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7310U - 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7310U
CN219107310U CN202223111237.6U CN202223111237U CN219107310U CN 219107310 U CN219107310 U CN 219107310U CN 202223111237 U CN202223111237 U CN 202223111237U CN 219107310 U CN219107310 U CN 219107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ver plate
inverter
manhole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12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锦涛
潘江陵
陈林
李永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12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7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7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7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其中,防护罩应用于逆变器,该防护罩包括罩本体以及盖板,所述罩本体与所述逆变器围合形成有防护腔,所述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盒和直流线缆设于所述防护腔内,所述罩本体设有连通所述防护腔的检修孔;所述盖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罩本体,并盖合或打开所述检修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高逆变器设备的检修便捷性,进一步提高防护罩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逆变器设备中,逆变器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大多之间显露在逆变器的壳体外侧。为防止用户和工作人员误触逆变器的接线端产生安全隐患,现有的逆变器设备大多通过在逆变器的接线端外侧设置防护罩,利用防护罩包围逆变器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实现对逆变器的防护。
可是,现有的防护罩大多采用一体化设计,在需要对逆变器进行检修维护时,需要将防护罩整体进行拆除才可以对逆变器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进行更换或者检修等操作,而防护罩的整体拆除操作较为繁杂,导致逆变器设备的检修工作量较大,不便于逆变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使得防护罩的实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罩和逆变器设备,旨在提高逆变器设备的检修便捷性,进一步提高防护罩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护罩应用于逆变器,该防护罩包括罩本体以及盖板,所述罩本体与所述逆变器围合形成有防护腔,所述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盒和直流线缆设于所述防护腔内,所述罩本体设有连通所述防护腔的检修孔;所述盖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罩本体,并盖合或打开所述检修孔。
可选地,所述检修孔至少设于所述罩本体朝向所述逆变器接线端的一侧。
可选地,定义所述罩本体包括下表面和与下表面相邻的侧表面,所述检修孔包括第一检修孔和第二检修孔,所述第一检修孔设于所述罩本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检修孔设于所述罩本体的侧表面。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罩本体的下表面,并罩盖所述第一检修孔,所述第二盖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罩本体的侧表面,并罩盖所述第二检修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罩本体的侧表面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检修孔的孔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的外周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检修孔的孔壁,所述第一检修孔的孔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于所述第一盖板盖合所述第一检修孔时卡接所述滑块。
可选地,所述防护罩还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检修孔的孔壁,并插设于所述第一盖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以供所述逆变器的直流线缆穿设。
可选地,所述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一盖板背对所述罩本体侧表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盖板抵接所述罩本体的侧表面,所述第二盖板的外周侧设有倒钩,所述罩本体的外周侧设有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倒钩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修孔与所述第二检修孔连通,所述第二盖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
可选地,所述盖板还包括铰接合页,所述铰接合页设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通过所述铰接合页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盖板。
可选地,所述罩本体和所述盖板均设有连通所述防护腔的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逆变器组件,所述逆变器组件包括逆变器和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为以上所述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围所述逆变器本体的交流输出端盒和直流线缆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罩本体与逆变器围合形成防护腔,并使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盒和直流线缆设置在防护腔,进而利用防护罩有效对逆变器的接线端进行了防护,防止用户和工作人员误触。通过在罩本体上设置连通防护腔的检修孔,使盖板可移动地连接在罩本体上,并盖合或者打开检修孔,从而在逆变器需要进行检修时可以通过移动盖板打开检修孔,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修孔对设置在防护腔内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线盒进行维护或者更换,并在检修完成后通过移动盖板盖合检修孔使防护罩保持对逆变器进行防护。进而无需整体拆除防护罩便可实现对逆变器的检修,有效减轻了逆变器检修的工作量,提高了逆变器设备的检修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逆变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逆变器组件一实施例的防护罩的第二盖板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逆变器组件一实施例的防护罩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全部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罩一实施例的第二盖板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防护罩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SMS_1
Figure SMS_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防护罩大多采用一体化设计,在需要对逆变器进行检修维护时,需要将防护罩整体进行拆除才可以对逆变器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进行更换或者检修等操作,而防护罩的整体拆除操作较为繁杂,导致逆变器设备的检修工作量较大,不便于逆变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使得防护罩的实用性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护罩100。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防护罩100应用于逆变器,该防护罩100包括罩本体10以及盖板30,罩本体10与逆变器200围合形成有防护腔11,逆变器200的交流输出端盒20和直流线缆设于防护腔11内,罩本体10设有连通防护腔11的检修孔13;盖板30可移动地连接于罩本体10,并盖合或打开检修孔13。
可以理解的是,逆变器200可以通过直流线缆连通外侧的直流电设备,并利用交流输出端盒20将转换后的交流电输出至交流电设备,实现逆变器200的转换效果。防护罩100和逆变器200可以一同安装在墙体或者设备外壳等安装面上,并使防护罩100设置在逆变器200设有交流输出端盒20和直流线缆的一侧,此时防护罩100可以罩盖于逆变器200的一侧,并和逆变器200的接线端表面围合形成防护腔11,以使逆变器200的交流输出端盒20和直流线缆可以很好地被防护在防护腔11内,有效避免逆变器200的交流输出端盒20和直流线缆裸露在逆变器200的外侧而导致用户或者工作人员误触。而通过在防护罩100上设置连通防护腔11的检修孔13,并在防护罩100设置可移动的盖板30,进而可以在需要对逆变器200的直流线缆或者交流输出端盒20进行维护检修或者更换时,可以通过在罩本体10上移动盖板30使检修孔13打开,以使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修孔13对防护罩100内的逆变器200接线端以及交流输出端盒20进行操作,而在操作完成后直接移动盖板30盖合检修孔13即可维持防护罩100对逆变器200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20的防护,有效减少了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在日常维护中需要整体拆装防护罩100的操作,降低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检修工作量,提高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操作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100的实用性。
其中,盖板30可以通过利用滑动机构在罩本体10上抽拉移动,或者可以利用铰接结构在罩本体10上转动移动,又或者通过利用螺丝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罩本体10上,以使盖板30可以更好地通过移动以使检修孔13打开或者被盖合,便于逆变器组件1000的日常维护。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罩本体10与逆变器200围合形成防护腔11,并使逆变器200的交流输出端盒20和直流线缆设置在防护腔11,进而利用防护罩100有效对逆变器200的接线端进行了防护,防止用户和工作人员误触。通过在罩本体10上设置连通防护腔11的检修孔13,使盖板30可移动地连接在罩本体10上,并盖合或者打开检修孔13,从而在逆变器200需要进行检修时可以通过移动盖板30打开检修孔13,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修孔13对设置在防护腔11内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线盒进行维护或者更换,并在检修完成后通过移动盖板30盖合检修孔13使防护罩100保持对逆变器200进行防护。进而无需整体拆除防护罩100便可实现对逆变器200的检修,有效减轻了逆变器200检修的工作量,提高了逆变器200设备的检修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1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检修孔13至少设于罩本体10朝向逆变器200接线端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检修孔13可以设置在罩本体10朝向逆变器200接线端的一侧,使得在移动盖板30打开检修孔13时能更直接地显露逆变器200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20进行维护检修和更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逆变器组件1000的检修便捷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义罩本体10包括下表面10a和与下表面10a相邻的侧表面10b,检修孔13包括第一检修孔131和第二检修孔133,第一检修孔131设于罩本体10的下表面10a,第二检修孔133设于罩本体10的侧表面10b。盖板30包括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3,第一盖板31可移动地设于罩本体10的下表面10a,并罩盖第一检修孔131,第二盖板33可移动地设于罩本体10的侧表面10b,并罩盖第二检修孔133。
在本实施例中,罩本体10的下表面10a可以为朝向逆变器200接线端的表面,通过在罩本体10的下表面10a和侧表面10b分别开设第一检修孔131和第二检修孔133,并分别设置第一盖板31罩盖第一检修孔131,设置第二盖板33罩盖第二检修孔133,可以通过在罩本体10的两个表面设置检修孔13有效增大防护罩100的敞开范围,满足用户或者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需求,便于用户能更全面地对逆变器200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20进行检修维护和更换,进一步避免需要拆卸整个防护罩100对逆变器200进行检修,更好地降低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检修工作量,提高了防护罩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盖板31沿朝向或远离罩本体10的侧表面10b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检修孔131的孔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盖板31沿朝向或远离罩本体10的侧表面10b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检修孔131的孔壁,可以将第一盖板沿31朝向罩本体10的侧表面10b方向滑动实现第一盖板31脱离罩本体10打开第一检修孔131,以及可以将第一盖板31沿远离罩本体10的侧表面10b方向滑动实现第一盖板31安装在罩本体10上关闭第一检修孔131,使得第一盖板31可抽拉地连接在罩本体10上,进一步方便第一盖板31的移动,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100的操作便捷性,提高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实用性。
其中,第一盖板31和第一检修孔131的孔壁之间可以设置有滑块313滑轨结构,或者可以通过设置齿轮传动结构实现第一盖板31在第一检修孔131上的抽拉滑动,使用户或者工作人员能更便捷地移动第一盖板31,降低逆变器组件1000的检修工作量。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盖板31的外周侧设有滑块313,滑块313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检修孔131的孔壁,第一检修孔131的孔壁设有卡槽1311,卡槽1311于第一盖板31盖合第一检修孔131时卡接滑块3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31可以通过在外周侧设置滑块313,并通过将滑块313在第一检修孔131的孔壁内侧或者孔壁周缘滑动,实现第一盖板31的移动。其中,通过在第一检修孔131的孔壁上设置卡槽1311,可以利用在第一盖板31盖合第一检修孔131时,使滑块313滑动至卡槽1311内实现第一盖板31的限位固定,有利于避免第一盖板31滑动过渡而滑落罩本体10,并且可以在日常维护中利用卡槽1311固定第一盖板31防止第一盖板31脱离罩本体10,保障了防护罩100的正常使用,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合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护罩100还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设于第一检修孔131的孔壁,并插设于第一盖板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盖板31盖合第一检修孔131时,利用固定螺栓穿过第一检修孔131的孔壁并插设在第一盖板31上,可以利用固定螺栓进一步实现第一盖板31的限位固定,减少第一盖板31在日常使用中脱离罩本体10,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固定螺栓可以设置在防护腔11内,也可以通过在罩本体10上设置连通防护腔11的安装孔,使固定螺栓穿过安装孔固定第一检修孔131和第一盖板31。其中,在需要移动第一盖板31打开第一检修孔131时,通过拆卸固定螺栓解除第一盖板31与防护罩100的固定,进而直接抽拉第一盖板31打开第一检修孔131便可对防护腔11内的逆变器200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20进行检修维护,相较于整体拆除防护罩100,有效降低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检修工作量,提高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实用性。
参照图2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盖板31设有避让孔311,避让孔311用以供逆变器200的直流线缆穿设。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盖板31上可以开设有避让孔311,可以使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20的输出线缆穿过避让孔311与逆变器200外侧的设备连接,减少线缆在防护腔11内的弯折容纳,提高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装配便捷性,便于逆变器组件1000的接线和布局设置,保障逆变器组件1000的正常运作,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其中,第一盖板31上开设的避让孔311可以由多个小孔组成,使每个小孔穿设一根线缆或者少量线缆捆绑形成的线束,使得用户在逆变器200外接线缆较多时便于分辨;或者可以使避让孔311采用椭圆形或者方形等面积较大的形状,以便于使避让孔311能容纳更多的外界线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避让孔311贯穿第一盖板31背对罩本体10侧表面10b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避让孔311贯穿第一盖板31背对罩本体10侧表面10b的一侧设置,在第一盖板31拆离罩本体10时可以利用贯穿第一盖板31的避让孔311避让直流线缆实现第一盖板31与罩本体10的分离,有效减少了第一盖板31在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检修孔131时与直流线缆之间的干涉,使得防护罩100与逆变器200可以更好地独立装配,减少二者在装配时的相互干涉,提高了防护罩100的拆装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100的结构可靠性和实用性。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盖板33抵接罩本体10的侧表面10b,第二盖板33的外周侧设有倒钩331,罩本体10的外周侧设有卡扣件15,卡扣件15与倒钩331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盖板33的外周侧设置倒钩331,并在罩本体10的外周侧设置与倒钩331卡接的卡扣件15,此时通过将第二盖板33与罩本体10的侧表面10b抵接,可以利用卡扣件15与倒钩331实现第二盖板33和罩本体10的可拆式连接,从而通过拆开卡扣件15与倒钩331的卡接即可实现第二检修孔133的打开,并在日常使用中保持卡扣件15与倒钩331的卡接实现防护罩100的日常防护功能,进一步提高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操作便捷性,更好地降低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检修工作量。
其中,第二盖板33可以在相背对两侧分别设置倒钩331与卡扣件15卡接,使第二盖板33可以完全拆离罩本体10,减少第二盖板33在检修时的干扰;或者,第二盖板33可以部分转动连接在罩本体10上,进而在卡扣件15与倒钩331解除卡接时第二盖板33可以保持连接在罩本体10上,防止在检修时需要堆放第二盖板33,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100的实用性。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检修孔131与第二检修孔133连通,第二盖板33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盖板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检修孔131和第二检修孔133连通,可以使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3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更好地对第一盖板31或者第二盖板33进行移动,便于用户在需要对逆变器200进行检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拆除第一盖板31或者第二盖板33进行维护,并在第一盖板31或者第二盖板33拆除时二者可以保持连接,减少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3在检修后遗漏或者丢失。
通过将第二盖板33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盖板31上,可以在第一盖板31或者第二盖板33移动后转动至另一侧,减少第一盖板31或者第二盖板33在检修时的干涉,进一步便于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对逆变器200进行检修维护,提高了防护罩1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盖板30还包括铰接合页35,铰接合页35设于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3之间,并连接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3,第二盖板33通过铰接合页35转动连接第一盖板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3之间设置铰接合页35实现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3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有效减少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3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便于更好地简化盖板30的整体结构,便于防护罩100的拆装和维护。
其中,在铰接合页35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盖板31打开后通过铰接合页35转动连接在第二盖板33上,使得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在检修后直接转动第一盖板31盖合第一检修孔131即可;同理,第二盖板33打开后可以通过铰接合页35转动连接在第一盖板31上,使得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在检修后直接转动第二盖板33盖合第二检修孔133即可。从而有效提高了防护罩100的操作便捷性,降低了逆变器组件1000的检修工作量,提高防护罩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罩本体10和盖板30均设有连通防护腔11的散热孔5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罩本体10和盖板30上设置连通防护腔11的散热孔50,可以使气流通过散热孔50进入防护腔11内对逆变器200的直流线缆和交流输出端盒20进行一定的冷却降温,有利于更好地防止防护腔11内热量过大而有一定几率影响逆变器200和交流输出端盒20的正常使用,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罩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其中,防护腔11的各个内壁上均可设置有散热孔50,以使防护罩100的整体散热通量更大,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防护罩100的散热效果,使得逆变器组件1000更加可靠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逆变器组件1000,该逆变器组件1000包括逆变器200和防护罩100,该防护罩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逆变器组件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防护罩100包围逆变器200本体的交流输出端盒20和直流线缆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防护罩,应用于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
罩本体,所述罩本体与所述逆变器围合形成有防护腔,所述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盒和直流线缆设于所述防护腔内,所述罩本体设有连通所述防护腔的检修孔;以及
盖板,所述盖板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罩本体,并盖合或打开所述检修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孔至少设于所述罩本体朝向所述逆变器接线端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罩本体包括下表面和与下表面相邻的侧表面,所述检修孔包括第一检修孔和第二检修孔,所述第一检修孔设于所述罩本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检修孔设于所述罩本体的侧表面;
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罩本体的下表面,并罩盖所述第一检修孔,所述第二盖板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罩本体的侧表面,并罩盖所述第二检修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罩本体的侧表面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检修孔的孔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外周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检修孔的孔壁,所述第一检修孔的孔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于所述第一盖板盖合所述第一检修孔时卡接所述滑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还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检修孔的孔壁,并插设于所述第一盖板。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以供所述逆变器的直流线缆穿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贯穿所述第一盖板背对所述罩本体侧表面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抵接所述罩本体的侧表面,所述第二盖板的外周侧设有倒钩,所述罩本体的外周侧设有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倒钩卡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修孔与所述第二检修孔连通,所述第二盖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铰接合页,所述铰接合页设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通过所述铰接合页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盖板。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本体和所述盖板均设有连通所述防护腔的散热孔。
13.一种逆变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组件包括逆变器和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所述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围所述逆变器本体的交流输出端盒和直流线缆设置。
CN202223111237.6U 2022-11-22 2022-11-22 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 Active CN219107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1237.6U CN219107310U (zh) 2022-11-22 2022-11-22 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1237.6U CN219107310U (zh) 2022-11-22 2022-11-22 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7310U true CN219107310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5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1237.6U Active CN219107310U (zh) 2022-11-22 2022-11-22 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73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1389A (zh) * 2024-01-30 2024-03-05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1389A (zh) * 2024-01-30 2024-03-05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组件
CN117651389B (zh) * 2024-01-30 2024-06-04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07310U (zh) 防护罩和逆变器组件
CN112490750B (zh) 电能计量箱备用表位接插件绝缘保护罩
CN209675718U (zh) 一种gcs开关柜顶盖结构
CN210594779U (zh) 一种高防护的底坑检修盒
CN112993898A (zh) 一种新型低压电缆分支箱
EP3159954A1 (en) Insulation motherboard, insulation wire harness motherboard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CN206546965U (zh) 低压配电柜安全防护罩装置
CN211670566U (zh) 一种电缆护线套
CN216850775U (zh) 一种隔绝强电与弱电的电气柜
CN217822582U (zh) 护罩及继电器
CN217405918U (zh) 一种多级风机风阀联动控制柜
CN216583625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控制柜
CN220272397U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框架式断路器
CN220898059U (zh) 一种适用于电工帽的卡扣结构
CN210328246U (zh)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保护装置
CN220121997U (zh) 一种防拆卸电池系统
CN212367731U (zh) 一种稳压开关电源壳体
CN214379789U (zh) 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电源车用铜排防护罩
CN220401389U (zh) 一种母线槽结构
CN219717623U (zh) 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
CN215421211U (zh) 一种应用于标准机箱的线缆引出结构
CN221226485U (zh) 一种便于维护检修的锂电池组
CN216598508U (zh)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217884026U (zh) 一种智慧消防用电安全探测器
CN220692533U (zh) 一种安全防触电的配电控制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