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2913U -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2913U
CN219082913U CN202223274902.3U CN202223274902U CN219082913U CN 219082913 U CN219082913 U CN 219082913U CN 202223274902 U CN202223274902 U CN 202223274902U CN 219082913 U CN219082913 U CN 219082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led
diffusion layer
circuit board
dot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749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雪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uohua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uohu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uohua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uohu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749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2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2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2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包括:壳体、线路板、多个LED光源、栅格板和固定边框,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线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所述栅格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且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边框连接,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板上的线路一一电连接;每个所述LED光源包括:至少一个LED芯片、量子点膜以及扩散层;所述LED芯片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量子点膜贴覆于所述LED芯片的顶部和侧壁上,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与所述LED芯片的底部齐平,所述扩散层覆盖所述量子点膜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线路板上。通过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不需要混光即可形成白光,而且可以减小教室灯整体的厚度和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教室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
背景技术
LED芯片是一种能发光的固态半导体电子元件,由于LED芯片具有发光效率高、体积小、反应时间快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等领域。目前,教室中的教室灯一般使用LED光源来发光,但是单一LED发出的是单一波峰、谱宽在几十纳米范围的光,所以需要混光,一般可以采用红、绿、蓝三色LED发出的光混合得白光LED,传统的教室灯中的光源一般需要采用这种混光的方式来发出白光,但是这种方式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制备成本,而且传统的教室灯的结构从上往下依次是壳体、灯板、光源、扩散板、格栅板,这样会使得教室灯的整体厚度和尺寸较大。因此,有必要想出一种新的LED教室灯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不仅可以不需要混光即可形成白光,而且可以减小教室灯整体的厚度和尺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包括:壳体、线路板、多个LED光源、栅格板和固定边框,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线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所述栅格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且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边框连接,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板上的线路一一电连接;每个所述LED光源包括:至少一个LED芯片、量子点膜以及扩散层;所述LED芯片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量子点膜贴覆于所述LED芯片的顶部和侧壁上,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与所述LED芯片的底部齐平,所述扩散层覆盖所述量子点膜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线路板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扩散层的顶面与所述量子点膜的顶面相互平行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垂直或呈阶梯状延伸至与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齐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扩散层呈半球形,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呈弧形延伸至与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齐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扩散层的顶面为弧形,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呈阶梯状延伸至与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齐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扩散层的材料包括扩散粉和对水氧具有阻隔作用的阻隔材料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量子点膜的厚度为0.3mm-0.5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量子点膜的材料为至少一种量子点材料、至少一种量子点材料和荧光材料的混合材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栅格板包括多个镂空的网格,每个所述网格对应一个所述LED光源,以使得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网格露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网格的内壁上涂覆有防眩光材料。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中所提供的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包括:壳体、线路板、多个LED光源、栅格板和固定边框,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线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所述栅格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且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边框连接,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板上的线路一一电连接;每个所述LED光源包括:至少一个LED芯片、量子点膜以及扩散层;所述LED芯片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量子点膜贴覆于所述LED芯片的顶部和侧壁上,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与所述LED芯片的底部齐平,所述扩散层覆盖所述量子点膜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线路板上。通过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不需要混光即可形成白光,而且可以减小教室灯整体的厚度和尺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LED光源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LED光源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LED光源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LED光源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而言,该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包括壳体1、线路板2、多个LED光源3、栅格板4和固定边框5,壳体1包括第一表面10,线路板2固定设置于壳体1的第一表面10上,栅格板4设置于壳体1的下端且与壳体1通过固定边框5连接,LED光源3设置于线路板2上,且与线路板2上的线路一一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每个LED光源3包括:至少一个LED芯片30、量子点膜31以及扩散层32,LED芯片30的底部固定设置于线路板2上,量子点膜31贴覆于LED芯片30的顶部和侧壁上,量子点膜31的底部与LED芯片30的底部齐平,扩散层32覆盖量子点膜31且扩散层32的侧面延伸至线路板2上。具体而言,LED芯片30的底部可以通过焊锡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线路板2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通过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不需要混光即可形成白光,而且可以减小教室灯整体的厚度和尺寸。
优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量子点膜31的材料为至少一种量子点材料、至少一种量子点材料和荧光材料的混合材料。由于量子点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其组成成分一般为IIIB-VB或IIB-VIB元素,因此量子点材料具有发光效率高、半波宽窄等优良特性,用于LED光源上可以实现无需混光即可发出白光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32的材料包括扩散粉和对水氧具有阻隔作用的阻隔材料,一方面,扩散粉起到将发出的光进行扩散的作用,光线通过扩散层实现扩散射出,起到一定的均匀光线的效果,从而使得LED教室灯的光效更佳;另一方面,由于量子点材料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水氧的破坏,为了保护量子点膜31,在扩散层32中加入具有阻隔水氧作用的材料,即阻隔材料,以防止其受氧气、湿气和外界热量的影响,提高其稳定性,进而降低光效的损失。阻隔材料一般可以为硅胶或环氧透明胶,不仅可以保护量子点膜31,而且还具有增亮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图2是图1中LED光源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LED光源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扩散层32的顶面与量子点膜31的顶面相互平行且扩散层32的侧面垂直延伸至与量子点膜31的底部齐平,即其侧面垂直延伸至线路板2上;如图3所示,扩散层32的顶面与量子点膜31的顶面相互平行且扩散层32的侧面呈阶梯状延伸至与量子点膜31的底部齐平,即其侧面呈阶梯状延伸至线路板2上,由于将扩散层32看作是透镜,上述扩散层32的侧面阶梯状的设计可以使得光源扩散的部分更多,从而增大LED光源的出光面积,而且由于阻隔材料的加入可以将量子点膜完全覆盖住,以避免量子点膜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进而可以大大提高LED发光器件的质量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图4是图1中LED光源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32呈半球形,且扩散层32的侧面呈弧形延伸至与量子点膜31的底部齐平。具体地,该实施例与图2中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扩散层32的侧面呈阶梯状延伸至与量子点膜31的底面齐平。与图2中的实施例相同,由于将扩散层32看作是透镜,上述扩散层32半球形的设计可以使得光源扩散发出的光更多,从而增大LED光源的出光面积,而且由于阻隔材料的加入可以将量子点膜完全覆盖住,以避免量子点膜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进而可以大大提高LED发光器件的质量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图5是图1中LED光源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32的顶面为弧形,且扩散层32的侧面呈阶梯状延伸至与量子点膜31的底部齐平。与图2中的实施例相同,由于将扩散层32看作是透镜,本实施例中扩散层32顶面为弧形以及侧面为阶梯状的设计可以使得光源扩散发出的光更多,从而增大LED光源的出光面积,而且由于阻隔材料的加入可以将量子点膜完全覆盖住,以避免量子点膜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进而可以大大提高LED发光器件的质量稳定性。
本申请将现有技术中的扩散板换成添加有扩散粉和阻隔材料的扩散层,且扩散层完全覆盖量子点膜,不仅可以利用量子点材料的优良特性免去混光的制备工艺,而且减小了传统教室灯中扩散板和光源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了教室灯的整体厚度和尺寸。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请继续参阅图2-图5,量子点膜31的厚度为0.3mm-0.5mm,具体而言,其厚度可以为0.3mm、0.35mm、0.4mm、0.45mm、0.5mm等,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这样可以使得LED芯片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出,减少了热量对量子点膜内部结构的破坏,保证了量子点膜的发光效率,以实现LED光源可靠性的提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栅格板4包括多个镂空的网格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网格40对应一个LED光源3,以使得LED光源3发出的光通过网格40露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网格40的内壁上涂覆有防眩光材料,本申请对该防眩光材料的涂覆方式不作限定。光线通过扩散层实现扩散射出,起到一定的均匀光线的效果,从扩散层射出的光线再通过涂覆有防眩光材料的栅格板,部分折射扩散,部分反射扩散,进一步均匀射出的光线,从而获得较好的防眩光效果。
总而言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所提供的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包括:壳体、线路板、多个LED光源、栅格板和固定边框,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线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所述栅格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且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边框连接,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板上的线路一一电连接;每个所述LED光源包括:至少一个LED芯片、量子点膜以及扩散层;所述LED芯片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量子点膜贴覆于所述LED芯片的顶部和侧壁上,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与所述LED芯片的底部齐平,所述扩散层覆盖所述量子点膜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线路板上。通过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不需要混光即可形成白光,而且可以减小教室灯整体的厚度和尺寸。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线路板、多个LED光源、栅格板和固定边框,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线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所述栅格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且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边框连接,所述LED光源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板上的线路一一电连接;
每个所述LED光源包括:至少一个LED芯片、量子点膜以及扩散层;所述LED芯片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量子点膜贴覆于所述LED芯片的顶部和侧壁上,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与所述LED芯片的底部齐平,所述扩散层覆盖所述量子点膜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线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层的顶面与所述量子点膜的顶面相互平行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垂直或呈阶梯状延伸至与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层呈半球形,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呈弧形延伸至与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层的顶面为弧形,且所述扩散层的侧面呈阶梯状延伸至与所述量子点膜的底部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的厚度为0.3mm-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格板包括多个镂空的网格,每个所述网格对应一个所述LED光源,以使得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网格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网格的内壁上涂覆有防眩光材料。
CN202223274902.3U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 Active CN219082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4902.3U CN219082913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4902.3U CN219082913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2913U true CN219082913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0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74902.3U Active CN219082913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2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21688B1 (ko) 풀컬러 광원 유니트
KR100891810B1 (ko) 백색 발광 소자
JP5189211B2 (ja) 電球形ランプ
US7479733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cold cathode flourescent lamp and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thereof
US8044570B2 (en) Ligh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olor conversion unit
JP2002299694A (ja) 照明用led光源デバイス及び照明器具
JP2007081234A (ja) 照明装置
JP5460665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パッケージ
TW201133929A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6032902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JP2006324134A (ja) 面状発光装置
US9048395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system
JP2007243056A (ja) 発光装置
JP2007043074A (ja) 照明装置
CN219082913U (zh)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led教室灯
KR100712880B1 (ko) 색온도 편차를 줄일 수 있는 백색 발광 다이오드
KR20040017926A (ko) 광-혼합 층 및 광-혼합 방법
JP2006080334A (ja) Led発光装置
KR100574628B1 (ko) 색 필름을 이용한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CN220417159U (zh) 一种led光源以及led灯具
KR100713226B1 (ko) 다수의 엘이디를 조합하는 엘이디 램프의 구조
JP2006245080A (ja) 照明装置
KR20110126432A (ko) 발광 소자
JP3151009U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2009181704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