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1663U - 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1663U
CN219071663U CN202221970725.XU CN202221970725U CN219071663U CN 219071663 U CN219071663 U CN 219071663U CN 202221970725 U CN202221970725 U CN 202221970725U CN 219071663 U CN219071663 U CN 219071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cavity
inflation
cavity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07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9707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1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1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1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管插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该插管装置包括插管本体、气囊、充气管以及充气球囊,充气球囊上环绕设置有弹性件;充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一阀腔、设置于第一阀腔内且小于第一阀腔内径的阀体、与第一阀腔连通且内径小于阀体的第二阀腔,第二阀腔处于第一阀腔靠近充气球囊的一侧;第一阀腔内设置有具有孔洞能够让气体通过的挡止架,阀体处于挡止架和第二阀腔之间;阀体包括第一磁力块,与第二阀腔内设置的第二磁力块相互吸引。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目前的气管插管装置需要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充气,浪费人力且工作量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管插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中存在需要长期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为了使患者能够呼吸,医生需要将患者的气管切开,使患者的气管通过气管插管装置与呼吸机相连,以保持正常的呼吸需要。
气管插管装置包括插管本体、用于撑开固定在气管内的气囊、连接气囊的充气管以及充气球囊。在辅助呼吸过程中气囊对气管需要始终保持一定大小的压力,不易过大以免对器官造成损伤,也不宜过小以免造成插管本体脱落。目前使用的气管插管装置需要工作人员实时监测并向气囊内充气,以保证气囊对气管具有合适的挤压力,因此需要专人进行实时看护并进行补充充气,浪费人力且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用于解决目前的气管插管装置需要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充气,浪费人力且工作量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该插管装置包括插管本体、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气囊、连通所述气囊的充气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充气管的充气球囊,所述充气球囊上环绕设置有弹性件,对所述充气球囊持续挤压以实现自动充气功能;
所述充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一阀腔、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腔内且小于所述第一阀腔内径的阀体、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且内径小于所述阀体的第二阀腔,所述第二阀腔处于所述第一阀腔靠近所述充气球囊的一侧;所述第一阀腔内设置有具有孔洞能够让气体通过的挡止架,所述阀体处于所述挡止架和所述第二阀腔之间;
所述阀体包括第一磁力块,与所述第二阀腔内设置的第二磁力块相互吸引,在所述单向阀组件内流通的气流压力小于所述第一磁力块和所述第二磁力块的吸引力时,所述阀体嵌入并密封所述第二阀腔,所述单向阀组件关闭。
优选地,所述阀体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磁力块外的弹性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阀体整体采用球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力块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二阀腔的周向均匀排布。
优选地,所述挡止架包括支撑环以及沿所述支撑环周向间隔分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与所述第一阀腔内壁连接,保证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第一阀腔同轴。
优选地,所述支撑环内径小于所述阀体。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腔远离所述第二阀腔的端部的第三阀腔,所述第三阀腔与所述挡止架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单向阀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第三阀腔与所述充气管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气囊的自动充气,以降低需要人工实时监护的频率,为工作人员减小工作量,提升使用便捷性。通过在充气球囊上环绕设置弹性件,弹性件实时挤压充气球囊,实现充气球囊的自动充气功能;通过在充气管上设置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阀腔内的阀体、与第一阀腔连通的第二阀腔以及设置在第一阀腔内能够供气体通过的挡止架,阀体内设置的第一磁力块与第二阀腔内设置的第二磁力块相互吸引;在单向阀组件内流通的气体压力小于磁吸引力时,阀体在磁吸引力作用下嵌入并密封第二阀腔,单向阀组件关闭;在单向阀组件内流通的气体压力大于磁吸引力时,阀体在气流推动下抵接在挡止架上,单向阀组件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的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的实施例单向阀组件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的实施例单向阀组件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的实施例挡止架示意图。
其中,图1-4中,1-插管本体,2-气囊,3-充气管,4-充气球囊,41-弹性件,5-单向阀组件,51-第一阀腔,52-第二阀腔,53-第三阀腔,54-挡止架,541-支撑环,542-连接杆,55-阀体,551-第一磁力块,552-弹性保护层,56-第二磁力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该插管装置包括插管本体1、气囊2、充气管3以及充气球囊4。插管本体1一端连接呼吸机,另一端插入患者的气管内,插管本体1上的气囊2充气后支撑在气管内,用于固定插管本体1。充气球囊4通过充气管3与气囊2连接,用于向气囊2内充气。
在充气球囊4上环绕连接有弹性件41,用于挤压充气球囊4,便于实现充气球囊4向气囊2的自动充气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1可以设置多条,环形缠绕在充气球囊4外,以实现对充气球囊4的均匀挤压。具体地,在充气球囊4外设置有连接套,弹性件41安装在连接套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充气球囊设置空气袋代替弹性件,空气袋连接充气控制装置,并在充气球囊内设置用于检测气体压强的传感器,传感器检测充气球囊内压强减小时通过充气控制装置向空气袋内充气,使得空气袋挤压充气球囊,这样实现充气球囊内压强恒定,其他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采用S型弯曲的弹簧、螺旋弯曲的弹簧等,还可以采用涡状卷曲的弹簧片,以能够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实现对充气球囊的挤压作用即可。
在充气管3上还设置有单向阀组件5。单向阀组件5包括第一阀腔51、阀体55、第二阀腔52以及挡止架54。具体地,阀体55置于第一阀腔51内,第一阀腔51的内径大于阀体55。第二阀腔52设置于第一阀腔51的端部,与第一阀腔51连通,第二阀腔52的内径小于阀体55。挡止架54设置于第一阀腔51内,在挡止架54上设置有孔洞,在支撑阀体55的同时能够让气体通过。
更具体地,阀体55置于第二阀腔52和挡止架54之间,当阀体55靠近并部分嵌入第二阀腔52时单向阀组件5处于关闭状态,当阀体55靠近并抵接在挡止架54上时单向阀组件5处于打开状态。
更具体地,阀体55包括第一磁力块551,并在第二阀腔52内设置有与第一磁力块551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力块5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腔52处于第一阀腔51靠近充气球囊4的一侧;当充气球囊4向气囊2的气流压力大于第一磁力块551和第二磁力块56之间的磁吸引力时,气流吹动阀体55抵接在挡止架54上,单向阀组件5打开并向气囊2内充气;当充气球囊4向气囊2的气流压力小于第一磁力块551和第二磁力块56之间的磁吸引力时,第一磁力块551和第二磁力块56相互吸引并使得阀体55嵌入第二阀腔52内,单向阀组件5关闭并停止向气囊2内充气。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充气球囊4向气囊2内充气。通过设置第一磁力块551和第二磁力块56之间的吸引力大小,当气囊2内压强达到一定数值时,由于和充气球囊4之间的压力差而通过单向阀组件5的气流压力减小,单向阀组件5关闭并停止向气囊2内充气;当气囊2内压强过小时,由于压力差原因气流压力增大而使得单向阀组件5打开,继续向气囊2内充气。这样,能够实现自动向气囊2内充气,只要保证充气球囊4内气量足够,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看护并检测气囊2的频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使用便捷性。
进一步地,阀体55还包括弹性保护层552。弹性保护层552包覆在第一磁力块551外,在保护第一磁力块551的同时,能够减小硬质的第一磁力块551对于阀腔的磨损。
进一步地,阀体55整体采用球形结构。同时,在第二阀腔52和第一阀腔51连接处设置漏斗状的连接部,方便阀体55的嵌入,并能够保证阀体55对第二阀腔52的密封。
进一步地,在第二阀腔52中,第二磁力块56设置有两个以上,第二磁力块56沿着第二阀腔52的周向均匀分布,保证对第一磁力块551的均匀吸引。
进一步地,挡止架54包括支撑环541以及连接杆542。具体地,连接杆542设置有多个,并沿着支撑环541的周向间隔分布。连接杆543端部连接在第一阀腔51的内壁,实现支撑环541与第一阀腔51的同轴。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541的内径小于阀体55的直径。
基于此,在阀体55抵接挡止架54时正好抵接在支撑环541上,气体能够从连接杆542之间的间隔通过,实现单向阀组件5的打开。
进一步地,单向阀组件5还包括第三阀腔53。第三阀腔53设置在第一阀腔51远离第二阀腔52的端部,且与第一阀腔51连通。具体地,单向阀组件5两端通过第二阀腔52和第三阀腔53与充气管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挡止架54与第三阀腔53之间存在间隔,以保证阀体55抵接挡止架54时单向阀组件5整体通畅,供气体流过。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该插管装置包括插管本体、设置于所述插管本体的气囊、连通所述气囊的充气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充气管的充气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球囊上环绕设置有弹性件,对所述充气球囊持续挤压以实现自动充气功能;
所述充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第一阀腔、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腔内且小于所述第一阀腔内径的阀体、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且内径小于所述阀体的第二阀腔,所述第二阀腔处于所述第一阀腔靠近所述充气球囊的一侧;所述第一阀腔内设置有具有孔洞能够让气体通过的挡止架,所述阀体处于所述挡止架和所述第二阀腔之间;
所述阀体包括第一磁力块,与所述第二阀腔内设置的第二磁力块相互吸引,在所述单向阀组件内流通的气流压力小于所述第一磁力块和所述第二磁力块的吸引力时,所述阀体嵌入并密封所述第二阀腔,所述单向阀组件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磁力块外的弹性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整体采用球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块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二阀腔的周向均匀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架包括支撑环以及沿所述支撑环周向间隔分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与所述第一阀腔内壁连接,保证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第一阀腔同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内径小于所述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腔远离所述第二阀腔的端部的第三阀腔,所述第三阀腔与所述挡止架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单向阀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第三阀腔与所述充气管连接。
CN202221970725.XU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 Active CN219071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0725.XU CN219071663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0725.XU CN219071663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1663U true CN219071663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3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0725.XU Active CN219071663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1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7830B2 (en) Endotracheal cuff and technique for using the same
US8413659B2 (en) Self-sizing adjustable endotracheal tube
US8813750B2 (en) Self-sizing adjustable endotracheal tube
US5957134A (en) Anesthesia delivery system
US20030136412A1 (en) Tracheostomy tube
CN106237474B (zh) 气囊压力管理装置
US20100313896A1 (en) Self-sizing adjustable endotracheal tube
CN219071663U (zh) 一种自动充气气管插管装置
CN209809251U (zh) 一种说话瓣膜
US20080078401A1 (en) Self-sizing adjustable endotracheal tube
KR101213030B1 (ko) 기관 밀폐부를 포함하는 기관 튜브
CN211357297U (zh) 一种新型呼吸机通气面罩
CN107961425A (zh) 一种具有自稳压的套囊气管插管装置
CN110237390A (zh) 人工气道
CN204479237U (zh) 可调节球囊压力的压力指示器
CN211584768U (zh) 气管插管
CN113144362A (zh) 一种气管切开后呼吸功能康复堵管装置
CN213491302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08943165U (zh) 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泵的压力监控仪
CN209734696U (zh) 一种带有电子气压检测装置的喉罩
CN211096816U (zh) 一种气管导管末端口的空气防尘加热恒温装置
CN204601303U (zh) 一种多功能喉罩组件
CN208481837U (zh) 一种气囊扩张式气管插管
CN207286428U (zh) 具有气压监控功能的气管内导管
CN208877632U (zh) 一种可调节封堵件及气管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