管31的统一排气端设置出气口34,且出气口34与除臭净化装置5连接。其中,阳光房6的底壁为硬质地面。
如图1-4所示,通风供氧装置1独立配备曝气风机2,曝气风机2通过曝气管与通风主管11内部连通。本实施例中,曝气风机2设置于阳光房6的外部,通过曝气管伸入阳光房6底壁内,并与通风主管11的底端连接形成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阳光房6内根据区域划分设置的通风供氧装置1,结合通风供氧装置1的实际通风供氧能力以及有效范围,将易腐垃圾阳光房等分成若干工作区域,并在每个工作区域配置一个通风供氧装置1,以及通过配备独立的曝气风机2,确保各工作区域曝气的风压和风量均能满足需要;最佳为将通风供氧装置1等距离排列布置,使在阳光房6内排布的通风供氧装置1具有整齐一致性。
如图1-4所示,下支管14远离通风主管11端朝靠近阳光房6底壁的方向倾斜,通过下支管14与阳光房6底部的硬质地面连接配合,使围设的下支管14对通风主管11呈支撑状态。
本实施例中,下支管14以及上支管13的数量为3个或3个以上,且下支管14以及上支管13以通风主管11轴线为圆形分别呈相应的等角度围绕通风主管11设置。
同时,上支管13与下支管14的倾斜方向相同,并与下支管14呈交叉布置,以此实现对发酵物料的立体曝气,可减少渗滤液对曝气的影响。
如图4所示,上支管13和下支管14外表面皆贯通设置孔洞15,且上支管13和下支管14远离通风主管11端封闭设置。
本实施例中,孔洞15的数量设置若干个,而孔洞15在上支管13以及下支管14上的排布方式为呈螺旋状分布,以此在工作区域内对发酵的物料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曝气,使曝气效果更佳。
如图5-6所示,通风主管11内设置处于上支管13顶部的转换装置12,转换装置12包括浮子上止挡121、导管122、浮子下止挡123、浮子124和通气管125;通气管125内部与通风主管11连通,通气管125内形成气体排放通道;浮子上止挡121与浮子下止挡123沿气体排出方向分别设置在通气管125两端;导管122将浮子上止挡121与浮子下止挡123进行连接;浮子124外表面呈作业部;浮子124内贯穿设置与导管122滑动配合的连接孔,且浮子124通过与浮子上止挡121或浮子下止挡123的配合,使气体排放通道形成封闭状态或流通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气管125即可独立设置,又可结合通风主管11一体化设置。当通气管125结合通风主管11一体化设置时,通气管125为通风主管11的一部分;当通气管125独立设置时,可将通气管125连接设置在通风主管11顶部,从而将通风主管11与收集管32连通。
浮子124的连接孔设置于其中部。并且浮子124为锥台状,其大小端分别朝向浮子上止挡121和浮子下止挡123,且浮子124大端的直径大于挡块1211的内径。浮子124外表面的锥面呈与气体接触的作业部,并以此根据气体排气强度改变浮子124在导管122上的所在位置。
如图5-6所示,浮子上止挡121包括设置在气体排放通道上的挡块1211,以及将挡块1211与导管122连接的连接杆1212。
本实施例中,挡块1211呈圆环状贴合在通气管125的内壁上,连接杆1212呈十字交叉状与挡块1211内壁形成连接,而导管122与连接杆1212的交叉处沿通气管125的轴线方向形成连接。其中,挡块1211的内径大于浮子下止挡123的外径。
如图6所示,挡块1211靠近浮子下止挡123端设置橡胶垫1213。橡胶垫1213形成对浮子124发生移动时的缓冲作用。
如图4所示,集气系统3还包括将通风主管11与集气主管31连通的收集管32;集气主管31上设置与收集管32配合的集气孔33。
本实施例中,集气孔33设置在最靠近通风主管11侧位置,以使得集气主管31与通风主管11之间的间距最短。
如图4所示,出气口34与除臭净化装置5之间通过排气管连接设置有引风机4。
本实施例中,除臭净化装置5内设置除湿部、酸性物料吸收部、碱性物料吸收部以及活性炭吸收部,并以此对废气进行净化。
在通风供氧系统对阳光房6内的易腐垃圾进行曝气以及排出处理时,其具体内容如下:
在将易腐垃圾排放入阳光房6并进料完成后,将阳光房6的门、进料口等均封闭,仅保留集气系统3的出气口34排气,以减少恶臭气体的外泄。
在曝气处理时,通过曝气风机2将压缩空气输送至通风主管11内,并经由上支管13和下支管14上的孔洞15将压缩空气排放至风供氧装置1工作区域内,以此实现对发酵物料的立体曝气。并且转换装置12内的浮子124会以此改变所在位置(请参阅图6,b中的曝气工况),曝气风机2排入的压缩气体会使得浮子124立刻上升,直至浮子124顶部与浮子上止挡121下部的橡胶垫1213接触,形成气体排放通道的关闭,以此全方位封闭阳光房6从而控制气体无泄漏排出,以确保对发酵物料的高效曝气供氧。
而在曝气处理结束时,曝气风机2结束工作,以使得转换装置12开始进入非工作工况(请参阅图6,a中的非工作工况),这时,浮子124由于重力落在浮子下止挡123上,从而使气体排放通道打开,便于废气进行排放。
为将物料发酵过程产生的废气排出,引风机4启动,而这时在排气工况下,浮子124也会因此改变其所在位置(请参阅图6,c中的排气工况),通气管125上侧负压使得浮子124上升,但由于风压较小浮子124顶部不会与浮子上止挡121接触,从而使气体排放通道任处于打开状态。而发酵物料中的废气可通过上支管13、下支管14和通风主管11进行引导排出,并经过通风主管11和收集管32使集气主管31将各个工作区域内的废气进行收集。引风机4通过排气管将阳光房6内的废气引至除臭净化装置5内,经除臭净化装置5的除湿、酸性物料吸收、碱性物料吸收、活性炭吸收后净化排出,以此最大程度减少恶臭气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本质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或参数进行修改或者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包括阳光房(6),所述阳光房(6)在内部设置通风供氧装置(1),以及与所述阳光房(6)外部连通并可进行排气的集气系统(3),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供氧装置(1)在所述阳光房(6)内分区域设置;
所述通风供氧装置(1)包括立式设置于所述阳光房(6)底壁上的通风主管(11),所述通风主管(11)外圈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与其连通围设有上支管(13)和下支管(14),且所述上支管(13)和所述下支管(14)与所述通风主管(11)之间呈倾斜状,形成立体式集排气状态;
所述集气系统(3)包括将多区域内的所述通风主管(11)同时连通并汇聚的集气主管(31),且所述集气主管(31)设置于所述阳光房(6)内的顶部;
所述集气主管(31)的统一排气端设置出气口(34),且所述出气口(34)与除臭净化装置(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管(14)远离所述通风主管(11)端朝靠近所述阳光房(6)底壁的方向倾斜,通过所述下支管(14)与所述阳光房(6)底壁连接配合,使围设的所述下支管(14)对所述通风主管(11)呈支撑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管(13)和所述下支管(14)外表面皆贯通设置孔洞(15),且所述上支管(13)和所述下支管(14)远离所述通风主管(11)端封闭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主管(11)内设置处于所述上支管(13)顶部的转换装置(12);
所述转换装置(12)包括浮子上止挡(121)、导管(122)、浮子下止挡(123)、浮子(124)和通气管(125);
所述通气管(125)内部与所述通风主管(11)连通,所述通气管(125)内形成气体排放通道;
所述浮子上止挡(121)与所述浮子下止挡(123)沿气体排出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通气管(125)两端;
所述导管(122)将所述浮子上止挡(121)与所述浮子下止挡(123)进行连接;
所述浮子(124)外表面呈作业部;
所述浮子(124)内贯穿设置与所述导管(122)滑动配合的连接孔,且所述浮子(124)通过与所述浮子上止挡(121)或所述浮子下止挡(123)的配合,使所述气体排放通道形成封闭状态或流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上止挡(121)包括设置在所述气体排放通道上的挡块(1211),以及将挡块(1211)与所述导管(122)连接的连接杆(1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211)靠近所述浮子下止挡(123)端设置橡胶垫(12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供氧装置(1)独立配备曝气风机(2),所述曝气风机(2)通过曝气管与所述通风主管(11)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系统(3)还包括将所述通风主管(11)与所述集气主管(31)连通的收集管(32);所述集气主管(31)上设置与收集管(32)配合的集气孔(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34)与所述除臭净化装置(5)之间通过排气管连接设置有引风机(4)。
CN202223310713.7U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Active CN219117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0713.7U CN21911735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0713.7U CN21911735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7356U true CN219117356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0713.7U Active CN21911735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7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6583A (zh) 一种商住小区污染物零排放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
CN103708692B (zh) 污泥单元封闭槽式oar处理系统
CN202212406U (zh) 循环利用生物干化二次污染物的垃圾处理装置
CN102659458B (zh) 移动式发酵堆肥臭气收集系统
CN208266082U (zh) 垃圾堆肥处理设备
CN203144306U (zh) 一种筒式堆肥发酵仓
CN109879677A (zh) 太阳能光伏-热风一体式阳光堆肥房及其方法
CN111233260A (zh) 一种农村黑、灰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系统
CN219117356U (zh) 一种新型的易腐垃圾阳光房堆肥通风供氧系统
CN105907630A (zh) 一种大型沼气固态发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949459U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加速矿化系统
CN205088148U (zh) 一种自动抛翻式堆肥发酵塔
CN110015914A (zh) 一种处理农村厨余垃圾的功能房
CN110734307A (zh) 一种玻璃顶易腐烂有机垃圾阳光堆肥设备
CN208378694U (zh) 一种新型污泥减量化处理设备
CN203307244U (zh) 一种槽式堆肥臭气收集和处理装置
CN201164846Y (zh) 垃圾供氧发酵系统
CN206318889U (zh) 一种污泥好氧堆肥的高效通风装置
CN216191964U (zh) 一种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备
CN102626710A (zh) 一种用于规模化预处理生活垃圾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1825880U (zh) 生活垃圾有机物发酵仓
CN209702538U (zh) 一种分隔多孔式含油底泥除油堆肥设施
CN213699368U (zh) 垃圾中转站负压除臭系统
CN209778692U (zh) 城市污泥发酵制备园林用有机肥的生产系统
CN2506633Y (zh) 组合式高效生物化粪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