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0238U -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0238U
CN219090238U CN202221828711.4U CN202221828711U CN219090238U CN 219090238 U CN219090238 U CN 219090238U CN 202221828711 U CN202221828711 U CN 202221828711U CN 219090238 U CN219090238 U CN 219090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limiting
corresponding position
rod
acupu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287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8287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0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0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0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属于针灸治疗技术领域,针对了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在调节刺针刺入深度时的精度不足,往往需要凭借医师们肉眼的主观判断来控制刺针刺入的深度以及在将刺针从皮肤中拔出的过程中,容易使得刺针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容易对被治疗者造成一定的痛觉的问题,包括外框体,外框体的内部开设有内仓,内仓内腔面的顶部连通有两个杆槽,其中一个杆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调节针灸针刺入深度时的精度不足容易导致针灸针出现刺入深度过大的情况发生以及在将针灸针从皮肤中拔出的过程中,容易使得针灸针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容易对被治疗者造成一定的痛觉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灸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针灸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配合相应的装置辅助使用者进行针灸。
现有技术术中专利公告号为CN215308357U3的一种针灸治疗定位装置,该专利通过支撑杆带动装置进行前后移动,活动套筒边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内部的活动块沿着活动槽一带动装置进行左右移动,提高装置的可调节性,方便对针灸针进行定位,设置有活动板,可带动外套筒上下移动,外套筒内侧通过内套筒设置有夹板,对针灸针起到夹紧固定的作用,防止使用时针灸针发生偏移,提高稳固性,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在使用时,通过使用者手持把手向下推动,从而带动针灸针运动,使其刺入被治疗者皮肤的内部,由此方式调节针灸针刺入深度时的精度不足,容易出现使用者推动把手的过程中发生用力过大的情况,导致针灸针出现刺入深度过大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装置的适用性较差,不利于使用。
②在将针灸针从皮肤中拔出的过程中,由于通过弹簧对夹板施加推力固定针灸针,其稳定性不足,容易使得针灸针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容易对被治疗者造成一定的痛觉,不利于使用。
因此,需要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调节针灸针刺入深度时的精度不足容易出现使用者推动把手的过程中发生用力过大的情况,导致针灸针出现刺入深度过大的情况发生以及在将针灸针从皮肤中拔出的过程中,容易使得针灸针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容易对被治疗者造成一定的痛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包括外框体,所述外框体的内部开设有内仓,所述内仓内腔面的顶部连通有两个杆槽,其中一个所述杆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外框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底部穿过外框体并延伸至对应位置杆槽的内部,所述活动轴延伸至杆槽内部部分的外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活动轴顶部的表面固定有握把,所述螺纹杆外周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螺纹杆外周面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内仓内腔的顶部活动设置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螺纹套的底部穿过对应位置杆槽并与对应位置连接板的表面相固定,所述杆槽内腔的中间位置处活动设置有运动座,所述运动座与对应位置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内仓内腔面的底部活动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底部紧密插设有刺针本体
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仓的两端连通有连接槽,所述外框体外表面的两端固定有刻度尺,所述运动座的两端固定有指示标,所述指示标的一端穿过对应位置连接槽并延伸至靠近对应位置刻度尺的位置处,所述指示标靠近刻度尺位置处一侧的表面呈斜面设置。
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插杆的顶部固定有连接盘,所述插杆的外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连接盘的顶部与运动座底部的表面相贴合。
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连接盘的表面相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运动座的表面相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仓内腔面的两端固定有限位柱,所述运动座靠近对应位置限位柱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柱相互靠近的一端延伸至对应位置限位槽的内部并与限位槽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另一个所述杆槽的内部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周面的两端活动套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穿过对应位置杆槽并与对应位置连接板的表面相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两端的设置有限定环,所述限定环的中间位置处与螺纹杆的外周面相固定,两个所述螺纹套与对应位置限定环之间的间距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转动握把,从而使得螺纹杆做圆周运动,从而使得连接杆发生角度变化,从而使得运动座竖直向下运动,从而与连接盘发生抵触,从而带动插杆以及刺针本体竖直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刺针本体能够刺入被治疗者皮肤的内部,并通过指示标与刻度尺能够准确得出刺针本体刺入皮肤的深度,由于运动座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套的螺纹结构配合作用下做竖直运动,从而使得运动座具备一定的运动精度,不会出现刺针本体刺入被治疗者皮肤深度过大的情况发生,并且运动座运动过程平稳,从而能够避免刺针本体刺入被治疗皮肤的内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
(2)通过运动座竖直向下平稳运动,从而使得运动座与插杆发生抵触,从而使得插杆竖直向下运动,从而使得连接盘与弹簧发生抵触,从而使得弹簧发生形变,当需要将刺针本体从皮肤内取出时,通过弹簧的回弹力带动活动插设的插杆以及刺针本体能够竖直向上运动,并从被治疗者的皮肤脱离,从而能够避免刺针本体从皮肤中拔出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进而对被治疗者造成一定的痛觉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方向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方向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外框体;2、内仓;3、杆槽;4、螺纹杆;5、螺纹套;6、活动轴;7、握把;8、第一锥形齿轮;9、第二锥形齿轮;10、限定环;11、连接板;12、连接杆;13、运动座;14、限位柱;15、限位槽;16、插杆;17、连接盘;18、弹簧;19、刻度尺;20、连接槽;21、指示标;22、刺针本体;23、限位杆;2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包括外框体1,外框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仓2,内仓2内腔面的顶部连通有两个杆槽3,其中一个杆槽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外框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活动轴6,活动轴6的底部穿过外框体1并延伸至对应位置杆槽3的内部,活动轴6延伸至杆槽3内部部分的外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8,活动轴6顶部的表面固定有握把7,螺纹杆4外周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9,第一锥形齿轮8与第二锥形齿轮9之间啮合连接,螺纹杆4外周面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内仓2内腔的顶部活动设置有两个连接板11,螺纹套5的底部穿过对应位置杆槽3并与对应位置连接板11的表面相固定,杆槽3内腔的中间位置处活动设置有运动座13,运动座13与对应位置连接板11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多个连接杆12,内仓2内腔面的底部活动插设有插杆16,插杆16的底部紧密插设有刺针本体22,通过螺纹杆4转动,进而在螺纹套5与螺纹杆4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使得运动座13平稳缓慢竖直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插杆16以及刺针本体22能够刺入被治疗者皮肤的内部。
进一步地如图1与图2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内仓2的两端连通有连接槽20,外框体1外表面的两端固定有刻度尺19,运动座13的两端固定有指示标21,指示标21的一端穿过对应位置连接槽20并延伸至靠近对应位置刻度尺19的位置处,指示标21靠近刻度尺19位置处一侧的表面呈斜面设置,通过运动座13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指示标21竖直向下运动,通过指示标21以及刻度尺19表面的刻度线能够准确得出运动座13运动距离,并且由于指示标21的部分表面呈斜面设置,便于使用者观测指示标21的运动距离。
进一步地如图3与图4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插杆16的顶部固定有连接盘17,插杆16的外周面套设有弹簧18,连接盘17的顶部与运动座13底部的表面相贴合,弹簧18的一端与连接盘17的表面相固定,弹簧18的另一端与运动座13的表面相固定,通过运动座13竖直向下运动,从而与连接盘17发生抵触,进而带动插杆16沿竖直方向竖直滑动,并在其过程中连接盘17对于弹簧18发生抵触,从而使得弹簧18发生形变,进而当运动座13竖直向上运动时,在弹簧18的回弹力能够竖直向上滑动,从而使得刺针本体22能够平稳脱离被治疗者皮肤的内部。
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将刺针本体22刺入被治疗者皮肤的内部时,将外框体1的底部贴合住被治疗者的相应穴道皮肤的位置处,随后通过转动握把7,从而使得活动轴6做圆周运动,进而使得第一锥形齿轮8做圆周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锥形齿轮8与第二锥形齿轮9发生啮合作用,从而使得螺纹杆4做圆周运动,由于螺纹套5受到对应位置杆槽3的抵触限位效果,使其只能沿水平方向滑动,并且由于螺纹杆4外周面的两端设置的螺纹结构相反,从而在螺纹套5内壁与相应位置螺纹结构配合的内螺纹结构以及螺纹杆4外周面的外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使得螺纹套5能够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连接板11能够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连接杆12发生角度变化,从而使得连接杆1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运动座13竖直向下运动,从而与连接盘17发生抵触,从而使得插杆16能够竖直向下滑动,从而使得刺针本体22能够刺入被治疗者皮肤的内部,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带动指示标21竖直向下运动,并通过指示标21以及刻度尺19表面的刻度线能够得出运动座13的运动幅度,从而能够精确控制刺针本体22刺入皮肤的深度,当运动座13竖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与连接盘17发生抵触,进而带动插杆16沿竖直方向竖直滑动,并在此过程中连接盘17与弹簧18发生抵触作用,从而使得弹簧18发生形变,进而当运动座13竖直向上运动时,在弹簧18的回弹力能够竖直向上滑动,从而使得刺针本体22能够平稳脱离被治疗者皮肤的内部。
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通过螺纹杆4转动,从而在相应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使得运动座13平稳竖直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插杆16与刺针本体22竖直向下运动,使得刺针本体22平稳刺入被治疗者皮肤的内部,由于运动座13通过螺纹杆4与螺纹套5的螺纹结构配合作用下做竖直运动,从而使得运动座13具备一定的运动精度,并且运动座13运动过程平稳,从而能够避免刺针本体22刺入被治疗皮肤的内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通过运动座13竖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得连接盘17与弹簧18发生抵触,从而使得弹簧18发生形变,进而当运动座13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弹簧18的回弹力带动活动插设的插杆16以及刺针本体22能够竖直向上运动,并从被治疗者的皮肤脱离,从而能够避免刺针本体22从皮肤中拔出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进而对被治疗者造成一定的痛觉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内仓2内腔面的两端固定有限位柱14,运动座13靠近对应位置限位柱14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15,限位柱14相互靠近的一端延伸至对应位置限位槽15的内部并与限位槽15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当运动座13竖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限位槽15的内表面会紧贴限位柱14的表面,从而能够对运动座13的运动轨迹起到限定作用,避免运动座13竖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倾斜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另一个杆槽3的内部固定有限位杆23,限位杆23外周面的两端活动套设有限位块24,限位块24的底部穿过对应位置杆槽3并与对应位置连接板11的表面相固定,当连接板1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限位块24沿限位杆23的外周面滑动,从而能够对连接板11的运动轨迹起到限定作用,从而使得连接板11做水平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第二锥形齿轮9两端的设置有限定环10,限定环10的中间位置处与螺纹杆4的外周面相固定,两个螺纹套5与对应位置限定环10之间的间距相等,通过设置有限定环10,从而能够对两个螺纹套5运动的范围起到限定作用,避免螺纹套5出现运动距离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综上:通过螺纹杆4转动,从而在相应螺纹结构的配合作用下,使得运动座13平稳竖直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插杆16与刺针本体22竖直向下运动,使得刺针本体22平稳刺入被治疗者皮肤的内部,由于运动座13通过螺纹杆4与螺纹套5的螺纹结构配合作用下做竖直运动,从而使得运动座13具备一定的运动精度,并且运动座13运动过程平稳,从而能够避免刺针本体22刺入被治疗皮肤的内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通过设置有限定环10,从而能够对两个螺纹套5运动的范围起到限定作用,避免螺纹套5出现运动距离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发生,通过运动座13竖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得连接盘17与弹簧18发生抵触,从而使得弹簧18发生形变,进而当运动座13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弹簧18的回弹力带动活动插设的插杆16以及刺针本体22能够竖直向上运动,并从被治疗者的皮肤脱离,从而能够避免刺针本体22从皮肤中拔出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进而对被治疗者造成一定的痛觉的情况发生。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包括外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仓(2),所述内仓(2)内腔面的顶部连通有两个杆槽(3),其中一个所述杆槽(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外框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活动轴(6),所述活动轴(6)的底部穿过外框体(1)并延伸至对应位置杆槽(3)的内部,所述活动轴(6)延伸至杆槽(3)内部部分的外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8),所述活动轴(6)顶部的表面固定有握把(7),所述螺纹杆(4)外周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9),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之间啮合连接,所述螺纹杆(4)外周面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所述内仓(2)内腔的顶部活动设置有两个连接板(11),所述螺纹套(5)的底部穿过对应位置杆槽(3)并与对应位置连接板(11)的表面相固定,所述杆槽(3)内腔的中间位置处活动设置有运动座(13),所述运动座(13)与对应位置连接板(11)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多个连接杆(12),所述内仓(2)内腔面的底部活动插设有插杆(16),所述插杆(16)的底部紧密插设有刺针本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仓(2)的两端连通有连接槽(20),所述外框体(1)外表面的两端固定有刻度尺(19),所述运动座(13)的两端固定有指示标(21),所述指示标(21)的一端穿过对应位置连接槽(20)并延伸至靠近对应位置刻度尺(19)的位置处,所述指示标(21)靠近刻度尺(19)位置处一侧的表面呈斜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6)的顶部固定有连接盘(17),所述插杆(16)的外周面套设有弹簧(18),所述连接盘(17)的顶部与运动座(13)底部的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8)的一端与连接盘(17)的表面相固定,所述弹簧(18)的另一端与运动座(13)的表面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仓(2)内腔面的两端固定有限位柱(14),所述运动座(13)靠近对应位置限位柱(14)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15),所述限位柱(14)相互靠近的一端延伸至对应位置限位槽(15)的内部并与限位槽(15)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所述杆槽(3)的内部固定有限位杆(23),所述限位杆(23)外周面的两端活动套设有限位块(24),所述限位块(24)的底部穿过对应位置杆槽(3)并与对应位置连接板(11)的表面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两端的设置有限定环(10),所述限定环(10)的中间位置处与螺纹杆(4)的外周面相固定,两个所述螺纹套(5)与对应位置限定环(10)之间的间距相等。
CN202221828711.4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 Active CN219090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8711.4U CN219090238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8711.4U CN219090238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0238U true CN219090238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28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28711.4U Active CN219090238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02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07883A (zh) * 2023-08-25 2023-09-29 北京好中医医疗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热疗针灸治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07883A (zh) * 2023-08-25 2023-09-29 北京好中医医疗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热疗针灸治疗装置
CN116807883B (zh) * 2023-08-25 2023-12-15 北京好中医医疗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热疗针灸治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90238U (zh)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装置
CN109701116A (zh) 一种无痛麻醉注射器
CN108635224B (zh) 一种活血化瘀的载药针灸针
CN208838568U (zh)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
CN210447608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CN211410118U (zh) 一种新型背部针灸推拿护板
CN206659848U (zh) 一种蒙医放血器
CN212187154U (zh)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用头部辅助支架
CN219375444U (zh) 一种人体穴位定位设备
CN219375441U (zh) 一种中医针灸定位辅助装置
CN212118158U (zh) 一种静脉穿刺辅助装置
CN212755832U (zh) 一种疼痛科用的穿刺定位装置
CN212434062U (zh) 一种护理教学用静脉注射模型
CN112494320A (zh) 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
CN219963454U (zh) 一种针灸用定位装置
CN213787689U (zh) 一种肿瘤临床介入治疗针固定装置
CN213666754U (zh) 一种非留针的针灸针力度限制装置
CN213048190U (zh)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器
CN220632533U (zh) 一种针灸推拿按摩装置
CN215460189U (zh) 一种中医针灸诊疗用的定位装置
CN211634691U (zh) 一种静脉输液穿刺辅助装置
CN211272353U (zh) 一种经络穴位生物针灸器
CN114939208B (zh) 一种整形美容手术用液体玻尿酸注射系统
CN215350670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带按摩功能的针灸器
CN215679804U (zh) 一种用于温针灸技术训练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