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8035U - 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8035U
CN219108035U CN202222898499.5U CN202222898499U CN219108035U CN 219108035 U CN219108035 U CN 219108035U CN 202222898499 U CN202222898499 U CN 202222898499U CN 219108035 U CN219108035 U CN 219108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usion
fixed mounting
inner chamber
fusion device
b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984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荣祥
陈丽佳
任卫波
胡孔亮
李盈洲
杨鹏
张善雄
张新东
任佳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olog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olog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olog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olog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28984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8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8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8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防护箱的左侧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护箱内腔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的中端放置有数据融合器本体,所述防护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盒,所述防护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柜,所述制冷柜底部的中端连通有输送管。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经过连接管将外界的空气吸至制冷柜的内腔中,通过制冷棒对空气制冷,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制冷柜内腔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温度显示器显示出来,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通过打开电磁阀,此时,制冷后的空气经过输送管进入防护箱的内腔中对数据融合器本体进行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融合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BIM与GIS数据融合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中间交互格式,将BIM模型按照IFC标准组织数据,或者转换成OBJ、DirectX和OSG等成熟的三维引擎支持的格式,GIS系统直接读取,优势是转换简单,一般BIM软件都支持IFC和OBJ等格式数据的导出,可直接利用现成的转换接口,另外一种是通过插件,调用平台提供的数据接口从底层进行二次开发,实现BIM与GIS数据的融合。
如申请号为CN 213880715 U公开了一种EC细网格数据融合装置,具体涉及数据融合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顶部设置有数据融合器,所述数据融合器顶部分别设置有数据插口和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口设置在数据插口一侧,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外壳一端设置于盖板,所述盖板一端与外壳活动连接,所述盖板另一端与外壳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数据融合器本体产生的热量排出,使数据融合器处于常温状态,从而防止数据融合器因高温发生损坏,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通过盖板将数据融合器整体进行保护,防止因误碰造成损坏,但现有的数据融合装置只采用单一的风扇对数据融合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并不理想,容易降低其使用寿命,并且缺少限位结构,如果发生晃动,容易使数据融合装置造成磕碰及损坏,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数据融合装置只采用单一的风扇对数据融合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并不理想,容易降低其使用寿命,并且缺少限位结构,如果发生晃动,容易使数据融合装置造成磕碰及损坏,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防护箱的左侧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护箱内腔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的中端放置有数据融合器本体,所述防护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盒,所述防护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柜,所述制冷柜底部的中端连通有输送管,且输送管贯穿至防护箱的内腔中,所述输送管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动盒内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所述正反螺杆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夹板,且夹板的内侧与数据融合器本体的外侧接触,所述传动盒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螺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腔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制冷柜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入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制冷柜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侧卡接有滤网,所述制冷柜内腔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滤网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制冷棒,所述制冷柜的前侧设置有柜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箱左侧的四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防尘网右侧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卡块,且卡块卡接于卡槽的内腔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制冷柜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器,所述制冷柜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远离固定套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防护箱内腔的顶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箱的前侧设置有箱门,所述防护箱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风机经过连接管将外界的空气吸至制冷柜的内腔中,通过制冷棒对空气制冷,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制冷柜内腔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温度显示器显示出来,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通过打开电磁阀,此时,制冷后的空气经过输送管进入防护箱的内腔中对数据融合器本体进行散热,通过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正反螺杆转动,正反螺杆带动螺套向内侧移动,螺套通过连接杆带动夹板向内侧移动,将数据融合器本体固定住,避免发生晃动,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数据融合装置只采用单一的风扇对数据融合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并不理想,容易降低其使用寿命,并且缺少限位结构,如果发生晃动,容易使数据融合装置造成磕碰及损坏,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2、通过设置温度显示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方便人们知晓制冷柜内腔的温度,通过设置防尘网,可以避免灰尘经过散热孔进入防护箱的内腔中,进一步提高防尘效果,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可以提高螺套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固定套和固定杆,可以避免输送管脱落,提高固定效果,通过设置滤网,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通过设置卡座和柜门,可以方便人们对滤网进行拆卸,通过设置橡胶垫,可以起到防滑的效果,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尘网拆卸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箱;2、温度显示器;3、制冷柜;4、连接管;5、柜门;6、箱门;7、支撑腿;8、橡胶垫;9、防尘网;10、卡座;11、风机;12、滤网;13、制冷棒;14、温度传感器;15、固定套;16、电磁阀;17、数据融合器本体;18、夹板;19、连接杆;20、伺服电机;21、螺套;22、滑槽;23、正反螺杆;24、滑块;25、传动盒;26、卡块;27、卡槽;28、隔板;29、散热孔;30、固定杆;31、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包括防护箱1,防护箱1内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9,防护箱1的左侧设置有防尘网9,防护箱1内腔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隔板28,隔板28顶部的中端放置有数据融合器本体17,防护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盒25,防护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柜3,制冷柜3底部的中端连通有输送管31,且输送管31贯穿至防护箱1的内腔中,输送管31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阀16。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传动盒25内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0,伺服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23,正反螺杆23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21,螺套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夹板18,且夹板18的内侧与数据融合器本体17的外侧接触,传动盒25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2,螺套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块24,且滑块24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滑槽22的内腔中,通过设置滑块24和滑槽22,可以提高螺套21移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制冷柜3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11,风机11的输入端连通有连接管4,制冷柜3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座10,卡座10的内侧卡接有滤网12,制冷柜3内腔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滤网1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制冷棒13,制冷柜3的前侧设置有柜门5,通过设置滤网12,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通过设置卡座10和柜门5,可以方便人们对滤网12进行拆卸。
如图1或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护箱1左侧的四周均开设有卡槽27,防尘网9右侧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卡块26,且卡块26卡接于卡槽27的内腔中,通过设置防尘网9,可以避免灰尘经过散热孔29进入防护箱1的内腔中,进一步提高防尘效果。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制冷柜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器2,制冷柜3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通过设置温度显示器2和温度传感器14,可以方便人们知晓制冷柜3内腔的温度。
如图2或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输送管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5,固定套1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0,且固定杆30远离固定套15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防护箱1内腔的顶部,通过设置固定套15和固定杆30,可以避免输送管31脱落,提高固定效果。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护箱1的前侧设置有箱门6,防护箱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7,支撑腿7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8,通过设置橡胶垫8,可以起到防滑的效果,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风机11经过连接管4将外界的空气吸至制冷柜3的内腔中,通过制冷棒13对空气制冷,通过温度传感器14对制冷柜3内腔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温度显示器2显示出来,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通过打开电磁阀16,此时,制冷后的空气经过输送管31进入防护箱1的内腔中对数据融合器本体17进行散热,通过伺服电机20的输出端带动正反螺杆23转动,正反螺杆23带动螺套21向内侧移动,螺套21通过连接杆19带动夹板18向内侧移动,将数据融合器本体17固定住,避免发生晃动,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数据融合装置只采用单一的风扇对数据融合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并不理想,容易降低其使用寿命,并且缺少限位结构,如果发生晃动,容易使数据融合装置造成磕碰及损坏,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包括防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内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9),所述防护箱(1)的左侧设置有防尘网(9),所述防护箱(1)内腔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隔板(28),所述隔板(28)顶部的中端放置有数据融合器本体(17),所述防护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盒(25),所述防护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柜(3),所述制冷柜(3)底部的中端连通有输送管(31),且输送管(31)贯穿至防护箱(1)的内腔中,所述输送管(31)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阀(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盒(25)内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0),所述伺服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23),所述正反螺杆(23)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21),所述螺套(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夹板(18),且夹板(18)的内侧与数据融合器本体(17)的外侧接触,所述传动盒(25)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2),所述螺套(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块(24),且滑块(24)的底部滑动连接于滑槽(22)的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柜(3)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11),所述风机(11)的输入端连通有连接管(4),所述制冷柜(3)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座(10),所述卡座(10)的内侧卡接有滤网(12),所述制冷柜(3)内腔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滤网(1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制冷棒(13),所述制冷柜(3)的前侧设置有柜门(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左侧的四周均开设有卡槽(27),所述防尘网(9)右侧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卡块(26),且卡块(26)卡接于卡槽(27)的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柜(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器(2),所述制冷柜(3)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5),所述固定套(1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0),且固定杆(30)远离固定套(15)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防护箱(1)内腔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的前侧设置有箱门(6),所述防护箱(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7),所述支撑腿(7)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8)。
CN202222898499.5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 Active CN219108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8499.5U CN219108035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8499.5U CN219108035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8035U true CN219108035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98499.5U Active CN219108035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8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08035U (zh) 一种bim与gis数据融合装置
CN211827143U (zh) 一种面向云制造应用的数据处理设备
CN219552924U (zh) 一种便于降噪的散热式计算机外壳
CN210898639U (zh) 一种电力信息监控装置
CN208423919U (zh) 一种平板灯用应急电源
CN113036646A (zh) 一种电力设备的高温预警装置
CN220439440U (zh) 一种射频开关矩阵装置
CN215299073U (zh) 一种高频率低损耗双腔体滤波器
CN214335638U (zh) 计算机硬盘用新型防护装置
CN219994796U (zh) 一种人脸抓拍半球摄像机
CN216528028U (zh) 一种基于pci-e接口的四闪存通道固态硬盘
CN216246482U (zh) 一种基于远程数据采集功能的无线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
CN219760425U (zh) 一种带卡合安装结构的电控柜
CN215449855U (zh) 一种投影仪的高效散热装置
CN220042755U (zh) 一种智能控温的布线配电柜
CN22040218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监控设备箱
CN218481805U (zh) 一种防尘散热的计算机机箱
CN218788178U (zh)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计算机服务器柜
CN218499414U (zh) 发射器控制台的散热结构
CN220137625U (zh) 一种2u散热机箱
CN21374629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舞台灯
CN219980969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交换机
CN218456616U (zh) 带散热保护的配电连接器
CN219624896U (zh) 一种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恒温装置
CN219418068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通信主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