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0193U - 一种渠首改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渠首改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0193U
CN219080193U CN202222658811.3U CN202222658811U CN219080193U CN 219080193 U CN219080193 U CN 219080193U CN 202222658811 U CN202222658811 U CN 202222658811U CN 219080193 U CN219080193 U CN 219080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llery
water
water collecting
reconstruction structur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88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晓燕
李晓明
王永伟
靳伟
吾提库尔
裴建生
肉孜阿力·阿赛克
赵秀清
李芳艳
马万龙
蔺强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eng District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acheng District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eng District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acheng District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26588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0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0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0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渠首改建结构,包括:集水廊道段;所述集水廊道段包括:集水廊道、辐射管、检查井、输水管道以及沿集水廊道两侧设置的暗渠;所述集水廊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水平分布的辐射管;所述检查井与所述集水廊道竖向连通;所述输水管道连接于所述集水廊道的下游。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新时代“坎儿井”设计理念,通过改建渠首、建设集水廊道、使用辐射管施工技术,充分发挥了原河床天然反滤层功效,有效降低了运行管理过程中清淤成本和管理难度,保证了供水水量稳定充沛。

Description

一种渠首改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渠首改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某些地区,由于河道泥沙含量大,导致原渠首工程淤积严重,引水量逐年降低,已不能满足下游灌区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同时由于项目区无输配电线路,渠首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管理难度大,成本高。解决泥沙淤积、保障引水量,提高运行管理效率是本工程设计的重点。常规截潜流工程设计多采用换填反滤料方式,换填成本高,反滤料难以保证长期有效运行,同时无法解决泥沙淤积带来的引水量降低问题,不利于工程运行维护和长期发挥效益。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渠首改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渠首改建结构,其包括:集水廊道段;所述集水廊道段包括:集水廊道、辐射管、检查井、输水管道以及沿集水廊道两侧设置的暗渠;所述集水廊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水平分布的辐射管;所述检查井与所述集水廊道竖向连通;所述输水管道连接于所述集水廊道的下游;所述暗渠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底部填筑层、中部滤料层和顶部回填层;所述辐射管设置于所述底部填筑层与中部滤料层之间。
优选地,该渠首改建结构还包括:截渗墙段和下游护坦段;所述截渗墙段设置于所述集水廊道的下游末端;所述下游护坦段与截渗墙段连接;所述输水管道从所述截渗墙段和下游护坦段穿过。
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的两侧预留辐射管孔,所述辐射管水平安装于辐射管孔中并通过法兰固定;所述辐射管在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蝶阀。
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为矩形整体现浇钢筋砼结构。
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的下方设置有砼垫层。
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的下游末端设置有一检查井,所述输水管道与所述集水廊道下游末端的检查井连通。
优选地,所述检查井的横断面型式为箱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中部滤料层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中石滤料层和小石滤料层;所述中石滤料层的粒径大于所述小石滤料层的粒径。
优选地,所述暗渠在底部填筑层位置设置有排水渠。
优选地,所述输水管道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检查井。
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两侧的辐射管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检查井与检查井的连接缝中设置有橡胶止水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新时代“坎儿井”设计理念,通过改建渠首、建设集水廊道、使用辐射管施工技术,充分发挥了原河床天然反滤层功效,有效降低了运行管理过程中清淤成本和管理难度,保证了供水水量稳定充沛。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细节在以下的说明书中阐明。根据说明书和权利要求,本实用新型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渠首改建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渠首改建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渠首改建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渠首改建结构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符号标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1-集水廊道;2-检查井;3-输水管道;4-现状渠首;6-辐射管;7-中部滤料层;8-底部填筑层;9-顶部回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简便,本文仅明确地公开了一些数值范围。然而,任意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以及任意下限可以与其它下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同样任意上限可以与任意其它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此外,尽管未明确记载,但是范围端点间的每个点或单个数值都包含在该范围内。因而,每个点或单个数值可以作为自身的下限或上限与任意其它点或单个数值组合或与其它下限或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并不意欲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公开的实施方式或每种实现方式。如下描述更具体地举例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整篇申请中的多处,通过一系列实施例提供了指导,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形式使用。在各个实例中,所述列举仅作为代表性组,不应解释为穷举。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渠首改建结构,其包括:集水廊道1段;所述集水廊道1段包括:集水廊道1、辐射管6、检查井2、输水管道3以及沿集水廊道1两侧设置的暗渠;所述集水廊道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水平分布的辐射管6;所述检查井2与所述集水廊道1竖向连通;所述输水管道3连接于所述集水廊道1的下游;所述暗渠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底部填筑层8、中部滤料层7和顶部回填层9;所述辐射管6设置于所述底部填筑层8与中部滤料层7之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渠首改建结构,即在现状渠首4上游改建一座渠首,通过新建输水管道3与现状渠首相连接,并改建现状渠首4。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1的两侧预留辐射管6孔,所述辐射管6水平安装于辐射管6孔中并通过法兰固定;所述辐射管6在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蝶阀。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1两侧的辐射管6错位设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1为矩形整体现浇钢筋砼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1的下方设置有砼垫层。
本实施例中,对于集水廊道1而言,优选采用靠近河床一侧的偏位设置。即,集水廊道1两侧的暗渠宽度不一样。如图所示,左侧的暗渠宽度大于右侧的暗渠宽度,在左侧的暗渠的底部填筑层8位置设置有排水渠。
本实施例中,所述暗渠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底部填筑层8、中部滤料层7和顶部回填层9;其中,优选的,底部填筑层8为弱透水层土料填筑。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中部滤料层7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中石滤料层和小石滤料层;所述中石滤料层的粒径大于所述小石滤料层的粒径。优选的,顶部回填层9为原河床料回填层。
本实施例中,检查井2数量为多个,间隔分布在集水廊道1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集水廊道1的下游末端设置有一检查井2,所述输水管道3与所述集水廊道1下游末端的检查井2连通。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检查井2的横断面型式为箱型结构。
此外,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输水管道3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检查井2。
具体地,例如:集水廊道1段全长500m,向上游平行于河道修建集水廊道1,廊道布置在河道中央,廊道纵坡与天然河道纵坡一致为3.6%,集水廊道1坐落在原始河床以下9m的弱透水层上,集水廊道1开挖断面形式为倒梯形,底宽4.8m,边坡为1:1.5,集水廊道1为矩形整体现浇C25F200W6钢筋砼结构,底宽3.0m,墙高2.5m,衬砌厚度为0.4m,在廊道下设置0.3m砂砾料垫层。廊道伸缩缝内设止水,止水采用止水带。顺水流方向在廊道两侧预留辐射管孔,辐射孔距池底1m,间距10m,辐射管6单根长15m内径为φ159。暗渠位于廊道两侧开挖断面,回填2层滤料组成,其中最下层为厚2m中石滤料层(粒径20<d<80),上一层为厚1m小石滤料层(粒径d<20),顶层为原河床料回填层。由二层滤料构成一座地下暗渠沿集水廊道1向下游供水,从而增大辐射管6的渗量。
具体地,竖井底板纵向长度5m,宽度3m,高度12m,竖井底板衬砌厚度0.8m,边墙衬砌厚度0.6m,横断面型式为箱型结构,砼采用C25F200W6衬砌。竖井与上下游连接分缝处设651橡胶止水带,并在迎水面设2cm厚的聚氨酯,且用平板橡胶填缝。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渠首改建结构,在设计时于三条河道汇合口下游新建集水廊道,利用专利辐射管施工技术,利用自然水头压力将河床覆盖层细小颗粒经由辐射管带走,充分发挥原河床天然反滤层功效,降低换填投资,有利于潜水溢出之前将泉水引入集水廊道,再由供水管道引至下游集水池。加之河床砂砾石地下水位降低的范围广,有利于地表回补,保障引水水量满足设计要求。本实施例有效降低了多泥沙河流上泥沙淤积产生的清淤成本,基本实现了水源工程无人化管理,为运行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该工程设计具备引水水量稳定,当取水流量不足时易于扩建的特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渠首改建结构,包括:集水廊道1段、截渗墙段和下游护坦段;所述截渗墙段设置于所述集水廊道1的下游末端;所述下游护坦段与截渗墙段连接;所述输水管道3从所述截渗墙段和下游护坦段穿过。对于集水廊道1段的具体结构详见上述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截渗墙段包括:上部防冲盖板长4.6m,堰110m,底板厚0.5m,盖板上游侧设置底宽0.5m,深1.0m的齿墙,盖板下游侧设置底宽0.5m,深3.0m的斜坡齿墙。边墙为C20F200砼现浇重力式挡土墙,墙高3.5m,顶宽0.5m,底宽2.05m。下部截渗墙深入弱透水层下1m,宽0.5m,长115m,最大深10m,采用C20F200W4钢筋砼浇筑。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下游护坦段包括:顺水流方向渗渠顶部铺设宽110m,长15m,厚0.5m的格宾石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廊道段;
所述集水廊道段包括:集水廊道、辐射管、检查井、输水管道以及沿集水廊道两侧设置的暗渠;
所述集水廊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水平分布的辐射管;
所述检查井与所述集水廊道竖向连通;
所述输水管道连接于所述集水廊道的下游;
所述暗渠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底部填筑层、中部滤料层和顶部回填层;
所述辐射管设置于所述底部填筑层与中部滤料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渗墙段和下游护坦段;
所述截渗墙段设置于所述集水廊道的下游末端;
所述下游护坦段与截渗墙段连接;
所述输水管道从所述截渗墙段和下游护坦段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廊道的两侧预留辐射管孔,所述辐射管水平安装于辐射管孔中并通过法兰固定;所述辐射管在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廊道为矩形整体现浇钢筋砼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廊道的下方设置有砼垫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廊道的下游末端设置有一检查井,所述输水管道与所述集水廊道下游末端的检查井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的横断面型式为箱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滤料层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中石滤料层和小石滤料层;所述中石滤料层的粒径大于所述小石滤料层的粒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渠在底部填筑层位置设置有排水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首改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检查井。
CN202222658811.3U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渠首改建结构 Active CN219080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8811.3U CN219080193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渠首改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8811.3U CN219080193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渠首改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0193U true CN219080193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7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8811.3U Active CN219080193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渠首改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0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52115A (zh)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
WO2018036317A1 (zh) 一种集水排浸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57027A (zh) 一种隧道内多功能排水系统
CN109826065B (zh) 一种高填方路基防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7542152B (zh)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蓄排水系统
CN113073706B (zh) 一种截潜流取水口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5224230U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113818402A (zh) 黏土心墙堆石坝的补强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472699U (zh) 多泥沙河流新型渗管取水结构
CN210288405U (zh) 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
CN219080193U (zh) 一种渠首改建结构
CN216515520U (zh) 一种富水区域高填方工程地下排水结构
CN113106991B (zh) 预制装配式生态截水沟
CN212359860U (zh) 一种城市隧道清污分流排水系统
CN209873496U (zh) 高速公路蒸发结构
CN21026254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构造
CN211972919U (zh) 一种基于隧道口半路堑段基床翻浆冒泥整治系统
CN111997009A (zh) 一种农田生态排水沟的衬砌方法
CN110685342A (zh)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9621905U (zh) 一种海绵型生态植草沟
CN216809739U (zh) 一种施工场地受限区域内既有河道改迁施工结构
CN219951877U (zh) 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
CN220117401U (zh) 一种装配式截污、截流检查井
CN212128723U (zh) 一种公路排水盲沟
CN215761791U (zh) 一种公路隧道富水地段排水降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