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5435U - 一种座椅座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座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5435U
CN219115435U CN202223025347.0U CN202223025347U CN219115435U CN 219115435 U CN219115435 U CN 219115435U CN 202223025347 U CN202223025347 U CN 202223025347U CN 219115435 U CN219115435 U CN 219115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necting rod
seat
seat cushion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53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志华
马立
杨百林
钱召洋
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anda Railway Vehicle Seat System Changch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anda Railway Vehicle Seat System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anda Railway Vehicle Seat System Changch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anda Railway Vehicle Seat System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53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5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5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5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包括座垫发泡壳体和座椅伸缩壳体,所述座椅伸缩壳体的内部镶嵌设置有发泡骨架,所述座垫发泡壳体的内部镶嵌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发泡骨架和固定支架之间由第一铰链轴进行连接,同时所述座椅伸缩壳体绕第一铰链轴进行旋转,实现打开和关闭功能,通过整体结构的活动连接使用,从而经过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便于操作,使得座垫发泡壳体和座椅伸缩壳体便于展开和收缩使用,这样可以根据不同乘客人群需求,对座垫长度进行适当调节,满足不同人群乘坐需求,增加乘坐舒适性,而且坐垫手动调节,从而结构稳定故障率低,可节省车厢内使用空间,增加车厢整体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座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铁座椅座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座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座椅座垫均为长度固定的形式,仅可通过调节靠背角度来达到腰部及上半身状态的舒适程度,因乘客存在身高差异,固定座垫不能满足所有乘客腿部放置需求,在长途搭乘过程中久坐可能会产生疲劳感。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座椅座垫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座垫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座椅座垫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有效调节座椅长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包括座垫发泡壳体和座椅伸缩壳体,所述座椅伸缩壳体的内部镶嵌设置有发泡骨架,所述座垫发泡壳体的内部镶嵌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发泡骨架和固定支架之间由第一铰链轴进行连接,同时所述座椅伸缩壳体绕第一铰链轴进行旋转,实现打开和关闭功能,所述发泡骨架和固定支架的后侧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链轴,所述第一铰链轴的前端周侧设置有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所述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外侧位于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杆。
其中,所述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包括外侧面板、上轴套、外侧链轴和U型金属杆,所述U型金属杆的上端设置有上轴套,所述U型金属杆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外侧面板,所述外侧面板的外端设置有外侧链轴,所述上轴套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上,所述外侧链轴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杆上。
其中,所述发泡骨架包括第一限位套板、凹型骨架壳和第二限位套板,所述凹型骨架壳的前端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套板,所述凹型骨架壳的后端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套板,所述凹型骨架壳固定连接在座椅伸缩壳体上,所述第一限位套板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上,所述第二限位套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上。
其中,所述第二连杆包括上侧轴孔、连杆外壳、限位横槽和下侧轴孔,所述连杆外壳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上侧轴孔,所述连杆外壳的下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横槽,所述限位横槽的外侧位于连杆外壳上设置有下侧轴孔,所述连杆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发泡骨架上,所述连杆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上。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下孔、支架上孔和支架外壳,所述支架外壳的上端内侧设置有支架上孔,所述支架外壳的下端内侧设置有支架下孔,所述支架上孔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铰链轴上,所述支架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上。
其中,所述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绕第一铰链轴带动第三连杆进行运动,所述第三连杆带动第二连杆打开一定角度,最后与第一连杆形成一条直线,形成死点固定伸缩部分。
其中,所述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通过外部力破坏死点,从而回缩到原有位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整体结构的活动连接使用,从而经过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便于操作,使得座垫发泡壳体和座椅伸缩壳体便于展开和收缩使用,这样可以根据不同乘客人群需求,对座垫长度进行适当调节,满足不同人群乘坐需求,增加乘坐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整体结构的活动连接使用,从而经过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便于操作,而坐垫手动调节,结构稳定故障率低,可节省车厢内使用空间,增加车厢整体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座垫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座垫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座垫结构的侧边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座垫结构的侧边收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座垫结构的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座垫结构的发泡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座垫结构的第二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座椅座垫结构的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垫发泡壳体;2、第一连杆;3、固定支架;31、支架下孔;32、支架上孔;33、支架外壳;4、座椅伸缩壳体;5、第一铰链轴;6、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1、外侧面板;62、上轴套;63、外侧链轴;64、U型金属杆;7、第三连杆;8、第二连杆;81、上侧轴孔;82、连杆外壳;83、限位横槽;84、下侧轴孔;9、第二铰链轴;10、发泡骨架;101、第一限位套板;102、凹型骨架壳;103、第二限位套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6,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包括座垫发泡壳体1和座椅伸缩壳体4,座椅伸缩壳体4的内部镶嵌设置有发泡骨架10,座垫发泡壳体1的内部镶嵌设置有固定支架3,发泡骨架10和固定支架3之间由第一铰链轴5进行连接,同时座椅伸缩壳体4绕第一铰链轴5进行旋转,实现打开和关闭功能,发泡骨架10和固定支架3的后侧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链轴9,第一铰链轴5的前端周侧设置有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连杆7,第三连杆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外侧位于固定支架3上设置有第一连杆2,在使用时,座垫发泡壳体1因外侧座椅伸缩壳体4的展开状态,从而有效调节整体的长度,使得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这样便于放置使用,在使用时,发泡骨架10和固定支架3之间由第一铰链轴5进行连接,同时座椅伸缩壳体4绕第一铰链轴5进行旋转,实现打开和关闭功能,这样座垫发泡壳体1和座椅伸缩壳体4便于展开和收缩使用,在整体展开和收缩时,因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的拉扯改变,从而便于调节,在整体伸缩或展开中,因第一连杆2、第三连杆7和第二连杆8的活动连接,使得整体在伸缩或展开的时候更加稳定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包括外侧面板61、上轴套62、外侧链轴63和U型金属杆64,U型金属杆64的上端设置有上轴套62,U型金属杆64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外侧面板61,外侧面板61的外端设置有外侧链轴63,上轴套62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2上,外侧链轴63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杆7上,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的上轴套62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2上,而外侧面板61外侧的外侧链轴63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杆7上,从而人员握住U型金属杆64时,这样便于展开和伸缩使用,使得整体在调节控制使用的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发泡骨架10包括第一限位套板101、凹型骨架壳102和第二限位套板103,凹型骨架壳102的前端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套板101,凹型骨架壳102的后端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套板103,凹型骨架壳102固定连接在座椅伸缩壳体4上,第一限位套板101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8上,第二限位套板103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3上,发泡骨架10的凹型骨架壳102镶嵌固定在座椅伸缩壳体4中,使得便于稳定放置使用,凹型骨架壳102的第一限位套板101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8上,而第二限位套板103活动连接在固定支架3上,从而整体便于展开和收缩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绕第一铰链轴5带动第三连杆7进行运动,第三连杆7带动第二连杆8打开一定角度,最后与第一连杆2形成一条直线,形成死点固定伸缩部分,使得便于操作固定使用,这样便于控制调节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通过外部力破坏死点,从而回缩到原有位置,使得便于操作固定使用,这样便于控制调节使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发泡骨架10和固定支架3之间由第一铰链轴5进行连接,同时座椅伸缩壳体4绕第一铰链轴5进行旋转,实现打开和关闭功能,这样座垫发泡壳体1和座椅伸缩壳体4便于展开和收缩使用,在整体展开和收缩时,因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的拉扯改变,从而便于调节,在整体伸缩或展开中,因第一连杆2、第三连杆7和第二连杆8的活动连接,使得整体在伸缩或展开的时候更加稳定方便。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7,一种座椅座垫结构,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第二连杆8包括上侧轴孔81、连杆外壳82、限位横槽83和下侧轴孔84,连杆外壳82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上侧轴孔81,连杆外壳82的下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横槽83,限位横槽83的外侧位于连杆外壳82上设置有下侧轴孔84,连杆外壳8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发泡骨架10上,连杆外壳8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2上。
工作原理:第二连杆8的连杆外壳82上端通过上侧轴孔81活动连接在发泡骨架10上,而且连杆外壳82的下端通过下侧轴孔84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杆2上,使得连杆外壳82便于转动使用,而限位横槽83的区域,从而便于限位固定使用,这样便于展开和收缩使用。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8,一种座椅座垫结构,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二,固定支架3包括支架下孔31、支架上孔32和支架外壳33,支架外壳33的上端内侧设置有支架上孔32,支架外壳33的下端内侧设置有支架下孔31,支架上孔3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铰链轴9上,支架外壳3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2上。
工作原理:固定支架3的支架外壳33镶嵌固定在座垫发泡壳体1,使得便于稳定放置,支架上孔32的上端活动连接在第二铰链轴9上,支架外壳33的下端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杆2上,从而整体便于活动使用,这样便于展开和收缩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7)

1.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包括座垫发泡壳体(1)和座椅伸缩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伸缩壳体(4)的内部镶嵌设置有发泡骨架(10),所述座垫发泡壳体(1)的内部镶嵌设置有固定支架(3),所述发泡骨架(10)和固定支架(3)之间由第一铰链轴(5)进行连接,同时所述座椅伸缩壳体(4)绕第一铰链轴(5)进行旋转,实现打开和关闭功能,所述发泡骨架(10)和固定支架(3)的后侧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链轴(9),所述第一铰链轴(5)的前端周侧设置有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所述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连杆(7),所述第三连杆(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杆(8),所述第二连杆(8)的外侧位于固定支架(3)上设置有第一连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包括外侧面板(61)、上轴套(62)、外侧链轴(63)和U型金属杆(64),所述U型金属杆(64)的上端设置有上轴套(62),所述U型金属杆(64)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外侧面板(61),所述外侧面板(61)的外端设置有外侧链轴(63),所述上轴套(62)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2)上,所述外侧链轴(63)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杆(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骨架(10)包括第一限位套板(101)、凹型骨架壳(102)和第二限位套板(103),所述凹型骨架壳(102)的前端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套板(101),所述凹型骨架壳(102)的后端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套板(103),所述凹型骨架壳(102)固定连接在座椅伸缩壳体(4)上,所述第一限位套板(101)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8)上,所述第二限位套板(103)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8)包括上侧轴孔(81)、连杆外壳(82)、限位横槽(83)和下侧轴孔(84),所述连杆外壳(82)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上侧轴孔(81),所述连杆外壳(82)的下端内侧设置有限位横槽(83),所述限位横槽(83)的外侧位于连杆外壳(82)上设置有下侧轴孔(84),所述连杆外壳(8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发泡骨架(10)上,所述连杆外壳(8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3)包括支架下孔(31)、支架上孔(32)和支架外壳(33),所述支架外壳(33)的上端内侧设置有支架上孔(32),所述支架外壳(33)的下端内侧设置有支架下孔(31),所述支架上孔(3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铰链轴(9)上,所述支架外壳(3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绕第一铰链轴(5)带动第三连杆(7)进行运动,所述第三连杆(7)带动第二连杆(8)打开一定角度,最后与第一连杆(2)形成一条直线,形成死点固定伸缩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座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伸缩部分收缩握柄(6)通过外部力破坏死点,从而回缩到原有位置。
CN202223025347.0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座椅座垫结构 Active CN219115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5347.0U CN219115435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座椅座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5347.0U CN219115435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座椅座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5435U true CN219115435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4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5347.0U Active CN219115435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座椅座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5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71586U (zh) 一种用于座位单元的调节装置及座位单元
CN204105342U (zh) 一种脚垫可调节座椅
CN219115435U (zh) 一种座椅座垫结构
CN109421565A (zh) 一种机动车辆座椅总成
CN106741109B (zh) 一种婴儿车座兜
SG187531A1 (en) Chair-type massage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leg kneading device
CN215533081U (zh)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
CN210433150U (zh) 椅子及共享椅
KR102195309B1 (ko) 종아리받침대가 구비된 소파 구조물
CN113475898A (zh)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
CN112932143A (zh) 一种翻转阻尼调节装置
CN113208336A (zh) 座面倾角调节结构以及休闲椅
CN112890490A (zh) 一种座椅
CN219803525U (zh) 一种户外通用灵活调节折叠床
CN216166391U (zh) 一种超级零重力座椅框架
CN216293539U (zh) 一种变形座椅框架
CN218316389U (zh) 一种汽车座椅四向腿托
CN214341237U (zh) 翻转阻尼调节装置
JP2001149163A (ja) 椅子構造
CN220199131U (zh) 一种可伸长的座椅
CN220477293U (zh) 一种功能铁架及应用该功能铁架的沙发
CN214678312U (zh) 座椅
CN212280612U (zh) 一种带扶手的折叠椅架和折叠椅
CN215502079U (zh) 座面倾角调节结构以及休闲椅
CN219727960U (zh) 汽车后排扶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