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6317U -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6317U
CN219106317U CN202223429169.8U CN202223429169U CN219106317U CN 219106317 U CN219106317 U CN 219106317U CN 202223429169 U CN202223429169 U CN 202223429169U CN 219106317 U CN219106317 U CN 219106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cooling
branch
mai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91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丽冰
周校
王圆圆
闫仕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91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6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6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631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3762 priority patent/WO202413110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该液冷系统包括多组液冷模组、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液冷模组包括多个相并联的液冷组件,通过将多个液冷组件并联设置,提高了各个液冷组件内冷却液流量的均一性;通过设置第一蛇形管位于液冷组件靠近主进液管路和/或主回液管路的一侧,第一分支管路与第一蛇形管的进液孔连通,第二分支管路与第一蛇形管的回液孔连通,其中,第一蛇形管的集流体的内径长度小于波纹管的内径长度,从而使得每个蛇形管内的冷却液流量相同,进而保证液冷组件之间温差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包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最关键的零部件,一般是由多个电池模组构成。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保证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需要配备冷却系统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其中最常见的冷却系统是液冷系统。
目前行业内对于动力电池的冷却,多采用蛇形管侧面冷却的方式,电池包内设置有多组圆柱电芯模组,多组圆柱电芯模组通过多个蛇形管分别进行冷却,多个蛇形管通过管路串联连接,串联路径较长、压降大以及流量均一性差,以至于多组圆柱电芯模组温差过大,导致不同圆柱电芯模组之间的温差较难得到控制,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改变管道内径的方法,以改善管路串联流量均一性差的问题,但改变管道内径会造成很多管径不一的结构,同时,相关技术中的管路排布浪费很多结构空间,压降大的问题依旧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液冷系统的冷却液流量均一性差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包括:
多组液冷模组,每组所述液冷模组包括多个相并联的液冷组件和设置在相邻所述液冷组件之间的波纹管,所述液冷组件包括蛇形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蛇形管两端的集流体,一所述集流体设有进液孔,另一所述集流体设有回液孔;
进液管路,包括主进液管路和与所述主进液管路连通的多个第一分支管路;
回液管路,包括主回液管路和与所述主回液管路连通的多个第二分支管路;
所述液冷模组包括第一液冷组件,所述第一液冷组位于所述液冷模组靠近所述主进液管路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液冷组件对应的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液冷组件对应的回液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液冷组件的所述集流体的内径长度小于所述波纹管的内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模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主进液管路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设置的所述第一液冷组件,第二液冷组件以及第三液冷组件;
所述第一液冷组件的集流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液冷组件的集流体包括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液冷组件的集流体包括第五开口(120E);
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或第二分支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通过所述波纹管与所述三开口连接,所述第四开口通过所述波纹管与所述第五开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液冷单元,所述液冷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所述液冷模组;
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回液管路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回液管路均设置于相邻所述液冷模组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进液管路位于所述主回液管路的上方,所述第一分支管路和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分支接头和多个第二分支接头;
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接头与所述主进液管路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分支接头与所述主回液管路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一所述第一分支接头对应一所述液冷单元设置,所述第一分支接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主接头和两个第一分接头,所述第一主接头与所述主进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分接头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连通;
一所述第二分支接头对应一所述液冷单元设置,所述第二分支接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主接头和两个第二分接头,所述第二主接头与所述主回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分接头与所述第二分支管路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分接头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第一主接头到各所述第一分接头的距离相等;
各所述第二分接头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第二主接头到各所述第二分接头的距离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单元和第二液冷单元,所述第一液冷单元和所述第二液冷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所述主进液管路包括进液口,所述主回液管路包括回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回液口位于所述第一液冷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一侧;
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接头中,对应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所述第一分支接头为四通接头,对应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所述第一分支接头为三通接头;
多个所述第二分支接头中,对应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所述第二分支接头为四通接头,对应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所述第二分支接头为三通接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回液管路包括对应所述回液口的主回液管子路;
所述第二分支接头包括第一分支子接头和第二分支子接头,所述第一分支子接头靠近所述第一液冷单元设置,所述第二分支子接头靠近所述第二液冷单元设置;
所述第一分支子接头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与所述主回液管子路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分支子接头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与所述主回液管子路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相同。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模组和上述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用于对多个所述圆柱电芯模组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通过将多个所述液冷组件并联设置,提高了各个所述液冷组件内冷却液流量的均一性;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蛇形管位于所述液冷组件靠近所述主进液管路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蛇形管的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蛇形管的回液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蛇形管的所述集流体的内径长度小于所述波纹管的内径长度,从而使得每个所述蛇形管内的冷却液流量相同,进而保证所述液冷组件之间温差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池包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结合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所述液冷系统包括多组液冷模组1、进液管路2以及回液管路3;每组所述液冷模组1包括多个相并联的液冷组件11和设置在相邻所述液冷组件11之间的波纹管12,所述液冷组件11包括蛇形管110、以及设置在所述蛇形管110两端的集流体120,一所述集流体120设有进液孔,另一所述集流体120设有回液孔;所述进液管路2包括主进液管路21和与所述主进液管路21连通的多个第一分支管路22;所述回液管路3包括主回液管路31和与所述主回液管路31连通的多个第二分支管路32;所述液冷模组1包括第一液冷组件11A,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位于所述液冷模组1靠近所述主进液管路21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31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与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对应的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与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对应的回液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的所述集流体120的内径长度小于所述波纹管12的内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多个所述液冷组件并联设置,能降低整个液冷系统的压降;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蛇形管位于所述液冷组件靠近所述主进液管路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蛇形管的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蛇形管的回液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蛇形管的所述集流体的内径长度小于所述波纹管的内径长度,即,通过调节所述集流体的内径大小,从而控制所述液冷组件内冷却液的流量,使得每个所述蛇形管内的冷却液流量相同,进而保证所述液冷组件之间温差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池包的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模组1包括依次远离所述主进液管路21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31设置的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第二液冷组件11B以及第三液冷组件11C;具体地,本实施例以所述液冷模组1包括依次远离所述主进液管路21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31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四个所述第二液冷组件11B以及一个所述第三液冷组件11C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的集流体120包括第一开口120A和第二开口120B,所述第二液冷组件11B的集流体120包括第三开口120C和第四开口120D,所述第三液冷组件11C的集流体120包括第五开口120E;所述第一开口120A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或第二分支管路32连接,所述第二开口120B通过所述波纹管12与所述三开口120C连接,所述第四开口120D通过所述波纹管12与所述第五开口120E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所述第二液冷组件11B以及所述第三液冷组件11C相互并联。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液冷模组1包括依次远离所述主进液管路21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31设置的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第二液冷组件11B以及第三液冷组件11C,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所述第二液冷组件11B以及所述第三液冷组件11C相互并联,提高了各个所述液冷组件内冷却液流量的均一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至少两个液冷单元10,所述液冷单元10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两个所述液冷模组1;所述进液管路2和所述回液管路3均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且所述进液管路2和所述回液管路3均设置于相邻所述液冷模组1之间,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呈一预设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预设夹角的范围、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不做限制,但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以所述预设夹角为90°、所述第一方向为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为方向Y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进液管路2和所述回液管路3均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且所述进液管路2和所述回液管路3均设置于相邻所述液冷模组1之间,从而简化了结构,减小了安装空间,便于拆装与维修,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并且,所述进液管路2和所述回液管路3均设置于相邻所述液冷模组1之间,从而使管路长度相对简短;同时,通过设置所述进液管路2包括主进液管路21和与所述主进液管路21连通的多个第一分支管路22,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与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对应的进液孔连通,所述回液管路3包括主回液管路31和与所述主回液管路31连通的多个第二分支管路32,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与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对应的回液孔连通,从而减小了所述进液管路2和所述回液管路3上的管路压降,进而进一步降低了所述液冷系统的压降,降低能耗。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进液管路21位于所述主回液管路31的上方,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和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和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以使各个分支管路中的冷却液流量均一,进而保证多组所述液冷模组1的温差一致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分支接头41和多个第二分支接头42;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与所述主进液管路21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通过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与所述主回液管路31连通。
进一步地,一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对应一所述液冷单元10设置,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主接头41A和两个第一分接头41B,所述第一主接头41A与所述主进液管路21连通,所述第一分接头41B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连通;一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对应一所述液冷单元10设置,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主接头42A和两个第二分接头42B,所述第二主接头42A与所述主回液管路31连通,所述第二分接头42B与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所述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单元10A和第二液冷单元10B、所述液冷系统包括两个第一分支接头41和两个第二分支接头42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其中,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和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沿所述第一方向X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进液管路21包括进液口21A,所述主回液管路31包括回液口31A,所述进液口21A和所述回液口31A位于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远离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中,对应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的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为四通接头,对应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的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为三通接头;多个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中,对应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的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为四通接头,对应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的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为三通接头。
具体地,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一液冷组件1A和第二液冷组件1B,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三液冷组件1C和第四液冷组件1D。
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的第一分支接头部410A、以及对应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的第二分支接头部410B,多个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的第三分支接头部420A、以及对应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的第四分支接头部420B。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接头部410A包括两个所述第一主接头41A和两个所述第一分接头41B,所述第二分支接头部410B包括一个所述第一主接头41A和两个所述第一分接头41B;所述第三分支接头部420A包括两个所述第一主接头41A和两个所述第一分接头41B,所述第四分支接头部420B包括一个所述第一主接头41A和两个所述第一分接头41B;即,所述第一分支接头部410A和所述第三分支接头部420A均为四通接头,所述第二分支接头部410B和所述第四分支接头部420B均为三通接头。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地,所述进液口21A与外部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所述回液口31A与外部装置相连;其中,所述外部装置为现有技术,能够向所述液冷模组提供冷却液,也能够回收液冷模组中流出的冷却液。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口21A进入所述液冷系统,冷却液从所述回液口31A回流到所述外部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A中,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为a→b→b1→d1→e1→f1→g1→h→i;在所述第二液冷组件1B中,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为a→b→b2→d2→e2→f2→g2→h→i;在所述第三液冷组件1C中,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为a→b→c→c1→d1→e3→f3→g3→h→i;在所述第四液冷组件1D中,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为a→b→c→c2→d2→e4→f4→g4→h→i。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分支接头部410A和所述第三分支接头部420A均为四通接头,所述第二分支接头部410B和所述第四分支接头部420B均为三通接头,从而提高了各个所述液冷组件内冷却液流量的均一性;同时,采用四通接头和三通接头结构,还节约了开模成本;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通接头包括但不限于Y形接头,所述四通接头包括但不限于X形接头,通过采用Y形接头和X形接头降低了所述液冷系统内冷却液进液的流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分接头41B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第一主接头41A到各所述第一分接头41B的距离相等;各所述第二分接头42B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第二主接头42A到各所述第二分接头42B的距离相等,从而使各个分支管路中的冷却液流量均一,进而保证多组所述液冷模组1的温差一致性,能够保证多个所述液冷模组1的散热效果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回液管路包括对应所述回液口31A的主回液管子路310A;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包括第一分支子接头421和第二分支子接头422,所述第一分支子接头421靠近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设置,所述第二分支子接头422靠近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设置;所述第一分支子接头421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与所述主回液管子路310A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分支子接头422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与所述主回液管子路310A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远端采用顺出水口集合出水,近端采用逆出水口集合出水,从而提高了各个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内冷却液流量的均一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模组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用于对多个所述圆柱电芯模组进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液冷系统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在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所述电芯包括但不限于圆柱形电芯,其中,多组液冷模组分别用于对多个所述电芯模组进行冷却;具体地,每组所述液冷模组对应一个所述电芯模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多个所述液冷组件并联设置,从而降低了所述液冷系统内冷却液进液的流阻,每组所述液冷模组对应一个所述电芯模组,从而使多个所述电芯模组间的温度均匀性更容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所述液冷系统包括多组液冷模组,每组所述液冷模组包括多个液冷组件、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通过将多个所述液冷组件并联设置,提高了各个所述液冷组件内冷却液流量的均一性;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蛇形管位于所述液冷组件靠近所述主进液管路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蛇形管的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蛇形管的回液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蛇形管的所述集流体的内径长度小于所述波纹管的内径长度,从而使得每个所述蛇形管内的冷却液流量相同,进而保证所述液冷组件之间温差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池包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组液冷模组(1),每组所述液冷模组(1)包括多个相并联的液冷组件(11)和设置在相邻所述液冷组件(11)之间的波纹管(12),所述液冷组件(11)包括蛇形管(110)、以及设置在所述蛇形管(110)两端的集流体(120),一所述集流体(120)设有进液孔,另一所述集流体(120)设有回液孔;
进液管路(2),包括主进液管路(21)和与所述主进液管路(21)连通的多个第一分支管路(22);
回液管路(3),包括主回液管路(31)和与所述主回液管路(31)连通的多个第二分支管路(32);
所述液冷模组(1)包括第一液冷组件(11A),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位于所述液冷模组(1)靠近所述主进液管路(21)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31)的一侧,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与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对应的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与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对应的回液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的所述集流体(120)的内径长度小于所述波纹管(12)的内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组(1)包括依次远离所述主进液管路(21)和/或所述主回液管路(31)设置的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第二液冷组件(11B)以及第三液冷组件(11C);
所述第一液冷组件(11A)的集流体(120)包括第一开口(120A)和第二开口(120B),所述第二液冷组件(11B)的集流体(120)包括第三开口(120C)和第四开口(120D),所述第三液冷组件(11C)的集流体(120)包括第五开口(120E);
所述第一开口(120A)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或第二分支管路(32)连接,所述第二开口(120B)通过所述波纹管(12)与所述三开口(120C)连接,所述第四开口(120D)通过所述波纹管(12)与所述第五开口(120E)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液冷单元(10),所述液冷单元(10)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所述液冷模组(1);
所述进液管路(2)和所述回液管路(3)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进液管路(2)和所述回液管路(3)均设置于相邻所述液冷模组(1)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液管路(21)位于所述主回液管路(31)的上方,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和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分支接头(41)和多个第二分支接头(42);
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与所述主进液管路(21)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通过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与所述主回液管路(3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对应一所述液冷单元(10)设置,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主接头(41A)和两个第一分接头(41B),所述第一主接头(41A)与所述主进液管路(21)连通,所述第一分接头(41B)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22)连通;
一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对应一所述液冷单元(10)设置,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主接头(42A)和两个第二分接头(42B),所述第二主接头(42A)与所述主回液管路(31)连通,所述第二分接头(42B)与所述第二分支管路(3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分接头(41B)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第一主接头(41A)到各所述第一分接头(41B)的距离相等;
各所述第二分接头(42B)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第二主接头(42A)到各所述第二分接头(42B)的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单元(10A)和第二液冷单元(10B),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和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所述主进液管路(21)包括进液口(21A),所述主回液管路(31)包括回液口(31A),所述进液口(21A)和所述回液口(31A)位于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远离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的一侧;
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中,对应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的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为四通接头,对应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的所述第一分支接头(41)为三通接头;
多个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中,对应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的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为四通接头,对应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的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为三通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液管路(31)包括对应所述回液口(31A)的主回液管子路(310A);
所述第二分支接头(42)包括第一分支子接头(421)和第二分支子接头(422),所述第一分支子接头(421)靠近所述第一液冷单元(10A)设置,所述第二分支子接头(422)靠近所述第二液冷单元(10B)设置;
所述第一分支子接头(421)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与所述主回液管子路(310A)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分支子接头(422)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与所述主回液管子路(310A)中冷却液的流量方向相同。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模组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用于对多个所述电芯模组进行冷却。
CN202223429169.8U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Active CN219106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9169.8U CN219106317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PCT/CN2023/113762 WO2024131105A1 (zh) 2022-12-19 2023-08-18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9169.8U CN219106317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6317U true CN219106317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3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9169.8U Active CN219106317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6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1996B2 (en) Battery heat exchange system
CN210805957U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液冷电池包
CN113113637B (zh) 用于并列布置的双堆燃料电池的歧管以及双堆燃料电池
CN113650528A (zh)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15986258A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09766599U (zh) 一种电池冷却管路、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115939603A (zh) 电池包
CN219106317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9610548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2584519U (zh) 冷却液输送装置及电池包冷却系统
CN220041989U (zh) 一种冷板组件、冷却系统和用电装置
CN220021264U (zh) 一种液冷板
CN219800995U (zh) 双面冷却电池模块
CN115732802A (zh) 高效冷却电池模块
CN216671758U (zh) 冷却结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113363617B (zh) 一种电池液冷板组件、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辆
WO2024131105A1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9717008U (zh) 冷却管件、冷却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20065838U (zh) 电池包组合管路、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114543393A (zh) 一种换热组件
CN220358173U (zh) 一种电芯换热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3636103U (zh) 管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20341321U (zh) 液冷系统及电池模组
CN218731280U (zh) 液冷组件及电芯模组
CN218827418U (zh) 电池冷却管、电池冷却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