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9209U - 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9209U
CN219109209U CN202320121090.4U CN202320121090U CN219109209U CN 219109209 U CN219109209 U CN 219109209U CN 202320121090 U CN202320121090 U CN 202320121090U CN 219109209 U CN219109209 U CN 219109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device
region
water storag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10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朋
徐国生
孟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210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9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9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9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其涉及饮用水供应装置技术领域,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第一储水装置,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具有第一内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一内腔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连通;加热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本申请能够解决供水装置补水后再次恢复至设定温度的时间过久的问题。

Description

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供应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地,供水装置是将饮用水供应给用户饮用的装置。此外,供水装置可以使用加热器对饮用水加热。即,供水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将补入的常温水加热成热水供应给用户。该热水的温度可以是用户设定的温度,也可以是供水装置出厂时设定的温度。当供水装置将水加热至该温度后停止加热,以等待用户使用。当用户从供水装置取走较多热水后,补入至供水装置中的常温水较多,导致供水装置内部的水温度急剧下降,此时无法达到用户使用标准,用户可能不再继续取水。此时,用户可能会等待供水装置对内部的水进行加热,直至其恢复至设定的温度后再继续取水。目前,供水装置再对内部的水进行加热直至恢复至设定的温度的时间较长,用户等待时间偏长,用户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其能够解决供水装置补水后再次恢复至设定温度的时间过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包括:
第一储水装置,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具有第一内腔;
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一内腔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连通;
加热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区域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呈罩体状,所述分隔件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分隔件的外部形成所述第二区域。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沿水平延伸设置,所述分隔件的下方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分隔件的上方形成所述第二区域。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上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件连接从而与所述第一区域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处设置有能使所述导水管输出的水向四周分散的布水器;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布水器包括套设在所述导水管外的套体,所述套体与所述导水管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所述套体的侧壁上具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开孔位于不同高度。
优选地,所述导水管另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缺口,多个所述缺口绕所述导水管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所述导水管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导水管的端部进行阻挡的、沿所述导水管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阻挡件。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导水孔。
优选地,所述导水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中部或下部。
优选地,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
第二储水装置,所述第二储水装置包括具有第二内腔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内的挡板部,所述挡板部将所述第二内腔分成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之间设置有连通部;
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第一内腔与所述第四区域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连通部处设置有单向导流件,所述单向导流件能由所述第三区域向所述第四区域方向导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储水装置具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第一内腔通过输水管体能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的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输水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输水管体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储水装置具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三区域;
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上部;
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
水输出单元,水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能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的所述第三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输入端能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
如上述任一所述的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第二储水装置,所述第二储水装置的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第一内腔相连通;
净水单元,所述净水单元能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的第二内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供水装置在第一储水装置进行补水后,设置在第一区域的加热件能够对处于第一区域中的水进行加热,第一区域中的水能够快速的升温恢复至设定温度并进入第一储水装置上部,此时,满足设定温度的水可以从第一储水装置中输出供给用户使用,如此,可以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提供用户体验感。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水装置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水装置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布水器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布水器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隔件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隔件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第二储水装置的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储水装置内部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储水装置内部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0、第一储水装置;101、分隔件;1011、导水孔;102、第一区域;103、第二区域;104、加热件;105、第一出水口;106、导水管;1061、开孔;1062、缺口;107、布水器;1071、套体;10711、环形槽;108、阻挡件;20、第二储水装置;201、壳体;2011、挡板部;202、第三区域;203、第四区域;204、连通部;205、单向导流件;206、第二出水口;207、第三出水口;30、输水管体;40、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解决供水装置补水后再次恢复至设定温度的时间过久的问题,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供水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水装置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水装置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供水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储水装置10,第一储水装置10具有第一内腔;设置在第一内腔中的分隔件101,分隔件101将第一内腔分成第一区域102和第二区域103,第一区域102与第二区域103相连通;加热件104,其设置在第一区域102。
本申请中的供水装置在第一储水装置10进行补水后,设置在第一区域102的加热件104能够对处于第一区域102中的水进行加热,第一区域102中的水能够快速的升温恢复至设定温度并进入第一储水装置上部,此时,满足设定温度的水可以从第一储水装置10中输出供给用户使用,如此,可以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提供用户体验感。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供水装置,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供水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储水装置10、分隔件101以及加热件104。其中,第一储水装置10可以具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用于存储输入至第一储水装置10中的水。第一内腔中存储的水可以通过加热件104进行加热后可以输出供给用户使用。第一储水装置10可以具有内胆,内胆中形成第一内腔。内胆可以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以对加热后的水进行保温。例如内胆的外部可以包覆保温材料以实现保温目的;又或者内胆可以具有真空夹层,从而实现保温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分隔件101设置在第一内腔中,分隔件101将第一内腔分成第一区域102和第二区域103。第一区域102与第二区域103可以相连通。加热件104则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102中。加热件104能够对第一区域102中的水进行加热,以使第一区域102中的水先快速升温恢复至设定温度,此时,第一区域102中满足设定温度的水可以从第一储水装置10中输出供给用户使用,如此,可以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提供用户体验感。由于第一区域102和第二区域103相连通,第一区域102中水和第二区域103中的水会相互进行传热,随着加热件104不断对第一区域102中的水进行加热,第二区域103中的水之后也可以升温至设定温度,从而使得第一内腔中所有的水均升温至设定温度。
作为可行的,加热件104可以采用电加热件104,在本申请中并不对加热件104的具体类型做任何限定,只需满足能够对水进行加热即可。
作为可行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区域102的上部可以与第二区域103相连通。当加热件104对第一区域102中的水进行加热时,被加热后温度相对较高的水由于密度原因会向上流动,这样第一区域102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水会从第一区域102的上部流入至第二区域103。这样在加热过程中,整个第一区域102的上部以及第二区域103中与第二区域103的上部相连通处这些位置的水的温度相对偏高,它们能够优先快速升温恢复至设定温度,这样部分水就能够提前供给给用户使用,从而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提供用户体验感。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储水装置10可以具有第一出水口105,第一储水装置10中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出水口105供给用户使用。进一步的,第一出水口105可以位于第一储水装置10的上部。由于在加热过程中,整个第一区域102的上部以及第二区域103中与第二区域103的上部相连通处这些位置的水的温度相对偏高,能够优先快速升温恢复至设定温度,当用户需要继续取水时,利用位于第一储水装置10的上部的第一出水口105便能够优先将这部分水输出供给用户。
作为可行的,如图1所示,分隔件101可以呈罩体状。分隔件101的内部形成第一区域102。分隔件101的外部形成第二区域10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隔件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隔件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罩体状的分隔件101可以呈长方体状或圆柱状等等,也可以呈其它能够罩住加热件104的形状。
作为可行的,如图2所示,分隔件101可以沿水平延伸设置。分隔件101的下方形成第一区域102,分隔件101的上方形成第二区域103。当第一储水装置10呈圆柱状,第一储水装置10的轴线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时,分隔件101的边缘可连接在第一储水装置10的侧面,从而实现对分隔件101的固定。
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加热件104设置在第一区域102中,为了增加加热件104与水的接触面积,如图1所示,加热件104可以加工成螺旋状,螺旋状的加热件104可以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加热件104的两端分别朝向下方,第一储水装置10可以呈圆柱状,第一储水装置10的轴线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储水装置10的下端面可以用于安装连接加热件104的两端或一端。分隔件101的下端可以连接在第一储水装置10的下端面上,从而实现对分隔件101的固定。
在其它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加热件104与水的接触面积,如图2所示,加热件104的一端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部经过180度折弯后,另一端再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整个加热件104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较小,便于从第一储水装置10的下端面安装入分隔件101形成的第一区域102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件104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件104的功率,加热件104可以为多根。多根加热件104可以均采用上述结构,这样可以整体上使得多个加热件104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较小,便于从第一储水装置10的下端面安装入分隔件101形成的第一区域102中。
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分隔件101上可以连接有导水管106,导水管106的一端与分隔件101连接从而与第一区域102相连通,导水管106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区域103的上部。在加热件104对第一区域102中的水进行加热时,通过导水管106可以将第一区域102中的先快速升温恢复至设定温度的水通过导水管106直接输送至第二区域103的上部,之后从第一储水装置10的上部的第一出水口105输出供给用户使用。通过上述方式,就避免了第一区域102中的先快速升温恢复至设定温度的水在输送过程中与第二区域103中部或者下部温度相对上部温度偏低的水进行混合而造成温度降低,这样以后用户等待的时间就会相对延长。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导水管106的入口可以位于加热件104的正上方,这样有利于先快速升温的水进入导水管106向第二区域103的上部输送。
作为可行的,如图1和图2所示,导水管106的另一端处设置有能使导水管106输出的水向四周分散的布水器107。通过布水器107可以使得导水管106输出的水均匀的慢慢的向四周分散,避免形成冲击力较大的水流,冲击力较大的水流会使得第二区域103内的水形成较大幅度的流动,这样会造成第二区域103上部温度较高的水与第二区域103中部或下部温度相对较低的水混合,第二区域103上部温度较高的水温度则会下降,导致用户等待的时间就会相对延长,无法短时间内获取到达到设定温度的水。
作为可行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布水器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导水管106的另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1061。导水管106的另一端的端面可以呈封堵状态。布水器107包括套设在导水管106外的套体1071,套体1071与导水管106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套体1071的侧壁上具有环形槽10711,环形槽10711与开孔1061位于不同高度。导水管106中输出的水从开孔1061沿水平方向出来以后,需要在环形空间中沿竖直方向进行流动一段距离到达环形槽10711处,再从环形槽10711沿水平方向流出。经过多次变向流动后,减小了从导水管106中输出的水形成的水流的冲击力。再加上环形槽10711的流通面积大,水从环形槽10711流出时的流速很小,无法对第二区域103上部的水造成冲击。
作为可行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布水器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导水管106另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缺口1062。多个缺口1062绕导水管106的轴线呈周向分布。导水管106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导水管106的端部进行阻挡的、沿导水管106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阻挡件108。从导水管106上端流出的水受到阻挡件108的阻挡变向后从多个缺口1062流出,这样也可以减小从导水管106中输出的水形成的水流的冲击力,再加上缺口1062较大,数量较多,所有缺口1062的流通面积较大,水从缺口1062流出时的流速很小,无法对第二区域103上部的水造成冲击。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可行的,分隔件101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区域102和第二区域103的导水孔1011。当第一区域102中先快速升温的水向上流出以后,第二区域103中的水通过导水孔1011可以慢慢补充至第一区域102中。通过分隔件101的分隔,第一区域102中的水与第二区域103中的水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换热,这样在加热件104加热时,第一区域102中的水才能够先先快速升温。进一步的,导水孔1011可以位于分隔件101的中部或下部,这样就可以避免第一区域102中先快速升温的水向上流出时进入导水孔1011,而到达第二区域103的中部或下部。
作为可行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第二储水装置的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供水装置可以包括:第二储水装置20。第二储水装置20可以与第一储水装置10相连通,第二储水装置20中可以用于存储冷水、温水、常温水等温度较低的水。当第一储水装置10需要进行补水时,第二储水装置20中的水可以输入至第一储水装置10中。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储水装置内部的俯视图,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储水装置20包括具有第二内腔的壳体201和设置在第二内腔内的挡板部2011。壳体201可以呈各种不同的形状,在本申请中并不对其做任何限定,例如可以是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等等。挡板部2011将第二内腔分成第三区域202和第四区域203,第三区域202与第四区域203之间设置有连通部204。连通部204可以位于挡板部2011上,也可以不位于挡板部2011上。例如,在壳体201上可以具有其它连通第三区域202与第四区域203的连通部204,连通部204可以是连通管道,连通管道位于壳体201外。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挡板部2011可以包括第一挡板部2011、位于第一挡板部2011与壳体201的侧壁之间的第二挡板部2011。第一挡板部2011可以呈中空结构,从而利用气体有效提高第一挡板部2011的隔热性能,降低第一区域102中的水和第二区域103中的水之间的换热量。连通部204可以位于第二挡板部2011上,连通部204可以为一开孔1061。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挡板部2011至少部分呈中空结构,挡板部2011中形成连通第一区域102与第二区域103的连通部204,连通部204穿过中空结构,连通部204可以呈管体状。在该实施方式中,挡板部2011可以全部呈中空结构,连通部204依然位于挡板部2011上,这样可以最大化的提高挡板部2011的隔热性能。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储水装置10的第一内腔与第四区域203相连通。第三区域202的容积大于第四区域203的容积。第二储水装置20具有第三出水口207,第三出水口207位于第三区域202。第三出水口207用于将第三区域202中的水输出,以供给用户使用。通过上述结构,第三区域202主要用于将存储的温度较低的水通过第三出水口207优先供给用户使用,第四区域203主要用于接收第一储水装置10返流的热涨水,并可以将第二储水装置20中的水补充至第一储水装置10中。因此第四区域203的容积不需要过大,第四区域203中的水的温度上升较快,通过挡板部2011可以降低第四区域203中的水传递至第三区域202中的水的热量。在将第二储水装置20中的水补充至第一储水装置10中时,第四区域203中的水可以优先补充至第一储水装置10中。
作为可行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储水装置内部的局部放大图,如图9所示,连通部204处可以设置有单向导流件205,单向导流件205能由第三区域202向第四区域203方向导通。这样当第四区域203中的水不足时,第三区域202中的水便能够自动补入至第四区域203中,但是第四区域203中的水无法返流至第三区域202中,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第三区域202中的水的温度上升程度,在第三区域202中的水供给用户使用时可以保证水的温度符合要求。另外,可以有效保证第四区域203中的水的温度,当第一储水装置10中的水不足时,第四区域203中温度相对偏高的水能够补充至第一储水装置10中,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储水装置10中的水升温至设定温度的时间更短,进一步减小用户等待的时间。
作为可行的,单向导流件205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大体呈管状,其一端至少具有一个开闭部。当单向导流件205两端的压力相同时,开闭部紧贴着单向导流件205的侧壁,整个单向导流件205呈关闭状态。当单向导流件205的进口的压力大于出口的压力时,开闭部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打开,开闭部与单向导流件205的侧壁产生间隙,流体便能够从间隙中流出。
作为可行的,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储水装置20可以具有第二出水口206,第二出水口206位于第四区域203。第一储水装置10的第一内腔通过输水管体30能与第二储水装置20的第二出水口206相连通,输水管体30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206相连接,输水管体30的另一端插入第一储水装置10内并延伸至第二区域103的下部,从而使得第一储水装置10里的热涨水返流至第二储水装置20中时,热涨水可以继续向上流动,避免其流至连通部204处。当第一储水装置10中的水不足时,第四区域203中温度相对偏高的水能够补充至第一储水装置10中的第二区域103的下部,避免补入的水影响第二区域103的上部温度较高的水。
为了确保第一储水装置10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涨水较为顺利的返流至第二储水装置20中,第二储水装置20位于第一储水装置10的上方。
如图7所示,供水装置可以包括:排气管40,排气管40用于排出第一储水装置10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作为可行的,排气管40的下端可以与第一储水装置10内腔的上端相连通,例如,排气管40的下端与第一储水装置10的第一出水口105相连。排气管40的上端可以连接至第二储水装置20,排气管40上端的端口高度高于第二储水装置20的最高水位,从而可以将第一储水装置10内腔中产生的气体排入至第二储水装置20的第二内腔中,第二储水装置20的第二内腔可以和大气相连通,进而最终实现气体排出供水装置。通过上述结构也可以避免第二储水装置20第二内腔中的水倒灌入排气管40。
作为可行的,供水装置可以包括:水输出单元。水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入端能与第二储水装置20的第三出水口207相连通,第二输入端能与第一储水装置10的第一出水口105相连通。通过水输出单元可以向用户提供第一储水装置10中加热后的热水,也可以向用户提供第二储水装置20中的冷水、温水、常温水等温度较低的水。
在本申请中还提出了一种净水装置,净水装置可以包括:如上述任一的供水装置;以及净水单元,净水单元能与第二储水装置20的第二内腔相连通。
作为可行的,净水单元能与第二储水装置20的第三区域202相连通,从而保证第三区域202中的水温度较低。例如,第二储水装置20的壳体201在第三区域202处具有补水进口,净水单元能与补水进口相连通。净水单元可以是能够对水进行过滤净化的任意净水单元,其用于将经过自身净化得到的净水向温水储水装置供给。当第二储水装置20中的水供给用户使用或补充至第一储水装置10中后,净水单元就能够补充第二储水装置20中存储的水。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
第一储水装置,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具有第一内腔;
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一内腔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连通;
加热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区域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呈罩体状,所述分隔件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分隔件的外部形成所述第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沿水平延伸设置,所述分隔件的下方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分隔件的上方形成所述第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上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件连接从而与所述第一区域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处设置有能使所述导水管输出的水向四周分散的布水器;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布水器包括套设在所述导水管外的套体,所述套体与所述导水管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所述套体的侧壁上具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开孔位于不同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另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缺口,多个所述缺口绕所述导水管的轴线呈周向分布;所述导水管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导水管的端部进行阻挡的、沿所述导水管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阻挡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导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中部或下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
第二储水装置,所述第二储水装置包括具有第二内腔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内的挡板部,所述挡板部将所述第二内腔分成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之间设置有连通部;
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第一内腔与所述第四区域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处设置有单向导流件,所述单向导流件能由所述第三区域向所述第四区域方向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具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第一内腔通过输水管体能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的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输水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输水管体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的下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具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三区域;
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上部;
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
水输出单元,水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能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的所述第三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输入端能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15.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所述的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第二储水装置,所述第二储水装置的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的第一内腔相连通;
净水单元,所述净水单元能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的第二内腔相连通。
CN202320121090.4U 2023-01-19 2023-01-19 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Active CN219109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1090.4U CN219109209U (zh) 2023-01-19 2023-01-19 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1090.4U CN219109209U (zh) 2023-01-19 2023-01-19 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9209U true CN219109209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5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1090.4U Active CN219109209U (zh) 2023-01-19 2023-01-19 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9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4978B (zh) 一种储水箱及使用该储水箱的储水式热水器
WO2008027041A1 (en) Multisection water storage tank with thermal stratification for 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s
CN219109209U (zh) 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US4915793A (en)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US5300743A (en) Microwave coffee maker
CN202328791U (zh) 一种储水箱及使用该储水箱的储水式热水器
CN210241998U (zh) 装有膨胀水箱的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CN103216928B (zh) 热能水循环系统
CN217013574U (zh) 一种温控水壶模块
CN214307578U (zh) 一种蒸汽冷凝结构及热水器
CZ298909B6 (cs) Tepelný akumulátor obsahující výmeník tepla
CN218821777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6347094U (zh) 供水装置和净水装置
CN216080395U (zh) 一种双胆热水器
CN209915717U (zh) 一种即热式饮水装置
JPH0674402A (ja) 蒸気発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329903Y (zh) 恒温贮水式热水器
CN216863902U (zh) 水供给装置
CN219629355U (zh) 一种净热一体饮水机
WO2023003956A1 (en) Convection-controlled storage water heating
CN218781440U (zh) 储热热交换装置
CN216090097U (zh) 一种瞬热热水与蒸汽一体式奶泡机
US461791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storing heated liquid
CN219177965U (zh) 双胆电热水器
CN218410309U (zh) 一种多级水箱储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