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0347U - 一种腹液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腹液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0347U
CN219110347U CN202222736198.2U CN202222736198U CN219110347U CN 219110347 U CN219110347 U CN 219110347U CN 202222736198 U CN202222736198 U CN 202222736198U CN 219110347 U CN219110347 U CN 219110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on device
seat
fluid collection
abdominal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61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旭
何信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7361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0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0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0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包括能够外部装置连接并能供腹液通过的第一引流管,第一引流管上连接有用于收集腹液的引流袋,引流袋上设有第二引流管,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设有能够连接二者并能够调节腹液流出流速的限流器,引流袋上设有能够检测引流袋内腹液体积并在引流袋内腹液到位预设位置时能够驱使限流器自行关闭的液位检测元件。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定量收集腹液的腹液收集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腹液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正常状态下,人体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少于200ml),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腔积液(ascites)。腹腔积液仅是一种病征,产生腹腔积液的病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心血管病、肝脏病、腹膜病、肾脏病、营养障碍病、恶性肿瘤腹腔转移、卵巢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
当大量腹腔积液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或患者腹胀症状重而难以忍受时,可采取放腹腔积液治疗,以减轻症状。每次抽取腹腔积液量以5000~3000ml为宜,但也有腹腔积液量过多,抽出量超出3000ml的情况,由于积液收集瓶的大小有限,在抽出积液时,需要不断用空的收集瓶去更换装满的收集瓶,过程中需要多次拔管及插管,操作麻烦,并且需要医护人员时刻关注收集瓶是否装满。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不足研发而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定量收集腹液的腹液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包括能够外部装置连接并能供腹液通过的第一引流管1,所述的第一引流管1上连接有用于收集腹液的引流袋2,所述的引流袋2上设有第二引流管21,所述的第一引流管1与第二引流管21之间设有能够连接二者并能够调节腹液流出流速的限流器3,所述的引流袋2上设有能够检测引流袋2内腹液体积并在引流袋2内腹液到位预设位置时能够驱使限流器3自行关闭的液位检测元件22。
所述的限流器3包括下连接座31和连接于下连接座31上的上连接座32,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能够与第一引流管1连通的第一连接管321,所述的上连接座32内设有能够与第一连接管321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322,所述的下连接座31上设有能够与第二引流管21连通的第二连接管311,所述的下连接座31内连接有能够相对其转动的转动座312,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设有能够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3121和第三连通通道3122,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还设有能够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而封堵出液的封闭孔3123,所述的下连接座31上还设有与液位检测元件22电连接的旋转电机313,且当并在引流袋2内腹液到位预设位置时旋转电机313驱使转动座312相对下连接座31转动而使得限流器3关闭。
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323,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设有能够套于凸出部323外的连接孔3124,所述的旋转电机313的旋转轴上连接有转动块314,所述的转动块314上设有向外凸出并能够与转动座312卡接固定的卡接部3141,且当旋转电机313的旋转轴转动时转动块314能够带动转动座312相对凸出部323转动。
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还设有能够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3125,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能够相对其上下滑动而改变第四连通通道3125流动横截面的限流组件33。
所述的第四连通通道3125的流量大于第三连通通道3122,所述的第三连通通道3122的流量大于第二连通通道3121。
所述的限流组件33包括能够相对上连接座32上下滑动而伸入至第四连通通道3125内的限流块331,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能够驱使限流块331相对上连接座32滑动的推杆电机332。
所述的第一引流管1包括第一管体11,所述的第一管体1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能够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头12,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21管口处设有能够容纳第一连接头12的第一锥形连接口3211,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2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能够将第一连接头12夹紧并卡入至第一连接管321内而使得第一连接头12与的第一连接管321连接固定的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所述的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上设有能够配合而夹紧第一连接头12的第一夹槽411和第二夹槽412。
所述的第二引流管21包括第二管体211,所述的第二管体21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能够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头212,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11管口处设有能够容纳第二连接头212的第二锥形连接口3111,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1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能够将第二连接头212夹紧并卡入至第二连接管311内而使得第二连接头212与的第二连接管311连接固定的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所述的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上设有能够配合而夹紧第二连接头212的第三夹槽431和第四夹槽441。
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11上还设有与旋转电机313及推杆电机332电连接并能够检测通过第二连接管311内腹液流量的流量计3112。
所述的引流袋2包括袋体23,所述的第二引流管21连接于袋体23上,所述的袋体23下端还设有向外延伸并用于排出腹液的排液管24,所述的排液管24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能够将其封闭的盖子25,所述的液位检测元件22设于袋体23上,且所述的液位检测元件22为压力和水位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当需要使用时,设置液位检测元件检测液面的预设高度,具体如500ml、1000ml、1500ml等,然后将第一引流管连接至胸腔或者腹腔的排液装置的出口处,然后调节限流器,使得限流器打开,腹液或者胸腔体液能够通过从限流器后进入至第二引流管内,当然限流器具有多个常用的流量档位,能够限制一定时间内流出至引流袋内的腹液,当液位检测元件检测到引流袋内腹液到位预设位置时液位检测元件向限流器发出一关闭的信号,在收到信号后限流器就自行关闭,此时第一引流管内的腹液就无法排出至引流袋内了,能够定量的进行腹液排放。
2、当然限流器可以设置可以开关的蜂鸣器或闪烁的警示灯,当限流器3自行关闭后就进行示警,提醒医护人员已经收集到预设量的腹液,医护人员需要将引流袋内的腹液向外排放,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腹液收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腹液收集装置的分解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腹液收集装置的分解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腹液收集装置的分解图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腹液收集装置的分解图之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腹液收集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包括能够外部装置连接并能供腹液通过的第一引流管1,所述的第一引流管1上连接有用于收集腹液的引流袋2,所述的引流袋2上设有第二引流管21,所述的第一引流管1与第二引流管21之间设有能够连接二者并能够调节腹液流出流速的限流器3,所述的引流袋2上设有能够检测引流袋2内腹液体积并在引流袋2内腹液到位预设位置时能够驱使限流器3关闭的液位检测元件22。
当需要使用时,设置液位检测元件22检测液面的预设高度,具体如500ml、1000ml、1500ml及2000ml等,然后将第一引流管1连接至胸腔或者腹腔的排液装置的出口处,然后调节限流器3,使得限流器3打开,腹液或者胸腔体液能够通过从限流器3后进入至第二引流管21内,当然限流器3具有多个常用的流量档位,能够限制一定时间内流出至引流袋2内的腹液,当液位检测元件22检测到引流袋2内腹液到位预设位置时液位检测元件22向限流器3发出一关闭的信号,在收到信号后限流器3就自行关闭,此时第一引流管1内的腹液就无法排出至引流袋2内了,能够定量的进行腹液排放。当然限流器3可以设置可以开关的蜂鸣器或闪烁的警示灯,当限流器3自行关闭后就进行示警,提醒医护人员已经收集到预设量的腹液,医护人员需要将引流袋2内的腹液向外排放,使用更方便。
所述的限流器3包括下连接座31和连接于下连接座31上的上连接座32,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能够与第一引流管1连通的第一连接管321,所述的上连接座32内设有能够与第一连接管321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322,所述的下连接座31上设有能够与第二引流管21连通的第二连接管311,所述的下连接座31内连接有能够相对其转动的转动座312,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设有能够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3121和第三连通通道3122,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还设有能够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而封堵出液的封闭孔3123,所述的下连接座31上还设有与液位检测元件22电连接的旋转电机313,且当并在引流袋2内腹液到位预设位置时旋转电机313驱使转动座312相对下连接座31转动而使得限流器3关闭。由于在临床中向外排放的腹液是比较固定的如1小时排放500ml、1000ml、1500ml及2000ml等,所以第二连通通道3121和第三连通通道3122的大小被设置成固定的,这样就能够使得在一小时内能够固定向引流袋2内流入500ml、1000ml、1500ml及2000ml的腹液。通过旋转电机313旋转而使得第一连通通道322与第二连通通道3121或第三连通通道3122分别连通,且当液位检测元件22检测到引流袋2内收集到500ml、1000ml、1500m及2000m的预设腹液时,液位检测元件22向旋转电机313发出关闭信号,旋转电机313就驱动转动座312使得转动座312上的封闭孔3123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此时限流器3关闭了,第一引流管1内的腹液无法通过限流器3向引流袋2流入。
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323,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设有能够套于凸出部323外的连接孔3124,所述的旋转电机313的旋转轴上连接有转动块314,所述的转动块314上设有向外凸出并能够与转动座312卡接固定的卡接部3141,且当旋转电机313的旋转轴转动时转动块314能够带动转动座312相对凸出部323转动。卡接部3141于转动座312连接固定,连接的更稳固。
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还设有能够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3125,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能够相对其上下滑动而改变第四连通通道3125流动横截面的限流组件33。当病人需要排出少量或者更大量的腹液时,通过第四连通通道3125及限流组件33的配合进行收集。
所述的第四连通通道3125的流量大于第三连通通道3122,所述的第三连通通道3122的流量大于第二连通通道3121。
所述的限流组件33包括能够相对上连接座32上下滑动而伸入至第四连通通道3125内的限流块331,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能够驱使限流块331相对上连接座32滑动的推杆电机332。限流块331连接在推杆电机332的输出轴上,当限流块331向下时第四连通通道3125的流量变小,当限流块331向上时第四连通通道3125的流量变大,能够根据需要而进行调节比如1小时200ml、300ml、800ml或1200ml等。而且当引流袋2收集到足够的腹液时,液位检测元件22先向推杆电机332发出信号,推杆电机332的输出轴带动限流块331脱离第四连通通道3125,然后旋转电机313再驱使转动座312相对凸出部323转动从而使得限流器3的关闭,定量的收集液体。
所述的第一引流管1包括第一管体11,所述的第一管体1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能够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头12,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21管口处设有能够容纳第一连接头12的第一锥形连接口3211,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2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能够将第一连接头12夹紧并卡入至第一连接管321内而使得第一连接头12与的第一连接管321连接固定的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所述的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上设有能够配合而夹紧第一连接头12的第一夹槽411和第二夹槽412。所述的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为橡胶,当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将第一连接头12夹紧后塞入至第一连接管321的管口时,会发生弹性形变,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的外壁顶压第一连接管321的内壁,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的内壁就夹紧第一连接头12的外壁。
由于各个厂家生产的第一引流管1的第一连接头12形状和大小均不同,因此在连接时会存在密封性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配件也是属于标准配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配大多数标准的第一连接头12,而使得连接密封更稳定。当使用时,先将第一连接头12插入至第一锥形连接口3211内,然后将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夹紧在第一连接头12外,使得第一夹槽411和第二夹槽412将第一连接头12夹住,然后将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向第一连接管321内推动。
所述的第二引流管21包括第二管体211,所述的第二管体21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能够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头212,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11管口处设有能够容纳第二连接头212的第二锥形连接口3111,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1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能够将第二连接头212夹紧并卡入至第二连接管311内而使得第二连接头212与的第二连接管311连接固定的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所述的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上设有能够配合而夹紧第二连接头212的第三夹槽431和第四夹槽441。所述的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为橡胶,当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将第二连接头212夹紧后塞入至第二连接管311的管口时,会发生弹性形变,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的外壁顶压第二连接管311的内壁,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的内壁就夹紧第二连接头212的外壁。
由于各个厂家生产的引流袋2上第二连接头212形状和大小均不同,因此在与第一连接头12连接时会存在密封性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配件也是属于标准配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配大多数标准的第二连接头212,而使得连接密封更稳定。当使用时,先将第二连接头212插入至第二锥形连接口3111内,然后将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夹紧在第二连接头212外,使得第三夹槽431和第四夹槽441将第二连接头212夹住,然后将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向第二连接管311内推动。
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11上还设有与旋转电机313及推杆电机332电连接并能够检测通过第二连接管311内腹液流量的流量计3112。流量计3112用于检测通过第二连接管311内腹液的流量,并用于与限流组件33配合而使得限流组件33内通过的腹液的流速更精确。
所述的引流袋2包括袋体23,所述的第二引流管21连接于袋体23上,所述的袋体23下端还设有向外延伸并用于排出腹液的排液管24,所述的排液管24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能够将其封闭的盖子25,所述的液位检测元件22设于袋体23上,且所述的液位检测元件22为压力和水位传感器。盖子25打开后能从连接管道,从而将袋体23内的腹液排除。

Claims (10)

1.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连接至外部装置上并能供腹液通过的第一引流管(1),所述的第一引流管(1)上连接有用于收集腹液的引流袋(2),所述的引流袋(2)上设有第二引流管(21),所述的第一引流管(1)与第二引流管(21)之间设有能够连接二者并能够调节从第一引流管(1)流出腹液流速的限流器(3),所述的引流袋(2)上还设有能够检测引流袋(2)内腹液体积并在引流袋(2)内腹液到位预设位置时能够驱使限流器(3)自行关闭的液位检测元件(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腹液收集装置:所述的限流器(3)包括下连接座(31)和连接于下连接座(31)上的上连接座(32),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能够与第一引流管(1)连通的第一连接管(321),所述的上连接座(32)内设有能够与第一连接管(321)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322),所述的下连接座(31)上设有能够与第二引流管(21)连通的第二连接管(311),所述的下连接座(31)内连接有能够相对其转动的转动座(312),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设有能够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3121)和第三连通通道(3122),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还设有能够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而封堵出液的封闭孔(3123),所述的下连接座(31)上还设有与液位检测元件(22)电连接的旋转电机(313),且当并在引流袋(2)内腹液到位预设位置时旋转电机(313)驱使转动座(312)相对下连接座(31)转动而使得限流器(3)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腹液收集装置: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323),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设有能够套于凸出部(323)外的连接孔(3124),所述的旋转电机(313)的旋转轴上连接有转动块(314),所述的转动块(314)上设有向外凸出并能够与转动座(312)卡接固定的卡接部(3141),且当旋转电机(313)的旋转轴转动时转动块(314)能够带动转动座(312)相对凸出部(323)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腹液收集装置:所述的转动座(312)上还设有能够与第一连通通道(322)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3125),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能够相对其上下滑动而改变第四连通通道(3125)流动横截面的限流组件(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腹液收集装置:所述的第四连通通道(3125)的流量大于第三连通通道(3122),所述的第三连通通道(3122)的流量大于第二连通通道(31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腹液收集装置:所述的限流组件(33)包括能够相对上连接座(32)上下滑动而伸入至第四连通通道(3125)内的限流块(331),所述的上连接座(32)上设有能够驱使限流块(331)相对上连接座(32)滑动的推杆电机(33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腹液收集装置:所述的第一引流管(1)包括第一管体(11),所述的第一管体(1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能够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头(12),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21)管口处设有能够容纳第一连接头(12)的第一锥形连接口(3211),所述的第一连接管(32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能够将第一连接头(12)夹紧并卡入至第一连接管(321)内而使得第一连接头(12)与的第一连接管(321)连接固定的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所述的第一柔性紧固件(41)和第二柔性紧固件(42)上设有能够配合而夹紧第一连接头(12)的第一夹槽(411)和第二夹槽(4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腹液收集装置:所述的第二引流管(21)包括第二管体(211),所述的第二管体(21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能够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头(212),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11)管口处设有能够容纳第二连接头(212)的第二锥形连接口(3111),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1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能够将第二连接头(212)夹紧并卡入至第二连接管(311)内而使得第二连接头(212)与的第二连接管(311)连接固定的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所述的第三柔性紧固件(43)和第四柔性紧固件(44)上设有能够配合而夹紧第二连接头(212)的第三夹槽(431)和第四夹槽(4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腹液收集装置: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11)上还设有与旋转电机(313)及推杆电机(332)电连接并能够检测通过第二连接管(311)内腹液流量的流量计(31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袋(2)包括袋体(23),所述的第二引流管(21)连接于袋体(23)上,所述的袋体(23)下端还设有向外延伸并用于排出腹液的排液管(24),所述的排液管(24)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能够将其封闭的盖子(25),所述的液位检测元件(22)设于袋体(23)上,且所述的液位检测元件(22)为压力和水位传感器。
CN202222736198.2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腹液收集装置 Active CN219110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6198.2U CN219110347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腹液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6198.2U CN219110347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腹液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0347U true CN219110347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4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6198.2U Active CN219110347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腹液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0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10347U (zh) 一种腹液收集装置
CN210872344U (zh) 一种icu患者用引流造口袋
CN216163419U (zh) 一种水肥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1714759A (zh) 一种便携式肠液回输装置
CN212780615U (zh) 一体化试剂包
CN209951876U (zh) 一种新型恶性胸腹水引流装置
CN209645537U (zh) 一种体外血液透析系统
CN214860368U (zh) 一种防泄漏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用引流管
CN220256861U (zh) 一种腹水引流装置
CN215351154U (zh) 一种肠道冲洗装置
CN213759736U (zh) 具有计量功能的引流瓶
CN220757186U (zh) 一种胶囊杯及水龙头
CN219185016U (zh) 一种便携式辅助进食设备
CN217793836U (zh)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使用防误吸吸水杯
CN214910732U (zh) 一种用于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防堵且可拆卸的喂养装置
CN207168769U (zh) 腹水引流收集装置
CN216206750U (zh) 可视多参量式流量计
CN115998604B (zh) 耳鼻喉科洗鼻装置
CN218165710U (zh) 一种具有pH检测功能的胃液引流收集装置
CN219743480U (zh) 一种胃肠减压装置
CN214284369U (zh) 一种带流量计的杯盖
CN108211021A (zh) 模块化组合式医用半自动引流计量装置
CN220276039U (zh) 一种肠道冲洗器
CN218075857U (zh) 新型精密引流袋
CN215780422U (zh) 一种改良型中药灌肠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