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3119U - 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83119U CN219083119U CN202223369331.1U CN202223369331U CN219083119U CN 219083119 U CN219083119 U CN 219083119U CN 202223369331 U CN202223369331 U CN 202223369331U CN 219083119 U CN219083119 U CN 2190831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pipe
- heat accumulating
- collecting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7800 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8235 industri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4
- 206010037544 Purg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15 organic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32 stora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63 ammonium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39 c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包括蓄热式热氧化器,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设有若干集气蓄热室,所述集气蓄热室的数量为3N+M个,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燃烧室连接有高温热旁路管,所述高温热旁路管上设有旁路阀门,所述高温热旁路管和蓄热式热氧化器的出气管均接入高温混气设备,所述高温混气设备的出气口输气管道连接急冷塔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上自进气侧起依此设有主进气切断阀、蒸汽换热器、前置主风机和阻火器。这种焚烧系统允许蓄热式热氧化器在线反烧,进而避免因离线反烧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主要可用于工业有机废气的热氧化处理。
背景技术
蓄热式热氧化(或称焚烧)器(RTO,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燃烧室下方设有多个集气蓄热室(亦可称为蓄热室),集气蓄热室的上部区域可称为蓄热室,为由蓄热陶瓷等蓄热材料形成的蓄热层,下部区域可称为集气室,用于进出气均压分布,废气从集气蓄热室的底部进入,经过蓄热层加热升温后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内高温氧化或者说燃烧,然后从另一个集气蓄热室的顶部进入集气蓄热室,流经该集气蓄热室的蓄热层将蓄热材料加热,通过相关管路设置和阀门周期性切换各集气蓄热室的工作状态,持续实现对出气热能的吸收和对进气的加热,由此实现了反应热的高效利用,在较低燃料消耗下满足了燃烧室的温度需求。
目前我国行业内应用较为广泛的RTO多采用三室结构,设有三个蓄热室,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三个蓄热室分别处于进气、出气和吹扫三种状态,且通过阀门切换,实现这三种工作状态在三个蓄热室的轮转。
然而,由于废气的特性,经常会蓄热层的下部结垢,堵塞蓄热层中的气流通道,当堵塞达到一定程度后,蓄热式焚烧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目前采用被称为反烧的方式解决这种堵塞问题,也就是对蓄热层的下部进行加热,将蓄热材料表面结的垢烧掉,恢复原有的气流通道。
现有反烧方式多为离线反烧,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1411518U公开了一种RTO三厢室离线反烧装置,所述集气蓄热室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氧化室,所述氧化室的内部设置有燃烧机,所述集气蓄热室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气体分布室,所述气体分布室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气管与旁路管道,所述进气管位于旁路管道的一侧,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废气出口阀门与废气进口阀门,所述废气出口阀门位于废气进口阀门的一侧,设有气体分布室与差压变送器,能够方便给废气换热加热,从而利于处理油性气体,还可以测出压力,从而方便工人调整装置,在因堵塞导致集气蓄热室阻力(集气蓄热室进出气压差或设备进出气压差)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离线反烧,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废气从进气管进入,通过差压变送器测量蓄热器差压,在差压达到2000Pa时,延长每个箱式的切换时间,使烟气分布室的温度升至300℃,持续至差压恢复正常,然后再继续RTO正常运作,然后,在差压达到3000Pa时关闭废气进口阀门,使RTO离线,废气进入旁路经活性炭吸附之后排入大气,当废气进口阀门关闭时,燃烧机继续工作,废气出口阀门打开,使下箱体温度升至300℃,持续至差压恢复正常,然后再继续RTO正常运作,在离线或非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废气往往不能达标排放,甚至可能因废气得不到有效处理而迫使生产线停运。
在线反烧的方式也被提出,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4223125U公开了一种RTO结焦自动反烧系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通过若干组隔板等距分为若干组陶瓷床,且陶瓷床中设有蜂窝蓄热体,所述蜂窝蓄热体的上方形成氧化室,所述蜂窝蓄热体的下方形成分布室,所述蜂窝蓄热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热电偶,所述炉体的上端等距连接有若干组烧嘴,所述烧嘴的上端连接有助燃泵,所述助燃泵的上端连接有燃气管,所述烧嘴的一端还连接有反烧管,所述反烧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空气进气管,所述反烧管上还连接有反烧风机,所述反烧管的一端分别通过反烧支管连接至炉体的下方且分别位于分布室的下端。使用时,预热完成后,炉体内三个陶瓷床的运行模式是一进一出一吹扫,废气进气主管接入炉体,废气首先进入左侧的一号陶瓷床进行预热,在燃烧室内充分氧化后通过中间的二号陶瓷床排出烟囱,右边的三号陶瓷床处于吹扫阶段,第一个运行周期完成后,阀门切换,废气进入二号陶瓷床预热后在燃烧室内充分氧化后从三号陶瓷床排出排气主管,直至第二个运行周期完成,在此期间一号陶瓷床处于吹扫阶段,以此类推至第三个周期完成,尾气的进出在三个陶瓷床之间循环切换,完成了RTO设备的炉体的连续运行过程。当炉体进气与排气压力差超过一定值(超过3000pa)时,即床层的阻力升高(铵盐在陶瓷床底部,堵塞了陶瓷),此时系统会提醒需要进入反烧阶段,烧嘴的一端连接有反烧管,所述反烧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空气进气管,所述反烧管上还连接有反烧风机,所述反烧管的一端分别通过反烧支管连接至炉体的下方且分别位于分布室的下端,炉体的三个床层(陶瓷床)中维持反烧管对一个床层进气,该陶瓷床会以一定的温度梯度逐步进行反烧(陶瓷床整体温度200℃、250℃、350℃),每个温度维持30min到60min,保证冷凝结的胶全部被气化或氧化,从而对陶瓷床进行了清理,三个床层轮流进行反烧。结胶达到一定程度后,设备自动进行执行反烧程序,操作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认为需要清理时,点击反烧按钮自动进行清理。然而,由于反烧时只有剩余的两个陶瓷床进行废气处理,这两个室只能在进气或出气状态下切换,尾气进入蓄热式氧化器后,下一周期将直接切换至出气状态不进行吹扫,此时部分残存在集气室和集气蓄热室底部的尾气将无法进行处理,从而导致装置排气出现超标情况,另外,由于设置专门的管道将燃烧室的高温气体引入集气蓄热室底部,反烧管路上的管道及切换/控制阀门等必须适应于燃烧室出气高温,额外增加的成本高,严重妨碍了这种在线反烧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允许蓄热式热氧化器在线反烧,以避免因离线反烧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包括蓄热式热氧化器(RTO),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设有若干集气蓄热室,所述集气蓄热室的数量为3N+M个(N和M均为正整数),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燃烧室连接有高温热旁路管,所述高温热旁路管上设有旁路阀门,所述高温热旁路管和蓄热式热氧化器的出气管均接入高温混气设备,所述高温混气设备的出气口输气管道连接急冷塔的进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吹扫管通过若干吹扫支管分别接入各集气蓄热室,所述吹扫支管接入各自相应集气蓄热室的方式可以为在相应集气蓄热室底部直接接入集气蓄热室,也可以为通过两路吹扫连接管分别连接在相应集气蓄热室位于进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的进气支管上和位于出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的出气支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进气管通过若干进气支管分别接入各集气蓄热室,所述进气管上设有前置主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上设有阻火器。
所述阻火器优选位于前置主风机和进风支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蒸汽换热器。
所述蒸汽换热器可以为以蒸汽为放热介质的气气换热器,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加热器(为表述上的简便起见,统称为蒸汽换热器)。
所述蒸汽换热器优选位于前置主风机的进气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主进气切断阀。
所述主进气切断阀优选位于蒸汽换热器的进气侧,主进气切断阀的进气侧用于连接待处理气体管道。
优选地,所述急冷塔为顺向流喷淋塔,进气口设置在塔顶,喷淋装置(例如,可以设有若干喷淋管)设置在塔内的上部,塔内的下部为沉淀区,塔底设有排污管,塔侧设有出气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连通沉淀区,出气口位于沉淀区的上方,通过排气管道接入烟囱。
进一步地,所述急冷塔和烟囱之间可以设置气液分离装置,也可以不设置气液分离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急冷塔的出水口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喷淋装置的进水管,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
进一步地,所述急冷塔设有补水管/供水管,所述急冷塔的补水管/供水管内端接入喷淋装置的进水管,外端连接外部工业水管线或消防水管线,以外部工业水管线或消防水管线作为喷淋装置的补水/供水水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若干集气蓄热室,集气蓄热室可以分为四组,其中三组用于正常工作,分别循序实施进气、出气和吹扫,另有一组备用或依据需要实施反烧,这种反烧在线反烧不影响RTO对废气的正常处理,不改变RTO的正常处理方式,更不需要生产线停机,由此避免反烧对废气处理或处理效果的妨碍;由于集气蓄热室的数量为3n+m,n和m均为正整数且通常m≤n,可以是用于正常工作的三组集气蓄热室中的集气蓄热室数量相等,而备用/反烧组中的集气蓄热室数量不大于正常工作组中的集气蓄热室数量,能够在满足反烧需求的情形下,尽可能减少集气蓄热室处于备用状态的时间,避免集气蓄热室浪费;由于燃烧室的高温气直接从需要反烧的集气蓄热室上端进入集气蓄热室,不需设置用于输送反烧用燃烧室高温气的管路及阀门等管路附件,有利于节省为反烧而增加的设备成本和维护费用,同时可以利用反烧集气蓄热室(实施反烧的集气蓄热室)的出气阀门和吹扫阀门的控制,依据实际需要,通过开启出气阀门(吹扫阀门关闭)将燃烧室的高温气引入反烧集气蓄热室提升温度,通过开启吹扫阀门(出气阀门关闭)将相对低温的吹扫风送入反烧集气蓄热室,将蓄热层及蓄热层下部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实现有效地反烧且避免集气蓄热室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设置了急冷塔进行RTO出气的急冷处理,也可以将部分或全部RTO出气作为气气换热器的放热介质,经放热后再视实际需要进行或者不进行急冷塔降温,由此有效地利用了出气热能;由于设置了前置的气气换热器,通过蒸汽或RTO出气作为放热介质对废气进行预加热,不仅提高了废气温度,减小了集气蓄热室的加热负荷,而且还有助于避免因废气温度相对较低而给蓄热材料造成的温度冲击,有助于延长蓄热材料的使用寿命,且有助于减轻集气蓄热室的堵塞现象;由于设置了燃烧室高温旁路及相应的高温混气箱,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将燃烧室的部分出气直接从燃烧室引出,在高温混气箱内与从相应集气蓄热室引出的出气混合,一同作为RTO出气,能够在必要时减少流经集气蓄热室的高温气流,避免集气蓄热室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在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均接入了吹扫支管,且接入位置分别位于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由此允许在进气和出气完成后都能够进行反吹/吹扫,且能够将位于进气阀门近集气蓄热室侧的进气支管和位于出气阀门近集气蓄热室侧的出气支管内的气体都吹扫干净,有利于避免这些管道内气体对净化效果的妨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具有在线反烧功能,其包括蓄热式热氧化器20,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设有若干集气蓄热室22,所述集气蓄热室的数量为3N+M个,N和M均为正整数,例如,一种简单且实用的实施方式是设置四个集气蓄热室(四室结构),以其中的三个室进行工作循环(进气、出气、吹扫),一个室备用,对备用的集气蓄热室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实施在线反烧。
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可采用现有技术,设有进气管30、出气管40和吹扫管50,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进气管通过若干进气支管31分别从各集气蓄热室底部接入相应集气蓄热室,各进气支管上分别设有各自的进气阀门,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出气管通过若干出气支管41分别从各集气蓄热室底部接入相应集气蓄热室,各出气支管上分别设有各自的出气阀门,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吹扫管通过若干吹扫支管51分别从各集气蓄热室底部接入相应集气蓄热室,各吹扫支管上分别设有各自的吹扫阀门,通过对各进气阀门、出气阀门和吹扫阀门的协同控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使N个集气蓄热室用于进气、N个集气蓄热室用于出气,N个集气蓄热室用于吹扫,M个集气蓄热室备用。依据工艺流程进行进气、出气和吹扫在3N个集气蓄热室之间循序切换,备用的集气蓄热室在全部3N+M个集气蓄热室中顺序轮换。当需要实施在线反烧时,对备用的集气蓄热室进行在线反烧。
反烧仅在集气蓄热室处于备用阶段时实施,对于不需要反烧的备用集气蓄热室,则不反烧。如因某种原因导致某个/某些处于工作循环(进气、出气和吹扫)中的集气蓄热室需要反烧,则在工作循环中的下一次状态切换时将其从工作循环中切除,进入备用状态且实施反烧,将依据原有顺序应在后续轮换进入工作循环的前一个或多个备用集气蓄热室切入工作循环,替代从工作循环切除以实施反烧的集气蓄热室。
对集气蓄热室实施反烧的具体方式可以为:始终保持进气阀门为关闭状态,起始时,使集气蓄热室的出气阀门开启,吹扫阀门关闭,燃烧室的高温气从该集气蓄热室的顶部流入,底部流出,然后经出气支管进入出气管,蓄热层温度吸收高温气的热能,温度升高,直至达到所需的反烧温度,进入反烧状态,在反烧过程中,当需要提高温度时,使出气阀门开启,吹扫阀门关闭,高温气从集气蓄热室流过,使温度升高,当需要降低温度时,使吹扫阀门开启,出气阀门关闭,吹扫气从集气蓄热室流过,使温度降低。可以设定出气阀门和吹扫阀门的启闭时序,交替实施出气阀门和吹扫阀门的启闭,以维持所需的反烧状态,出气阀门和吹扫阀门的启闭时序可以依据实验和/或理论计算获得。反烧时间(时长)依据实际需要设置,备用状态的时长应满足反烧的时间要求。基于该要求,备用状态的时长与工作循环中的状态切换时长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当不一致时,可以为工作循环中的状态切换时长的整倍数,以使备用轮换(集气蓄热室在备用与工作循环之间的轮换)与工作循环中的状态切换协调一致。
为简便起见,可以将吹扫支管从相应集气蓄热室的底部直接接入集气蓄热室,吹扫气不经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及其布气/集气装置23,如果设有的话)直接流入集气室,将集气室和位于集气室上方的蓄热室中的气体吹入燃烧室,以避免集气蓄热室中的废气混入出气而降低净化效果,或影响装置的稳定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吹扫支管可以分为两路,通过从吹扫支管引出的两路吹扫连接管分别连接在相应集气蓄热室位于进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的进气支管上和位于出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的出气支管上,两路吹扫连接管分别经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及其布气/集气装置,如果设有的话)间接接入集气蓄热室,在相应的吹扫中,将集气蓄热室侧的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及其布气/集气装置,如果设有的话)中的废气连通集气蓄热室内的废气一同吹入燃烧室21,进一步保证了净化效果和装置的稳定。
吹扫连接管在进气支管和出气支管上的连接位置应尽可能靠近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距离越近吹扫得越干净。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进气阀门(或出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设置三通(三通连接管件),通过三通的旁路管口接入相应的吹扫连接管,三通的直通管口分别连接进气阀门(或出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接口和集气蓄热室侧的进气支管(或集气蓄热室侧的出气支管)。进一步地,所述三通优选采用Y型三通,将吹扫连接管连接在斜向向下的管口上,使吹扫气流的进气方向为斜向向上,不仅有利于减小阻力,而且依靠吹扫气流的卷吸作用,使吹扫更彻底。
当所述吹扫支管接入各自相应集气蓄热室的方式为通过两路吹扫连接管分别连接在相应集气蓄热室位于进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的进气支管上和位于出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的出气支管上时,吹扫阀门可以设置在吹扫支管上,也可以采用两个吹扫阀门,分别设置在两路吹扫连接管上,在此情形下,可以在进气后的吹扫时和出气后的吹扫时分别开启相应吹扫连接管上的吹扫阀门。
可以采用蓄热陶瓷作为蓄热室的蓄热材料,布设成蓄热层,蓄热陶瓷之间的间隙用作气流通道。
可以依据现有技术设置RTO的燃烧器或喷燃器28,可以采用隔板26在将燃烧室下方的空间分隔成若干集气蓄热室。
所述进气管上设有前置主风机35,主要作用是将带处理废气(例如,前段车间来气)输送至RTO内部。
所述进气管上设有阻火器39,所述阻火器位于前置主风机和进风支管之间。阻火器前侧(进气侧)的进气管内温度较低,阻火器后侧为RTO本体侧,温度较高且RTO燃烧室内为明火状态,阻火器的设置主要是防止明火进入前侧输送系统,造成燃烧爆炸事故。阻火器内设有狭小空隙,当火焰通过狭小孔隙时,由于热损失突然增大,使燃烧不能继续而熄火。
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蒸汽换热器38,所述蒸汽换热器可以以蒸汽为放热介质,位于前置主风机的进气侧,主要可以采用蒸汽换热,用于提高来气(待处理废气,例如,工业尾气)温度,防止温度较低时造成有机物的冷凝积聚。依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加热器替代所述蒸汽换热器。
通常,可以以蒸汽换热器将来气温度提升至80-100℃。
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主进气切断阀36,所述主进气切断阀位于蒸汽换热器的进气侧,主进气切断阀的进气侧用于连接待处理气体(或称废气,例如,工业尾气)管道,其主要用于本系统与前段车间来气(或其他废气源场所)的隔离切断。
吹扫管连接吹扫风机55,以产生吹扫风(吹扫气流),对集气蓄热室进行吹扫,进气后吹扫的主要作用是将上一周期进气时,滞留在集气室及蓄热室的尾气,通过吹扫风输送至燃烧室,能够完全被高温氧化处理,从而保证在下一周期出气时排出的气体都是经过高温氧化处理后的。
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燃烧室连接有高温热旁路管61,所述高温热旁路管上设有旁路阀门,所述高温热旁路管和蓄热式热氧化器的出气管均接入高温混气设备(例如,高温混气器)60,所述高温混气设备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道66连接急冷塔70的进气口。
所述急冷塔可以采用顺向流喷淋塔,依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急冷塔。顺向流急冷塔的进气口设置在塔顶,喷淋装置的喷淋管72设置在塔内的上部,塔内的下部为沉淀区,塔底设有排污管,塔侧设有出气口79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连通沉淀区74,出气口位于沉淀区的上方,通过排气管道接入烟囱。
所述急冷塔的出水口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喷淋装置的进水管,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77。
所述急冷塔设有补水管/供水管,所述急冷塔的补水管/供水管内端接入喷淋装置的进水管,外端连接外部工业水管线或消防水管线,以外部工业水管线或消防水管线作为喷淋装置的补水/供水水源。
所述急冷塔内可以设有填料层73,所述填料层位于对应喷淋管的下方,以提高冷却速度,增强冷却效果。
所述急冷塔内可以设有多层喷淋管和填料层,例如,两层。
依据实际需要,所述急冷塔和烟囱之间可以设置气液分离装置,以进一步分离出夹带在气流中的水,急冷塔自身气液分离效果较好或者在其他不需要进行气液分离的清洗下,也可以不设置气液分离装置。
气液分离装置可以采用任意适宜的现有技术,串接在排气管道中。
下面以四室结构(设有四个集气蓄热室)的RTO为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行的使用方式:
正常工作时状态:尾气经主进气切断阀引入进入进气管后,先经蒸汽换热器加热至80-100℃,再经前置主风机输送,通过阻火器后,依据各阀门的开闭状态,经相应的进气支管进入进风状态的集气蓄热室,在集气蓄热室内,先在集气室经气流分布器均匀布气,再通过蓄热室的蓄热陶瓷层预热,然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热氧化(或称焚烧)处理,氧化后的气体从另一个集气蓄热室的上方进入该集气蓄热室的蓄热层,对该蓄热层放热使蓄热材料吸热升温,再经集气室流出,经出气支管和出气阀门流入出气管。
RTO的每个室(集气蓄热室)根据切换周期可分为四种状态:进气、出气、吹扫和备用,另外还有一个反烧状态,由于反烧在备用阶段实施,可视为备用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进气状态时,该室的进气阀门打开;出气状态时,该室的出气阀门打开;吹扫状态时,该室的吹扫阀门打开;备用状态时(不反烧时),该室的进气、出气、吹扫阀门均关闭;反烧状态时,该室的出气阀门和吹扫阀门根据该室的蓄热室下部陶瓷层温度进行动作,维持反烧温度。
从控制角度或从功能上看,各室的地位是相等的。
正常运行时,四个室按照进气、出气、吹扫、备用这四个状态进行周期切换。表1给出了一种优选的具体切换周期/时序。
当进行反烧时,反烧的那个室处于反烧状态,其余三个室按照进气、出气、吹扫三个状态进行周期切换。表2给出了一种优选的具体切换周期/时序(以#4室反烧为例)。
表1RTO四室正常运行时周期
表2如#4室进行反烧,其他床正常切换时周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包括蓄热式热氧化器,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设有若干集气蓄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蓄热室的数量为3N+M个,N和M均为正整数,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燃烧室连接有高温热旁路管,所述高温热旁路管上设有旁路阀门,所述高温热旁路管和蓄热式热氧化器的出气管均接入高温混气设备,所述高温混气设备的出气口输气管道连接急冷塔的进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吹扫管通过若干吹扫支管分别接入各集气蓄热室,所述吹扫支管接入各自相应集气蓄热室的方式为在相应集气蓄热室底部直接接入集气蓄热室,或者为通过两路吹扫连接管分别连接在相应集气蓄热室位于进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的进气支管上和位于出气阀门的集气蓄热室侧的出气支管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热氧化器的进气管通过若干进气支管分别接入各集气蓄热室,所述进气管上设有前置主风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设有阻火器,所述阻火器位于前置主风机和进风支管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蒸汽换热器,所述蒸汽换热器以蒸汽为放热介质,位于前置主风机的进气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主进气切断阀,所述主进气切断阀位于蒸汽换热器的进气侧,主进气切断阀的进气侧用于连接待处理气体管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塔为顺向流喷淋塔,进气口设置在塔顶,喷淋装置设置在塔内的上部,塔内的下部为沉淀区,塔底设有排污管,塔侧设有出气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连通沉淀区,出气口位于沉淀区的上方,通过排气管道接入烟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塔和烟囱之间设置或者不设置气液分离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塔的出水口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喷淋装置的进水管,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塔设有补水管/供水管,所述急冷塔的补水管/供水管内端接入喷淋装置的进水管,外端连接外部工业水管线或消防水管线,以外部工业水管线或消防水管线作为喷淋装置的补水/供水水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69331.1U CN219083119U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69331.1U CN219083119U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83119U true CN219083119U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6388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69331.1U Active CN219083119U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831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63685A (zh) * | 2024-07-11 | 2024-08-09 | 上海交通大学 | 蓄热装置、供能系统及用于燃煤发电机组快速升负荷的方法 |
-
2022
- 2022-12-15 CN CN202223369331.1U patent/CN2190831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63685A (zh) * | 2024-07-11 | 2024-08-09 | 上海交通大学 | 蓄热装置、供能系统及用于燃煤发电机组快速升负荷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07286B (zh) | 低热值气体燃烧器 | |
CN107931297B (zh) |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VOCs处理设备 | |
CN219083119U (zh) | 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 | |
CN113513761B (zh) | 一种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 | |
CN206056363U (zh) | 一种蓄热式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 |
CN205979813U (zh) | 一种处理含尘voc废气的蓄热式焚烧装置 | |
CN107899888B (zh) | 一种用于精密涂布设备的VOCs处理装置 | |
CN208536008U (zh) | 新型蓄热式焚烧炉 | |
CN110762832A (zh) | 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燃烧低热值气体的家用采暖热水炉 | |
CN205137480U (zh) | 节能型蓄热式热力氧化器 | |
CN107781829B (zh) | 一种能实现临时停炉保温的旋转rto炉体及其保温方法 | |
CN107642789A (zh) | 一种分级配风型蓄热式焚烧炉 | |
CN111609415A (zh) | 一种自清洁蓄热式热力焚烧装置 | |
CN209840118U (zh) | 一种节能的rto蓄热式焚烧炉 | |
CN219300760U (zh) | 防爆蓄热氧化装置 | |
CN214223125U (zh) | Rto结焦自动反烧系统 | |
CN115711398A (zh) | 具有在线反烧功能的蓄热式焚烧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 |
CN113387767B (zh) | 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装置 | |
CN206669761U (zh) | 蓄热式氧化系统 | |
CN215102929U (zh) | 高效节能环保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系统 | |
CN213746781U (zh) | 一种三室rto交换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 | |
CN109260947A (zh) | 一种两级蓄热的蓄热式加热炉烟气脱硝系统 | |
CN209221872U (zh) | 一种两级蓄热的蓄热式加热炉烟气脱硝系统 | |
CN201992643U (zh) | 新型蓄热式燃烧器 | |
CN201837271U (zh) |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废气净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