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8029U -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8029U
CN219108029U CN202222649198.9U CN202222649198U CN219108029U CN 219108029 U CN219108029 U CN 219108029U CN 202222649198 U CN202222649198 U CN 202222649198U CN 219108029 U CN219108029 U CN 219108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heat pipe
pipes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491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修强
李彦霖
张数江
林海宝
林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Cas Cerami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Cas Cerami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Cas Cerami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Cas Cerami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491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8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8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8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散热组件,位于左边的第一散热组件和位于右边的第一散热组件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多个第一散热装置沿着前后方向紧凑排布,形成中间密集左右两边较为稀疏的热管排布区域;支撑板,位于热管排布区域的下方;热源安装平台,位于热管排布区域的上方,热源安装平台的下侧面开设有凹槽排布区域,凹槽排布区域与热管排布区域匹配;热源安装平台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热管紧凑排布,增加与热源安装平台的接触面,散热较快,热管排布区域快速地吸收热管安装平台的热量并传递给散热鳍片,整体结构紧凑巧妙,散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散热器的热管20均为对称分布,但是热管20均未伸入热源的中心区域,在热源安装平台10产生比较大的空白区域,热源安装平台10与热管20的接触较少,散热较慢,这对集成电子元件散热非常不利,甚至对产品产生致命影响。因此需要一种结构新颖散热较快的散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结构新颖,热管紧凑排布,增加与热源安装平台的接触面,散热较快。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包括:
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鳍片与热管,所述散热鳍片的前侧面具有内凸条,所述散热鳍片的后侧面具有外凸条,所述散热鳍片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所述热管分为内热管与外热管,所述内热管与外热管均具有弯曲角度,所述内热管的尾段与所述内凸条固定连接,所述外热管的尾段与所述外凸条固定连接,所述内热管的头段与所述外热管的头段平行等高并具有相同的朝向;
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散热装置沿着前后方向紧凑排布,形成中间密集左右两边较为稀疏的热管排布区域;
支撑板,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的下方;
热源安装平台,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的上方,所述热源安装平台的下侧面开设有凹槽排布区域,所述凹槽排布区域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匹配;
所述热源安装平台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左边开设有第一电线让位孔,所述热源安装平台开设有第二电线让位孔,所述第二电线让位孔与所述第一电线让位孔对准。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具体是:
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内热管的头段与外热管的头段具有对插空间;
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外热管插入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对插空间,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外热管插入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对插空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一个第二散热组件与一个第三散热组件;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结构相同但不具有所述内热管;
所述第三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结构相同但不具有所述外热管;
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相邻且位于右边,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与一个所述第三散热组件相邻且位于左边;
在所述第一电线让位孔的位置,一个所述第二散热装置替换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具体是:
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是镜像设置,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内热管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内热管是一体成型,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的外热管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外热管是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散热装置,所述第三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的结构相同但不具有位于左边的内热管;
在所述第一电线让位孔的位置,一个所述第三散热装置替换一个所述第一散热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
侧板,开设有锁定通孔与通风口,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的前后两侧,并与所述热源安装平台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连杆,沿着前后方向穿过所述散热通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锁定通孔,并分别用两个螺母锁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
导热板条,多个所述导热板条沿着左右方向紧凑排布,铺在所述热管排布区域;
在所述凹槽排布区域中开设有沉槽,所述导热板条置于所述沉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内散热小片与外散热小片,所述内散热小片与所述内凸条固定连接,所述外散热小片与所述外凸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热管与外热管的弯曲角度是90°±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形成中间密集左右两边间隔的热管排布区域,结构新颖,热管紧凑排布,增加与热源安装平台的接触面,散热较快,热管排布区域快速地吸收热管安装平台的热量并传递给散热鳍片,整体结构紧凑巧妙,散热效果好。2、相邻的两个散热鳍片具有间隔,确保散热鳍片的散热性,提高散热效果。3、侧板与连杆使散热装置的安装更加牢固。4、设置导热板条,提高热源安装平台与热管之间的导热效率。5、内散热小片与外散热小片,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热管在热源安装平台的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热管组件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导热板条辅在热管排布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一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一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平面主视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二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三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一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二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散热组件在支撑板形成热管排布区域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热源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热源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导热板条紧凑排布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侧板、连杆以及散热鳍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第一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第三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导热板条辅在热管排布区域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凹槽排布区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散热组件1;散热鳍片11;内凸条111;外凸条112;散热通孔113;内热管12;外热管13;对插空间14;热管排布区域15;内散热小片16;外散热小片17;倒角18;支撑板2;第一电线让位孔21;热源安装平台3;凹槽排布区域31;沉槽311;第二电线让位孔32;侧板4;通风口41;连杆5;螺母51;第二散热组件7;散热鳍片71;内凸条711;外凸条712;散热通孔713;外热管72;第三散热组件8;散热鳍片81;内凸条811;外凸条812;散热通孔813;内热管82;导热板条9;热源安装平台10;热管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热管在热源安装平台产生比较大的空白区域的缺点,实现结构新颖,热管紧凑排布,增加与热源安装平台的接触面,散热较快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缺点,总体思路如下:第一散热组件具有内热管与外热管,内热管与外热管在散热鳍片左右分布,内热管与外热管的头段平行等高并具有相同的朝向;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散热组件,位于左右两边的第一散热组件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多个第一散热装置前后紧凑排布,形成中间密集左右两边较为稀疏的热管排布区域,热管排布区域与热源安装平台的凹槽排布区域匹配,中间密集部分避免了在热源安装平台产生比较大的空白区域,增加与热源安装平台的接触面,左右两边较为稀疏部分使热量从内热管与外热管两个路径传递到散热鳍片,从散热鳍片的内外两边散热,散热效果好。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至图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包括:
第一散热组件1,包括散热鳍片11与热管,所述散热鳍片11的前侧面具有内凸条111,所述散热鳍片11的后侧面具有外凸条112,所述散热鳍片11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113,所述热管分为内热管12与外热管13,所述内热管12与外热管13均具有弯曲角度,所述内热管12的尾段与所述内凸条111固定连接,所述外热管13的尾段与所述外凸条112固定连接,所述内热管12的头段与所述外热管13的头段平行等高并具有相同的朝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热管12与外热管13的弯曲角度是90°±1°。
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散热装置沿着前后方向紧凑排布,形成中间密集左右两边较为稀疏的热管排布区域15;中间密集部分是热管紧凑排布,增加与热源安装平台3的接触面,避免在热管安装平台上产生比较大的空白区域,左右两边较为稀疏部分使热量从内热管12与外热管13两个路径传递到散热鳍片11,从散热鳍片11的内外两边散热,散热效果好。相邻的两个散热鳍片11具有明显的间隔,确保散热鳍片11的散热性。
支撑板2,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15的下方;热源安装平台3,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15的上方,所述热源安装平台3的下侧面开设有凹槽排布区域31,所述凹槽排布区域31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15匹配;所述热源安装平台3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热管对应地置于凹槽,紧凑排布的热管对热源安装平台3快速导热,散热鳍片11快速散热。热源安装平台3的上侧面安装着灯具、集成电子元件等热源器件。
所述支撑板2的左边开设有第一电线让位孔21,所述热源安装平台3开设有第二电线让位孔32,所述第二电线让位孔32与所述第一电线让位孔21对准。电源穿过第一电线让位孔21、第二电线让位孔32给热源器件供电。
在本实施例之中,所述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具体是: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内热管12的头段与外热管13的头段具有对插空间14;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外热管13插入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对插空间14,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外热管13插入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对插空间14。对插空间的宽度等于一个热管的宽度。支撑板2与热源安装平台3之间可拆卸,两边的第一散热组件1是采用对插的方式,因此在检修时可将对插的第一散热组件1手动拆开,拆装方便。
还包括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一个第二散热组件7与一个第三散热组件8: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结构相同但不具有所述内热管;所述第三散热组件8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结构相同但不具有所述外热管;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相邻且位于右边,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与一个所述第三散热组件8相邻且位于左边。在所述第一电线让位孔21的位置,一个所述第二散热装置替换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在第一电线让位孔21与第二电线让位孔32之间形成通道,便于电线穿过。
还包括:侧板4,开设有锁定通孔与通风口41,两个所述侧板4分别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15的前后两侧,并与所述热源安装平台3的下侧面固定连接;连杆5,沿着前后方向穿过所述散热通孔113,所述连杆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锁定通孔,并分别用两个螺母51锁紧连接。连杆5串起散热组件,使散热组件的安装更加牢固。通风口41有助于散热组件的通风散热。
还包括:导热板条9,多个所述导热板条9沿着左右方向紧凑排布,铺在所述热管排布区域15;在所述凹槽排布区域31中开设有沉槽311,所述导热板条9置于所述沉槽311。导热板条9提高热源安装平台3与热管之间的导热效率。
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还包括内散热小片16与外散热小片17,所述内散热小片16与所述内凸条111固定连接,所述外散热小片17与所述外凸条112固定连接。提高第一散热组件1的散热面积。内散热小片16开设有散热通孔。
在所述散热鳍片11与所述内散热小片16设有倒角18。倒角18用于识别散热鳍片11的方位,方便左右两边的散热组件对接安装。位于左右两边的第一散热组件1的倒角18之间还形成供支撑板2安装的空间。
本实施例的热管组件散热器的工作方式:灯具、集成电子元件作为热源器件,安装在热源安装平台3的上侧面;热源器件产生的热量被热管排布区域15快速导热,热量被散热组件的内热管12与外热管13传递给散热鳍片11,从散热鳍片11的内外两边散热,散热效果更好,使热源器件的运行更稳定。
参阅图18至图2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之中,所述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具体是: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是镜像设置,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内热管12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内热管12是一体成型,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的外热管13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的外热管13是一体成型。
当多个所述第一散热装置沿着前后方向紧凑排布时,形成中间密集左右两边较为稀疏的热管排布区域15。多个导热板条9沿着左右方向紧凑排布,铺在热管排布区域15。支撑板2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15的下方;热源安装平台3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15的上方,所述热源安装平台3的下侧面开设有凹槽排布区域31,所述凹槽排布区域31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15匹配;所述热源安装平台3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三散热装置,所述第三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的结构相同但不具有位于左边的内热管;在所述第一电线让位孔21的位置,一个所述第三散热装置替换一个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三散热装置使第一电线让位孔21与第二电线让位孔32之间形成通道,便于电线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具体结构区别于实施例一的第一散热组件以及热管排布区域,其它未述的部分,请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鳍片与热管,所述散热鳍片的前侧面具有内凸条,所述散热鳍片的后侧面具有外凸条,所述散热鳍片开设有多个散热通孔,所述热管分为内热管与外热管,所述内热管与外热管均具有弯曲角度,所述内热管的尾段与所述内凸条固定连接,所述外热管的尾段与所述外凸条固定连接,所述内热管的头段与所述外热管的头段平行等高并具有相同的朝向;
第一散热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散热装置沿着前后方向紧凑排布,形成中间密集左右两边较为稀疏的热管排布区域;
支撑板,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的下方;
热源安装平台,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的上方,所述热源安装平台的下侧面开设有凹槽排布区域,所述凹槽排布区域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匹配;
所述热源安装平台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左边开设有第一电线让位孔,所述热源安装平台开设有第二电线让位孔,所述第二电线让位孔与所述第一电线让位孔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具体是:
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内热管的头段与外热管的头段具有对插空间;
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外热管插入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对插空间,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外热管插入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对插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一个第二散热组件与一个第三散热组件;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结构相同但不具有所述内热管;
所述第三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结构相同但不具有所述外热管;
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相邻且位于右边,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与一个所述第三散热组件相邻且位于左边;
在所述第一电线让位孔的位置,一个所述第二散热装置替换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热管对接设置具体是:
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是镜像设置,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内热管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内热管是一体成型,位于左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外热管和位于右边的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外热管是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散热装置,所述第三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的结构相同但不具有位于左边的内热管;
在所述第一电线让位孔的位置,一个所述第三散热装置替换一个所述第一散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侧板,开设有锁定通孔与通风口,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热管排布区域的前后两侧,并与所述热源安装平台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连杆,沿着前后方向穿过所述散热通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锁定通孔,并分别用两个螺母锁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板条,多个所述导热板条沿着左右方向紧凑排布,铺在所述热管排布区域;
在所述凹槽排布区域中开设有沉槽,所述导热板条置于所述沉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内散热小片与外散热小片,所述内散热小片与所述内凸条固定连接,所述外散热小片与所述外凸条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热管与外热管的弯曲角度是90°±1°。
CN202222649198.9U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Active CN219108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9198.9U CN219108029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9198.9U CN219108029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8029U true CN219108029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6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49198.9U Active CN219108029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8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5567B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US7695161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US6819564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KR102593882B1 (ko) 방열장치
JP2011091088A (ja) 発熱体の放熱構造、および該放熱構造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US20090279256A1 (en) Heat-dissipating structure
CN219108029U (zh)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KR102545656B1 (ko) Led 엔진모듈용 방열모듈
CN210038688U (zh) 一种散热模组
CN219019340U (zh) 一种散热组件
US20100188809A1 (en) Radiator For Computer Memory
KR20180024541A (ko) Led 모듈용 방열체
TWI539266B (zh) Led照明裝置及其散熱器(一)
CN219108028U (zh) 一种热管散热器
JP2005303063A (ja) ヒートシンク
KR101774965B1 (ko) Led 모듈용 방열체
CN219019341U (zh) 一种热管组件散热器
CN219741124U (zh) 一种换热器用散热片
JP2010087016A (ja) 自然空冷用ヒートシンク
CN214070437U (zh) 发热电子元件模组和电雕机
CN218383631U (zh) 投影机的散热装置
CN212584897U (zh) Led灯的散热灯座
CN219693180U (zh) 散热器、散热组件及灯具设备
CN217767170U (zh) 一种光机模组及投影设备
CN218455212U (zh) 一种热管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