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7270U - 一种生态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7270U
CN219117270U CN202320115985.7U CN202320115985U CN219117270U CN 219117270 U CN219117270 U CN 219117270U CN 202320115985 U CN202320115985 U CN 202320115985U CN 219117270 U CN219117270 U CN 219117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ystem
liquid level
pipe
gas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59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毅
殷金岩
赵秀芳
徐曼
韦依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59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7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7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7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壳体;人工湿地子系统,设置在壳体内腔中且包括沿壳体高度方向自上而下设置的土壤层、沸石层和细砂层,土壤层与沸石层均收纳于收纳结构内,收纳结构的底部设置为透水部且收纳结构侧壁设置为防渗透部,细砂层的底部设置有隔断网,壳体内腔的底面与隔断网之间形成收纳层;和溢流子系统,设置在壳体内腔中且包括液位测量池和溢流池,液位测量池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收纳层内部连通,溢流池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液位测量池内部连通,液位测量池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第二排水管上设有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如此,通过人工湿地子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污水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人工湿地是通过基质填料、湿地植物及微生物协同作用进行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将污水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带来了生态景观,具有运行和管理投入低、易于维护、对水量和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在工业废水、矿山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显著发挥了人工湿地对水体生态净化功能。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城市水污染治理过程中,为了缓解用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势等自然结构,人工湿地多与河道漫滩、湖泊滩地等组合建设在一起,在夏季雨水充沛的季节,过多的雨水在考验人工湿地的透水能力的同时,也在威胁人工湿地的正常使用,特别是面对连续强降雨天气,雨水无法及时排出,滞留在人工湿地内部,造成人工湿地的填料堵塞,严重影响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和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系统,该生态修复系统能够克服强降雨造成的人工湿地雨水大量滞留,填料的堵塞和人工湿地内部溶解氧含量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
壳体;
人工湿地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中且包括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自上而下设置的土壤层、沸石层和细砂层,所述土壤层与所述沸石层均收纳于收纳结构内,所述收纳结构的底部设置为透水部且所述收纳结构侧壁设置为防渗透部,所述细砂层的底部设置有隔断网,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面与所述隔断网之间形成收纳层;和
溢流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中且包括液位测量池和溢流池,所述液位测量池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收纳层内部连通,所述溢流池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所述液位测量池内部连通,所述液位测量池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设有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阀,所述液位测量池上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安装有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的第二电磁阀。
可选地,还包括过滤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中且包括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
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一端连接总进水管,另一端通过第三排水管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通过第四排水管连接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格栅组件;
所述格栅组件包括格栅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格栅本体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格栅网和第二格栅网;
所述第一格栅网与所述总进水管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格栅本体上端部设有与所述壳体侧壁相对应的挂钩。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包括沿所述待过滤水的流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滤层、第二滤层和第三滤层;
所述第一滤层、所述第二滤层和所述第三滤层均通过各自的过滤箱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过滤箱体包括过滤盒,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过滤盒上端部的盒盖,所述盒盖上设置有提手。
可选地,所述土壤层与所述沸石层之间设有透水层;
所述沸石层与所述细砂层之间设有透水层。
可选地,还包括曝气子系统;
所述曝气子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与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之间且包括输气主管以及与所述输气主管内部连通的多根输气支管;
所述输气主管上端部安装有用于将外部空气传输至所述输气主管内的驱动转轮,所述输气支管远离所述输气主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内且所述透水部外侧设有用于收纳所述输气支管的透气部,所述输气支管远离所述输气主管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排气挡板,所述排气挡板上设有多个散气孔。
可选地,所述输气主管上端部安装有防护罩且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驱动转轮的正上方;
所述防护罩结构呈伞形。
可选地,所述输气主管上安装有集气托且所述集气托位于所述驱动转轮的正下方。
可选地,还包括回流子系统;
所述回流子系统包括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溢流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连接;
所述回流管靠近所述溢流池一端的管路上设有控制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人工湿地子系统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当进入人工湿地子系统的污水流量激增时,人工湿地子系统内会储存有大量的水,导致此时的人工湿地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此时人工湿地子系统的稳定性能降低,水质难以达标,因此通过溢流池将人工湿地子系统内过量的水进行收集,确保当污水流量激增时人工湿地子系统处理过后的水不会出现排放不达标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生态修复系统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生态修复系统内部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格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过滤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收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驱动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输气支管上的排气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人工湿地子系统;201-土壤层;202-沸石层;203-细沙层;2031-隔断网;204-收纳层;3-收纳结构;301-透水部;302-防渗透部;303-第一排水管;304-第二排水管;305-液位传感器;306-第一电磁阀;307-液位测量池;308-溢流池;309-排液管;310-第二电磁阀;4-过滤子系统;401-第一过滤单元;4011-格栅组件;40111-格栅本体;40112-第一格栅网;40113-第二格栅网;40114-挂钩;402-第二过滤单元;4021-第一滤层;4022-第二滤层;4023-第三滤层;5-总进水管;501-第三排水管;502-第四排水管;6-过滤箱体;601-过滤盒;602-盒盖;603-提手;7-透水层;8-曝气子系统;801-输气主管;802-输气支管;803-驱动转轮;804-排气挡板;805-散气孔;806-防护罩;807-集气托;9-回流子系统;901-回流管;902-控制阀;10-透气部;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应部件处于使用状态时在重力方向上相对的“上、下”,可参考图1至图2中图面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参考图1至图2所示,该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壳体1;人工湿地子系统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腔中且包括沿所述壳体1高度方向自上而下设置的土壤层201、沸石层202和细砂层,所述土壤层201与所述沸石层202均收纳于收纳结构3内,所述收纳结构3的底部设置为透水部301且所述收纳结构3侧壁设置为防渗透部302,所述细砂层的底部设置有隔断网2031,所述壳体1内腔的底面与所述隔断网2031之间形成收纳层204;和溢流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腔中且包括液位测量池307和溢流池308,所述液位测量池307通过第一排水管303与所述收纳层204内部连通,所述溢流池308通过第二排水管304与所述液位测量池307内部连通,所述液位测量池307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05,所述第二排水管304上设有与所述液位传感器305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阀306,所述液位测量池307上设置有排液管309,所述排液管309上安装有与所述液位传感器305电连接的第二电磁阀3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人工湿地子系统2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待处理的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子系统2后,待处理污水依次流经土壤层201、沸石层202和细砂层203,进而实现逐步的对于待处理的污水进行过滤,当待处理污水处于正常流量时,人工湿地子系统2过滤后的水自收纳层204通过第一排水管303输送至液位测量池307内,此时液位测量池307内不会储存满过滤后的水,且液位测量池307内的过滤后的水通过排液管309排出。
当掺杂有污水的雨水的流量激增时,例如强降雨突降,大量的雨水混合污水会流入人工湿地子系统2内,导致此时的人工湿地子系统2无法正常工作,此时液位测量池307内储存满过滤后的水,且这些水会与液位传感器305接触,液位传感器305产生的信号将会启动第一电磁阀306,关闭第二电磁阀310,此时含有大量雨水的污水将会从第二排水管304进入到溢流池308中,需要说的是,当污水流量激增时,大量的待处理污水流进人工湿地子系统2,此时的过滤后的水相较于正常污水流量过滤后的水,水质存在不达标的可能,因此将这些存在有不达标的水通过溢流池308进行储存,等到污水流量恢复正常后再对其进行处理。
土壤层201上种植有植物13,例如泌氧能力强的香蒲、美人蕉和灯芯草等。
土壤层201上种植的植物13可以去除部分污水中氮磷、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然后经过土壤层201、沸石层202和细砂层203进一步吸附有机无机污染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还包括过滤子系统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腔中且包括第一过滤单元401和第二过滤单元402;
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01一端连接总进水管5,另一端通过第三排水管501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02,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02通过第四排水管502连接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污水在流进人工湿地子系统2之前,还需要对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污水依次流过第一过滤单元401和第二过滤单元402,通过第一过滤单元401和第二过滤单元402对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参考如图2所示的,总进水管5位于第一过滤单元401一侧的上方,第一过滤单元401远离总进水管5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过滤单元401的下方设有用于连通第二过滤单元402的第三排水管501,第二过滤单元402远离第一过滤单元401一侧且位于第二过滤单元402的上方设有用于连通人工湿地子系统2的第四排水管50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01包括格栅组件4011;所述格栅组件4011包括格栅本体40111,以及设置在所述格栅本体40111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所述第一格栅网40112与所述总进水管5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单元401与总进水管5对应,用于对自总进水管5流出的污水进行第一次过滤,通过安装在格栅本体40111两侧的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拦截较粗大的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垃圾、纤维、毛发等,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以免堵塞后续排水管,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其中,第一格栅网40112为粗格栅,第二格栅网40113为细格栅。
针对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的安装,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格栅本体40111上,也可以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安装在格栅本体40111上。
对第一过滤单元401安装在壳体1内的说明,可以是在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不透水的第一隔板11且第一隔板11与壳体1内腔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安装有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的格栅本体40111,总进水管5流出的污水经过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过滤后经由第三排水管501排至第二过滤单元402内,第一隔板11的作用在于避免未经第一过滤单元401过滤的污水直接流至第二过滤单元402,起到在壳体1内部隔断的作用,第一过滤单元401与第二过滤单元402之间的连通可以是通过第三排水管501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所述格栅本体40111上端部设有与所述壳体1侧壁相对应的挂钩40114。
针对于格栅本体40111的安装说明,可以是在格栅本体40111上端安装有挂钩40114,通过挂钩40114挂接在壳体1外壁上,并且为了确保格栅本体40111安装后的稳定,可以是在挂钩40114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对格栅本体40111进行加固。
当第一过滤单元401长时间的使用后,可以将安装有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的格栅本体40111从壳体1中取出,对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做到顶起清洁,保证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的过滤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02包括沿所述待过滤水的流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滤层4021、第二滤层4022和第三滤层4023;所述第一滤层4021、所述第二滤层4022和所述第三滤层4023均通过各自的过滤箱体6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过滤箱体6包括过滤盒60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过滤盒601上端部的盒盖602,所述盒盖602上设置有提手603。
当第一滤层4021、第二滤层4022和第三滤层4023长时间使用后,可以将过滤盒601取出,更换新的填料,确保第一滤层4021、第二滤层4022和第三滤层4023的过滤效果。
过滤盒601内部填充有不同的填料,进而形成第一滤层4021、第二滤层4022和第三滤层4023,其中过滤盒601内部填充3-5cm的鹅卵石形成第一滤层4021,过滤盒601内部填充0.3-0.5cm粉煤灰形成第二滤层4022,过滤盒601内部填充0.1-0.2cm活性炭形成第三滤层4023,第一滤层4021、第二滤层4022和第三滤层4023的厚度均为5-10cm,过滤盒60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过滤盒601上的盒盖602均为不锈钢网制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在壳体1内安装有第二隔板12,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第一滤层4021、第二滤层4022和第三滤层4023的放置位,第二隔板12可以为不透水隔板,起到避免流经第二过滤单元402的污水从除了第四排水管502的其余位置流出放置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土壤层201与所述沸石层202之间设有透水层7;所述沸石层202与所述细砂层203之间设有透水层7。
针对于透水层7的说明,透水层7的高度为5cm,透水层7的上部可以为透水工布与收纳结构3的透水部301接触,透水层7的下部可以由网孔小的不锈钢网组成,透水层7的作用在于,避免收纳结构3中的土壤或沸石流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曝气子系统8;所述曝气子系统8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02与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2之间且包括输气主管801以及与所述输气主管801内部连通的多根输气支管802;所述输气主管801上端部安装有用于将外部空气传输至所述输气主管801内的驱动转轮803,所述输气支管802远离所述输气主管80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2内且所述透水部301外侧设有用于收纳所述输气支管802的透气部10,所述输气支管802远离所述输气主管80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排气挡板804,所述排气挡板804上设有多个散气孔805。
针对于曝气子系统8的说明,曝气子系统8的作用在于增加人工湿地子系统2的溶解氧,溶解氧水平影响人工湿地子系统污水净化效果,由于湿地自身构造的限制和植物根部供氧量的有限,人工湿地子系统内溶解氧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有机物降解和脱氮除磷等生化作用对溶解氧的需要,抑制了微生物活性和各种生化反应的进行,使人工湿地子系统的除污效果尤其是对氮、磷类物质的脱除受到制约,溶解氧提升促进了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促进氮的转化去除,并有利于聚磷菌的除磷,高溶解氧会加快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微生物活性增强,加快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基质的吸附性能得到改善。
通过驱动转轮803将空气输送进输气主管801内,再有输气主管801将空气通过输送进输气支管802,通过输气支管802将空气输送进人工湿地子系统2内部,输气支管802远离输气主管801一端的端部设有排气挡板804,排气挡板804上的散气孔805能够将空气均匀喷出到人工湿地子系统2的透水层7中。
针对于驱动转轮803的说明,参考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驱动转轮803设置在输气主管801上端,其构造可以是一根转杆连接有多个半圆形叶片,驱动转轮803为现有结构件,本实用新型不做过多阐述,在自然风的驱动下驱动转轮803转动,集气托807位于所述的驱动转轮803的下方,用于收集驱动风机转动过程产生的空气,输气主管801位于集气托807的正下方,产生的空气经过输气主管801的传输作用进入到输气支管802,空气从散气孔805均匀喷出,进入到人工湿地子系统2的透水层7中,增加人工湿地子系统中的溶解氧含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输气主管801上端部安装有防护罩806且所述防护罩806位于所述驱动转轮803的正上方;所述防护罩806结构呈伞形。
使得驱动转轮803更好地将空气输送进输气主管801,位于第二过滤单元402与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2之间的曝气子系统8,可以是裸露在空气中,针对于裸露在空气中的输气主管801,防护罩806的作用在于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到输气主管801中,导致输气主管801被堵塞,或者是在强降雨条件下,输气主管801被雨水占据,而导致的氧气无法进入,人工湿地子系统长期缺氧,影响人工湿地子系统的净化效能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输气主管801上安装有集气托807且所述集气托807位于所述驱动转轮803的正下方。
集气托807的作用在于,可以将驱动转轮803输送的空气更好地传输至输气主管801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还包括回流子系统9;所述回流子系统9包括回流管901,所述回流管901的一端与所述溢流池30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01连接;所述回流管901靠近所述溢流池308一端的管路上设有控制阀902。
当强降雨停止后,人工湿地子系统2中的水量恢复至正常流量状态后,可以手动打开控制阀902,溢流池308中的水开始经过回流管901回流到第一过滤单元401中,进而实现对过滤水的再次过滤,确保过滤后的水达标。
对照例1:人工湿地子系统进水采用模拟污水,进水流量为0.5m3/d,以三水合乙酸钠作为碳源,硫酸铵、硝酸钾和尿素作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进行配制,pH值为6.5~7.5,进水NH4 +-N、TN、TP、COD浓度分别为15.0、25.2、3.1和120mg/L,三层滤料系统中的滤料分别为厚度10cm粒径3-5cm的鹅卵石层、厚度为10cm粒径0.3-0.5cm粉煤灰层和厚度为10cm粒径为0.1-0.2cm活性炭层,人工湿地填料自上而下分别为10cm土壤层、10cm粒径为1-2cm沸石层和5cm粒径为0.5-1.0cm的细砂层,观察在无雨的情况下运行2h后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和溶解氧水平。
对照例2:人工湿地子系统进水采用模拟污水,进水流量为0.5m3/d,以三水合乙酸钠作为碳源,硫酸铵、硝酸钾和尿素作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进行配制,pH值为6.5~7.5,进水NH4 +-N、TN、TP、COD浓度分别为20.0、31.4、6.1和203.5mg/L,三层滤料系统中的滤料分别为厚度10cm粒径3-5cm的鹅卵石层、厚度为10cm粒径0.3-0.5cm粉煤灰层和厚度为10cm粒径为0.1-0.2cm活性炭层,人工湿地填料自上而下分别为10cm土壤层、10cm粒径为1-2cm沸石层和5cm粒径为0.5-1.0cm的细砂层,观察在无雨的情况下运行2h后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和溶解氧水平。
对照例3:模拟降雨条件,掺杂有污水的雨水进入人工湿地后的运行效果,进水水质为人工模拟雨水的配水,进水流量为0.5m3/d,以三水合乙酸钠作为碳源,硫酸铵、硝酸钾和尿素作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进行配制,pH值为6.5~7.5,进水NH4 +-N、TN、TP、COD浓度分别为2.1、4.5、3.10和0.6mg/L,pH值为6.5~7.5,启动本生态处理人工湿地子系统,三层滤料系统中的滤料分别为厚度10cm粒径3-5cm的鹅卵石层、厚度为10cm粒径0.3-0.5cm粉煤灰层和厚度为10cm粒径为0.1-0.2cm活性炭层,人工湿地填料自上而下分别为10cm土壤层、10cm粒径为1-2cm沸石层和5cm粒径为0.5-1.0cm的细砂层,观察在无雨的情况下运行2h后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和溶解氧水平。
对照例4:人工湿地子系统进水采用模拟污水,进水流量为0.5m3/d,以三水合乙酸钠作为碳源,硫酸铵、硝酸钾和尿素作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进行配制,pH值为6.5~7.5,进水NH4 +-N、TN、TP、COD浓度分别为15.0、25.2、3.1和120mg/L,三层滤料系统中的滤料分别为厚度10cm粒径3-5cm的鹅卵石层、厚度为10cm粒径0.3-0.5cm粉煤灰层和厚度为10cm粒径为0.1-0.2cm活性炭层,人工湿地填料自上而下分别为10cm土壤层、10cm粒径为1-2cm沸石层和5cm粒径为0.5-1.0cm的细砂层,本对照例与其他对照例和实施例的最大差别在于对照例不设曝气装置,观察在无雨的情况下运行2h后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和溶解氧水平。
实施例1:模拟降雨条件下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进水为污水加雨水,污水流量为0.5m3/d,污水pH值为6.5~7.5,污水NH4 +-N、TN、TP、COD浓度分别为15.0、25.2、3.1和120mg/L,降雨为人工模拟雨水的配水,雨水流量为5m3/d,以三水合乙酸钠作为碳源,硫酸铵、硝酸钾和尿素作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进行配制,pH值为6.5~7.5,进水NH4 +-N、TN、TP、COD浓度分别为2.1、4.5、3.10和0.6mg/L,pH值为6.5~7.5,启动本生态处理人工湿地模块,三层滤料系统中的滤料分别为厚度10cm粒径3-5cm的鹅卵石层、厚度为10cm粒径0.3-0.5cm粉煤灰层和厚度为10cm粒径为0.1-0.2cm活性炭层,人工湿地填料自上而下分别为10cm土壤层、10cm粒径为1-2cm沸石层和5cm粒径为0.5-1.0cm的细砂层,观察运行2h后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和溶解氧水平。
实施例2:模拟降雨条件下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进水为污水加雨水,污水流量为0.5m3/d,污水pH值为6.5~7.5,污水NH4 +-N、TN、TP、COD浓度分别为15.0、25.2、3.1和120mg/L,降雨为人工模拟雨水的配水,雨水流量为10m3/d,以三水合乙酸钠作为碳源,硫酸铵、硝酸钾和尿素作为氮源,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进行配制,pH值为6.5~7.5,进水NH4 +-N、TN、TP、COD浓度分别为2.1、4.5、3.10和0.6mg/L,pH值为6.5~7.5,启动本生态处理人工湿地子系统,三层滤料系统中的滤料分别为厚度10cm粒径3-5cm的鹅卵石层、厚度为10cm粒径0.3-0.5cm粉煤灰层和厚度为10cm粒径为0.1-0.2cm活性炭层,人工湿地填料自上而下分别为10cm土壤层、10cm粒径为1-2cm沸石层和5cm粒径为0.5-1.0cm的细砂层,观察运行2h后人工湿地子系统的去污效果和溶解氧水平。
对照例和实施例数据对照表
Figure SMS_1
从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照例1和2人工湿地在没有雨水冲击的情况下,在水流速较慢的情况下氮、磷和COD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均高于90%,而在对照例3中,污染物浓度降低的情况下,人工湿地子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率比对照例1的去除率降低,说明污染物浓度影响人工湿地子系统的污染物净化效率,低浓度的污染负荷条件下人工湿地子系统污染物的去除率低于高浓度污染物负荷的去除率。对照例1和对照例4对比看出曝气子系统能有效增加溶解氧含量,甚至在水流负荷下依然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含量。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看出人工湿地子系统污染物的去除率相较于对照例3已经明显降低,整体上污染物的去除率也相对较高,保持在80%以上,实施例1比实施例2的污染物去除能力更高,说明雨水的负荷影响人工湿地子系统污染物净化效率,雨水负荷低时污染物去除率高。从人工湿地子系统溶解氧看出随着污染物浓度和水流负荷的增加,人工湿地子系统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整个系统运行过程出水溶解氧含量始终高于0.5mg/L,在最高时候已经达到1.5mg/L,说明系统的增曝气效果较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人工湿地子系统(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腔中且包括沿所述壳体(1)高度方向自上而下设置的土壤层(201)、沸石层(202)和细砂层(203),所述土壤层(201)与所述沸石层(202)均收纳于收纳结构(3)内,所述收纳结构(3)的底部设置为透水部(301)且所述收纳结构(3)侧壁设置为防渗透部(302),所述细砂层(203)的底部设置有隔断网(2031),所述壳体(1)内腔的底面与所述隔断网(2031)之间形成收纳层(204);和
溢流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腔中且包括液位测量池(307)和溢流池(308),所述液位测量池(307)通过第一排水管(303)与所述收纳层(204)内部连通,所述溢流池(308)通过第二排水管(304)与所述液位测量池(307)内部连通,所述液位测量池(307)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05),所述第二排水管(304)上设有与所述液位传感器(305)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阀(306),所述液位测量池(307)上设置有排液管(309),所述排液管上安装有与所述液位传感器(305)电连接的第二电磁阀(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子系统(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腔中且包括第一过滤单元(401)和第二过滤单元(402);
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01)一端连接总进水管(5),另一端通过第三排水管(501)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02),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02)通过第四排水管(502)连接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01)包括格栅组件(4011);
所述格栅组件(4011)包括格栅本体(40111),以及设置在所述格栅本体(40111)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格栅网(40112)和第二格栅网(40113);
所述第一格栅网(40112)与所述总进水管(5)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本体(40111)上端部设有与所述壳体(1)侧壁相对应的挂钩(401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02)包括沿待过滤水的流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滤层(4021)、第二滤层(4022)和第三滤层(4023);
所述第一滤层(4021)、所述第二滤层(4022)和所述第三滤层(4023)均通过各自的过滤箱体(6)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
所述过滤箱体(6)包括过滤盒(60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过滤盒(601)上端部的盒盖(602),所述盒盖(602)上设置有提手(60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201)与所述沸石层(202)之间设有透水层(7);
所述沸石层(202)与所述细砂层(203)之间设有透水层(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曝气子系统(8);
所述曝气子系统(8)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402)与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2)之间且包括输气主管(801)以及与所述输气主管(801)内部连通的多根输气支管(802);
所述输气主管(801)上端部安装有用于将外部空气传输至所述输气主管(801)内的驱动转轮(803),所述输气支管(802)远离所述输气主管(80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人工湿地子系统(2)内且所述透水部(301)外侧设有用于收纳所述输气支管(802)的透气部,所述输气支管(802)远离所述输气主管(80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排气挡板(804),所述排气挡板(804)上设有多个散气孔(8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主管(801)上端部安装有防护罩(806)且所述防护罩(806)位于所述驱动转轮(803)的正上方;
所述防护罩(806)结构呈伞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主管(801)上安装有集气托(807)且所述集气托(807)位于所述驱动转轮(803)的正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子系统(9);
所述回流子系统(9)包括回流管(901),所述回流管(901)的一端与所述溢流池(30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01)连接;
所述回流管(901)靠近所述溢流池(308)一端的管路上设有控制阀(902)。
CN202320115985.7U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生态修复系统 Active CN219117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985.7U CN219117270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生态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985.7U CN219117270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生态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7270U true CN219117270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7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5985.7U Active CN219117270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生态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7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ih et al. The effect of water purification by oyster shell contact bed
CN201942568U (zh) 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1492203B (zh) 一种用于养殖废水深度处理的仿生态塘系统
CN102001793B (zh) 一种潮汐流与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91855B (zh) 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的方法
CN108328879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的深床倍增mbbr反应器
CN111333273A (zh)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人工湿地系统
CN107188379A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107216004B (zh)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0519449C (zh) 速分生物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CN102838208A (zh) 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改善的河道净化器技术
CN207047066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108862846A (zh) 一种城市雨水管理与处理的方法
CN110642481B (zh) 适用于村庄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8793609A (zh) 城市雨水管理与处理的方法
CN105236687A (zh) 自清式微曝气竖向折流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9117270U (zh) 一种生态修复系统
CN114409199B (zh) 一种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10313934U (zh) 一种人工湿地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CN214654277U (zh) 一种河道内原位截污处理系统
CN101759279B (zh) 生物截滤装置
CN100569678C (zh) 一种富营养水处理工艺
CN209797690U (zh) 一种水体净化系统
CN205099555U (zh) 自清式微曝气复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